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WYG)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左氏博議卷十二
            宋 呂祖謙 撰
  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僖十九年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
   屬東夷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為人也民神
   之主也用人其誰饗之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德今一㑹而虐二國之君又
   用諸淫昬之鬼將/以求伯不亦難乎季平子用人于亳社昭十年/秋平子
   伐莒取郠獻俘始用人于亳社臧武仲在齊聞/之曰周公其不享魯祭乎周公享義魯無義詩
[012-1b]
   曰德音孔昭視民不佻佻之/謂甚矣而壹用之將誰福哉楚子用隱太子昭/十
   一年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隱太子于岡山申/無宇曰不祥五牲不相為用况用諸侯乎王必
   悔/之
無間則仁有間則暴無間則天下皆吾體烏得而不仁
有間則獨私其身烏得而不暴幽明也物我也混混同
流而無間者也喜同一喜喜觸於心則幽明物我不約
而皆喜怒同一怒怒觸於心則幽明物我不約而皆怒
判而為慘舒休戚愛憎哀樂之情别而為盈虚予奪損
[012-2a]
益是非之理㪚而為禍福利害安危死生之變彼動則
此應彼發則此知未嘗有間也昔之仁人所以視民如
傷者豈以㝠㝠之不可欺昭昭之不可犯哉幽明物我
通為一體不見有可傷之地也既傷於民亦傷於身既
傷於身復傷於神噫知此者其知仁之方乎不仁則不
覺不覺則不合幽明不合而有人與物之間焉物我不
合而有人與己之間焉遂以為苟便於身何恥乎媚神
苟媚於神何恤乎害人以妄傳妄以偽傳偽然後囂淫
[012-2b]
怪誕之説興然後焄蒿悽愴之妖作然後隂詭側僻之
祀起然後釁塗刳剔之亂生如宋襄楚靈季平子之事
蓋有禽獸異類之所不忍為者非天獨賦以酷戾狠逆
之性也私已深畏神甚淪惑其心而至此極也一時之
君子隨而議之是猶詆蚩尤之殘哂盜跖之貪適為贅
爾曷若求其為暴之原而滌之乎天下之理有通有塞
其通耶八荒之外六合之内幽明物我上際下蟠不見
其間孰非吾仁者哉其塞耶雖汲汲以愛人利物為志
[012-3a]
朝三省而日九思然在此有毫芒之塞則在彼有尋丈
之間發於其身害於其事發於其事害於其政民有不
得其死者矣一念之毒流金鑠石一念之駃奔電走霆
雖未嘗以兵殺人實以心殺人雖未嘗用人以祭社之
神而實用人以祭心之神也其視宋襄輩何以大相過
乎通者仁之門也塞者暴之門也是故欲仁者不於其
仁於其通去暴者不於其暴於其塞
  衞旱伐邢僖十九年秋衞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甯莊子曰昔周饑克商而年豐今邢
[012-3b]
   無道諸侯無伯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昔之善用兵者託於怪神以使其衆雖苟收一時之勝
其患有遂流於後世而不可解者矣然所託者出於人
之所共疑則其患淺出於人之所共信則其患深卜偃
之牛聲僖三十/二年田單之禽翔見史/記陳勝之書帛見漢書/陳勝傳
樊崇之探符見後漢劉/盆子傳皆託神怪以譎衆者也是其説
妖誕不經可以欺愚者而不可以欺智士可以欺小人
而不可以欺君子可以欺一時而不可以欺後世亦何
[012-4a]
足與深辨哉乃若衛之伐邢其所托者有不得不辨者
焉天者人之所大也聖人者人之所尊也以天為辭人
孰敢違以聖人為辭人孰敢議衞方欲伐邢而患無以
使其衆甯莊子乃因歲旱之災為動民之具其言曰昔
周饑克商而年豐今邢方無道天其或者使衞討邢乎
甯荘子之意不過欲假天之神借武王之重取衆人之
所共信者誑脅其民而使之戰耳滹沱之濟非果能前
知其冰也濟適與冰㑹也漢光武起兵至下曲陽傳聞/王郎兵在後從者皆恐至滹
[012-4b]
沱河候吏還白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濟使王霸往視之/霸恐驚衆欲且前阻水還即詭曰冰堅可渡官屬皆喜
光武笑曰候吏果妄語也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王霸護渡未畢數騎而冰解伐邢之役非
果能前知其雨也師適與雨㑹也逢其適然而人遂以
為必然甯莊子之説遂行於後世矣是役也雖衞國之
幸實後世之不幸也後世徒見伐邢之役言脫於口師
出於境雨降於天三者相隨如枹如鼓如影如響不約
而俱應遂以為天道果可以意窺天變果可以術移歸
亢旱於乾封漢武帝封泰山改元封元年明年夏旱公/孫卿曰黄帝時封則天旱乾封三年乃下
[012-5a]
詔曰天意/欲乾封乎歸星變於輔弼漢成帝綏和二年熒惑守心/時翟方進為相憂之㑹郎賁
麗善為星言大臣宜當之上乃詔見方進責以/政事不治災害日臻百姓窮困方進即日自殺歸火災
於丁傅傅太后哀帝祖母也丁太后哀帝母也哀帝即/位暴興尤盛帝崩王莽秉政使有司舉奏丁傅
罪惡奏貶傅太后號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號曰丁姬/莽復言請發冢太后以為既己之事不湏復發莽固爭
之太后詔曰因故棺為致椁作冢既𤼵傅太后冢崩壓/殺數百人開丁姫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滅
乃得入燒燔椁中器物莽復奏言前共王母生僣居桂/宫皇天震怒災其正殿丁姫死葬踰制度今火焚其椁
此天見變以告/當改如媵妾也矯誣上天文飾六經傲然無所忌憚導
其源而遺其毒者庸非甯莊子乎噫甯荘子欲僥倖一
[012-5b]
勝尚有他塗也勢可以使人氣可以使人賞罰可以使
人激揚奮發豈患無術何為輕取古今之所共信者一
朝而墮壊之耶雖然不知天則壓以天之大而不敢辨
不知聖人則壓以聖人之尊而不敢爭虚服其名而實
闇其理此甯荘輩所以毎得行其説也真知天與聖人
者異是矣親見憲貧回夭而不疑天之禍善見家語/及史記
見慶富跖夀而不疑天之利淫齊慶封事見襄二十/八年盜跖事見莊子
聞速貧速朽之言而斷然知其不出於夫子見禮/記雖聞
[012-6a]
血流標杵之言而斷然知其不出於武王孟子/盡心蓋其所
知者在理不在事在實不在名也政使百甯莊子亦豈
能眩之哉
  子魚宋公圍曹僖十九年宋人圍曹討不服也子/魚言於宋公曰文王聞崇德亂而
   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徳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
   君德無乃猶有所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徳乎無闕而後動
天下之情不見其速未有見其遲者也浴焉而食食焉
而繭繭焉而繅繅焉而織厯數月而後得帛凡蠶者皆
[012-6b]
以為固然不聞厭其遲也耕焉而種種焉而耘耘焉而
穫穫焉而舂歴一歲而後得粟凡農者皆以為固然不
聞厭其遲也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
天下平是猶自浴而至織自耕而至舂一階一戺豈可
妄躐哉由三代以前亦未聞有厭其遲者也見倚市門
者得帛於一笑之頃則回視蠶婦數月之勞不勝其遲
矣見坐賈區者得粟於一日之間則回視農夫終歲之
勞不勝其遲矣功利之説興變詐之風起棄本徇末忘
[012-7a]
内事外競欲收富强之效於立談之餘反顧王道豈不
甚遲而可厭哉是宜子魚舉文王之事而終不能正宋
襄之師也儒者之論曰蠶而帛農而粟身而治正也不
以蠶不以農不以身雖得利如不正何嗚呼小人之情
惟利是嗜既衣其帛何恤乎不蠶之名既食其粟何恤
乎不農之名既享其治何恤乎不身之名為是論者豈
足以柅小人之心而閉之哉則盍反其本矣天下之所
以有僥倖而得帛者以蠶婦隂為之織也天下之所以
[012-7b]
有僥倖而得粟者以農夫隂為之耕也如使天下盡厭
耕織焚其機斧其耒則雖有巧術何從而得帛雖有巧
計何從而得粟皆將凍於冬而餒於塗矣彼僥倖而收
功利豈真其力哉亦聖人之遺澤三綱五常之猶未亡
者隂有以扶持之也向若聖人皆效後世之欲速蹷其
根涸其源以爭旦暮之利則大經大法殄滅無遺人之
類不能自立於中國久矣當是時城皆他人之城吾亦
無城之可爭地皆他人之地吾亦無地之可奪雖有欲
[012-8a]
速之心果何所用其速哉然則後世共詆薄以為遲鈍
迂闊者乃其所恃以生者也無賢者則不肖者不能獨
立無智者則愚者不能獨存彼其相戕相賊嵗消月爍
而戴髮含齒之屬終不可盡者意者其中必有所恃也
所恃者果專在於聖人乎曰否
  隨叛楚僖二十年隨以漢東諸侯叛楚冬楚鬬榖/於菟帥師伐隨取成而還君子曰隨之見
   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善敗由/已而由人乎哉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君子憂我之弱而不憂敵之强憂我之愚而不憂敵之
[012-8b]
智國為敵所陵而不能勝者非敵之果强也罪在於我
之弱也為敵所陷而不能知者非敵之果智也罪在於
我之愚也强者弱之對也我苟不弱則天下無强兵智
者愚之對也我苟不愚則天下無智術後之為國者終
歲憂敵之强而未嘗一日憂我之弱終歲憂敵之智而
未嘗一日憂我之愚使其移憂敵之心而自憂則誰敢
侮之哉以隨之陋而隣於楚以隨之君臣與楚成子文
抗其强弱智愚判然矣隨非惟不知自憂而又且不知
[012-9a]
自量怒臂以當轍亟蹈禍敗左氏以不量力譏之允矣
其言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善敗
由已而由人乎哉左氏之論以謂楚雖强暴終不敢無
故加兵於隨使隨自知力不如楚甘處於退怯則禍何
由至哉伐隨者楚也召楚者隨也是隨之敗由己之敗
而不由人也見伐者雖在人無致伐之端者顧不在我
耶嗚呼信如是説乃所謂由人而不由已也畏楚而不
敢先動者固出於隨矣所以制隨而使之不動者非楚
[012-9b]
耶是其不動者名由於我而實由於人也有宗廟有社
稷有民人而寄存亡之命於他國惴惴自保惟幸不見
侵陋矣漢陽諸姬楚實盡之彼豈皆先犯楚者也隨雖
量力自守恪遵信約疆場有釁楚之執事豈其顧盟然
則隨雖自守不能禁楚之吞噬存亡之權固由楚而不
由隨也左氏能誦善敗由己之言而止耳孰知夫善敗
由己之理乎天下之事未有不由己者善者已也極其
善則為堯為舜為禹為湯者亦已也敗者已也極其敗
[012-10a]
則為桀為紂為幽為厲者亦已也前無禦者欲聖則聖
後無挽者欲狂則狂隨侯果知此理則位天地育萬物
無不由已況區區之楚何足畏耶而左氏不知己之尤
反以畏楚為量力抑不知適所以墮人之力也古之所
謂量力者蓋有説矣養而未充也為而未成也修而未
備也於是量力而未敢輕動焉吾之所以未動者非憂
彼之强憂我之弱也非憂彼之智憂我之愚也所憂固
在於已而不在於人也養已充為已成修已備則有所
[012-10b]
不動動而無敵今之伸豈不由向之屈乎苟以齷齪自
保為量力則人將自安於弱而終於弱矣自安於愚而
終於愚矣噫墮天下之力者獨非量力之論歟
  宋襄公欲合諸侯僖二十年宋襄公欲合諸侯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從人則可以
   人從欲/鮮濟宋為鹿上之盟僖二十一年春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
   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幸而後敗楚執宋公秋諸/侯㑹
   宋公于孟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公以伐宋宋公伐
   鄭僖二十二年夏宋公伐鄭/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楚宋戰于泓僖二/十二
[012-11a]
   年秋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乆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宋
   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
   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吉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
   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賛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
   也雖及胡耈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
   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
   可/也宋襄公卒僖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泓故也
[012-11b]
由涿鹿而至牧野舉帝王之兵更數十戰由六經而至
諸子談帝王之兵踰數萬言効非不明而説非不詳也
及宋襄公為泓之役而以帝王之兵自許反至喪敗後
世指其一戰之失盡疑數十戰之功為不可信指其一
言之謬盡廢數萬言之理為不可行果哉説之遽也是
説既行帝王之兵人共視以為迂闊遲鈍之具儒者相
與力挽而極辨之終莫能勝意者未知爭之之説乎輿
薪之不見而自謂能見秋毫者愚也責其不見者亦愚
[012-12a]
也撞鐘之不聞而自謂能聞蚋飛者愚也責其不聞者
亦愚也信之在前責之在後不見輿薪者方自譽其目
之明人固已不信之矣豈待其真不見秋毫而始責之
乎不聞撞鐘者方自譽其耳之聰人固已不信之矣豈
待其真不聞蚋飛而後責之乎古之難知秋毫也蚋飛
也今之易知輿薪也撞鐘也欲驗宋襄言古道之是非
當先觀宋襄料今事之中否宋襄生於宋豈不知宋之
弱迫於楚豈不知楚之强乃不量宋之力偃然自為盟
[012-12b]
主欲屈强楚之君於㑹其愚而不能料事一矣齊桓之
霸宋襄公耳目所接也宋襄自觀信義與齊桓孰愈壤
地與齊桓孰愈兵甲與齊桓孰愈齊桓九合諸侯終不
能屈致楚子而宋襄乃驟欲致之其愚而不能料事二
矣盂之會宋襄身見執於楚幾不免虎口僅能縱釋曽
未閱時忘前日之辱忘前日之懼忘前日之禍尚敢稱
兵與楚爭鄭自取傷敗其愚而不能料事三矣是三者
皆匹夫匹婦之共曉宋襄尚不能知况所謂帝王之兵
[012-13a]
制逺在千百年之外斷編遺簡若滅若沒若存若亡是
豈宋襄之所能知乎觀其料今事之踈即可驗其談古
道之謬雖未交鋒之前固預知其必敗也説者乃以宋
襄之敗為古道之累是猶見瞶者之誤評宫角遂欲并
廢大樂豈不過甚矣哉或者又謂宋襄無帝王之徳而
欲效帝王之兵所以致敗亦非也使帝王之世人皆服
其德則固不待於用兵矣徳不能服是以有兵則兵者
生於人之不服也彼既不服矣豨縱豕突亦何所不至
[012-13b]
我乃欲從容揖遜以待之適遺之禽耳吾恐帝王之兵
不如是之拙也古之誓師者曰殄殱乃讎曰取彼凶殘
凛然未嘗有毫髮貸其所寛者惟弗迓克奔而已奔而
歸我所以弗擊苟推鋒而與争一旦之命胡為而縱之
哉是縱降者帝王之兵縱敵者宋襄之兵也烏可置之
一域耶公羊子以宋襄之戰為文王之過嗚呼宋襄何
足以知文王若子魚乃真知文王者也子魚諫宋襄之
伐曹曰文王聞崇徳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
[012-14a]
而復伐之因壘而降僖十/九年其言薰然而不傷退然而不
伐妙得文王之本心至於泓之戰其諫宋襄之辭發揚
激厲奮起勁悍驟與前日異若與文王不相似與變推
移不主故常此真學文王者也知子魚之善學文王則
知宋襄之不善學文王矣
  魯饑而不害僖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備也修城郭貶食省用
   務穡勸分此其務也巫尫何為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若能為旱焚之滋甚公從之是歲也饑而
   不/害
[012-14b]
天者人之所不能外也信者固信不信者亦信從者固
從不從者亦從使不信者果能不信是可外也可外非
天也使不從者果能不從是可外也可外非天也嗚呼
世之論天者何其小耶日月星辰之運則付之天災祥
妖孽之變則付之天豐歉疫癘之數則付之天若是者
皆非人之所能為吾知崇吾德修吾政而已彼蒼蒼者
吾烏知其意之所在哉以湯之時而旱天與湯未嘗相
參也湯大旱七年太史占之當以人禱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以人禱吾請自當遂禱于桑林之野
[012-15a]
而以六事自責/言未已而雨當是時天亂而湯治以秦之暴而稔天
與秦未嘗相參也秦自孝公用商鞅之説變法修刑始/皇用李斯之言焚書坑儒至趙髙相
二世復勸其嚴法刻令於是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天下咸怨陳渉一唱而秦遂以亡當是時天
治而秦亂天自旱之湯自養之天自稔之秦自暴之天
與人曷嘗相預耶自世俗之説行天人始離而不合矣
魯僖公遇旱而欲焚尫其陋已甚頼從臧文仲之諫亟
修旱備是歲饑而不害詳考左氏之所載殆未免世俗
之見也左氏之意以謂旱在天備在人泉枯石燥土焦
[012-15b]
金流人固無如天何修城節費務穡勸分天亦無如人
何饑者天之所為也而不害者人之所為也果如是説
則所見者不過覆物之天而已矣抑不知天大無外人
或順或違或向或背或取或捨徒為紛紛實未嘗有出
天之外者也順中有天違中有天向中有天背中有天取
中有天捨中有天果何適而非天耶左氏意以修旱備
為無預於天抑不知臧文仲之諫自何而發魯僖公之
悔自何而生旱備之修自何而出人言之發即天理之
[012-16a]
發也人心之悔即天意之悔也人事之修即天道之修
也無動非天而反謂無預於天可不為大哀耶善觀天
者觀其精不善觀天者觀其形成王之方疑周公其天
固嘗蔽也及天大雷電以風成王肅然祗懼與召公太
公共啓金縢之書執書以泣始信周公之勤勞尚書/金縢
成王胷中之天已回於執書以泣之時矣豈必待天雨
反風禾則盡起然後知天意之回耶待天雨反風而知
天意者周人之知天也非召公太公之知天也
[012-16b]
  成風請封湏句僖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叟風姓/也實司太皥與有濟之祀以服事
   諸夏邾人滅須句須句子来奔因成風也成風/為之言於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蠻夷猾
   夏周禍也若封須句是/崇皥濟而修祀紓禍也
先王之澤入人之深雖至於世降道㪚猶相與誦説歌
詠而不衰出於學士大夫之談者教之餘也出於故家
遺老之傳者俗之餘也出於田夫野父之口者治之餘
也習其教漸其俗思其治向望懷想而不能自己亦其
勢之當然乃若所謂婦人女子者足不踰於墻屏視不
[012-17a]
下於堂奥組織是供脯脩是職其視先王之道果何物
耶盖嘗觀詩之變風往往多出於婦人女子之手綠衣
莊姜之詩也泉水衛女之詩也並見邶/國風柏舟共姜之詩
也載馳許穆夫人之詩也並見鄘/國風其辭忠厚雅馴憂而
不傷勁而不怒藹然文武周公之遺澤在焉是孰開之
而孰誘之耶吾是以知文武周公之化固有黙行乎禮
教風俗致治之外者矣不然則婦人女子豈告語之所
可及防範之所可率哉成周之澤至於使婦人女子不
[012-17b]
能忘則文武周公之用功深矣逺矣是豈一朝一夕之
故哉成風請救須句特以親昵而發盖人情之常不足
深道然其言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蠻夷猾夏周禍
也成風以一女子而造次發言不捨周室非文武周公
之遺化潜中其心隂致其意詎能至是乎逺矣周澤之
長也吾嘗紬繹成風周禮之説如仲孫湫閔元/年如韓宣
子輩其知之者代不乏人至周禍之説則春秋二百四
十二年之間諸侯皆不能知知之者成風一人而已平
[012-18a]
王之東降於列國國異政家殊俗各私其私各戚其戚
燕不謀楚之難齊不預秦之憂曰天禍晉國者晉人自
言晉禍也未聞在晉而言周禍者也曰是衞之禍者衞
人自言衛禍也未聞在衛而言周禍者也成風請救湏
句自常情言之必以邾既滅湏句勢將逼魯實魯之禍
庶幾可動僖公之聽今乃置魯而專言周禍周自有禍
何預於魯耶成風之意則有在矣通天下皆周也魯非
魯之魯乃周之魯也湏句非湏句之湏句乃周之湏句
[012-18b]
也邾為不道翦滅周之湏句則為周之魯者安得不被
髮纓冠而亟救之耶諸侯視王室如家而國則其身也
以家禍為不切於身者是謂大不孝以國禍為不切於
身者是謂大不忠成風之言孰謂其緩而不切哉嗚呼
文武周公既没數百年而一女子之所見猶非周時諸
侯之所能及吾是以知周之所以盛晉楚齊秦以降數
十國合諸侯之所見反出一女子之下吾是以知周之
所以衰君子未嘗不歎息於斯焉
[012-19a]
  子圉逃歸僖二十二年晉太子圉為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對曰子晉太子
   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不敢
   從亦不敢/言遂逃歸
謀於塗者不若謀於隣謀於隣者不若謀於家非逺則
愚而近則智也愛淺者其慮畧愛深者其慮詳理也亦
勢也四海九州之人卒然相遇倐然相遭猶斷梗枯槎
偶相值於大澤之陂恩何從而生愛何從而𤼵哉問焉
而不對者有矣間有對者謾封也非真對也叩焉而不
[012-19b]
應者有矣間有應者謾應也非真應也操兩可之論近
足以免我之累逺足以逃彼之責則自以為得計矣其
為人謀而忠者葢千萬而一遇耳乃若家人父子則不
然同分義均休戚其反覆謀議於家庭者非相為賜也
如手足之赴頭目不知其然而然也内無所隠故其情
真外無所飾故其語真以真逼真懇欵惻怛往往得利
害之真焉彼家人婦人之智非果踰於他人也智者之
畧固不如愚者之詳也故家人婦子之謀智慮有所不及
[012-20a]
聰明有所不逮則付之無可如何而已矣豈肯僥倖苟
免而懐不盡如塗人之為耶異哉嬴氏之於子圉何其
親則同室而情則塗人也當子圉逃秦而歸嬴氏曾不
為之反覆計議遽告之宜歸以順其意又不與之俱以
脱其身又自詭不泄以解其疑意之所主特欲自為僥
倖苟免之計而子圉之利害未嘗過而問焉苟免固賤
行也然世人之苟免者猶曰姑以免吾身焉父子一體
也兄弟一體也害於彼則傷於此矣此嬴氏所以始欲
[012-20b]
苟免而終不免於二嬖之辱也昔之烈女不幸而處不
可兩全之地固有殺身以致吾義者矣况子圉之事未
至於不可兩全耶使嬴氏當子圉之謀歸易辭以對曰
子淹䘏於秦者非他所以合秦晉之交也今不忍數年
之不燕而蔑棄敝邑若二國何寡君有社稷之事不得
以身服役而使賤妾得侍巾櫛子介然有他志是寡君
不得事子也妾將復於寡君嬴氏苟能為此言則子圉
憚嬴氏之告必不敢興遁逃之謀嬴氏席秦伯之勢必
[012-21a]
不至為子圉之害秦伯顧嬴氏之愛必不入重耳之策
父子夫婦之間顧不兩全乎嗚呼嬴氏果出於此則可
以成父之志可以解夫之禍可以盡婦之道可以全己
之節可以續惠公廢絶之祀可以解秦伯戎狄之議一
舉而數利附使嬴氏少致思焉則何憚不出於此也思
之苟生於情之踈情之踈生於義之薄土薄則無豐殖
雲薄則無甘霖鐘薄則無震聲味薄則無珍膳未有薄
其誠於先而厚其謀於後者也然則嬴氏之不能謀豈
[012-21b]
在於子圉逃秦之時哉
 
 
 
 
 
 
 左氏博議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