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6 莊子-- (master)



[010-1a]

10 胠篋第十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
則必攝緘縢,
固扃鐍,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然而巨盜至,
則負匱揭篋
擔囊而趨,
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則鄉之所謂知者,
不乃為大盜積者也?[010-2a]


故嘗試論之,
世俗所謂知者,
有不為大盜積者乎?
所謂聖者,
有不為大盜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齊國鄰邑相望,
雞狗之音相聞,
罔罟之所布,
耒耨之所刺,
方二千餘里。
闔四竟之內,
所以立宗廟社稷,
治邑屋州閭鄉曲者,
曷嘗不法聖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
所盜者豈獨其國邪?
并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
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
而身處堯舜之安;
小國不敢非,
大國不敢誅,
十二世有齊國。
則是不乃竊齊國,
并與其聖知之法
以守其盜賊之身乎?[010-3a]


嘗試論之,
世俗之所謂至知者,
有不為大盜積者乎?
所謂至聖者,
有不為大盜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龍逢斬,
比干剖,
萇弘胣,
子胥靡,
故四子之賢
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問於跖曰:
「盜亦有道乎?」
跖曰:
「何適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
聖也;
入先,
勇也;
出後,
義也;
知可否,
知也;
分均,
仁也。
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觀之,
善人不得聖人之道
不立,
跖不得聖人之道
不行;
天下之善人少
而不善人多,
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
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
脣竭則齒寒,
魯酒薄而邯鄲圍,
聖人生而大盜起。
掊擊聖人,
縱舍盜賊,
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虛,
丘夷而淵實。
聖人已死,
則大盜不起,
天下平而无故矣。


[010-4a]
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
雖重聖人而治天下,
則是重利盜跖也。
為之斗斛以量之,
則并與斗斛而竊之;
為之權衡以稱之,
則并與權衡而竊之;


為之符璽以信之,
則并與符璽而竊之;
為之仁義以矯之,
則并與仁義而竊之。
何以知其然邪?
彼竊鉤者誅,
竊國者為諸侯,
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故逐於大盜,
揭諸侯,
竊仁義
并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
雖有軒冕之賞
弗能勸,
斧鉞之威
弗能禁。
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
是乃聖人之過也。


[010-5a]
故曰:
「魚不可脫於淵,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聖人者,
天下之利器也,
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絕聖棄知,
大盜乃止;
擿玉毀珠,
小盜不起;
焚符破璽,
而民朴鄙;
掊斗折衡,
而民不爭;


殫殘天下之聖法,
而民始可與論議。
擢亂六律,
鑠絕竽瑟,
塞瞽曠之耳,
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
滅文章,
散五采,
膠離朱之目,
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毀絕鉤繩
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
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
「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
鉗楊墨之口,
攘棄仁義,
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
則天下不鑠矣;
人含其聰,
則天下不累矣;


人含其知,
則天下不惑矣;
人含其德,
則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
者,
皆外立其德
而以爚亂天下者也,
法之所无用也。


[010-6a]
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
民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樂其俗,
安其居,
鄰國相望,
雞狗之音相聞,
民至老死
而不相往來。


若此之時,
則至治已。
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
「某所有賢者。」
贏糧而趣之,


則內棄其親
而外去其主之事,
足跡接乎諸侯之境,
車軌結乎千里之外。
則是上好知之過也。


[010-7a]
上誠好知而无道,
則天下大亂矣。
何以知其然邪?


夫弓弩畢弋機變之知多,
則鳥亂於上矣;
鉤餌網罟罾笱之知多,
則魚亂於水矣;
削格羅落罝罘之知多,
則獸亂於澤矣;
知詐漸毒頡滑
堅白解垢
同異之變多,
則俗惑於辯矣。


故天下每每大亂,
罪在於好知。
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
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
皆知非其所不善
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
是以大亂。
故上悖日月之明,
下爍山川之精,
中墮四時之施;


惴耎之蟲,
肖翹之物,
莫不失其性。
甚矣夫好知之亂天下也!


自三代以下者是已,
舍夫種種之民,而悅夫役役之佞,
釋夫恬淡无為而悅夫啍啍之意,
啍啍已亂天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