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4 列子-- (master)



[004-1a]

4 仲尼第四



仲尼閒居,
子貢入侍,
而有憂色。
子貢不敢問,
出告顏回。


顏回援琴而歌。
孔子聞之,
果召回入,
問曰:
「若奚獨樂?」
回曰:
「夫子奚獨憂?」
孔子曰:
「先言爾志。」
曰:
「吾昔聞之夫子曰:
『樂天知命故不憂』,
回所以樂也。」


孔子愀然有閒曰:
「有是言哉?
汝之意失矣。
此吾昔日之言爾,
請以今言為正也。
汝徒知樂天知命之无憂,
未知樂天知命之有憂之大也。
今告若其實:


「脩一身,
任窮達,
知去來之非我,
亡變亂於心慮,
爾之所謂樂天知命之无憂也。


曩吾脩《詩》《書》,
正禮樂,
將以治天下,
遺來世;
非但脩一身,治魯國而已。
而魯之君臣日失其序,
仁義益衰,
情性益薄。
此道不行一國與當年,
其如天下與來世矣?


「吾始知《詩》《書》、禮樂无救於治亂,
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
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也。
雖然,
吾得之矣。
夫樂而知者,
非古人之所謂樂知也。
无樂无知,
是真樂真知;
故无所不樂,
无所不知,
无所不憂,
无所不為。


「《詩》《書》、禮樂,
何棄之有?
革之何為?」
顏回北面拜手曰:
「回亦得之矣。」
出告子貢。
子貢茫然自失,
歸家淫思七日,
不寢不食,
以至骨立。
顏回重往喻之,
乃反丘門,
絃歌誦書,
終身不輟。


[004-2a]
陳大夫聘魯,
私見叔孫氏。
叔孫氏曰:
「吾國有聖人。」
曰:
「非孔丘邪?」
曰:
「是也。」
「何以知其聖乎?」
叔孫氏曰:
「吾常聞之顏回
曰:
『孔丘能廢心而用形。』」


陳大夫曰:
「吾國亦有聖人,
子弗知乎?」
曰:
「聖人孰謂?」
曰:
「老聃之弟子
有亢倉子者,
得聃之道,
能以耳視而目聽。」


魯侯聞之大驚,
使上卿厚禮而致之。
亢倉子應聘而至。
魯侯卑辭請問之。
亢倉子曰:
「傳之者妄。
我能視聽不用耳目,
不能易耳目之用。」


魯侯曰:
「此增異矣。
其道奈何?
寡人終願聞之。」
亢倉子曰:
「我體合於心,
心合於氣,
氣合於神,
神合於无。
其有介然之有、
唯然之音,
雖遠在八荒之外,
近在眉睫之內,
來干我者,
我必知之。


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覺,
心腹六藏之所知,
其自知而已矣。」
魯侯大悅。
他日以告仲尼,
仲尼笑而不荅。


[004-3a]
商太宰見孔子曰:
「丘聖者歟?」
孔子曰:
「聖則丘何敢,
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
商太宰曰:
「三王聖者歟?」
孔子曰:
「三王善任智勇者,
聖則丘不知。」


曰:
「五帝聖者歟?」
孔子曰:
「五帝善任仁義者,
聖則丘弗知。」
曰:
「三皇聖者歟?」
孔子曰:
「三皇善任因時者,
聖則丘弗知。」


商太宰大駭,
曰:
「然則孰者為聖?」
孔子動容有閒,
曰:
「西方之人
有聖者焉,
不治而不亂,
不言而自信,
不化而自行,
蕩蕩乎民无能名焉。
丘疑其為聖。
弗知真為聖歟?
真不聖歟?」
商太宰嘿然心計曰:
「孔丘欺我哉!」[004-4a]


子夏問孔子曰:
「顏回之為人奚若?」
子曰:
「回之仁賢於丘也。」
曰:
「子貢之為人奚若?」
子曰:
「賜之辯賢於丘也。」
曰:
「子路之為人奚若?」
子曰:
「由之勇賢於丘也。」
曰:
「子張之為人奚若?」
子曰:
「師之莊賢於丘也。」
子夏避席而問曰:
「然則四子者何為事夫子?」


曰:
「居!
吾語汝。
夫回能仁而不能反,
賜能辯而不能訥,
由能勇而不能怯,
師能莊而不能同。
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
吾弗許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貳也。」[004-5a]


子列子既師壺丘子林,
友伯昏瞀人,
乃居南郭。
從之處者,
百數而不及。
雖然,
子列子亦微焉。
朝朝相與辯,
无不聞。


而與南郭子連牆二十年,
不相謁請;
相遇於道,
目若不相見者。
門之徒役
以為子列子與南郭子有敵不疑。


有自楚來者,
問子列子曰:
「先生與南郭子奚敵?」
子列子曰:
「南郭子貌充心虛,
耳无聞,
目无見,
口无言,
心无知,
形无惕。
往將奚為?
雖然,
試與汝偕往。」


閱弟子四十人同行。
見南郭子,
果若欺魄焉,而不可與接。
顧視子列子,
形神不相偶,
而不可與群。


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者與言,
衎衎然若專直而存雄者。
子列子之徒駭之。
反舍,咸有疑色。


子列子曰:
「得意者无言,
進知者亦无言。
用无言為言亦言,
无知為知亦知。
无言與不言,
无知與不知,
亦言亦知。
亦无所不言,
亦无所不知;
亦无所言,
亦无所知。
如斯而已。
汝奚妄駭哉?」[004-6a]


子列子之學也,
三年之後,
心不敢念是非,
口不敢言利害,
始得老商一眄而已。
五年之後,
心更念是非,
口更言利害,
老商始一解顏而笑。


七年之後,
從心之所念,
更无是非;
從口之所言,
更无利害。
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
九年之後,
橫心之所念,
橫口之所言,
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
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


外內進矣。
而後眼如耳,
耳如鼻,
鼻如口,
无不同也。
心凝形釋,骨肉都融;
不覺形之所倚,
足之所履,心之所念,
言之所藏。
如斯而已。
則理无所隱矣。


[004-7a]
初,子列子好游。
壺丘子曰:
「禦寇好游,
游何所好?」
列子曰:
「游之樂
所玩无故。
人之游也,
觀其所見;
我之游也,
觀其所變。
游乎游乎!
未有能辨其游者。」


壺丘子曰:
「禦寇之游。固與人同歟,
而曰固與人異歟?
凡所見,
亦恆見其變。
玩彼物之无故,
不知我亦无故。
務外游,
不知務內觀。


外游者,
求備於物;
內觀者,
取足於身。
取足於身,
游之至也;
求備於物,
游之不至也。」
於是列子終身不出,
自以為不知游。
壺丘子曰:
「游其至乎!
至游者,不知所適;
至觀者,不知所眡。
物物皆游矣,
物物皆觀矣,
是我之所謂游,
是我之所謂觀也。
故曰:
游其至矣乎!
游其至矣乎!」[004-8a]


龍叔謂文摯曰:
「子之術微矣。
吾有疾,
子能已乎?」
文摯曰:
「唯命所聽。
然先言子所病之證。」


龍叔曰:
「吾鄉譽不以為榮,
國毀不以為辱;
得而不喜,
失而弗憂;
視生如死;
視富如貧;
視人如豕;
視吾如人。
處吾之家,
如逆旅之舍;
觀吾之鄉,
如戎蠻之國。


凡此眾疾,
爵賞不能勸,
刑罰不能威,
盛衰、利害不能易,
哀樂不能移。
固不可事國君,
交親友,
御妻子,
制僕隸。
此奚疾哉?
奚方能已之乎?」


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
文摯自後向明而望之。
既而曰:
「嘻!
吾見子之心矣:
方寸之地虛矣。
幾聖人也!
子心六孔流通,
一孔不達。
今以聖智為疾者,
或由此乎!
非吾淺術所能已也。」[004-9a]


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
由生而生,
故雖終而不亡,
常也。
由生而亡,
不幸也。


有所由而常死者,
亦道也。
由死而死,
故雖未終而自亡者,
亦常也。
由死而生,
幸也。
故无用而生謂之道,
用道得終謂之常;
有所用而死者亦謂之道,
用道而得死者亦謂之常。


季梁之死,
楊朱望其門而歌。
隨梧之死,
楊朱撫其尸而哭。
隸人之生,
隸人之死,
眾人且歌,
眾人且哭。


[004-10a]
目將眇者,先睹秋毫;
耳將聾者,先聞蚋飛;
口將爽者,先辨淄澠;
鼻將窒者,先覺焦朽;
體將僵者,先亟犇佚,
心將迷者,先識是非:
故物不至者則不反。


[004-11a]
鄭之圃澤多賢,
東里多才。
圃澤之役有伯豐子者,
行過東里,
遇鄧析。
鄧析顧其徒而笑曰:
「為若舞,彼來者奚若?」
其徒曰:
「所願知也。」


鄧析謂伯豐子曰:
「汝知養養之義乎?
受人養而不能自養者,
犬豕之類也;
養物而物為我用者,
人之力也。
使汝之徒
食而飽,
衣而息,
執政之功也。
長幼群聚
而為牢藉庖廚之物,
奚異犬豕之類乎?」


伯豐子不應。
伯豐子之從者越次而進曰:
「大夫不聞齊魯之多機乎?
有善治土木者,
有善治金革者,
有善治聲樂者,
有善治書數者,
有善治軍旅者,
有善治宗廟者,
群才備也。


而无相位者,
无能相使者。
而位之者无知,
使之者无能,
而知之與能
為之使焉。
執政者,迺吾之所使;
子奚矜焉?」
鄧析无以應,
目其徒而退。


[004-12a]
公儀伯以力聞諸侯,
堂谿公言之於周宣王,
王備禮以聘之。
公儀伯至;
觀形,
懦夫也。
宣王心惑而疑曰:


「女之力何如?」
公儀伯曰:
「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
堪秋蟬之翼。」
王作色曰:
「吾之力者能裂犀兕之革,
曳九牛之尾,
猶憾其弱。
女折春螽之股,
堪秋蟬之翼,
而力聞天下,
何也?」


公儀伯長息退席,曰:
「善哉
王之問也!
臣敢以實對。
臣之師有商丘子者,
力无敵於天下,
而六親不知;
以未嘗用其力故也。


臣以死事之。
乃告臣曰:
『人欲見其所不見,
視人所不窺;
欲得其所不得,
修人所不為。


故學眎者先見輿薪,
學聽者先聞撞鍾。
夫有易於內者
无難於外。
於外无難,
故名不出其一道。』


今臣之名聞於諸侯,
是臣違師之教,
顯臣之能者也。
然則臣之名不以負其力者也,
以能用其力者也;
不猶愈於負其力者乎?」[004-13a]


中山公子牟者、
魏國之賢公子也。
好與賢人游,
不恤國事;
而悅趙人公孫龍。
樂正子輿之徒笑之。
公子牟曰:
「子何笑牟之悅公孫龍也?」


子輿曰:
「公孫龍之為人也,
行无師,
學无友,
佞給而不中,
漫衍而无家,
好怪而妄言。
欲惑人之心、
屈人之口,
與韓檀等肄之。」


公子牟變容曰:
「何子狀公孫龍之過歟?
請聞其實。」
子輿曰:
「吾笑龍之詒孔穿,

『善射者
能令後鏃中前括,
發發相及,
矢矢相屬;
前矢造準
而无絕落,
後矢之括猶銜弦,
視之若一焉。』


孔穿駭之。
龍曰:
『此未其妙者。
逢蒙之弟子曰鴻超,
怒其妻而怖之。
引烏號之弓,
綦衛之箭,
射其目。
矢來注眸子
而眶不睫,
矢隧地而塵不揚。』
是豈智者之言與?」


公子牟曰:
「智者之言
固非愚者之所曉。
後鏃中前括,
鈞後於前。
矢注眸子而眶不睫,
盡矢之勢也。
子何疑焉?」
樂正子輿曰:
「子、龍之徒,
焉得不飾其闕?
吾又言其尤者。


龍誑魏王曰:
『有意不心,
有指不至,
有物不盡,
有影不移,
髮引千鈞。
白馬非馬。
孤犢未嘗有母。』
其負類反倫,
不可勝言也。」
公子牟曰:
「子不諭至言而以為尤也,
尤其在子矣。


夫无意則心同,
无指則皆至。
盡物者常有。
影不移者,
說在改也。
髮引千鈞,
勢至等也。
白馬非馬,
形名離也。
孤犢未嘗有母,有母,非孤犢也。」


樂正子輿曰:
「子以公孫龍之鳴皆條也。
設令發於餘竅,
子亦將承之。」
公子牟默然良久,
告退,曰:
「請待餘日,
更謁子論。」[004-14a]


堯治天下五十年,
不知天下治歟,
不治歟?
不知億兆之願戴己歟?
不願戴己歟?
顧問左右,
左右不知。
問外朝,
外朝不知。
問在野,
在野不知。


堯乃微服游於康衢,
聞兒童謠曰:
「立我蒸民,
莫匪爾極。
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
堯喜問曰:
「誰教爾為此言?」
童兒曰:
「我聞之大夫。」
問大夫。
大夫曰:
「古詩也。」


堯還宮,
召舜,
因禪以天下。
舜不辭而受之。


[004-15a] 關尹喜曰:
「在己无居,
形物其箸。
其動若水,
其靜若鏡,
其應若響。


故其道若物者也。
物自違道,
道不違物。
善若道者,
亦不用耳,
亦不用目,
亦不用力,
亦不用心。


欲若道而用視聽形智以求之,
弗當矣。
瞻之在前,
忽焉在後;
用之彌滿,六虛
廢之,莫知其所。


亦非有心者所能得遠,
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
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
知而亡情,
能而不為,
真知真能也。
發无知,
何能情?
發不能,
何能為?
聚塊也,
積塵也,
雖无為而非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