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62 蘇門六君子文粹-宋-張耒 (master)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蘇門六君子文粹巻四十二
  後山文粹四     宋 陳師道 撰
  策
   擬御試武舉策
問湯武之兵無敵於天下然而或曰出其不意或曰天
命未也晉文公覇者爾然欲用其民則曰教之義示之
禮與信夫出其不意詭道也諸侯不期而㑹者八百矣
[042-1b]
而猶曰天命未也其故何哉能用其民以禮義信然而
不曰王者之事何也昔之誓師者或曰孥戮汝或曰有
常刑或曰有大刑或曰無有餘刑非殺其不同何也司
馬遷讀司馬兵法曰雖三代未能究其義如其文也今
其書尚在其義難盡其文難遵者何歟墨子之詘公輸
九攻而九拒之諸葛之服孟獲七擒而七縱之其智安
出哉諸羌犯漢辛武賢叚紀明則謂當大擊之趙充國
張奐則謂兵可罷以罷之為是而紀明之戰克以擊之
[042-2a]
為便而充國之筭勝或謀同而功異或論殊而效同何
以然也子大夫習於論兵造庭待問其以所學者具著
於篇臣惟陛下學以明王度徳以善方俗材以成世務
不自賢聖詢於寡昧延見田里之士究觀文武之宜臣
愚無以奉明問廣聖志顧常聞之藪宅善牧川居善漁
偏昧者聽㣲右廢者便左臣誠不佞顧無游居之習偏
左之能以成陛下好問之志而幸萬一之得哉謹昧死
以對臣聞孔子曰俎豆之事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
[042-2b]
學也夫兵非聖人之學其所學者無事於兵雖然兵者
政之出也能盡爼豆之事則軍旅得矣聖人雖不學盖
能之矣刑者政之餘兵者刑之末非聖人所優為也故
武未盡善不若舜禹之修文也古之為國者兵設而不
試戰習而不用應而不倡服而不侮臨敵而人不戰得
國而市不亂此王政也若夫亷李之戰鬬事也孫吳之
書盜術也不足陳於王者之前嘗以臣之所聞敬奉明
詔其有不稱乃臣寡陋之罪非聖人之道有所不宜也
[042-3a]
臣聞古之言無敵者非謂戰勝守固天下不能敵也謂
其願為之臣而莫與敵焉昔者商湯東征則西怨南征
則北怨可謂不敵矣若夏桀則其衆曰時日曷䘮子及
汝皆亡非商亡夏夏自亡也夫以不敵攻自亡以天下
當一夫安用詐三王之代行天討也是故謀於蓍龜詢
於臣民以定其論法以正名刑以正罪以成其詞詔於
鬼神諭於公侯誥之於國誓之於軍以致其衆教之以
文懼之以武聲之以鐘鼓與天下共之惟公與義詐何
[042-3b]
施焉故以湯為出不意以伐桀者盖不知義也臣聞命
者天之道視人則知矣天從人者也周文之時三分天
下而有其二天之去商舊矣不待盟津而知臣以為文
武後之非命後也君子之道同而各有行也如權之稱
物惟其所重文王屈義而伸仁以同於天武王屈仁而
伸義以順其命孔子以為文王至徳也夫優為之與不
可已而為之者異矣此文王之為文武王之為武也盟
津之㑹臣無傳焉其漢儒之說乎故以武王為還師以
[042-4a]
待時者盖不知命也臣聞君子内徳而外行有其徳而
無其行者有矣有其行而無其徳者有矣故君子貴其
全也易曰君子以成徳為行君子之行出於徳也徳則
有化禮義信者徳之行也是故王以安行覇以利動利
之者偽也君子恥之夫徳形於身而加於民謂之化教
其可禁其不可謂之政無化則不革無政則不行本末
相用王者之事也晉文公則不然大蒐以示禮伐原以
示信勤王以示義夫上無化下無教造事舉善以聳觀
[042-4b]
聽此豈有意於成俗文之以為名爾然能用其民者盖
有政焉王者尚政行之以刑有行而無其徳有政而無
其化此晉之所以不王也臣讀征誓之書知後世之刑
重也虞之誓曰其克有勲刑盖未用也夏商之誓曰孥
戮汝周之誓曰有顯戮尚刑也夏商之孥周之皂𨽻也
魯之誓曰有常刑有大刑有無餘刑非殺越逐誘盜則
服常刑常刑者劓刖也材不足用則服無餘刑或奴或
戮猶未至於殺也無餘者盡之之詞也刑盡而非殺猶
[042-5a]
今之言辜止於流者也餉不足食則服大刑刑至於殺
則極矣傳者以謂無餘之刑戮及妻子臣不知其說也
夫罰弗及嗣臯陶之善問也罪人以族武王之伐紂也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周公之命康叔也而伯禽為之乎
先王之刑有至於殺而無相及者以非其罪也故刑至
於殺不以為暴而遷刑則暴也雖然誓師而至於殺不
亦甚乎夫三代異尚惟其時也周有三典施於五刑惟
其宜也軍事尚威其用重典乎天下有道征伐出於天
[042-5b]
子魯之軍刑盖周制也臣則知其為仁焉先之以誓期
於不悖示之以刑期於不犯未足為仁師克則鮮死為
負則多矣伸之以威以逭死也其仁至矣仁以濟義義
以行信此其所以賢也臣聞齊威王使其大夫追論古
者司馬兵法附以先齊大司馬田穰苴之說號曰司馬
穰苴兵法夫所謂古者司馬兵法周之政典也所謂司
馬穰苴兵法太史遷之所論今博士弟子之所誦説者
也昔周公作政典司馬守之以佐天子平邦國而正百
[042-6a]
官均萬民故征伐出於天子及上廢其典下失其職而
周衰矣故征伐出於諸侯典之用捨興壊繫焉遷徒見
七國楚漢之戰以詐勝而身固未嘗行道也遂以仁義
為虚名而疑三代以文具可謂不學矣史稱遷博極羣
書而其論如此所謂雖多奚為者也臣謹案傳記所載
司馬法之文今書皆無之則亦非齊之全書也然其書
曰禮與法表裏文與武左右又曰殺人以安人殺之可
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去戰雖戰可也又曰
[042-6b]
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民也此先王之政也何所難乎
至其説曰擊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襲其規此穰苴之所
知秦漢之所行遷之所見而謂先王為之乎臣惟墨子
之拒公輸匠之事也武侯之屈孟獲將之事也此百官
羣吏之能非王法也昔墨子為守屈其一世而不以守
名自惟其術有大者焉墨子之所不為臣愚敢一為陛
下道哉崇墉浚川完廩衆民可以守矣然而不守者民
散故也故曰地利不如人和也封溝委積所以保民也
[042-7a]
民固矣而後城郭可得而守也米粟可得而食也墨子
之術可得而用也不然宼將侵之巧何施焉夫武侯之
縱敵務勝其心以持久專意東方而無後憂可謂善畫
矣雖然智以服人可以終侯之世不可繼也此覇者之
術也君子制法中材守之所謂百世之道也書曰柔逺
能邇惇徳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又曰無怠無荒四
夷來王夫行法於身而效於四海之外臣謂王者之功
易也臣聞先漢西羌之叛辛武賢則欲攻趙充國則欲
[042-7b]
守臣愚以謂充國之議是也後漢東羌之叛張奐則欲
廣恩叚熲則欲極武臣愚以謂皆非也臣謂武賢之議
非為國逺計冒危徼幸以自利耳此邊吏之常態國之
大患也臣謂充國之議有大焉其説曰帝王之兵以全
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戰而百勝非善之善也故先為
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夫慮勝而戰度得而攻可謂善
矣非全師坐勝之道也不戰而勝不攻而取此充國所
謂善之善者屯田是也敵所保者衆所恃者地奪其田
[042-8a]
里則人畜失職而衆不保矣購之以利則有罪者可得
無罪者可致此折衝樽俎之道也逸以待勞久以待變
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臣猶以謂未也兵久則頓役久
則怠内有盜賊乗間之虞外有夷狄相因之變防患於
未然收利於將來有先王之意焉夫治外與内異譬之
於家盜在内攻之可也在外備之可也千金之子不開
門穴垣與盜爭死况於國乎臣故曰充國之議是也漢
居羌屬於三輔與民雜處而武備不修將吏不選擾以
[042-8b]
致怨利以啟貪以故數叛夫御失其宜殺之則怨寛之
則侮張奐不推其本而襲儒者之弊以恩易武力窮則
服利而後動一切苟安非至計也叚熲窮兵以盡敵此
蠻夷相攻非中國之政也王者之師務明善惡罪人得
則畏威善人伸則懐徳二者各得其一臣故以謂皆非
也以臣之愚敺之度塞限以封畧羈以恩信完聚繕守
皆以待其來則漢長無事矣臣聞王者之治夷狄自治
而己譬諸身焉氣血外强精神内守則厲邪不干本虚
[042-9a]
末㢮則風濕寒暑乗間而作惟其所致疾何能焉其視
夷狄若鳥獸然不足計曲直較得失備禦之道因其盛
衰來則撫之去則巳之其來不怡其去不戚外之也昔
文王事昆夷武王通道九夷八蠻太王去邠宣王薄伐
至於太原因時之宜非異道也太王諸侯之事也上無
王下無覇既不能拒又不能去是危道也宣王王者事
也拯民以去亂武之經也逐之盡境以限内外天之制
也如鳥之攫如獸之摶敺之則已暴者為之則覆巢薰
[042-9b]
穴戮及麛卵不可謂政强則事之文王是也弱則懐之
武王是也兩强不相下則相傷故下之以保民也孟子
曰仁者能以大事小樂天者也智者能以小事大畏天
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夫樂天者與天同
者也畏天者同於天也髙而能降以無我也大而能覆
以無物也物我兩忘君子之徳也以身與人則身重以
身與天下則身輕屈小以伸大君子之事也以大事小
以賢事不肖先人後身所以為至徳而賈誼以謂天子
[042-10a]
貢夷狄為倒置此少年之氣褊者之心也故其論内則
欲削諸侯外則欲事匈奴以尊天子其申韓之餘意乎
至於去國千里則憂壽不長一失其職則涕泣以卒無
以自容其能容匈奴乎詩云惟是褊心是以為刺誼之
謂也智有得失材有能否徳則無不盡也充國可謂至
矣而内徙降羌令居循致後患務便於近而忘其逺夫
料敵决勝誠非儒者之能見危慮逺建萬世之安亦非
武人文吏之所及也臣聞禹伐有苗三旬不克禹不以
[042-10b]
為恥舜不以為罪盖徳不懐則修刑刑不服則明徳君
子固自反也徳刑更用舜之政也自反而不責人舜之
所以賢也以舜之政以益佐禹不能得志於有苗而兵
家之書有必勝之術非臣所知也夫以禹益之智諸侯
之師豈不足以一戰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
誠服之也故曰滿招損謙受益至諴感神矧兹有苗然
則舞干羽於兩階又豈足以感人哉所以偃武而修文
也夫惟有徳可以服人臣又聞柳下惠曰伐國不問仁
[042-11a]
人問且不及而兵家之書奮然自任欲一試之幸而不
得則又以遺人是樂禍也故術不可不謹臣願陛下循
大禹之事服下惠之言而却兵家之圖書將不敵於天
下而威行萬世區區一方何足留聖意哉陛下幸詔愚
臣敢有隱情不敏之誅惟陛下赦之
   擬學士院試館職策
問傳曰秦失之彊周失之弱昔周公治魯親親而尊尊
至其後世有寖㣲之憂太公治齊舉賢而上功而其末
[042-11b]
流亦有爭奪之禍夫親親而尊尊舉賢而上功三代之
所共也而齊魯行之不免於衰亂其故何哉國家承平
百年六聖相授為治不同同歸於仁今朝廷欲師仁祖
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舉其職或至於媮欲法神考
之勵精而恐監司守令不識其意流入於刻夫使忠厚
而不媮勵精而不刻亦必有道矣昔漢文寛大長者至
於朝廷之間恥言人過而不聞其有怠廢不舉之病宣
帝綜核名實至於文理之士咸精其能而不聞其有督
[042-12a]
察過甚之失何修何營可以及此願深明所以然之故
而條其所當行之事悉著於篇善言古者不知變習於
世故足以經物成務而不在於法義此士之所患也考
古之道御今之宜故明者不兩失也夫明者自明也故
明於物君子之事而學者懋焉願効其愚夫王者之政
逺近異宜貴賤異制而其行之一也一者政也先王所
以開天下也昔周公之作周也典以經邦國則以馭都
鄙法以任官府内建六卿以導其治外建監牧以齊其
[042-12b]
政掌交諭其好惡布憲逮其刑禁匡人察其反側行人
書其逆順恊於朝覲而考於巡狩小則訝士治焉大則
司馬討焉方是之時器不異量書不異文行習有常風
俗大同故曰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是之謂治至於上
失其政而下擅命國殊治而家異俗故秦尚武晉尚儉
而曹尚奢衛失之淫陳失之荒齊魯異變而魯衛同歸
故曰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是之謂亂夫親親
尊尊進賢保庸治典之八柄而太宰之職也廢一不可
[042-13a]
而齊魯各有行焉非所聞也學者以謂齊魯之於八柄
各有隆焉非異道也是不然王者革命易姓變古振弊
作為一代之法則隆殺有焉所以新天下也故虞氏貴
徳夏氏貴爵商人貴富周人貴親非諸侯之事也夫齊
之强自桓公始舉賢上功管氏之政也逮晉之興而齊
衰矣其事晉如小侯特屈强於魯衛之間爾而魯固暴
於邾莒矣此無他地有小大人有衆寡非政得也隱桓
之際兵行中國則常强矣國無其人能不衰乎春秋之
[042-13b]
際兩君不葬諸桓之盛其不奪者幸也繇是言之齊未
嘗不衰而魯未嘗不亂也世徒見其田氏代齊三桓弱
魯以為親尊之弊不亦陋乎葢漢之諸儒明不證理見
周之衰而未聞其盛也喜為異說而自智或者有所傳
焉而不能明也遂以前知其然為二公之聖賢君子無
取焉夫事有其官官有其人上下相維刑賞並用可謂
備矣然而不舉者不考法於先王也是以其弊居之不
知其任行之不知其分勇者自用懦者自棄久之則倦
[042-14a]
逺之則怨急之則詐緩之則偷賞而不勸刑而不變古
今之公患也先王之治有政焉而非其本也其所本者
化也政者治之具也為化以徳為政以禮化以革之政
以行之譬之田焉化由天道也政由人力也人力至矣
而隂陽之和雷風之動雨露之潤不時則不生天道順
矣而種植之宜耕鋤之功不勤則不豐天人相與而成
歲矣有化有政而不舉者又有刑焉政以使君子而刑
以御小人刑者先王有之而不敢先也非所以待士大
[042-14b]
夫也政化行而後刑可用也是故政以佐徳刑以佐禮
而本末具矣雖然治之始也道徳既明民俗既成則刑
設而不用矣治之終也夫不務徳禮而用刑是以小人
使之也而責其治可乎先王明足以官人而有禮以使
之有度以則之隆之以恩諭之以義時考其績而誅賞
焉可謂有其政矣而其所以治者盖有以先之也正心
以及身正身以及人先王之化也化以導其内政以齊
其外導之以徳則勇者安焉懦者興焉齊之以禮則智
[042-15a]
者不敢先愚者不敢後此其所以寛而不苟察而不苛
之道古之人有之堯舜是也昔在唐虞明徳以恊百姓
考績以行黜陟戒之以休董之以威勸之以九歌申之
以四罪而庶績熈矣此無難惟君與相懋之而已故書
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漢之宣文稱號仁明
有紀於後世然未足以與此也夫有其志者有其事有
其事者有其功是以君子務大其志重其事而不有其
功文帝有可致之資而無欲治之意聞賈生之論則退
[042-15b]
避而未遑聞釋之之説則毋甚髙論其所志亦苟矣是以
有仁心而非徳也行其善而非法也好申韓而非學也
方内治安而非政也而一時之士又無其人此漢之所
以不振也賈生區區有慕古之心而大臣以謂紛亂諸
事其大者既已曠廢矣盜吏出粟賦錢數以百萬姦人
乗傳周行郡國其小者又不恪矣君子之學以成其志
則志不可不先定也醉酒者亂操刀者殺則有以使之
也其學又不可不謹也宣帝不好儒而喜申韓之書則
[042-16a]
其志可知矣故其治以察為明以刑為義以律為法以
賞罰為政而文俗之吏都公卿之位言足飾人之詞文
足成人之辜故楊惲葢寛饒以語言成辠而趙廣漢韓
延壽以怨禍致刑君臣如此可謂刻矣雖然方文帝之
時匈奴之强魏尚戰勝有功矣以移書一言之誤文吏
繩之以法則免官奪爵而罰作矣吏豈篤於厚乎地節
之間王成以偽䝉褒賞而俗吏習為虚名欺漫以避課
至以不禁姦邪為寛大縱釋有罪為不苛黃龍之詔張
[042-16b]
敞之議尚可考也吏豈稱其職乎故曰未足以與此也
夫以文帝之仁宣帝之智而其治效如此盖刑政之不
足恃也世以文帝為寛宣帝為察而不知兩君未嘗定
其所向也文帝有仁人之心而學申韓則其所學害其
政也故其議刑未嘗不重聞釋之之論未嘗不輕者以
其資之仁也宣帝好察而起於民間知民之苦漢吏也
而行之以寛故其為治以安民為本棄嚴延年而用黃
覇于定國然有時而刻深者以其資之察也是故徳者
[042-17a]
治之本也可不務乎
 
 
 
 
 
 
 
[042-17b]
 
 
 
 
 
 
 
 蘇門六君子文粹巻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