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62 蘇門六君子文粹-宋-張耒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蘇門六君子文粹巻十一
  宛丘文粹一      宋 張耒 撰
  議
   至誠篇上
昔先王之為天下非徒為政刑以齊天下之民苟為無
事而巳也必有禮樂以成之禮行而天下無違俗樂作
而萬物無邪心無違俗故恭遜孝悌行於匹夫匹婦之
[011-1b]
愚無邪心故蕃阜和樂至於昆蟲草木之細至於如此
而後天下大治純被而無有可間矣先王之為是禮樂
者豈與後世異哉其存乎刑名見乎度數者典之有司
著之文字雖厯千百年可考也舜之大韶周之衰猶能
奏也三代之車服宿儒老師能説也後世之君曷嘗不
舉先王之禮樂以施之宗廟朝廷哉然而先王用之而
能治寓意於迹迹修而意行示教於物物陳而教達後
世之君能用之而不能化能舉之而不能治迹修矣而
[011-2a]
人不化其意物陳矣而下不諭其教是何説也誠與不
誠異也先王之為禮樂豈以為備故事修文物而己哉
其心之於禮樂既己誠之矣操至誠無間之心於内則
其動于外也心之所存必能發之於器器之所示必能
致之于物故人望其齋莊恭肅之容而無慢心聞其和
豫雅正之音而無邪氣夫豈特容與聲之所能為哉其
誠之所動物雖欲不感不可得也故物之於誠不能逃
也立誠于此物遭而不化者非物之罪也是其中必有
[011-2b]
不足者矣物之出於誠猶氷雪之有於火火至矣而氷
雪不息者非氷雪能拒之也其炎有不足故也故誠薄
於此而求物之應不可得也誠至而物欲不從亦不可
得也宗廟之間不恭而肅墟墓之間不哭而哀堯舜之
政不令而從以夫在此者不欺故也後世之為禮樂者
其心之于禮樂既以判然為兩矣舉是物曰此為禮也
奏是音曰此為樂也心之所存不在器器之所作非其
誠故禮樂之動也如偶人焉有其形而無其神如象龍
[011-3a]
焉有其似而無其威夫禮之為容樂之為聲譬之人則
其形譬之龍則其象也至誠以主之者先王所以為其
神與威也夫人不畏人之形而畏人之神不畏龍之象
而畏龍之威神足而畏威加焉則何怪乎見者之變哉
内無至誠無間之心而待備禮樂之聲容何以異操偶
人象龍以求人之畏之也故三代之亡厯數千百年而
禮樂之效卒不如先王之時者豈其刑名度數不足之
罪哉所以行之者其誠與昔之人異矣故曰熊渠子夜
[011-3b]
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張弓而射之滅矢飲羽下視而知
其為石也却復射之矢摧無迹弓矢未改也石猶是也
而一中一否者所為射之心不同故也而衰世之士方
且區區於綴緝先王之遺文補完經師之故説掩巻長
息而傷禮樂之不明嗚呼是亦愚矣心誠恭歟酌水而
獻之見者不敢慢矣先王之禮其在後世者未少也心
誠正歟操絃而鼓之聴者肅然矣先王之樂其在後世
者尚多也故不取之心而求之物欲望禮樂如先王之
[011-4a]
時何可得哉昔者子思為中庸之説以導孔子之意始
之於天命之謂性而其本一言以盡之曰誠而已故曰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又曰惟天下之至誠
為能盡其性而卒至於參天地贊化育夫君子為善豈
以謂人以為此善也吾行之人以為彼惡也吾去之歟
其心之於善也無有驅而納之者忽然自至矣於惡也
無有畏而刼之者判然不為矣凡此者吾心之於善誠
好之其于不善誠惡之故也心誠之而無隙則物不可
[011-4b]
得而間物不可得而間則心一一心以格物則物為之
動物為之動則天地之逺化育之㣲鬼神之無形隂陽
之不測吾從役之矣故傳之所載古之為禮樂者其能
交鬼神致異物調寒燠而感動植者非髙論也至誠之
説曰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
而盡禮樂之本盖出諸此而已矣
   至誠篇下
禮樂之壊數千百年而臣拳拳敢以至誠為興禮樂之
[011-5a]
論而妄以其説獻陛下者誠見陛下有可以致先王至
誠之道故也昔者子思之論至誠其説有二有自誠而
明者天之道也學雖未博問雖未審而為善之誠先立
矣誠先立而資學以眀善者謂之自誠而明可以為善
矣而未固也可以語道矣而未盡也博學而審問慎思
而力行其心眀乎善而無疑然後其誠立於中而無間
此之謂自明而誠故或始於學或終於學恭惟陛下睿
智神聖過絶天下自明而誠者非陛下事也然臣竊見
[011-5b]
陛下克自勤厲好學而博覽内無聲色畋逰之嗜以敗
冲和之心外無竒技異能之好以亂専一之慮樂善好
士尊儒尚徳陛下之於學其汲汲如此者豈非陛下有
至誠之性於始而資學問之益于後盖子思所謂自誠
而明者哉夫操至誠上聖之性充而達之於禮樂此臣
之所以拳拳不勝大願也故臣之愚伏願陛下照之以
至眀動之以篤誠使有司不以禮樂為治國之故事先
王之遺物時時陳之為朝廷之一事耳為禮於此者曰
[011-6a]
吾君非安於此也是為容不得不設也作樂於此者曰
吾君非樂聴此也是備物不得不用也有司且為是説
而况於庶民乎庶民有知也尚復不諭而况於動天地
而感動植乎故使百姓以禮樂為異觀而治國以禮樂
為贅疣者其始以不誠敗之故也夫陛下之於道徳既
誠矣不可間矣盡萬物不可得而眩之矣夫禮樂者亦
道徳仁義之器耳充是心而達之於聖奚有難於此哉
臣之所妄為此説者盖今朝廷禮樂之行上自士大夫
[011-6b]
下達於庶民未能感化動盪如先王之時耳陛下將大
眀先王之禮以示天下齋莊之心乎則聖心拳拳若夫
不為則不可以終日其意以謂吾之為是非以備無故
也陛下將大興先王之樂以除去近世淫慢之音乎則
聖心確然誠樂乎此而求吾之心其為是非以為好古
設也信篤于内色見于外則得是禮也將有安之之誠
聴是音也必有樂之之意精神心術與禮樂相和同而
為一何施而不化何動而不應哉以陛下之至神亦養
[011-7a]
之而巳夫誠之所存見其効而莫知其故臣以謂陛下
之於禮樂既己如此則民之望陛下之車服聞陛下之
和鑾者其心必與平日且異矣夫惟使民觀天子之動
作而其心與平日異焉此所以有間可入而動盪其心
之端也夫磬者器也擊之者物也磬之聲非其人之聲
也然聞者知其人魚微物也未嘗知音也或聞琴而躍
何也誠動其中則無情之聲知以其類為應物感其心
則至㣲之物不待音而感能通天子之至誠而達於治
[011-7b]
世之禮樂而民不化上之心者臣未之聞也自三代以
來先王之術不明後世言治者不過取給目前以夫所
謂贊化育參天地交無形而接不測皆以謂高言無實
之論故臣願陛下充至誠於禮樂乆而不息積而愈神
則凡先王之時天地隂陽之應難至不可得之報凡教
化之深㣲神妙者將日至而月盛矣臣嘗以謂漢之好
禮樂者莫如顯宗其於禮樂之文者亦勤矣而行之無
其誠不聞有至誠善學如陛下之聖也唐太宗有好學
[011-8a]
樂善之實雖未明道徳性命之理其於至誠則亦近矣
然無慨然撥去末習比隆先王禮樂之意伏惟陛下有
至誠而朝廷事事必欲仰法堯舜三代之隆此臣之所
以為是説於今日也
   衣冠篇
自陛下即位以至於今上自朝廷下及閭里事無大小
一切務以法度從事而消去積習簡慢之俗其為法詳
矣然上自乗輿公卿大夫而下及士庶人衣冠車服之
[011-8b]
制獨未為之别以明辨上下等威而消去天下奢侈僣
上之心而朝廷將示榮辱勸沮之意于下宜莫深於此
者此臣之所以謂當在百度之一而以法律從事也夫
三代盛時衣裳弁冕珮玉之制學者皆能道之而世亦
以謂陳爛之言厭聞之矣臣不復一一以言而今所大
患者軍旅之長武力之臣技術之官其冠服與公卿之
所以異者㡬何哉府史胥徒之冠服豪民大賈之車馬
與縣令刺史之所以異者㡬何哉古者尊卑共朝貴賤
[011-9a]
聚享不問而知其官不察而知其别今也貴賤錯陳上
下共處而冠服一㮣雖畧有所别然不問不知其官不
察不知其别盖今所謂緋紫之假綬者與府胥小吏之
所服何以異哉其弊乆矣非今日之積也而改之未有
害也而其難於改者盖有二説焉言者曰隋唐之餘制
不足法也將遂行三代衣冠之制三代之法詳細委宻
不能盡知驟而施之顛倒且不能辨况通其意乎一佩
而聫衆玉一車而駕四馬今之士大夫不能是也故其
[011-9b]
説格而不行臣知言者之未之思也夫三代之為冠非
上世無冠而先王首為之也三代之為車亦非上世無
車而先王自造之也先民之免於巢居而穴處也乆矣
其不被髮而處徒步而行也亦久矣先王能因其有冠
而加以尊卑之制因其有車而立之上下之等而世之
不復三代之衣冠車服也乆矣其不能佩玉而趨四馬
而駕也亦乆矣見被髮而後冠恥徒行而作車哉先王
因民之所用而遂文之則今之衣冠車馬而為之尊卑
[011-10a]
上下之别不亦可乎使先王而出於今亦且因之矣何
能必師其既陳之餘迹而不師其因名而為制也説者
又曰今之服大抵南北之餘制隋唐以來習行至今驟
而為之别則民望之將驚駭以為笑臣則謂之曰自穴
居野處而為車服以堯之簡質而虞舜作服夏之忠也
衣冠車服非舜之時也商之質周之文其衣冠車服又
再易矣自是以來其錯亂訛舛展轉而相變以至於今
則凡㡬驚駭而為笑矣今之衣冠車服自生民以來有
[011-10b]
之乎則憂其驚駭而為笑可也如其初未免乎嘗駭笑
也則何獨至於今而始憂乎此俚俗愚人之論而不可
以施於廟堂之議故臣願陛下詔有司取今車服之制
上自公卿大夫而下達于士庶人與胥史工商之徒皆
因今之物而稍為之别使不至于相亂而不可辨則亦
嚴等威定民志之大端也或者猶操前説而論難則臣
既能詰之矣
 蘇門六君子文粹巻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