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22 午亭文編-清-陳廷敬 (master)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午亭文編巻四十五
            大學士陳廷敬撰
 誌銘
  翰林院侍讀吳黙巖墓誌銘
孫君承恩榜進士其第三人君也君吳氏諱國對字玉
隨又字黙巖初母夫人有身夢二龍相對己而同乳生
二男子君先生故名對其季曰龍當
[045-1b]
世廟時用誅流以懲南北鄉試之弊其明年禮闈校士
上親定題目夜半遣親臣齎送鎖院其防密如此既策
之於廷
上曰吾既以法懲除積弊宜可得天下真才故於是嵗
所取士恩意尤有加焉連數日引
見㧞庶吉士三十二人與承恩等三人讀書翰林中
上嘗幸景山瀛臺南苑輒召以從賜坐延問如家人有
欷歔感泣者嘗問君君偘偘以對
[045-2a]
上重焉舊制初教習分
國書漢書人習一書至是
上謂此皆真才漢書其所嘗習命人兼二書毎間一月
御試之殿中親第其高下由是翰林之選益重焉君海
内名宿試皆在上第長於諷詠指物引類對坐客運翰
如飛鏗鏘幽窈㫖趣感人顧是時雖重漢書而士之不
能習
國書者則斥以去君既専精辭翰又年盛氣盈風采言
[045-2b]
議懾伏一世若無足以為我難者久之於
國書不能竟學乃喟然嘆曰此乃天之所以限我才也
明年則以病去居六年補編修典試福建遷國子司業
侍讀又乞遷𦵏去居八年補侍讀提督順天學政事竣
又以病去葢公於仕進未嘗久居其官如此後數年
天子進用臣僚不次登擢或名一藝懐一長者不必累
日浹月輒至大官以君之才使用於時其所得為必有
異乎人者君既皆不久於其官而仕方按籍平進其名
[045-3a]
跡止於是者固知士有遇有不遇焉矣然翰林以文章
論思為職及其為國子師視畿輔學皆當時之榮未可
為不遇而君之文學為世所宗所至克舉其職為學政
稍久故聲績尤著亦未可謂不用於時而世以為如君
之才其施設有未盡者葢不獨為君致惜也君兄弟五
人伯國鼎叔國縉君其季最季國龍皆進士惟仲國器
為布衣好老子術葢余從君後
召見時君所上聞於
[045-3b]
世廟者其家世與其系譜並如此最季者後為給諫同
朝兩人風貌言笑相似甚雖以余之久與居每驟見初
不能辨識見給諫以為君也及與之語乃知其為給諫
毎大笑而别君性篤孝時時語其先人輒嗚咽下泣好
舉古昔稱先進世或笑其迂亦不以為嫉也葢其誠明
坦易人亦多有化之者而尤重友愛給諫死君之子旦
賢而有文亦死余與君相見於京師君鬢髮颯然皆白
其意氣亦衰矣謂余曰旦之死命也夫吾弟之亡吾葢
[045-4a]
不能委順焉吾亦無意於斯世矣余聞其言而悲之君
雖衰其才誠有過人者用之皆足以有為而不盡其用
此吾之所以終悲君之不遇也君於古文研論最深而
工於騷賦之作故獨喜多為詩其愁憂懽愉離合諷諭
警戒之㫖恒發之於詩名曰詩乗數十巻藏于家君之
先世居東甌遷六合後遷全椒今為全椒人曽祖諱鳳
祖諱謙父諱沛道徳文學為東南學者宗師稱海若先
生後以君贈翰林院編修儒林郎以給諫贈儒林郎禮
[045-4b]
科掌印給事中母盛氏累贈太安人君初娶陳氏贈安
人繼娶汪氏封安人先二年卒男子三人旦考授州同
知先卒次朂國學生俱陳安人出次昇戊午舉人女子
二人皆適世家子俱汪安人出孫男五人長霖起旦出
次霄瑞次霜髙次雱逺俱朂出次露湛昇出孫女六人
君以庚申十一月一日卒於揚州寓舎年六十有五以
某年月日𦵏於某原葢君之學行於法宜銘銘曰
士初罔學君雄其文吐辭落簡蒸如霞雲㸃竄不施驚
[045-5a]
其坐人士初賤書我張我軍斷紙零墨世寳其芬匪文
藝然於道敏行衡門鼓鐘聲聞於廷誕惟厥考人師經
師聿來則效章縫祁祁君之兄弟式穀在兹以道為文
以學為吏君在詞垣仕凜風義羅材於閩俊乂在位視
學於畿士喜不喟君之在官先後幾年進少退多其美
如何人亦官久於君何有進者己而其退孔嘉君節皎
然銘此幽遐敬視圭石允興厥家
  封朝議大夫内𢎞文院侍讀孫公暨配顔恭人墓
[045-5b]
   誌銘
余同年友鹽城孫君惟一其為人澹泊自外於進取聲
利葢巋然成徳君子也故同年生在翰林也余獨喜從
之㳺閒居無事讀書誦詩相與商𣙜古今人物又往往
皆自道其先世之賢居無何余與惟一前後請急歸比
余再至京師惟一亦再至又未幾而請急歸又再至而
余與惟一前後皆以母憂去余再至京師惟一家居不
復出而有父朝議公之喪介以宋生恭貽走數千里來
[045-6a]
謁銘孫氏家世之賢昔熟於耳今宋生能言孫氏軼事
思惟一之為人而徵以生之説不謬也生之言曰朝議
公諱助字益我其先蘓州人明初遷鹽城西南十五里
以耕讀傳其家自其上世葢隠居者流鄉里髙其行誼
至公之父諱某字時遇徳益卲譽聞益著生四子公其
季也娶玉田顔公女公少而醇謹樸茂力田事父母繼
母以孝稱事其兄如事父族黨里閈化之於是孫氏孝
友婣睦之風聞四方四方之學士大夫過孫氏之廬者
[045-6b]
必式公有丈夫子四人自以貧故棄其書而田教其子
得肆力於書季子一鯨攻文學為學官弟子入為國子
生而仲子一致以廷對第二人官翰苑有名於時即吾
友惟一也以惟一貴公初封文林郎内國史院編修再
封朝議大夫内𢎞文院侍讀加一級顔太君初封孺人
再封恭人公謂恭人吾家故隠者流顯於時若此吾聞
古之君子不以隠顯易其行且吾子雖貴其漠然于世
無所能俯仰顧嘗獨喜書自吾苦貧不得卒業於書而
[045-7a]
吾子好之如此此吾志也於是惟一聞公言兩以病乞
歸奉養閉門益讀書以承公志而公與恭人菽粟布絮
安田家之樂四方之學士大夫向知敬慕公者皆愧厲
感發而歎謂孫氏之能世其家者如此能教其子以有
成而隠顯不易其行者如此洵可以風世而勸俗也生
之言大較如是余猶記惟一之言曰吾父之賢原於吾
祖吾祖為人嚴正誠慤一言動不肯茍諸子侍側或容
止不飭輒譙呵及之里人嵗時燕飲或儔輩中攻詰人
[045-7b]
短刺人陰私事則踧踖不自寧起而歸必痛戒諸子毋
以虚言斷元氣毋以非分蠱心術耕者宜穫覬其必穫
或不穫讀者宜遇覬其必遇或不遇尊理敬命以俟之
天而己觀時遇公之教其家知朝議公之所以教其子
有由也惟一自釋褐而仕仕輒不乆于其官其澹泊能
自外於進取聲利葢奉其祖父父母之教者深矣故名
其為巋然成徳之君子無疑也惟一又為余言方在孕
時恭人操井臼治午炊挾大器挹水注釡用力猛娠動
[045-8a]
累日幾危而卒無恙宋生又言惟一之再赴京師也祖
餞者晨集郭門外惟一攀恭人衣呱呱泣嬰兒聲達户
庭既趣季君出郭門辭諸祖餞者皆罷去公恭人迫其
行日晡乃行别數月得恭人凶問惟一以不得卒養恭
人恨慟濱於死觀恭人之育子與惟一之思慕恭人其
隠約艱難通塞之際其可悲為何如也當此之時余亦
有母之䘮回憶曩昔又悲不能自勝也公以康熈辛酉
九月卒年八十恭人以己未四月卒年七十七長子一
[045-8b]
中次一致戊戌進士翰林院侍講學士次一鵬次一鯨
太學生孫八人汝翼汝為汝聴汝弼一中出汝礪太學
生汝霖汝梅一致出汝楫一鯨出孫女八人一中出者
二一致出者四一鵬一鯨出者各一曽孫三人二汝翼
出一汝為出曽孫女四人一汝翼出二汝為出一汝礪
出以某年月日合𦵏于城南之新阡銘曰
以余所觀古今文章之士能卓然成一代之名者必其
先世多稽古好學之人心濡目染知為學之方而後曉
[045-9a]
然於所趨而造乎其至士之特立崛興無所因而然者
葢十無一二焉若吾友孫君惟一奮然自起於耕芸樵
牧之間可不謂豪傑之士哉及吾觀太公生平以學勉
其子者至矣又以知吾向之所信古今文章之士必本
其先世之賢者不誣也
  文林郎河南道監察御史孫君墓誌銘
國家總壹海内分𨽻民土於有司故縣令最重設臺諫
以通下情防壅蔽臺諫缺擢用令令與臺諫故又相倚
[045-9b]
為重為賢令入則為名臺諫者君其人己君諱必振字
卧雲初為懷慶推官三年推官裁省補陵川知縣六年
入為河南道監察御史差按兩浙鹺政還掌山東陜西
兩道事凡為御史七年以歸君之在懷慶也以正風俗
興教化為先舉孝弟於鄉表節行於閭課士於庠講約
讀法身自臨歴輒知其吏民賢姦直曲是非之實風流
令行郡以大治武陟富民僉人利其財陷於獄三年君
察知立脫之置陷之者重法修武令饋鮮筍以竹籠之
[045-10a]
發視皆黄金君呼其人斥去曰何敢以汚我行縣至温
温令有苞苴顯呵之令皆震懾漕米至小灘鎮例監兊
金二千兩君悉卻不受曰此吾民膏血勒石以絶來者
是嵗以亷進秩一級總督三省朱公聞君名召咨以制
府事無大小悉以委君三省之事以治及為令陵川陵
川在山硤間土陿瘠難理然自其長老傳記士為鼎甲
者七人後寖以衰微殆四十年不見科目君至則易置
孔子廟立義學創書院教士其中親為勸課士果連舉
[045-10b]
於鄉民解黄絲黄絹顔料等祛其累嵗所省悉歸民民
用大豐俗故好訟豪猾連蠧役為奸毎勾差出縣庭里
閭騷然君痛懲艾令訟者自以其人来既至剖決無滯
留民化其徳訟事稀簡去之日民遮道留數百里既去
為君立祠君為御史前後疏五十餘上皆時政之要其
最著者時三叛連衡秦隴兵相接潼闗新設稅差請速
撤以安人心又請分别倡亂脅從以靖方圉選人以急
兵費多銓注而科目最淹遲請疏清選法收用真才其
[045-11a]
為鹺政皭然洗手自淬益以潔清聞葢君為推官以至
為令或所已行所未行及為言官盡發其所藴蓄故其
禆益為多至今指數以賢令為名臺諫者君輒在其間
君丙戌舉於鄉至戊戌中試南宫己亥成進士余與君
為同嵗生陵川吾鄉邑故知君之事行也詳君卒以康
熙二十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年七十其孤以狀来乞銘
按狀君諸城人曽大父諱陸大父諱柱考諱獻赤贈御
史母贈孺人御史鄭公某女君初娶鄭氏再娶李氏皆
[045-11b]
封孺人子男八人長濰源廩生次濰址増生次濰溥候
選知縣次濰沛候選州同知次濰潤候選行人司正次
濰湑拔貢生次濰湜候選州同知次濰溶幼女七人孫
六人初母孺人教家嚴午夜篝燈督君誦書與機杼聲
相軋母孺人卒時遺負券數十君約諸負者焚之曰此
孺人囑也遭亂家毁贈君不知在所招魂營𦵏鄭孺人
以不屈於賊卒君與六嵗女相依為命破壁赬土結茅
以棲晝操農業夜擁書冊流離困阨之中其所成就如
[045-12a]
此可不謂賢哉銘曰
士或困窮而為艱勤曰維華膴以娯其身盜仇戴天君
思永恫牲鼎䀌傷榮枯若夢名徳令聞峙山渟淵眡彼
貴富凄如浮烟懐抱皎日桑榆未晏委順歸休守道不
變我銘斯丘發潛表幽爾樵爾蘓敬君子居
  故中憲大夫江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塗公墓
   誌銘
順治六年嵗在己丑寇犯上黨河南兵備副使分巡河
[045-12b]
北道容宇塗公死於其職
天子加恩卹贈光禄卿諭賜祭𦵏于鄴廕其一子曰應
泰入監讀書初出知江南廣徳州用薦擢知福建汀州
府遷長蘆都轉運使歴湖廣布政使司㕘政分守湖南
道陜西按察使司廣西右布政使以罣悞去任起補江
西按察使司坐小法免公為人質直坦易而勇于有為
起家州郡歴階兩司所在有能聲其大要在弭盜息民
折衷于剛折柔廢之間雖不為鈎距擿發之行而豪右
[045-13a]
兼并姦宄竊發輒捕鞫無所容其有不便於民者如疾
痛疴癢之在身必求蠲除而後己即沮格成例齟齬上
官不顧也知汀州時海氛方熾山寇乗問劫掠公率鎮
兵四出討賊巨寇姦猾斂跡不敢入境一郡晏然秦中
鎮兵獷悍難制番人肆虐尤甚公至按其驕横者置於
法鎮將亦屏息聴命莫敢枝梧湖南寳慶衡永三郡舊
食粤鹽相距郴嶺道逺價貴民多食淡者公為力請得
改淮鹽著為令夫人之才如水也刃也坳堂之水不能
[045-13b]
運芥舟族庖之刀不能中肯綮公所守多劇郡又乗兵
燹蹂躪之餘於閩中總攝巡道司馬别駕司李諸事於
九江又兼署驛傳鹽法藩司諸篆當是時獄訟簿書徵
發期會鱗分蝟集拙者當此袖手懼傷而公泛應猝辦
處之若無事如利器之發新硎江湖之負大瓠茫茫乎
其無津涯也恢恢乎其有餘地也非夫内重外輕神定
天全而才餘於事者其能勝任而滿志耶公行三字天
交世居遼東鐵嶺衛祖諱必逺天啓甲子舉人陜西宜
[045-14a]
君縣令父光禄容宇公諱廓皆以公貴覃恩追贈中憲
大夫如公官祖母孫氏母王氏暨公原配完氏俱封淑
人繼配金氏崔氏汪氏昆弟三人曰國泰直𨽻撫標右
營㕘將曰永泰廣東南海縣令曰𢎞泰早世子二中坦
邑庠生入直
御書房辦事中坮太學生候選縣丞女二長適庠生朱
中山次適候選縣丞張國琦孫三錦鈺奎孫女一公自
江西罷歸既老不仕僦居都城與余比舎時或載酒過
[045-14b]
從因得悉其生平卒於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三月初十
日春秋七十有二越三載卜兆於都城東便門外髙北
店之南原孤中坦具行狀請銘於余余惟公光明俊偉
之槩磊犖果毅之才治行卓然可方兩漢諸良吏皆不
容無傳也乃為之銘銘曰
佳城鬱鬱漳水蟠忠魂來遊驂紫鸞南州巷哭留餘酸
山河氣壯隨朝元有子鵬鶱登大官素絲五馬垂朱繁
統轄郡縣多凋殘龔黄為易公為難精強綜覈搯腎肝
[045-15a]
腰懸弓韔身據鞍福我人民摧豪奸晩乃斂退才未殫
太行北走紛巖巒如堂封閉松楸寒撰公遺蹟鐫琅玕
藏之幽竁永不刋
  西園先生墓誌銘
西園先生諱多學字覺初先世沁水人後徙陽城鄉之
郭峪曰從儀至先生八世矣七世廣六世車皆隠農野
不顯髙祖珩初用季子好爵貴贈承徳郎户部浙江清
吏司主事再用長子好古貴贈奉政大夫四川按察司
[045-15b]
僉事兄弟皆中甲科歴官並有名而僉事公初令元城
有貴顯不法公抗論置於理直聲大著遷刑曹司讞決
而奏免陽城溢額之賦事具邑乗通志是為先生曽祖
僉事公子植修先公農業行義於里中先生王父也先
生父以萃禮部儒官儒官公伯兄鴻盤萬厯癸酉科舉
人歴仕景州知州儒官公蔭積髙門行身儉讓里中稱
曰長者長者云先生方重亮直不茍訾笑巋然儒行碩
徳為學者師葢以其學施於倫物散見於事為自少而
[045-16a]
老敦行無厭是以於親則孝於兄弟則友恭於朋友則
信於凡所接之人則無不率是意而遇之以誠故其殁
也學者悲焉曰天不憗遺吾師儒官公長子多聞為弟
子員儒官公愛之先生事之如父未年三十有冉耕之
疾狼藉枕席間至不可嚮邇先生躬為扶侍臥起湯藥
嘗而後進比卒慟不自勝過時而悲儒官公以愛子故
暮年竟忽忽而病先生捧手將敬肅容承志視氣聽聲
隨事順體躬自潔食飲視進多少為憂喜晨昏無少違
[045-16b]
間儒官公以安侍從昆弟同恩壹視儒官公既殁先生
孤立或鬩於牆堂構漂搖不可搘拄先生曰無庸平心
和顔摩肌煦肉卒以格具邪心招其淑氣學者曰白華
之子棠棣之弟先生有焉余所謂孝於親友於兄弟者
如此幼與我冢宰公我先世父侍御公同學於鄉我冢
宰公嘗曰吾曹兄弟也但各姓耳往來阡陌輸寫情好
連日浹旬我先世父侍御公性嚴重老而歸也闔門罕
與人接獨敬先生時時坐先生後披襟展顔舉酒譚燕
[045-17a]
先生穆然其間神明湛定坐者融其心神静其視聴黙
焉而退若皆有得也學者曰隠不違親正不絶俗先生
有焉余所謂信於朋友者如此平居嶄然自持孤介峭
潔若不可人意與人語温温焉侃侃焉勉其善而遏其
非被容接聆謦欬者薰蕕氷炭氣沮意消里黨急難咸
恃以濟卒無矜伐意學者曰伐木乾餱之義先生有焉
余所謂凡所接之人無不遇之以誠者如此先生安貧
守約有以自樂而檢身甚嚴余少壯里居侍我冢宰公
[045-17b]
游樊山之巔先生几杖在焉中席酒酣引避拉友人倚
樓浮白語笑縱横脱略繩檢中夜不寢先生明日面責
余曰節飲養身君其念之自後毎見必以相規余至今
思其言未嘗不潸然泣也先生教子甚勤老屋三間藉
書枕冊浸漬丹墨元日除夜猶聞絃誦之聲渟涵演迤
作為制義之文其書滿家凝塵網蟲蠧簡齾翰余過而
從先生為文嘗闇窺竊探取其字句至今恧焉先生加
意造士與我冢宰公結文社於樊川之上邑之俊人勝
[045-18a]
流畢集其中閲五日晨露未晞桑柘交陰叢花蔽路先
生布袍草笠循河渚而來與我冢宰公山厓水湄危坐
竟日以待諸君為文口吟手畫賞其俊句或有不嗛嘅
然而歎移時不樂余與先兄庶常公先生令子實親炙
其盛焉其時學者摳衣執經侍兩公側者厥後多所成
立跡先生行事舉十之一二以見其生平學力之専致
用之美者葢先儒有言人生惟是感應之理從先生學
者殁而益思之即余之不肖毎念先生諈諉之言則不
[045-18b]
禁潸然泣者是知先生之感人者深矣故論先生之行
事而歸本於學而序次之以為之銘焉先生一子于廷
順治己亥與余先庶常兄同舉進士者也為永從令先
生以故封文林郎先生生以前明萬厯二十四年五月
二十九日卒以
大清康熙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年八十有三𦵏以康
熈三十三年九月初一日卜新兆于南坡之阡三孺人
祔焉葢至是先生殁己十六年所矣初配孺人王氏繼
[045-19a]
孺人于氏再繼于氏女三一適貢監生李易其二皆為
士人妻孫男一之麒康熈庚午科舉人銘曰
長者傳聞東山東始有顯者張兩公東山魚飛鱗摩空
我冢宰公人中龍世父豸冠光熊熊兩家川嶽靈所鍾
先生華胄承流風麟傷鳳逝吾何從典型淪亡天晦䝉
風木痛劇朞再終祥琴欲鼓聲難工松柏已長宿草豐
先生馬鬛猶未封嵗周星紀加四冬執筆為銘辭載攻
緒言皎皎悲填胷人生有情無終窮劖文珉石藏幽宫
[045-19b]
千秋不泐情與同海水有涸石無礱
  麟昭張公墓誌銘
晉故唐封邑堯都在焉昔季札觀周樂至歌唐風曰思
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逺也非令徳
之後誰能若是說者謂民性既敦厖而又有先聖之流
風遺澤故習俗異於他國余讀詩至蟋蟀山樞彷彿見
其意焉至宋時明道程先生為晉城令實涖我州以禮
義節儉為教誨故其民至今皆力耕昏作減縮衣食其
[045-20a]
士亦却埽誦習不騖於聲利有古隠君子之風如我舅
麟昭張公其人也公家沁水為甲族諱之屏公者萬厯
中進士官陜西商洛道左㕘政為公之祖諱洪翼號萬
涵公者舉於鄉令直𨽻威縣則公之考而余之外祖也
外祖母王氏明吏部尚書王公之長孫女生三女季歸
先考尚書公廷敬母也外祖任威縣數日而殁祖母攜
公扶柩歸里歸而流寇肆掠沁城失守公隨祖母避兵
於外家寇退返沁則家業蕩落祇餘汙萊數百畝公纔
[045-20b]
弱齡以隻身搘持門户里胥縣役日夜踵門叫呼公應
之有方時有偽官斂餉於沁不能應則拘公於獄者累
月邑中耆老士庶咸曰不可禍清白吏子孫咸赴偽官
别白偽官亦感悟釋之方姜瓖之亂外祖母避陽城艱
於奉養公往還陽沁間營辦甘膬不恤勤瘁未幾外祖
母卒公身自舁檟材於百里外含殮祭𦵏皆不失禮及
生母陳卒亦如之外祖有兄二人皆無嗣殁而𦵏於他
所公毎愀然曰異時誰為酹一巵酒者因皆遷𦵏於祖
[045-21a]
塋之側公於家人生死恩義大抵類此公雅好經籍為
博士弟子銳志進取顧為家計累弗克竟業常訓其諸
子曰吾少遭多難未能肆力於經史汝輩多暇宜盡心
治之公既不顯於世嘗慨然謂士不能績學成名則當
勤其四體以自養若安坐衣食無所事事世之大蠧也
日常辨色而起往田間督課視其樹殖耘耔芟柞收穫
以為樂或親執農器以教耕作者曰我竟為老農矣治
家綜理微密不遺纎悉下至柵雞苙豕區芋畦薑莫不
[045-21b]
井井中法佳辰令節召故舊鄰里十數人㑹飲不立崖
岸半酣後語尤不休然不及世務談說者桑麻菽麥雨
晴寒燠而巳雖居城市終身未嘗謁見官府縣舉鄉飲
禮請為賓亦弗詣曰非我所樂也公體幹豐碩精神充
裕余官京師四十載公自家視余邸舍先後十三至無
倦色恩意周篤亦筋力強固能然也年幾八十猶善飯
健步履謂可百齡嗚呼孰意其竟止於斯耶公生某年
五月初十日卒以康熈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享年
[045-22a]
七十有八元配馬氏陽城庠生馬君銑女繼配尚氏處
士尚君元祚女皆柔静有徳子男五長問士庠生次衡
士太學生馬氏出次恂士奉祀生次徵士廩生次碩士
業儒尚氏出女子三長適拔貢生樊度中次適庠生李
三畏次適庠生李膚功尚氏出俱先卒孫男七人克履
太學生克晉業儒問士出克㢲衡士出克益徵士出克
有克賁恂士出克豐碩士出孫女五人問士出者二長
適庠生霍正元次適庠生張茂功衡士出者一恂士出
[045-22b]
者一徵士出者一俱幼未字以某年某月某日合祔於
祖塋之側其甥廷敬為之誌系以銘曰
人之生有戚姻所自出為最親我母之弟存者一人其
敦倫也以厚其理生也以勤我視其貌抑抑恂恂我視
其家肅肅誾誾懐才齎志屈而弗伸戴仁浴徳用淑厥
身有山嶻嶪有水漣淪體魄潛藏兮秋復春孰究其年
數之所臻
  故永從令張君行谷墓誌銘
[045-23a]
故永從令張君諱于廷字顯卿其家在太行山谷間之
郭峪故一字行谷太行西來幾萬里至陽城迤南百里
嶄然而盡如化城蜃樓列嶂北向郭峪在其中謂之鎮
郭峪方三四里各倚山巖麓為籬落相保聚或間百步
或數十步林木交枝炊烟相接自前明至今官侍郎巡
撫翰林臺省監司守令者嘗相續不絶於時葢近二百
年所矣顧郭氏今無聞而張氏其先獨巋然以科目顯
曰好爵嘉靖某科進士户部主事曰好古嘉靖癸未科
[045-23b]
進士四川按察司僉事摧折權貴直聲著聞曰以漸萬
厯癸卯科舉人景州知州僉事公君之髙祖也考西園
公諱多學邑庠生耆年長徳立行教子鄉黨宗焉君順
治辛卯科舉人已亥科進士性直亮刻厲學問長予十
嵗予兄事之平居侃侃自矜重予毎謂君之才如此又
名家子當有所樹立筮仕為貴州黎平府永從縣知縣
南荒深昧之區日以益闢此天地之運使然亦必賴世
有賢人君子能變其舊俗與之維新雖蠻獠窮鄉使異
[045-24a]
類為君子故君之所以施於永從及永從之人所以報
君者不過區區百里之間而其效可垂之百世風勵天
下不可没也黎平以永樂十一年始置府永從以正統
七年始置縣縣逼湖廣四川雲南之介山谷嶮峻雜苗
分族而處俗兇獷不知禮義飲食言語與中土不相通
耕沙礫溪淖以自食輸賨布為租唐宋以前羈縻而己
君至則身歴山洞間親為誦説
朝廷設官化民之至意於是始以中土之法治之延師
[045-24b]
儒立黨塾未幾而絃誦之聲響應溪洞矣常平倉制未
設也嵗饑則苗民皆竄去賦既不辦而縣吏役皆逺僱
他郡邑及滇蜀人君設倉庾講積貯逾年得數千石仿
義倉之法時其斂散於是雖凶嵗苗民恃以不饑苗俗
昧昏禮世傳鬼竿跳月之陋君憫焉置官媒聘幣有額
民便樂之月吉讀法諄復感人爭者願息久則讐殺鬭
狠之氣以銷民俗寖變而縣以大治署雍安篆如治永
從去雍安民攀號不忍舎去嗚呼若此者可以觀民情
[045-25a]
矣彼貪饕殘忍者據百里之地日取其人而刀俎之雖
其境在中土禮義素所漸摩風俗素稱朴厚而使其人
怨讟並興噭呼狂走而曽不之悔謂民實負我不可化
誨夫民果負我哉又誰則不可化誨者也抑治其民不
張君若耳使君得一郡若一州或不在蠻獠邊徼之地
其所樹立當又何如哉君之治行見於為吏者僅若此
為可惜已滇中之亂脅大府遇害永從孤城不可守君
攜縣印跣行匿山峒間旬日不得食苗民跡君所在銅
[045-25b]
鼓岩進稗麥食君求得君家人悉以送君所夫當顛沛
流離之際而苗民之不忘其恩如此彼中土之民平居
無事而噭嘑狂走豈其禮義之漸摩風俗之朴厚其性
習反有異於蠻獠邊徼之人乎是尤可為太息者也未
幾叛者平君竟無害攜印詣軍門陳情父年老願歸事
比歸家人無一失者當是時西園公已老而尚健人曰
天之所以報君父子也君初為諸生我先公以元日訪
西園公聞君讀書聲歸謂廷敬曰張氏子元日猶讀書
[045-26a]
邪予聞而自儆焉西園公教君嚴至不令茍一步趨妄
一語言西園公生君一子君生亦一子曰之麒庚午科
舉人君殁之麒走二千里丐銘於余余不得辭且曰子
世家自子祖父及子皆好學問力行仁義其後必昌乎
是皆可銘也君生於前明崇禎元年十月二十日終於
大清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三十日得年七十有九君母
于孺人君娶王孺人生之麒女五人一適江西建昌府
知府王君嘉植一適甲戌科進士内閣中書田君沆餘
[045-26b]
皆嫁為士人妻孺人生于天啟七年二月二十九日終
於康熙四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年八十以某年某月
某甲子合𦵏君孺人於某山之原之麒女七人以族兄
之子國樑為子之麒既别去余為君銘未發扈從河上
濟寧道中聞之麒舉子名曰某予謂後其必昌者以理
斷其必然而事固己可驗已銘曰
猗嗟觀士為吏可哀天之生嘉穀伍蒿萊推較其本根
穀美哉我友行谷君今若此往事猶増傷來誓止命不
[045-27a]
稱君才時有以銅鼓之深岩君所廬蕉黄荔子丹襍肴
蔬君逺遊歸來眇愁予太行之谷人堯風古飲沁水清
流耕瘠土剪紙招君魂與君語公侯必復始昔有云君
之孤兒賢且學文千秋及百世繩繩繼我華其銘者信
勿替
  王君乾六暨配陳孺人墓誌銘
崇禎末流賊犯陽城山東右參政寧前道王公諱徵俊
死之公有子曰龍御府君有婦曰陳氏孺人賊既執參
[045-27b]
政公君謂孺人父必不屈賊往從必父子俱死無益乃
變姓名陰左右公公果不為賊屈賊怒下偽縣令使嚴
繋公君夜忽悲啼不自禁賊察知公子益怒使鐵騎勒
君歸立取貲來葢賊痛惡士大夫自宰執至庶官括其
金皆以品髙下為率公為人剛而亷無所得金而偽令
聞公名雅重公陰縱公還公謂君與孺人曰委贄為人
臣當國家難以身濟之事已不濟有死無二君孺人涕
泣請從公曰我人臣義不辱身汝曹無自苦今所傳公
[045-28a]
死難時大書二十二字有曰身不任辱義無自免云云
者君與孺人實親承其命云公既遇難君孺人號痛庀
喪事哀毁幾傷生顧念父之孤忠恐身填溝壑他日誰
當請褒卹之者於是強自節釋忍死𦵏公公所自縊拂
雲樓君孺人終不忍再履其處其後毎遇公被繋及殉
難前後十餘日齋戒哭泣積數十年以為常初公所書
二十二字君寢食與俱及公死難時始末謹書之牘跣
行走京師訴當事當事相視閔黙卒無肯為公聲言之
[045-28b]
者君毎與人言未嘗不泣下也君豪邁倜儻而善自矜
飭母范孺人教家嚴君多讀書美言議為學官弟子顧
心不悦學使者試士規告於公願隨國子讀書公官薊
遼王母張太孺人喪君率孺人拜哭就孫位人曰知禮
事母孝母喪盡禮如公喪張太孺人孫公肇興為學使
者以君明經上其名於禮部凡一再至京師終不就國
子試曰吾父之大節猶未褒顯也君雖外若豪舉而其
中有鬱鬱不自得者凡以㕘政公之故也順治丙申夏
[045-29a]
暴病不能言明日遂卒四月某日也年四十嵗某年月
日𦵏於㕘政公墓左始祖可考者曰四四生十十生懐
英懐英生得剛得剛生聰聰生子文以冢宰國光公貴
贈尚書子文國光曽祖也子文生昺亦贈尚書昺國光
祖也昺生承恩葢自是㕘政公與冢宰公始分矣承恩
生潜光潜光生如春嵗貢生當陽教諭以㕘政公貴贈
韓城知縣是為君祖陳孺人廷敬之從姑也祖三樂贈
尚書父經正忼慨有大節孺人有女徳歸於君方少而
[045-29b]
為擇宜子者侍之生子及女君殁後甘虀鹽攻荼蓼[婺-矛+牙]
居垂二十三年閨門之内具有法度儀則卒於康熙戊
午六月年六十有一觀孺人助其夫子以周旋於㕘政
公之側以至公臨難從容而死生無媿抑亦可以為忠
臣孝子賢婦矣子男一人復繪國子監生女一人適余
弟太原府學訓導廷扆俱側室李出孫男一人吉慶孫
女四人廷敬有母之喪禮不得以文辭自見復繪泣以
請曰始吾祖待
[045-30a]
國家之愍綸而渴𦵏也未有銘𦵏吾父因未敢有銘今
吾母不幸又殁將以某年月日與吾父合窆焉吾聞諸
吾母當吾子髫髮之年吾先人知器重子銘吾父母莫
如子宜余固辭不獲也且余懼㕘政公之大節久而無
傳焉因得牽引書之雖然孺人廷敬諸母行也假斯言
以告哀亦吾母之念云爾銘曰
吁彼鄙夫貪生避死有僇其躬有覆其祀忠臣之後克
享厥家佳兒佳婦以泣以歌奕奕忠魂庇其孫子敬作
[045-30b]
銘詩告於惇史
  韓君佚園墓誌銘
君韓氏諱崇樸字佚園順治中余年十六七始識君一
見以為異人杯酒結交而去其後請命於先公要君為
舉子業家塾中予居山谷間與先庶常兄閉門閱古書
好自矜許輒曰吾志古之道耳何屑屑世俗事為由是
見嫉鄉里是時先侍御公初謝賓客鄉之凶人至有侮
予家者君至則謂余兄弟讀書以通今致用家之不治
[045-31a]
曷以書為余兄弟始折節自克厲於是鄉之長者既愛
䕶善類其惡少亦稍稍解去君髙才能文章善開導學
者余既於君有得而其於行身保家處世之道尤得於
君者為多迄今五十餘年葢毎念不忘也予自通籍守
官自誓清白以貽子孫未嘗不有感於良友規戒之言
君之終也無以為賻乃輟山田一嵗之入為君窀穸資
雖家人以口分不給告不恤也君又精於醫藥養生之
事晩而深明理學堂奥雖復喜詩酒登山臨水有春風
[045-31b]
沂雩之思人亦莫得而窺其淺深也君至性過人雖灑
落不羈而游心㝠黙嘗山亭涼夜相對於時月暗螢明
清風蕭颯忽語及生死大事兩人抱頭大哭哭已復笑
如醉如醒如夢如覺由今思之猶復可笑可哭也往年
君舉前語以書諮余余應之曰孔子荅仲由曰未知生
焉知死知生之道大學言明明徳其功始於致知中庸
言至誠其功始於明善明誠之理乃生死之大闗未有
誠而不明亦未有明而不誠者由教以入明為要焉故
[045-32a]
易傳言大人者與天地合徳與日月合明與四時合序
與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
違況於鬼神乎天與鬼神不能違何有於生死乎是以
子思之賛仲尼也曰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譬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猶之易傳之義亦即
明誠之義也謂夫子不告以知生之道則夫子之所以
教諸弟子者果何事乎學者但當由夫子平日之言以
求進乎致知明善之實生死之説不求知而自知矣予
[045-32b]
復於君者如此予是以於道徳性命始終之際思君之
所以相勉而交警之者不能己於心也君好學老而不
衰能為古文尤長於詩予懐君詩前後至數十首有云
寒牕燈火平生語除却君知世不聞亦追憶昔時涼夜
之時而予與君從㳺聚散之梗槩亦大略可覩己君終
之日寄予詩髙朗超越了然生死之際則君之有所自
得於中者益可信其決然也己予交天下士多矣如君
者能有幾人哉非予為之銘當誰屬焉其孤時中輩以
[045-33a]
狀來求銘按狀敘曰韓氏系出南陽今為沁水人自五
代宋遼以來兵革之餘譜牒放失傳之長老先世有為
王者故邨曰韓王邨有墓在焉君又字曰韓山因邨名
也其世系之可考者則自祖能始能四子長曰純為君
九世祖次曰聰三世生侍御曰恩次曰度五世生青州
守曰肫仁六世生桃源令曰張㕘議曰琠純二子長曰
彪彪生銳銳三子長曰贈文林郎崑次曰王府典膳崙
次曰王府儀賓巍臨難不屈贈奉訓大夫諡忠義廟食
[045-33b]
太康崑子曰子義恩貢再為縣令累封中憲大夫通政
使司右通政使子義生范君之曽祖也某科進士累官
通政使司右通政祖仰斗初為邑學生後棄去博學修
行名重士林是為少室先生父尊今惇厚孝友生三子
君其長也君邑學増廣生九應省試不利於有司幼聰
警絶人五嵗失母馬孺人自解去采衣不茹葷血擗踊
哭泣如成人鄉里傳以為奇闖賊犯州邑設偽官専以
拷掠士大夫刼取金帛為事比至沁水大索通政公家
[045-34a]
時君才弱冠先諸父往抗辨縣庭不屈賊官相顧失色
錯愕咋舌釋不問已而賊圍所居砦君登砦樓語賊曰
汝輩不過欲多得金帛耳砦中金帛悉以委汝賊喜諾
已而賊敗約攻砦破砦中人四散走先是君父已穴牆
去君不知也以不得父在所出入砦内外尋父遂為賊
酋所得賊授以一鎗一包置君麾下君以他事紿賊脫
身走陽城白巷親屬家至則君父先在焉其時天晦㝠
暗不知道會白犬引路以是得先達人謂天之相君父
[045-34b]
子也君初遇賊時身已被創求父迫竟忘其痛父子相
聚背有血沾泥始知為創也葢君之誠孝如此事繼毋
霍孺人得其歡心與季弟友愛分甘解衣至老不倦親
族不能自養者君戒其子我與汝曹不食飲則已不爾
則曷忍使骨肉失所生平輕財利類任俠者雖以教授
供八口所餘則勤施予又以其餘買書貰酒蒔花木畜
禽魚於所築撮園中嘯咏自得有奇書必借觀手自抄
寫故所寫書為尤多好飲酒飲則悉令子孫環侍有弗
[045-35a]
至則弗樂也君坦懐任運自適其適皆得於天性其行
於家而及於友朋無間然者有感於予心也君卒以康
熈四十又五年八月初八日距生之年月得年八十有
四初娶丙戌進士某官王公度女有婦徳婦容卒繼室
以侯孺人生二子時中履中女一適南康府推官竇公
復儼孫庠生逵子候選知縣斯在孫男四人然燾黙鳳
孫女三人以某年某月某甲子𦵏某山之原銘曰
君惟有文為學者師深造道域樂天不疑予懐幽憂如
[045-35b]
馽如羈晩慕正學西日載馳衆言淆亂將曷從之去聖
雖逺簡冊在兹明善為宗尊聞行知明則誠矣時措咸
宜惟君知我謂我不欺炯炯長存朗月朝曦君其不没
萬古如斯
 
 
 
 午亭文編巻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