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22 午亭文編-清-陳廷敬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午亭文編卷二十八
            大學士陳廷敬撰
 經解書詩禮/
  堯典
唐虞之際盛矣嘗竊以謂此天人之介君子小人消長
之關而天下治亂之所由分也當堯之時四凶五臣並
列而驩兜舉共工比周為黨五臣雖各率其職未聞有
[028-1b]
能明其為凶而放殛之者則天人消長治亂之關其故
豈其微哉蓋堯知有舜乆矣以為非舜則四凶不能誅
而五臣不能盡其才堯若曰與其誅四凶不若登用舜
嗚呼此堯之所以為君之大也當其時驩兜居中而三
苖負固於外鯀方以洪水自重以妎天下雖以堯之聖
而不能不遲迴審顧於其間者蓋待凶人若斯之難也
堯若以謂及吾之身而制之使猶不得逞也然庻㡬其
有悔心乎既不得逞而有悔心吾與斯人亦相忘於大
[028-2a]
化之中而已矣即非然者有舜在焉舜之心猶吾之心
也至是而終無悔心之萌矣舉而誅之不見其有震驚
之迹而措天下於磐石之安是以孔子贊堯之大而又
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舜有為而曰無為聖人之
心如天天之心無為聖人之心亦無為當堯之時四凶
可以不必誅當舜之時四凶不得不誅皆天也非人之
所能為也故舜之無為猶堯之無得而名也舜登用而
四凶誅五臣各得盡其才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天下極
[028-2b]
治而無亂者本堯用舜以誅四凶之故也非然者則天
人消長之關可勝言哉觀堯之所以待四凶與所以用
舜者然後知堯之為君之大也
  舜典
虞書者舜史臣所記首堯典者尊堯也舜典而尊堯故
先堯典而舜典繫焉故曰尊堯也尊堯而不别之以為
唐書者何也曰尊之也親之也舜之於堯義則君臣恩
則父子君臣主義父子主恩尊堯而曰虞書者若將引
[028-3a]
為一體聯為一家合而同焉不欲離而異焉懼以君臣
之義掩父子之恩也不然者雖以舜之史臣獨不可紀
堯之行事特為一書如後世修勝國之史者乎故不别
為書者尊之至也親之至也是以觀舜典而尊尊親親
之道備焉
  禹貢
予於禹貢而見聖人憂天下之深且遠也當是時山川
既治水土既平九州攸同矣於是任土作貢孟子曰夏
[028-3b]
后氏五十而貢其實什一也然自漆絲鹽絺以至海物
鉛松怪石浮磬蠙珠瑶琨篠簜之屬無不僃貢焉何其
繁也則若於田賦之外又有所謂貢者雖二猶不足如
之何其謂之什一也且自土階茅茨以來歴堯舜之世
凡所謂海物鉛松怪石浮磬蠙珠瑶琨篠簜諸異物既
不見於經則知其未嘗有也而禹於是時始制為法令
綜核嚴宻如此况又在什一之外乎而孰知其非然也
蓋聖人憂天下之心如此也其心以為吾之取於民者
[028-4a]
什一而已而海物鉛松怪石浮磬蠙珠瑤琨篠簜諸異
物㒺不畢具則凡宫府之所需賓師之所資其可以充
吾用者皆已足於此後之人雖欲專用意於海物鉛松
怪石浮磬蠙珠瑶琨篠簜諸異物亦不得求多於民蓋
取之什一之中而皆已足矣則凡吾所定為制者使後
世無以加也則聖人憂天下之心可不謂深且遠邪若
什一之外諸異物更取於民此稍知治理者所不忍為
而謂禹忍而為之乎嗚呼自渾沕之風漸遠服食器用
[028-4b]
已不能如往者草衣木食汙樽抔飲之風矣此聖人之
所深憂也而懼其甚焉故定之為經曰雖好異物不得
過焉聖人憂天下之心何其遠與
  臯陶作士
舜五臣禹稷契臯陶伯益禹及身以有天下稷契伯益
其後世子孫亦皆有天下獨臯陶以刑官不有天下此
天道與非與後世于公治獄令髙大其門曰當吾後必
有興者于公之興以天道决之耳臯陶之不有天下亦
[028-5a]
天道與臯陶作士刑期無刑民協于中舜念其功曰四
方風動惟乃之休惟禹亦云朕德㒺克民不依臯陶邁
種德德乃降黎民懐之念兹在兹釋兹在兹名言兹在
兹允出兹在兹其反復念之不忘如此今考臯陶謨所
載其在當時徳果不在禹稷下可知也然而既不有天
下而楚人滅六蓼臯陶既不得比禹稷契伯益亦將不
得比於于公與何天於臯陶則嚴而於于公則恕也將
所謂天道終不可得而知與蓋天德好生其在於人有
[028-5b]
能使民不陷於罪不致於刑長養而安全之斯則可以
為徳矣上古之民犯法者少亦不能無䧟於罪而致於
刑者天若曰當其罪而已耳亦何徳之有焉後世變故
滋多民犯法者衆士師者能得其情鮮矣天若曰苟能
當其罪矣斯亦可以謂為徳矣于公之所以大其門也
臯陶之徳大矣而天若有靳焉者蓋以彼其徳可以使
民不䧟於罪而致於刑也致於刑非天之心也楚人之
禍舍天道吾無以决之也孟子有曰小徳役大德小賢
[028-6a]
役大賢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皆天也蓋唐虞之世有
天下以德以德故苟有小異乎德之為者天所懼也則
不得不致其嚴於臯陶是也漢之世有天下以力以力
故苟有小異乎力之為者天所善也則不得不行其恕
於于公是也
  費誓
孔子序書存魯誓何也曰為東周也維魯之弱也魯宗
國維魯之弱所以為東周也費誓載魯侯帥師征徐戎
[028-6b]
之事伯禽秉周公之教傳稱周禮在魯制度典章宜其
見於簡册者多矣而孔子獨於此有取焉者何也當時
周道衰平王遷洛晉鄭焉依而魯宗國寖以式微其後
三桓秉政陪臣執命親攻昭公而出之而征伐之權上
不由天子下不出方伯齊田常弑其君孔子請伐之哀
公不聽孔子蓋傷不復得如曩者盛時承王命率諸侯
以討不臣而伐僭亂也故於魯伐徐戎之事有取焉爾
今誦其辭曰無敢不弔無敢不善曰汝則有常刑者三
[028-7a]
曰汝則有大刑者再嚴威整暇猶有三代之遺風焉此
所以取其辭存之以繼於帝王之後也意者魯之孫子
有能明王道强君德攬賞罰之權紹乃祖烈者乎吾庻
㡬其遇之昔伯禽之魯三年而報政太公封齊五月而
報政周公乃歎曰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魯之亡於
弱周公既知之矣孔子不忍宗國之弱以亡其亦猶周
公之歎也夫
  秦誓
[028-7b]
書存二誓而終於秦者何陳子曰存魯所以維其弱而
終秦所以抑其强蓋聖人之志在魯天下之勢在秦勢
在秦者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然聖人重言天命而必
推極於人事之所當為昔者秦伐鄭晉敗秦師於殽穆
公誓告羣臣孔子錄之書之終篇傳者謂穆公悔過孔
子有取焉孔子曷取乎爾蓋天下之勢在秦孔子所知
也而聖人曰有人事焉貴德賤力守其疆服毋敢稱兵
搆禍獲罪於先王此人事也以秦前日之所為雖得天
[028-8a]
下不可乆長以為生民主今幸其悔心之萌矣毋敢稱
兵搆禍矣安知周之弱不可以敵秦之强也哉又安知
彼即有天下不可以久長為生民主也哉故於穆公有
取云爾不然彭衙濟河之師何有乎悔過而聖人許之
耶其後秦滅詩書尚首功併吞諸國終有天下不二世
而亡孰謂聖人之憂為過計耶或曰秦始孝公富國强
兵穆公僻處西陲未得為會盟之主當其時天下之勢
烏知其在秦也雖然後世䜟緯符命之事聖人所不道
[028-8b]
然天下之勢微聖人烏足以知之
  周南召南
二南之作也當文王受命之時耶周之德及於民者至
矣詩有之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宜其名詩不
得獨取二南也顧其時西則昆夷北則玁狁東則紂紂
昆夷玁狁末之如何矣而文王之化自周召而南漸被
於江漢之人此二南之所以獨為名也夫昆夷玁狁紂
自外於聖人之化無足責矣而當時之人生其封落之
[028-9a]
中者亦何其不幸耶
  周召有詩無詩
甘棠專美召公而麟之趾兼稱公子無美周公者周公
勲德豈出召公下哉易之辭曰二多譽遠也召公之謂
也四多懼近也周公之謂也觀周召有詩無詩而譽與
懼之義益明
  魯頌
頌者下頌其上之辭耳猶之國風美刺非有典法禁侯
[028-9b]
國不得作也然則行父曷為請於周蓋當時周衰上下
陵替魯國秉禮雖頌亦請之非謂魯於法不得作頌如
請隧之類必待天子之命而後行也魯人既不忘其先
君之賢而尤以王命為尊可以風天下矣魯無風而有
頌聖人存之思深哉
  商頌
或問詩周書而存商頌何也曰歐陽子有言大商祖之
德予紂之不憾明武王周公之心余嘗論之夫謂大商
[028-10a]
祖之德者商周本以征誅有天下周之於紂猶商之於
桀明其德以見有商祖之德則實有可以得天下之理
如無其德則是雖有天下且不可况敢行放伐之事乎
故謂大商祖之德者是也謂予紂之不憾明武王周公
之心其義尚有未盡者武之革命順天應人聖人者天
人之至公者也亦安計紂之憾與不憾而武王周公之
心亦何待諄諄焉明於天下後世哉故謂予紂之不憾
明武王周公之心者非也然則商頌之存果何義與曰
[028-10b]
明統也周得統扵商明統所以尊周也魯親周後明統
而尊尊親親之義僃焉夫是以周書而存商頌也
  新宫有聲無詩
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此六篇者鄉飲酒燕禮
之笙詩也笙入立於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又間歌魚
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笙
詩自漢已來謂遭戰國及秦之亂而亡之朱子曰非亡
也葢有聲而無辭者也鄭氏謂燕禮有升歌鹿鳴下管
[028-11a]
新宫新宫亦詩篇名辭義皆亡無以知其篇第之處愚
按笙詩在笙中吹之則下管之詩亦在管中吹之其有
聲無詞與六篇同也或曰笙詩篇目見於經而傳者為
之作序六月之序亦連及之而新宫皆無焉故鄭氏箋
以為辭義皆亡而孔氏疏以為六篇有義無辭新宫并
義亦無則新宫非六篇之比是亡詩也非果有聲無辭
者也夫篇目之見於毛氏之所傳者非經之所本有也
毛氏覩儀禮而補入其名耳然則毛氏奚為闕新宫而
[028-11b]
不補曰漏也衛宏因之不為作序又何足怪乎若謂六
篇之目果見於經孔子不應獨刪新宫之目若謂六篇
果有其辭遭亂而亡又不應皆僅存其目其為毛氏之
所補入無疑也左氏傳昭二十五年宋公享昭子賦新
宫新宫之詩或别有其辭非下管所吹之聲也孔子刪
之耳是以朱子又疑以為斯干之詩而未敢必也孔氏
又謂自宋公賦新宫至孔子時三十餘年而新宫逸亡
夫新宫之詩儀禮所用之詩非他詩比也儀禮周公所
[028-12a]
以興禮樂定太平之大政也禮樂之大具者莫僃於魯
魯豈有遺詩耶假令魯詩間有遺者此儀禮所用之詩
其行於天下者乆且遠豈有求而不得者耶多聞博學
如孔子豈有不求得者耶且三十年未乆也而謂行於
天下者昔猶在人口而今遂亡之其可信也耶
  卷耳
采采巻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唐人詩提籠
忘採葉昨夜夢漁陽本此如序云輔佐君子求賢審官
[028-12b]
是全與此詩無渉也亦豈復有意味之可尋乎
  野有死麕
詩言以茅包麕而誘懐春之女又述此女之辭姑徐徐
其來無感我帨無使厖吠有幽婉之情無嚴峻之意安
見其惡無禮也而繫之召南之中不可解矣豈其出秦
火之餘而簡編有錯亂者耶
  擊鼔
記曰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役與兵皆國之重
[028-13a]
事也州吁虐用其民土功戎事一時並興至使其民吁
嗟刺怨其曰土國城漕我獨南行者豈其民之猶樂為
力役哉蓋其時之民習見夫輕用其力以土功力役之
事不足為勞苦耳是其情尤足悲也豈知夫先王之制
五十而罷役比之六十而還兵者猶兢兢焉不敢過用
其力也彼州吁殘民以逞烏足以語此
  雄雉二則
首章曰自貽伊阻卒章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詩之
[028-13b]
㫖有合於中庸不怨不尤正已無求無入不自得之意
而出於行役之婦人其亦猶周南之汝墳召南之草蟲
乎不可謂非巻耳之遺風也以是知先王德教之及人
遠矣
汝墳草蟲思其君子不過閱年嵗之改易感時物之變
遷或慰勞其王事之勤或自道其思念之意而止耳而
雄雉之詩反身自責憂深慮遠或恐其難乎免於今之
世也其所以勉其君子者無不至焉世變之可覩蓋如
[028-14a]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七言之權輿也胡為乎中露詩五
言之胚胎也何必柏梁蘇李哉一章之中而古今之詩
體僃焉然其嗟嘆永歌之情發於中而成於文者所謂
亡國之音哀以思也黎侯失國而寄於人有媿乎其臣

  簡兮
[028-14b]
舜命䕫典樂教胄子周官大司樂掌教國子是古者樂
官掌教事任至重也簡兮之賢者實有教國子諸子學
舞之責其在職之事有可為者非如後世伶官之比也
亦何為而輕世肆志如此哉蓋先王教士之法至此時
而寖壞雖存其文而誠意不至無復有禮賢敎士之實
不過以伶官待之而下亦遂以伶官自待矣賢者處此
宜其不得志於時而其言之玩世不恭有如此也
  北門
[028-15a]
先儒謂北門之忠臣至於窶貧而莫知其艱窮而呼天
無怨尤之辭而又以為有臣如此不能忠信重禄以勸
之國之所以亡也嘗試論之其君既失勸士之道而為
之臣者其所以自處亦未得為盡善也君子之仕於人
國道合則留不合則去至於窶貧實甚室人無以自安
不思所以自處之宜乃惟呼天而訴之亦何益哉然或
者其時為之苟以容其身未可知也夫有道之國士君
子得盡其所學就使不得志亦不使失其所守為國而
[028-15b]
使人既不得志又失其守至苟以容其身如衛者欲不
亡得乎
  君子偕老
風人主文而譎諫言之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莫著於君
子偕老之詩此詩惟稱述夫人服飾之盛容貌之尊以
感動其天良激發其愧耻而終不斥言其滛亂之事所
謂辭益婉而意益深是風詩之最善者也
  載馳
[028-16a]
禮國君夫人父母没則不得歸寧使大夫寧於兄弟載
馳之詩首章曰大夫跋渉我心則憂是許大夫之唁於
衛者也故其卒章曰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
如我所之此大夫即唁衛之大夫也夫人言大夫君子
無以我為有過而爾大夫自以為能往而集衛事也雖
百爾大夫之所思慮不如我之親往也申言首章大夫
跋渉我心則憂之義也
載馳之詩許夫人傷宗國之亡欲歸唁於衛其二章曰
[028-16b]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是夫人終以禮自制所謂發乎情
止乎禮義者也夫宗社覆滅非常之變又豈能宴然坐
視而已也故其卒章曰我行其野麥芃芃然方盛長也
將控告於大邦未知將何所因而何所至也則是夫人
雖不果於行而其閔亡救亂之心至矣夫人可不謂賢
哉夫以宣公宣姜之惡而有女之賢如此世類果足以
限人哉又何疑乎文公之能幹蠱而克家也
  大車
[028-17a]
大車毳衣民望而畏之止其邪心不待刑政之及也然
則革車衮冕繢衣繡裳豈曰體安駕乘目好五色而已
哉而或者欲去其節文蕩然即於簡陋過矣
  叔于田二篇
吾觀于田二篇之詩而歎其上驕下諂國無道之甚也
三代之衰也善惡賞罰不明乎上而是非毁譽之在下
者恒得而别白之蓋猶直道在人心而公議在人口也
若叔段者不義而得衆而國人之美之者以其弋獵馳
[028-17b]
騁舉火暴虎飲酒服馬之事競為諛悅而無復三代之
遺風叔雖欲不為亂豈可得哉
  東方未明
序曰東方未明刺無節也蓋其興居無節號令不時挈
壺氏不能掌其職焉朱子辨説夏官挈壺氏下士六人
置壺浮箭以為晝夜之節漏刻不明固可以見其無政
然所以興居無節號令不明未必皆挈壺氏之罪味序
義謂興居無節號令不明是宜夙而莫宜莫而夙至使
[028-18a]
挈壺氏亦不能操其漏刻以舉其職明其一出於一時
偶然之意而行之使人無所遵守也此東方未明之詩
所為作與
  敝笱
詩以敝笱為喻而首章曰其從如雲次章曰其從如雨
卒章曰其從如水至於如水而流蕩忘反不可復制詩
人語有淺深次第之不同亦可謂警戒著明矣善乎胡
氏之言禮義者天下之大防也其禁亂之所由生猶防
[028-18b]
止水之所自來也以舊防為無所用而廢之是以至此
其極取以證敝笱之詩尤脗合云
  唐風
前漢志曰河東本唐堯所居有先王遺敎君子深思小
人儉嗇集傳曰其地土瘠民貧勤儉質朴憂深思遠有
堯之遺風蓋吾讀詩考志傳所稱二南而後於唐風有
取焉然自漢以來解者多所淆亂如蟋蟀山有樞綢繆
杕杜葛生采苓諸篇序概指為譏刺時君之詩得朱子
[028-19a]
辨説而聖經之本指以明於是益歎大賢與人為善其
是非取捨一凖乎義理之公不惑於穿鑿傅㑹之説而
後晉風之厚民俗之淳益粲然明著於後世則信乎可
以排列國之風而獨出矣雖然是豈獨可以見民俗之
淳厚而已哉益以知前聖遺風之遠也
  車鄰
車馬侍御詩人美之則秦之所以為秦者如此而已耳
並坐鼔瑟亦豈真能有禮樂之好哉蓋自三代以來未
[028-19b]
有以力得天下者至於秦而世運民風忽焉一變聖人
有以見夫得天下不必皆以徳也故魏唐次以秦以見
晉亡而秦興也秦風首車鄰以見以力得天下將始於
秦也孟子曰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强豈不然與
  小戎
小戎猛烈壯厲非婦人所能作其曰言念君子詩人託
興之辭耳輔氏所謂極其憂思情也無所怨刺義也夫
汝墳草蟲不免於憂悲而謂小戎之婦人為能知義耶
[028-20a]
蓋詩人之代為辭不如婦人之自為言為能盡其情也
小戎言而不盡其情故又以知非婦人之作也
  黄鳥
三良之事蓋穆公之惡而康公成之彼三子者宜亦有
過焉黃鳥不能高飛遠引擇木而栖止于棘與桑與楚
則詩人之意見矣
  東門之楊
東門之楊序謂親迎而女不至親迎不見於詩特以昏
[028-20b]
以為期一句斷之耳而尤可異者鄭氏之說詩也鄭氏
箋云女留他巴不肯時行考昏禮父親醮子而命之迎
子承命而行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于門外壻執雁入
揖譲升堂再拜奠雁降出御婦車而壻授綏御輪三周
先俟于外婦至壻揖婦以入此士親迎之禮也父醮女
而俟迎者母南面于房外女出于母左父西面戒之母
戒諸西階上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母
施襟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宫事庶母及門内施
[028-21a]
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夙
夜無愆視諸衿鞶此父母命戒之辭也以親迎之禮威
儀節文如彼以父母命戒之辭重愼如此士不親迎則
已既曰親迎矣當時雖世教衰微而古禮之遺猶當存
什一於千百不至蕩然盡廢也而曰女於是時留他巴
不肯時行豈不可異哉或以謂親皆没昏姻失時無父
母之命或父母存而不能以禮制其女雖然儷皮束帛
請納徵矣女子許嫁筓而醴之矣雖留他巴欲何為哉
[028-21b]
甚矣序之誤而鄭氏之謬也
  豳風
豳何以終風大周公之功而以明臣道也周之王業成
于周公聖人著國風之正變以明王業之盛衰故凡公
之自為詩與詩為公而作者皆得繫於公風皆以國名
魯公國也不繫之魯者何或曰伯禽封魯公實不之國
故不繋魯然而非也公功在天下魯一國耳假令公之
魯庸得以魯盡公耶故凡繋於公之詩不得曰魯也周
[028-22a]
之王業成於公曷不繋以周弗敢專也豳者夏之列國
先公之所居也繋以豳公之志也而以終乎風者易曰
无成有終又曰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常棣
常棣朱子云國語富辰之言以為周文公之詩但春秋
傳為富辰之言乂以為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
宗族於成周而作此詩二書之言皆出富辰且其時去
召穆公又未遠不知其説何故如此杜預以作詩為作
[028-22b]
樂而奏此詩恐亦非是愚按常棣周公為管蔡而作先
儒論之無異辭矣富辰謂召穆公作此詩殆猶春秋傳
所謂賦詩云爾傳凡言賦詩有二義公入而賦大隧之
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凡此
是自為詩也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凡此是誦古詩也
召穆公之作常棣是誦古詩也杜預以為作樂而奏此
詩與賦詩之義自别宜朱子不取其説也
  三禮
[028-23a]
古禮二經周禮儀禮而已周禮者周官政典之書儀禮
者儀法度數之事禮記者則諸儒雜記之書非古禮經
也所謂周官政典之書者蓋周公所作載官府職掌之
禮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得而獻之失其冬官哀帝時劉
歆校理祕書以考工記補冬官僃周官六篇之數今謂
之周禮是也所謂儀法度數之事者蓋周以來朝聘饗
射冠婚䘮祭威儀之制漢承秦燔書滅學禮經殘壞魯
髙堂生傳士禮十七篇以授瑕丘蕭奮奮授東海孟卿
[028-23b]
卿授后蒼后蒼授大戴德小戴聖又有劉氏所傳十七
篇次第為優鄭康成從而注之今謂之儀禮是也自后
蒼為儀禮之學别録數萬言號曲臺雜記戴德傳之者
八十五篇或云八十一篇今其書存者總四十篇謂之
大戴記戴聖傳之者四十三篇曲禮檀弓雜記分上下
馬氏増以月令明堂位樂記總四十九篇謂之小戴記
二戴禮並是曲臺雜記漢世諸儒言禮者並取二家今
大戴禮不頒於學宫所謂禮記者小戴記也謂為諸儒
[028-24a]
雜記之書者此也朱子謂周官為禮之綱領儀禮乃其
本經而禮記郊特牲冠義等篇乃其義說則是禮記者
二經之傳注也宋以前有三禮通禮諸科自王安石行
新經義獨存禮記之科迄今莫敢議其非者間嘗論之
周禮一書可行於文武周公之世不能行於春秋戰國
之時自是以來儒生雖復誦習而鮮可被之實用故王
莽之王田市易安石之青苖均輸以之速亡召亂蓋古
今之勢不同而法亦因時而屢變也韓愈嘗苦儀禮難
[028-24b]
讀謂其行於今者蓋寡沿襲不同復之無由是二經者
之不行亦其勢使然而已矣小戴之書先王之遺訓猶
存往行前言彬彬可考焉蓋掇取大戴之精華為一家
之記述安石之獨存此科亦不可謂無見也顧其傳述
舛駮往往而有月令出於吕不韋王制出於漢儒後世
不以為秦漢之書而以為商周之禮不以為傳注而以
為經是則可議也有聖人者出必將刪定焉又嘗考戴
聖治行多不法而聖子賓客為盗身為禮宗奸犯名義
[028-25a]
君子不以人廢言信哉
 
 
 
 
 
 
 
[028-25b]
 
 
 
 
 
 
 
 午亭文編巻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