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04 御製文集-清-高宗弘曆 (master)


[05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文二集巻二十三
 考
  濟水考
濟為四瀆之一禹貢導沇為濟以至㑹汶入海不過八
語而窮源至委昭垂千古為不易之恒流向嘗賦四瀆
詩雖加考證祗以漢志及水經注酈道元李濓輩各持
己見究之其身並未厯其地尊耳食而相齟齬葢因濟
[057-1b]
流伏見原無定是以展轉紛岐無足怪者即如禹貢所
云入於河者非濟之清流入黄也葢即伏於黄之底所
謂入也溢為滎則又見而出為滎地志所謂即滎波之
滎見豫州者三伏三見此其一證然其伏見原亦無定
處而無定數也地志濟水出河東垣曲縣王屋山東南/曰沇水既見而伏東出於今濟源縣東
西二源合流至温縣是為濟水厯虢公臺西南而/入河復出河之南溢為滎即滎波之見豫州云云東出
陶邱則今之曹州又至於菏則今之菏澤縣蔡沈所謂
濟隂縣自有菏派也又東北㑹於汶汶自有源宋樂史
[057-2a]
所云清河即今之大清河唐李賢所謂濟水東貫滑曹
鄆青以入於海者也樂史謂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海謂之清河即今之大
清河又唐李賢謂濟自鄭以東貫滑曹鄆濟齊青以入/於海是即今濟水㑹汶為大清河入海之證人但知大
清河而不知濟/豈誠無濟哉是則濟之源委實不出禹貢數語以解
之者愈多而考之者愈紊乃致人但知大清河而反不
知濟遂若靈瀆有不可復求者然葢甞論之禹貢所言
乃夲然之形勢今則時代變遷伏見靡定亦理之所必
有而以禹貢八語證之總不出敷土奠川之夲來其紛
[057-2b]
然口舌之論偶藉以資多聞亦可即付之不求甚解亦

  臣/彭元瑞臣/紀昀謹
 奏乾隆四十九年二月  日由
行在内閣夲報
發下
御製濟水考一篇奉
諭㫖此文係在途中就所見率成者其令彭元瑞紀盷
[057-3a]
 閲看核對各説經家以及地輿家所言是否不甚徑
 庭詳考覆奏欽此臣/等伏讀驚歎心悦誠服竊以自
  古説經家輿地家言濟水者其殊趣有三以濟為
  截河南溢者妄僂數三伏三見者泥不知大清河
  為濟水者昧紛糺轇轕歧中有歧我
皇上原夲禹貢證以
鑾輅所親見發為
大文於諸家之説無不苞孕即無不
[057-3b]
折衷以至神至竒之識析至平至易之理氣盛辭逹地
  負海涵與天地經流相稱乃於
行殿從容之際不俟安排不假傅㑹而成之萬斛泉原
  隨地可出皆由
典學高深
精神强固偶一發抒遂為自有文字來所未有臣/等熟
  讀百徧服膺懽忭其儒先衆説有可與
聖製相發明者僅摘抄加按容謹書巻呈
[057-4a]
覽伏候
訓示謹
 奏
御/製即如禹貢所云入於河者非濟之清流入黄也葢即
 伏於黄之底所謂入也
  孔安國書傳濟水入河並流十數里而南截河又
  並流數里溢為滎澤 謹按此言河濟並流之始
  後儒多斥其説
[057-4b]
  宋林之竒尚書解濟之流既與河合行十餘里混
  而為一矣而乃能自别以溢為滎至於陶邱北諸
  儒疑焉唐孔氏則以為河濁濟清南出還清故可
  知也蘇氏則以為以味别也此二説者未為確論
  夫濟清而河濁濟少而河多以清之少者㑹濁之
  多者不數步間皆已化而為濁矣既合流十數里
  安能自别其清者以溢為滎乎古之人葢有知水
  味者矣如曰淄澠之合易牙知之惟知其合之味
[057-5a]
  而已淄水之味如此澠水之味如此淄澠合則其
  味也又如此苟使淄澠既合而為一器使之遂此
  器之中别其半以為淄别其半以為澠則雖易牙
  亦有所不能以是知此二説其失一也故鄭漁仲
  曰山過山則分水過水則合天地之間豈有山過
  山水過水之理此説是也 謹按孔頴逹正義蘇
  軾書傳皆主孔安國並流之説而謂辨其清濁别
  其味林之竒駁之最為得理
[057-5b]
  宋傅寅滎澤辨濟既入河與河相亂而其溢為滎
  也禹安知其為濟哉孔穎逹謂以其色辨東坡謂
  以其味别而許敬宗則以為入河伏流而出鄭漁
  仲則以為簡編脱悞林少頴則以為禹分殺水勢
  而程泰之則又以為水㑹於河既多而盈而濟繼
  之故溢而注滎也紛紛之論將孰從而折衷乎余
  嘗思之程氏之見為勝河自積石以來所受水為
  不一而至於厯華隂而東行又有伊洛等水㑹之
[057-6a]
  其盈可知矣然河自孟津以東其地稍平其勢稍
  緩而加以水之滿盈則其流寛徐與底柱而上不
  同矣沇水自北而來勢鋭而流㨗衝河衡渡固當
  時所有之事也然其入河而出不能無河水之混
  而大概則濟耳 謹按傅寅葢主程大昌之説未
  知水勢胡渭云傳言濟與河並流始在北繼截河
  而南則似兩人同行街北一人忽截街而南别與
  人同行數里乃獨抵所欲詣䖏人之行路固有然
[057-6b]
  者水則安能且河大而濟小濟既入河河挾以俱
  東濟性雖勁疾恐亦不能於大河之中曲折自如
  若此也見禹貢/錐指渭之言雖非専闢寅而水勢之自
  然寅説不攻而自破且如寅説㑹河之水既多則
  河勢益强河益强則濟益弱而謂濟勢鋭流㨗能
  衝河衡度有是理乎
  元王天與尚書纂傳按孔氏截河之説程氏河溢
  之説皆非是惟蔡氏説當就以經證之溢與出字
[057-7a]
  皆特見之例惟其自中而滿故不如菏澤被孟豬
  之被而有溢之名惟其由伏而見故不如他水下
  流之至而有出之名一也又王屋之下既見而伏
  濟源之西平地復見在河北既爾何獨溢出於滎
  而不然二也又濟河兖州至爾雅猶有濟南曰兖
  州之稱至吕氏春秋猶有濟河間曰兖州之稱使
  其下流至兖者非沇濟自來之濟則累代相傳豈
  其以無源之水名兖疆域三也 謹按天與書出
[057-7b]
  於蔡沈集傳後故兼闢程大昌而獨主蔡説
  元吳澄書纂言濟既入河其伏者潛伏其下絶河
  而南溢為滎澤再出於陶邱北溢者言如井泉自
  中而滿非有來處 謹按澄説解溢字最確正與
  漢書地理志所云濟水自垣縣東南至武徳入河
  軼出滎陽北地中相合葢溢即軼自中而滿即軼
  出地中也胡渭亦云泰澤之水有上源與鹽澤相
  似但至此停而不流人識其為潛行地下耳滎澤
[057-8a]
  則異於是其水似井泉自中而滿不可指一路為
  源故吳㓜清云無來處也
  胡渭禹貢錐指詩大雅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傳云
  檻泉正出湧出也李巡注爾雅曰水泉從下上出
  曰涌泉春秋公羊傳昭公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
  於濆泉濆泉者直泉也直泉者涌泉也此皆水之
  溢出地中而無上流來䖏者阿井趵突其類也又
  有一切證爾雅瀵大出尾下注云今河東汾隂縣
[057-8b]
  有水口如車輪許濆沸涌出其深無限名之曰瀵
  馮翊郃陽縣復有瀵亦如之相去數里而夾河河
  中渚上又有一瀵之原皆潛相通在汾隂者人壅
  其流以為陂種稻呼其夲出處為瀵魁此是也尾
  猶底也愚按三瀵地下潛通隨竇涌出正與濟水
  相似 謹按胡渭確主軼出地中之説其引證汾
  隂馮翊三瀵潛通涌出理更昭晳脗合
  元陳櫟書集傳纂疏虚谷方氏嘗親過枯黄河見
[057-9a]
  濟水出河北温泉者今經枯黄河以入汶而後趨
  海以此騐之則濟水性下固能伏地而出為滎程
  泰之謂溢為滎非濟溢辨之者以河濁滎清證其
  非當矣今大河徙而南流古大河遂為枯瀆濟之
  貫河其迹昭然泰之非不辨而明亦千古之一大
  快哉 謹按自孔傳以後截流伏地其説糾紛者
  葢以河水屡遷侵奪壅遏累代不定益滋歧説方
  回陳櫟在元時河徙而來之後遂得確指其迹今
[057-9b]
  河之與濟相距愈逺截然不混濟不必與河並流
  而軼更彰明較著矣
御/製溢為滎則又見而出為滎地志所謂即滎波之滎見
 豫州者三伏三見此其一證然其伏見原亦無定處
 而無定數也
  明鄭曉曰濟水發源於冀經流於豫分流於徐入
  海於青凡三伏而四見一見於王屋而遂伏再見
  而為濟再伏而入河三見而為滎三伏而穴地四
[057-10a]
  見而出陶邱之北自此不復伏矣 謹按此確指
  濟水伏見之數與其地者
  顧祖禹方輿紀要三伏三見之説出於近代自孔
  鄭諸家以迄於宋世諸儒未有主此説者葢發源
  之處或有伏見之分入河而後未嘗伏而復出也
   謹按祖禹不主三伏三見之説然又以為發源
  或有則仍未能以為非也特不泥其定䖏與定數
  耳
[057-10b]
  蔡沈書傳先儒皆以濟水性下勁疾故能入河穴
  地流注顯伏南豐曽氏齊州二堂記云㤗山之北
  與齊之東南諸谷之水西北滙於黒水之濟又西
  北滙於柏崖之灣而至於渴馬之崖葢水之來也
  衆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於崖下則泊然
  而止而自崖以北至於厯城之西葢五十里而有
  泉涌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今齊人皆謂嘗有棄糠於黒水之灣者而見之於
[057-11a]
  此葢泉自渇馬之崖潛流地中而至此復出也其
  注而北則謂之濼水達於清河以入於海舟之通
  於濟者皆於是乎逹也齊多甘泉其顯名者十數
  而色味皆同以余騐之葢皆濼水之旁出者也然
  則水之伏流地中固多有之奚獨於滎澤疑哉吳
  興沈氏亦言古説濟水伏流地中今厯下凡發地
  皆是流水世謂濟水經過其下東阿亦濟所經取
  其井水煮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人服之下
[057-11b]
  膈疏疾葢其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也濟水伏流絶
  河乃其物性之常事理之著者程氏非之顧弗深
  考耳 謹按沈主伏見之説而不實指三伏三見
  其所指趵突泉阿井至今不易葢故時濟水所經
  之道隨地皆泉即隨地皆濟益足為無定數無定
  處之證
  胡渭禹貢錐指濟水有三伏三見之説或謂出於
  近世之俗學殊不可信渭按伏見之説二孔無之
[057-12a]
  然有所自來泰澤一伏東邱一見夲水經注武徳
  入河再伏滎陽軼出再見本地理志滎東又伏為
  三伏出曹濮間為三見本唐書許敬宗傳此豈創
  自近世但以入河為伏義有未安耳沈括云厯下
  凡發地皆是流水世傳濟水經過其下東阿之井
  乃濟水所為曽鞏云泰山諸谷之水自渇馬崖潛
  流地中至厯城西復出為趵突旁溢十數泉蔡沈
  引以證濟之伏見重源顯發所在多有元和志云
[057-12b]
  鄭州管城縣京水出縣南平城新鄭縣溱水出縣
  西北三十里平城二處並在河南宻邇滎澤尤為
  明騐葢濟瀆所經之地其下皆有伏流遇空竇即
  便涌出故一見於滎澤再見於陶邱不必以入河
  之濟為上源亦不必並泰澤東邱數之為三伏三
  見也 謹按胡渭所指三伏三見復與鄭曉之説
  不同差有據然終歸於無定處無定數為通論
御/製宋樂史所云清河即今之大清河唐李賢所謂濟水
[057-13a]
 東貫滑曹鄆青以入於海者也
  杜佑通典濟水之在河北者王莽時此水枯涸水
  但入河而已不復截河而南而水經叙濟乃一仍
  禹貢舊道此不詳之甚又濟南濟北濟陽濟隂凡
  郡國附濟為名者皆命名不審 謹按自佑有此
  説後世遂謂濟之一瀆不可復考程大昌所以有
  杜佑説後世不當有濟辨之作也
  宋黄度尚書説杜佑通典力詆桑欽以為濟瀆已
[057-13b]
  斷濟水與禹貢不同為謬何如曰非也濟水雖絶
  其瀆猶在雖中間皆經穿鑿變易或斷或續然水
  之附入於其瀆者猶可尋求緝之以存禹迹非無
  理佑言為過 謹按黄度直闢杜佑之説以上追
  禹貢之舊洵為有識
  宋程大昌禹貢論按李賢注釋范史曰濟自鄭以
  東貫滑曹鄆濟齊青以入於海則唐語也樂史寰
  宇記曰入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中水流入海謂
[057-14a]
  之清河則夲朝語也甞考之古史兵師糧餉所經
  及詢之今日曽行其地者二子之言皆信然則滎
  澤雖流塞其源固未嘗竭佑何以概言無有也以
  理推之自滎至海地亘千里水行其間其成川脈
  豈以一濟溢而有豈以滎塞而無第其受河而流
  委濶長可以該他水而逹於海故得為四瀆之一
  滎雖塞矣數州之水循溢榮下流故道而行者自
  若也禹嘗名之以濟而後世肯不以濟目之乎
[057-14b]
  樂史曰菏汾合流故因濟舊名非夲濟水其説葢
  出扵佑而佑不能以其所及槩其所不及也樂史
  雖能夲佑語以為言而亦不能究詳使後人有考
  也兖豫之境凡水自南濟北濟以行者皆循濟故
  不獨菏汶顧菏汶特其大而可數者爾今世所稱
  南北清河者皆古濟流派而菏汶則其要㑹也陶
  邱以東適與菏㑹而遂分派㑹泗水以注於淮者
  濟之注河而分者也東北兼汶與之同入於海者
[057-15a]
  濟之正泒也此二者比濁河皆清故後世以南北
  清河目之今南北清河皆在而菏汶故流水嘗竭
  減又濟率並河之凡對濟而決或枝流入之則河
  水皆為濟水雖受河之口不専在滎要之派流常
  通古今則酈桑所書悉皆實録佑因後漢一時滎
  口塞絶併與下流役之以為無有雖其所考菏汶
  最為精要亦并没而不言豈其得實哉夫桑氏之
  失既引他水以亂其源杜氏之失又矯桑氏而絶
[057-15b]
  其流二書者地理家所仗以為指南也今而若此
  且并與禹貢無考矣 謹按大昌主河濟並流之
  説未為得理然此所指濟之分派正派以實南北
  清河為濟之證則確不可易足以鍼杜佑之膏盲
  發樂史之墨守矣
  顧祖禹川瀆異同杜佑曰今自東平以東有水流
  經濟南淄川北海界中入海者謂之清河葢汾水
  菏澤之合流非古時之濟水也夫濟為四瀆之一
[057-16a]
  自昔推為九州大川而湮没無徴莫甚何歟 謹
  按祖禹確以大清河為濟故闢杜佑清河非古濟
  之謬説見/下且如佑言汶水菏澤之合流則禹貢明
  云又東至於菏又東北㑹於汶矣非濟而何
  顧祖禹方輿記要今大清河自汶上縣北出至東
  平州西安山牐又西北與運河分流逕東阿縣西
  伏折而東北逕東阿縣北又東逕平隂縣北又東
  逕長清縣北齊河縣東又北逕厯城縣北而東北
[057-16b]
  㑹於濼水又北逕臨邑縣東又東北逕濟陽縣南
  又北逕齊東縣北又東北逕武定縣南又東逕清
  成縣北及濵州之南又東北逕蒲臺縣北至高苑
  縣北又北逕利津縣東而東北入於海由安山牐
  而下皆謂之大清河近志元人始於寕陽縣北築
  堈城壩遏汶水入洸以通運河永樂中又於東平
  州東築戴村壩盡道汶水入㑹通河今之大清河
  乃自平隂縣南之桞溝諸泉由東平州北門外過
[057-17a]
  西折而東北夏秋運河泛漲則張秋以南東岸有
  減水閘分流來合而東北出即濟水之故道説者
  謂大清河南古濟而今汶者也夫濟流雖與古異
  然今東平厯下諸泉皆入大清河則仍為濟水溢
  流不得全謂之汶水矣 謹按祖禹所臚即今大
  清河全勢脈絡井然愈足證大清河之為濟而杜
  佑之説誠無足信矣
  于欽齊乗入濟之汶即今大清河于慎乃筆麈大
[057-17b]
  清河第得汶之首尾實以東平諸泉由濟故瀆入
  海 謹按二于皆山東人皆實指大清河為濟
  胡渭禹貢錐指以今輿地言之自東平㑹汶以下
  東阿平隂長清齊河厯城章邱長山新城高苑博
  興樂安諸縣界中皆禹貢濟水入海之所經也
  謹按此以今輿地印證禹貢濟水故道所謂夲然
  之形勢也
御製文二集巻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