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04 御製文集-清-高宗弘曆 (master)


[055-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文二集巻二十一
 考
  陽關考
陽闗之名自漢唐已來咸所稱引而遺踪湮廢道里莫
徴比因西域並𨽻昄章爰有纂輯圖志之役猷詢所及
或据肅州新志載烏魯木齊西境有地名陽巴爾噶遜
以為陽闗之舊者殊不知陽乃回語盖謂新而巴爾噶
[055-1b]
遜則厄魯特語盖謂城亦非謂闗也况烏魯木齊地在
天山之北揆其方位懸隔奚啻謬以千里計耶按漢書
地理志敦煌郡龍勒縣有陽闗玉門闗後晋高居晦使
于闐記西渡都鄉河至陽闗考都鄉河即今黨河龍勒
縣即今州衛今為敦煌縣地黨河在縣西境而陽闗玉
門闗均在黨河之西陽闗西而偏南故以陽名詳覈形
勢正應在今黨河西南與紅山口相近又漢書西域傳
西域三十六國東則接漢扼以玉門陽闗考漢時三十
[055-2a]
六國即今回部回部東境直安西府敦煌縣亦與漢書
三十六部東扼陽闗之文脗合至王維詩西出陽闗云
云送元二使安西作也考唐之安西號安西大都䕶府
初治西州在伊州之西即今闢展也再徙高昌故地即
今土魯畨之交河也三徙龜兹即今庫車也前後三遷
總在哈宻之西是安西實在陽闗以外而陽闗之属在
敦煌縣境尤為昭晳無疑矣夫古今邉陲故蹟其考信
之艱非貫串諸書即源流未偹然徙眩惑於誌乗家之
[055-2b]
聚訟膠轕而不能確證之我疆我理如目營手畫者然
又何以斥傳譌鑿空之誣而炳焉掲以正鵠哉書此宣
付館臣俾綴於編且以示一隅之舉云
  天竺五印度考訛
佛經此欲界内以須彌山為中須彌山四靣有四大部
洲居南面者為閻浮提即華言南贍部洲者是以閻浮
提内有三大國各所属及弗相属之小國弗與焉而閻
浮提又以崑崙為中居崑崙之東及東南東北者即我
[055-3a]
中國為一大國居崑崙之南及西南者為天竺一大國
即今西蔵所稱/厄訥特珂克也居崑崙之西北及北者為洪豁爾一大
國而天竺一國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印度即梵經所稱
印達爾印逹爾者華言自在境界之謂也五印度皆厄
訥特珂克之地唐史宋史訛印度為身毒或稱身篤而
所載事蹟及入朝中國大率不實亦不得要領何言之
自古中華聲教所訖莫過本朝而本朝百餘年中從未
有天竺遣使進貢之事雖於乾隆庚辰年間烏特噶里
[055-3b]
畢拉竒碩拉汗曽遣婆羅門進表奉貢亦其東印度
近我西蔵之一小國耳非中天竺也若夫北印度實近
我回部之葉爾羌故葉爾羌之西過葱嶺即㧞達克山
由㧞達克山轉而南為克什米爾又轉而西為温都斯
坦又轉而南方為厄訥特珂克其方向如此其道里亦
莫得而詳焉温都斯坦雖回地也而回人相傳彼地有
佛遺蹟益知即北印度交界或者昔為天竺属而後為
回部属皆不可知温都斯坦今唐古忒及回語皆稱為
[055-4a]
㾗都斯坦盖亦譯者訛㾗為温而二語皆與印度音聲
相近所謂天竺北印度近回部此亦一騐也要知㾗與
温與印與身及度與毒與篤與都皆非天竺本語而又
何必較是非於一字一句之間哉宋史載天竺僧施䕶
行程有至誐惹曩國之語誐惹曩音聲亦與厄訥特珂
克相近而通考所謂度雪山過伽濕彌勒國者雪山即
今葱嶺而伽濕彌勒亦即克什米爾之誤耳若夫元史
稱元太祖見角端於印度疑亦即今㾗都斯坦之北印
[055-4b]
度與回部交界者耳非中印度也東印度既近西藏故
天竺之事西蔵時聞之據西蔵僧謂天竺雖佛現身説
法之地然今天竺實不興佛法而興異教此亦與梵帙
佛受記五百年後佛法漸微而漸流行東至震旦廼復
興之語相符合夫以今中國之力若唐宋之假道葱嶺
克什米爾以達天竺中印度亦何難但既非徳致更以
計求雖徕逺域何闗實政故不為也近得䝉古源流謂
元太祖進兵至厄訥特珂克遇一角獸状若跪叩者三
[055-5a]
元太祖曰是殆上天示予自此徃斡齊爾圖瑣林道逺
難極遂振旅云云斡齊爾圖瑣林者䝉古語謂金剛/牀也即佛現身説法之中印度
可為未至中印度之證而獸為人言更可信元史之謬
為附㑹因考天竺五印度故並闢其蹖譌如右
  熱河考
考水源而不親履其地晰其支泒脉絡分合之由雖博
綜載籍稽諸故老之流傳不能参互而訂其蹖曩或以
熱河為濡水之源余固心疑之而未暇深考夫濡水即
[055-5b]
灤河自多倫諾爾之北而來其源甚逺又折而東南數
百里乃歴喀喇河屯又東南流數十里至鳯凰嶺熱河
乃南注㑹之不應其源反出於此盖濡自有源而熱河
又别有源是不容紊今秋駐山荘遣喀喇沁郡王拉特
納錫苐内大臣努三徃尋熱河之源則察之於察汗陀
羅海䝉古語察汗謂白陀羅/海謂首盖以山阜得名其地距熱河二百里而贏
流經固都爾呼達巴漢麓䝉古語固都爾呼者/伏行達巴漢者嶺也遂名固
都爾呼河西南至於中闗東茅溝河水自玳瑁溝出西
[055-6a]
南流注之又合而南流賽音郭勒河水䝉古謂好為賽/音河為郭勒
自霍爾霍克䝉古語/謂熟食達巴漢之三道溝出南流折而西
南與湯泉泉出山荘/東北湯山合又西注之三源既滙又西南流
沿山荘東北歴錘峰下山荘行宫内亦有温泉流出滙
之於是始有熱河之名南流折而東復折而南入于灤
是則熱河乃㑹濡水而非濡源審矣酈道元水經注云
濡水又東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泒合西源曰西
蔵水西南流東蔵水注之東蔵水出東谿西南流與中
[055-6b]
蔵水合又南右入西蔵水故目其川曰三蔵川又東南
流逕列谿謂之武列水東南歴石梃下層巒之上孤石
雲舉高可百餘仭其水合流入濡按道元所言石梃即
今錘峯其曰三蔵水即今固都爾呼茅溝賽音郭勒三
源則熱河之為武列水無疑苐古今異稱今人但知熱
河而不知武列耳然所云三川合流之序則不足据今
考固都爾呼為西源茅溝為中源賽音郭勒為東源西
源自北而來先合中源又南始與東源合道元所謂西
[055-7a]
蔵水又豈能越中蔵而先與東合哉此其叙述錯綜已
足滋惑而以中蔵為先合東蔵則又其顯然大謬者也
又如以濡水為經白檀北夫白檀乃今宻雲實非濡水
所經則誤以漢書地理志之洫水亦名鮑邱水/即今潮河為濡又
從而傅㑹之矣盖徒尚耳食而未親履其地晰其支泒
脉絡分合之由毋怪乎其舛也或以為熱河既㑹濡而
東入于海則謂之濡源亦無不可何須置辨是大不然
夫江淮河濟何一不入於海而皆謂之海可乎昔禹貢
[055-7b]
載導河自積石或以為亦若江之岷山淮之桐柏矣及
今平定回部乃知河源自葱嶺以東之和闐葉爾羌諸
水瀦為蒲昌海即塩澤䝉古語/謂之羅布諾爾伏流地中復出為星宿
䝉古語謂之鄂敦諾爾即元史誤譯為火敦腦兒者/其水在枯尔坤之東昔 皇祖遣使窮河源得之
扵此入版御製文以記其時回/部未 圖故止及星宿海也至積石始名黄河則大
禹所記亦苐就目所經見者而言道元又安能以所未
經見者而一一詳訂其曲折也耶苟非命使親履其地
烏知此之為是而彼之為非乎近勅儒臣輯熱河志故
[055-8a]
考其源俾知所従事若夫濡水之源則更俟他日詳考

 右熱河考乃乾隆戊子秋駐山荘時所作内云黄河
 之源自星宿海盖據康熙年間侍衛拉錫等所窮但
 至星宿海而止即指為河源是以
皇祖御製㡬暇格物編亦以鄂敦漢文/星宿他臘漢云/岡海為河
 源也迨壬寅嵗命侍衛阿必達往窮河源親履目覩
 復命詳奏予始知星宿海尚非真源其西南上游一
[055-8b]
 河蒙古語名阿勒坦漢云/金郭勒漢云/河其水黄色迴旋
 三百餘里入星宿海合流而下至貴徳堡水色全黄
 始名黄河又阿勒坦郭勒之西有巨石髙數丈蒙古
 語名噶達素漢云/北極齊老漢云/石其崖壁黄赤色上為天
 池釃流百道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則真黄河之上
 源也扵是考詢始明確因著河源詩文並命館臣詳
 訂前史載記之訛輯為河源紀畧一書刋行頒布以
 決疑而傳信然兹事體大理博彼桑欽酈道元輩拘
[055-9a]
 墟耳食無足論已即元史有星宿海為河源之文亦
 失之疎而誤譯鄂敦為火敦則漢人不通蒙古語之
 故耳使非若今日之版圗式廓子之精通蒙古語及
 漢文更詢之親履目覩之人率欲正千古之訛傳得
 其確實不亦難㢤因閱舊考河源未臻更誌續得真
 源梗概如右乾隆甲寅孟秋御識
  濟源盤谷考證
讀書所以眀理修身制事也陶淵眀好讀書而不求甚
[055-9b]
解余以為在淵眀則可在他人則不可彼其髙尚避
世理有所不必眀身有所不屑修事有所不足制故可
耳若予之讀書凡涉疑必求解其疑而後已此或有合
於韓昌黎解惑之說乎昌黎之送李愿歸盤谷也其事
本在濟源祇以盤山亦有盤谷而太行山實為天下之
脊西南發崑崙東北走遼海盤山亦在太行之陽也故
予向居田盤每假借用之而昌黎詩中所云燕川方口
又雅合田盤之境然無以證其實終属疑似且不知濟
[055-10a]
源之果有盤谷否也因命豫撫阿思喀親至其地訪焉
至則若谷若寺若李愿之居若韓愈之文之刻於石者
一一詳繪以進於是憬然悟曰盤谷實在濟源而不在
田盤予向之假借用之者誤也豈惟予誤蒋溥等之輯
盤山志二三其說而未歸一是者非不眀扵學則有所
面従亦誤也夫古人事蹟亦何繋於今時而有如適所
云者則予不惟憬然悟而且惕然懼矣予故曰陶淵眀
之不求甚解在彼則可在他人則不可而在為人君者
[055-10b]
益不可因書其事命扵濟源田盤磨崖兩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