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04 御製文集-清-高宗弘曆 (master)


[053-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文二集巻十九
 按語
  河源按語河源詩别/載詩集
按班固漢書張騫傳天子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采來
天子按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而固贊又謂騫
使大夏之後窮河源惡覩所謂昆侖者乎故言九州山
川尚書近之於是鄧展遂謂河源出於積石是皆拘墟
[053-1b]
未見顔色之言盖千古以上中國以外紀載已舛言語
不通而欲定其確實何異北轅適越考元史始有星宿
海之名而以為河源元䝉古也鄂敦即星宿彼時訛譯
為火敦則漢人不通䝉古語耳此為近之今則更溯以
上遂得真源然昆侖之語亦不為無因盖昆侖在今回
部中回部諸水皆東注蒲昌海即鹽澤也鹽澤之水皆
入地伏流至青海始出則星宿海諸水皆是也而大河
之源獨黄色為靈異更在星宿海之上非昆侖之水伏
[053-2a]
地至此以出而挾星宿海諸水為河瀆而何濟水三伏
三見此亦一證矣獨漢書所云采玉則因昆侖出玉未
免牽就詢之阿彌達則稱河源皆土山無石無石安能
有玉夫非精通䝉古語及漢書更問之親履其地之人
率欲定此事體大而地逺理博之事不亦甚難乎於甚
難而得决疑傳正亦一大快也
  河源簡明語
予既為河源詩並按語既讀宋史河渠志有文命輯河
[053-2b]
源紀畧有諭兹以體大物博考今證古不無費辭雖彼
此細勘事則明恐毫釐稍差義乃紊兹為簡明之語庶
因提要而便覽盖河源究以張騫所探蒲昌海鹽澤及
漢武所定昆侖為是雖山海經水經注皆畧具其説山
海經劉歆稱伯益所著本無所據水經注則桑欽酈道
元皆張騫後人實祖其説而廣之以致於煩文且昆侖
在回部原出玉也獨未明掲伏流至青海於阿勒坦噶
達素之天池而出耳厯唐宋以至元乃有鄂敦淖爾為
[053-3a]
河源之語鄂敦為䝉古語漢語即星宿海也彼時雖未
考至天池而中國之河源實由此頗見梗概矣溯伏流
以至蒲昌海鹽澤非河源而何星宿海亦鹽澤之伏流
至青海而出為清水黄河挾之以流始為微淡後為純
黄是二水本一源至中國出地為二色而終歸於一若
夫曲折纎細則見近所為詩文及紀畧之書獨敘其簡
明崖畧如此
 識語
[053-3b]
  道命録識語
昨命詞臣校勘永樂大典得李心傳道命錄一冊集當
時論伊川程子之事以道屬之而以命惜之所見不衷
於理曽題詩帙首並序而正其失兹内廷翰林覆校天
祿琳瑯舊藏有元板道命錄十巻重以永樂大典本校
之則前六巻相同者過半其刋本有而寫本無者計二
十八條第七巻以下則寫本皆不錄疑其為未全之書
及細檢之又有寫本所錄而刋本無者凡八條似大典
[053-4a]
别有所據考李心傳原序専以伊川為言而刋本則兼
及朱子並附濂洛闗閩事復考程榮秀序云李秀巖道
命錄五巻梓在江州燬於兵榮秀嘗得而讀之疑為初
稿欲刪定而未成兹因原本畧加釐次十巻如左云云
今大典寫本止載伊川事與心傳序合或寫本乃鈔江
州初梓之本而龜山書院所鐫十巻兼及朱子諸人乃
榮秀増定之本耳因識原詩後以俟考其元板書前篇
已有甲子題語兹不複錄
[053-4b]
  重書詩經全部識語
今年偶覽向所為詩經圖嫌其字不臻於法因重書一
通易之舊冊以登石渠寳笈書成故每冊欵識小璽一
如前例不復改易惟是舊冊以指示畫稿及間亦涉筆
人物故自己未始事至乙丑方蕆工兹惟易書故自五
月廿日始事而六月廿日遂書成其舊書亦不忍棄置
仍命畫院補成弆之
盛京或他時以為臨池工夫深淺之騐夫以六年之久
[053-5a]
所書畢之以兩閲月用筆運神雖愜於懐而究以欲速
恐尚有不及古人處也乾隆辛丑六月廿日御筆再識
於避暑山莊之戒得堂
  宋徽宗畫唐十八學士圖議語
世間艷傳唐十八學士登瀛洲之事擬之仙而望如雲
為圖肖其形詠詩紀其蹟盖不知凡㡬矣而莫若宋徽
宗此巻為藝林之最所珍而予亦以此巻為最可議夫
十八學士之集為何時乎乃太宗之為秦王時也潛龍
[053-5b]
勿用守子職者所不當為也孝王兔園已有覬覦之心
獻王三雍稍具博稽之雅若夫文學館之設則直以收
人材資異圖之為房元齡告秦王欲留杜如晦大可見
矣馴致元武門之變幸而太宗即位未至大亂使非太
宗其人破國亡家者有之矣則斯事也夫何艷羡之有
而宣和自題且有儒林華國之詞蔡京跋語直貢鄉舉
里選跨唐越漢之頌其時金事将興君臣燕處為此豐
亨豫大之説不亦謬乎是不翅不知登瀛虚文之為非
[053-6a]
而並登瀛虚文之不若矣向屢詠此事引而未發兹因
㡬暇觀圖爰為議語書巻前石渠寳笈書久成兹以繼
鑑别鈐識之
 書後
  書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後
宋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有云臯陶曰殺之三帝堯曰
宥之三遂為千古名談而予以為實不經之論也夫不
經非謂其不出典故如梅聖俞之所詰也盖帝堯聖君
[053-6b]
臯陶賢臣聖君賢臣必有一徳同風之盛不應大相徑
庭雖都俞吁咈並行不悖要惟斟酌乎理之至是相從
而施之政事耳殺之宥之繫人命之至重而豈有不求
一至是之理哉且殺之宥之亦非堯與臯陶所得而主
惟其人之自取而已其宜殺耶堯與臯陶皆應曰殺之
其宜宥耶堯與臯陶皆應曰宥之豈有臣則慢謂之應
殺而君則佯謂之應宥是其人之果宜殺果宜宥君若
臣原無定見即三代以下慎刑矜獄之君臣未必出此
[053-7a]
而謂堯與臯陶曽有是事則予謂之不經豈苛論哉後
世擬人以重辟而曰以待恩出自上者皆蘇軾此言有
以啟之夫幸而上有恩焉其人已不勝臨淵之凛使不
幸而如所擬則寃無辜而害生命是誰為之作俑乎功
疑之説向亦具謂於功臣像贊之序夫與其疑而從輕
從重曷若明目達聰虚心晰理求其不疑以定其輕重
乎或曰蘇軾當神宗偏信王安石牟利致刑之説故為
是想當然之言以矯其枉何怪之深耶夫斥新法可也
[053-7b]
斥新法而誣及堯與臯陶不可也且其流弊或致為君
者以為殺與宥皆吾可以自主是益大不可也
  書程頤論經筵劄子後
程頤論經筵劄子凡數上無不剴切詳明引經據史可
謂上不負其君下不負所學矣獨其貼黄所云天下治
亂繫宰相君徳成就責經筵二語吾以為未盡善焉盖
君徳成就責經筵是矣然期君徳之成就非以繫天下
之治亂乎君徳成則天下治君徳不成則天下亂此古
[053-8a]
今之通論也若如頤所言是視君徳與天下之治亂為
二事漠不相闗者豈可乎而以繫之宰相夫用宰相者
非人君其誰為之使為人君者但深居髙處自修其徳
惟以天下之治亂付之宰相已不過問幸而所用若韓
范猶不免有上殿之相争設不幸而所用若王吕天下
豈有不亂者此不可也且使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
治亂為己任而目無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書歐陽修瀧岡阡表後
[053-8b]
唐宋以來阡表不可屈指數而必以歐陽修此篇為巨
擘朱子常心服之豈不以情致悱惻一唱三嘆達所不
能達之隠言雖盡猶有不盡之意乎酷吏羅織但知求
其死而不求其生冺良害理者固不必論至讀是文者
率以修父哀矜庶獄以致有後報為美而未深思修所
謂求之而得與求之不得而無恨之義為知一而未知
其二也盖歐陽修常闢唐太宗之縱囚是非徒尚寛者
也夫不察理而徒求其生遇一切獄皆不聴其所生者
[053-9a]
多矣而民不知畏法将有白晝持刃殺人者則所謂生
之者即殺之者也抱薪救火被害必衆辟以止辟之謂
何惟設三章以不煩秉一公而詳酌其生乎其死乎皆
彼有以自取而無所容心於間或者刑不濫而法不弛
是盖修之所以表其父而訓世以弼教之意乎設曰修
父尚寛而得後報則是積冥福修隂徳為佛家之言修
母婦人之仁或出於此而修必不出於此也向評文醇
畧及於此引而未發兹因閲秋審册遂更闡其義而書
[053-9b]
之雖然不能修徳化俗使民不犯法而惟於其已犯法
中求其一綫之可生斯亦末矣抑亦愧不可當矣
 
 
 
 
 
御製文二集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