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8 未軒文集-明-黃仲昭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未軒文集巻三
            明 黄仲昭 撰
  記
   選庶吉士記
為治必資於人才而人才之足以致治必由上之人有
以長育成就之也昔成湯儲養三俊以待三宅之用是
以俊宅克即登于至治文王譽髦斯士而使夫成人有
[003-1b]
徳小子有造是以多士濟濟為周之禎著於詩書不可
誣也洪惟我朝嵗永樂甲申太宗文皇帝於進士中選
其年富而質敏者俾食其常祿進學於翰林取書庶常
吉士之意而名之曰庶吉士命有司供給之不委以職
事不限以嵗月期底于成以階大用其所以長育成就
之者蓋與成湯之儲養三俊文王之譽髦斯士同一揆
也是以數十年來居朝堂負鼎鼐文章事業磊落掀天
地昭燦揭日月者多出於此亦奚愧於湯之俊宅克即
[003-2a]
文王之多士濟濟者耶列聖相承著為定令今上皇帝
龍飛之明年成化丙戌賜羅倫等三百五十人進士有
差就其中選林瀚等二十四人為庶吉士其所以長育
成就之者一如舊典得與兹選真可謂千載一時之希
遇也何其幸哉於是二十四人者皆歡欣感激而相與
言曰皇上之待吾徒如此其即以商之三俊周之多士
期之也吾徒其可不勉圖建功成事以仰副皇上之徳
意乎然嘗觀於古人之能建功成事者未有不自學問
[003-2b]
始蓋學問則於理無不明施於天下無足為者矣不然
則其心貿貿焉而無所見亦將何所依據而施之乎今
皇上之於吾徒特命鴻儒碩學以訓誨之則學問有所
師矣吾徒其尚各隨材質之所能至以盡其功使夫理
無不明然後因其所任使而力行之使其職無不稱則
朝廷之所以長育成就之者不虛而於商之三俊周之
多士庶乎可企其萬一也其或玩棄嵗時虛縻廩祿碌
碌與庸衆人伍則上負朝廷下負所學將無以自逭於
[003-3a]
尸素之刑矣尚望其能企古人之事業耶為吾徒者幸
相與勉之仲昭亦濫竽其列聞之而懼焉退而記以自

   内閣試諸葛草廬記
諸葛孔明少負王佐才搆草廬於南陽之隆中躬耕隴
畆不求聞達每晨夜從容抱膝為梁父吟時人以卧龍
目之及先主三顧於草廬之中詢以當世務遂幡然而
起竭股肱之力欲興復漢室以信大義於天下於是外
[003-3b]
連東吳内平南越創制法度整治戎旅重嘘炎燼四十
有四年天下後世仰其聲光氣烈而草廬之名因以見
重於人至今猶稱之曰南陽諸葛廬云夫孔明處於隆
中丁漢之末造是時曹操擁衆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
有席捲宇内之勢孫權據有江東國險而民附賢能為
之用其勢視曹操亦不多讓也先主於是時勢孤援寡
一敗軍之餘耳天下豪傑急於聲利者争趨於曹操孫
權獨孔明以先主為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遂從而
[003-4a]
輔之蓋其所禀者純乎陽剛中正之徳故能隨時隠顯
與道屈伸卒使其孤忠大節炳煥於宇宙之間直與天
地相為悠久非真負王佐之才者能之乎在乾之初九
陽氣潛藏未可發用有潛龍之象孔明之居於隆中似
之在乾之九二出潛離隠利見陽剛中正之君有見龍
在田之象孔明之遇先主似之隠顯屈伸皆合於龍徳
此當時所以目之為卧龍後世所以仰草廬之名於不
朽也南陽太守某嘗以政暇訪孔明臥龍之處慨陳迹
[003-4b]
之尚存凛遺風之可挹因鳩材庀工重搆草廬於故處
俾邦人士夫之来遊者有所觀感以興起其髙山仰止
之思甚盛心也既迄工走書翰林屬仲昭記之仲昭待
罪史官紀述前賢之蹟以風厲天下後世其職也遂記
之如此嗚呼風景不殊山川如故草廬之下復有如昔
時之臥龍者乎聖天子思賢如渴可以起而商確當世
之務矣
   内閣試譙樓記
[003-5a]
國都之有譙樓尚矣莊子曰君亦必無盛鶴列於麗譙
之間蓋自周時已有之也我太宗皇帝徙都北京凡朝
市祖社城郭官署之類所以為民者莫不一稽諸古以
次營建又以譙樓亦古之制國都之不可無者也乃於
順天府治之西度地創之樓之制廣若干尺深若干尺
髙視廣加若干尺經始於某年月日迄工於某年月日
凡材木匠石之費皆出於帑藏之所素積而民不與焉
樓成前臨瓊島北峙居庸玉河之水匯其左金臺之山
[003-5b]
繞其右面勢宏壯風氣爽塏簷阿軒舉而干雲金碧熒
煌而絢日國都之制至是蓋無不備矣夫譙望也一曰
樓之别稱譙樓謂門上為髙樓以望故樓之美麗者謂
之麗譙其所以創之者蓋將置壺箭於是以明時刻棲
鼓角於是以警晨昏也昔者帝堯命羲和敬授人時成
周設挈壺氏以察刻漏之長短古先聖王之為治未嘗
不以是為重也至魏武建麗譙命曹子建撰畫角三弄
其初弄曰為君難為臣亦難為臣難難難次弄曰創業
[003-6a]
難守成亦難守成難難難三弄曰起家難保家亦難保
家難難難則又所以警人於晨昏之間使之感悟而有
所懲創也為治者於是亦豈可少哉我朝譙樓之設建
日官立刻漏即挈壺氏所掌而羲和敬授人時之事也
晨昏之間必撾鼓三通奏子建畫角三弄其所以警人
使之感悟而懲創者亦至矣然則是樓之建其有禆於
治道豈淺淺耶周古公建國之初立臯門應門詩人美
之曰乃立臯門臯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夫二門
[003-6b]
之設不過髙大嚴正足以壯國都之氣象而已而詩人
尚揄揚之若此况今譙樓之建時刻以明晨昏以警其
髙大嚴正足以壯國都之氣象者特其餘事也而未聞
有咏歌以揄揚之者非缺典歟予忝以文字為職業愧
無古詩人之才謹記其顛末以俟作者之采擇焉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題名記
事有若可後而實在所宜先者此惟智者知之而衆人
昩焉古之君子居一官歴一職必題名於公署非徒列
[003-7a]
序次昭寵榮而已將使後之人因其名論其世視其賢
者以為勸視其不賢者以為戒此豈非為政之所宜先
者哉而世之人往往緩之以為後者殆未深知之也𢎞
治庚申仲昭以事至三山閩藩左布政使李公琮右布
政使李公韶等語昭曰我太祖高皇帝混一區夏遂建
布政司於此今百有三十餘年矣先後奉命典方嶽者
若使若佐奚啻數十百人而皆未之有紀考論賢否已
無所徵訊之故老稽之文牘僅得其十之二三失令不
[003-7b]
紀益久將並其所可知者泯没無聞非缺典歟肆命屬
吏追攷國初以来歴官名氏凡若干人勒之貞石虚其
左俾来者得嗣列焉願記之以章示不窮仲昭竊惟福
建為周七閩地漢以封無諸是為閩越國至晉始置郡
歴唐宋以及於元皆為藩省國朝改設布政司以統八
府一州五十三縣之治品秩幾與六卿等而凡所部百
僚列郡庶政無一不在綱維其柄任之重位望之尊即
古方伯之職也膺是任者必有以端列郡之表率副斯
[003-8a]
民之瞻仰如召伯之循行南國畢公之保釐東郊斯無
愧矣其或不此之務而徒憑恃寵靈以騁其睢盰玩愒
嵗月以企其超擢則大易負乘之譏曹風候人之刺其
能免乎今氏名邑里與其官聮嵗月既一一具列後之
人其有攷矣其間豈無因是惕然而思以前之所稱者
為勸乎又豈無悚然而懼以後之所譏者為戒乎能使
人知所勸戒以興起於善則諸公斯舉其有惠於吾閩
也遠矣非智周百慮而得為政之所宜先者哉仲昭閩
[003-8b]
人也喜見兹石之成故忘其僣妄而樂為之記
   塘頭八景圖記
塘頭八景者元翰林學士承㫖玉山王公取其所居景
物之勝者而命之也按譜誌公諱鶚字時舉唐侍中諱
珪之後其先居徽之婺源至公之父諱龍字騰霄始遷
信之玉山卜築於邑之塘頭以居而公實生焉既而公
以文學起家歴仕于朝居絲綸密勿之地為時名臣年
未耋遂引疾退休田里課子姓讀書之暇輒與郷耆舊
[003-9a]
日追逐於烟雲水月之間歌詠以樂此八景之所為命
也蓋其所居之堂地位闓爽面勢清曠據邑之勝處堂
之北有峰巍然屹立於羣山之表譬如元夫鉅人正笏
立朝而百僚具瞻莫之敢抗此其山之大觀也峰之下
有奔流名曰洪澗繞山而行凡九十九曲回環如帶郷
之田數百頃皆食其潤此其水之大觀也因合而命之
曰北山髙聳洪澗縈迴堂之前數百武是為陳塘每春
雨初晴一碧千頃塘之上有亭静坐以觀雲影天光照
[003-9b]
映上下有晦翁之趣焉近塘則為徐村簷甍鱗次草樹
茂密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有靖節之趣焉因合而
命之曰陳塘春波徐村夕照少南有崇岡俗稱隴頭其
地宜梅當夫清宵月上暗香浮動疎影横斜宛然孤山
之景也又南則為宏池芙蕖生焉當夫薰風徐来香逺
益清又宛然濂溪之景也因合而命之曰南隴梅月宏
池荷風池之西則為朱村山勢蜿蜒喬木蓊鬱公之子
姓實聚族於斯方其商飈薦涼寒氣將至閭閻砧杵之
[003-10a]
聲聞於遠近池之南則為馬灣其地夷曠草色彌望為
郷人羣牧之所方其旭日初升夕陽將斂牧童往来行
歌相答娓娓不絶斯二者雖人事之微然觸物興懐撫
事感興亦騷人韻士所不廢也因合而命之曰朱村砧
聲馬灣牧唱八景之命其大㫖蓋如此公之五世孫珊
司征来莆念其先世文獻之懿不可使泯没無聞爰命
工繪圖求予記予惟公之所謂八景者蓋肇自開闢之
初人人所得而有之也至公以文章事業顯融於時始
[003-10b]
表著而品題之古謂地因人顯不其然乎即是以觀則
兹景也公實有之衆人不與也公之子姓能以文章事
業繼公則兹景之勝不獨為公有將世世為王氏擅矣
司征君所以拳拳於兹圖者意蓋如此豈徒為玩好之
具已哉有駜之頌曰君子有穀詒厥孫子公之謂也楚
茨之雅曰子子孫孫勿替引之公之雲仍其尚勉之哉
   東里黄都史出嗣阮巷記
人之生也其初蓋本於一人由同氣至於初從再從以
[003-11a]
及于親盡則途人矣聖人有憂之故周官有小史掌邦
國之志奠世繫辨昭穆蓋將以維繫其慈孝友恭之情
俾不至於途人也先王仁民之意抑何遠哉後世小史
官廢宗法不行時君世主猶有異姓亂宗之禁同姓絶
繼之令若其相視如途人則末如之何也必有賢子孫
出乎其間迺能篤親親之仁親親則尊祖尊祖則敬宗
敬宗則收族而其意猶未已也又必著為譜牒本其所
自出條其所由分以示後之人俾慈孝友恭之意油然
[003-11b]
而生則豈復至於途人哉吾宗世居東里以唐御史府
君為始祖今莆陽驛前之阮巷有故族黄氏則宋刑部
侍郎諱艾之後也當勝國時侍郎之裔孫興化路學教
授文璧公無子以吾族祖立巽公之季子為嗣歴世既
遠吾宗先輩尠有知之者故阮巷黄氏往往自謂與東
里同出而吾宗殊不以為然也成化辛夘仲昭自南都
歸省偶於母舅鄭梅所先生家得吾宗邵武教諭方子
公遺文數帙蓋手稿也其中載黄都史起宗墓誌銘有
[003-12a]
曰起宗名同祖郷貢進士立巽之季子出嗣阮巷黄氏
又載黄氏四子字義有曰仲氏起宗之介嗣與大有丈
夫子四人以麟鳳龍龜命名又作伯厚字義有曰宗弟
起宗有二丈夫子仙去二十年得孫六人麟其長也因
考之於譜立巽舊名子連十一司戸府君之六世孫行
萬五六嘗請舉改名立巽而科目類記亦載其名於郷
舉之列與墓誌所稱郷貢進士正相合立巽志二子其
末曰瑞哥註云出繼蓋瑞哥即起宗而同祖乃其出繼
[003-12b]
之後所改名也又與墓志所叙立巽季子及出嗣之事
亦相合又東里族祠思敬堂碑隂有曰黄令史同祖助
鈔一十兩以其生父乃吾族萬五六解元也合墓志字
義碑隂三説而觀之則起宗與吾宗同出無疑矣但吾
宗修譜牒者於都史公之下惟書出繼而不言所繼者
何人碑隂書族人之助貲者於都史公獨著其姓意以
其所繼者與吾宗不同出故其書法如此蓋所以嚴族
系也然嘗觀諸墓志謂起宗雖後於阮巷之黄而於所
[003-13a]
生父母并同宗親屬猶致其厚及東里族立先祠復分
貲助之而其所居之樓壁記又言其重搆侍郎公故居
合祀二族之先此其篤於親親之仁為何如哉其後與
大公又以其所得吾宗狀元知稼翁告身裝潢繅籍求
諸名公題識而寶藏之此亦見其有尊祖敬宗之誠也
及吾宗諸老既知都史公果出於東里其五世孫時盛
時旦乃率其族之長幼擊牲釃酒告祭先祠退而與吾
宗長幼燕飲以叙宗盟繼而時盛又嘗詣普門以拜始
[003-13b]
祖之忌晨訪招福以謁始祖之丘隴方謀合族以奉始
祖之祭祀因其羣從族屬生理不齊而嵗時烝嘗之費
無所於出遂不果時盛深懼其傳世益遠無以考其水
木本源之自乃求予記都史公出嗣之顛末將載之於
譜以垂永久予喜其一念尊祖敬宗之誠於薄俗足以
有警也故本而論之以見都史公垂統之善與大公繼
述之美而時盛又擴充之以益引於無窮皆親親之仁
之所發也為黄氏之子孫者尚敬承之以益篤其慈孝
[003-14a]
友恭之情哉時盛名旺少著錄郡庠屢應郷試今以老
病退居丘園日與詩書相臥起以自娱其所以拳拳於
此者蓋有所本也
   上猶縣新造磚城記
易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此城郭之於民所以不可無
也古之聖王雖甚重民力甚惜民費而凡創立都邑必
建城郭以衛乎民蓋亦計其勞費之害小而保障之利
大是以寧圖其大而不恤其小也若周之盛時或命南
[003-14b]
仲以城朔方或命樊侯以城東方豈不知重民力惜民
費哉其意亦為是耳聖明稽古為治凡通都大郡邊徼
小邑莫不有城郭以備冦盜承平日久漸以隳廢吏于
土者無恤民之仁無慮患之智無集事之勇平居無事
不能奮發有為圖以利民則諉曰吾不欲勞民之力費
民之財耳萬一不幸而有冦盜之虞民無所恃以守遂
至流離困苦不聊其生不知視城郭之勞費其輕重相
去何如耶上猶為南安屬邑在江西南徼萬山之中接
[003-15a]
湖廣桂陽縣境民稀而地僻嵗稍凶歉山洞愚民或嘯
聚為冦邑民往往罹其荼毒宋紹定間邑令胡泓始築
土城以保障其民至勝國時悉圯國初因冦發鄰邑守
土者復循其舊址而修築之後亦圯成化間邑令董瑄
鄭璽先後修築皆未及成而去今上皇帝紀元𢎞治之
二年江閩贛汀之界有小警朝廷特命江西憲副張公
來整飭兵備兼領嶺北道事越明年夏巡歴至邑慨然
欲挈其民去危以就安乃謀所以新其城垣為久遠計
[003-15b]
適今邑令章爵始抵任亦能以愛民為心亟庀工徒畚
土以築不踰月而成公復經理財用以畀章令俾募工
陶甓而甃之邑民徳公咸樂趨事知府汝訥推官韓統
皆協力以供其成而同知蕭元安則往来提督惟謹肇
工於辛亥二月之望越六月終告成周圍凡四百三十
又七丈有奇髙一丈七尺隍闊四丈深八尺為門四各
建樓其上為雉堞九百二十又五為守宿之鋪十又三
用甓以枚計者若干用灰以石計者若干用人之力以
[003-16a]
工計者若干凡糜金五千七十又五兩公所經理者三
之二其一則章令奉公之命而區畫者也是役也力用
於民而民不以為勞財取於民而民不以為費公何以
能若是哉誠以愛民之仁根於中而知足以周其慮勇
足以果其為故其見於設施者自有以大過於人也而
章令能祇奉公命事集而民不擾其亦可謂賢矣哉章
令從其邑父老之請求予言以紀公之徳於不忘予方
慨世之俗吏頽靡而喜公能奮發以有為故不辭而記
[003-16b]
之以告来者庶其有興云公名璁字廷璧其先浙之上
虞望族今為滇南人起家己丑進士歴南京秋官正郎
遷南昌郡守擢今職官廉公有威吏民畏愛其在南贛
二郡政績可紀者尤衆此特泰山之毫芒耳
   順昌縣科第題名記
成化辛丑孟夏閩僉憲談公行部至延平之順昌謁夫
子廟退坐明倫堂課諸生學業因覩壁間科第題名國
朝領郷薦者僅六人登進士者昉自今秋官主事廖君
[003-17a]
用中一人遂進其司政教者而告之曰吾觀是邦山川
流峙風氣融結瑞不歸於鳳麟寶不期於金璧宜有偉
人魁士接踵而起以弼成聖天子太平之治也顧迺疎
寂如此豈山川之氣固鍾于人而人得是氣以生者猶
有待於鼓舞振作而後興起耶孟子曰豪傑之士雖無
文王猶興吾固不敢謂是邦之無其人然鼓舞振作而
使凡民皆有所感發而興起者實吾人之責也爰命知
縣上海張君乾教諭某邑張君紱立石題名於學蓋欲
[003-17b]
表章先達以激勵後進甚盛舉也二君相與承命唯謹
以予於公舉進士為同年且嘗承乏詞垣習於文事也
走書来請記辭弗獲敬復之曰談公兹舉其知道乎夫
孔子大聖人也實天地之間氣所生豈直尼丘降神而
已哉猶必好古敏以求之然後成其大况去聖人萬萬
而不從事於學安望其有成哉是則鍾山川之清淑者
才也而學所以成其才者也才必待於學而後成則鼓
舞振作之術其可少哉談公兹舉可謂知道矣予嘗考
[003-18a]
之於志順昌為縣自南唐保大六年始迨宋祥符迄于
乾道登桂籍者百三十九人第進士者三十五人狀元
及第者一人人才可謂盛矣其間若髙峰廖先生剛受
學於龜山槎溪廖先生徳明受學於晦翁兹兩賢者風
烈著於當時典刑垂於後學又不獨科第之士而已也
自時厥後三百有餘嵗以迄于今而人才之出僅僅若
是豈山川之氣獨盛於前而嗇於後哉蓋學與不學之
異耳士生於斯能毅然奮發究心聖賢之言約而有之
[003-18b]
於己以端其所趨則發為文章可以華國措諸事業可
以澤民吾知登名兹石者又將屢書不一書而足髙峰
槎溪二先生殆不得専美於前矣山川清淑之氣豈不
又自我而發哉旱麓之雅曰豈弟君子遐不作人公其
有焉敬之之頌曰日就月將學有緝熈于光明承學之
士其尚勉之哉公名俊字時英湖之徳清人由監察御
史擢今官所至擊奸翼良飭敝起墜尤以學校為首務

[003-19a]
   興化府郷貢進士題名記
永樂間莆郡學嘗立進士題名之石閩㕘政瑞安楊公
景衡記之然郷貢及進士參錯並列歴嵗久後来者無
所於書今郡博廬陵王君鏞謂兹石之立所以表著前
人風勵後學不可無繼也乃謀於郡守貳諸公析進士
别為一石仍以楊公之記弁其首復樹一石專勒郷貢
氏名而屬仲昭為之記仲昭世莆人忝與名兹石亦欲
有以告郷之来者且自警也遂不敢以不文辭敬記之
[003-19b]
曰吾莆科第昉自唐之貞元然迄于五代僅十有三人
而已宋三百年間舉進士者九百七十餘人預諸科特
奏名者六百四十餘人其間冠天下者五人登宰輔者
六人有文武并魁者有魁亞聨擢者其盛極矣然此未
足深羨也仲昭獨慕其時元夫鉅人相繼而出為宰輔
則相業光明宗社嘉賴為諫官則論議忠讜夷夏知名
或侍經筵則盡啓沃之職或司民社則効撫字之勞臨
大節則蹈鼎鑊而不顧決大議則觸權奸而不恤有倡
[003-20a]
闗洛之學而丕變士風者有紹考亭之緒而深入理奥
者雖所遭不同所就亦異而其純正篤實之學崇偉光
大之行皆卓乎其不可及也當時稱吾莆之盛有曰地
不大於曹滕俗已幾於鄒魯其謂是歟有元九十餘載
文教振興豪傑之士出乎其間者亦衆矣然終不能如
宋時諸君子之盛也我太祖髙皇帝奉天明命汛掃萬
方乃更定學校科舉之制作新人才用臻至理列聖相
承益隆繼述百有餘年于兹莆之歌鹿鳴而升春官者
[003-20b]
日以益盛有祖孫父子兄弟相繼者有父子叔姪兄弟
同升者合八郡解額吾莆恒得三之一比年以来位六
卿列禁從長藩臬者接踵而起人才之盛蓋幾於宋矣
而凡中外臣工有以清修端謹奇偉磊落名天下者往
往多莆人也其復宋時諸君子之盛殆亦權輿於此乎
𦙍是登名兹石者皆當為莆自重其立朝也必求如古
之所謂大臣其治民也必求如古之所謂循吏世道隆
平則崇禮讓勵廉恥表然立天下之軌範萬一不幸則
[003-21a]
抗節義殉忠孝毅然樹國家之楨榦使他日論人才之
美者必先吾莆稱風俗之淳者亦必先吾莆則吾莆果
復宋時之盛而號於天下曰鄒魯又奚愧哉若徒誇科
第之榮侈爵祿之盛而以為儒者之事業止是而已則
非仲昭所望於莆之人亦豈賢守貳師儒所以表著風
厲之意哉是為記
   和美林氏祠堂記
莆故多文獻家而文獻多林氏在唐時有兄弟九人俱
[003-21b]
為州牧者其族益分號為九牧林氏推原其始蓋由晉
常侍祿公守晉安其子孫散處於閩凡莆之林氏皆本
於此也林氏之胄有隠君子曰叔文甫早失怙譜牒散
逸莫詳其所由分歴唐及宋有舉明經累官翰林學士
者皆其所自出之祖然亦莫詳於今為幾世勝國時有
稱府曹者其髙祖也有為主簿者其曽祖也至國朝有
諱廷綱者受知太祖髙皇帝由國學生擢某科給事中
議論侃侃於時政多所禆益因賜名曰恒忠官終中書
[003-22a]
舍人則其祖也叔文甫念水木本源之義篤反古復始
之心爰創祠堂斷自髙祖以下昭穆而祀之因屬仲昭
為之記且曰祠幸茍完而吾猶有所大闕焉然末如之
何也先君違世時吾方六嵗世父及伯兄貧窮轉徙先
世舊廬皆入於他姓先妣乃挈吾依方氏從母以居備
嘗艱苦吾年及弱始娶黄氏乃相與奮勵絲蓄粒聚稍
克有立始買屋數楹於和美街東為奉先事親之計既
而賴祖宗餘慶家以益裕遂徙居於和美街西而以舊
[003-22b]
所居為祠堂即今所創者是也然古者祠堂之制必主
於宗子今吾大宗既無所考而繼祖繼禰之宗又皆播
遷濶遠於奉祭不便且非其所堪也肆凡饗薦祼奠之
儀皆吾自主之揆之於禮有所未協此則吾心所大闕
者記幸詳此意俾愛禮君子知吾所以處此蓋末如之
何也某竊惟古先聖王緣人情以制禮則夫禮者所以
節文乎人情者也君子之酌乎禮茍於人情無所咈則
雖不合於古亦不害其為禮矣叔文甫之所遭如此若
[003-23a]
必欲規規以求合於禮則祖禰之祀皆無所托其於人
情安乎先王之禮固有不得已而用權者若叔文甫之
處此其亦所謂禮之權者歟先儒有曰權而得中則不
離於正以是言之則叔文甫之心亦可以少釋矣祠之
制中堂四楹翼以二室室之前為廊以周門庭庖庫祭
器悉具又買田若干畆嵗入穀凡五百石命三子更掌
之以供祠事朝暮必參朔望必謁四時有祭俗節有獻
有新則薦有事則告蓋上以致隆於祖考下以示法於
[003-23b]
子孫其仁孝之心不亦可尚也哉叔文甫又嘗散粟以
賑饑施棺以給葬郷閭姻族沾其仁者甚夥其皆是心
之所推歟某素慕其為人故敬為之記他凡有闗於祠
事者不能悉載具刻於碑隂祠經始於成化壬辰某月
畢工於甲午某月記作於癸夘十月云
   重建三山城櫓記
三山古閩越國自晉置郡歴代皆為藩鎮重地其城郭
之設蓋已久矣考之圖志閩越故城在今藩署之北里
[003-24a]
許晉太康間嚴郡守髙病其隘且險因圖山川形勢咨
於郭著作璞璞指一小山阜使遷之即今之藩署是也
唐中和間鄭觀察鎰因拓其東南隅是曰子城及王氏
據兹土復築一城環子城外是曰羅城尋増築南北夾
城而吳越錢氏又増築東南夾城是曰外城宋興詔悉
墮之熈寧初程大卿師孟始據舊子城修復遂拓其西
南隅至咸淳間又即外城増築焉元混一天下復漸墮
廢至正甲午陳平章友定稍繕完之國朝洪武辛亥駙
[003-24b]
馬都尉王公恭增砌以石越二年福州中衞指揮李惠
等重加修治并建樓櫓周而覆之城髙二丈一尺七寸
厚一丈七尺周圍三千三百四十九丈凡為門七為門
樓若干為敵樓六十又八為守宿之舖九十又八為戰
屋以間計之二千六百八十又四至是雄壯偉麗稱其
為藩鎮重地矣成化癸夘六月庚辰閩大風雨敵樓戰
屋并守宿之舖摧毁殆盡門樓雖僅存亦傾欹敝漏寖
以不支時御用監太監順徳陳公道奉命鎮閩慨然以
[003-25a]
興壊起廢為己任顧役鉅用艱不可煩民也因㑹巡按
監察御史新安汪公奎暨方岳重臣㑹計而規畫之謀
既協乃下令借卒於閑羨募匠於傭僱取材於商賈之
勸分斥費於公帑之餘積凡既備矣遂漸次繕理悉復
其舊而堅緻牢密殆又過之始事於是嵗某月越明年
某月畢工三山父老咸喜大功之成而役不及己也爰
走書屬仲昭記之竊嘗觀諸易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則城郭之設聖人所以備豫不虞者也人徒見孟軻氏
[003-25b]
謂地利不如人和遂以為城郭非為政者之所急殊不
知人心雖和使無城郭以扞外衛内則亦將何所恃以
為固耶孟軻氏之意蓋謂必得人心然後城郭之固人
為之守非謂専恃人和而無俟乎城郭也然則君子之
為政固在於和其民人以立其本而城郭亦豈可少哉
陳公豈弟文雅藹然有儒君子之風其鎮閩也愛民好
士節用省費是固有以得民心矣又以為城郭衛民有
不可緩者而汲汲以修之可謂本末不遺而達為政之
[003-26a]
體度越常情遠矣哉夫為政而心乎安民者為難安民
而復為圖其久逺者尤難所圖既逺而得後人勿替引
之又難也今三山之民既幸得公以安民為心又幸為
完其城郭為久安計皆可無憾矣惟其欲後人勿替引
之則未可必也仲昭故不辭而為之記既以著公之功
且以警夫後之人
   泉州府改造布政分司記
泉為閩之劇郡方岳重臣循行宣布駐節於斯者動踰
[003-26b]
旬月而布政分司則其公署也其地勢僻陋洿下暴雨
時至則庭除之間鞠為潦水無立人處因仍支吾蓋百
年于兹矣今太守某邑徐侯源以尚書戸部正郎来治
兹郡既政成化舒乃以次興廢補敝顧兹署之陋謂宜
首葺而不可緩者因與其同寅貳守王侯恪通守楊侯
清推官柯侯漢圖改作之爰周覽其地勢所宜於泉山
書院之西得隙地焉厥位爽闓厥土燥剛又聨比於按
察分司而府衛諸公署亦相密邇僉謂改作莫宜於是
[003-27a]
適亞㕘裴公衷僉憲陳公輕行部至郡侯上其議二公
皆唯而從之於是出緡于府徵材于市工用官傭役用
農隙前闢治事之堂後為燕息之寢棲吏有室待賓有
次設以重門翼以脩廡而垣其四周縱五百二十尺有
奇衡三百尺屋以間數者凡四十有六雄規偉觀數倍
於舊吏民之奔走承事者咸改視易聴忘其百年之陋
而以為今日之瑰傑壯麗竦踊而出也僝工於成化丁
酉某月某甲子以某月某甲子告成侯乃具書幣徵記
[003-27b]
仲昭曰國朝置布政司品秩亞六卿以分治外服總數
十郡縣之治而環數千里之民凡禮樂禁令學校郷貢
錢穀甲兵之屬皆綱維而掌握之柄任重而位望尊蓋
即古方伯之職也然其治有常所遐州僻邑上徳未易
以遍及民隠未易以悉究故又以時分委僚佐循行所
部諸郡縣以畢宣上徳而博詢民隠謂之分司是則分
司雖一時蹔駐之所而其所宣布者即方伯之事也其
柄任之重而位望之尊又奚間哉夫柄任重則其體貌
[003-28a]
宜特隆位望尊則其等威宜特異今是役也易僻陋為
尊嚴化腐敗為華美内臨外仰有以肅瞻視而起敬畏
則其體貌等威於是乎隆且異矣凡駐節於斯者豈徒
居髙處明以尊榮其身而已哉蓋必仰思朝廷付托之
意俯思報稱之宜勉吾力之可為以盡吾職之當為則
其居於是也將如羔羊大夫之在公門淇澳君子之在
重較可無愧矣若乃刑賞出於愛憎曲直徇於貨賄怙
勢以肆虐矜己以自用則處非其據曹風候人之刺大
[003-28b]
易負乘之譏其能免乎用刻諸石以諗夫任旬宣之寄
者且以著郡侯之為政能知所重云
   雙桂堂記
古人品第桂花以紅為狀元黄為榜眼白為探花郎故
後世登科第者多以桂目之若郄氏之一枝竇氏之五
枝是已浙有儒族曰彭氏其先淮人勝國時有為金華
巡檢者因居台之黄巖傳二世乃徙居温之樂清成化
間朝廷命析樂清地以益台之太平其所居里在焉今
[003-29a]
籍復為台人而居第則仍溫之舊也自巡宰以来仕者
有勞烈於國處者有徳善於郷其族益盛至六世孫大
名貳守朝用君仙遊大尹朝輝君蚤嵗俱著錄郡庠刻
志於學蔚然以經術辭章名於時景泰丙子貳守君貢
太學越十年乙酉領南畿郷薦大尹君亦以是年領浙
江郷薦二君出於一門其屬為從父昆弟桂枝片玉光
生于家士大夫以為希遇尚寶卿任公道遜因大書扁
其堂曰雙桂以示勸于邦人既而貳守公拜命莅大名
[003-29b]
廉仁寛大之行剛果明恕之政洽于民心不數載遽引
疾歸歸甫逾年而卒知者咸以用未究所藴惜之大尹
君繼亦拜命莅仙遊以公平忠厚存心以慈祥豈弟臨
民逾六載邑民愛之其進猶未可量也是則二君之學
行政業皆足以聮芳嫓美示勸于邦人豈獨科目也哉
大尹君間以語予命記其名堂之義予辱愛甚厚不敢
以不斐辭敬記之曰彭氏一門所以臻兹盛美者固由
於二君學術之純亦本其世徳之深積乆而發所致也
[003-30a]
今二君出而行其所學又皆能植業砥行有惠以及於
民則其所積者蓋益深且厚矣異時子孫接武而起淬
礪其詞鋒以取髙桂者將由三而四由五而六以至繩
繩不絶又豈止於雙桂而已哉予於斯時倘及見之尚
當為君重易其堂之扁曰叢桂云
   興化縣科第題名記
興化揚州之屬邑其地古多秀民我國家定鼎金陵寔
為畿甸近地沐浴清化百有餘年人才之出視古為盛
[003-30b]
成化丁亥監察御史天台陳公士賢奉勅提督學政飭
敝起墜文教誕興越明年秋行部至邑既廟謁進諸生
問業因及設科以来邑之選於郷者幾何賜對於大廷
者又幾何左右具以對而題名之石未始有也顧謂司
政教者曰是可緩乎于是邑丞王君賢教諭方君臨秉
命有䖍相與庀材僦工構亭於學宫之東南樹貞石其
中追攷國初以迄于今凡得幾十有幾人勒其氏名如
右虚其左俾来者得嗣列焉遣使来請記予惟科第之
[003-31a]
有題名非徒侈其明經取青紫誇一時榮一鄉而已也葢
將著賢否昭鑒戒以風勵後之學者其於教道豈小補
哉興化入國朝来由科第而出者或居師保或位列卿
或任郡縣一皆列名於是大書深刻耿耿不磨觀其名
論其世於凡心術之微行事之著或芳或穢皆可坐而
得矣方来之士又將屢書不一書於其間後之人豈無
觀其名而論其世者哉孰賢孰愚孰忠孰佞孰廉孰墨
孰為君子孰為小人昭昭不可掩諱使人視之以為勸
[003-31b]
戒則以是名而榮亦有以是名而辱者可不懼哉雖然
此亦以名而論耳若夫聖賢之學固自有可尊可貴可
慕可樂足乎已無待於外者名不名豈足論哉名以勸
中人不屑為中人者自當超乎名之外也陳公所以勒
石者意其有在予故表而出之俾師知所以教士知所
以學不然石為徒立陳公之志荒矣
   興化郡守蒙泉岳公祠記
君子之心坦易明白故其臨政也不任智巧不施鈎距
[003-32a]
不求人之過不逆人之欺不為利疚不為勢回而凡可
以禆官政阜民生美俗化者為之惟恐或後儒者之用
心類如此然世之知之者恒鮮豈惟不能知之疑謗之
來且不能免必久而公論定而後向之疑且謗者始渙
然釋矣以子産之賢仲尼之聖其得政之初猶且謗之
及久而孚然後頌聲作焉此儒者之道所以難行而後
世之所謂君子者多不遇也故興化郡守蒙泉岳公蚤
以奥學雄文魁正統戊辰㑹試甲榜廷試擢進士及第
[003-32b]
第三人拜翰林編修進修撰英廟復辟之初召入内閣
預典機密重務侃侃持正論不少阿徇以觸忤權奸謫
戍邊既而權奸敗遂召還未及用而宫車晏駕矣憲廟
繼綂遂復其官尋出守兹郡下車之初見郡事之當修
舉者甚衆而帑藏空虚用度不足乃節縮公私浮費凡
事之可以生財而不礙理法者多方經理之財用既裕
乃徙建布政分司重新莆陽驛撤江口橋舊址之傾圯
者増甃以石而髙大之以禦海潮之衝激疏城中故壕
[003-33a]
以通舟楫而建石橋於其上以通行人扁之曰兼濟言
水陸俱便也其有禆於官政甚博郡之白埕舊有渠通
木蘭陂之水以溉田後因隄壊水盡洩於海公乃别決
渠引水而為橋以通道路民以為利因號其橋曰岳公
橋郡城豫備倉久乏儲備公盡斥其所經理餘財糴穀
數萬石以實之其有阜於民生甚殷郡有涵江書院嵗
久圯廢公為擇旁近爽塏之地重建一新且増其祭田
訪求宣聖裔孫之轉徙他處者還居之復修境内先賢
[003-33b]
祠墓新林孝子祠闕鑄文廟祭器其有益於俗化甚大
迹公之莅政甫及三年而治功之隆如此彼昏不知乃
以是疑公謗議蠭起而公亦因是飄然納禄以去卒使
其藴蓄不盡施而儒者之效不得以盡白於時良可慨
也然公去官未幾家計蕭然濱於貧困莆人始知公之
操履果無所怍及公歿數年而其倉廩所積濟民甚衆
莆人始感公之惠思欲起之於九原而不可得於此又
可以見誠之不可掩而天理之在人心終不可泯滅也
[003-34a]
始公去郡郡人議以公之重建涵江書院治蹟尤偉因
相與塑公像祠于院之旁室殊隘陋弗稱今太守王侯
嘗以齋事宿公署夢公在圍索中呼謂侯曰幸出我既
覺莫曉所謂𢎞治甲寅之秋侯以事至書院謁公像因
感前夢遂謀為公别搆祠宇廉得淫祠曰玉虛觀者近
接書院之東乃謀諸郷之父老大夫士葺而完之遷公
像其中祀以特牲而告以文是日来陪祀者數百人咸
稱快焉兹復議取廢寺之田若干畆牒所在税課局及
[003-34b]
祇守祠之役者嵗收其入請于府量給以備春秋之祭
又恐久而或墜甚至私其田之入以為己有也命仲昭
記其顛末仲昭竊觀公之為人磊落豪邁為文詞才氣
逸發雄偉不常民投牒訴訟一經其目是非立決處事
寛平簡易不設城府求之當世亦可為豪傑士矣而預
政于朝既不得久於位典郡于外又不能諧於俗竟齎
志而去以至於沒則其精爽不散而平昔胸中之耿耿
者必有不能釋然也意者王侯夢寐之感其亦公之精
[003-35a]
神相為流通而欲以其胸中之耿耿者藉侯以一白於
世歟是則王侯兹舉匪直以慰郡民之思且使有志於
君子之道者知公論終不可掩而有所恃以力於行也
其於為政之道豈小補哉公諱正字季方號蒙泉順天
之漷縣勳閥胄也王侯名弼字存敬浙之天台人登成
化乙未進士由刑部郎中擢今官愛民重士敦崇禮教
善政多可紀此特其一事云
   宗湖堂記
[003-35b]
宗湖堂者致仕邑博鄭先生所居之堂也鄭氏在梁陳
間太府卿諱露始搆堂於南湖讀書講學時莆尚未縣
民不知書而公實倡之今莆之諸鄭皆祖於公而莆之
儒學亦祖於公也公之𤣥孫大中大夫諱敖生五子始
遷居其族遂分曰吏部尚書鞏為福州族之始祖曰大
理評事臯為前埭族之始祖曰兵曹郎阜為後埭族之
始祖曰司門郎準為上塘劉橋族之始祖曰刺史肇為
桃源楓嶺族之始祖蓋刺史生三子曰香曰材居楓嶺
[003-36a]
曰倉曹禎居桃源故其二族皆祖於刺史也禎生瑄丁
五季之亂率福清編氓萬餘戸歸宋藝祖授靖邊都統
帥其長子仁暢為都兵馬使次子仁錫為兵馬副使而
先生則其裔孫也桃源在郡城東北若干里其地有曰
南壇者山顛有仙人跡中有丹爐藥竈之異下有石池
溫泉之勝為莆佳境方鄭氏全盛時族人居第百餘多
而其五世祖板勘甫公屋宇尤雄厰甲於閩中子姓蕃
衍戸至三百餘口終宋之世登甲科者十人中特科者
[003-36b]
二人其他請漕試領諸科者四十餘人勝國以来荐經
兵燹族人散徙居福清者曰上鄭居望江者曰前鄭居
永豐者曰後鄭或居涵頭或居蒲坂又有居郡城者若
國子助教華則在城南鳳山下而先生則在城東烏山
下皆同宗人也迄今百五十餘年鄭氏子孫無復有居
桃源者祖宗居處之室廬今惟廢址頽垣而已祖宗釣
游之丘壑今惟荒烟野草而已祠廟不得以時展敬塋
墓不得以時瞻掃仁人孝子觸於目而感於心有不勝
[003-37a]
其悲愴者此先生宗湖之堂所由以作也宗湖云者蓋
欲其子孫宗族皆以南湖為宗于以篤水木本源之念
而孝弟之心以興于以動髙山景行之思而文獻之傳
以續此則先生名堂之深意也先生字重光領正統丁
夘郷薦髙第歴平陽胙城二學司訓遷餘干邑博為人
清修端慤居家著孝友之行司教著譽髦之績而一念
尊祖敬宗之心惓惓不忘如此蓋其有所本也癸亥之
秋九月既望先生謂予言足以達其意俾記其名堂之
[003-37b]
義以示来葉予素辱先生知愛誼不可辭遂忘其固陋
覼縷而書之若其堂前後寢之規制始事落成之嵗月
非先生求言之意所急予故略也
   環翠樓記
去仙邑東二十里許有地曰仙水其發脈自九僊迤邐
而来至是衍為平陸有隆一山嵬然突起其中邑志擬
其形勢謂如神龜出洛蓋為邑境内之勝處也邑之彥
曰陳君士鎮者世居之其正寢之東南有隙地焉背隂
[003-38a]
面陽髙下得所出於天成君因樓於其上以為藏修游
息之所樓之形勢北枕何嶺南揖崑崙東西翼以古重
大飛諸山四望平田環繞如璧方伯周翠渠先生為大
書環翠二字扁之蓋兹樓又為陳氏所居之勝處也當
春之時膏雨融液宿草回青遙山獻碧登兹樓也景與
心融而神情暢適當夏之時南薰送涼新苗薿薿茂樹
蒼蒼登兹樓也神隨氣爽而寵辱俱忘時乎秋也炎方
多燠百卉未零而吾心悠然與秋俱清時乎冬也松篁
[003-38b]
繞屋蓊鬱䓗蒨而吾心盎然嵗寒不變若夫日出而林
霏開雲歸而巖穴瞑朝暮之景變態萬狀亦無往而不
可樂也予嘗觀夫古人之為宫室據其山川風氣之㑹
揆其翕宣爽燠之宜所以順隂陽適游息者豈徒以燕
其身頥其心而已哉亦欲馮髙望遠以達其見聞而反
求諸心以為進修之助也君為宋尚書左僕射靖之裔
家世業儒至其大父直菴先生暨其父謹陽公皆以行
誼重於郷其叔謹順公登己未進士為行人司正謹調
[003-39a]
公領甲子閩藩郷薦未及仕而卒君亦克世其業有用
世才而恬然退處不求榮進惟以教子詩書為事然則
兹樓之建其亦有古人之意乎吾知君之子孫讀書於
此則有以悟夫智仁動静之理鼓琴於此則有以得夫
髙山流水之趣覩烟雲之開豁則吾心之邪穢因之以
滌覩鳶魚之飛躍則化育之流行因之以著至若覩農
者水耕火耨之辛勤樵者烟簑雨笠之陟降行者擔簦
負笈之往来則又有以悟夫四民皆有常業而各俛焉
[003-39b]
以盡其當為之事也陶鎔既久必有成徳達材出為世
用以繼前人之芳躅者則其有得於兹樓之助不既多
乎古人有言公侯之家必復其始予因兹樓之建而卜
陳氏之將復興矣君以其二叔皆常從先君束鹿縣尹
遊於予有通家之雅因以樓記見屬予義不可辭遂為
記之如此
   莆田縣廟學修建記
自唐以来凡天下學校皆有廟以祀孔子蓋以孔子為
[003-40a]
吾道之宗也道之云者即天命之性而為人當行之路
如所謂民彝物則者是已是道也人皆有之惟聖人能
盡性踐形全體至極若孔子則又集羣聖之大成而卓
然立萬世之標準者故曰道之宗也孔子既沒曾子子
思孟子紹其傳自是而後聖學絶響至科舉之法行天
下之士惟知從事於言語文字之末以干時取寵而孔
子之道幾乎熄矣及有宋諸君子出始講明孔子之六
經表章諸子之四書天下學者由是知有孔子之道然
[003-40b]
求其能灼見而實踐者蓋亦鮮也洪惟我太祖髙皇帝
既混一海宇既建學育才専以六經四書為教而尤致
嚴於孔子之祀神謨睿思亦深逺矣學者遊於庠序而
讀孔子之書誠能因其言而求其心因其心而求其道
窮則體而行之於身達則推而施之於人斯能盡為人
之道而無愧於孔子聖祖所以期望學者之意其不在
於斯乎莆田縣自唐已有學宋置興化軍學附於軍學
之東至勝國時始即前邑令薛簡肅公所建夢草堂舊
[003-41a]
址為之今學之泮池即莆人所謂薛公池是也國朝洪
武初重加修葺歴百二十餘年日漸朽敝成化乙巳浮
梁程君鳳儀以進士乙榜来典教事慨然圖新之遂上
其狀於提學僉憲任公彦常公曰是誠不可緩也乃檄
有司經畫其財用於是郡守丁侯鏞捐貲為邑民尚義
者之倡邑大夫士亦有樂助之者工材既具爰推擇士
民吕景濬林克仁董其役仍委君以總理之乃首建大
成殿繼修兩廡以及㦸門視舊制加髙大焉學與廟並
[003-41b]
南向其外門自北而入至泮池之北折而西横經廟前
以達于學之儀門又於泮池之南為櫺星門然前逼城
垣人迹所不到蓋亦備規制而已君議鬻民地闢學衢
直抵城下西行至櫺星門直門之中為石橋跨泮池以
抵于㦸門又由櫺星門西行至學之前直其中啓門闢
路以達于儀門經理區畫井然有條任公聞而善之復
檄有司勸民戸出一夫之直以佐其費時部使者怒其
議不及己固尼之役遂中輟𢎞治壬子郡守王侯弼貳
[003-42a]
守朱侯某通守周侯某推府翁侯某及邑令李侯某復
相與規措因君之議而悉成之至是而廟學之制夐異
曩昔矣經始於某年某月訖工於某年某月莆大夫士
謂君是舉不可無以示来世乃介予友廣州通守顧君
文時邑庠生沈君文瑩屬予文記之予因推明聖祖重
道育才之深意以著君與諸公所為拳拳作新廟學者
亦欲學者取法孔子以盡為人之道非徒美觀視己也
莆之士来遊於斯者尚因廟學之新而思所以新其道
[003-42b]

   興化縣儒學泮池記
古者天子諸侯之學皆於國之勝地瀦水築室而為之
天子之制水旋丘如璧故曰辟雝諸侯之制半於辟雝
故曰泮水而宫亦以名焉今之郡縣蓋古諸侯之國而
其學即泮宫也其規制雖不能盡合於古然亦往往鑿
池瀦水以髣髴乎古制其亦吾夫子愛禮存羊之意歟
揚興化為南畿大邑其建學久矣而泮池則未作也櫺
[003-43a]
星門之外舊嘗有池泉盛而水冽雖甚旱不涸成化戊
子通守蒲圻魏侯行部至邑謁夫子廟退而周覽學舍
見而愛之議欲闢為泮池顧其兩傍皆編氓廬舍區位
湫偪不足以稱大觀欲遷民居以避之則以時方告荒
邑有寇盜未遑及也既而出力殫慮綜理區畫安植其
卼臲疏理其蒙葺不數月隠謬革悛潛利宣章民用以
蘇盜亦就殛遂慨然以興作為己任越明年己丑侯重
臨兹邑爰計材用差工徒先營室屋於閑地徙傍池之
[003-43b]
編氓居焉其地勢既夷以曠乃因其舊闢而廣之甃以
堅甓縱若干尋衡幾倍於縱其四周障以扶欄左右翼
以碑亭通橋於其中命之曰步蟾樹表於其南扁之曰
泮宫以某月某甲子俶工而以某月某甲子告成其費
皆出於俸餘罰贖之積而有司不與焉邑令臨川吳君
宗明教諭莆田方君子大謂侯之功不可無以貽永久
於是走書幣徵文以刻諸石惟先王之制至嬴秦蕩滅
盡矣辟雝泮宫其幸存者也然世俗之吏凡有司簿書
[003-44a]
所不責者謂之不急其於泮宫之興替則又視為不急
之尤者侯於為政之餘獨能考求古典修復泮宫之制
急其有司所不責者諰諰然惟恐不及可謂好古愛禮
之士矣邑之俊髦於斯而遊息焉覩夫源頭活水之不
息天光雲影之徘徊則所以誦詩讀書以進其學者自
不容己矣覩夫虚以鍾其美盈以出其惡則所以崇徳
修慝以飾其行者自不容己矣然則侯於是池之作豈
徒修復古制而已其於教道亦不為無助也侯在興化
[003-44b]
又嘗闢學之講堂修櫺星門又遷比丘尼之居於學傍
者是皆可書特以泮池之功最鉅故以為始以為終而
獨加詳焉侯名銘字日新太常卿兼翰林學士杞山先
生之孫也登甲戌進士第拜戸部主事以剛正不屈改
是職今擢浙之溫州太守云
   一樂堂記
一樂堂者莆郡通守南海周侯暨其諸弟奉親之堂也
侯之尊府致仕南康大尹古狂先生今年七十有八母
[003-45a]
孺人梁氏亦年七十有三皆耳聰目明康强和豫侯兄
弟凡五人侯既仕通顯矣其諸弟亦皆敦本務實磊磊
不落他人後孟子論君子之樂有三而以父母兄弟俱
存無故為首侯寔有焉此堂之所由以名也成化丁未
侯莅任滿六載念二親定省久曠將以報政之餘取道
歸省莆縉紳大夫沐侯之惠因相與樂侯之樂爰命仲
昭記其所謂一樂堂者以為侯贈某亦辱侯知愛不敢
以不文辭敬記之曰父母兄弟至親也然天之數恒有
[003-45b]
不齊故人之心每有不愜其於父母有不幸而不獲見
者幸而獲見有不能以俱存者或俱存矣有困於貧賤
而無以為養者是皆數也其於兄弟或嘆其終鮮或憂
其獨無轉徙離散而謂他人兄是亦數也今周氏父母
具慶於上兄弟既翕於下且仕者能立身行道以顯其
親處者能勤生厚業以植其家天何専厚於若人哉蓋
亦有由矣先儒拙齋林氏謂三樂者一繫於天一繫於
人其可自致者惟不愧不怍而已仲昭又竊以為君子
[003-46a]
於其所可自致者既能致之則其繫於天繫於人者亦
將有可致之理矣古狂先生居官有惠愛於人居郷純
厚直諒不喜言人之短亦不喜與人較曲直藹然有古
陳仲弓荀季和之風而梁孺人又克以勤儉相之慶鍾
於侯早由髙第擢今官清修端謹終始一致莆人愛之
不啻赤子之於慈父母也其他諸子亦皆恂恂恭謹能
守其家法不墜一門之内慈孝友恭人無間言其於俯
仰無少愧怍矣一徳流衍薰為太和則所以得天之厚
[003-46b]
者豈偶然哉堂在邑攬溪之上去郡城五十里仲昭想
望其風致恒以不得登堂拜慶為恨然聞之太史占象
緯者云海天南際有徳星聚其必斯堂之所在乎是為

   鎮閩陳公濬池植樹記
古之君子有民社之寄者非獨盡心於其職業之常而
已凡事之可以佐國用寛民力者無所不用其心且不
闕/        衛詩有曰樹之榛栗椅桐梓
[003-47a]
闕/         楚丘其用心遠矣世之仕
闕/         當修者且莫之能闕/
           羊陳公之鎮閩也既詰兵
撫士戢盜安民以盡其職業之當為矣而於事之可以
佐國用寛民力者尤拳拳焉閩藩閱武場在郡城東南
隅廣二百七十又七步袤殺於廣幾百步其中教閱士
卒布列行陳之外四周餘地人跡所不及者尚多也公
閱武之暇周視而嘆曰是不足以佐公家而寛士卒之
[003-47b]
力乎乃於成化壬寅之嵗命工鑿其東西北三面為池
大小凡六而植芰荷於其中又於其四周餘地雜蒔茘
枝桃李諸果木凡四百餘株而督士卒時滋培之嵗計
其所入之利輸於都司公帑凡講武禡牙以及軍中百
費舊取給於士卒者今悉命以是充之公又嘗按視城
垣見北門之外自龍腰至中洲亭及左右濱山之地俱
蕪穢不治爰募丁夫漸次墾闢久而皆化為熟壤命遍
植諸樹凡七百四十有奇其利則亦以佐公家之費焉
[003-48a]
嗚呼公之所以為閩人計者可謂周且逺矣其事雖與
衞文公不同而迹其用心視文公豈異哉都指揮同知
馬侯澄僉事辛侯晟屬予記予往来閩城目擊其事而
熟聞閩人頌公之徳故不讓而記之既以著公用心之
遠且以告夫来者俾相與引之而益遠焉公名道字安
理廣之順徳人莅閩政績多可紀此特其一事云
   髙州郡守前揭陽知縣陳侯祠堂記
侯之有祠從民欲也侯諱爵字良貴漳之南靖人登天
[003-48b]
順丁丑進士第拜潮之掲陽知縣為人沈深有智畧嵗
庚辰嶺南山海之寇並起賊酋魏崇輝羅劉寧各據要
害剽掠諸村落殺越人于貨侯既請兵戍守復躬詣賊
舸諭以禍福賊雖稍却然其勢尚熾未能遽殄也民心
惶惶將空邑而逸侯亟下令曰敢有棄郷井而逃者死
乃撤民廬舍而以其材木圍匝於外然後築城濬池為
守備計不旬日而成民遂有固志未幾海寇大至守禦
者欲舍而避之侯奮曰朝廷以百里之民付吾吾不能
[003-49a]
守乃挈妻子以圖幸生不忠甚矣其何以自立於天地
間哉於是益募民兵備器械嚴號令約束誓死守之寇
屢薄城侯躬擐甲胄冒矢石為士卒先相持彌月不少
挫賊度不可犯遂遁去既而朝廷勅藩閩督諸軍討賊
侯復率民兵應之賊酋相繼授首餘黨悉平掲陽之民
所以得保其父母妻子而不為魚肉者皆侯力也寇亂
甫平民疲嵗荒侯乃勸富民出粟賑之而復發舒其隠
詘疏理其蒙茸利無不興弊無不革尤汲汲以勸農桑
[003-49b]
興學校為首務跡其政事皆一念愛民之心所發故不
獨其民信之至於祝火而火止禱雨而雨應雖鬼神亦
且相之於㝠㝠之中其視古之循吏何以加諸廣東守
臣上侯之功朝廷特進一秩旌之尋擢韶州太守以憂
制轉髙州未及一載卒柩經潮邑民奔走號泣如喪考
妣至于今猶思之不忘成化辛丑今潮郡守莆田吳公
繹思行部至邑邑父老相與述侯之績請為立祠吳公
欣然曰禮法施於民則祀之以勤死事則祀之以勞定
[003-50a]
國則祀之能禦大災捍大患則祀之若侯之績揆於禮
祀之為宜遂卜雙峰寺東偏隙地為祠塑侯像其中而
嵗時享祀焉邑民王廷烈復給田五十畆以供祠事既
畢工吳公乃遣邑庠生邢瑀洪恩奉書幣来莆屬予記
予竊觀夫世之司民社者不啻聚羣羊而牧之狼専務
已肥遑恤民瘠而侯之治揭陽乃奮不顧身以全一邑
之生聚迄今髙城深池可以固守將千百載民受其庇
則其祀之也固宜而吳公既從民之欲為民立祠復徵
[003-50b]
文勒石以圖其永久非獨所以報侯亦將使天下之凡
為民牧者知所勸也其用心遠矣哉予故不讓而為之
記并作迎享送神詞俾其民歌以祀侯其詞曰昔侯之
生兮父母我氓利為我就兮患為我平侯今雖逝兮神
則遊乎太清曰憫吾民兮夫豈間於死生升侯堂兮儼
儀容其若覩民心欣欣兮坎其擊鼓羞文魚兮薦芳醑
錫我民兮多祜祀事攸終兮侯不可留駕雲軿兮驂玉
蚪山有豺兮田有蠡侯如不顧兮吾將焉求
[003-51a]
   興復紅泉宫記
紅泉宫在莆水之南去郡城二十里許按郡志唐元和
中觀察使裴公次元於其地築堰瀦水墾田三百二十
有二頃嵗收數萬斛以贍軍儲光化中監察御史蔡公
僖来知紅泉屯事亦有惠於民宫蓋為祀二公作也宫
之地凡三畆又九分衆相與推擇一人典守祠事而以
宫之地附于其籍成化戊戌典祠王天保者利其土地
木石乃作偽券奄為己業漸割以鬻人里之人相率白
[003-51b]
具狀於有司于時郡守陳侯表指揮張侯瑄辨其妄而
復之天保既弗克遂其私因復愬於憲臺憲使温公琮
又辨其妄而復之其意猶未已也乃巧飾偽妄輾轉論
愬冀以售其欺里之人力與爭辯相持久不決甲辰秋
監察御史劉公某奉命按閩天保復愬焉公審覈推鞫
悉得其巧偽之狀明正其罪因喟然嘆曰古之人能定
九州則祀以為社能殖百穀則祀以為稷凡有功徳於
民未有不享其報者二公既皆有功徳於兹土則廟而
[003-52a]
祀之尸而祝之也固宜豈世俗淫祀之比哉失今不為
圖其久遠萬一復有奸民如天保者覬覦於其間能保
其不替耶遂議正其侵地葺其祠宇立戸籍以輸賦稅
擇道流以典祠事刻石以明其界限勒文以示於永久
而凡綜理經畫之責悉以委諸士民王汝敬復命郡元
幕段侯徽以董治之其為兹宫圖可謂嚴且悉矣適今
郡守丁侯鏞始来視事亦謂段侯曰表有功以示激勸
吾黨所宜盡心也遂力賛襄之汝敬祇服厥事既有就
[003-52b]
緒段侯遂與偕来道其顛末俾予為記予惟劉公之於
兹宫正天保之罪所以杜奸貪也崇二公之祀所以報
功徳也杜奸貪則惡者知所懲報功徳則善者知所勸
風紀於斯而立民俗於斯而厚蓋雖一事而衆善集焉
是不可無記予故樂為之言公名信字朋節蜀之南溪
人其按閩也肅肅然正己律人恂恂然明倫化俗韜襲
威稜慎審刑獄風績多可紀是宫之復特泰山之一毫
芒焉
[003-53a]
   謹節堂記
成化庚子予引疾歸始買田結屋於下臯之陽為耕讀
計越明年東作方興予姊壻林君長熈訪余於田舍顧
紫㡌之峰西淙之瀑呈奇獻秀幽興逼人因相與縱步
出平疇循孔道而西至石門之塢遥見屋宇蔽虧於林
麓莽蒼間林君指而示予曰此吾舊所知識髙氏之居
也乃拉予往遊予愛其幽勝欣然從之及門主翁具冠
衣肅客延坐於堂上接其貌質而古聽其言簡而確觀
[003-53b]
其堂宇樸素而闓疏予喜其有淳古之風因益慨嘆城
市之民日趨於輕儇侈麗為可鄙也時一少年亦冠衣
侍左右風度酷肖翁詢之則其子也㵸茗飲容畢鷄黍
酒殽不戒而具翁陪予二人食飲談笑休休然若不知
有世間之累者予因是又有以知其子之克家而能樂
翁之心也日既西予二人將辭去翁揖予請曰老夫卜
築于此餘三十年頗有山水田園之樂而吾兒又粗能
勤生力本使吾優游卒嵗以涵濡太平之澤為幸多矣
[003-54a]
今辱君子之至於斯願賜名兹堂使吾後人知其所自
且有所警而興又幸之大者也予應之曰人之行非一
而皆本於孝君子之欲貽謀於後子孫之欲繼承乎先
舍是其奚以哉孔子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謹身節用
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今翁之子克勤常業克守素
分外焉而畢租稅内焉而給事育其於孝道蓋庶幾矣
後之人皆能循是而益不懈於用力焉則其孝亦豈外
於是哉孝盡於己以之而事君則忠以之而事長則順
[003-54b]
以之而使衆則慈焉往而不可耶請名兹堂曰謹節翁
之後陟降於斯者接目警心庶其有興乎翁再拜而謝
曰至矣哉君子之言也亟命其子具筆硯請予大書揭
於楣間而去又三年翁應里役以年老倦于勤命其子
代之一年之間徭役以均爭訟以平不苛不刻里民徳
之而相與言曰里宰之慈我如此莫非其孝之所推也
因相率聨帛為障復介林君徵予記其名堂之義以贈
予跧伏山林於世寡接惟翁父子時往来談道農桑之
[003-55a]
務頗相好也因次第曩時所與問答之語書以復之翁
字孟儀其子字積傳先世邑之前蔡人也
   鱅溪八景記
鱅溪八景者閩憲副婺源汪君之先取其所居山水之
尤勝者而命之也汪氏始祖諱華隋季仗義兵保有歙
宣杭睦婺饒六州唐髙祖既受禪遂奉版圖歸附封越
國公居於歙至十三世孫諱道安唐季為兵馬使總戎
婺源其仲子銀青光祿大夫諱濆為婺之三吳鎮將因
[003-55b]
愛鱅溪之地原隰夷曠山川迴合遂闢居焉其地又名
大畈在今邑東三舍許其西有山名芙蓉髙數千仞汪
氏居室負之而鍾其秀氣以生重當時而名後世者譜
不絶書故曰芙峰孕秀其東有山名蓮谷與芙蓉相峙
中有古祠一區相傳舊為神仙窟宅水旱疾疫禱之多
應故曰蓮谷炳靈所居之南一舍許有山名石耳視芙
蓉蓮谷髙大倍之端拱聳立正當兩山之缺若外戸之
屏蔽然故曰石耳拱門所居之北有山名隂巖峰巒奇
[003-56a]
峭有若巨筆之閣於其上故曰隂巖架筆所居之南有
潭廣數百尺其形如斗每霽月流空光映潭面若浸於
水者故曰斗潭浸月自芙蓉山迢遞而下一山突起如
樹屏幛其上時有烟光開豁頃刻萬狀故曰屏障凝烟
環所居有田數十頃居人力本者多每春朝雨霽則皆
舉趾而耕故曰大畈朝畊汪氏世業儒迄今子姓之繁
無慮四五百家入夜書聲比屋相聞故曰芳村夜讀憲
副君謂凡汪氏子孫所以宅形勝之美而遂居處之安
[003-56b]
者皆先世貽謀所及不可不念也既求諸名公之詩以
發揚其美復命仲昭記之將以示其後人某竊惟人之
資稟特異者未有不鍾山川之氣以生至其學成行尊
亦未有不為山川増重者也汪氏一門鍾鱅溪山川之
秀由唐迄今魁人傑士不可枚舉其間若介然若立信
若庭桂若睿若同皆以宦業顯於時若倬若惟厚若惟
瞻若惟慶若琮若潯若徳馨若芬皆以行誼著於郷若
敦詩若傳若存若旋若炎㫤皆以文學淑於人而芬即
[003-57a]
憲副君之父也以子貴封秋官主事則既光顯矣而憲
副君方以公清勁正為時名臣其族子守貞從仁又相
繼舉進士為天子侍從是皆所謂鍾山川之秀而能為
山川增重者也𦙍是而為子孫者可不思所以繼之哉
古之君子於一視一聴必有所監省如睹芙峰之孕秀
則思所以溥吾生物之仁睹蓮谷之炳靈則思所以𢎞
吾及民之澤睹石耳之拱門則思所以成其干城之武
睹隂巖之架筆則思所以勵其華國之文睹斗潭之浸
[003-57b]
月則思所以復吾靈府之清明睹屏障之凝烟則思所
以去吾胸襟之塵俗睹大畈之朝耕則思如古人之自
食其力睹芳村之夜讀則思如古人之自强不息誠如
是則學成行尊先世之美可以繼承而無忝鱅溪山川
不由此而益增重乎崧高之詩曰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仲昭敬以為汪氏之先世頌楚茨之詩曰子子孫孫勿
替引之仲昭申以為汪氏之後世勉
   愛敬堂記
[003-58a]
昭武郡庠生饒克信早失怙事其母孺人思有以盡其
孝因取孔子答游夏二子問孝之意扁其所居之堂曰
愛敬蓋欲朝夕觀焉有所警以底于成也己亥春克信
以郡守劉侯之命奉書幣至莆聘余来昭武授學者進
士業因為予道其名堂之意請言以為勗予諾而未暇
也及来昭武克信朝夕執經立館下復懇懇申前請余
亦愛克信闓敏疏鬯可以激勵而進於遠且大也遂為
之言曰夫孝者命於天而根於性蓋百行之原萬善之
[003-58b]
本也克信之事其親終日乾乾思所以致其孝如此其
亦可謂知所先務矣然孔子嘗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
事君終於立身又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以
是而觀則孝之道豈易言哉姑以孔子之告二子者論
之其所謂愛者豈聲音笑貌云乎哉蓋必誠根於中而
形於外如曾子所謂樂其心不達其志然後為愛之至
也其所謂敬者豈嚴威儼恪云乎哉蓋必尊敬而不敢
忽忘如曲禮所謂聴於無聲視於無形然後為敬之至
[003-59a]
也克信亦嘗體騐其所以愛敬乎親者果能若是否乎
愛敬其親而能若是則所謂孝之始者可以無不盡矣
由是移其所以愛親者以事君則必能忠移其所以敬
親者以事長則必能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則所謂孝
之中者可以無不盡矣又由是播而為百行引而為萬
善無時無處而不用其力則身立道行可以揚名於後
世以顯父母其於所謂孝之終者又焉有不盡者乎孝
至於此極矣然究其要歸蓋亦莫非愛敬之所推也克
[003-59b]
信果能進於是焉則未有不通神明光四海者吾知至
和薰蒸生祥下瑞延慶奕葉蓋有不期然而然者矣予
於斯時尚能效昌黎韓子咏歌其事附於董生行之後

   思親堂記
予謪官南京因獲交侍御浮梁戴君廷節覩其容泰以
舒察其心愉以逸探其志亹亹焉惟職務是修而世縁
俗慮蓋未嘗少芥蔕於胸中也心竊異之意其必有所
[003-60a]
恃而然因以詢於君君曰信有由也吾兄弟凡四人先
君在日吾與仲弟廷修己長瓉與璽尚少先君嘗謂吾
之才可以仕故命以就學謂廷修之才可以幹蠱遂以
家政屬焉廷修天性質直其事親孝其處兄弟友以恭
其於事必仗義而不茍以徇乎利故其綜理家務條緒
秩然甚得先君心吾因是亦得以盡力於學幸領景泰
庚午郷薦第先君一日喟然曰汝二人吾無庸心矣但
未見瓉與璽之立耳於是命瓉以繼吾學命璽以助廷
[003-60b]
修之成嵗丙子先君不幸以疾終易簀時猶諄諄命吾
與諸弟謹識之今吾叨享厚祿瓉之學亦有就緒著錄
於庠序廷修日黽勉以立門戸而璽又克相之家用以
理上以成先君之志慰母夫人之心下使吾及諸弟各
得以事事而無所累者大抵皆廷修之力也予聞其言
恒竊嘆君之兄弟不可及其處者能植其徳以應乎外
而使出者得以盡心所事以不慮乎内也廷修痛念先
訓恐或荒墜嘗扁其堂曰思親志不忘也君因命予為
[003-61a]
之記予諾之而未暇及閱數月廷修奉母夫人之命来
省其兄謁予於寓館復以記請予因質之曰常人之思
恒存於其所有意而忽於其所無意子受命於親而思
以佩服不忘此所謂有意於思者也有意於思則其所
以守之者自不容以或已矣天下之事萬變不齊子能
一一受命於親乎不能一一受命於親則必有無意於
思者人之所以虧其身以辱其親者安知其不出於無
意耶廷修泫然流涕曰名堂之意正懼其陷於此耳然
[003-61b]
則若之何而可予曰古之君子於其親之沒也將為善
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羞辱必不果若是
者其庶幾乎廷修攬泣而謝曰敢不早夜惟先生之言
是思遂書以貽之
   承恩堂記
豐城鄒君逢春世家胄也以貲産雄於郷好善樂施頗
有古郭元振范純仁之風成化改元之嵗江右大旱饑
饉荐臻閭閻小民無所仰給駸駸乎阽於流亡有司罄
[003-62a]
官廩賑之不能給上下倉黄計無所出逢春奮然曰凡
天下之民皆吾同胞也痒疴疾痛舉切吾身而况吾郷
黨之民貧窮患難所當相恤而不可後者吾忍視之若
秦肥越瘠漠然不加之意乎於是發私廩之粟若干石
助有司賑貸之有司上其事於朝皇上嘉其惠降璽書
褒奬命有司復其家于時綸音渙汗光寵赫奕郷邦榮
之逢春因扁其堂曰承恩榮君賜也今年夏逢春客遊
南都以告其宗叔侍御宗魯君將求縉紳之言記之侍
[003-62b]
御君予同年友也平日辱愛甚厚因以見屬予念夫世
之人惟利是徇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心竊傷之忽見
樂善好施有如逢春者雖不請猶將喜談而樂道之况
請之勤勤安可以蕪鄙辭遂為之言曰古之人受君之
賜思無以仰答其恩必銘之於彝鼎蓋所以志君恩於
不忘也今逢春承朝廷之恩而拳拳焉以名其堂其亦
古人銘彝鼎之意歟然受君之恩志之而不忘則其報
君之心亦必無時而忘矣夫惟其報君之心無時而忘
[003-63a]
則凡可以報乎君者將無所不盡其力吾知其功勳事
業蓋不止此異時朝廷申錫之恩亦豈止於此而已哉
予於斯時尚當執筆為逢春大書不一書也是為記
   復延夀陂長生港水利記
莆田西北有溪發源萬山中至使華亭與潮汐通唐建
中間郡人即其地築隄以堰水名曰延夀陂陂之口中
疏一派引水以溉東廂延興延夀仁徳孝義諸里之田
名曰長生港其東偏别疏一派引水以溉尊賢一里之
[003-63b]
田名曰兒戲陂古郡志謂溉田二千餘頃其利幾半莆
田今計二水之所及長生港蓋十八九兒戲陂特十一
二而已然其地勢兒戲陂視長生港稍髙其里人憚於
浚𨗳因私為斗門於長生港而塞其水使專注兒戲陂
諸里雖失其利然而嵗非甚旱溝渠未涸猶可茍且目
前不以為病也成化丙申自春徂秋雨澤不時降諸里
畎澮皆竭田無所仰溉惟尊賢里擅陂之利閣桔橰不
用而田常厭水於是城東耆民方君叔進林君良弼鄭
[003-64a]
君璧輝永寧衆往諭之將復其利其里之人怙勢恃力
樹旗幟鳴金鼓羣聚而爭之諸君大被窘辱適僉憲青
陽陳公輕按莆遂以其事告而方君汝清亦率衆力以
水利不可不復為言公毅然曰吾在此可使豪强専利
而善良失業乎即命興化衞指揮僉事全椒丁侯逺往
區畫之議復決長生港而置牐於其中每啓一晝夜泄
水以溉諸里田而復閉一晝夜蓄水使注兒戲陂率以
為常其里之人猶争論不已郡守富順陳侯表聞而嘆
[003-64b]
曰此吾職也遂躬往視至則周覽其地勢伺察其是非
進其里人而告之曰長生港寔水勢之所趨自然而然
者也兒戲陂乃疏鑿以致水使然而然者也豈可以一
里使然之利而廢諸里自然之利乎遂復於公施行如
丁侯議仍於二水各命里耆一人司其啓閉復以他里
之無與於此利者一人以總督之自是諸里得復沾其
利而苗以不槁是則三君子之惠於吾民者不細而諸
耆民於此亦可謂有勞矣里人咸願刻石以紀其事而
[003-65a]
屬筆於余余亦賴是以食者也因諗於衆曰水利人之
所甚急而旱至於畎澮盡竭人所不常見也因其所不
常見而忽其所甚急常人皆然前日之患是已繼自今
尚恒慮其所當急而無忽於所不常見則庶乎不蹈前
日之覆轍而其利可永矣衆皆曰然遂書以刻諸石
   重建均惠陂記
莆文賦里西淙瀑布泉之下舊有陂里人名曰官陂陂
之下分為二渠其一則由石門歴頃頭以趨下臯溉田
[003-65b]
凡一十四頃十畆有奇其一則逗趨西埔溉田僅五頃
二十三畆有奇然下臯之渠地勢高而受水少西埔之
渠地勢卑而受水多且舊陂復廢無所障遏於是水之
趨西埔者十恒七八而下臯之田病矣成化癸夘夏憲
副萬安劉公述憲行部至莆下臯之民以告公慨然曰
是不可緩乃檄縣委耆民鄭朝弼稽其田之頃數而定
其水之分數大槩以十分為率下臯田最多得水三分
一釐西埔因溪潭坂沙田易燥視下臯稍増之然後伐
[003-66a]
石為陂按所得分數以通水道使各歸其渠至是則多
寡適均而各郷之田皆沾其利矣陂既成下臯之民念
公之徳不忘因號其陂曰均惠而刻石識之以告夫後
之人
   南陵縣學碑記
吾夫子之道猶天然萬物不能逃乎天則豈能外吾夫
子之道哉道也者即天之理而具于人心著而為父子
君臣長幼朋友之倫散之為百骸九竅萬事萬物之則
[003-66b]
皆是理也然天能賦是理於人而不能使人皆率是理
以行於是吾夫子出而繼天立極以示萬世之法然亦
不過隨事而著是理之當然使人皆知而由之耳夫豈
有他道哉故人之措於行者循吾夫子之道是即順乎
天也順天則有餘慶焉所謂惠廸吉者是已措於行者
不循吾夫子之道是即逆乎天矣逆天則有餘殃焉所
謂從悖凶者是已故曰萬物不能逃乎天而亦不能外
夫子之道也南陵縣學櫺星門舊樹以木而屢壊成化
[003-67a]
乙巳教諭南海何君昌欲求貞木易之今興化郡守陳
公志學其邑人也時以户部主事丁外艱家居告之曰
邑西門義民張氏兄曰昭字斯明弟曰昕字斯晨皆輕
財重義前次蓋嘗捐貲助修學之費矣若勸其以石代
木宜無不從者遂以書抵張氏言其故斯明兄弟皆慨
然曰吾席先世遺貲足以供公上之賦而具衣食天之
所以私吾者侈矣今幸因斯舉而用其贏豈非吾職之
所當為者乎於是命工伐石於山不數月告成所費幾
[003-67b]
百金未幾監察御史王公景和奉命清理戎政行部詣
學見而義之既又以大成殿丹墀敝陋弗稱復召斯明
斯晨至而諭之曰汝兄弟能從陳公之言既新櫺星門
矣今更能從我之言修飭丹墀俾爾門稱乎兩人即稽
首應命退而取甓于陶不數月復告成所費又百金至
是則廟學之制既備且飭而邑之秀民来遊于學睹門
牆之俊偉豈無思聖道之巍巍髙大而動髙山仰止之
心者乎履丹墀之宏敞又豈無思聖道之蕩蕩廣遠而
[003-68a]
興景行行止之念者乎則是役也不徒有稱聖朝崇儒
重道之盛典其於教道亦不為無所助也陳公於政務
之暇嘗以語仲昭俾為之記且曰張氏之成是役業已
二十載矣今斯明之子紽為湖廣按察司幕佐孫鑨鎬
皆食公廩于學斯晨之孫鈳領𢎞治戊午郷薦某竊惟
吾夫子之答子貢謂富而無驕不若好禮為至此聖門
處富之道即天理之當然也張氏兄弟所以樂成是役
而無所靳者惟知循吾夫子之道而已豈有所覬望於
[003-68b]
天哉而餘慶之鍾有不期然而然者此可見吾夫子之
道與天無間而人不能有一事而或違也某因陳公之
請記故詳論之以著張氏之好禮篤義且以告邑之學
者使有所感而興焉
   南昌縣學記
成周盛時建學立師教民以徳行道藝而賓興之故當
是時列于庶位者彬彬然皆馮翼孝徳之士而治效之
隆不可尚矣自兹以降其法漸廢隋唐始設科目而以
[003-69a]
辭賦取士學者遂不復聞徳行道藝之教而専攻辭藻
以求售于科目治效所以不及于古者有由然也天啟
文運我太祖髙皇帝御極之初即詔天下府州縣立學
一以六經四書及闗閩濂洛之學為教復黜辭賦而定
以經義論䇿取士蓋欲其講明聖賢之學以立其本然
後因文考實以達於用即成周盛時育才取士之遺意
也聖明繼綂重熈累洽其治效可以追配於成周之美
者豈偶然哉然而天下承平日久學者急於仕進忘義
[003-69b]
理而不求惟浮華之是騖甚至㫁裂章句穿鑿經㫖以
迎合主司之意其弊反有甚於辭賦之學者豈是聖祖
所以立學養士之初意哉竊嘗論之聖賢之學科舉之
文非若孔墨顔蹠之不相為謀也學者能于聖賢之書
熟讀精思體認精切使其理瑩於内道積厥躬見之於
事而無不宜暢之于辭而無不恊由是大比而登庸之
則雖未盡合成周之制而其為學體用兼該本末一貫
聖賢之教亦豈外于是哉此則聖祖所以期待學校之
[003-70a]
深意而凡游於學校者皆不可不以是而自期待也南
昌縣古有學嵗久滋弊𢎞治壬子監察御史姚江韓公
明以清才茂學来按兹土爬梳蒙葺發舒隠詘既風清
弊息乃躬戾學舍具悉其弊因慨然曰事孰有急於此
者乎遂謀於按察使魏公富議以克合於是副使張公
璁洪公鍾吳公瓊僉事陳公祥趙公艮汪公舜民張公
源潔汪公秉昭葛公萱咸恊力助相而布政使沈公暉
韓公邦問㕘政陳公瑗夏公祚㕘議潘公琪李公魁亦
[003-70b]
賛其決爰命市材傭工卜日就事廟自殿廡以至㦸門
學自講堂齋舍以至賜書之樓棲士之室郷賢之祠學
宫之廨與夫庫廩庖湢重門周垣腐者更之欹者正之
易置其所未宜増建其所未備而復髙其堂之址密其
屋之覆石其階墀甓其道路百爾具備式堅以好凡為
屋八十有一間為重屋四十一間創建者三之一餘皆
因其舊而新之是役也韓公總其綱魏公經其費吳公
督其成而凡莅工役課章程則副㫁事孫容南昌府同
[003-71a]
知張汝舟實任之經始于是年七月之望告成於明年
五月之朔教諭張縉率其學諸生請于余曰學舍之敝
久矣非韓公篤意新之曷克臻兹是不可無紀余故推
聖祖立學之意於前以為今之邦人士子勗著韓公新
學之功於後以為後之有職斯土者勸
   節孝堂記
節孝者人道大端自非持之固養之素定不能也我國
朝江西副理問郭公恢仲子伯祥處士之配李氏孺人
[003-71b]
為遊澤舊族女自幼秀慧莊重謹姆訓父母愛之既笄
擇所歸以配處士事舅姑克盡孝謹相夫子克拓先業
未成而死處士病革時孺人禱于天乞身代刲股雜淖
糜以進處士且死顧孺人曰汝未有息其志易乎否乎
曰君何為出此言婦人從夫不二而已獨不知古人乎
且不復見君地下耶遂&KR1247髪示信夫卒時孺人年二十
三喪𦵏禮終兄弟欲□其志輒頩然泣曰節吾可失乎
吾既矢之吾夫矣兄弟猶數强之即嚙指酒血以示乃
[003-72a]
無復敢撼者孀居垂四十餘年貞潔之操如一日獨孝
養老姑終其身撫導前室子河卒成於孝河字孔洲父
喪時甫八嵗無兒號聲長而温厚醇謹孱然子立不肯
跼蹐在人後原其所以寔孺人造之也孔洲君日仰母
慈承顔膝下甘㫖滫瀡之奉必極豐腴每嵗時伏臘率
諸子稱觴羅舞斑斕以奉其歡孺人年躋五十君命繪
史寫王母獻桃圖屬翰林檢討吳君希賢叙其事為夀
今年踰六十三矣多病兩耳失聰君調䕶有定有節或
[003-72b]
寢疾君未嘗輒離左右衣不解帶湯藥饘粥之供未嘗
少懈迨夫醫禱傾其貲不慳也念母族凋落殆盡禮母
從弟曲盡愛敬母甚樂之人不知其非孺人所出君年
幾五十則終身孝可知矣嗚呼子母節孝如是非持之
固養之素定其能然乎昔者致政同知仙邑顧公元為
扁其堂曰節孝是嵗孔洲君宰里政尚寛恕里人懐之
是又孝之所推也於是姻戚若松江經府陳公璚輩歆
艷之不己徵余記其堂為慶余謂是理流行天地間無
[003-73a]
往而不在在子則為孝在臣則為忠在妻則為節此理
之常也而世之節孝者每於事之變而見之昔夏侯令
女之節王祥之孝皆由事之變不失理之常故史傳焯
焯不可及也今郭氏一門母子節孝有如此者他日有
司必疏其事請于朝重拜聖天子休命旌其門復其家
太史傳其實則節孝之名何患不與令女王祥并傳於
世哉推其所志神明可通金石可貫衡岳之層雲可開
非細故也彝倫風教於是所繫為重故為之記
[003-73b]
   重建南溪書院記
尤溪縣舊有南溪書院以祀韋齋先生及其子文公先
生始於宋季為一祠以合祀至於元則又為二祠以分
祀其創建改作之顛末詳見林公興祖之記可考見也
自版圖入我皇明祠之制皆仍元舊正統末悉毁于冦
景泰初部使者許公士達檄有司重建備構二祠嵗久
又瀕於摧壓矣𢎞治辛亥邑人太學生林海上言祠為
文公毓秀之地而作然其誕辰之際未秩於祀典似於
[003-74a]
聖朝崇儒重道之意猶未能無少闕遺也朝議允其言
命有司嵗以九月望日行事而祠宇敝陋弗稱識者少
之今郡守孫公衍聞而歎曰此吾責也每欲因行縣謁
祠以圖起廢顧縻於郡事未能耳因語其邑令方侯溥
俾相度焉方侯遂毅然以為己任而貳守丁公隆金公
瀾節推李公環咸賛襄之于時適嵗事有成境内無事
侯乃捐己俸為倡而邑之僚屬學之師生及邑人之尚
義者各隨其力之所及而樂助之惟恐或後於是鳩材
[003-74b]
庀工即其故地為堂五間於左以祀文公堂之前東西
為兩廊又前為拜亭臨於舊方塘之上塘之中布石為
橋而覆之以亭又為堂三間於右以祀韋齋東西亦為
兩廊其前則横亘以垣而門於其中又合二祠而繚以
周垣總為門三間仍掲宋勅賜南溪書院之額於其上
焉書院之址東西廣二百有十尺深視廣殺三十之一
雄視偉觀穆然靚深至是始有以稱朝廷尊崇之典矣
經始於己未孟冬而以明年仲春落成方侯適以事至
[003-75a]
郡因復於孫公曰書院之役今幸就緒矣不可無記公
遂以屬仲昭且謂是役匪直以尊崇先哲而已亦欲邦
人士子知所以慕尚文公之學以善其俗焉子幸推明
其説以詔之庶乎其有發也仲昭末學淺陋何足以知
此然嘗伏讀文公之書而有以仰窺其萬分一焉文公
之學實淵源於濂洛而上溯於洙泗道統之傳脈絡分
明無容喙矣然其所以能進於是者亦曰窮理以致其
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耳考其平生所以脩
[003-75b]
其身告其君教其學者舉不外乎此要之由學知利行
以至於聖者其用功次第亦無有切於此者也今文公
之書家傳人誦但未知其要而徒剽竊其文辭以為取
科第媒利祿之具焉耳欲望其道之行胡可得哉邦人
士子茍有志於文公之學盍亦主敬以澄其原潜思以
求其理反諸其身而力行之乎從事於斯而不已焉則
庶幾文公之道不墜於地而於賢師帥之意亦可以無
負矣孫公松之華亭人第進士歴沔陽知州兵部郎中
[003-76a]
来守是邦寛以撫民嚴以御吏而尤篤於文教有古循
吏之風方侯杭之錢塘人起家郷進士勤慎而敏於政
初知婺源嘗修建文公祠今復拳拳於是役其文雅亦
有足尚云
 
 
 
 
[003-76b]
 
 
 
 
 
 
 
 未軒文集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