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70 榮陽外史集-明-鄭眞 (master)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滎陽外史集巻四十七
             明 鄭真 撰
 傳
  瀼東耕者傳
耕所以求食也伊尹之耕有莘諸葛之耕南陽豈專求
食哉夫出處隱顯殊途同歸窮而耕達而仕有道焉爾
因小以明大即古以騐今取人于山林隱微間史氏之
[047-1b]
所宜用心也作瀼東耕者傳
瀼東耕者姓黄氏名黼字成章淞江上海人也家於淞
之東五十里溩泥涇去涇東南二里皆廣野沃壤構屋
其上瀦水為池塘環列杞栁是為耕者别業别業東二
里曰黄浦通江海潮汐浦之後曰黄家渡自耕者上世
居此故其地皆號黄姓云浦上有田百畝耕者之先以
農起家致巨富祖某以善厚稱父某號雙清翁好學篤
行尅意教子耕者遂業儒為善士其外家名仕儒學官
[047-2a]
尤奬勵成就之淞介居淛右哲人髙士若龜䝉先生及
諸陸氏相接踵耕者尚志前烈不樂仕進嘗讀杜甫蜀
中諸詩有曰遺穂及衆多我倉戒滋蔓慨然歎曰杜陵
其有道者耶因號瀼東耕者瀼盖蜀方言謂江水横通
山谷處瀼東在䕫州赤甲白鹽間耕者相望萬里如親
歴其地東作既興耒耜錢鎛躬親先之甌窶汙邪之祝
致謹將事秋風䆉稏黄雲覆隴塲圃斯築我稼既同播
而揄舂以揉紅鮮玉粒熟飽數嵗伏臘作苦炮羔烹羊
[047-2b]
招邀鄰社豆籩有秩勸酬交錯歌呼嗚嗚神交夢寐儼
然古人之在左右前後也天下入今職方耕者隨衆徙
居潁上潁上為中都屬邑人物輻輳耕者受㕓為氓勤
苦自給嘗從容謂人曰是豈不如瀼東也耶達人大觀
物無不可士生斯時無所往而不得所樂何間彼此哉
邑長車誠則名淛左名家以興學為己任尤喜薦士語
耕者曰子豈乆居畎畝者耶天下文明可以出而仕矣
率縣博士三衢徐景顔奉幣聘為潁上學訓導弟子員
[047-3a]
耕者勉為一出猶以潁陽之田可耕不肯食祿云贊曰
昔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夫聖人未嘗有一日忘天下之心豈若辟世之士長往
不返者哉耕者以世家子當天下有道進退出處審擇
所從安義命之正其志學聖門者歟
  安定郡梁安人傳
安人諱仙字某姓王氏其先家嚴之夀昌父諱某母某
氏安人生而娟好静秀姆教婉娩聽從尤工織紝父母
[047-3b]
愛之謂當擇良配同邑梁某伯起世儒家敦厚謹飭有
古君子風遂以歸焉安人既來嬪相君子躬執婦道朝
夕上堂拜舅姑禮畢退為治具飲食湯藥務適所欲好
善樂施隣里貧乏者傾意周恤隨所有不計也宗姻鄉
黨皆稱為賢云以明洪武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卒年六
十有三子男三原辰恕女一秀適鄭某先卒孫男四人
輔軾璉輳孫女二貞輝安人律己貞肅治家勤儉而篤
於孝敬嘗曰吾庶幾無媿於為婦矣幸而有子若孫見
[047-4a]
其成立没齒何憾哉洪武初元朝廷新學校法夀昌有
司選舊家俊秀補弟子員夫人之次子辰執經以往學
既成試禮部中選入國學為上舍生奉上㫖賜寒暑衣
分教河南之新安縣始去家時夫人流涕謂之曰殆不
復見汝矣汝好自愛辰在新一夕夢母若疾病狀驚悟
欲告歸弗得居無何訃至數其屬纊日則其夢時也縣
大夫來慰唁為咨嗟者久之有解之曰周禮夢卜之官
有獻夢贈夢之禮夢有正有噩有思辰念母不置故其
[047-4b]
疾病見於夢寐如此辰哭泣面深墨見星上道過濠梁
其友葉焱留之少憩不從則曰我情事未伸天地一罪
人耳可遲遲也耶將歸卜𦵏以盡始終云
滎陽鄭氏曰婦人之徳不出于閨門梁安人于婦道備
矣若辰之為子逺在覉旅而夢符其死何其神也耶漢
蔡順常出外其母以客至嚙指順心動即歸而齊庾黔
婁為孱陵令父易在家遘疾黔婁忽心驚舉身流汗即
日棄官歸家盖生之膝下一體而分疴癢疾痛彼動此
[047-5a]
應理其宜也然蔡順黔婁皆去親不甚逺克盡其情若
辰在數千里外母在弗克盡調治之宜没不及親棺歛
之具斯可憾也哉夫其氣志神明之交示吉凶存亡之
兆其亦可以見人之闕/ 心矣哉
  貞一居士傳
昔歐陽公著五代史於一行有取焉盖樂道人之善所
以勸後世也嗟夫史氏之用心何其㣲也哉洪武乙未
景彰以博學召至京師拜命州紱上任如濮陽論及四
[047-5b]
明貞一居士韓氏名鄉耆碩律身累行有足稱者因傳
之人人夫貞者正也一者誠也貞則能固一則不貳惟
貞則一一則無不貞矣非居士其孰當之哉作貞一居
士傳
貞一居士姓韓氏名常字惟善明州人世家定海縣西
曽祖清之祖祖亮皆以積善有聞父君垕號妙心居士
人稱為妙心公厚質粹容由商賈致富饒居士生而神
秀岐嶷既長威重嚴整人見而敬愛之年逾十五即以
[047-6a]
幹蠱為任妙心公喜曰使吾家道有成者此子也事無
大小悉以委之居士承順弗懈庶弟可善自幼暨長以
及婚娶厚愛如一妙心公由定海徙郡城既奠厥居而
年漸髙欲二子以生業自見面命析財各受一㕓以資
贖濟人之急妙心公卒執喪過哀事母陸氏尤為孝謹
可善兩厄於災居士問撫周至值其疾病招良醫用藥
至愈乃己孝友盖天性也少嘗讀書而通於易憂疑得
失一以决之應答如響俾子孫習之且曰天地造化之
[047-6b]
理㑹於吾心至誠求之斯得矣四明道學自宋為盛慈
湖楊先生簡文靖舒先生璘置書院列諸學官居士聞
其風而慕焉助田以給祀事阿育王山藏釋迦真身舍
利嵗時示見祥光炳煥居士自其先世崇奉信向膜拜
瞻禮敬承弗墜妙法蓮花經黙誦精熟素衣長齋旦夕
規矩梵學釋氏以為弗及平生尤好施與有貧不能喪
者給以棺槥貧而産者資以饘粥病滯下者用秘方和
藥飲之立愈老毉亦賴焉元至正乙未嵗大祲居士建
[047-7a]
齋天封塔寺施食以濟貧者大家多傚之定海故里以
妙心公遺命眷念不忘縣治由江入海濤浪險艱居士
擇要地建通津庵買石修治道塗作渡舟由甬東泝河
直涉其境行者便焉腴田三百畝皆靈巖鄉者弛其租
入三年故居規為義塾值兵燹廢每以為恨鄞佃人褚
姓嵗入米二十石一日其家老嫗以難告盡以畀之且
為償其他逋郡城南鄙櫟社里南鄙戴某治墓隧以居
士之田犬牙相入欲以他田貿易而難於言居士聞之
[047-7b]
延諸家請如其意嘗曰吾恵不能遍及也心之所存隨
所在致力焉爾居士娶朱氏婦道母儀協於壼範生二
子長名懋簡次名懋和元至正間懋和以才請見知淛
省奏之朝授忠翊校尉慶紹等處海運所千户以功累
轉太中大夫海運都漕運正萬户有司援例推恩二代
於是居士自武徳将軍溫台海運所千户驃騎尉定海
縣子進封太中大夫海運都漕運正萬户輕車都尉髙
陽郡侯朱氏由定海縣君進封髙陽郡夫人妙心公贈
[047-8a]
中憲大夫海道都漕運運粮副萬户上騎都尉追封髙
陽郡伯陸氏贈髙陽郡君居士既拜命燎黄山中以為
先徳所致際今内附有司以户賦之重推為粮長每嵗
旅朝於京拜伏奉天殿下面聞聖諭尚局珍饌飽飫宴
賜歸語鄉黨以為千載榮遇感恩難報至於涕洟初妙
心公既逝卜地東湖盛峯山之原與陸氏合兆縉紳之
士若羽庭劉仁本長汀舒荘為著之銘詩大書勒諸禭
道揚名顯親君子稱焉嘗建精藍為思慕地僧某本同
[047-8b]
族延以為主衣鉢食飲資以終身女兄適胡仲武生子
名安道復以長女妻之後其姑婦後先以殁居士為治
𦵏事使祔諸先麓弟可善終於别業居士痛惜之㑹其
庶母樓氏繼亡慨然謂所親曰吾弟欲崇重所生以庶
並嫡於禮經合乎否耶按孝慈録以庶母之禮喪之皆
命祔近盛峯而藏焉居士年七十有闕/歴四百甲子康
寧强健如一日家居無所嗜好惟購法書名畫及古彞
器以資後人監觀而已嘗戒其子懋簡等曰寡慾可以
[047-9a]
養心儉節足以裕己力勤足以奉上衣食取給不必精
華賦役克膺不宜退怠暴横之臨静以待之毁汚之加
弗校可也於是二子懋簡懋和卒能有立懋簡嘗兩以
慶元幕長薦不就年五十闕/以卒生子一人名庸庸方
娶而夭懋和以故官謫汴嘗召至吏部將用之以疾辭
今留居京師生子一人名中中子二人文童義童居士
以義童奉長子懋簡祀為庸後云贊曰
易坤之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居士承累世之舊
[047-9b]
積擴而大之享富有之盛而崇道尚義儒釋一貫至於
晚節躬際明盛入覲清光宴息從容躋於仁夀而裕及
孫曽善承善繼古所謂吉人長者居士之謂乎
  李元亨傳
予客中都八年於兹所見四方謫遣之士以功名自許
者居多至於文武才藝足以表著於世者不可以數計
也求其言行終始足以承先裕後者何其少哉作李元
亨傳
[047-10a]
李元亨鄞人先世隱徳不耀父浩生元至元間好清净
之學嘗入猶龍氏之門以薦者授道判未幾棄職家居
紹承宗祀人以道判公稱之娶陳氏生子名亨繼娶葉
氏元亨其字也幼時道判取易卦彖辭命名元亨既冠
人欲以字配之元亨曰吾父命名懼弗克當也奚以字
為即名為字終其身别自號曰元齋云天性聰明多謀
畧商確世務無不曲當人有求質所疑者一為剖析初
蹙額而至者莫不心領意得以去嘗試府史同輩貪汚
[047-10b]
視財賂多寡為枉直輕重嘆曰吾不忍見也拂衣而去
教二子以禮授之諸經子史俾出就外傅朔望歸省輒
問所學逮夜躬剪燭坐聴諷誦雖不甚解而喜見顔色
郡濵海沮洳夏秋之交暑溽濕蒸人病痁及痢者相繼
元亨焚香告天按祕方貨善藥製為丸散施之輒效求
者如市每有饋遺力謝却之置田慈溪之羅江佃者於
常租外倍輸若干石元亨曰汝誤矣按籍取所當得者
餘悉還之佃者驚歎感謝有年耄耋者謂不意垂老見
[047-11a]
此平直其於取舍盖如此時四方多故所在調兵從容
謂其家人曰艱難懼不自保我安得如嬰兒在懐抱中
無知識者耶至正戊戌之秋得滯下疾初即安小寢度
勢不起大步登大床曰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此吾所
自生也子能問所欲言則曰吾志氣掃地矣汝其以奉
母撫弟妹為念遂卒九月初六日也年三十有九室中
置几筵朝夕哭奠座席屏幛皆作聲人以為其靈云元
亨天性孝友道判雙目失明已久有善醫自外郡至元
[047-11b]
亨請諸道判將延致開其瘴瘼道判曰吾先世卜𦵏日
者言掘土有生物見陽則飛飛則地氣散矣及竁穴果
見一龜兩目如燈光亟掩以土宅兆其上後有術者過
其處言當出髙道惜至三世無目吾今三世矣吾老將
就木治目何為元亨曰使吾父復覩天日死且不憾醫
至門欵洽甚恭約以厚幣相報竟不效而止道判寢卧
每患口乾元亨侍問盝置珍果以資其津液夜參半聞
探果碌碌有聲頗以為慰及卒奉襄如禮人稱其孝云
[047-12a]
平生勤儉恭敬處鄉黨以誠信患難相濟惟恐不及故
其亡也人為哀悼之娶江氏奉化儒族生子二人長即
能次某女一人能業儒治春秋授弟子業
滎陽外史曰君子之道盡已以及人元亨庶幾矣然其
以藥濟人危疾而身陷危疾以死何哉夫死生一理爾
天下豈有不死之人哉和緩盧扁以術濟人生死者也
而皆得疾以死其於自救何如耶彼以為其人能治是
疾不當得是疾以死者斯亦惑矣若元亨之死其命也
[047-12b]
夫雖然善必及於子孫元亨有子克報先緒天於報施
之道不在兹乎
  䝉古哲爾徳氏家傳
昔元太祖肇基朔土蹂金䠞宋四傳至於憲宗躬事西
略宫車宴駕大勲未集世祖以親王介弟入繼大統貔
虎爪牙之士雲合嚮應時則有若䝉古哲爾徳揚恰爾
以膂力奮於行間東征南討靡役不從海㝢一家行賞
定功受專閫之寄傳及孫曽或以節義自著或以文學
[047-13a]
見知可謂世徳也已然而世運代更閥閲之家廢興代
謝子孫不知宗𣲖之次多矣是寕不可慨然哉作䝉古
哲爾徳家傳
蒙古哲爾徳氏世居烏桓之北與哈塔錦氏薩察氏扎
拉氏索歡氏濟喇敏氏鴻吉哩氏輝和爾氏奈曼氏
克哷氏扎蘭氏斡色氏扎拉爾氏泰楚特氏珠勒根氏博
都哩氏斡爾噶氏等五十三部俱號貴族宋開禧二年
為金太和六年蒙古太祖號青吉斯汗即位於鄂諾河
[047-13b]
之野以博爾珠博勒呼穆呼哩齊哩勒為腹心號為四
傑時哲爾徳氏亦以兵從有揚恰爾者魁岸竒偉勇猛
多力善騎射居親王哈必齊麾下憲宗即位之七年帝
自將侵蜀次於六盤分兵三道入揚恰爾以兵從圍宋
將王堅於合州㑹帝崩於釣魚山歛兵而還世祖即位
中統三年山東行省李璮以山東叛帝命哈必齊王總
諸道兵以討之山東平宴徹以功賜羊皮聖㫖䝉古改
號為元至元四年阿珠受命經畧襄陽言諸哈必齊王
[047-14a]
請以揚恰爾自近與同攻取王從之揚恰爾從阿珠以死力
自効與丞相巴延㑹師襄樊樊城既陷襄陽亦降分兵
圍棗陽抜之由襄陽趨郢自青山磯濟紅攻陽羅堡復
從大将順流東下敗宋師於丁家洲所向克捷遂自獨
松闗入臨安以瀛國公入覲其功為多師還宣授國上
將軍淮西道宣慰使佩金虎符時至元十三年也以是
年三月十八日薨於私第訃聞帝為閔悼詔封范陽郡
侯太常定諡曰襄敏享年五十有五配鴻吉哩氏諱旺
[047-14b]
爾封范陽郡夫人年四十有九生子一人諱布色少從
南征多獲戰功賜金束帶一佩其父元降金虎符宣授
信武將軍廬州路達嚕噶齊改昭勇大將軍鎮守廬州
軍民達嚕噶齊至元二十二年調昭毅大將軍鎮守池
饒棗陽萬户府達嚕噶齊以某年某月某日卒享年五
十有五配明安倫氏范陽郡夫人享年闕/十次薩勒珠特
氏得年二十有九次䝉古真氏享年八十有二生子二
人長名巴拜䝉古真氏出也用其祖文職廕授承務郎
[047-15a]
淮安路判官年六十三而卒次名夀老薩勒珠特出也宣
授懐逺大將軍襲其父武職乃鎮池州年三十有三而
卒巴拜娶唐古氏封宜人年五十有五而殁生子一人
雅勒呼也夀老娶雅克氏封范陽郡夫人年五十有五
而殁生子一人名舒拉巴哈襲父爵懐逺大將軍將其
軍以守禦功陞淛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至正十八年
以王事終夀三十有六娶文殊努氏封范陽郡夫人無
嗣且琳沁夀八十二生男一人名完前饒州路總管韓
[047-15b]
庸愛其材舉為府吏改授臨江税務副使以兵變隱迹
於家娶段氏生子二人長古次藍盖自鎮國公至是四
世矣鎮國𦵏大明路滑州白馬縣馬村信武亦祔焉承
務以下則𦵏今池州某縣某山鎮國於雅勒呼為曽祖
昭武為祖承務其父懐逺父子則其從父從兄也雅勒
呼既濟世羙又生承平時親見閥閲之盛折節讀書好
賢下士攘去膏粱屏逺聲色授業潘嚞多吉之門通詩
易經為進士業尤以古詩文自許挈家避地宣城士大
[047-16a]
夫多為延譽今都督何某侯待以賔禮歸池陽别業郡
太守聞其賢置幣延入郡學訓導弟子員凡十年㑹朝
廷命舉文學之士以雅勒呼應詔得為從仕郎鳯陽府
六安州判官賜衣冠入謝在官逾年名聲流聞人以為
克承先烈云雅勒呼娶鄭氏生子宗岱江氏生宗道丁
氏生宗徳皆岐嶷秀整修弟子業哲爾徳之澤盖未艾

滎陽外史曰古稱將門有將盖氣類使然也哲爾徳氏
[047-16b]
父子際興王之運屬櫜鞬擐甲胄與諸將奔走禦侮贊
成混一之功裂地受封任方面之寄傳及孫曽守正效
死可謂不失其官矣夫楚國有材晉人用之昔金日磾
以南單于子入仕漢朝七世貂蟬震赫炫燿與其國家
相終始今從事系出北部以先朝將家妙膺盛代文學
之薦向用於時如木之春所謂公侯克復其始者不在
兹乎因傳著其家世而為之贊曰
粤惟前朝興於北部豪傑景從雲龍風虎惟元帥公始
[047-17a]
從憲宗為王先驅孰當其鋒逮事世皇仍率有衆拜命
煌煌金書綰鳳江流湯湯慨彼宋彊襄樊既拔一葦而
航維時大將如郭如李公在轅門實承器使以戰以攻
俘馘于于婉彼弱嫠奉璽獻圖幕府上功公實稱最淮
海之疆十連為帥將星遽殞夀不百齡䘏典之加精爽
欽承嗣子象賢人百其勇從於南征身彰錫寵乃佩虎
符金斗之墟或武或文帝命以俞載長萬夫移鎮江左
曰池曰饒式謹邊鎖貽厥孫謀閥閲有輝伯仲後先吹
[047-17b]
塤吹箎武弁有峩以義相讓鑾鑣鏤膺交弓虎䩨迨及
四傳際時多艱羽檄星馳嘅其永歎職在為臣忍違君
父伏劒一揮以備以禦自我先公有此專城義同存亡
誓死為貞力殫勢孤抗節不屈忠血之殷濺此遺紱惟
從仕公際今文明剡薦登朝服膺寵榮咸曰熙哉承務
有子四世克濟其美先隴之藏松柏蒼蒼奠祭不時南
北相望追惟教忠澤及於後有書有詩以奉悠久簪笏
在床為龍為光嗣而承之益大以昌木本水源有譜有
[047-18a]
牒述贊有辭以示來葉
  吳處士傳
昔者聖人作易於山下出泉之象曰君子以果行育徳
夫行者徳之著徳者行之存因用以該體者也三代以
下聖賢之道微矣中世偏行之士成名立方風範足懐
者史家猶取而錄之况詩書徳義有以淑諸人而傳諸
後者乎作吳處士傳
處士諱忠字彦中其先為錢唐著姓五世為鄞人有諱
[047-18b]
安禮者入元為徽州路儒學教授轉嘉興路總管府知
事其祖也諱祥甫為福建道帥府奏差則其父也妣錢
氏徐氏周氏處士在幼而奏差君即世鞠於其母周少
長出事外傅周旋肅恭以為讀書當見諸躬行詞章記
誦奚益故其律己以嚴待人以敬宗族鄉黨並敦義讓
喪𦵏嫁娶必力為營辦規助人以是多之性尤孝謹每
以不逮事先奏差府君為恨祭祀必流涕母周疾病常
不解衣帶飲食藥餌調治以時暨其殁也棺歛祭𦵏禮
[047-19a]
無不至情無不備由是懿行日聞有勸之仕進者則曰
昔泰伯三以天下讓孔子稱為至徳延陵季子讓國吾
聖賢之後也寧不聞風興起耶功名爵祿豈所願哉至
正間淛東戎師辟為從事不就大臣有薦者勑授紹興
路蕭山錢清巡檢亦不赴惟端居静念保沖養和而已
士大夫家子弟有執經授業求為撃䝉者則朝夕摩勵
期於進修而止嘗作亭桃源山中萬松林立風晨月夕
鸞笙鳳竽清響迭奏從容清悟塵坌有不能入者因號
[047-19b]
松亭處士自比於古之逸民以洪武七年十一月十七
日卒享年五十娶同郡李氏生子朝宗早夭次倫次浩
次潛倫明易經領洪武五年淛江行省鄉薦計偕春官
選入成均引唐何蕃故事得請歸養處士既殁服闋復
以明經召致闕下上親為覆試授當塗知縣文章政事
有聲京畿人謂處士有子云
滎陽外史曰士有所不為亦將有所必為以其無用亦
所以為用為與不為用與不用惟其時而已亞聖所謂
[047-20a]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者固其宜也處士美學
懿行推為一家之政而功名爵祿有不存焉衞詩有云
獨寐寤言永矢勿諼其處士之謂乎
  吳先生傳
自孟子没而正學不傳久矣暴秦煨燼之餘漢儒掇拾
綴葺著之詞説其果有得聖賢之心哉千百載之下向
非伊洛建安諸子出而發明羽翼之二帝三王之道泯
矣然而經學名家若歐陽生夏侯勝之流漢史猶聨編
[047-20b]
得書况生於儒先過化之地得其緒餘有以大經學之
傳乎作吳先生傳
吳先生諱烈字義夫方齋其號也興化府莆田縣人世
家縣之黄石里曽祖諱瑶宋幼主徳祐時為潮州通判
北兵至與其長子斗祥死之祖諱清太學上舍生入元
歸隱不仕引清湖灌田萬頃淛省平章烏瑪喇欲湮為
田上舍争之在當時得不廢鄉民詞綵帳以謝者至百
數考諱栢號石亭克植先志先生年七嵗失其母某氏
[047-21a]
石亭以廣大期之年十六石亭即世先生内治家政供
賦税樹門户外則從師取友汲汲不遑粤昔建安之學
蔡沉仲黙承文公朱子之傳著書集傳實得帝王心法
之要延祐間科舉取士定為國是先生師事郡人鄭獻
可林學矩典謨訓誥敷揚紬繹通其精藴閭左大家以
書幣請教其子弟佩衿林立構臥雲精舍以居處之世
事既非豪傑分據士大夫媒取祿仕者駢肩接踵有呼
先生與俱者先生恍惚雲中報曰吾夢黄粱未熟也卒
[047-21b]
不起聖運文明洪武初詔以三年疊試取士有司敦迫
弗得已較藝閩省考官永嘉林温竒其文置諸前列計
偕京師適御史増城張公度景彞分巡中都上言帝鄉
戚里學校首善之地教官缺員非所以表儀天下天官
精選十有三人以先生為首遂授中立府教授即今鳳
陽府也鳳陽洊罹兵燹草萊新復以耕牧樵采為事四
方謫處者甘心商賈視簡冊為何物有司數數焉逼迫
之始遣子弟就學先生朝夕督勵經史文藝知行兩進
[047-22a]
登嵗貢試春官者嵗有其人督閫留司郡府諸州慶謝
表箋以幣請為修撰公侯大臣以下待以斯文之禮性
嚴毅以禮自持或時燕集有媟慢及誹議者則義形辭
色人以是敬憚之九年考滿進牌入覲考功書其稱職
得謝天官奏升王府官不果遂以常調授鄞縣主簿既
上任士大夫賀為得人值正旦入朝陛辭復職適官掣
弓張錢價侵欺移易者事干前官而郡之境清寺僧誣
告累及先生付淛憲置對不勝考掠遂誣服刑曹定輸
[047-22b]
作四年放還赴大理司審録瘐死洪武十九年某月某
日也年六十有闕/適鳳陽諸生夀春陽吉評事大理為
經紀喪事賴其力先生妻陳氏遂得歸骨于里庶幾古
師弟子之誼云先生嘗三娶無子有女適同邑方某先
生嘗請告還命族子某為後不事事先生日以宗祀為
憂陳氏興化宋金紫家寓居鳯陽求之得為伉儷志於
産子逾年乃毓一女今十嵗云所著有倒捕貽笑集凡
若干巻
[047-23a]
滎陽外史曰宋季科目取士視前代為盛端平二年穆
陵御延英䇿士五百餘名其首二巻難為進退帝躬為
審定携首巻以入外廷不之知也比掲巻讀巻官定為
三等以内失一巻為辭穆陵出諸袖中曰狀元在此取
其辭翰兼美云及唱名乃興化吳叔吉也嗣後科第不
絶為太守者五人里有萬石君家及掛籍狀元坊之號
可謂盛矣予向聞先哲語及之在鳯陽與先生同為學
官乃知叔吉在曾伯祖行先生自少至長卓立不羣晚
[047-23b]
際興運而以科第為名教官出為縣倅爵位雖不大顯
亦可謂世濟其美矣彼髠□叵測忍於搆害而耳目綱
紀之司不為别白乃羅織而鍜鍊之嗚呼亦獨何心也
哉始公之赴逮也有過上饒相遇者先生語之曰為我
謝信郡鄭廣文吾不復有相見時矣予兒東昇自四明
來先生復語及之尤勤真聞訃悲傷出涕念無以為先
生出一死力者因叙其家世出處大致以告其鄉之君
子誌人物者有考焉
[047-24a]
 
 
 
 
 
 
 
 
[047-24b]
 
 
 
 
 
 
 
 滎陽外史集巻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