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70 榮陽外史集-明-鄭眞 (master)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滎陽外史集巻四十三
             明 鄭真 撰
 墓銘
  鄭同昇墓甎銘有序/
洪武六年秋真以郷貢進士典教臨淮家兄明學訓導
以書来曰同昇以六月三十日死矣以汝有叔姪之親
用以訃汝又曰是子氣性頗異常兒吾老且貧庶望其
[043-1b]
底于成也今吾望絶矣柰之何真捧書慟哭再三四黙
念同昇之生之病之死深有足悲而家兄之言尤不可
忘者因執筆論次其略云同昇姓鄭氏故慶元路儒學
錄蒙隠先生諱芳叔字徳仲之曾孫處州路儒學教授
諱覺民字以道之孫今明州府儒學訓導諱駒字千里
之次子也母孫氏訓導與真為同母兄弟先教授在時
與同昇外祖正父先生俱以德行文章師表一鄉婚姻
之家為郡士大夫家稱重同昇之生姿貌玉雪在襁褓
[043-2a]
中能伺人意先妣蔣氏深愛之起居坐卧嘗與之俱年
八歳出就外傅讀書琅然會真館授韓氏同昇亦就學
焉四書朱子集註杜少陵詩選讀之略徧授以詩易二
經能通大意作字遒謹釋疑解義多可觀論語詩騷長
篇短製已漸就繩墨矣其居家也不好戲弄意有所忤
雖飢渇不輒飲食論事之是非曲直亦時有中者以是
一家之長皆稱之先教授即世同昇患鶴膝風經年而
愈迨先妣卒家難相仍同昇疾以復作卧枕席上挺挺
[043-2b]
骨立項背拘攣展轉不能作氣痛不可忍常終夜有聲
其母撫視頃刻不倦諸母亦憐之間以針刺少緩值六
氣不齊寒熱復作疾益甚醫者用藥或温以補或凉以
疏曾不一效計日數之殆更三歳去冬十二月真来京
師與同昇執手為别相顧各涕淚不自禁嗣是累以書
問其痊否噫同昇今不復見矣悲夫昔昌黎韓公祭兄
子老成有曰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眀宜世
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澤矣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斂
[043-3a]
不得憑其棺窆不得臨其穴自今以徃吾其無意於人
世矣三復斯言未嘗不歎其悲且哀也嗚呼孰知去公
數百載而真之於同昇其悲且哀有適相似而甚焉者
乎同昇生於丁酉嵗二月某日距今歳癸丑死時年十
有七以某月某日葬於鄞縣桃源郷西嶴山先教授墓
左真向嘗以春秋同盟之義字同昇曰彦盟而未著於
人人茲特係以舊名銘之墓甎以慰其靈云夭殤罹兮
骨肉乖而父老矣其何以為懷也耶
[043-3b]
  故清河張處士墓誌銘
聖天子即位之三年龍集庚戌詔天下以眀經科貢士
於是廣州府增城縣張度以書經就試廣東行省明年
徴詣京師再試吏部中選拜監察御史賜豸冠綺衣銀
束帶謝恩奉天殿下既就職奉命分守北京已而巡歴
中京繡衣所臨風采凜然間嘗以朔日展敬先聖廟下
浚儀趙某以癃老請見御史愴然有言曰度以非材備
員憲屬實先考處士教訓所及先考卒葬迨今有年而
[043-4a]
墓上之銘未立先生嘗逮事前朝於書事為宜敢以不
朽請某固辭不獲則退而按狀論次其大略云處士姓
張氏名復禮即名為字禮庭其號也世家廣東畨禺之
禮園社曾祖㮙業儒弗仕精於易學祖一飛父彬甫兩
世克承其傳曾祖妣某氏祖妣麥氏母羅氏䖏士生而
凝重寡黙無疾言遽色志行卓異不為流俗所移博學
善文嘗撫手澤慨然曰吾家易學之傳今三世矣雖不
資以取富貴所賴乎淑諸身以遺後人者其庶幾乎於
[043-4b]
是窮採幽索深契𤣥理觀夫曰月星辰之著風雨霜露
之變晝夜冥晦之徃来寒暑隂陽之代謝以之達諸辭
象通於變占吉凶悔吝視為趨舎動靜起居罔弗以禮
事父母以孝睦宗族以和待鄉黨以敬處事接物悉得
其要先墓在禮園之南山由祖始葬洎處士考妣與伯
父隣甫伯母蔡氏先後告終處士窆四穴安厝之展省
封殖歳時不廢嗣守先訓篤意教子時科舉盛行以鄉
落間鮮師儒挈家居廣城俾諸子肄業郡庠學既成矣
[043-5a]
長子度為肇慶髙要儒學教諭得祿以養凡六年處士
喜且慰曰吾家斯文一線之脈當不墜矣會兵甲繁興
撫時感事嘗鬱鬱不樂一日以疾不起郡境分據家難
殷憂度因奉䘮避地增城之西有章山壠羣峯擁従盤
礴左右羅浮聳翠綿亘其前遂為處士墓時廣郡内附
矣處士生於有元大德五年辛丑九月二十四日卒於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四月二十三日享年六十有一以
大明洪武元年十月朢日葬處士之配曰林氏至性純
[043-5b]
行悉可儀法先處士卒今葬祔焉子四人長曰度即御
史也次曰轉精楷書善大字次曰峻深詞律皆早世次
曰熈好學而文未仕女一人適董桂榮孫男二人曰汝
嘉曰吉祥女一人某惟故宋南渡以来經學之士視古
為盛變故相仍文獻故家漸以湮㣲而處士乃能敬謹
弗墜遭時孔棘弗克享其祿仕賫志以沒而有御史以
為之子際今熈朝膺天子耳目之寄讜言𢎞議日開於
上可謂難能也己嗚呼處士其有後乎是宜銘銘曰於
[043-6a]
惟聖朝取士以經廣海東隅文獻可徴嗟嗟處士遁世
弗仕家學之傳以遺其子上膺薦書旅于明廷冠豸峩
峩赫焉寵榮追惟教忠貽謀罔失奚徯疏封式表先烈
章山巍巍宰木青青兹惟其藏以妥以寧明發寤懐
罔極恩報勒此銘詩永世克孝
  元故四明范府君墓碣銘
府君諱源字仲淵姓范氏府君其追稱其先居汴宋建
炎間諱某號八府君者扈蹕南渡遂家于鄞生贈中散
[043-6b]
大夫某中散生子五人長曰宣義郎某次曰工部尚書
楷由宣義至府君凡六世曾祖某祖某父謹字亨甫母
某氏初八府君以勤儉致富好義樂施人以慶門期之
傳及三世而尚書奮自科第入中書掌制晉登八座為
時名臣經筵講易啓沃帝心穆陵御製長春花詩親洒
宸翰以賜積官至文華閣學士贈少師嗣是代有顯者
宋社既墟不得有其世祿而府君之父亨甫翁移居奉
川老成聞望儀表郷校有子三人長沂由紹興衢處三
[043-7a]
府掾升集慶路上元縣典史仲澐老於農事不求聞達
府君其季子也府君生當盛平以才敏試吏羣有司積
勞升府史由明調越兩郡名守有若安圖公僧格實哩
公咸相器重薦司刑曹兩造在廷理㫁曲直有寃者多
所平反人服至公越富民有殺人者府君司其牘富民
以厚利㗖誘不為動卒寘于法會淛東僉憲圖們特穆
爾按臨于越羅織起獄事府君以他累罷歸句章従容
泉石間絶口不與世事俄一日得疾奄然而逝年七十
[043-7b]
有四娶湯氏有婦道先卒子男三長懋歴定海慈溪臨
海縣吏以卒次與權定海長山場典史次士彬昌國正
監場典史女二長適奉川李本仁際今聖朝以儒士預
修元史授山西行省照磨次適定海王立禮孫男四道
同文同真同頴同孫女五如玉適慈溪陳懷德如瑛適
定海樓某如玖如璫如琚皆在㓜府君性剛介處心仁
恕奉公以勤至忘寢食而清苦自持雖老於吏事莫致
顯榮而篤於教子見其成立有祿以養終其天年庶幾
[043-8a]
無憾矣乎府君生於某年某月某日卒於至正二十闕/
年某月某日以某年某月某日與湯氏合葬慈溪德門
山之原従先兆云大明洪武之癸夘距府君葬凡十闕/
年矣真忝以郷貢進士典教中都之臨淮府君次子與
權自潁上以書来言曰先人律身累行子若孫蒙福多
矣吾兄既早世而吾與弟士彬謫居在逺六年于兹南
望故山不得汎掃恐一旦溘先朝露家世源流後將無徴
子於范氏為宗盟敢以墓上銘文為請倘歸而刻諸石
[043-8b]
先君猶不死也真受其言而深悲之慨念先大父蒙隠
先生以范氏子来為鄭後與亨甫翁為同母兄弟義相
友愛乆不見必涕泣先教授求我先生踐修世好府君
俾仲權来授詩經師友叔姪之誼莫尚焉先教授即世
已乆府君又不可作渺焉淮海與仲權相望一水間所
以慰九泉之思承不朽之托者非真其誰也耶銘曰法
従之家衣冠奕世命也不辰而試于吏吏本於儒不執
不拘老而歸全式完其初善積于躬貽厥孫子窀穸之
[043-9a]
藏永固勿圮
  楊母黄夫人墓誌銘
大明洪武七年甲寅冬天台楊文會以嘗逮事先朝徴
入京師謁予史館以前郷貢進士潘伯脩述其母夫人
行狀求銘墓石按狀夫人諱丑字集義姓黄氏其先自
宋工部尚書懋由金華徙居台之黄巖柔川里曾大父
希文承信郎長信宫幹辦公事官大父元泰太學上舎
生父荀龍登咸淳四年進士第調迪功郎安慶府宿松
[043-9b]
縣尉母童氏夫人生於元至元丁丑十一月十一日天
性聰慧幼年縣尉公授以内則等書多能成誦至孝經
三才章言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意領心悟語兄弟曰
孝如是其重耶自是承順二親惟謹尤勤女紅縣尉公
鍾愛之既長擇所宜歸得同里楊氏是為元衢州清獻
書院山長載至之妻宋知奉化縣中甫之冢婦朝奉郎
珪伯之孫女婦夫人歸楊氏年方十九舅姑己歿惟朝
奉公大耋之年屹然為一門砥柱夫人衣禮服晨昏定
[043-10a]
省凡十年躬治飲食製衣服隨所欲而進寒暑飢渇不
失其時或有不恱色則怡聲下氣侍立問所意向俟復
常然後退朝奉公每謂人曰孫婦甚善事我朝奉公即
世夫人佐其夫山長奉襄如禮山長歴任義烏寧海儒
學教諭家事大小夫人實紀綱之年四十有七山長公先
歿夫人不茹葷者三年諱日慟哭如初䘮延名師教子
有成立貧無食者賙之死無子者買棺葬之丁未歳歉
發所積榖錢糶以濟鄉里既盡畢婚嫁事遂清心禮佛
[043-10b]
通其三昧一日感風疾遺訓諸子誦觀音普門品經怡
然而逝至正乙未八月十三日也享年七十有九以明
年丙申二月十六日葬於儒奥山之原與山長公合
兆子男五長文昌元紹興路嵊縣尉次文治次文賢忠
翊校尉紹興路捴管府判官次文會由處州儒學教授
陞將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次文淑庶岀女四蔡廷
芳王元掀黄果潘承栢其婿也孫男二十四人女十一
人曾孫男二十八人女十人夫人令儀淑德名家懿範
[043-11a]
承先裕後心實惓惓每以不逮事舅姑為恨於母家尤
克致其厚割奩田之半以歸其兄初楊氏之族百數十
人多罹至元丙子之難惟朝奉一門無恙山長公嘗作
堂曰宜詵葢有望也後子姓既多夫人搆精廬山長公
墓右命曰詵詵前左丞周公伯温題其扁用以慰山長
公之靈云予向居山中聞夫人以孝稱前參政金公原
素嘗作楊孝婦三大字表異之今翰林編修朱右為立
傳載其事甚備徴諸潘君之狀誠可信非誣系之以銘
[043-11b]
可無媿詞矣銘曰女婦之賢莫重於孝懿惟夫人奉其
先教既擇所従周旋敬恭宗事之托壹其初終七十餘
年曰福而壽宜爾子孫永綏吉祐
  蓬廬處士史公墓誌銘
上在位十有五年歳在壬戌夏六月詔前奉直大夫知
北平府涿州事史行可進階中順大夫官山西道提刑
按察司副使行可既拜命入謝侍朝三日靣聞聖諭陛
辭上道過臨淮訪真縣庠曰行可荷國厚恩實先公遺
[043-12a]
教所及先公歿己有三十餘年而墓石未有刻文失今
不圖後將奚及子其執筆焉真退而論次如左公姓史
氏諱公珽字搢叟蓬廬處士其號也世居鄞之甬東八
世祖簡宋贈冀國公簡生贈太師越國公八行先生詔
詔生贈太師衛國公木木生贈太師齊國公東臯先生
漸漸生寶章大監鄞縣開國男彌忞公四世祖也曾祖
諱望之秘閣大理少卿祖諱儀卿従事郎監泰州丁溪
鹽場父遂伯入元隠德不耀鄉稱曰處士曾祖妣鄭氏
[043-12b]
丞相安晩魏王𤣥孫女特贈碩人祖妣鄭氏恭人母盧氏公
本端山先生諱彦伯季子以従弟遂伯無子来為之後
公生而秀爽詞氣温恭早志於學通諸經子史而尤䆳
於易延祐科詔行郡守舉堂課法公年未弱冠以書經
屢占前列庠序間名聲籍籍安晚曾孫習齋先生奕夫
竒之願敦世好妻之以女先生素以道學文章自任述
作論譔多俟公鑒定先生曰韓昌黎婿李漢而文譽益
振吾於搢叟庶幾哉公不自矜喜學日進而德以成家
[043-13a]
居教授従之逰者每數十人諸生范樞趙景年貧不能
為禮公不以介意訓迪成立卒有聞時方承平故家子
弟多躋仕版公嘅然嘆曰王者之民皥皥如也吾得為
王者之民足矣爵祿如彼何哉程先生端禮嘗薦為甬
東書院主奉即棄去兩試淛闈不售絶跡場屋用意古
作者慕陶靖節之為人追和其辭薄逰西州陶冩性情
自以為得江山之助名士大夫若黄公望柯九思俞鎮
與為神交詩酒従容俛仰今古論宋季臺閣典故朝野
[043-13b]
人物亹亹終日至於國亡忠臣義士之死節者必慷慨
流涕兩遭大䘮克盡禮制每春秋祀享忌日祼薦哀慕
之情見於顔靣雖家道中㣲而田園猶足自給將芟柞整
輯為終老計而竟以疾終惜哉公生於元大德五年辛
丑十月十九日卒扵至正八年戊子八月十六日享年
四十有七以是年十一月廿五日葬于陽堂鄉華奥之
先塋所著有蓬廬集若干巻易演義象如發揮三卷配鄭
氏克相其志子三人長景祖即行可有司奏戸籍時即
[043-14a]
其字為名次晟祖次晏祖早夭女二人長適鄭必政次
幼亡孫男一必寵晟祖出也女二公性儉素而好施與
不倦廣平李堯民亡䘮不舉公賙之累歳且為著哀辭
告其常徃来者過錢塘西湖遇老人湯姓年七十餘葢
德祐遺民知舊事甚悉公憫其孤貧解槖中半與之暨
歸無買舟費徒步不之悔處心仁厚多類此一日語其
子行可曰門戸之托實在汝等汝及我在厲志于學可
也未幾公即世行可年方十五佩服不忘與其弟晟祖
[043-14b]
受業先君求我先生年幾二十大家閭左要致之教子
弟有師法際聖運肇開以詩經中洪武四年浙江秋試
計偕京師授承事郎同知華州轉承務郎調樂安州同
知升知涿州奉母以養人以為榮云真竊惟史氏自冀
國積德累行歴八行至三世而樞宻公才位登兩府自
後世相王封父子叔姪焜耀前後天下之人歆艶而慕
望之乃若獨善文華公以衛國之裔與公髙大父大監
同母嗣中散諱浤之後風節行誼世以甬東讀書種稱
[043-15a]
之獨善之孫果齋蒙卿泝考亭正傳従子公瓊實學焉
公以本文系序之正學于公瑗而克嗣其承信乎文獻
足徴矣然以運去物改不得與世祿之盛豈非命哉乃
今行可踵美世科所至有聲上膺耳目之寄相門復興
其在兹乎真為史氏門婿視公為外伯父行且與行可
㓜同研席親契之厚非一日矣斯文不朽之托可辭耶
銘曰烈烈四明有華相閥公生其間率履弗越天地蓬
廬我菑我畬仁義蓬廬我詩我書上下周流萬化一理
[043-15b]
反身歸全孰呼起起有子象賢對敭明廷繡衣持斧服
兹寵榮慨思教言聲容如在錫類疏封時其有待華奥
之原宰木光輝公侯復始福履其綏
 墓表
  故宋文林郎史公墓表
嗚呼是為故宋文林郎史公之墓宋有天下埀三百年
南渡以後台衮相繼者鄞史氏為盛子孫衆多榮爵寵
秩與其國家相為始終故文林郎史公其所謂世濟其
[043-16a]
美者歟公諱世卿字景瞻世居鄞五世祖諱詒贈太師
越國公號八行先生曾祖諱淵朝奉郎知江隂軍妣姚
氏李氏並封恭人祖諱彌高贈奉直大夫妣陳氏贈恭
人考諱損之國子監發解進士妣陳氏公㓜聰悟生七
年失父十六年失母従表兄陳習菴先生學習詩賦援
筆立就補入太學朝虀莫鹽視貴㳺紛華泊如也端平
二年公試入等嘉熈四年請國子監文解稱進士永國
公在相位簽書同知樞宻院忠清公宅之欲以其子會
[043-16b]
卿恩保奏回授淳祐九年觀文殿學士謙齋公宇之以
朝議大夫知處州公始以明堂恩奏補將仕郎十一年
銓選出官凖告授迪功郎黄州麻城縣主簿兼酒税賦
政平允吏民稱之寶祐二年改授平江府司戸參軍治
獄明刑為時稱首舉陞入格升朝奉郎直敷文閤兩淛
轉運司寄收庫兼提領戸部犒賞所錢庫引赦文度宗
登極恩轉修職郎㓜主瀛國公登極恩轉従政郎明年
正月太皇太后有㫖應在朝見任竒居特與進秩轉従
[043-17a]
事郎未幾轉文林郎誥曰朕為萬邦之君誕膺天命士
自一命以上莫非王臣載考彞章咸增顯秩以昭明初
政以激勸賢勞王者無私己悉沾于大賚善人是聽宜
知報于湛恩公既拜命退歸清江里第宋社既墟絶口
不言仕進自號菊屏扁一室曰勤有讀書耕田優㳺自
適一日以疾不起公生于宋嘉定六年六月六日卒于
有元二十三年五月二十有三日享年七十有四以是
年九月庚寅葬於鄞縣楊堂鄉十里下水南嶴之原娶
[043-17b]
厲氏子男一巨伯女一闕/ 適將仕郎楊嚞孫男六公順
公竦公翊公竤公竚公竬女三闕/    公儀觀豐
偉言論疏爽奮然植立動有志操丞相忠獻衛王嘗欲
立為長子待制公後王薨遂不果故樞宻公觀文公特
深念之理宗眷遇勲臣家當時以攀附致榮顯者不可
勝紀而公謙卑自牧不以榮貴累心其過人逺矣世異
事殊丘園肥遯而老成典刑藹然為故家範模孰不企
而仰之某獲登公門距公之葬已五十餘年矣間嘗展敬
[043-18a]
拜遺像使人興起而不己焉者今公之孫公竚以外舅
之好且使晉拜墓下流涕言曰自吾祖若父至于今三
世吾兄弟六人死者己過半矣而吾又無子吾祖之祀
賴以不絶者其惟吾亡兄與吾弟之子矣吾懼後来者
之無所徴也子盍為文以表之嗚呼孝子慈孫所以不
忘其祖者如此然則光昭令德可終巳耶是為表
  元故洪處士墓表
元故洪處士既卒之十六年其次子實以嘗従事藩省
[043-18b]
来居濠梁與真相遇敦叙世契愴然有言曰先人終歸
全所以貽吾二子者實拳拳焉吾兄以承宗之嫡志存
堂搆而今老矣眇焉小子無所肖似而名在謫籍亦己
九年墓上之木拱矣而勿克以時致享孝之禮每自云
南望未嘗不為慟哭而流涕也先人之葬天台胡先生
世佐己銘其墓冀子復為一言表諸墓隧實幸不即死
異日獲得旋歸將與吾兄同盡其情焉真問而悲之因
為論次其略云處士諱夢良瑞卿其字也世家明之慈
[043-19a]
溪大隠山五世祖師顔樂餘姚上林之風土而徙家焉
曾祖樟仕宋至湖南宣撫使祖子文父正之以方州試
待補入上庠釋褐授承直郎值宋社亡杜門求志遂不
復仕處士生而性質剛直氣色温恭自㓜失怙承母訓
讀古今書明理達務自處儉約而有濟人利物之心歳
丁未戊申大歉飢殍者衆處士捐己廩以食之鄉鄰貸
鏹者悉焚其劵人皆賢之或勸之仕則曰人生幾何而
以㣲名薄祿攖其志慮也耶幸先世遺緒保守勿墜使
[043-19b]
後人有所承藉足矣遂優㳺泉石間絶意世事年及耋
矣衰病日亟謂其二子曰吾資産雖薄足備衣衾周棺
槨不為無具有子有孫不為無後賦形以来歴四百二
十甲子不為無壽死亦奚憾俄一日奄然而逝生扵至
元癸未十二月十九日卒于至正辛丑九月二十五日
享年七十有九以是年十有二月二十日葬于鄞縣通
逺郷環邨錢奥之原娶方氏繼樓氏樓故參政鑰之後
處士樂其文獻遺俗遷郡城王墩而附近焉子男二長
[043-20a]
炳元衢州路龍㳺縣儒學教諭次即實也孫男四禧禋
禎䙫初處士之卜葬也將竁穴霖雨流潦畚鍤既舉雲
破日出及啟殯風雪交作轝車登舟天倐開霽薤歌前
導哭泣縞素襄事而歸既虞以祔㣲雨沾洒咸以處士
積善及其子孝感所致焉惟宋自南渡以来洪氏貴顯
者代不乏人鄱陽洪氏自忠宣公皓以忠節名天下傳
其三子适遵邁皆以詞學名科至宰執侍從天目洪氏自
内翰端明咨䕫傳其二子勲燾亦以才名見知于世以
[043-20b]
今處士家牒遍觀之宣撫公累官行事雖不槩見實與
鄱陽天目相望後先胡先生謂與鄱陽源同所出信矣
䖏士以前人遺緒隠居獨善隨所在而不失其傳臨終
遺言又能順受死生之正可不謂賢乎况乎有實以為
之子雖在異郷而風雨霜露之思無日或忘詩所謂威
儀孔時君子有孝子者于處士見之矣真忝以同里知
處士為詳序其平生大槩而傳之固不得而辭也是為

[043-21a]
 葬記
  陳以通父葬記
同郡陳以通父既卒將葬其孤闕/ 縗絰踵門謂某曰
闕/ 等不孝罹禍先人今襄奉有期未及乞銘當代巨
公叙其生殁歳月大槩而納之幽敢以屬之真辭再三
不獲則退而為之記曰以通諱公享陳氏系出媯姓其
先廣平人宋時有以醫官入翰林者建炎間扈蹕南渡
定居于鄞曾祖諱後良祖諱瑞孫入元以季居禮貴贈
[043-21b]
従事郎行宣政院都事嘗師事厚齋王先生得文章典
故之傳著難經辨疑援据該洽識者稱之父諱居仁龎
厚老成洞明經史治竒疾神愈後學尊之為先生以薦
署昌國州醫學正不就再以教授薦命未下而卒前鄉
貢進士淛河楊彞壯其行治母黄氏以通教授先生第
四子也少有異質循導規矩嘗學于鄉先生紀十之暨
其子文凱能為詩文而尤志于家學自靈樞素問難經
及諸家竒方秘論鈎𤣥撮要如指諸掌日與諸兄侍教
[043-22a]
授先生側參扣辨問教授氣嚴色莊不少假借以通益
自警飭年二十餘以善醫聞上而貴官富人下而閭巷
疏賤有以疾告必為治理風雨寒暑勿憚也所製藥必
澤土産及色味之精良者至于銖兩之等烹炮煉養之
度髙下隨宜而不戻于古故藥無不善用無不效其售
諸人徃徃不計其直貧不能得錢者則周給恐後用是
聲譽隆洽能言者多為詩文以贊美之長編巨軸觀者
以為無媿詞云至正闕/ 年藩省大臣上其能勑署江
[043-22b]
淛行省醫學提舉以通以非其志不為就際今天朝仍
舊制郡縣官醫二人以通雅為故郡張侯所知以本府
提領薦諸淛江省行省報可有司捧檄至門以通辭避
再三至敦迫不己黽勉就職未及一年得上氣疾以卒
年四十有九嗚呼悲夫以通生扵元闕/  年某月某
日卒于洪武四年六月某日以明年某月某日葬于鄞
縣五鄉碶之原娶何氏子四人長闕/ 次闕/ 先數月
卒次闕/ 次孫男二闕/   女一惟四明以儒醫稱
[043-23a]
者推陳氏為首以通既克承祖父之傳拳拳焉濟人利
物而勿以爵祿為榮其於自處得矣然以名不可卒遏
才不能終己為之少出而死遽及之此固士大夫所深
悲者也真辱在契家相知為深庸取其律身行己之大
者叙而誌之用以慰其嗣人云
  閻學錄壙誌
先君姓閻氏諱寳奎字瑞卿世居奉化州忠義鄉之九
峯曾祖諱安祖故宋朝奉郎新改差權發遣邵武軍事
[043-23b]
兼管内勸農事妣闕/氏祖諱闕/ 妣楊氏父諱闕/ 妣
闕/氏兩世皆以儒行有名州庠先君生于闕/  年六
月廿五日癸已㓜聡悟長端謹厚重處事有法克廣先
業従鄉先生南仲李公問學書史通大義至大庚戌始
来郡城東山松崖謝公招為贅壻居數歳得城東廂一
㕓遂徙家焉先君性孝友二親色養備至連遭大䘮籲
祠追薦撫弟姊益篤于宗族尤盡恩意教子若孫必求
名師祭祀婚嫁務盡其禮賔客相過従時飲酒賦詩以
[043-24a]
為樂急難赴義恤貧恤寡名勢一不動念至正乙未江
南諸道行臺監察御史李公志以先君晦迹丘園薦諸
浙東元帥府署處州儒學錄先君不之就嘗曰九峰衣
冠故里吾不敢東忘也時徃来其間得地一區溪嶂旁
遶逺列因累土植木竁穴為歸藏于是年既老矣不問
家事闢一樓雪菴李公嘗題其額曰懷安棲處其中不
越戸限者數年以至正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卒于
正寢六十有九嗚呼悲哉娶謝氏先十年卒男二長恭
[043-24b]
早卒次思敬海道都漕運萬戸令史女二長許嫁卒次
適同里李某以卒孫男一汝賢女二思敬不孝忍死將
以是年十一月廿三日甲申奉柩歸𦵏忠義鄉德星里
閻公稿之原與謝氏合兆日薄未暇乞銘當代鉅筆姑
誌其歳月大槩納哉闕/ 孤哀子泣血謹識
 
 
 滎陽外史集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