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70 榮陽外史集-明-鄭眞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滎陽外史集巻二十七
             明 鄭真 撰
 序
  贈汝寧方君自牧先生序
地理之學何自而起乎盖自混沌既分清濁肇判凡為
天象地形之著人固與之無間矣仰觀俯察星峯龍脉
闡靈發秀隂陽之氣聚之使不散止之使不行行之使
[027-1b]
有止於是竁焉兆焉封焉溝焉人子之於其父若母終
事畢矣吉凶禍福云乎哉至正二十四年先處州教授
府君卒予兄弟斬焉在衰絰之中莫知攸之汝寧方君
自牧先生以地理之學有名薦紳間再拜以請先生俯
而哀之相其土宜於鄞之桃源鄉西嶴山先塋之側以
先君所嘗屬意也揆之法而合遂以九月甲申日葬焉
夫水砂龍穴地理之凖的也先生有得於此故能正四
方之位辨五行之形八風之所藏四靈之所聚逆則順
[027-2a]
之順則逆之所謂減左饒右之宜補短截長之法舉無
不當常使生氣行於地中存者亡者兩得其安焉其哀
死恤生急人之難成我兄弟之厝安其親者如此至於
富貴貧賤賢愚夀夭盛衰成敗世之衒其說以售厚貲
者則一不出諸口非仁人君子之用心乎盖先生為上
饒祝先生髙弟其地理學實得之江西王先生自青鳥
經以下若郭璞葬書楊筠松曽巡口訣胎腹李周卿之
金針張子之玉髓師友淵源之正微詞精義傳之於口
[027-2b]
耳熟之於身心專乎理而不諉乎術急乎義而不惑乎
利此正聖賢所謂格物致知盡性知命之學豈區區衒
名矜能之士所可同日語哉予兄弟貧者也念無以報
君則請於鄉先生長者為之詩歌以贈之因得序其畧
於後若其易學之精微文章之華美德行言語之温純
家世出處之詳畧茲不贅
  贈金華錢如璧序
國家之利多矣而鹽為大民生之利廣矣而食為急鹽
[027-3a]
以煑海為利食以力田為利故有稼穡之入然後可以
盡斥鹵之功而有司兩稅亦頼是以取然旱暵不時瀦
堰失備飢饉死亡之不暇安能竭誠奉上於已之所當
為也耶上之人不探其本而拯救之其不至於妨民矣
乎四明濵海為郡定海頭龍塲嵗貢鹽三千餘引場之
南曰鳳浦湖者周迴十八餘里日久不治田失灌溉民
以病告者數矣至正二十一年江淛分省左司郎中張
公檄命郡府史金華錢君如璧來督鹽事且以水利屬
[027-3b]
之君清介亷慎寛和樂易亭民履畝賦鹽應期而集遂
浚湖築堤増髙就深又築下堰塘以固其勢秋累大穫
老耄懽慶越二年郎中公檄君復來君守成法不變亭
民勸趨恐後初湖置水鍤水不能遍及君相地之宜復
創其一而斸河數里蜿蜒迤邐至海而止其湖崖之頽
圯窪卑者且㭬杙叠石實之土而加築焉於是昔之磽
瘠者今肥腴矣且稔熟十倍矣鄉之人咸相謂曰微君
其及此乎夫鹽水利其尚來矣故海王之筴管夷吾所
[027-4a]
以相齊均水之約召信臣所以治漢也今君以上之命
於是二者而交致其力焉庶幾乎古之人矣而又衣敝
食糲親率畚鍤而先之故不待刑驅勢迫而事功之成
不徒為亭民之利而普為編民之利不茍為一時之利
而必為永世之利非其仁心之周知慮之密而何哉君
嘗受知天台許侯具瞻東陽張侯率性參謀賛治於君
為多今張公以文武之才司宥密之地君尤為之盡心
焉他日擢登華要則其問學政事之施豈特鹽法水利
[027-4b]
而已耶君其尚勉之哉
  送趙氏貴伯歸天台序
東南文獻家稱天台黄巖西嶠趙氏其上世有以玉牒
之望知大宗正寺者子孫相傳科第不絶迨至芳塘先
生以道德文學當元初為翰林學士制誥書命學士大
夫多傳誦之數十百年風聲之不冺氣澤之尚存盖有
頼焉族子孫有曰貴伯者自㓜讀書知明地理之學操
筆為文詞多清麗可喜年二十餘聲譽著聞先生長者
[027-5a]
樂為之奬引貴伯不自矜喜人以是益賢之洪武中貴
伯持所業遊京師適廷議廣致多士有知貴伯者將奏
官之貴伯辭曰某實不材幸蒙惠顧得比于庶人之在
官者足矣爵禄非所兾也遂署為吏部下執事凡符牒
之往來簿冊之裒纂盡心竭力不少休廢至於銓衡考
績賢愚善惡之實是非邪正之公亦得與其間故天官
諸公尤器重之既三年考滿其友請予文以贈予遂為
言曰士之世其家者豈不欲傳珪襲組哉然而命分之
[027-5b]
定固有莫之致者方在盛時軒車之雜遝衣冠之炫燿
孰不曰閭里之榮嵗月代更故家文獻殆不知其與草
木同腐者矣有能於此時奮起而振刷之斯亦人之所
難者哉以貴伯當明良相逢之日克以才藝見知於人
珪珇蟬聨當復自今日始豈特風聲氣澤而已哉詩曰
以似以續續古之人其貴伯之謂乎予蟄居四明與天
台壤地相接固嘗知貴伯者旅次相遇傾盖如故而貴
伯且以告歸為辭矣東望故鄉瀛海千里未能從貴伯
[027-6a]
行李之後塵其能不慨然于懷也耶因其行畧序其世
家淵懿以贈
  送許彦英序
濠梁國家興王之地今天子肇建中都設兵馬指揮使
司任徼巡之職内而宫禁公府外而城郭闗要軍民盜
賊水火獄訟之事無所不統固國保民之法可謂詳而
盡矣洪武三年冬十有一月廷命指揮使秦公建牙視
事而㑹稽許彦英氏實來補吏彦英廉慎精敏諳法律
[027-6b]
識時宜凡文牒往來悉能舉其綱要故事無不集令無
不行使閫上下咸以為得人矣考滿將行同事者請文
以贈夫今之吏即古之所謂庶人在官者雖其上下之
間勢分不同然片紙尺楮列名並署其貴固不輕矣而
況於扈衛所闗者哉彦英以有用之才當事功之始周
旋三載具有成緒不謂之能可乎古之賢人君子不以
禄薄位下而弗為法律心計備樽爼之前籌簿書從事
具廟堂之偉畧一旦得時行道功名事業照映簡冊天
[027-7a]
下後世固有願慕興起者矣然則吏之為吏豈輕也哉
顧瞻天上清光咫尺量能授官不以格律彦英上考天
官大宗伯衡鑒之公安知彦英異日不為卿為公也哉
於其行敘以誌别
  送戴起之歸蕭山序
越蕭山戴起之父累世名家龎厚老成以在先朝嘗執
事藩府謫遣濠梁居畎畝為民者有年矣洪武癸丑監察
御史張公上言分巡事宜起之隨衆量徙夀春逾三月
[027-7b]
天官宗伯奉上㫖凡年六十五以上者放還田里起之
以耄耋預焉既趣裝戒道停舟河滸來謂予曰我客居
異鄉分甘溝瀆今幸遂首丘之願聖恩寛𢎞懼無以報子
其一言以識之予復之曰起之存心可謂厚矣然嘗聞
之達人君子以天地為室廬山川為戸牖江海為閫域
去家千里無所往而不自得焉不以平易險阻而為進
退去留也不以貴賤安危而為榮辱欣戚也此無他命
分之正樂焉安焉盡之在已而聽之在天爾起之自越
[027-8a]
適淮轉徙困踣常情匪堪而未嘗有幾微之色見於顔
面顧以岐黄之學為濟人利物之具其所養可知矣言
遄言邁問田園之無恙諗丘壠以依然觴豆爼几嵗時
展省而子孫滿前賔客沓至相與極娛樂之盛以終其
天年此豈人力也哉天也然而在野之民當無事時有
一飯不忘君者況夫釋自覊拘從容所欲誠所謂生死
而肉骨者而起之念念不忘之其存心不亦厚乎予世
家四明明在漢時為越屬邑壤地密邇夙與起之聲迹
[027-8b]
相聞今幸托交下執而教職所縻未得從起之行李後
塵殆不能釋然於懷也異時或者幸得告還尚當尋夜
雪扁舟之迹以盡平生之心焉豈曰乗興而來興盡而
返何必見戴安道也耶櫂夫告行書此以識别
  贈趙兼善序
越在宋南渡為陪都嘉定間丞相史忠獻王奉穆陵於
側微嗣沂邸入繼大統越遂為潜藩比漢南陽麟趾公
族視他郡為盛宋社既墟數十年來雖不克有其世禄
[027-9a]
而詩禮敬讓楚楚自將人見之者必曰是故宗室信厚
公子也趙子兼善生於越二十餘年矣世譜仙源本宋
太祖後盖處士谷祥之子翰制本初先生從孫也兼善
讀書明理達務尤能為詩侍谷祥父來居潁上鳳陽府
幕知其名羅致之俾簿書從事人皆以為宜兼善不色
喜將辭歸求志簡冊來諗於予予解之曰學將以有為
也刑政法律何往非學哉子不顧諸古人乎張敞起自
卒史王尊本於書佐是皆勲名事業卓絶竒偉後之人
[027-9b]
争欲慕傚而不可得者彼其初豈以卒史書佐為卑且
微者耶一簣之積至於為山百川之㑹迄於成海下以
趣髙小以至大為之在我而已吾何歉乎哉夫杞宋大國
也文獻之不足徴我夫子重嘆息之兼善先代之後故
家文物禮樂典制之舊世將取徴焉爵禄富貴其來也
必矣鳳陽府幕諸公好賢樂善名動中朝必有為兼善
推轂者兼善其善事之乎兼善再拜曰命之矣
  送髙生鵬舉歸北海序
[027-10a]
北海郡髙生翥鵬舉年二十餘清修頴悟自失怙恃慨
然以學業自見入濰縣學受尚書讀之至成誦探賾紬繹
欿然自以為不足將求正於有道而後已也㑹其同鄉
賈公順舉通判鳳陽府事有親親之好納謁館寓公俾
入郡庠執子弟禮於莆田吳教授先生先生以其得於
師者授之生拒戸伏按研朱濡墨套㸃畧備典謨訓誥
微詞奥義悉經口授生盖屬饜焉未幾通判公考滿入
覲于京生亦辭歸展省墳墓將就家卒業予與之别曰
[027-10b]
聖人之道具載六經若書之論治尤為有天下國家者
所甚重士君子之學莫先焉自秦滅典籍百篇之義世
莫得聞漢興濟南伏生始為傳授北海鄭康成繼為訓
釋於是齊魯之間經生學士專門名家其列位於朝者
引經決事於名教信非小補矣自漢至唐及宋千有餘
年至於南渡文治益盛新安蔡氏㑹稡諸說而折衷論
定先元處士定為國是海内學者家傳而人誦於是唐
虞三代之道粲然明著若日月星辰之麗于天也蔡氏
[027-11a]
之學在閩南卓有端緒吳教授之學傳諸林先生岡孫
之子學矩純實篤厚議論尤為邃密生既得為依歸所
以明帝王心法之微㑹聖賢㫖趣之正者不在兹乎昔
容城劉公靜修未嘗接見考亭朱子而以為得其傳藁
城安公敬仲未嘗接見静修而亦以為得其傳焉無他
天下之道一而已矣聖賢之相契若今古之同時得其
道則得其傳矣況列諸講下心傳面命如生之於吳教
授者哉其毋以嵗月之久近為言也山東為文物淵藪
[027-11b]
生世家北海在鄭康成之里去伏生鄉為不逺風聲氣
習感慕興起今天下文明巖棲谷隠之士不有伏生鄭
康成者其人乎生歸而求之有餘師矣夫學貴於有成
成已推及成物明體貴於適用生其尚知終始者哉異
日齊魯復有稱大儒者非生其誰耶東萊郡博士于君
用達嘗領淛江書經魁薦予同年友也生歸亟往拜之
持予說以請必有以淑生矣洪武十有二年九月初十

[027-12a]
  送烏先生歸四明序
吾鄉烏先生繼善居慈溪文元楊公之里姿貌玉雪自
壯嵗得公所著書妙悟心契雄文懿行模範後進者幾
四十年際聖運肇興徴入天官授知化州府石隆縣事
縣當海徼逺王化號難治先生以其道教誘之隣邑冦
竊發率其民為備具冦不敢犯境三年考滿調吉安之
永新永新之民素徤訟先生訓以仁義則皆化服由是
興學校禮賢才創建節婦祠以風厲流俗先時民苦苛
[027-12b]
役逃居他邑者二千餘口至是聞先生之政來歸恐後
遂以經濟之學聞諸列郡不寧惟是凡縉紳士大夫有
所撰述皆請為執筆而先生之言遂被于江廣間矣不
幸旁邑事累當置對御史亷知無罪而末如之何坐輸
作鳳陽之池河先生躬事隴畝飢窘勞苦不為戚戚暇
則抱琴自適著古詩文樂府以見意且謂人曰吾知所
以自處矣逾二年蒙詔㫖許還故里過濠梁以同郡兩
世之契慰藉良厚予因起而告之曰傳所謂無入而不
[027-13a]
自得者先生之謂乎夫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儒先
君子之處憂患而檢身律已之為也況先生素有志於
聖人之道者乎故其仕也知道之當行其謫也知道
之當晦其歸也知道之當止凡其身之所存皆其道之
所寓窮通隠顯曽何芥蔕於胷臆也耶維吾明文獻之
邦自漢以來董子以孝行稱任奕以文章顯降至有宋
慶厯淳熙諸大老道德性命之學有名於朝至於公侯
卿相衣冠蟬聨百年之後猶有其人其立言行事足以
[027-13b]
埀世立教者甚多然而世緒湮微討論訂正固有望於
後人矣今仕宦以歸老為難晚節完人尤世所少先生
年逾耆艾遄而言歸豈天欲夀斯文而黙有以相之耶
故家遺澤之僅存者旁搜逺訪昈分類别以傳諸天下
後世使天下之人曰文獻足徴在吾明郡豈非鄙賤之
所望哉洪武十三年夏六月朔日鄉貢進士同郡鄭真

  送何本道還金華序
[027-14a]
國家科目取士得人之盛前代莫及迺洪武五年詔命
三年叠試於是淛江所屬九郡以其名上之行省而金
華何君本道與焉既就試考官嘉興貝先生廷臣㑹稽
錢先生啟予得其文愛其經術通明論策皆中䋲墨遂
在四十名之選當預計偕有司歌鹿鳴而勸之駕過淛
省大參徐公待以客禮命賦青雲甘露等詩甚見稱賞
既入京師吏部奉上命俾入成均將不次用之踰年同
舎生同薦書者入臺省部相繼本道恂恂然謙退如諸
[027-14b]
生自博士先生以下咸器重之翰林承㫖有宋公以同
鄉許為通家乞歸省侍公著文贈之既復業成均拜恩
闕下賜寒暑衣二襲分教中都之國學業者皆將家子
弟奉教惟謹逾二年慨然曰吾豈以此為仕進之階也
耶家有二親年在耄耋不於此時歸養後雖噬臍悔奚
及乎遂請諸禮部得報而去古之儒者或仕或不仕時
焉而仕則得禄以榮其親如歐陽詹可也時焉弗仕則
歸養以樂其親如何蕃亦可也本道為名進士在成均
[027-15a]
為諸生冠其於進退固知所自處矣且吾聞之本道之
五世祖文定公以勉齋黄公髙弟上接考亭夫子之傳
有易學啟揮等書行於世在宋茂陵時屢徴不起後以
侍講召亦不赴其學傳之魯齋王公魯齋傳之仁山金
公仁山傳之許文懿公皆敝履軒冕髙風大節與文定
相望先後況本道子孫之賢寧不似而續之乎雖然德
之深者澤必厚實之大者聲必宏何氏以道學傳至於
今天下學者知之其立言行事之微尚有未及盡知者
[027-15b]
本道定省之暇昈分而類别之用以傳諸天下後世使
咸曰何氏尚有人焉顧不韙歟夫君子之所守者道而
已爵禄不與焉然則本道之所任者其在茲乎予與本
道為同年在鳳陽往來為厚于其行不能釋然于懷也
遂敘以識别云
  送姚宗文還松江序
雲間姚君宗文年將四十博雅好修以詩文自許謫居
臨淮令譽日聞臨淮大夫聘入鄉學不久即弃去泗州
[027-16a]
守雅知其名言於郡太守李公用禮幣訓導州學弟子
員亦不赴以是淮海之士益髙之一日謁諸臨淮大夫
曰某家在大江之南父母已亡旁無朞功近親惟外大
母某氏在焉外大母年逾八十嘗以書來謂曰吾欲見
汝甚久茲忍死以待汝其亟來不然無及矣某捧誦之
餘起居食息凛然不自寧也將歸雲間少慰其旦夕焉
述辭備情懇到切至邑大夫不能違也夫人孰無懐土
之思哉鍾儀之楚奏莊舄之越吟固其情也況夫外大
[027-16b]
母骨肉之懿反哺之恩有不能忘者乎人非父母不生
父之自出曰祖父母母之自出曰外祖父母盖皆自我
一身而推之也昔者先王仁及九族盖母族則次於父
族矣親親之念一有不至豈為知本哉宗文少而失母
長而失父謫遣北來隠憂多難外大母念之不啻如其
女也宗文陟屺興思倚閭多感見其外大母之存亦不
啻如見其母之存也彼其白髪髙年康寧無恙而千里
久别一日㑹聚老者少者慨言存殁其情為何如耶君
[027-17a]
子於是以為歸所宜歸矣而況邑大夫之錫類克俯而
從之哉昔吾鄉先生袁文清公母史夫人大資忠清公
孫女也生文清七日而没外祖母張氏來撫育之公既
貴登内相贈及其母祀張氏於家廟别室盖以義起禮
也宗文念及外大母逺事歸省其古君子之用心哉異
日登名朝著増光前烈成外家之宅相衍奕世之基圖
豈非淮海士君子所望於宗文者若乃托放園林感今
懷昔鱠松江之鱸聽華亭之鶴詩酒清娛與二三髙士神
[027-17b]
交千載之上固其餘事也庸何贅辭也哉于其行敘以為

 
 
 
 
 
 滎陽外史集巻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