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17 傅與礪集-元-傅若金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傅與礪文集卷六    元 傅若金 撰


  說 解


  東埜說并序


  前衡山尉滿子謙恭讓謹信以忠孝自力為政一
本乎愛人自尉衡山攝縣事輙能使民歌頌其政
既去而思之可謂難矣苟充其道仁不可勝用焉
嘗自號東埜得湖湘人文辭甚富來京師復以示
[014-1b]
余求余為之說說曰


  大哉氣之機乎天圓而運四時行矣地方而載四維張
矣運者不息孰知其極載者無疆孰知其旁其為化則
有漸焉故天地尊嚴之氣始于西南而盛於西北天地
仁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天地果何心哉亦順
其化爾吾嘗觀夫東方之野日出乎海四方莫不照也
而瀕海之墟先被其光矣雲興乎泰山四方莫不雨也
而近山之土先承其澤矣故東者生物之始東作而西
[014-2a]
成人理豈異於是哉仁以生之義以成之仁者其天地
之心乎以之親親而親順以之事君而君恱以之教民
而民信以之順物而物化故東於位為震於行為木於
時為春於五常為仁合天地人之道也吾求東埜之義
而得天地人之機作東埜說


  賢山說


  金生乎鑛者也而鑛之貴也以金玉韞乎璞者也而璞
之貴也以玉世之所貴乎山川者為其為生賢之鑛韞
[014-2b]
賢之璞歟距新淦百餘里櫟山之奥羣峰環焉張氏之
族居之張氏之賢者賢叔富而樂善質而好禮聞名士
大夫之過其鄉恒卑辭重幣以致之使諸子若孫日侍
其遊處而皆知好學為文章今年且七十餘嵗聰明康
强居是山之間熈熈然安夫生而不伐吾性是可謂賢
也已其嘗所往來者題其所居曰賢山好事者因圖以
傳觀上下而吾郡之先輩能文辭者叙而記之詩歌而
頌之是何賢叔之能得此於人也何兹山之能得賢叔
[014-3a]
而遂名也夫天下山水亦富矣而其美惡之譽率由夫
人以聞故莫非泉也而有亷泉泉非亷也亷者亷之耳
泉何與於貪亷哉莫非谷也而有愚公谷谷非愚也愚
者愚之耳谷何與於愚智哉故張氏兹山無與於賢不
肖其以賢稱者賢叔賢之賢叔賢之而知賢叔者因亦
賢之知賢叔者賢之而凡聞之者衆起而賢之賢賢叔
亦賢山也是知山之有賢固為金之鑛玉之璞矣繼今
張氏之子孫其亦無忘兹山乎詩云髙山仰止景行行
[014-3b]
止朝夕仰之而増髙焉吾見張氏之子孫蓋多賢矣作
賢山說


  栖梧說


  物之異者不常有其擇所止亦必異夫常有之物夫兩
足而翼晝飛而夜伏渇則飲于溪飢則啄于野求林薄
而依之天下之常禽皆是也或集于桑或萃于桞或起
于榆枋或投于叢棘蓬藋之卑也榛莾之汙也舉無所
擇焉彼其志之苟安斯止而止矣夫何擇之有鳥有鳯
[014-4a]
者兩足而翼渇飲而飢啄無以異乎常禽也然其為德
五色而文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翺翔千仭之上俯
視萬物之細擇非其止不止焉於是其志異常禽千萬
也故竹實以食之醴泉以飲之而非梧桐不栖惟無所
苟而已矣向使鳯者其志苟然巢於枳棘之林雜乎雞
鶖之伍飢不待竹實而食渇不待醴泉而飲則世亦不
貴其為鳯矣於常禽何别哉是故君子之異乎凡民其
志亦無所苟焉耳臨湘蔡氏子若鳯幼時嘗從吾遊今
[014-4b]
既長而仕矣朋友因其名而稱之曰栖梧是能擇所止
而無所苟者歟詩云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鳯凰鳴矣于
彼髙岡今天下有道吾將期鳯之朝出鳴也作是說以
貽之


  元英字說


  時之治也以其人矣非人不可以徒治士之顯也以其
才矣非才不能以徒顯世之所望乎士者豈徒私其才
於身哉固將達其用於國家焉前巴陵監縣藹公克誠
[014-5a]
之子月魯英敏而銳於學師友竒其才之邁而期以必
顯也相與字之曰元英是為國朝之英而將為國家之
用者歟夫天地之間元氣馮馮人物以生精氣負負人
物以異列星之英五行昭其耀矣羣山之英五嶽專其
秀矣草木金石之英楩楠豫章芝蘭芳草瑶琨砮砥莫
耶干將屬鏤之屬内全其美外著其用矣古今之士懐
利用之器負不羣之望德施當時名顯後世若是者人
之英乎故知天下不徒治人才不徒生生材不徒用詩
[014-5b]
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元英尚為
國之楨乎無負師友之望也


  竹山說


  蒲圻王君讀書能文辭喜談老佛之學以竹山自號其
所親臨湘蔡栖雲昆季數為余稱其為人求書竹山二
字遺之且徵其說余未嘗識君也獨于其所自取號而
知之孔子稱仁者樂山以其德之似也夫王君固取其
似者以自號歟然山有羣木之茂宻矣有衆卉之榮華
[014-6a]
矣有百草之芬敷葱蒨矣君何獨取於竹哉夫茂宻者
未必皆材榮華者未必皆實芬敷葱蒨者未必久而不
變今夫竹羣而不比分而不孤清虚而能堅林壑之幽
也不能隐其美霜雪之厲也不能易其&KR0757昔之七賢遊
於林六逸放于溪皆惟竹焉是好夫固有所取爾王君
或亦斯人之徒歟惜余未之識也何時訪君山中共造
竹下果有得焉必以語我


  鑑翁說為醫者甘明叔作


[014-6b]
  夫窮理以致知猶鍊金以取鑑脩治之必精而後明可
及焉工之治鑑而不精其能成業鮮矣况其可鑑乎凡
為學莫不然而醫尤甚窮理之不深視證之不明而求
愈人之疾是不治鑑而求照也鑑之不明無損於物醫
之不明㡬何而不殺人哉岳陽甘君明叔號鑑翁者以
儒者業醫又愽通天文地理隂陽法家之言其於軒岐
以來名人所著難素活人諸書窮討之必盡見其義故
切脉以知證譬持鏡以鑒䫉投藥去疾不啻若鑷頷髭
[014-7a]
然翁於醫學殆所謂業之而精者歟吾聞昔之神醫有
所持鐡鑑能照見病人五臟六腑者庶㡬翁之謂矣翁
見病人腑臟固以心為鑑哉作鑑翁説


  王經歴名子說


  甄用監經歴王君孟甫以其二子及其兄之子皆未名
而問於余且徵其說夫問名古之義也余不敏何足以
與於斯雖然嘗聞其略矣不以日月不以山川不以國
凡若是者竊知所避焉君之長子年十有五既導之以
[014-7b]
學将責于成人其勤未可以已也請名以進兄子年十
一知所以事長矣必教之讓請名以遜幼子生甫三嵗
則日望其成長者也請名之以遂夫人幼而學長而教
使之知進進以立父母之道也幼而學長而欲有所稱
焉其子之志乎昔者孔子聖人也而必曰吾十有五而
志于學學矣而必曰不厭夫然故至于立至于不惑至
于知天命至于從心聖人且爾而况于他人乎君子之
道若大路然夫固行之而必達譬諸適千里者中道而
[014-8a]
不進吾止也苟不止焉其至必矣進也其不止於中道
而求必至乎請字之曰公至余蓋期進于成人矣遜與
遂也請俟其時而字焉


  止堂說


  新喻雲峯祐師以止堂名其禪定之室而俾其里人申
一言以證其義遂為之言曰學道亦有止乎曰道無窮
止則罔功學惡可止也然則無有止乎曰學必知止乃
有定學惡可不知止也故止非畫而不進之謂安其所
[014-8b]
而不遷之謂也且天地萬物莫不有所止矣輕清而覆
者止于上重濁而載者止于下鱗而泳者止於淵翼而
翔者止於木蹄而角者毛而伏者齒而齧者止於叢薄
林生而上植倮而能言者止於土故巖穴隐者之所止
也田里農夫之所止也道路行者之所止也獵所止山
林漁所止川澤商賈止市百工止肆公卿大夫止於朝
聖賢止于道德道德者人之舎也孔子曰於止知其所
止傳曰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父止於慈
[014-9a]
為人子止於孝與國人交止於信斯之謂矣抑乂有義
焉止也者定也靜也動而不撓於物也夫人之心日膠
膠乎與物接萬事役之衆慾攻焉惟靜定而後能應惟
靜定而後能不亂不亂而後能返乎性返性則至道矣
是故止乎靜者德之始止于極者道之終止乎止乎其
始終道德者乎或曰師浮屠也其道以清淨為家圓通
為宇光照為户庭吉祥為牀座無所止亦無所不止故
無有止亦無無有止吾恐子之言不類其師何如予笑
[014-9b]
而不應作止堂說


  張伯龍字說


  臨川張氏子弟之秀有舉為臨江之新淦直學者曰汝
用本名某薦者不知其某名而用其字以名之名既上
不可以易也所與遊者因請易其字曰伯龍而屬余為
龍說余見伯龍好學而多能將欲進而有用于時者其
嘗觀易羣龍之象而有得乎夫龍者物之至神者也聖
人取之以著乾剛之義而示消息進進之㡬學者於是
[014-10a]
得時行之道焉初九曰潛龍勿用以其時之在下而不
可有為也隐而未見行而未成故君子居以養其志學
以充其德孜孜夙夜體健不息以俟夫二五之位交君
臣之德合而後沛其澤於天下其為用豈不博大哉然
過是則為亢矣為有悔矣君子戒之故龍宅乎九重之
淵嘘吸元氣登降六合凌厲三光之精用之以雨天下
兩儀資其功萬物仰其澤不用伏於淵泉而已耳夫固
需其時焉是故善得時者莫尚乎龍善言龍者莫尚乎
[014-10b]
易且龍德之大其來豈一日之素哉養之於下成之於
中達之于上故物不素其養則不能成乎用君子不素
其養則不能成乎名孔子曰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
伯龍誠有志君子之德業歟其尚進脩之以及天下文
明之時吾見其澤之施也有漸矣


  張生德常字解


  仁義禮智人之常德也在君子無以異於人者君子之
異于人惟能恒有其常耳常之為義博矣哉夫天地德
[014-11a]
至大矣天之尊也而失其常天則不能以覆地之卑也
而失其常地則不能以載常德之失在天地且不可而
况人乎是故父子有親父子之常也父子而有不親失
父子之常矣君臣有義君臣之常也君臣而有不義失
君臣之常矣兄弟之常友也夫婦之常别也朋友之常
信也而皆反是兄弟夫婦朋友胥失其常矣惡在其為
德哉故君子誠之為貴君子之於德體之於心脩之於
身誠故無偽無偽故可久可久故不易不易故謂之常孔
[014-11b]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庸常也夫人之於是
德豈獨非常性哉由之而弗能知得之而弗能有有之
而弗能常君子果異乎凡民也已


  臨泉解


  天下之士心慕朝市之榮者必違山水之樂志希巖壑
之勝者恒乏當世之慮處乎榮而兼有其樂據吾勝而
不忘斯世苟非道義君子學聖賢而有見焉者弗能也
余遊衡之酃邑得惟中王君為邑校官殆其人乎惟中
[014-12a]
家來之大川環其居青林翠壑幽泉淨石與雲月烟露
爭勝几席之上朝觀夕遊吾知其樂於斯也審矣乃今
出仕于外自是而升將致顯榮然其處也不必絶乎市
朝出也不必謝乎巖壑嘗以臨泉扁其讀書之室以志
其勝夫山水登臨之樂均也獨取夫泉何居惟道也在
天下猶水之行地中往者汨汨而未嘗息焉來者混混
而未嘗竭焉始之以涓滴成之以河海君子體物而觀
妙莫近於斯是故逝川之歎聞諸孔子源泉之喻發諸
[014-12b]
孟氏惟中蓋學吾孔孟而有見者也不然奚取於泉哉
今夫發蒙於山成流於江委順于海洋乎吾見其流動
而無已也浩乎吾見其充滿而無際也惟中觀于斯泉
反諸吾身坎止流行必有得于中矣孔子稱知者樂水
惟中庶其知者歟夫知者為學不厭惟中其不厭於學
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亦取如是而已惟中名得臣其
先本出晉陽徙居於來祖若父世有長者之行道義固
其家學焉
[014-13a]









[014-13b]









  傅與礪文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