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90 勤齋集-元-蕭㪺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勤齋集卷四       元 蕭㪺 撰
  雜著
   地震問答
嵗在癸夘八月辛卯初夜地震汾晉尤甚湧堆阜裂溝
渠壊墻屋厭人畜死者無數延慶次之安西又次之餘
尚未聞也至今月餘猶若乘舟車然間復一動民皆廬
於空庭市道以火繼晝不可禁惴惴焉莫能寜處閭巷
[004-1b]
焚楮幣告謝者無日無處無之姦人間為利詭言相驚
民深以為患有問於余者曰某將有禱於天地而或謂
此地動也何關天事又紛紛之言不可勝記某亦不之
聴信但未知此何祇之所主何以為辭而禱之如之何
其可余聞之曰吁人之不學乃至此乎此其所以有此
大變異也歟天地人一也豈有二乎天包地外地居天
中人生天地之間受氣于天受形于地乾為父坤為母
故人之一身氣則天也形則地也心則人也故禮記曰
[004-2a]
人者天地之心也邵子曰一身還有一乾坤豈有二乎
人而不知天地猶自心不知其血氣形體猶子不知其
父母之心也何以為生耶曰天如何而包地也曰僕聞
之天積至陽輕清之氣耳其為氣也至剛至健旋轉至
急故包得地居其中地則氣之至陰而重濁者積之而
後成形質然其初本一氣也動則為陽靜則為陰陰陽
分則兩儀立雖曰兩而實未嘗相離也故曰天地自相
依附天依形地附氣也子不見夫日月星河之出没乎
[004-2b]
隨天運轉從地下過耳此最明白又何疑焉曰天地其
變如此何也曰失其理也如何而失其理曰由人而失
其理也人者天地之心安有心病而身不病者乎曰理
如此其大乎曰昔宋太祖問世之何者為大宰相趙普
對曰道理最大雖天地各有其理而况於人乎請備言
之曰聞之天之理曰乾地之理曰坤故乾健而坤順乾
動而坤靜乾剛而坤柔乾發舒而坤生成之乾覆燾而
坤負載之人之理曰仁義禮智信所謂天地之中民受
[004-3a]
之而生若仁者愛之理也義者宜之理也禮者敬之理
也智者别之理也信者實之理也此人之性也亦曰人
之徳也葢此理得之於天亦曰徳性也故仁之發為怵
惕惻隠之心義之發為羞惡之心禮之發為恭敬辭讓
之心智之發為是非之心信之發為誠實之心此人之
情也仁則為父子之親義則為君臣之義禮則為長幼
之序智則為夫婦之别信則為朋友之交此人之道也
葢是為人當行之正道萬世不可改易者亦曰人倫者
[004-3b]
也又推而言之則凡孝愛慈祥和易寛惠粹温醇懿公
恕周溥宏裕安泰容育彊健剛毅果決勤敏紓徐哀矜
施卹仁之屬也文理節序謙抑宣章嚴威祇惕慎畏齊
莊卑㢲禮之屬也裁制宜適友悌方達斷直從順擾肅
亷介義之屬也密察精辨清明開爽睿哲聰覺達淵貞
正確固專栗縝密儉約智之屬也恒一守忠敦篤純質
愿樸厚重孚塞懇悃鎮靜恬夷信之屬也凡此皆人之
理也或乃凶賊慘忍䖍劉傷害酷虐禍敗狂猛獷悍躁
[004-4a]
率媚疾忌忮貪頑私比狷褊隘狹偏駁輕忽弱懦仁之
反也驕矜夸盈僣忒奢溢怠肆滔淫侈亂黷冒攘奪鬬
䦧號酗争伐陵競侮傲惰放蔑慢戲侮荒弛吝嗇鄙俚
義之反也殘暴悖戾狠愎偏黨茍靦容媚拂訐隨同疑
爽姑息禮之反也猜蕩幽暗昏昧窒塞傾邪陰險蔽係
滯吝愚惑繁苛瑣碎愁戚闊疏粗略混濫陷溺卑汚遂
非億詐智之反也妄誕矯誣欺詐詭譎狡偽諂諛空曠
儇薄便佞便辟信之反也凡此之屬皆非人之理也葢
[004-4b]
人之理其大者為五常其細者有萬善反之則皆為惡
名數不可盡舉此大略也又雖曰是理而施之不當其
可則為惡矣如愛與敬理也若不愛敬其父母而愛敬
他人則謂之悖徳悖禮以此為例而推之可徧通矣故
凡為學之要於一言一行間不可茍必務去惡而存其
善夫子謂言行君子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曰聞之
致中致和天地位萬物育者何也曰此聖人之能事學
問之極功未易言也若粗言之不過使天下人之心一
[004-5a]
靜一動各盡其理爾人盡其理則人道立故天地自位
天地位則萬物育亦猶人心安泰神志清明俯仰無愧
則氣血和平膚革豐盈化化生生壽考康寜矣曰此在
位者政治教化之事匹夫空言何益哉曰此童蒙之見
也夫治民而教之自秦漢以來此道廢矣然自此民物
之休戚亦可考矣尚何言夫人之有生得天所賦之理
方有此形既生為人而䘮失所賦誰之過歟天使為人
而自棄之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
[004-5b]
之君子存之此自是己所當為何待人教乎曰亦有無
理之人乎曰無是理則自不為人矣所謂得其偏者為
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為飛為走者是矣然
而虎狼有父子蜂蟻有君臣鴻鴈有長幼雎鳩有别烏
鳥知養豺獺知報本此其得一偏者猶不失也人得其
全而乃失之又如何哉曰同是人也同有是理君子小
人何自而分曰孟子言之矣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
體為小人大體心小體耳目口鼻形體血氣之屬也心
[004-6a]
有五常四端是天所賦謂之天理口體之屬止有聲色
飲食男女是人所欲謂之人欲人若以天理心思為主
則為大人君子若但以人欲口體為主則為小人也曰
然則君子無欲耶曰君子以理制欲使皆合義小人則
專從人欲滅天理耳雖然先儒有言小人不合小了他
本不是惡若學以明理能制其欲即為君子葢天地之
間只有陰與陽天理陽也人欲陰也使天下之人皆能
以天理勝人欲則自然事事合于天心自然陰陽和風
[004-6b]
雨時百糓豐登萬生暢遂災害不生禍亂不作也曰為
學之事非易豈天下之人皆能為之哉曰古昔盛時治
而教之故當世之人皆自八嵗入小學十五入大學無
有不學者人人皆知有五常萬善凡人倫日用己所當
為者盡力行之所以上之治教明下之風俗美而後世
不可及也書曰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
變時雍正謂此也曰古之教民之法可得聞歟曰古之
居民二十五家同一閭巷巷首有門門邊有堂曰塾民
[004-7a]
出入常受教於塾而後行之自八嵗已入小學收放心
養徳性既長又有兩塾之師教之行其理去其非故賢
者得以明理善俗愚者亦能寡過逺罪而不自知也今
縱不能然但鄉黨里巷中必有年老有道理者原注謂/身行之
而有得/於心或識道理者原注謂生/質之美皆可師而問之知愛其
身不墮於惡穽則漸自長進過失漸少道理漸明是亦
古之遺意也葢古之所行者治世教民之政今之所言
者使人人自明其理之法夫萬物之中人所以最貴者
[004-7b]
只是為有此理若我心不求明之以充此人形安得為
靈夫子謂仁豈逺乎我欲仁而仁便至只回過心便是
又何難哉子不聞郭西劉氏之蒼頭乎逃于平陽數年
矣值此變不死次日徑歸其主此即能回心而得理者
凡今之人孰欲出於蒼頭之下乎曰然則祈禱謝過無
益乎曰知其過而改以遷於善則可若不知其過或畏難
而不改則是欺天侮神反招禍矣何益之有昔者夫子
疾病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乆矣葢聖人未嘗有過無
[004-8a]
善可遷其行素合於神明雖不禱猶禱也常人所行違
背天理雖日禱之猶不禱也如已有子或婢僕事事違
背於已而每每只來禱告是欺侮於已則愈増怒矣能
無笞責乎昔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逺之
可謂知矣義是人所當為之理人只合專力為之若不
明義理只知䙝凟鬼神可謂不知也已然此猶論當祀
之鬼神爾若淫祀又所不論也記曰淫祀無福若遇正
人則自當廢去矣夫豈能貪天之功而禍斯民耶故漢
[004-8b]
谷永曰明于天地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萬物之情不
可罔以非類人而可不知學哉曰廬而處禮乎曰禮若
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所以
敬天之怒也孟子謂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盡其道
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人事盡處方可言
命今天地大變而人豈可偃然無所變其處哉須一切
廢罷宴樂聲伎紛華利欲之事常以憂畏改悔處之則
可詩云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當如
[004-9a]
是也曰聞之自古災異多云政令之闕失何也曰各盡
其職分可也職分者各人分限中理之當為者也在位
者固當自改其一官之政治闕失然而無位者不當自
責其一身之失理乎昔者大舜為其父母所怒每往于
田則呼天號泣曰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父母不我愛
不知我有何罪怨己失愛自求己過不得於是戀慕而
號泣故終能致父母和悦漢萬石君子孫有過失為便
坐對案不食然後諸子相責因長老肉袒固謝罪改之
[004-9b]
乃許凡父母若有怒為子孫者當相責而悔改况天地
大變如此而人可不自求己過以改之乎夫人之一身
儘多有事大學論絜矩則欲其上下四傍均齊方正若
自五事四勿九思九容三戒三愆之屬以至父之慈子
之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朋友相責以善泛愛親仁之
類是皆天命之流行人事之當為者日夜切己㸃校若
有不盡則竭力加勉此之謂自修故曰君子求諸己小
人求諸人天下之人皆知自責以自修則皆得其理若
[004-10a]
但責人則皆失其理矣不可不慎也所以先儒有責上
責下而中自恕豈可盡職分之戒昔年僕買温公家範
于市有張姓者曰此部書不售二十年矣嗚呼此亦觀
風俗之一端也若家範所言自祖及孫以至乳保各有
言行為法此職分也曰然則當如之何曰夫子傳震之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當此震驚之際唯當畏
天之威而自省察其身心過失急自修治而痛改之又
推求向之過失之所由來而盡絶之或昧而不知者學
[004-10b]
問以明之或既知而行有未至者力行以實之葢人言
行之失人猶得而尤之若夫心思幽隠之過惡人不得
而知者惟自心與鬼神知之故曰為惡於明明者人得
而誅之為惡於㝠㝠者鬼得而誅之可不懼乎曰如長
平四十萬新安二十萬其中豈無為善之人耶但玉石
俱焚亦古人之言也豈無其理哉曰奚止於是古固有
比屋可封比屋可誅之言矣孟子謂富嵗子弟多賴凶
嵗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
[004-11a]
然也夫人心陷溺習以成風雖舉一國之人皆熏染如
一生長見聞而不知其非不然何以詩有十五國風耶
夫子首以二南而終以豳者又豈無意哉其旨深矣故
善為國者必以正風俗為本也夫長平新安之人以為
無罪不可殺降者為白起項羽言之也若於趙於秦論
之則皆叛卒豈得為無罪哉若夫玉石俱焚之言以火
之無别發其下文曰天吏逸徳則烈於猛火矣故分别
而言但殲其渠魁若脅從者則罔治之非若火也鬼神
[004-11b]
聰明正直豈無知耶曰終疑有濫者曰思之痛心難盡
言也於此只當斷定以天道與聖賢之言為决可信决
不悞人且為善猶未獲福為惡更欲何望今遇此大變
異只合深自恐懼修省唯恐悔改不及而禍變大至豈
尚有疑惑工夫故曰吉人為善唯日不足也且為善而
安富尊榮為惡而誅死禍賊此天理之正也若或反之
則在君子為不幸小人為僥倖又先儒之言曰為善而
得禍是善未積為惡而有福是惡未稔子將奚擇焉人
[004-12a]
果能自省察知其過惡將畏懼悔改之不暇何暇有疑
人生短景日日改過遷善未知畢竟能得全其天之所
賦與老而歸全否且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
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又曰仁安宅也義正
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弗由哀哉聖賢所哀為
其良心已死也葢人與飛走不同處只為有此仁義禮
智之心謂之良心若無此心則韓子所謂其貌則人其
心則非者孫明復亦云人亦天地一物爾饑食渇飲無
[004-12b]
休時若非道理充其腹何異鳥獸安鬚眉人至於此則
與物類何異可不哀哉嘗見故老教人曰換了你心肝
者此雖俚語實於人有益真起死之神丹也曰聞之天
地以生生為心而殺人如此何也曰自取之也天以陰
陽五行化生萬物流行不息故生意無窮惟人得其精
故最靈於物若善用其靈存心於義理則天之生意常
在已身若不善用其靈專役於利欲遂生出私意欺偽
百端皆與天道正相違背生生之理隔絶盡矣書云自
[004-13a]
絶於天又曰非天夭民民中絶命又曰非天虐惟民自
速辜大原注疑/作左傳曰妖由人興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
常則妖興正謂此爾葢天本只有生生正氣因人所為
邪惡悖戾積此惡氣薰蒸雜亂則亦有乖戾惡氣也亦
猶天地之氣不時則人病人之氣惡則病天地矣故人
為善則與生氣流通為惡則與惡氣相感猶水流濕火
就燥各從其類也如五福六極之類皆是也書曰天道
福善禍淫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曰惠迪
[004-13b]
吉從逆凶惟影響豈欺我哉曰吾知所處矣生死修短
一聴於天則此心虚靜有何憂懼曰此其粗者耳昔司
馬牛問君子夫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
君子己乎曰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必日夜自察其思
慮云為一一合理無曠人之職分則自然心廣體胖不
知憂懼若有未盡善不合理者即是過惡安得不憂懼
乎曰吾亦嘗自思所行亦無甚過惡只此平常用心亦
可矣何必問學而為是紛紛也曰此猶所謂美芹子而
[004-14a]
樂炙背者不知天下有美於食芹樂於炙背者多矣人
見西子而後歸憎其貌不覩大公不見自私之為小智
不知禮義不覺物欲之害良心故先儒有言學者舍義
禮則飽食終日無所猷為所事不過衣食之間燕遊之
樂與下民一致夫人豈樂為下民哉溺於所習而不自
知耳夫子謂性相近習相逺又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葢言習也古人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者人
若不知學不以禮義切己省察豈能自知非但見人之
[004-14b]
不同己者為非爾此之謂失其本心但不知不覺作一
世惡人而死耳曰觀鄉里中亦有温恭不爭競是非者
人皆稱善亦可矣曰此所謂資質美者更在學問以進
之為聖為賢不可量也若只如此而已是夫子所謂鄉
愿之人似有徳而非者故曰惡莠恐其亂苗也惡紫恐
其亂朱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鄉愿恐其亂徳也為
其不知學問更不能進向上去只如此同流合汙閹然
媚于世衆皆悦之自以為是以終其身而止于此有害
[004-15a]
聖賢大學之道也然則聖人所惡亦非天之所祐者也
曰聞有言老而學者此亦無用之言也歟曰昔人言之
矣日暮豈不秉燭乎猶勝坐于闇室之中也曰將死矣
能一明何補曰夫子謂朝聞道夕死可矣雖有半日之
生猶當聞道期不負此生為人猶勝虚生虚死與草木
無異也曽子臨終以一簀不合禮必易之曰吾得正而
斃焉斯已矣豈以將死任其非理耶曰觀世之學者必
數十年而後有成吾旦暮人耳安得此光陰是可傷也
[004-15b]
曰不必如此昔有李初平欲從濓溪先生學先生曰公
老矣無日子但每日來聴説話於是二年後有所得此
或一法也若未至於老則茅容四十餘方學終亦成徳
焉人莫不有神明用之當于其要往往於不𦂳要事搜
訪須要得知及至己身一生為人一大事卻以為等閒
傳所謂兹心不爽昏亂百度者可哀也哉曰自古地震
多矣未有如子之説何也曰若有則不必説矣曰亦有
與子説異者曰此所以言人必須學問也人不知學則
[004-16a]
聞人之言是與非莫能辨往往只被邪説惑亂引去聞
正言則反疑矣夫子傳夬之九四曰聞言不信聰不明
也程子曰夫過而能改聞善而能用克己以從義唯剛
明者能之又曰剛然後能明柔則易遷失其正性豈復
有明也故聞言而不能信者葢其聰聴之不明也書曰
視逺惟明聴徳惟聰夫聞善言能信而無疑者聰明過
人者也在子思之如何曰事天有道乎曰有孟子曰存
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人
[004-16b]
能常常兢畏齊栗如對君父如事鬼神則心不流蕩放
去心既常存則能保守得天所賦之理完具不失順而
行之不敢夾雜一毫己意即事天之道也詩曰不識不
知順帝之則雖文王亦只如此餘則張子西銘詳之曰
雖然吾將有禱也子姑為之辭余口授之曰坤靈震盪
民物夭傷皆昏㝠多失於降衷致清寜有乖於常理遘
此大警敢不痛懲誓除既往之愆敬迓好生之徳斯可
也曰今日之言多矣不能盡記子盍為我書之遂書草
[004-17a]
廬中記荅人所問然難於命詞太俗則鄙俚為知徳者
厭稍文則不學者惑畢竟無益雖病中時時改定終未
能自愜也或謂余曰子之意誠厚然吾思之亦甚愚也
夫人之生雖同得天之理以為性而亦有陰陽五行之
氣以為形質理性雖同而氣質有萬不同者故曰清者
智而濁者愚美者賢而惡者不肖今此愚且不肖者乃
有生之初既禀得濁惡之氣既生之後又無賢父兄良
師友教養之功又為風聲氣習之所驅染自襁褓無知
[004-17b]
之時已為紛華物欲放僻邪侈蠱惑至于少壯耆艾矣
而乃欲一時言語文字間使其自知照了悔而改之不
亦難乎又恐吾子重為人所怒也余曰子之言良是雖
然古猶今也當聖賢之時豈無氣質不美之人豈不知
氣習物欲之為害哉夫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乎我未見力不足者又曰仁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又曰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
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如中也棄不中才也棄不才則
[004-18a]
賢不肖之相去其間不能以寸周子曰人有不善則告
之不善且勸曰庶幾有改乎斯為君子又曰聞人有不
善則曰人孰無過豈知其不能改改則為君子不改為
惡惡者天惡之彼豈無畏耶焉知其不能改故君子無
不愛且敬焉朱子釋之曰告之以不善者恐其不知此
事之為不善也勸之改者恐其不知不善之可改而為
善也夫聖賢豈不知氣質物欲之為害己欲達而達人
推己及人仁之方也明徳新民大學之道豈有棄人於
[004-18b]
惡耶其變化之葢有道矣如百姓不親五品不遜帝舜
則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又使夔典樂教胄子以防其
失夫子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
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子思言人一能之
已百之人十能之巳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
必强藍田吕氏解曰君子所以學者為能變化氣質而
己徳勝氣質則愚者可進於明柔者可進於强不能勝
之則雖有志於學亦愚不能明柔不能立而巳矣夫以
[004-19a]
不美之質求變而美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今以鹵
莽滅裂之學或作或輟以變其不美之質及不能變則
曰天質不美非學所能變是果於自棄其為不仁甚矣
凡此聖賢大儒所以教人言雖異而㫖則同而呂氏尤
切故詳著之葢氣質習染時尚物欲數者維變化氣質
為難然既能真識徳性之正自能覺其氣質之偏於日
用動靜語黙間事事力變之則是天理之正所謂非禮
勿視聴言動一日克己復禮吾身過失皆可一舉盡掃
[004-19b]
除矣譬如雲霧陰曀雖甚厚疾風烈日豉蕩消鑠之豈
有天宇不能清齊首耶要在致知力行篤志無怠而已
至於為人所怒則非愚之所能苟免也雖然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聖人者儻使見此説或能感動奮發而有
以變於前而善其後者焉則於國家化民成俗之美豈
無萬一之助耶
   跋周文矩校書圖
右題曰周文矩校書圖案劉道醇宋名畫評文矩建康
[004-20a]
句容人仕南唐李煜為待詔善車馬人物子女用意深
逺於繁富尤工與蒲師訓黄筌父子孫知微孟顯同列
並在妙品中圖凡八人皆唐衣冠三僮子前三人與胡
僧對坐朱衣者持梵夾讀僧屈指為數物狀衣緑者指
左黄衣者拱手皆有談説似是為文事者中二人偕立
童子磨墨一則憑曲松而言若口授其意一則據石左
執巻右秉筆而掌其頤若思櫽括其意而將為書者後
二人坐石上共執巻一讀而指其文一仰而若有所思
[004-20b]
者此卷藏故經歴李君長卿家有年矣今乃孫凝仲袖
以示余欲究其事實未暇也留已乆遂歸之且備記之
他日或有所考併書於此以詢諸博雅君子求其所謂
深逺之意云皇慶癸丑涂月中澣蕭某書
   祭雷孝述文
維至元二十八年某月朔日蕭某告于秀才雷生孝述
之靈嗚呼我方抱中殤之悲而重聞孝述不起疾嗚呼
何以為情乎前月末見子羸頓雖若可憂者然猶謂子
[004-21a]
年方少氣方生長或者雖困將不害乎且以經歴君淳
徳所芘伯靜兄餘慶所鍾孝述其將良已乎况孝述之
慈良敏達可與進徳天既生之必將有以成之寜遽止
于此乎既而友子唁子回則云日能食半碗許矣當是
時我方健羨仲介兄弟視䕶之勤而痛恨我之為人父
母而不能盡其道也二十五日之夕寛甫書來慰我其
末乃報孝述之凶驚怛失聲哭諸寢門之外嗚呼寜遽
真有是耶我之疎愚不知憂畏每如此耶抑㝠㝠之中
[004-21b]
神化固莫測耶所謂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復何説耶豈
人事或不偶耶將孝述夙所受耶是則所謂命耶否耶
嗚呼世道多難同志凋落苗者不秀秀者不實悠悠蒼
天此何心哉嗚呼屬余具食吉月以拜左右之為殤女
來者不得往哭孝述之柩且慰汝尊長之哀負此存殁
既慚既痛知將葬子於後之四日期于此視汝入土以
為永别奠以告子庶亮我心尚饗
   祭周介夫文
[004-22a]
維延祐三年嵗次丙辰十二月己巳朔四日壬申友人
某等謹以清酌柔毛之奠致祭于故從事周君介夫之
靈嗚呼介夫行人所不能行好世所不能好脫棄方亨
之仕罄竭因心之孝孔顔曽思之謨訓虞夏商周之典
誥趣味淵旨辭義雅奥諷詠若建瓴而琅琅窮格見天
心之浩浩貴義輕財有犯無校恤人以惠愛為常居官
以亷勤自效謂造化之弗僣汔康寜而耋耄何期一往
而弗還不見年髙而徳邵嗚呼民物憔悴人財彫耗如
[004-22b]
斯吉士之無年何乃旻天之不弔觴豆雖陳莫論乆要
從茲永别以終天能不長號而痛悼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