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43 紫山大全集-元-胡祗遹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紫山大全集巻二十六  元 胡祇遹 撰
  語録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従容中道聖人也必勉而中必思
而得力行以中道大賢也勉而或中或不中思而或得
或不得勉強以求道中人也不知所以勉所以思如盲
人夜行坑塹溪谷荆棘豺虎足蹈身死而不悟者下愚
也天之造物聖人不易生大賢不易得中人十三四下
[026-1b]
愚十七八人生幸免下愚然則體認省察執守涵養踐
履擴充之功可不務乎故當彊勉自彊人一已百人十
已千不如是則亦卒歸於下愚矣
有是理而後有是氣有是物有是言故曰形而上者謂
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又曰忘言以觀道妙聖人天地
合徳目擊道存庸人覩象而不知其理故聖人立言以
明理百端開悟曉諭終不知此心即太極萬物皆備於
我天性人心之善天理人欲之分以記誦為才能以學
[026-2a]
人語言為事業心鏡不磨日加塵垢著書滿屋無一言
適用亦非徳言如此看書終身目昏頭白精神識見日
耗日昩有何所樂有何所得而欲參天地賛化育致君
澤民命世垂後不亦逺乎推原受病葢以學為學而我
自我入耳出口而已終身説仁孝而不仁不孝終身説
忠義而不忠不義心身既不仁孝忠義口之所言者皆
他人之辭非心聲也謂之無學可也故孔子曰予欲無
言又曰黙而識之
[026-2b]
雖有嘉肴不食不知其味也雖有至道不學不知其㫖
也故孟子亦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學不
至於自得不能為有為無也人生當為之事不為則已
既為則必用其極必思其周必至於達可也致廣大盡
精微可也余嘗觀養生之士凡可養生者無不為也内
而心志血氣外而起居衣服細而一言語一咳唾無妄
費大而順四時法隂陽和術數毫髪頃刻未嘗置念庶
幾焉少疾延年順受其正而已矣一思慮之害生不為
[026-3a]
也一語言之害生不為也一起居之害生不為也凡有
毫髪之害生者避之如冦賊水火畏之如鬼神雷霆疾
之如仇讎怨懟朝夕思忖錙計銖較精爽之昏明必先
知之血氣之彊弱必先知之功夫之勤惰必先知之養
生未至者則加勉害生當除者則速去必臻其極而後
已昩於養生者則反是縦情極欲晝與物接夢逐慾馳
自幼至老小大事業無一物之不害生者飲食衣服以
養口體孰不知之以飲食衣服害生致疾者十常七八
[026-3b]
衰老而不悟病疾而不悟垂死而不悟凡聞養生者之
言閉而不納蹙頞而惡言反唇而非笑拒之而不信絶
之而不為銜哀將斃而猶曰命也豈不繆哉二人相去
遼邈如是豈惟養生者人之有道内而修徳修身外而
治家治人亦莫不然信之者惟日孜孜不至於聖賢而
猶以為不足不信者日陷於小人之下達而猶以為有
餘上智下愚此之謂也然則生而知之者無有也聞善
言見善行不能慕而學之可哀也哉然則最為害事所
[026-4a]
以下愚之歸者拒之以不信而已心不在焉則食而不
知其味而况聖人大道節目功夫若是之多升堂入室
之艱而又先之以不信奚啻霄壤之分哉欲得其味而
知其㫖不亦難乎
學者之大蔽因以目前衰風頹俗凡材下愚以古人之
髙姿異禀神功聖徳舉不足信良可悲也夫信道不篤
尚不能有無况拒之而不信絶之而弗為豈能通其理
知其味得其用臻其極哉以至縦情極欲醉生夢死也
[026-4b]
宜矣
人之大欲酷嗜者莫甚於飲食問其酸苦甘辛鹹淡則
皆不得其真正故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而况
義理之精微乎性情之邪正乎今之為學者皆曰我知
言我知道恐未之思也
論語一書貴為王侯賤為匹夫皆不可以不讀大則九
有小則一家之政皆不可以不知亦不能不用
人不可以不學不學則直情徑行如瞽者夜行於深山
[026-5a]
窮谷前有髙崖深淵而不見旁有虎兕犀象而不知萬
一不死亦幸免耳
地無瘠薄糞之則髙沃人無愚魯力學則賢智聖人之
見如日月一出而六合萬物無不洞照常人之見如燈
燭逺不過尋丈必欲萬理俱明須當步步照鑑積日累
功庶得窮盡
孔明曰非學無以廣其才伊川曰學進則識進識進則
量進然則識量才三者皆従學而得不學則不窮理理
[026-5b]
不明則識何以進人無智識而不明理每事従血氣所
偏量何以廣大惟能識地勢坤故能厚徳以載物識量
既無胷次無物無義理無古今臨事塊然何以處決其
不才也亦宜矣
人而不學無知識無文秀無馨徳是草木禽獸之不若
春和雨露則生榮秋寒霜雪則枯悴此草木之知識也
一草一花有根本有身榦有枝葉開花則色香可愛文
理成章不雜不亂結實則堅殻全體生意完具含蓄不
[026-6a]
絶至於禽獸尤有可觀虎狼之父子蜂蟻之君臣鴻雁
之夫婦鶺鴒之兄弟烏鵲之朋友鳯凰之仁鵰鶚之剛
豺獺之報本可以人而不如禽獸草木乎
記問之學不適用其病安在然則聖人誨人以多識前
言往行多聞多見博學詳説者將何所用哉亦豈止於
助談鋒悦耳聴驚愚駭俗誇多而鬬博者耶善學則古
人一話言一行事皆切於日用不善學則空言而無所
施故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
[026-6b]
與立未可與權
今人自謂識見才思不及古人因此廢學此語正與非
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相似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
今汝畫近日以来深自内省聖人之言切中後學無志
者之病不肖迴思平生讀書不惟不曾澄心淨慮沉潜
玩味再三體認只再讀細讀工夫亦不曾着力如此荒
唐鹵莽便欲見聖人心地豈不謬哉近日再將少年讀
過四書及尚書少似着意披讀已自得味若如古人着
[026-7a]
意下志寧有不及人者有為者亦若是孟子豈欺我哉
今人不肯讀書只言不得工夫若果肯為學雖流離急
遽顛沛倉卒死生憂患中亦得工夫若不肯學雖飽食
無事師友在前亦虚過日月此心與學略不相干匹夫
不可奪志有志則百事可成但恐無志四十五十無聞
固不足畏然果能立志只活到七十嵗亦有二十嵗月
日何事不可學周易最為難看一日讀一卦兩月讀一
遭一年之間可讀六遭胡子今年五十有八比及盖棺
[026-7b]
當不服人雖韋編百絶可也
今人為學患無師傅然則何為而可孟子曰乃所願則
學孔子也孟子去孔子已近百年固不獲耳提而面命
口傳而心授也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是
皆生不並世至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亦豈得親炙者
哉所賴格言髙行聖徳神功布在方冊如在目前故曰
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今日為學既無師傅即
當以語孟六經為師且如欲見古今為學之方凡語孟
[026-8a]
六經中聖門君臣師弟父子夫婦朋友每説為學處萃
類為一門熟讀細詠宻察深省只此便與親見聖師無
異將聖人教人為學處所學者何事一一較量去聖人
之後以至今日今人為學同乎不同乎舍今之非従古
之是何愁不到古人地位不知出此止知近習為可宗
為極致欲脱凡民不亦難乎韓文公當文衰八代之餘
道喪千載之後一時儒學所謂宗公鉅人者亦豈無偃
然自負者哉使文公所見不能尚友古人亦不過唐文
[026-8b]
而已耳惟其不狃於俗習不安於卑下使世無孔子余
不當在弟子之列其志見如此故能髙出唐漢直造三

古人言行備見簡冊後人為學足有餘師設若父子之
間不幸而父如瞽叟母如嚚嫗弟如象我能如舜為子
為兄則更不難處以類而推為人臣為人弟為人父與
國人為友皆以聖人為法至於萬事莫不皆然故曰誦
堯之言服堯之服行堯之行亦堯而已矣今人所謂不
[026-9a]
善學者只是將聖經口舌作閒話説過於身於心了不
相闗涉正如舌本不仁終日飲食而不知其味然則何
益矣謂之不學可也
今人慕古人只是剽竊皮表不得心思務外而忘内勤
苦終身竟不濟用文章字畫一一皆然故韓文公謂不
得其心而逐其跡吾未見其能旭也苟能誦其言以求
其心解悟其理篤信而力行之則用力少而収功多可
一日千里矣
[026-9b]
古人興於詩立于禮成於樂誦詩三百而心無所興起
講明曲禮三百威儀三千而無所立談古樂而無所成
謂之不學可也毎觀一經使中間前言後語自相發明
庶得其㫖大抵雖至聖大賢其氣象禀賦亦有定體故
言行亦不能相掩大綱細目讀書當潜心焉
前人所到髙逺立志不卑故也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
足又尚論古之人今之人臨下為髙不知其不足少有
過人之薄技已自矜滿至於寫字作詩作文信手肆口
[026-10a]
自以為是漫不加省不曰是字也是詩也是文也方之
古人是耶非耶相去若干逺近古人如是我不能如是
求其所以不能如是之由對病用藥庶乎其有進矣
貪多欲速謂之不智可也子不見夫種桃之家乎喜其
繁多欲以早熟繁多則木力不及數雖多而瘠小三五
不能及一丈者木力不及則反為之遲熟不一二嵗則
木力竭而死矣曷若减其顆數大而甘美比之小者得
利倍蓰木力不傷而可延嵗年者哉讀書修身何異乎
[026-10b]

學不至于自得則不可以立言不可以立事學人言語
作為終不成用自得一分只説得一分行得一分
古人開得眼来以至夢寐中别無他事只與身心計較
不肯分毫放過頃刻無事所以成賢成聖今人雖曰好
學全與身心不相干涉只得務外學藝所以不能自得
亦不能成事
少日不㑹讀書以為聖人千言萬論立法教人不能不
[026-11a]
爾雖入耳着心終與已不相闗涉不能悦心及其臨事
書自書我自我終為外物長年以来頗自省悟凡聖人
之所能行所能言者吾皆有之吾皆當然吾所以不如
聖人者血氣物欲害之也能去其害徹其蔽即去聖人
不逺矣故孔子曰予欲無言又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
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又曰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
歟予一以貫之伊尹曰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
道覺斯民也孟子曰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惟聖
[026-11b]
人為能踐形四端五典我固有之非由外鑠我也又曰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少年血氣之強盛以智謀功利為至學以文華才藻為
俊傑故於語孟詩書不得其味中年以来客氣衰謝義
理頗開兼涉世既久練事頗多始覺前非方於語孟肯
細讀
余自中年血氣便衰如七八十然却有可喜者血氣既
衰則利欲進鬬之心亦従而衰减邇来讀書漸覺義理
[026-12a]
有味識鑑亦頗增明覺聖經賢傳嘉言善行義利善惡
是非邪正仁與不仁一一切已向来剽竊不根為人浮
學甚可愧恥乃知中才庸人讀書不多涉世未深客氣
未除擇師友未精克己無我工夫未曾着力事事皆少
味賢若東坡老貶海南始喜淵明詩况餘人乎
小人之不足者為利為惡君子之不足者為義為善孔
子為學自十五而至七十十年一進各有效驗如行路
然今日至某所明日至某所又明日至某所六日而至
[026-12b]
其止泊之所後之為學者先無所指之前定又不知所
行之正路一進一退不退則失道妄行倀倀然至於迷
錯老死而無定止謂之不學可也不若不學之為愈也
祇遹汝今六十矣能耳順乎不惟不能聲入心通遇事
而隨人是自無所立矣不能自立又安能不惑知命乎
既自知之凡語孟六經中所謂為學一字一段細書於
壁日究日行庶幾未死之前少有所知不負天地父母
之生汝
[026-13a]
余年三十八入京師日以塵冗汨沒如此三千六百日
家人輩千里思慕以為逺久以日為嵗余形志俱勞得
枕則惟恐天曉晨興則不覺日夕綿厯十年疾苦旦暮
迴思所幹之事無一事可紀錄入史筆者今嵗行年五
十攬鏡自照蒼顔白髪苟自笑之不足又何足以滿識
者之一笑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蘧伯玉行年五十
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余自省凡庸去聖賢若天壤昨非今
是固不多争近日讀莊子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盡何
[026-13b]
其愚也化而知非固未易言至於塵網世味當少覺悟
庶幾形志之安平性天之自得服官政以理遣處此身
於無事一旦挂冠歸老享暮年康强清明閒日舒長之
福不陷於貪不知止衰不知謝抱聲利之囚而死至元
十三年冬十月五日河中寓舍無人獨坐因念山谷無
事静坐便覺一日似兩日如此活至七十便是百四十
嵗有感而書
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降至市人悲喜於錙銖之得失聖
[026-14a]
如孔子不敢自居曰徳不修學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
不能改是吾憂也又曰何有於我哉又曰丘未能一焉
降而至於鄙儒片言寸技自以為天下之人莫己若一
言一詠之少有所得沾沾自喜矜誇見于容聲禹負地
平天成之功不伐不矜惜寸隂而拜昌言降而至於庸
人投書獻狀抵官辯訟曰某在某任興水利某在某任
建學校某在某任勸農桑某在某任增戸口丙吉襁抱
宣帝活全性命教之讀書以至於九五中興漢室絶口
[026-14b]
不道今之人於人有一飯之恩徳色責言望百千之報
楊太尉之畏四知降而至於清晝之攫金曹韓王之平
南曰勾當江南公事廻降而至於武夫悍將争一矢一
級之勞訟之終死而不已范文正一日不為一二善事
自以為歉終夜不能寐降而至於汚吏一日不作三五
惡事若病之在身亦終夜不寐以此較之聖賢愚不肖
之相去若是奚啻天壤哉然而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内
自省故大書座右庶朝夕起居坐卧飲食頃刻之間寤
[026-15a]
寐斯須之間姑以自警雖未造聖賢之域庶不墮乎下
愚之趨
記問辯博綴作鋪張之學易沉潜體認深造自得之學
難學聖人之文華也易得聖人之純粹也難今人下筆
數千言盡非已意不過剽竊掇拾解紅為赤注白為素
而已一過目則破碎陳爛已令人厭惡又惡得而傳久
哉其間強引堅證澁其辭以為古難其字以為奥求其
義理主意則無有也以至脈絡氣血支離而不相屬其
[026-15b]
原葢自記問綴緝中来自身之性情漫不加察其剛柔
邪正自心之才智漫不省其敏拙賢愚下筆論性理則
喋喋不能休至治家睦族結友應物居官臨政不知何
法以自守而於臧否人物論議天下肆口而言横身而
處有是理哉手足俱露不滿識者之一笑而猶自以為
賢哀哉
太史公以儒家者流博而寡要勞而少功余以謂此言
當時為風俗所移習為鄙儒而不知其非者也記誦章
[026-16a]
句訓詁注疏之學也聖經一言而訓釋百言千萬言愈
博而愈不知其要勞苦終身而心無所得何功之有此
弊在孔子時親炙聖人之門者已莫之悟故孔子謂子
貢曰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歟又曰君子多乎哉不
多也又曰予欲無言又曰君子不以言舉人又曰女為
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又曰是故惡夫佞者惟顔曾能曉
此意故告顔子以克已復禮語曽子以吾道一以貫之
孟子曰博學而詳説之將以反説約也先儒従而釋之
[026-16b]
曰將以反覆説到至約之地不博則不能求約不約則
無以知其要不能以一理而貫萬事則不能泛應曲當
名物雜至于前則此心眩惑而無所處先儒識見明敏
論議昔人數千年之是非無不切當及其行也悖禮違
道殺身而不自悟者何也此智及之而仁不能守之失
也此踐履涵養之功不可不努力也故曰不踐迹亦不
入于室知人之智物欲不交於前不切於身行已而違
道者物欲誘於前胷中之所學分而為二皆為外物不
[026-17a]
適於實用也古人之學學為人耳後人之學學能言耳
義理之言至言也適用之學至學也史傳之文漢六朝
唐宋諸賢之詩文非不佳但適用者少不適用者多義
理醲粹者寡浮淫虚誕者衆學者當詳擇之請於文選
文粹一一較之自知余言之不妄今之為學不及古人
者大病有五不體認不履踐不習熟不擴充不堅定何
謂不體認聖人所有者吾亦有之所能者吾亦能之雖
能言之不知為已有便令下筆萬言亦拾人涕唾而已
[026-17b]
既不自得細較之則腐言陳語學人説話就能清新亦
不過移字變文而已於巳何與焉體認尚且不能履踐
習熟擴充堅定皆無可下手
心有徳則言自嘉心者一身之主萬事之君君主立而
物自隨心精一則文學安得不進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傅説告髙宗念終始典於學
今之人不學而仕既仕而又不學不惟敗己而又敗人
先儒言曰世乏良材鄉無善俗又曰學不傳千載無真
[026-18a]
儒道不行百世無善治豈欺我哉
欲學古人之言藝當先學古人之徳性心術無是心而
學是藝愈勞苦而愈不近似然則何以識其心哉因言
語文章行事之著於外者知其心之必若是也故曰有
徳者必有言言者心之聲也東坡論畫竹當先得成竹
於胷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畫者急起従之振筆直遂
以逮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縦則逝矣余因以類推凡
學前人文章字畫功業徳行皆當得古人全體於胷中
[026-18b]
與為一而無間庶幾髣髴故韓文公亦曰不得其心而
逐其跡吾未見其能旭也
立言冩字全在命意作氣命意髙逺作氣正大剛直則
辭翰必不凡下意氣復従器識中出器宏大識髙明不
讀語孟六經不學聖人惡能充塞天地明並日月故曰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三代之學學為文辭乎曰若今之生徒執筆操紙受題
措辭則不經見所見誦詩讀書習禮明樂射御書數而
[026-19a]
已雖然如子夏之門人小子學洒掃應對進退應對則
習其辭也進退則習其文也孔鯉過庭訓以學詩曰不
學詩無以言則非辭而何學禮則非文而何又曰使於
四方不能専對専對非辭而何又曰言語宰我子貢言
語即辭也葢古之所謂文辭者二事辭則言語應對文
則威儀進退禮樂刑政父子君臣朋友賓主之間粲然
可觀秩然有序者皆謂之文非其辭之謂也後世指以
辭語為文章則誤矣文學子㳺子夏豈若今之所謂文
[026-19b]
學也歟古之學辭始於應對中於學詩終於専對其先
後次第皆自養徳性博古今明義理以精其辭今之學
不養徳性不博古今不明義理今日入學明日付以紙
筆使之措辭為文豈理也哉故至老師宿儒動筆數千
言而能不謬于義理精粹可採者幾何人哉葢亦失其
本矣
未立科舉以前猶有講經閲史之學科舉既立節略散
括不講全經故其辭愈陋杜子美下字鍊句處後人下
[026-20a]
不得到者葢義理精絶除此字别下一字不得如身輕
一鳥過除過字餘無他字可代細看杜詩但闗鎻下字
處皆然至于紅豆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鳯凰枝乃涉
雕鑴作為不可學也文章固要字字作使元氣㓕裂字
語雖工只見細碎
碑誌既以散文序其人之平生一事一言無不詳盡復
以銘詩亂之何也此正猶大學中庸語孟春秋先言其
事必引詩以歌詠之葢言之不足嗟嘆歌詠之使人讀
[026-20b]
之則吟詠之間意味愈出然善為銘詩者不犯散序之
言别出新意偉辭音韻鏗鏘褒譽激切是之謂銘詩近
世范文正公作狄梁公碑銘人莫能及不然則重複贅
旒一韻語歌括爾
文筆儒者之末事今之學者尚不能精况心學乎下筆
輒千萬言不自知荒穢陳俗者苦無一字従自已心肺
中流出真道聴塗説耳故為傍觀者戲之曰問着不知
使着不錯此言未盡善既是不知安得不錯
[026-21a]
甚的是作文法説義理話叙義理事
言語威儀文章政事皆心性之發見於外者故窮理守
約養氣盡心為為學之本故曰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亦有不務實學矯偽飾詐而能語言威儀者故一一較
之終不醇全道聴塗説之態必不能掩
立言用故事比證者不學才短義理不精明耳語孟六
經無一語用故事唐虞以前無故事可用無前言可借
立言者直出于各事各物之義理至如孟子引詩書非
[026-21b]
已意之不明已言之不能工也一如道性善繼以堯舜
實之以有韻之古言吟詠諷誦助人好善惡惡之興寄
耳矧立言如傳神稱情㨿實而形容之畫張三之面而
求李四之容貌謂之畫李四則可謂之畫張三則可乎
凡看人文字毋妄起憎愛憎則昩其善愛則不見其惡
毋以先輩而妄起敬畏毋以後進而全萌怠忽敬畏則
以疵瑕為精緻以淺近為髙逺以詭怪為深奥怠忽則
以著力為斧鑿以析理為作聰以雄邁為荒唐念慮先
[026-22a]
差藻鑑自偏大凡展巻毋首視其作文之姓字平心易
氣權懸鑑立字字讀段段看至終篇則照首照尾察其
主意了其大義明其曲折觀其辭藻得其實用悟其氣
禀為人然後下㫁定其優劣髙下如此則不惟養忠厚
和平之氣亦可以精明善作哲之功庶合乎季札觀樂
之美與夫孟子誦詩讀書知人之説矣然則大學所謂
格物致知者奚大於是可不慎歟嘗見今人誦已之文
則清吟亢詠妄自誇詫讀他人之文則洗垢吹毛作聲
[026-22b]
口吻噫不惟以輕薄喪徳而欺蔽固陋窄狹自晦良可
惜也
丈夫之生世必以三事自立曰立徳立功立言踐形率
性法天建極不言而信不動而彰以為萬世天性人心
天理人倫之標凖此之謂立徳明天道平水土正名百
物創制立法禮樂刑政足以為萬世之凖繩此之謂立
功至於定一時之亂措一世於平康忠君庇民顯親澤
後亦立功之亞也刪詩定書繫周易作春秋著七篇之
[026-23a]
書此之謂立言古之人全此三事者君則伏羲堯舜禹
湯文武臣則稷契皋䕫益伊傅周召孔孟曾子子思三
代而下迄於今豈無其人焉或得其一而遺其二或長
於二而短於一不能若諸聖賢之集大全也以小大厚
薄言之又豈能若上所論之巍巍蕩蕩煥乎郁乎與天
地日月争光哉於此三者而無立志亦人形而已耳其
心則無所不至無不忍為禽獸之不若也舉天下之人
皆為禽獸所不為之行則人道絶矣
[026-23b]
世人文章政事節行事業所以不髙者不能尚友古人
只以同時之人為法孟子曰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
善士以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故孔子師文王周公孟
子師孔子故濓溪云聖希天是葢出於孔子所謂唯天
為大唯堯則之文王則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成湯則聖
敬日躋周公則思兼三王今之人既不能希天又不能
希聖又不能希賢臨下為髙自以為是可嘆也學記曰
學然後知不足不學則安能知之
[026-24a]
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凖繩既竭耳力焉繼之
以六律正五音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規矩
凖繩者知慮詳察之精方圓平直之至自作之而自守
之臨事執器兢兢畏慎尚恐差繆噫聖人聲為律而身
為度所以若是者至方至圓難矣哉奚可苟也哉後之
人既無聖人之心思又無聖人之律度事至物来泛應
漫與又為之舞智眩巧欲人之不可測度出新意于平
直方圓之外智愈巧而術愈疎事愈紊矣
[026-24b]
賈誼政事書素學也諸王之強弱風俗之厚薄夷夏之
權衡至於教太子御羣臣漢政之疵美皆素所聴於耳
明於目熟慮於中其所以施為措注錙稱而銖較之如
是而利如是而害如四時晝夜之必然故一旦對揚軒
陛熟數之於上前無少疎濶古人之學若是而已禮經
亦有曰言前定則不路事前定則不困韓信之料項王
對髙祖功如其言豈苟且漫應哉蕭相之入闗餘人皆
以金寳為計而已獨収秦之圖籍以知天下之阨塞戸
[026-25a]
口之繁寡倉廪之虚實是又志其大而忘其小也諸葛
孔明之隠隆中劉備一席之語鼎立之勢始終不能易
皆素學也近世能為此學三蘇父子是也今之儒者平
居無事務鈆槧博學多聞洞究往古問無不知至於當
世切務恬不加問窒無所聞户口之多寡政治之美惡
國勢之本末竟莫之知一旦乗虛名而寵召論上前掇
陳編拾爛語枝離浩漫施之於今無一言之可用噫儒
生俗士豈識時務良知言哉
[026-25b]
世變而既下矣三代之世庶人不議為士者庸有容心
於其間哉修其天爵而已矣人之生也遇亂世不幸亦
多端賤貧不與焉不見文物禮樂之明盛衣冠人物之
美一也不䝉教養之方二也日與澆風薄俗腐儒鄙吏
為伍同處三也時為閭里小人相侵陵四也耳聞目見
者逆天理悖人倫紛紛籍籍又不可以勝紀也
裘葛飲食豈無用之物哉不渴而飲不饑而食夏裘而
冬葛不惟無益而反為害因以裘葛飲食為害人可乎
[026-26a]
不知時不善用之罪也道徳仁義禮樂人生日用斯須
不能無儒生俗士進言於時君不深識人主之徳性不
知仁義禮樂之情狀體用不度時之治亂緩急我非仁
義禮樂不談于王前以至扞格齟齬而不能入是所謂
不善諫之甚也人主之為政無非仁義善諌者因其心
因其勢因其事開悟誘引使心解意領如時雨之化物
油然而生發怡然而歡順黙合乎人如孟子之對好色
好貨以羊易牛之問不亦善乎後世諌臣懵不知此不
[026-26b]
知因事納約自牖犯顔逆耳先事彊聒以水投石聴者
心平氣和則以為迂濶虛妄少有違忤則怒罵而廢斥
視以為老生之常談而為仁義禮樂之禍者皆若輩之
過也
了身達命常言也視之似易而行之則難歴觀古人不
愧於此言者十不得二三以堯舜禹湯文武周孔為學
者學之得其正也非其友不友非其君不仕進身之得
其正也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堯舜致
[026-27a]
君以伊周自責行之得其正而功既遂矣禮貎未衰言
聽計從身未老告老而歸退休葢棺之得其正也能此
四者不失其正所謂成始成終可以謂之了身達命古
之人全此四者自三代至漢歴唐而終於宋一一較之
豈易得哉四徳之中最難者退以義而得其死耳近觀
胡致堂讀史管見於楊震李固顔魯公陸宣公李文饒之
死不能無少恨異日當集古文四正皆全者别為一録
或四得其二三始雖未善而終得其善者為一録以為
[026-27b]
後人之鑑
世之人見權貴則莫不畏懾其氣索然者何也此無他
於彼有所慕冀而然也其心先曰彼能貴我富我賤我
生我殺我福我安敢為之不畏哉噫何不思之甚也殊
不知彼之所以禍福貴賤我者何自而来哉已有才能
則得富貴已有善行美徳則得福不才不徳無行則貧
賤災禍隨之而至有才徳則不必謟伏無才徳則謟伏
而無益富貴貧賤係乎已之才不才也謟伏何與焉故
[026-28a]
知欲心一啓則正氣自消剛正英偉之志漠然而無幾
矣故孔子曰棖也欲焉得剛雖然近世權貴亦特以富
貴及於謟伏無行者故禍福之理言人莫之信然君子
則守之而不變不以一時之得失累其心
草創易為智治平難為才進食于苦饑者喜糠粃為膏
粱進食于飽滿者以八珍為常品投方于危病者易售
獻藥于未疾者反嗤此物理人情之必然故物有美惡
才無厚薄貴生于急須賤生于無用故士之窮達見用
[026-28b]
于上之求下見棄于賤之求貴然而古之進言貢䇿者
亦莫不榮遇如主父偃之徒武帝恨相見之晩馬周之
言朝投而夕召使者相望儻使斯人緘黙隠居不自陳
效孰得而知亦終老為廢人言才之具可以自已也耶
顧言才之何如耳果賢矣無往而不售嘻是見其售之
之形而不究其所以售之之源使武帝太宗本無求治
之材無求治之心求才而無惟恐弗得之志雖千百主
父偃馬周呶呶于其側竟何為哉武帝好神仙方士得
[026-29a]
而售武帝好開邉智勇得而進武帝悔過養民務農之
術得而進武帝好辭章文華得而進魏徴賢相也尤為
太宗所重信髙麗之征意不能止人臣之進技如百工
之抱藝求而進之可也未有不求而淟涊造門乞納願
貢而強售之也古人之悟是道者惟子房能之未有髙
祖不問不謀而切切預言之者間有不謀而先言者亦
必度髙祖明有是心將有是為諌必入機必合而後言
進言之道豈惟君臣之若是師之于弟主訓誨也尚不
[026-29b]
憤則不啓不悱則不發不可與言而不致于失言其可
以易諸然則所謂知無不言有犯無隠吾君不能謂之
賊者聖人教人為大臣之正理僕之所論戒乎位卑而
言髙急于自售未信而諫者也雖子房之賢不免有揣
摩之習
亂政百端究其源則不出于任小人小人之得志遂姦
其術不出于逢君之欲君心甘為小人所惑覆宗絶祀
而不悔者敬畏之心亡怠肆之心熾也此孟子所以急
[026-30a]
急于格君心之非堯舜禹湯文武之自持臯䕫稷契之
匡順莫不以敬為主
姦人之壊天下可為愚矣原其處心逢迎導合不過欲
上之愛已而得富貴耳殊不知人臣之有國家如魚之
得水水涸則魚能生乎國家既壊身得富貴乎李斯趙
髙迎媚二世身死族夷家與國俱亡非至愚而何有智
者其肯為之哉正人端士之道其子弟従之則孝弟忠
信國君従之則安富尊榮然能從者鮮樂與姦人同轍
[026-30b]
接踵安其危而利其灾樂其所以亡者又愚之愚者也
自古之小人何以得志逢上之欲也君子何以失志抑
上之情也狎者易親嚴者易疎以汲黯整冠之敬而終
老于淮南可為明驗若少有毫釐之失則不獲死所矣
陸宣公之言裴延齡曲中其病千載而下使人讀之莫
不切齒扼腕欲正其罪徳宗親覩其罪略無動心何也
凡延齡之所為者皆徳宗之所欲也延齡之惡愈明則
徳宗之情愈抑然則陸宣公之一書固出于忠肝義膽
[026-31a]
疾邪憤姦而徳宗讀之不惟不以為忠其心必曰是豈
暴延齡之惡而彰吾之惡也忠州之貶其能免乎
人之禀賦識見為學行事便可卜其終身之禍福栁子
厚非國語以禮樂為虚器以天下不相闗以人之動作
威儀不足以卜禍福只此三者使子厚不坐貶死亦必
不得其死聖人觀人莫先於言語威儀子路之行行孔
子㫁之以不得其死盆成括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
孟子㫁之以必死老子以強梁者不得其死豈虚言哉
[026-31b]
豈無故妄加人以禍哉人配天地而三使天而無人豺
虎徧中原灌莽塞區宇天地亦不能位矣鯀陻洪水汨
陳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斯言也孔子何以定
之于書簫韶九成鳯凰来儀致中和則天地位萬物育
豈虚器哉安上治民移風易俗后䕫以之教胄子聖人
以禮樂成人之徳子厚所見如此豈不繆哉
人之姿禀大抵多庸下反以循理為不樂以仁義為桎
梏故喜諛佞親小人遂至於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
[026-32a]
以亡者終亦不悔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此二疏所以去
元帝而逺禍也中人之質安於苟且狃於小成以漢文
帝之賢僅能慈儉而已不能措斯世於三代之隆養成
七國之禍以遺子孫
人之知見志趣賦分既定苦不可移小不可使之大近
不可使之逺士夫閒居不喜觀書好為博奕牧猪奴之
戯是葢以讀書為苦而博奕為樂也衣冠則士夫見趣
則牧猪奴耳居官者不以政治勲業致君澤民為樂而
[026-32b]
日與優伶女妓酒色聲樂為娱其位則卿相其志趣則
伶倫也唐莊宗身居九五甘雜羣優至於批頰喜不為
辱此賦分之卑凡也善觀人者觀其趣向作為可以卜
其吉凶禍福晉武帝之所為所言皆家人常事而無經
國之逺謀故羊叔子之先見識晉武之易足易滿故曰
平吳之後方勞聖慮馬援之見公孫述出曰區區脩飾
邉幅如偶人形子陽井底蛙耳真知人哉使公孫述之
知識才量在於混一六合若不吐餔走迎則袒幘坐迎矣
[026-33a]
凡翫細娱而不圖大惠私小知而不求逺謀皆賦分使
然而莫之能移矣
以科舉詩賦為文章為儒學以知效一官辦給米鹽細
務簿書期㑹折服民訟為事業以行比一鄉小孝義小
亷潔為徳行此今人之極致也邇来併此三者略不掛
口父母不以責子弟君長不以責臣下師友則久虚其
位矣
萬物之中得為人一幸也億萬人之内而得為男子二
[026-33b]
幸也億萬男子而遇賢父兄三幸也百年而遇昇平四
幸也父兄教之讀書五幸也耳聰目明學而知之六幸
也不為兵役農征所驅迫七幸也不為寒餒所苦八幸
也嵗廪月給又使之居編民之上九幸也全此九幸者
四海之内幾何人哉䝉此九幸不自知其福不務學不
居仁由義不以成已澤民忠君為國為心惟髙爵厚禄
之自貪惟荒淫怠惰之為務悖徳之凶將恐不逺矣
亡金舉子到殿免本身雜役我朝全免一家差發延及
[026-34a]
子孫恩莫厚焉求其推恩之由以謂國家之四民工執
藝事以供役農出粟麥布帛以供經費商懋遷有無取
有餘補不足所以事上者如是而已若夫謀王體㫁國
論上佑天子奉天惠民理隂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
者惟士為能無君子莫治野人苟不加優恤使之勞苦
同於編民不得盡力為學誦習先王之訓熟究二帝三
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經大法亦業於農工商
賈雖臣妾萬方奄有四海而於政治綱紀孰従而建立
[026-34b]
維持禮樂教化賞罰命令孰従而宣布奉行此士之不
可以不養也上之養士恩禮隆盛為士者不知感戴盡
心力於明經修徳廣才成學以待上之任用不惟負覆
育之恩乃甘自棄不為君子而願為無用之編民農工
商賈之不若也而况為人師後進取為範模不範不模
寧不自愧於心歟凡與士伍者皆當窮經閲史晝講夜
習以古人大學為實學四書嫻熟致力於詩書春秋易
禮書樂書出言則有補於政治任職則成事成功此為
[026-35a]
士之職也此朝廷之所望於士人也知此則知所學矣
必待他人之勉勵應命以為學非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