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01 則堂集-宋-家鉉翁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則堂集巻三      宋 家鉉翁 撰
  説
   塑夫子像説
河間古文物郡為士者篤意内修不求聞達往往隱於
農工商賈之間晝治其業夜課書史暇則相與聚而講
習故其氣象藹然有儒生之風王潤卿其人也潤卿工
於塑藝冠河朔瀛保清滄大州鉅邑有興學校像吾先
[003-1b]
聖賢者必得潤卿為之士論乃愜盖其志慮端慤有以
取重於人異乎俗工汲汲趨利者矣吾嘗觀於浮屠老
子之宫棟宇翬飛金碧焜燿梓人程其技工人炫其能
莫不盛光景飾竒怪使觀者動心駭目争投金錢粟帛
於地以此累貲肥身聨騎結駟而鼎食者多矣而潤卿
窮年猶像吾先聖賢以為事動循規制不事靡麗不求
贏餘非夫中有所存豈能若此充潤卿之此心可以求
道於藝乎何有哉昔者洙泗之上門人髙弟朝夕侍夫
[003-2a]
子函丈不惟質疑問難以求片言之益而於聖人容色
動作審視而謹記之不違絲毫良以道徳氣象隨事著
見譬之元氣之運流行宇宙間固不可以有跡窺然不
觀天體之髙明地體之博厚日星之運行寒暑之推遷
何以識造化之妙乎子藝於斯肖聖人之容儀服采像
亞聖大賢諸子峩冠盛服列侍左右㡬年於兹矣當其
用志專一肅乎如有見於其位瞠乎若摳衣趨隅從於
門人户屨之列義理之心油然而生有莫知其然而然
[003-2b]
者加以存養之功庶㡬近道夫豈與衆工論錙銖較優
劣乎子其勉之
   澄鑑説
人有老而觀書忘倦者或問之曰子目力疲乎曰否觀
書以心不以目人有衰而作字彌勁者或問之曰子筆
力勞乎曰否作字在心不在筆心者神明之舍目之視
耳之聴手之持足之行皆受命於此心者也心不在焉
視之而不見書之而不能工動作起居皆放紛而無其
[003-3a]
紀是故窮理者必澄其源游藝者必正其本此學問之
道隨事而見者也真定史國卿以風鑒之術遊士大夫
間而於繪事亦能造寫生之妙求余為下一轉語持以
謁當路者余語之曰善風鑒觀書法也善繪事作字法
也吾於二事毎求之於心得之於手應之於目爾於二
藝亦嘗求之於心否乎收視斂聴於目力未用之先則
人之形色可得而知矣沈思周觀於筆力未施之頃則
物之情状可得而傳矣是之謂澄源正本乃書澄鑑二
[003-3b]
字以贈之鑑乎鑑乎其定而能應者乎
   徳昭字說
余始來瀛僦居中城與郭君舜元為隣壁遂定文字之
交見其子焉年方齠齔挈提左右頭角嶄然余固以異
之長而敏慧日誦數千言皆能得其㫖趣進進不巳逺
到未可量也比加冠命名曰晉俾余為之字之余取晉
之大象君子自昭明徳之義字之曰徳昭而為之説晉
之象離明出乎地上漸升乎天衢中而為晝皆本體自
[003-4a]
然之明也君子觀晉之象而自昭其本有之明故曰自
昭明徳大學之明明徳晉之自昭明徳其義一也人負
隂抱陽鍾五行之秀有諸已無待乎外者此徳也藴之
吾心虚靈不昧達之於事泛應曲當動與理㑹此徳之
明也是明也固厥初之賦與賢愚之同徳而人之聞道
有早晩之異其用功於學有勤惰之不齊故其事物相
接也目視而耳聴手持而足行不能純乎天理有時而
汨於物欲之累如離明麗乎太空容光必照一為隂翳
[003-4b]
所薄其明不能無虧迨夫翳去明見本體之虛靈未嘗
一息間也君子自昭其明亦不過克去物欲之累復還
本體之真慾净理明吾之得諸天而有諸已者固自若
也夫子既著其義於易之晉曽子復於大學而詳言之
大學之明徳晉之自昭聖人喫𦂳為人欲其求諸已無
待乎外也我之徳而我自昭之是之謂自昭余以徳昭
有受道之資故以是為告然余所期於徳昭者又有在
也晉之為卦諸侯承君之象也故其彖曰康侯用錫馬
[003-5a]
蕃庶晝日三接康侯者康國之侯也惟其有自昭之明
是以膺三接之寵然則晉之三接以明合明夫豈自外
至者哉徳昭其勉之
   公度字説
友人李景山之猶子幼名九将冠景山為其孤也不忍
更其名乃因其舊名而命之曰九疇字之曰公度俾余
為之發所以名之義余曰美哉子之為是名也天地之
初隂陽之始惟九而巳河龍負圖五居中而成九上古
[003-5b]
聖人因之畫易象數之原也其後箕子為武王陳洪範
五皇極居中八者環之於外而成九愚意中古聖人因
河圖之九而成範以垂法於後代漢儒以為洛書非也
盖疇之為九乃天地民物自然之範正心修身治國平
天下之要莫不在是八者環處於外皇極居中以統之
皇極者大中之道也自君身以至諸侯卿大夫士下及
庶民尊卑殊途而共由乎皇極之中為其大也而名之
曰皇以其中也而掲之為極盖自堯舜禹授受以來厯
[003-6a]
夏商周聖聖相授者此一中也天下事物至中而止故
名之曰極近世大儒不取孔安國之説以皇為君以極
為至極之標凖謂極乃在中之義不可指以為中余深
味經㫖舊説未為害義而新説非之過矣盖極者中之
位也位之所在即中之所存事至中而止是之謂極捨
中而言標凖則所謂標凖者寧可有過不及之差乎盖
八疇列居四方四隅而皇極居中如輪之有轂以其位
而轂當為中轂既居中則中之所在乃極之所止即四
[003-6b]
方四隅面内之中也極不為中則為過髙過大之名又
豈足為萬事萬物之標凖乎景山字其姪曰公度者日
用躬行隨時隨事之則亦積九之所成學者苟有志於
中其必循度而進度之所在即中之所存疇雖有精粗
大小之殊至於度則無所不齊至於齊則無所不中此皇
極居中而統八疇之説也或曰疇有九而以五福終之
其義何居乎五行五事疇所以首也五行天所以賦乎
我也五事人所以修乎天也視必明聴必聰貌必恭言
[003-7a]
必從思必睿五者皆中其度而不忒則隨事皆中無有
偏頗而五福之應隨之矣五福盖範内之福由中而來
非自外至者也書所謂自作元命詩所謂自求多福劉
子曰人受中以生是以有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其命皆
此義也余願公度率爾伯父之誨言被服禮義學問詩
書惟度之循而福與中㑹逺到其可量哉冠禮之祝辭
曰棄爾幼志順爾成徳夀考惟祺以介景福願為公度
誦之
[003-7b]
   誠甫字說
中山古文物之邦名儒碩徳軌轍相望後進彬然好學
見稱於時張君誠甫其人也名徳信與余相㑹燕京求
余發揚命字之義余曰子知信而誠在是矣夫仁義禮
智是為四端仁得信實其為仁義得信實其為義禮得
信實其為禮智得信實其為智必實而後能成其徳故
隂陽之有五行木火金水必得土而後能成其為用天
一生水得土而為冬其數六地二生火得土而為夏其
[003-8a]
數七天三生木得土而為春其數八地四生金得土而
為秋其數九此隂陽五行之理而仁義禮智必得信而
後能成其為徳此天道之自然也子之嚴君命子之名
盖本於此師之命字廼所以終成其義而術家謂土寄
旺四季非寄旺也中庸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
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而聖人之事
也思誠者擇善固執之者也夫誠未易言也而思誠者
廼學道君子所當勉也信所以為思誠地也擇善而固
[003-8b]
執之吾子之所當務也擇善之要惟信而巳先儒嘗謂
信之一字自不妄語入朝思夕思擇善而固執之隨事
皆信廼所以思誠也夫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人皆
有之必孳孳乎用力於信然後有以誠乎本然固有之
徳如是而為仁如是而為義如是而為禮如是而為智
皆以信而實之信在是則誠在是矣擇善而固執廼思
誠之大端誠甫其勉焉
   景賢字說
[003-9a]
趙君景賢求余發明字義余曰子之師命子以字豈無
意乎景賢曰某名從智父命之也師語之曰智有二良
心善性與生俱生清明内存事至能應此賢人君子之
智也機巧辯給逐物而遷此衆人之智也爾當從賢人
君子之智勿墮衆人之智字之曰景賢以是故爾余曰
子之師所以命子者盡之矣余復何云然念大學之道
在明明徳夫所謂徳者天所以與我我之受于天而有
諸已者也然是徳也合而言之為明徳别而言之則為
[003-9b]
四端仁也義也禮也智也而智者又所以知夫三者自
明其明而有諸己也者是其為徳賢者與衆人同得于
天惟賢者能循其性分之固有而加之以學問充拓之
功衆人有不能然是故傳之首章援康誥之克明徳太
甲之顧諟明命帝典之克明俊徳而蔽以一言曰皆自
明也明其性分之本有不假外求夫是之謂自明學問
之道亦自明其明而巳矣自余來瀛今八九年士之志
學而向道者辱從之遊余亦因是不廢其講習之益景
[003-10a]
賢端愿謹恪業其所業不汲汲於外騖余是以識其為
受道之器兹因發明字義而以大學之自明者為告景
賢則扣余以自明之要余惟格物而致知子曽子所以
述聖師之意而垂訓於後自明之要也人之此心虚靈
瑩徹萬善畢備是所謂本然之明也然非即事即物孳
孳焉究極其理之所存則本然之明有時而湮汨所知
不逺何以能自明其明而盡吾心體之用乎或曰物物
而格之将不為玩物喪志者乎曰否此格之以其理理
[003-10b]
在我知在我物至而格之以盡吾心之用非求之於外
也先儒謂讀書為格物之事余謂窮經所以窮理理窮
而物無不格矣士篤志於道及年嵗之未邁率以之三
載日力而通一經積二十之久諸經皆通天下義理觸
處洞然吾之知有不致乎易之晉聖人於其象而曰明
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徳易之自昭即大學之自明自
之一字最聖賢喫𦂳為後人處余為子扁書齋曰自明
勉之哉
[003-11a]
   晉齋說
學問之道所貴乎見善之明也用心之剛也見善明知
之事也用心剛行之事也二者相須而相為用去一非
學也在易大壮之後繼之以晉既盛壮則必進物無壮
而終止之理也故夫子於壮之大象而曰雷在天上大
壮君子以非禮弗履言學者用心之必剛也于晉之大
象而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徳言學者見善之
必明也然用心之剛者其見善必明見善之明者其用
[003-11b]
心亦必剛聖人于序卦著學問之道學者讀易之晉而
原其明之所自來必由于壮不惟知之又有以行之不
惟行之知之惟恐其有未盡二卦所以相為繼也韓君
子升余久要之朋也篤學而好修沈静而有立比年以
來嵗治一經每經皆能諦詳其義手不釋巻志不外馳實
為受道之器以晉齋名其讀書之室求余為發其義余
嘗傳易釋卦義子升既見之矣余今所以告子升者不
惟昭晉之明兼有取于大壮之剛為學問之道凡見善
[003-12a]
之明者由用心之剛者也夫雷行天上與明出地上以
其象而言其義固各有所在然壮之必明明之必壮實
相須而相為用者也天左旋一日一周大明與天俱旋
亦一日一周惟其壮盛健行是以明麗乎上洪纎髙下
靡不畢照以學而言知之者於行行之者於知實非二
事也昔顔子問克己之目夫子告以非禮勿視勿聴勿
言勿動與壮之大象其㫖實同顔子勇于自克無復留
難他時洞見道體卓然如有所立端自夫用心之剛有
[003-12b]
以臻之曽子于大學篇首而著其義曰在明明徳又引
書以為之證曰皆自明也與晉之大象義實相符曽子
自明其徳用功懇到他時優入聖域親傳道統千載之
緒實見善之明有以致之顔曽二子之學其皆有得于
易乎子升用晉名齋盖有志于自昭其明者也吾必吿
之以明剛相須之義盖以子升孳孳講習毎在于易故
以余平日所常言者而重為之言非子升不以是為告
也或曰卦下之辭有取於康侯而不及學問之道何哉
[003-13a]
文王所言者易之用也夫子所言者易之學也即象以
明義初無以大相逺盖侯之言康為坤體故也學者篤
志於道静厚而専一亦道中之侯自康濟其一身者也
錫馬蕃庶表其行之無疆也晝日三接表其明之不息
也學者進道日新又新亦猶康侯之䝉寵膺錫皆道内
所宜有初不待得之于外而後為榮也孟子謂修其天
爵而人爵從之然則蕃庶之錫三接之寵皆天爵中事
吾于子升有望焉
[003-13b]
   約齋説
余始北來從搢紳諸公問河洛道學之傳今有人乎皆
曰魯齋許公師道之所存也其學宗二程先生務内而
近實北方學者莫或先也余以使事有㫖不得往見已
而自燕徙瀛公歸老覃懐之下頗識其門人髙弟言論
典刑森然具有師法私竊自念光岳中分百有餘年而
道學一線之緒至今猶有存者豈非天乎而及門之士
又皆勉自樹建尊聞行知以不墜其師之付託是可尚
[003-14a]
矣靳君士約從於户屨之後有年于兹方在弱冠公字
之曰士約因以名其齋有取務實近本之意士約俾余
為之記之以發揚魯齋示訓之深㫖余惟聖門平日教
人於約之一字毎亟言焉有矯時俗之偏尚而示之以
約者里仁篇所言是也至論道學之全體言博必反之
於約言約必先之以博二者不偏廢也盖斯道之大一
本而萬殊也萬殊而一致也大而三綱五常微而百行
萬善詩書易禮之教性命道徳之原以至登降揖讓之
[003-14b]
節應對進退之事凡見之日用躬行何莫非道體之著
形不窮之致之無以探其原不講之習之無以詣其極
是故學問之道必先之以博所以博天下之義理而㑹
之於此一心也既博之而反之於約所以融天下之義
理而貫之於此一心也顔子之約禮復之之事也曽子
之守約守之之事也子夏早年與於文學之科至晩嵗
語人有所自得乃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志之篤
思之近非斂其博而就之於約乎子貢早年與於言語
[003-15a]
之科至中嵗以後夫子所以告之者直欲其棄去多識
之舊聞勉希聖學之一貫不以其既多者之為尚欲其
反之於約也如人将營居室致材于山楩楠豫章苟可
以為吾室之用者吾致之惟恐或遺所以博之也既得
其材則規矩而方圓之凖繩而平直之為梁為楹為桷
為榱小大各適其用合而成室所以為約也是道也博
之固難約之尤為不易約之乃所以成之也余嘗與士
約邂逅古瀛館中見其言論温雅動作有則心固異之
[003-15b]
已而聞之於人則知其師友淵源厥有自來涵養成就
非一日矣吾復何以為告然念理義無窮心體廣大博
之有要約之有程其要其程不在乎他在乎主敬而巳
矣是故主約者主乎敬者也主敬者主乎一者也顔曽
賜商造道雖有淺深而所得於聖門者在是吾意子之
師魯齋所以拳拳屬望於子者亦惟在是請以主敬二
字伸許公不盡之意乃書以復之
   志堂說
[003-16a]
余弟祖仁甫篤學好詩合毛鄭以來諸儒訓説而為之
折衷扁讀書室曰志堂取義在虞書其用志於詩久之
矣精之矣書來乃更欲余發揚其義附於平舟翁題扁
之下祖仁求道之志老而彌確余憂患摧折學殖荒落
不能有所發也然昔日讀詩深有味於詩序在心為志
之㫖以為在心之志乃喜怒哀樂欲發而未發之端事
雖未形㡬則巳動聖賢學問每致謹乎此故曰在心為
志若夫動而見於言行而見於事則志之發見於外者
[003-16b]
非所謂在心之志也是以夫子他日語門弟子曰詩三
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無邪之思在心之志皆端本
於未發之際存誠於㡬微之間迨夫情動而言形為雅
為頌為風為賦為比為興皆思之所發志之所存心之
精神實在於是非外襲而取之也序詩者即心而言志
志其詩之源乎本志而言情情其詩之派乎自心而志
由情而詩有本而末不汨不迂盖門人髙弟親得之聖
師而述之於序非後儒所能到也是道豈惟詩聖賢平
[003-17a]
日講貫毎於此而拳拳焉告子謂不得於言勿求於心
逐乎外而不由其本者也孟子辭而闢之為之説曰志
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持其志毋暴其氣反復詳説大
率以持志為學問據依之地志足以馭氣動容貌正顔
色出辭氣何莫非天理之著形是固心學而曰勿求於
心豈非失之逺乎詩人之詩所以嗟歎詠歌不知手之
舞足之蹈亦由氣統乎志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非由
外也是故善觀詩者觀其辭之洋溢暢達而知其氣之
[003-17b]
充周觀其辭之雅正温純而知其氣之安定觀其樂而
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而知其氣之循軌而有節由
學問操存有以主乎其内也詩序孟子其相為發明歟
或語余曰若子所言志一而巳其發也乃有多歧之異
何哉曰志乎道徳者在心之志也伊傅周召顔曽思輿
隱見不同而其志乎道徳則無不同也彼志乎功名志
乎富貴則管晏申商之所謂志中無所守淪而入於他
歧者也所貴在心之志操之而存如水之有本自源徂
[003-18a]
流行地萬里一本而巳溢而為潢汙别而為溝瀆是豈
水之正哉余昔與祖仁俱侍先君周遊四方過庭講習
一在義理毎見祖仁讀書多密察之功遇事有素定之
畫嘗期之以前輩事業而余也迂拙自信恪守繩尺之
外無他中年因讀禮采内則名篇之義命堂曰則嘗語
祖仁我則其則子志其志持是自見於世何行而不可
乎自爾以來沈埋州縣垂四十年晩嵗有位於朝大厦
告傾棟折楹摧非一木可支余以國事見驅而北祖仁
[003-18b]
避地入閩别去八九年窮困百罹未嘗一日廢書也比
聞祖仁更用功于易著論成編余自燕以來瀛卒春秋
舊業成集傳三十巻以為春秋者聖人見志之書易為
天下事物之凖志之所至則亦至焉則之所止志亦在
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何志而非則之所存易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何則而非志之所在吾兄弟
雖衰邁日侵不復有意當世猶能以既老之識從事於
經尚庶㡬託聖言以垂不朽乎昔坡潁弟兄感夜牀風
[003-19a]
雨而興㑹合不偶之悲今吾與祖仁南北相望萬里寒
飢疾憊之弗恤而汲汲於道惟恐失之是固常情所迂
而吾徒暮年捨此復何所事乎風雨凄凄雞鳴喈喈自
今益知所以自勉乃書此復于祖仁甲申正望某書於
古瀛歸潔道院
   心齋説
余丱角時受學於梁山賈齊鄉先生不以余為童稚未
有知每為具道心性命之大指且曰學問之道能自有
[003-19b]
所得夫然後自信而無所疑未能自有所得而信他人
之言以為自已之得徒學也余具記其語不敢忘自是
以來周遊四方請益於當世大老派係之自武夷出者
雖誨誘諄諄不倦而余猶有疑也獨於梁山先生在宿
昔所言涵泳省索由少而壮而老服膺弗失雖不敢自
以為有所得而篤信之無所疑也嵗在癸亥余年半百
始定學問之指歸著心原性原春秋易綱領以述其中
欲言者獨與子姪講之家庭亦有賔朋久要時時相過
[003-20a]
辨訛訂惑於義理大端始而知所疑中而釋所疑最後
渙然粗若有省毎自念梁山先生所言自得而自信者
庶㡬在是乎方将加以静存之功益求其所未至㑹國
有大難余坐抗議不撓牽聨北行留滯積年舊業頓荒
故交盡隔巳乃自燕徙瀛地近中原士有志於道者不
鄙而辱臨之於是記憶舊聞勉揩病目手萃成編相與
共學李君茂實是邦之秀也從余最久於余平日言論
叩顛末窮幽渺辨質不嫌十反必求無所底滯而後釋
[003-20b]
盖以學為嗜者也余衰老日益甚詎意飄流異方乃得
見此美才英質篤信内守而不悖如茂實者其進於道
豈可量哉余孤陋寡聞不能有益於君而拳拳愛助不
能自巳乃出其二十年間心性命之業見諸論難而有
成説者手以授君而重為之言曰夫心非身外物也天
所以與我我之得於天而有諸已者也士希賢賢希聖
聖希天希之以其心也存之而存正之而正養之而定
貫之而一融之而妙是之謂心學心之外無他學也易
[003-21a]
六十四卦彖象繫辭文言聖人心法之見於經者也春
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聖人心法之見於事者也後
儒以卜筮而求易以史傳紀載而求春秋此最説經之
大弊余嘗著春秋傳繫辭文言解義務革除二弊以昭
聖人心術之精微茂實於余之春秋既信之而不疑於
余易解義猶未覿其全㑹當以此為告盖窮經者心聖
人之心者也於易春秋而知聖人心法之所在則道之
全體大用可得而知矣是之謂心學心之外無他學也
[003-21b]
吾師嘗有言心如明鑑懸空有象畢照而蝕之者有三
辭章綺麗而好之一蝕也外物紛華惑而入之二蝕也
異端末流以空虚為至道慕而恱之三蝕也逺彼三蝕
保此一真心在是矣心在是則道在是矣乃書心齋二
字遺君致余期望逺大之意云茂實勉之
   稽古齋説
髙陽隂振之以稽古名齋余過而問焉曰士莫不以稽
古為尚而志之所趨有弗同也志功名者稽其成志學
[003-22a]
問者稽其程志典章文物議論政事者稽其巳往之廢
興大率考古訂今求為有用非以獨善此身也子亦有
志于此乎振之砉然而笑曰吾隱者也奚用之可致吾
授徒于鄉冠者童子從吾遊常數百人朝夕所稽皆六
藝之言與夫訓詁傳注之辭諸生有問依古為對其非
古者有未暇言也少嘗治易以分蓍布卦為事人有以
是來扣據經而答其非經者有不能知也吾所謂稽古
如是而巳矣嘗聞漢儒有受寵王庭退而陳其車服之
[003-22b]
美自矜耀以為稽古之力者吾淺之而不敢慕也余聞
君言矍而作曰子立志如此異乎人之為稽古矣然願
有以告夫古一也而有中古焉有上古焉泝洙泗而上
迄於夏商之世是為中古泝堯舜而上迄於軒羲之世
是為上古道之大原由是而出至於今幾萬年學士大
夫所為稽古此而已然而上古之上復有古焉非書傳
之所紀無語言文字之可稽則所謂義理之原先天地
而生者也宇宙之初人物之始書雖未形理則已具迨
[003-23a]
夫河龍負圖洛龜出書隂陽分而五行列易於是乎有
象易之有象以圖書而為古者也圖之九書之十以太
極而為古者也冲漠無朕者太極之本體而隂陽五行
之理之象實具於其間古之上復有古此易之原也子分
蓍布卦因變以求易後天學也即象數之可稽者而原
易理之所從來則先天之學畫前易也萬殊而一理也
萬古而一心也千萬人而一致也即心以悟易即易以
求道由後天而窺先天之藴即有象而悟無象之奥則
[003-23b]
古之上復有古所謂易理之原者可得而知矣振之明
於易有静守之功筮雖竒中而志存學古不以是名家
也故吾樂以先天畫前之易為君告是所謂稽古之能
事余與君皆當勉焉
   勉堂說
由典謨而後君臣交相警戒惟一懋字懋所以勉也自
洙泗以來聖賢所以啟廸後進作成人材惟一勉字勉
所以懋也懋之義大矣勉之義精矣帝王之世非有怠
[003-24a]
於事者孜孜警告惟曰懋哉聖人之門非有惰於學者
而諄諄訓飭惟曰勉哉懋從心欲其篤志而無怠也勉
從力欲其自力而罔懈也懋與怠勉與懈常相為對出
乎此則入乎彼是以帝王聖賢以是為訓告之先務欲
人之無怠於事勉進於學也夫子於乾之大象而曰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義又益大益精矣天運於上
日月星辰繫焉或一日而一周或一月而一周或一嵗
或累嵗而一周運行有常晷刻無爽春秋冬夏相為循
[003-24b]
環者大化生生不息之功也學者學為聖人自十五志
學至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充而至耳順心從之境亦
自强不息而已矣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自强所以不
息也或曰勉强而行乃困知之事天分髙明者無待於
勉是不然學道以力行為貴知而不能行行之而不能
力惰於自勉者也顔子亞聖也其喟然之嘆曰仰之彌
髙鑽之彌堅嘆聖道之大而難攀也又曰既竭吾才如
有所立卓爾則勉强力行必期於得而不能自巳也故
[003-25a]
三千之徒聖人獨許顔子以好學惟其好之也篤而後
求之也勤勉之也至是知一勉之功乃聖賢所以自强
不息也平陽鄭君通甫久客古瀛一日來訪以易經大
綱領為問余知其篤學好修将以予之所學從君商確
焉曽未幾日通甫忽以省親告歸乃曰昔常禀學於鄉
曲老先生以勉堂二字題其讀書處願公為我發揚其
義余語之曰子扣我以易吾将有以吿子而子乃動歸
歟之興吾今欲為子勉舎讀易之外他無以為言矣夫
[003-25b]
易性命道徳之藴四聖所傳此心而已此道而巳後儒
斷之以卜筮雜之以術數蠧乎易者也余所著綱領子
既見之願加以玩索之功苟有疑焉還以砭我吾與君
以易道相勉不亦善乎然則是勉也吾與君共之遂書
以為贈
   恕齋説
人受中以生其本心之所以根柢萬善而希聖希賢者
曰仁而已仁道至大未易名言而恕之一字則聖門平
[003-26a]
日教人以求仁之方由恕而仁塗轍正大脈理融徹用
功之久而仁在是矣子貢嘗問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
者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勿之為言遏絶私
欲不使有萌則恕之在我日以充而仁不逺矣他日子
貢又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夫子則
告之曰賜也非爾所及也盖子貢自以為有得於仁而
夫子惟許之以恕所以勉其進而幾乎仁也蘆川李君
資夫鄉之徳人余在瀛久稔其髙譽而未及識也一日
[003-26b]
友人有攜此軸見示者則知君年踰七袠通經學古動
作謙禮乃實踐之君子其積功於恕由壮暨老已造為
仁之地位非初學之士所淺窺也故余以聖門由恕踐
仁者而為君告盖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所以散見乎萬
形者也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故是心之恕發達
乎事物之間惟公惟溥廣大而純一皆其本然固有之
善隨事而見者也但心交乎外有時而蔽於物則公者
梏於私廣大者梏於隘狹而本心之徳不能推以及人
[003-27a]
則去仁於是乎始逺矣譬之渉千里之途仁則其所欲
止之處恕則通都大逵由之必可以至於仁然非識之
精行之力則是途也雖車轍所必由有時而榛塞将滯
礙而不得通何者私欲為之蔽由乎恕而未及乎仁也
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恕而言强見其用力之
難勉勉朝夕然後能至於所止余昔所聞於師而用力
於恕者敬題於諸賢之後幸有以教之
   篤信齋說
[003-27b]
交友之道以信義為本信義著於平居暇日人皆可能
也至於處患難臨死生而義形於色信著於事若金石
之弗渝是當於古人中求之而不可望於薄俗也予周
遊海内嵗行五周所與締交數千百人就其中相從之
久相知之深殆不十數平居無事握手論心期嵗寒不
忍負及余身履患難之境十更寒暑困苦千状莫有能
走一乘之使存問生死少見朋友之誼者况望其如巢
元修徒歩海南謁二蘇公冒瘴癘濵九死而不顧者乎
[003-28a]
余在瀛追想前事每歎風俗薄惡友誼凋喪遽至於是
然亦自咎其取友之非其人也或謂余曰吾里則異於
是有殷君玉者篤厚尚義有古人之風其友張生歿無
以為𦵏君為之葬既葬其妻改適有子幼穉依君以食
俄而以疾失明君撫之曰汝不天喪爾明他年壯大何
以奉承祭祀供給嵗時殆将為溝中之瘠乎吾為爾憂
之不能置也乃為之辦束脩禮使之從河間劉巨川學
易占久而盡得其業遊行閭里卜者競趨家事復振如
[003-28b]
厥父存時殷君乃釋然自喜曰吾今而後無愧吾亡友
於地下矣若君者豈不足以愧薄俗之棄義者乎豈非
行人之所難乎相與嗟賞不能已時猶未識君也居久
之君來見則粹然一儒生坐語良久又知其通詩書論
語孟子閉户自飭有年矣然後知殷君所以能篤朋友
之誼自平日講習中來古語云一死一生乃見交情又
曰使死者復生而生者無愧於死者夫然後不食其言
若殷君可謂不食其言矣充君之信以是求道如乘駟
[003-29a]
乘行千里之險輗軏既具何行而不達乎尚勉之哉乃
書篤信二字以遺之
   實齋說
天以隂陽五行化生萬物人得之以為性者一實理也
聖人因性中固有之善而修之以為教仁義禮智之大
端君臣父子之大倫皆實理之得於天者也士君子踐
聖賢之言學其所學事其所事由格物致知以至誠意
正心修身齊家以至治國平天下皆實理之修於身實
[003-29b]
學之致於用者有此實則必有此效豈空言哉吾夫子
生知而天縱其示人以為學之漸次必曰十五志學三
十而立以至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歩歩踐實以造於
從心不踰矩之地正欲後人向實地上漸次而進如九
層之臺自下而上以有實地以為之基也外乎實則皆
虚也巵言蠟貌飾虚美以炫外也錦心繡口崇虚觀以
諧俗也綺言簧辭駕虛辯以苟同也為文不根乎義理
造句不本乎風雅則晉宋之雕鏤晩唐之妖麗巧則巧
[003-30a]
矣工則工矣皆浮偽之為文反乎實者也故君子必踐
實之為貴余來古瀛十二禩矣士之篤學好修者粗皆
識之而李君積中則有志於踐實者也嘗過余共談終
日亹亹不離乎道退又率其同志就鄉先生講說雖隆
冬盛寒至夜分乃散此其為學之實也自其髙祖以來
子孫義聚者五世内外雍睦無間言雖長之率之而積
中節之以禮将之以敬入其門典刑肅然氣象藹然猶
有中原承平之舊俗此又其事親從兄處家睦宗之實
[003-30b]
也余嘗題其讀書室曰實齋積中復求余為發其義則
告曰夫實所以為誠也中庸曰誠之者擇善而固執者
也擇善而固執之由實積功以造於誠也又曰博學之
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五者由實而誠所以積
功之目也學者苟志于道於是五者朝夕用其實力有
不為為之必要於成不成不措也積中余之實友願於
中庸五者之目而盡心焉他時舉而致之於用如種之
必生炊之必熟其效驗可勝既哉
[003-31a]
   習古齋說
里人王君子祥過余言曰某少也有志學問師扁其室
曰習古自是以來周遊四方未嘗不服膺斯訓惟古是
習習之而未得其要願公有以告之余曰君言是也夫
萬古在前人之習之如以片帆孤艇渉乎滄溟汪洋混
涵孰得而窺其際惟習於海者而後知之耳吾聞海之
南北東西有大山巨鎮為一方之樹表習於海者生于
斯長於斯習於斯相風而馳望樹表而趨故雖數千萬
[003-31b]
里之逺惟意所欲之皆有以至其所止為其知要故也
學者有志乎古能知樹表之所存則得其要矣由羲黄
而堯舜禹湯以迄於文王周公孔子孟子萬古樹表之
所存耳詩書易禮春秋論語孟子則大山巨鎮之津涘
習乎是可以知其要也余願君以十年之功先通乎孔
孟之格言又十年徧通餘經萬古在前可得而知其要
矣余聞君通於隂陽之學是學也以易為古易之為書
以羲文周孔四聖人為古而繫辭文言則其綱領繩尺
[003-32a]
之所在是所謂隂陽之古也後儒有著書儗聖如子雲
之𤣥子平之包乃一家之書非古也又如焦氏京氏以
推占為事乃筮家之學尤非古也子逺後儒之古而習
聖人之古用功之専真積之久而一隂一陽之道可得
而識矣子祥孝友端恪為學不倦方以户役有事於燕
暫歸亟還余未暇與言易他日再來當與之言先書此
謝其意
   肅堂說
[003-32b]
天地以肅而成四時聖人以肅而成萬化肅之所以成
之也士君子之學本諸心修諸身達諸政由内而外自
源徂流亦貴乎肅而巳矣夫肅非任威以為肅也亦非
事事而肅之以求其肅也中有所主而外自肅矣奚主
乎敬也敬者本心之徳一而不二純而不雜肅之源也
敬主乎内則修諸身者無不肅修諸身者既肅則達諸
事者無不皆肅肅非由外至者也坤之六二之文言曰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003-33a]
而徳不孤先儒為之説曰主敬所以直其内也守義所
以方其外也又曰敬立而内直義形而外方敬所以為
義也直所以為方也方所以為肅也所主在是則所守
必在是近而一心一身逺而一國以達於天下敬之所
主隨地而皆方方之所存隨事而皆肅肅者自心自身
之敬所以為肅夫豈由外至哉侯公字某篤學而好禮
好友而温裕自早嵗入侍旒扆擢佐春闈言論中理規
贊有程縉紳大夫士固巳交稱無異辭廼者髙陽擇牧
[003-33b]
公以朝廷之望世濟之英首膺是選期年報政民望具
孚作堂治所俾余為之名之余惟名者所以旌其實也
公之治状肅矣請以肅名斯堂復為說著所以名之義
惟河間古禮義之國毛公董子遺化在人俗純易治地
大物衆五坊游手參錯其間積習肆暴達官不敢伸其
擊强之手長吏不得布其字民之仁此頑梗不肅之病
民者也自公下車躬履阡陌延問疾苦布宣教條飢鷹
噬犬聞風遁藏而田野之患肅矣異端浮屠日新月盛
[003-34a]
大興紺宇日役萬人六郡為之騷然綿亘數年役不得
息此異端不肅之病民者也自公下車因事裁約斧斤
罷剪於山林鉏耰獲安於耕耨而異教之擾肅矣大邦
學政一道具瞻黌宇不修佩衿解散芹宫鞠為茂草精
舎幾同牧場此庠序不肅而病乎風化者也自公下車修
明舊典漸立新規春秋二丁豆籩於粲登降有儀在列
咸聳兹又興舉頽廢延禮師儒頓復承平之舊而泮林
肅矣至於决訟立談之頃折獄淹繫之餘鬱者獲伸枉
[003-34b]
者得直明則察姦而聲色不露簡則禦繁而動作有則
由府而郡由郡而邑前日之未肅者今皆肅矣以是名
堂豈不稱其實乎余又嘗聞之師曰天地間一理而巳
一氣而巳理行而氣從是以敬主乎中而氣肅乎外一
身之氣既肅而天地之氣亦肅自然之應也洪範五事
貌曰恭恭曰肅又曰肅時雨若則以在我之肅而肅天
地間之不肅也自公以來雨暘時若嵗事屢豐此理行
氣從之效自主敬中來者也是氣也養之斯充充之斯
[003-35a]
大充之大則用之也亦大孟子謂志氣之帥也持其志
無暴其氣此養氣之大端也敢以是為公獻
   又
肅水卞上人少嘗從儒先生學問長而遊方為達摩學
浮屠後來之秀也求余為名其所居室余雖未及識之
聞其自儒入佛手儒書弗釋亦吾人也故樂於語之以
道乃因其里之名而為其堂之扁復書此以贈之夫學
問之道以敬為主敬主乎中則肅形乎外肅非自外至
[003-35b]
者也戒謹不睹恐懼不聞敬之主乎中者也容止可觀
進退可度肅之著乎外者也有諸中必形諸外肅其外
以養其中此吾儒入道要領而佛之為教亦不異此盖
吾之所謂敬在爾教中是名為戒巖居而野處草衣而
木食其動也無斯須惰其苦也無㡬微厭爾之所謂戒
也周旋乎三千之威儀出入乎八萬之細行起居作止
動與戒㑹則戒之所以為肅也然必持之以久要之以
定使夫内敬外肅表裏常相為應夫然後敬之用乃行
[003-36a]
肅之功乃見已肅而人亦肅也人肅而境亦肅也仰而
天日星之運行風霆之鼓舞俯而地山川之流峙氣化
之消息中而人有倫有理有法有式千彚萬状莫不皆
歸於肅是謂道内之肅自然而然者也若是者何主乎
一有以攝乎萬也主乎一者主乎敬者也子持戒精進
坐禪面壁思無所思為無所為曷若持敬以為内主而
肅以成之乎乃書此為肅堂說
   青鼎說
[003-36b]
余曩在燕寓于東華與崔君善卿居同里潔修好禮而未
及識也嵗庚寅善卿自燕來瀛一日過余言曰某家世
業岐黄之經以青鼎自表其廬自京師及四方之人目
吾家為青鼎崔氏衣冠縉紳為文賦詩以發其義備矣
然吾不獨藝醫少嘗從師授詩書禮論語孟子講明道
要猶冀有以自見于世願公有以告之余嘉其意為之
言曰子業醫經號以青鼎足以昭子活人之功矣子有
志于道将由醫而進乎儒則鼎中之調劑誠未足以究
[003-37a]
子逺大之業請以余自挈其鼎者而為子吿可乎昔余
始冠先君子命之名曰鉉而説之曰在易鼎之六五其
辭曰鼎黄耳金鉉利貞夫鼎重器也中虚而上植可以
勝重任而致逺必有鉉焉横貫于鼎耳之上所以舉鼎
也人之此身鼎象也所以勝重任而致逺惟剛惟中惟
正猶鼎之有鉉鉉之用金為其堅强中正而可以挈也
以是名汝守汝之中用金之强庶乎可以勝鼎之重矣
余稟承先訓嘗作鼎加鉉于其上而置之座右朝夕觀
[003-37b]
省由少壮暨老耄厯患難之境處搶攘之㑹老壮窮堅
不改其操以有是鉉以自挈其身鉉非吾身外物也善
卿勉之子有鼎而飾之以青足以見子活人之心吾有
鼎而鉉必用金者持身之要也吾行世六紀年近八十
不復有志當世将釋金之堅强而用玉之溫潤從乎鼎
之上九以為節也願以吾之金鉉加于子青鼎之上庶
有以盡子之用而伸子為儒之志矣
   中庵說
[003-38a]
醫學問之道也近于儒進則為儒矣百家末流藝術工
賈各事其事者也其不能以齒乎醫是故儒為貴醫次
之道雖有小大業雖有精粗然皆積功而後入非巧力
智計躐而得之是其所可貴耳盖儒以心運醫亦以心
運儒者之學本之心推而致之達之于治如種之必生
炊之必熟者道學功用也而醫之學其學亦本之一心
推而致之達之于療憊者可使之起痼者可使之瘳效
驗在人亦有不可掩者良以其學本末具舉近類乎儒
[003-38b]
積諸中而有自得之功故達諸用而有必得之效事雖
殊而理有相似者耳是故醫可為儒醫之為學可以進
于道使和扁倉華而有志于儒吾知其必能造于盛大
光明之域與聖賢同其歸豈止著效膏肓收功瞑眩而
巳哉邊氏由唐末五季代有顯人居公卿之位盖著族
也鎮之早通醫經識趣髙逺推恵鄉黨典領濟民老貧
幼孤賴以全活孳孳善道藹然尚有典刑求余為扁其
堂余惟學問之道求中為先中有定名而無定位隨寓
[003-39a]
而存各止其所者中也是故有一堂之中一家之中一
國之中地雖異而中常在是惟理明義精者乃能識之
而醫之為道亦猶是耳素問云五方之氣不同民生其
間嗜好亦異而疾之感于外者常自其所偏而入是故
制為攻療之法有砭有艾有鍼有劑有導有按率視其
過不及者而損益之名曰異法方宜方宜云者隨時求
中之義也余生長蜀道自蜀而荆由荆而吳周流四方
所識善醫不過數人皆隨地制方不泥于古書有得于
[003-39b]
中意每許之以善學兹來寓瀛介燕趙之間獲見守貞
劉公所著宣明論證無常形而治之以有常之法是所
謂中也計自是而中原齊魯莫不視此以為凖子歸而
求中在是矣乃書中庵二字以復之此學問之道也亦
醫人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