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81 碧梧玩芳集-宋-馬廷鸞 (master)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碧梧玩芳集巻二十一  宋 馬廷鸞 撰
  讀史旬編
   自序
讀史旬編者病叟暮年之所著也昔東萊吕太史著大
事記其為書也曰記事列事之目無所褒貶抑揚曰通
釋本易繫辭書詩序旁採劉向董仲舒史遷以及胡五
峯之説明帝王之統紀曰解題為始學者設所載皆職
[021-1b]
分之所當知非事駁雜求新竒出於人所不知也初公
之為書本起春秋迄五代書未及成而絶筆於漢武帝
征和三年朱文公屢惜之傷斯文之不續後學之不得
私淑諸人也今輙不自揆本康節邵氏經世紀年圖朱
文公通鑑綱目略倣吕氏義例而為讀史旬編旬者日
之甲癸也書曰朞三百六旬是也吾書以日之甲癸比
於年之甲癸謂之旬編自堯甲辰至五代周顯徳七年
庚申原注周以此年/正月四日方禪三千三百一十七年為三百三十
[021-2a]
二旬原注末旬/自甲至庚類而編之自康節先生作皇極經世書
紀年始唐堯甲辰而堯之前無年可紀於是伏羲而下
至唐堯之前本易大傳家語五帝徳與夫百家言皇墳
者書其槩以備太古之事而譜黄帝之世焉原注譜黄/帝所以譜
唐虞也唐虞皆為五帝而/皆不傳於子則無可譜者又自堯甲辰以下以至周平
王己未之前原注太史公編年首共和庚申厲王/居彘之歳月今但以春秋初年為斷隨年
而書其事無事則虛其年終之以詩書雜傳所載以備
二帝三王之事而譜夏商之世焉原注唐虞既無可譜/周之世數未也未可
[021-2b]
譜/自孔子作春秋編年始周平王之四十九年己未終
敬王之三十九年庚申魯西狩獲麟左氏傳終貞定王
元年癸酉魯哀公如越是編入春秋之後列事目於前
春秋之經是也述解題於後凡王事伯事之可論者著
之諸國之事不著其他則有左氏之傳諸儒之經説不
敢僣焉自司馬公作通鑑始周威烈王之二十三年戊
寅而威烈王戊寅之前上距貞定之甲戌左傳之所不
書通鑑之所未續則採劉道原外紀為傳鑑補遺之書
[021-3a]
亦隨年書其事無事則虛其年而不敢遺焉通鑑戰國
而下以至五代後周之前亦列事目於前朱公之綱目
是也述解題於後傚東萊大事記閲諸家之史以廣其
見聞集諸儒之説而訂其得失若征伐之本末制度之
沿革亦粗及之而譜周至五季之世焉自黄帝迄五季
其子孫之傳序已見於譜矣漢三國六朝北魏齊周以
及五季其疆理之離合又為圖焉成書之首以通説數
條論作史之源流歴代之首則以皇極經世數考氣運
[021-3b]
之推遷凡此皆職分之所當知者而愚恨其不能盡知
且聊欲便省記也其如孤陋寡聞何經始於壬午之冬
徹編於乙酉之秋越三歲而後三十有八帙之書成姑
以備遺忘授兒曹而已陳了翁言通鑑為藥山學者惟
當愛日孜孜日逰此山而已吾老且倦逰矣東坡云脚
力盡時山正好莫將有限趂無窮唐子西亦云棋罷収
成敗書慵巻是非棋之成敗猶書之是非罷且慵之時
収且巻之日也窺陳編以盜竊長兀兀以窮年豈七十
[021-4a]
老翁事哉雖然是固不可不令兒輩覺也乙酉秋澣書
   制作通説
余既攷古人制作之本末因稽其成書之歲月論春秋者
言夫子感麟而作作起獲麟故文止於所起踰再歲而
夫子夢奠矣故歐陽公謂此夫子既老而成書春秋緯
演孔圖云孔子修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陽豫之卦是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書以九月而成也太史公整齊
世傳論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禍於是述陶唐迄麟
[021-4b]
止是史記二千一百四十三年之書原注年數/張子節説以七年
而成也司馬温文正公受詔纂資治通鑑歴英宗神宗
二世十九年是通鑑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書以十九
年而成也李文定公纂本朝長編自紹興隆興乾道淳
熈節次上進収拾舊事垂四十年是長編一百六十八
年之書以四十年而成也至於朱文公綱目本舉要補
遺二書盖在乾道八年壬辰之歳正月而語孟精義成
四月而通鑑綱目成是不半年而書成吕成公大事記
[021-5a]
通釋解題本起春秋迄五代凡左氏通鑑已載者皆不
書惟著其所不載者創始自淳熈七年以一日記一年
越明年絶筆於漢武帝征和之三年而已不及竟矣書
之難不其難乎時之難不尤難乎歲月遷流典籍浩博
書以自警云
   三皇五帝世譜
孟子曰博學而詳説之將以反説約也愚纂三皇五帝
諸家正妄之説備録於前所謂博學而詳説之而列歐
[021-5b]
公邵子之言於後將以反説約也而復折衷於天台戴
氏之説焉愚按吕成公之言曰太史公作五帝本紀既
列敘其世系相因之本末而三代世系之所自出復總
而叙於五帝紀之末篇以見帝王之治體統相承而出
于一也秦則無復五帝三王之源流矣太史氏之書法
豈拘儒曲士所能通其説乎雖然遷之興寄逺矣而欲
彌縫世次聯屬相承則誠有如歐公之論遷固不能自
通矣漢儒相承以此為定説如祭法禘郊祖宗虞夏皆
[021-6a]
禘黄帝殷周皆禘嚳是皆粗而言之由遷必欲實其父
子相傳之説故也譬猶書君陳序周公既没命君陳分
正東郊成周而鄭氏即曰君陳周公子也此豈可信乎
學者詳之
   外丙仲壬
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放桐殷人之
制兄亡弟及此先儒據一代成法而有是言然觀商六
百餘年間自沃丁以降立弟者十一君自太甲以降立
[021-6b]
適者十二君然則兩説亦相半耳成湯既沒之後經無
明文太史公以來諸儒從外丙仲壬更立之説為立弟
河南邵氏程氏從漢孔氏外丙仲壬不立而太甲徑立
之説為立適愚竊考殷人當日之制有適則立適太甲
以下是也無適則立弟沃丁以下是也廢適而他立則
亂太史公所指仲丁以來九世大亂是也五峯詆史遷
而欲改史記本文仲丁為沃丁以為自沃丁至陽甲恰
九世亂愚皆不敢以為然按史記云自仲丁以來廢適而
[021-7a]
更立諸弟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
此史遷本文也據仲丁立其弟外壬外壬立其弟河亶
甲意當時仲丁外壬未必無適乃再世立弟所謂廢適
也亂之始也至若祖辛舎其子祖丁不立而立其弟沃
甲沃甲舎其子南庚不立而立祖辛之子祖丁祖丁舎
其子陽甲不立而立其諸父沃甲子南庚南庚又復立
祖丁之子陽甲所謂更立諸弟子也於是仲丁以來九
世亂矣盖凡史遷之説非以無適而立弟之子為亂也
[021-7b]
以廢適而立弟之子為亂也盖亦非直以立弟之為亂
也以立弟之子之為亂也盖自仲丁以來方有此仲丁
而上不與焉此名何嘗誤就如胡氏之説必以仲丁為
沃丁遂謂其立弟九世而九世生亂愚謂有以質之自
沃丁立弟而後雍已立其弟為太戊太戊且能中興商
室矣安在其為亂乎大抵商人立弟非亂制惟廢適乃
亂制太史公既知其説則不當復録外丙仲壬以為世
次矣使當時不立太甲而立丙壬是廢適也恐湯尹之
[021-8a]
時已亂而何必仲丁以來哉近世大儒有專攻書序者
背河南程邵之説以為太甲服仲壬之䘮為仲壬之後
也夫營桐宫湯之塟地也密邇先王之訓湯之訓也太
甲以兄子服叔父仲壬之䘮而欲其思乃祖成湯之訓
以為遷善改過之地伊尹之謀何其迂且拙耶故併辨

   文武受命之年
受命之説當以尚書大傳之言為正而改元也稱王也
[021-8b]
皆非也劉氏徒辨其年而不辨其説何哉凡傳當以經
為正經于武成稱惟九年大統未集經世於癸亥書周
文王為西伯當以此為受命之年至已已王崩則為七
年與九年之説未合經於泰誓書惟十有一年伐殷經
世於巳巳書武王立至己卯克殷正合十一年其云十
三者誤也若劉氏既主受命改元之説遂以十一十三
為非武王之年乃從文王受命以來數之也愈舛矣
   武王問箕子以殷亡殺紂是非箕子不忍言王
[021-9a]
   亦醜之問以天道作洪範原注/外紀
二帝揖遜以義理傳天下者也商周征伐以義理得天
下者也堯舜禹三聖相授皆曰允執其中湯之誥曰惟
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武之誓
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中
也衷也靈也皆義理精微之極也帝王揖遜征伐其迹
雖殊而皆以義理之極為羣言之首盖當時發眀義理
者有人焉唐虞之際道在皋陶故述惇典庸禮而以五
[021-9b]
服五刑繼之夏商之際道在伊尹故論肇修人紀而以
官刑終之商周之際道在箕子故演洪範九疇而以福
極終之治源治法不偏廢也所以上遡執中之藴也外
紀顧言箕子不忍言紂而武王醜于克紂乃訪道而作
範何歟
   成王年幼周公恐天下畔乃踐阼攝政南面朝
   諸侯原注/外紀
   成王幼方亮隂周公為冢宰聽政事原注/古史
[021-10a]
聽政是也攝政非也愚嘗論之太甲服成湯之䘮亮隂
不知政事禮之常也伊尹因其不明處之桐宫耳後世
乃以為放君成王服武王之喪亮隂不言亦禮之常也
周公因其年幼代之行事耳後世以為攝政攝政二字
經所不言如書蔡仲之命惟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羣
叔流言而已詩之序文言周公攝政逺則四國流言近
則王不知者講師之説云耳
   厲王共和
[021-10b]
太史公讀春秋歴譜牒至周厲王未嘗不廢書而歎盖
太史公十二諸侯年表序篇之説云爾是春秋譜之所
由起也人知春秋編年不知編年始於共和之初人知
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而不知亂賊兆於厲王之世太
史公之説微矣哉或曰紀年何必始於共和曰康節經
世書始堯即位甲辰者疑年也史遷始共和紀年者實
年也惟其疑故甲辰紀元起於皇甫謐之説而外紀附
注或曰戊寅辛卯滋紛紛矣胡五峯謂邵氏精極天地之
[021-11a]
數必不妄是以從之惟其實故共和庚申紀年之後千
歲之厯可紀無異説也然亦非一朝一夕之故盖周自
昭王以後無年可紀三統厯劉歆本史記魯世家推魯
之年以紀周之年自伯禽以後魯之傳序皆有年可書
諸國之所無也此固魯秉周禮之一騐耳
   貞定王三年乙亥晉空桐震臺舎壊人多死
自貞定王三年乙亥之地震至威烈王二十年乙亥之
犬禍盖六十年間天下之大災異皆在晉而不在他國
[021-11b]
豈他國之史不書而晉史獨存耶天人之際必有可言
者矣晉天下莫彊之國中原之全壤先帝王之所經營
之舊也一旦裂於三家非小變也犬禍之眀年又明年
三晉請命於周又明年周命三晉為諸侯而晉國亡矣
精祲之相通固如此夫
   春秋十二諸侯譜
嗚呼威烈之二十三年通鑑之初有天下之大變焉盖
十二諸侯出於共和之初下逮春秋變而為七國則通
[021-12a]
鑑之初年也何則當春秋之末魯雖為三家而悼公猶
魯也齊雖為田氏而平公猶齊也晉雖為四家而定公
猶晉也獨曹亡於春秋之未終陳亡於孔子卒之年盖
小國寡民是以先亡君子無譏焉閲六十餘年至通鑑
之初天下之大國七秦楚燕為舊國而三晉裂為魏趙
韓吕氏之齊簒為田氏之齊此四國者皆非聖賢之裔
矣太史公六國表拳拳於秦之興而不暇諄復於十二
諸侯之亡後之覽史者宜有考焉
[021-12b]
   魏文侯
夢奠之後師亡友散春秋且為戰國矣而聖人之後猶
著於魯聖人之徒見師於魏魯之削滋甚子思固不足
以囘旋其間而秉禮用儒則其遺風猶在也魏文侯簒
竊之餘且猶有尊賢尚徳之意此空谷之足音也然子
思言論風㫖異時其門人孟子猶有傳焉子夏之云為
不少槩見於魏者何也史記稱其居西河教授而劉氏
云今同州河西縣有子夏石室學堂在焉意者其老於
[021-13a]
西河西河之民疑於夫子之時魏文侯因以師禮尊事
之而無復有從容諷導於其朝之益也顧文侯區區之
心猶足稱者使其繼世此風不墜以及惠王之世孟子
出而繼之相與扶持世教王道其庶幾乎文侯區區之
心再傳而影響不存則公孫衍張儀之流已颯然至矣
惜哉故愚於傳鑑補遺之終編備論其事焉
   商鞅
商君之仕秦身遺其利而身蹈其患者也秦人之於商
[021-13b]
君陽殺其人而隂祖其術者也彼其負罪出走不之他
國而之魏者得非以舊邦之猶可以逃難耶六國之見
攻於秦也其禍首於魏秦之攻魏也其謀專於商君亦
既駕言舊好襲虜其將而又欲慿藉舊國逋逃其身是
以市井之行自處而以君子長者之道望人也蘇東坡
詩曰豈惟公子卬社鬼亦遭謾斯足以發千古一笑而
已農戰篇之説以為豪傑皆學詩書以避農戰則國削
且貧秦人狃其説卒至於焚詩書而後快曽不知隴上
[021-14a]
輟耕太息而起者皆農戰之人也鞅之得失如此劉歆
新序之論方且誇之以為書之無黨無偏詩之如砥如
矢司馬法之勵戎士后稷之勤農業無以易此是以鞅
為三代之英也國師公之反理詭道久矣本朝王荆公
又翼之曰今人未可輕商鞅商鞅能令令必行吾從祖
老山翁斥之曰商鞅何人也車裂以狥之人也鞅而不
可輕則孰可輕也此論可與太史公並著云
   蘇秦
[021-14b]
秦説六國凡言其形勢甲兵之盛與其主之賢容有辨
士大言佞語至於論六國與秦相交之利害則皆鑿鑿
精實無一語妄至於説趙語中有曰眀主外料其敵之
彊弱内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
之機固己形於胷中矣豈揜於衆人之言而以㝠㝠决
事哉此數言者自孔子孟子以仁義告時君之外如欲
陳當世利害之實孰踰於此又豈可以辯士廢哉其説
趙魏楚三國必有數語及人臣過計竊意此三國者必
[021-15a]
有大臣隂主事秦之説是以及之又其餘國之君率皆
唯唯聽命楚王獨能以其國之安危利害與之深謀則
威王之所以自謀其國者亦可謂操危而慮深矣儻非
傳其子懷王則張儀豈得售其術而至六千里為讐人
役哉
   東西二周
東西二周之所謂君者周公之後得其地而各自稱君
非王赧之謂也索隱于西周君下注曰周公西周武公
[021-15b]
也時王赧微弱不主盟㑹寄居西周耳然以區區二周
介乎秦楚韓魏之間此四國者不復以天子尊周而常
以小侯怨周於是每借辯士之口左右販鬻﨑嶇自存
者五六年哀哉國䇿分東西周各自為篇史記所書亦
多貿亂曰西周東周而又曰周則不知其孰東而孰西

   封建郡縣
封建郡縣之説古今一大議論也論封建者至胡氏而
[021-16a]
詳論郡縣者至蘇氏而盡朱文公又反覆明備且有以
處封建郡縣之間然論秦之趣亡無擇於封建郡縣者
是知秦惡之浮於桀紂也謀秦之所以存而欲其續六
國之祀以為封建是不知秦之不可與為湯武也漢髙
帝除秦亂而興猶不欲立六國後況以責之秦乎封建
良法也亦曰有闗雎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
度耳
東坡五峯二公之論相為矛盾而皆未免有遺論也謂
[021-16b]
封建可以禦戎狄乎千八百國尚存而犬戎入周室矣
謂郡縣可以息簒弑乎三十六郡甫置而趙髙弑二世
矣論封建者至朱文公治體之説而止論郡縣者至蘇
黄門隨勢之説而止
   以張敖故臣田叔等十人為郡守諸侯相
蓋公能教曹参以定齊田叔能明趙王以報主皆竒士
也而皆老氏之學也黄老于漢殆有益矣夫趙事發之
初敢隨王罪三族而叔輩輒隨迄能白王漢興叛者羣
[021-17a]
起而復作於骨肉之間事既解髙帝方賢其故臣而用
之王且廢猶能自言其國之賢臣此皆非秦世人主猜
忌者所能及漢四百年之業徃徃由是基之田叔者既
全趙王異時治梁獄又能全景帝母子兄弟之恩誼其
子仁為司直戾太子之變又令太子得亡雖坐縱反者
得族然皆古之誼烈士豈可以常人比哉
   陳平受命誅樊噲囚噲還上崩因留宿衛
平受命誅噲而不即誅受命將屯而不至屯平固知髙
[021-17b]
帝之神已逝而吕氏之勢方炎故寧死君以安身此其
所以為智有餘而難獨任歟知臣莫如君信矣
   吕后
漢自髙帝有天下以來常有疑將相大臣之心吕后習
聞久矣至是再經大喪其畏忌諸公誠有如辟彊之計
者當髙帝時后誅韓彭如殺狐兎髙帝崩時且欲盡誅
諸將而後發喪今恵帝折夭國無冢嗣彼將誅大臣以
逞固優為也大臣姑為自全之計以待此媪之老且死
[021-18a]
禄産庸人平勃取之有餘也大槩欲存漢祚則平勃不
可亡欲誅諸吕則太后不可存今諸公以計存而后以
老死則漢氏安矣李文饒之説未為至論而吕成公乃
於學術上倒斷區區竊謂此時此事無論學術直論機
權耳
致堂胡氏之説足以盡西京外戚貽禍之本末矣嘗因
是極論之天地之間有陽不能無隂隂而乗陽則宇宙
分裂人極隳亡矣女子四陲是也姑以三千年間世代
[021-18b]
興亡之迹攷之由三代而下亡於女子由石晉而下亡
於四陲皆可數也歐陽公謂宦官之禍甚於女子此固
為唐末一代言之耳以古今大勢論則女禍深矣少女
子能蠱惑人主以亡國老女子能崇長外戚以亡國三
代之亡固皆由是物矣周之東遷以褒姒周雖不亡於
此而已衰於此矣秦氏有宣太后穰侯之專莊襄王悦
美姬以易其宗漢髙帝起於閭閻吕后初無功於王業
也而漢初諸人之論每以為吕氏雅故本推轂髙帝就
[021-19a]
天下原注田/生説又謂吕后與髙帝共定天下原注酈/寄語是以
諸吕之心自謂與諸劉等&KR0832然有取而代之之意而後
動於惡中間霍氏擁昭立宣光妻邪謀特覺之早耳而
終不免元后莽新之亂焉曹魏之簒於司馬氏也一再
廢弑專以母后為之主晉武平吴之後耽惑女寵楊賈
實召五季亂華之禍天下既為南北矣齊陳以女色亡
元魏以淫后亡隋文帝起外戚以簒周唐髙祖竊宫嬪
以取隋太宗寵武才人開聚麀之醜子孫殱焉禄山之
[021-19b]
起為太真妃也唐雖未亡於此已衰於此矣河朔失而
勁兵亡東南虛而蠻禍起非權輿於天寶末年乎朱梁
以女開子禍而亡後唐莊宗以劉后殺功臣靳軍賞而
亡皆女子之為也自石晉而下則邊陲之禍繼之晉髙
祖欺天叛君借助契丹而亡於契丹周恭帝雖幼冲儻
無陳橋之師則太祖尚遵養時晦之日也自時厥後則
又有不忍言者矣嗚呼陽一隂二女禍歴選前代而知
之矣四陲之禍其未有涯乎
[021-20a]
   景帝
景帝天資固深刻而猶有文帝之遺風焉保䕶梁王則
文帝淮南王之餘意也擢用田叔則文帝用長者之微
㫖也減笞數定箠令何以異於肉刑之除乎禁酤酒何
以異於酒醪縻穀之禁乎凡兩朝詔書為民而下者皆
當時仁心仁聞不容有所優劣吕氏尊遷抑固其素論
也然景詔之不載遷史之畧失之也因抑班氏遂貶景
帝何謂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