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59 九華集-宋-員興宗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九華集卷十二     宋 員興宗 撰
  書
   與諫議殿院書
某不佞本有志聖賢之學而托諸深山家貧困餓是以
在此亦欲遂充其學以報吾君此其素所蓄積也故聞
天下有學古忠篤之士則必皇皇而求之求之既得則
必熟復而觀之其皆是也然後退焉而無憾况今天子
[012-1b]
所寄耳目之官非學古忠篤者能之乎側聞諫議殿院
之風學而有守議精而不流四方稱焉故陛下用二公
於篤老之餘而處之以百官之劇豈非亦欲望四方之
所以望二公者耶比者聞二公既外其身以報陛下如
辨歸正之士至於一至於再可謂不負所職矣然今有
大可疑者衆舌嘈嘈喧不得止僕而終不言歟是外乎
君子也言之不正歟是欺乎君子也夫欺君子而外之
衆人不為而僕忍為之乎故敢為二公一吐之其事之
[012-2a]
有無雖未審詳即使有之亦甚可懼也蓋昔曾覿龍淵
之用事天下謂之曾龍而不名方其盛也搢紳奔走顛
倒衣裳未貴者倚以為資既貴者託以為重宰相不知
非禁路不知詰輦御之側囂聲沸騰雖晝鳴鴞而市列
虎莫駭於此者矣佞媚之極下上一律故時人以為寧
觸中書無忤二父者可見其權勢之烈也賴天之道陛
下之明分北而居之一則以死而一則以衰今者不知
何人謂覿復有入都之命逺邇張皇不免震懼蓋昔張
[012-2b]
放驕溢欲留京師而薛宣不可僧直佞幸欲雜士風而
江教不聽豈堂堂天朝獨無宣教之臣乎况吾二公見
司國憲者哉或曰是曹有勞奔走於潛邸陛下非忘勞
之主也非惟終赦之亦終用之耳不然則是少恩是不
知陛下以天下為家不以一己為私使是曹信有奔走
之勞曷不以金帛厚之以名字寵之乎奈何必授之柄
以疑撓海内哉彼兩人者前日襲權勢露恩私朝廷每
下一令用一士則必唱言於外曰是將非我無以為也
[012-3a]
此於古法當誅陛下幸赦不誅矣昔太祖世軍校史珪
始見信用其後肆威作福遂一斥不振陛下今日待覿
之法不有太祖成法乎二公何疑焉此事既著凡在官
者當靣諭之屬以不肖人㣲位下近申明歸正之士未
見俯從今兹喋喋則又似舉一毫以摇泰山也退思今
為陛下所重者莫過臺諫羣臣取正者亦莫過臺諫臺
諫謂可留天下必惑臺諫謂不可天下必豫可否在二
公之一言二公何忍遂終不吐口乎深恐羣邪之萌潝
[012-3b]
潝訿訿階此復振未可知也伏惟即日興念啟之辨之
率善類而拯之無不宜者請受命
   上虞丞相書
敬聞外論浩然歸重邇日力挽同列之舉一以示協恭
之意二若捨是翁則他人益可慮未必更有純篤者三
上前同議大事若體理未安兩人尚可執論回天意彼
去則上必盡畀先生以難繼之事孤介争之則愈難不
争則羣謗必興今如此區處之甚善甚善外論盡云即
[012-4a]
日順動此無他蓋見朝廷近日稍稍諸將起廢及建節
還節等事此事何預順動而外言乃爾度必有諸人伺
聴於門下者今從庸衆之言則多玩弛從捭闔之論則
必生事二者咸不可用蓋今日之事當作一意守之争
於上前亦只一意何謂一意順動不可一日先備禦不
可一日後是也伏乞鈞意再三深惟之外論近日宰執
争𣙜貨務闗子㑹子事堅卧不出此事雖草草然是人
畧有虚名前日與子淵說先生畧加曲折甚善見說皆
[012-4b]
一二販者作之使然况闗子㑹子利害卓然若歸朝廷
則版曹平日為無策前後手足俱露萬一有緩急則誰
受其害者此與臨卭鹽闗子大意畧同况諸司告病已
久乎外論王天覺林井等事甚喧或云朝廷皆有以賔
禮之此法不可長也若果是諸葛張兵必不先畫陣圖
從邪徑見說諫議已具姓字靣奏不可不知也願再三
審諦之外論甚渴王泉州之来今聞移信守豈欲為之
漸耶日已薄矣先生孤孑無助之状如前得張嚴州之
[012-5a]
書甚以為憂也
   與黎守馮縉雲當可書
某再拜某少駑緩自度無以力於他技所以求輝今傳
後者獨惟文字然心之所向者衆所棄也故文日蓄而
名日晦道愈積而謗愈来最後得一第於奔走患苦之
間衆則曰某於筆墨第有聞矣材士也不知先民之所
以自立能浚源而導根者用此與否是以踧踖退而深
悲其道與夫今世之士行溺於俗而文䀨於時是誠不
[012-5b]
足與深處假余處之而久久遂化則將并喪余之有使
余悲也如是者思之有年因觀乎聖賢自得之域則每
至於自蹙而自嗟幸也側聞閤下之風而猶有以起我
其文髙以宏其氣浩以潔世愈相濁而公愈相違蘄合
乎古人而歩武之是閤下之道誠有感發乎吾之中盛
矣吾道之不衰也不有倡焉則有繼焉無忘其倡無怠
其繼余其可以無動心於此乎凡世俗厭棄而不樂者
閤下既有以深樂之吾必將有以樂之也衆作徇外而
[012-6a]
不已者閤下獨有以己之吾亦將有以己之也知之則易
革之則難耳嚮於丙子之冬見公於磧上有言而不究
前此又值公於道周欲語而不暇惘惘注視若深念予
者豈亦有取於寂寞者之言乎今輒裒近作數篇求教
左右此皆因時之言雖不能形心之㣲然亦可見其志
道之髣髴也伏惟幸察
   再答縉雲書
某再拜某不佞念慮鄙外自度無由合於君子之門而
[012-6b]
執事乃貶抑情文奬許過盛待之以庸衆之所不能約
之以古義之所必至意謂足以振斯文假若先民抱負
者之當此也猶然再拜云云以避而况於僕也哉蓋道
徳之源注而流也世必有任而興之者任之乃人而興
之乃天天與人相因而其誠篤其慮㣲不言則無以為
教彼書言之未立也吾與兹人並生而食也並息而作
也兹人之惑而甚至於無知而吾之書言廼與天地並
其道其教實尊且嚴如此君子矻矻造道一日足已而
[012-7a]
致乎且若是者其難乎其易耶如之何而忽之不幸世
無孔顔而此道日隠荀孟之故志世尚不知祖之間有
祖之者則世更非且笑之矣以為是不可繼而人欲繼
之非誇則誣吾不知先民之初能復性以立我者其始
異我乎否也今執事之書以為窮居弔影之日久寂寞
無所事則棲心於簡册求孔孟之所以自為與誨人者
甚矣閤下之心誠有類乎先民之心此某用是不以蘄
一世者蘄足下且因以足下之自勉者而勉職也昔韓
[012-7b]
愈子可著書而不肯著必欲俟五六十而為之其後五
六十而書乃成幸也愈粗言之而世傳之其不言而可
憾至今者吾不知有㡬終未若有書之完且好也聞丐
宫祠甚善甚善公能有言而世終有言吾願與二三子
鼓公之旁而張公之軍也所謂二千石者能為馮公榮
耶願幸無忽
   答漢州教授程用之書
某久困塵閭未盡見當世作者極其至求之非好古篤
[012-8a]
道以聖賢自責未必有此豪傑也雨霪矣頭風滲滲連
三日念一見不能也公能不以疏數責我乎得教墨清
風俱来披之不盡尺幅皆簡逺具思致寂寞之音近世
不言矣非惟不言且諱之也入之者雜仍之者流其皆
然也其又何誅然吾道我立聖賢我師是不可不勉也
力之則是即之則至矣願用之勉之僕前開口輙以論
著者以是自決耳信不信皆不計也自盡自質於聖賢
耳矣僕生年四十餘俯仰西南求如公為友者今才一
[012-8b]
二自一而二自二而三僕以古道望此世僕豈狭矣乎
某白
   上王太博書
先生知人之情乎人之情與其輕信人邪寧其自信也
所信在内不在外則無往而不自信天下固有明智者
非遇天下之明智不合也故君子之道未明則不輕於
自信既信則不輕以告人此僕所以黙黙於當世而未
嘗有言也然嘗竊窺湖海千萬士如先生之明智者巍
[012-9a]
乎其至斯於篤老之士必能内信而自合不俟僕求信
而輕合也是以屢欲言而重發之以俟乎君子之自信
自合也先生願聴之夫某決非好異者也其心蓋大欲
矯拂近世之學使漸希於聖賢之域僕誠有守乎爾也
蓋世實資道道者經世者也文者載道者也誠者達詞
者也學者尚誠者也志者敦學者也而近世進士者之
學皆競乎媮墮淟涊藻繢之言可謂流俗而不返矣志
輕故學流流則易廢識冗故詞雜雜則易散文鬱故道
[012-9b]
卑卑則易晦所謂無其志者無其本也無其道者無其
終也其本不立其終不明近世咸以是自鳴而爾雅之
詞於是乎實衰其在上也不以救其在下也不以悲此
愚之所以忽忽深恨聖賢之遺於古書不敢自棄且自
畫也世俗矻矻不可變如此非求天下明智誰訴之而
誰列之哉恭惟某官志大而語周明言竭論碩厚俊偉
常見推於朝廷而先於諸老矣今猶以為未也淵然而
思惟其古之求條然而辦惟其學之明邇者某蓋嘗以
[012-10a]
樸素迂逺之才列於君子之前判乎其若自合也豈非
明古道處今世近時所以不取者先生猶有以取之歟
今行李刼刼於外大懼無以稱門下恩恵之意退裒所
為文得古論古傳贊道編共三軸猶有近作不盡精純
之意欲急求通於君子是以不敢自後者若夫寂寞之
音簡古之義史遷韓愈之趣有若能紹明之者請繼今
以陳
   答洪丞相問𨽻碑書
[012-10b]
某齋沐再拜判府丞相大觀文先生邇者伏奉鈞教忘
其不肖咨以川蜀兩漢碑墨之所從出及古文竒字至
於種種㫖意諄復被教之初伏念旬時至於今兹既月
乃日矣非不能答懼不能詳也不詳則遂虚大君子之
誨是以臨發輙已發則不敢不謹也敬再拜以對恭惟
丞相於時為通儒於名位為獨絶於經誼則閎而深於
史學則博而嚴於箋傳集類兵家厯法農工國記星官
醫藥之書與夫釋老異家之所傳授經目則無所不考
[012-11a]
考則無所不詳今則擁百城坐大鎮自公之暇尚恐日
月之易窮念訛刻謬書之病耳目且欲一而新之也則
又取周秦以来聖賢英烈魁雄之士名世者彛章鬲畫
鼎篆分𨽻之文荒林逺野祠鑱冡刻之實約其義而黜
其衺剖其原而博其趣題端䟦後解蔽徹疑丞相衛道
博古可謂篤也已矣近世所無有也然丞相所以下詢
數十條者文有主字有體意各有出謹先具其知者畧
其不知者蓋不敢以不知為知是不欺於門下也竊觀
[012-11b]
廣漢巴郡蜀郡漢中益州犍為皆漢故郡也郡所發之
碑皆漢故物也自巴郡太守張納功徳叙故在巴郡巴
今利州路也然漢之巴郡則在夔之忠州張飛客嚴顔
嘗為巴郡太守乃夔之巴郡爾似與張納少異也今當
以漢之巴郡為正自廣漢蜀國李翊碑在今渠州屬郡
屬國李夫人碑亦在今渠州觀此二碑疑若夫婦也然
一云廣漢屬國又一云蜀國都尉夫人其名位俱不同
矣近得廣漢屬國侯夫人碑侯音候字從侯漢有衛候
[012-12a]
北軍中候是也從省文耳此真翊妻耳但不知丞相所
收所謂都尉李夫人者與此少異乎若其無異則為翊
妻明矣自司𨽻校尉楊厥開石門碑武都太守季翕折
里橋郙閤銘石門者興元旱山之東也今厥碑在褒城
斜谷前人亦謂之褒谷蜀使五丁開道是谷矣折里橋
郙閤銘在利州西路興州趨武道上武都漢白馬氐之
地今階州即武都也碑立於波夷江對至今猶儼然漢
之巴郡乃今忠峡之地而巴郡太守樊敏碑乃在西路
[012-12b]
雅之石馬益州乃今犍為瀘叙之地而益州刺史髙頤
碑乃在雅之嚴道永元磨崖碑雖在嘉之夹江有字無
志猶唐䝉入蜀碑雖亦嘉之龍渡今有額無碑也如此
可憾者甚衆斯不可以筆舌盡矣丞相所詢之碑凡二
十有五今所知者凡十有六大都見於别録不知者凡
九丞相所未及詢者又有五焉東漢為將軍碑在巖渠
碑字為衆𨽻之冠蜀之先達皆咨其法焉建武何君碑
近世鋤墓者得之比衆碑為最在雅之嚴道又得大夫
[012-13a]
碑大夫者褒也在今資州資陽縣聞好事者竊去矣黄龍
甘露碑𨽻法可觀碑亦稱之眉州故石也一二大家能
有之去而不出是必不凡矣劒州梓潼道上有雙闕或
云孝㢘闕或云使君闕髙二十尺有咫比王稚子表者
為壮大夫士過則必式信其古也此五者丞相宜有以
咨焉不得則有以求焉可也今先以數種呈納昔王回
深父常集故蹟遺文曰物莫夀於金石金石誠夀矣然
猶不足以保其外予嘗閱古鐘鼎舊家碑碣之文以證
[012-13b]
諸史及他傳記褒頌功徳雖不可盡信而於年月名氏
山川風俗與其一時文采雅度有得其詳而史傳追述
乃其概耳曩所聞者磨滅殆盡今所聞者後數百年又
磨滅者㡬何也故采其備者首尾以編之彼深父刼刼
有意於古至於拂性苦形收拾亂墜守之以勇而求之
以不止自金石而詮為信書宜其學之充博也是以歐
陽子咨之以集古之半訪之以娑羅鼔之異事質之以
汝隂顔氏之遺蹟蘇子容叩之以表三老之故碑而宋
[012-14a]
次道呂縉叔原父子原叔之徒望風屏氣直不敢與之
抗也稽古之功其可泯乎且回以一士稽參散逸猶能
傳當時而信後世况以相國大臣窮研廣索科條畢理
稠重畢去斯亦可以左磨史蔡右悉鍾張矣誠集古編
所謂有力而好好而至者近世之所無有也丞相既有
之矣又篇末有曰請益之詞且君子有道有位位有窮
卑而道有精粗得道之至者識通以明是以天下求用
不匱故名位一切不施乎此自非然者上下之分安可
[012-14b]
亂也丞相今畧名徇道於是至矣然某非求用不匱者
也傳曰借聴於聾求道於盲聾盲何有而君子乃求借
之乎然盛意不可以虚辱念終不言則愧且無日矣丞
相之所引若𨽻碑之堯祠請雨碑所謂□所謂二九之
戒所謂名曰咸池之嵗所謂禕隋在公之字所謂兼齒
雅之說所謂闕幘所謂牟夀所謂五六六七訓導若神
之義蓋漢之士習漢之故去先王為未久也宗廟朝廷
之間大羮之敦𤣥酒之尚疏越之音風氣淳厖是以出
[012-15a]
言有稽皆無章句以破壊其體則宜其字語之可觀也
其轉象旁訓若異而實同不可不察淮南訓□魚為異
魚集韻亦以為然魚從尨乃古義也碑云二九之戒蓋
年數也張平子東京賦𤣥謀設而隂行合二九而成譎
宜其戒也薛綜注曰元成也謂王莽之謀隂行十八年
故曰二九也然則是𨽻其在建武永平之後舊碑載嵗
在戊午名曰咸池一也而名則有四以星名者司馬天
官書咸池曰天五潢晉志咸池曰魚囿是也有以地名
[012-15b]
者劉安曰日入暘谷咸池是也有以樂名者荘子皇帝
奏咸池是也有以嵗名者淮南天文訓大時者咸池也
咸池為太嵗今碑云嵗在午曰咸池其淮南所謂大時
者乎碑云禕隋在公取詩委施委施退食自公之義也
不曰委施而曰禕隋乃韓詩内傳解直禕隋三蒼注云
行歩依動貌也漢字通訓蓋千百矣如解后不害為邂
逅之類禕隋豈害為委施者乎牟夀者眉夀也齒雅者齒牙
也儀禮凡紀眉作牟禮記引君牙作雅然則𨽻文為兼究齒雅
[012-16a]
永享牟夀者牟為眉雅為牙其義可決矣凡幘覆後巾
也東漢志云耳宜闕幘為傳講之巾也至若咀嚼七經
五六六七訓導若神之義非吾夫子不可當也五六者
三十六七者四十二也豈非謂七十二子乎書五六六
七之云猶左氏謂二五之偶漢書謂四七之將碑從廋
辭所以為法也先儒曰六籍熄於戰國焚於秦逮於後
世學士不見中間之信說而欲特立一家之學者果自
能哉吾未之見也借是而論則稽事博者其要必正用
[012-16b]
功深者其傳必逺凡取信於史傳之録者舉未必真今
吾得之千載之藏碑樹冡刻之間則無不真是誠可信
者也且以唐逮今未能五百餘嵗若依載傳考之則年
位嵗次名氏圗牒山川風域成敗之由叅錯不齊若十
指然况唐以前其失可名也哉是則碑不可以不徴傳
不可以不信也某近述史考差失近數千條是皆史氏
口傳耳剽一取小家浮剥之失病至於是而何有於本
事然則丞相徴碑之功下詰衆史猶羣星之一月矣甚
[012-17a]
盛甚盛丞相於道學史法兩見其備味衆人之不味其
功卓矣此門下若不肖所以欲附名於言端而托諸不
朽也詩云跂予望之傳曰伊其稽首不其有来乎度旦
夕装治復歸大庭敢致稽首有来之願而伸跂予望之
之心獲卒所聞於前斯又大幸也尺札奚宣所悃哉惟
丞相所以察不備
   上都大書
竊觀近世外司庶府辟召賓客雖有古之禮而無其法
[012-17b]
有其法而無其意至於比年則禮法意俱漸衰矣此無
他求之者名未甚優而應其求者實有不副故也古者
賔主之相值甚貴而不驕甚賤而不謟奔走不憚而慕
義無窮豈為勢利回哉雖區區之唐諸道幕府温造以
處士来石洪以山人顯未嘗聞曰某資未入而某格未
合也故唐末辟召之禮與其法意猶雍容可覩不若今
時漫漶紛㳫而俱亡也諸路帥臣監司之客不惟人品
之論而惟資格之拘不然則以勢却者也不然則以利
[012-18a]
傾者也不然則親舊桑梓之私者也其有卓然才行温
實主者欲首薦而不得則輙拘資格乃止故曰辟召之
禮與法意漸衰於此耳今先生特立獨行所以自為者
皆前修之典刑進退不依乎勢卷舒不襲乎時是以雖
某之不肖一旦獲受知列於門下使某名字暴於蜀而
不愧者知先生有以取之皆非取之近世資格勢利者
也凡古之辟召禮法意三者已粲然而陳前矣在上者
養待之甚優在下者名實之不副某夙夜無以處此邇
[012-18b]
者又䝉許貢以辟書而達之二府則是荒唐寂寞之音
収録於夔雖未必能中韶濩而已可一警世之瞶瞶者
矣豈非某之幸而亦蜀士者之勸也伏惟幸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