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59 九華集-宋-員興宗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九華集巻六      宋 員興宗 撰
  奏議
   請侍讀疏
臣嘗謂論道三公之職分也不得其人則虛其職是以
三公無官後世備論思之學稽論道之意獨講筵之官
似之傅説戒髙宗曰王人求多聞事不師古以克永世
匪説攸聞説欲勉其君執古誼以御今世其人雖商之
[006-1b]
大臣其詞則講筵之體也恭惟我祖宗神后式嚴是選
自從臣而擇有望自初見而至畢講既命之坐又賜之
宴其意以為尊經樂誼不如是則善敗之鑒細大之事
將有壅於上聞者矣則是可急也以九重之深上司萬
事之柄衆職之微有不敢行有不得言獨宰相可以輔
行臺諫可以輔言不幸而言之未至行之未及其從容
暇豫之際意㫖畢陳幽隠畢達天下不於講讀者望之
將誰望乎昔李淑侍讀仁宗嘗言曰觀唐室召見近侍
[006-2a]
講經本欲因事立訓鑒往知今人君多借是名與近臣
談議政事耳在我真宗時則有若馮元賜坐已竟亦多
詢問蓋宸居祕䆳深防聞聽之壅也淑之言非惟識祖
宗之意亦得數開講筵之意真知侍臣體哉厥後歴聖
相紹風流相形美政事多自講筵發之而司馬光吕公
著蘇軾之流以此名一時而耀後世則又講筵徳誼之
老也可無念哉陛下天資睿智動法祖宗前後建置講
讀之官誼至篤也然臣尚恐侍臣循循一本舊習正先
[006-2b]
儒所謂案旁講經數行而退如此彌歲所益幾何是不
可以不宿戒也况今天下大務可達者甚衆陛下所恃
者民也今談利之士巧飾百端指無為有是顧身而不
顧民陛下所扞國者軍也今將領之人大率肆欺是顧
家而不顧士陛下所恃為俗者士也今衣冠雜襲避礙
一律是好諛而不好直至使上薄陰陽乖戾之積連雨
併晦陛下振發威勵既流賊墨之將旋竄袐賂之子海
内且稱快矣夫以聖主抉微察蠧其勤類此執經入侍
[006-3a]
者其忍嘿嘿負之然臣聞近已得㫖自今月乙亥開局
除隻日休暇旦望之外前界大禮講日無幾臣願後殿
説書之日權住諸司引對小事如景祐之詔可乎仍諭
講官湏得一經之中擇帝王欲知之事明今日鑒戒之
之體如咸平景徳之際可乎凡求經意之先後在權政
體之緩急臣願如先儒康定之疏既讀寶訓先解防邊
要務之類可乎若其他又量令展日畨令直宿情愈通
則義愈至不拘忌諱用表憂勤此又希世之奇事也賤
[006-3b]
臣其敢必哉或謂臣言國家張講讀之席止應故事耳
彼儒者之言使人拘而多畏礙而不通漢髙帝所謂為
天下安用腐儒者也臣謂不然天下之所腐儒者非特
聖主惡之雖臣等亦惡之也今郡文學州博士項背纍
纍沉議惑疏秉筆相輝者是已國家念與為治陛下豈
少此等哉若夫更擇通儒一二鋪張仁義之治統臣謂
雖百世不可易也孰與左右便嬖之言出於愚誣者乎
昔魏徵勸太宗行仁義封倫笑曰徵儒生也言安足用
[006-4a]
其後徵言果皆施行唐是以有貞觀之治太宗曰此徵
勸朕行仁義也惜乎不令封倫見也然則通儒之所謂
仁義竟何尤乎陛下舉念欲步武唐太宗臣願參稽以
此則聖益聖明益明矣况六經決非虛器文武決非異
道廣問決非否隔帝學決非小用敷求聖治於此在矣臣
言狂僭不勝懇懇納忠之至
   風俗議
臣聞聖人於天下之民寛然無所不愛彼無所不愛則
[006-4b]
宜其無所不敎也天下之人油然而生林然而羣方聖
人之未作敎化之未敷性或淫而傾情或暴而放其始
非能周旋曲折而安於禮也雍容和易而安於樂也純
一不移而安於信也質直通明而安於義也聖人憂焉
有道於此驅天下之人潛納於其中銷其㝠頑之資而
制其暴戾之氣使之雍容温厚由於禮樂而歸於信義
雖千百年而俗不變世雖衰弱而民必歸厚三代之風
例皆如此彼亦何以至此也則敎之使然也臣觀其時
[006-5a]
朝廷鄉黨閨門之間雍雍穆穆其訓則五常六學其分
則士農工商其衣則黼黻文章其食則籩豆簠簋其治
則井田五刑其進取則學校庠序其宴飲則鄉射齒徳
之分其野祭大蜡則有歌鼔之節朝會相御之禮一揖
之為安而三揖之為尚再拜之為簡而百拜之為尚是
其上下紓徐不迫之態形於日用之間而舉不以為難
者自後世觀之三代之君民敎意煩勞得無迂濶而不
可用歟不知禹湯之君惠顧元元其導之深習之熟禮
[006-5b]
樂信義便民而無蹈浮薄者其權固在於此也嗚呼此
三代之所以為治周孔之所以為言而當時所以為俗
歟及秦之興暴而不親刻而不舒非笑先王之六藝破
壞聖人之藩牆天下之士民相與從事於迫急慘酷之
法不復有三代沖和容與之態悲夫秦世輕為天下而
壞風俗者乃至於此哉漢室之興公卿上下知斯人憔
悴而難與為治也遂欲振之以安謐示之以不競其後
縉紳喑喑和附氣益不振故始變為阿諛之俗東京之
[006-6a]
士懲前世之禍起於柔懦而不振也中世以降竒言過
行多矯激以振之故東京再變而為矯亢之俗矯亢而
不已故激而為變者必出為三國之惑亂三國惑亂而
不已故激而為變者必出為兩晉之虛無其後則愈激
而愈變俗愈流訛至唐猶未有所底止也惟我國家列
聖相嗣斯民坐解凋弛陶染忠厚故太祖太宗以至仁
宗聖言日出足以聳動天下此亦三代先敎後懲之俗
也陛下臨御以來毎於民風尤所加意比採羣臣之言
[006-6b]
戒奔競去苟且凡有以涉敎化者無所不用其至矣徳
肩三代道並祖宗信其無憾也然臣竊窺逺邇之間習
俗久染猶有未盡革者是則官吏不能盡敷徳意之過
耳且如巨藩劇邑兇民大姦豪斷鄉曲挾持官吏州縣
恐懾則弭首而奉之橫欺小民長其頏嚚此一俗也姦
人誦法如誦詩書以敎唆為養生以鼓鬬為樂事良民
怯畏盖亦坐是此又一俗也士人以干擾郡縣為資生
官吏以販貨道路為得計漸廢㢘恥不知紀極不知聖
[006-7a]
哲在上豈容如此此又一俗也糜金之工肩摩不息暗
銷之匠踵接不已竒異之貨夸尚相仍權量出入大小
盡變巧詐敢爾是官吏不戒約之過此又一俗也凡此
四俗州縣尚未盡革而川峽為尤甚也陛下髙拱九重
民俗士風久在聖度凡臣所未議者聖明已先行之惟
此毫末決自聖志即賜禁戒此猶順坂走丸也其又何
難之有逺邇之間習俗久染猶有未盡革者是則官吏
不能盡敷徳意之過耳
[006-7b]
   議虛額疏
臣聞天下有經常之法有權宜之法何謂權宜之法四
川折估是也盖常法則可以久行權宜之法雖可行而
不可久久行則其法必弊若從其弊而漸革之則其害
乃可去也臣請言四川折估虚額為四川宿弊之説盖
折佔之始起於趙開之申謀開常言鹽酒為四川之利
因民所産定為官課郡縣之間鹽户酒户有上下之不
同故納錢納引有多少之不一方其設法之始均科於
[006-8a]
蜀蜀中地力甚全民力甚裕是以開在紹興之初雖川
陜多事一跬步而能運百貨一咳唾而能濟三軍非開
之才獨能辦此當時蜀產浩繁亦有以致此也譬若少
壯果悍之人使其負百斤行千里雖日行而日不蹙蓋
其筋力足為之用也自開之後利源漸廢蜀之有司既
無開之才惟效開之短鹽利則累年而必取不知地力
有時而竭不可以必取也酒利則拘數而欲敷不知酤
賣有時而微難望其畢敷也譬如華顛癃老之人復欲
[006-8b]
責其負重而行千里以同於少壯其果能勝乎臣見近
時蜀之有司無術於此惟出苟且大則施刑禁小則行
笞箠彼知為己取民以逃責不知為朝廷逭責以愛民
其用心果何如也是致比年四川郡縣之間鹽户酒户
貧乏可念或有户竄而名存或有力均而額重或勒鄰
里承煎而首尾俱壞或預那儹撥而前後皆貧或委吏
推排而吏又不公或誘人渲淘而仍增新額陵逼萬狀
其弊無他有司務趁折估知取其利不見其害故也至
[006-9a]
最甚者驅催不足累歲闕䧟遂積虛額額則虛立而長
在錢則從何而可追蜀之有司日移一令月行一牒多
許所欠州軍通融補撥舊欠然諸州官緡各有定額臣
不知使之通融者以何窠名令之補撥者以何物色有
司心固知其不可但昧心而力行之爾賴陛下至明至
哲照見廣逺邇者下四川總所增造錢引三百萬以備
虚額西民聞之式歌且舞此聖主欲割費便民大除宿
蠧之秋也然賤臣尚恐蜀之有司猶暗大體簡忽詔㫖
[006-9b]
雖今有除放之文恐蜀未遂蠲減之利臣愚伏望陛下
特命中朝剛果開亮之臣外稽軍實遍約吏費别總四
川實支之數使逐歲所取合所用所用合所取如此折
估可以議減虚額可以漸去也然議者必謂四川實收
之數不及實支之數是以難議臣請得以難之蓋四川
諸處未嘗無濫費特患未節爾有如諸司送往迎來折
送多至數千緡者府州諸色頭子諸州贜罰輙入公庫
亦有至千百計者郡縣籍没田産郡縣闕額職田大郡
[006-10a]
中郡歲月亦至數千百計者其他浮泛之用不經甚衆
曷若減此不急之用而補虛額之闕急者乎浮費一減
既補實支之闕補雖未盡亦少濟矣萬一朝廷續有給
降四川錢引尤大惠也况陛下既得剛果之臣體訪浮
費削去冗目又稽軍實何慮虛額之不能減乎又前日
頒下三百萬之數并乞分令成都等路州縣從某年至
某年並與鹽酒户各減實數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庶
幾民間通知逐户均減名下所久不致諸司州縣臨時
[006-10b]
欺隠依舊含糊有分俵催科之弊也兼乞令蜀中逐處
州縣各納實收實支之數於户部四川總所又併納焉
其諸司自今復有苛刻於實收外增加取民者請論如
法若困敗州縣自紹興之初雖係折估實收之數元額
日漸不敷者亦乞量與捐減如是則事出朝廷恩洽四
逺矣
   議冗員疏
臣聞古之聖人知民不可以獨治故因民而設官知吏
[006-11a]
不可以泛命故量官而置吏使天下吏稱其官民安於
吏用一人則百人勸登一吏則百事治事任至簡則員
不容多擇吏最精則士不容濫一吏去則一吏補材業
之相形小大之相勉外郡之官闕則選之於士民省部
之官闕則選之於外郡至於禁從以上次第選置其材
愈高則其用愈逺職業一定無有泛濫之虞三代漢唐
之初所以世䝉其治吏安其分者由此之故也逮至隋
唐之末風俗寖流㢘恥墮壞天下之吏紛紛沓沓上設
[006-11b]
官者不已下求仕者亦不已凡有司選部所集如聚鵞
鴈填咽滿前因資除授有司不敢措手於其間雖欲察
其賢否賢否恐未易察也臣觀唐末此弊頓甚百官泛
濫有試銜有設官有兼有守有判有知聯絡輕重仕法
如此其不齊也用以進士用以制科用以辟召又用以
雜科流外與夫自薦鬻爵之名縱橫錯雜入流如是其
不清也彼以仕法之不齊入流之不清雖使左稷右契
知銓掌課一旦欲去冗之弊臣竊見其難為也而况隋
[006-12a]
唐拘拘不變者乎恭惟國家奕葉載徳太祖太宗振刷
海内真宗仁宗法而效之累朝惟以賢俊為急不以除
授為私太平興國初朝官班簿纔二百人至咸平初止
四百人天聖元年漸至千人夫以四海之大設千員之
官當時猶病其冗故先儒李淑謂明道以前選士一歲
入京官不過數人祖宗欲革冗濫纎悉如是真為萬世
法也恭惟陛下臨御以來明照羣臣嚴束百辟一有駑
緩不職之吏投閒置散此聖意欲除千載之惑而大驅
[006-12b]
吏蠧也然銓司諸路毎一官闕猶不下數人爭之大抵
仕流尚冗人皆見任子之泛皆病進士之濫皆患特恩
之廣心則知之不能出口何也恐一言則怨者衆也然
臣子之義可以利國者不䘏怨言先儒范仲淹嘗奏疏
於仁宗皇帝曰冠葢塞路簪紱盈門謂之賞延無乃太
甚願與大臣特新此議仲淹以任子之制不少加裁節
則吏源卒未可清也臣願朝廷畧稽仲淹之節任子損
其制可乎此言行則一冗去矣先儒李淑嘗奏疏於仁
[006-13a]
宗皇帝曰取人既廣則求學益踈願啟封閲名兼採聲
實約今歲吏部闕官之數為來年進士入等之準是進
士或至泛濫則實材未易致也臣願朝廷畧稽李淑聲
實之説可乎此言行則二冗去矣先儒蘇軾嘗言於哲
宗皇帝曰吏部以有限之官難以待無窮之吏將來特
奏名止乞量行收取其餘不理選限是則特恩積弊不
去則僥倖或有未懲也臣願朝廷畧行蘇軾量取之説
軾之言行則三冗去矣凡是三冗皆吏道之大冗也今
[006-13b]
朝廷既以漸革之則吏亦漸省矣吏省則遂可以省禄
禄省則又可以省費如是則薄海郡縣凡在仕版漸不
紛雜不逃陛下指顧之用也昔唐太宗定海内官七百
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士足矣唐太宗聰察之主猶且
如是况陛下天禀聖智倍萬於太宗者乎願陛下一加
採擇則海内之至幸也陛下邇者已詔有司加意選事
外鈐吏奸如銓曹之門隠匿闕次引例異同捃摭小節
之弊已漸削也若更少清入仕之門於此至治果日月
[006-14a]
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