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10 漢濱集-宋-王之望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漢濵集巻五      宋 王之望 撰
  奏議
   乞禁約舉人文體奏議
臣伏覩國家貢舉之制專試藝文有司考校之科皆有
程度中間累舉屬在艱難場屋取人猶多闊畧陛下聿
興大業埀意斯文恢闢膠庠徧於中外布韋之士皆得
專講習於其間彬彬之風寖復承平之舊矣則選取之
[005-1b]
法固宜益加詳宻且如連用本朝人文集十句在熈寜
元豐崇寜大觀法皆黜落不考元祐法與建炎所修雖
降從輕尚為一抹而今舉人殊不知避一篇之内或純
用數百言主司不以為非更謂該洽又如試文内作歌
頌及用佛書全句十字以上大觀法亦係不考而建炎
式刪去不收以致舉人尤多犯者若此之類未易悉舉
秋試在近其可不革乎伏望聖慈特賜睿㫖檢舉見行
條法申嚴行下令考官遵守舉子通知其遺漏未盡者
[005-2a]
更照前後格式量加參定庶幾去取之際不至疑惑取
進止
   看詳楊朴禮部韻括遺狀
近承朝廷降下楊朴所進禮部韻括遺令監學官看詳
契勘禮部韻止為場屋程文而設非如廣韻集韻普收
竒字務為該洽故謂之韻畧元祐間博士孫諤等申明
謂經傳所用之字禮部韻多所不載只取舉人常用者
附入數十字今楊朴所進分為五門採摭之功頗為詳
[005-2b]
悉博涉經史有足可嘉其可收者欲依所乞附韻或注
云一作或别出一字内字非常用如廬之為盧泜之為
&KR1267之類或别無經見如輅之為迓愉之為偷之類或非
韻所押如單之音善衆之音終之類於科舉之文無所
輕重恐凝學者並乞不收其音不必改一項既關先儒
義訓不當以私意改更兼釋文自出本音或諸家已有
别説近時學者自不改讀徒立異同何禆損益其字不
必附一項如旦明之為神明繕怒之為勁怒之類率多
[005-3a]
假借或出謬誤禮部韻畧元所不收廣示搜羅幾於蕪
贅然其間如術之為遂徧之為辯肉好之肉讀為而救
切音釋明白韻畧所無既欲増添却宜收附至於埶之
為勢食之為飤揄之音由焉之音嫣荼之音舒韻畧已
收難以重出楊朴又謂箛篍&KR2193&KR1979皆已入韻以此為例
其類實繁前人所收不無冗長今之所附豈可效尤今
各於逐字下開具奏聞伏候勅㫖
   看詳羅棐恭改正漢書次序文字狀
[005-3b]
凖監關看詳都省批送下羅棐恭劄子稱南史劉之遴
傳鄱陽嗣王範得班固所撰漢書真本獻東宫之遴參
校異同録其異狀數十事其大畧云真本稱永平十六
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無上書年月
日字真本號班固自序為中篇而今本稱為叙傳今本
叙傳載班彪行事而真本云彪自有傳今本外戚在西
域後而真本外戚次帝紀下今本髙五王文三王景十
三王孝武六子宣元六王雜在諸傳表中而真本諸王
[005-4a]
悉次外戚下在陳項傳上乞依真本改正次序者臣等謹
按南史蕭琛為宣城太守有北僧南渡齎一瓠蘆中有
漢書序傳僧云三輔舊書相傳以為班固真本琛求得
之以餉鄱陽王範獻扵東宫今棐恭所稱劉之遴參校
者乃蕭琛所得北僧瓠蘆中書也本傳既云相傳為班
固真本則其是非固未可知按後漢班固傳顯宗永平
中受詔終成漢書積二十餘年至章帝建初中乃成今
稱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與本傳
[005-4b]
嵗月淹速不同可疑一也前代人臣所上書籍皆有臣
字如臣向臣何晏等是也今稱郎班固上而無臣字可
疑二也班彪以後漢建武三十年卒於前漢不當有傳
班固止因自叙上及其先今云彪自有傳可疑三也劉
知幾史通稱章帝建初中固成漢書後卒於洛陽獄書
頗散亂詔其妹曹大家校叙選馬融等十人受讀其八
表及天文志等猶未克成多是待詔東觀馬續所作然
則漢書次叙又經大家編次設别有班固真本大家固
[005-5a]
當遵用不應為爾異同竊觀前世經傳固有編簡失次
者如書之武成禮之樂記文字顛倒灼然可知而先儒
謹於闕疑不敢有所釐正矧漢史篇帙有倫豈可以訛
偽之書輕亂舊貫正使此本果出班固則已載南史學
者可考何必於千載之後追改成書如顔師古劉知幾
號為鴻博皆精研此學非不見南史所載而不以為疑
者盖知其出於謬妄也棐恭稱歴代史籍皆以帝紀為
先后妃為次又次以諸王列傳惟漢書以外戚列於西
[005-5b]
域之後諸王雜於諸傳之中與歴代諸史頗異按后妃
紀傳自范曄後實冠傳首而宗室諸王未嘗不分在諸
傳帙中至唐書始次在后妃之下而云漢書與諸史頗
異盖所未詳棐恭又云魏晉以降腐儒曲説逞其私志
而錯亂之按師古集注漢書實采應劭服䖍二子漢人
初無異説而云魏晉諸儒所亂殊為率爾棐恭又云方
今恢崇庠序留意藝文惟班史次序未正訛謬雖不足
害治亦太平文治之一疵恭按淳化中太宗命杜鎬等
[005-6a]
分校漢書咸平中真宗命陳堯佐等覆校及嘉祐六年
仁宗又以命陳繹而詔歐陽修看詳至熈寜二年奏御
已經累朝刋正舛誤洪益後學其利甚多而云文治一
疵尤為厚誣契勘見今漢史行用已乆散在天下家有
其書若復亂其次序無益學者徒成紛擾所有羅棐恭
所乞恐難議施行謹録奏聞伏候勅㫖
   乞展免耕墾閒田税租狀
臣伏覩紹興五年七月七日勅節文諸路都督行府奉
[005-6b]
勘㑹荆門軍閒田甚多召人耕墾税租差科並免三年
六料奉聖㫖依愚民無厭轉生姦弊年限甫滿便輒遷
徙臣愚欲乞將今後墾田所免税租差科三年六料展
為六年毎年與免一料年嵗既乆人亦重遷兼毎年止
免一料亦可補遷徙之費其已免而料數未盡者比類
施行如此則不損朝廷寛恤之典而民不容姦各為長
乆之計取進止
   荆門軍替回論禁約公人下鄉奏議
[005-7a]
臣毎伏覩朝廷所下詔令陛下愛養元元之意可謂至
矣則四方萬里民之利病事無巨細必欲周知方今郡
縣之間為民之害者莫大於公人無賴不逞之徒散出
鄉村乗威怙勢恐喝良善小邀酒食大索貨財秋取稻
禾夏求絲麥稍不如意鞭縶隨之民之畏怖甚於盜賊
而郡守縣令不知禁戢又征税塲務私人猥多皆鮮衣
美食膚體充盈此輩不特豐其身以及其家又有飲博
㳺蕩之費何所從出大抵商賈所輸官得其十之一二
[005-7b]
以故嵗課日以不登而有司不察猶以為征之未盡此
皆公私之大蠧而天下之所共疾者也臣愚欲望聖慈
詔諸路監司嚴督察州縣事非重大不得差公人下鄉
而税場吏有定額不得多置私人散出文牓俾民通知
髙立賞格許諸色人陳告必罰無赦庶幾農民安業行
旅通流天下幸甚取進止
   論潭衡郴州桂陽軍賊盜劄子
臣契勘本路自三月以後潭衡郴州桂陽軍管下有羣
[005-8a]
盜數火謹節録諸處關報在前一項是販私茶客商殺鼎
州武陽縣巡檢轉入潭州安仁縣殺巡檢却入湖北燒
辰州溆浦縣在兩路界首出沒一項是吉州賊胡邦寜
分作數隊攻刧衡郴桂陽三州之間破安仁縣及耒陽
之新城鎮州縣例皆無備帥司戍軍稱李道盡數帶行
㑹合弓手土兵追捕已再敗衂見蟻聚郴州界内當此
豐嵗又李道之師在近尚敢猖獗如此今春夏以来武
岡全州應副調發民頗失業衡郴桂陽境内又為賊擾
[005-8b]
栽種過期它時大軍還屯或復出冦為害必大然此鼠
竊亦何能為但恐浸淫不制漸成滋蔓欲乞劄下田師
中令李道一就速行措置毋遺後患免致再舉又郴州
永興縣豪民朱持聚集數百人作過宜章縣有召募弓
手一百五十人平時驕甚州縣不能制土人甚患之茶
陵耒陽安仁桂陽諸縣姦民及龍淵餘黨多與盜賊陰
相勾引其間土豪皆昔日盜賊亦不可不過為之慮若
以大兵五百人分戍衡郴以鎮安人心庶可消患於未
[005-9a]
形今楊再興父子既已殘破則將來武岡全州之戍却
可减省盖諸處土豪之兵不下數千人有戍兵則皆為
我用無以制之未必不為賊利害甚大伏望聖慈早賜
指揮施行取進止
   乞分戍奏劄
臣契勘武岡全州猺賊李道討捕已及數分某詢訪熟
溪峒事者説楊再興已老諸子惟正修聚人最多頗姦
滑正拱最兇悍今再興與正拱兄弟皆得惟正修并男
[005-9b]
楊小二楊小三未擒所冝必獲然計其人衆五分無一
自不須全軍在彼若就行分撥權屯衡郴二州以禦盜
賊其所帶潭州戍兵亦令發還兼溪峒中無所用馬不
若遷置平地武岡山路漕運艱難亦可少寛民力委實
利便乞賜詳酌施行
   湖南提舉司論差役奏議
臣契勘保正差役吏奸最多其所差人有未當差法者有保
正副陳訴差選不當者所屬限一月與奪應與奪而違
[005-10a]
限者徒一年紹興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申明節文差
募之際以籍為定即行交替如有保伍内應差之人以
詐匿倖免許被差保正長於充役以後指論如併計物
力委髙於被差之人輪次當差即行改正然近經州縣
逺經監司文移徃返動涉時月其承行人徃徃故作留
滯有所邀求雖或改正被差已乆其未當差者將來當
役又要别充二年以此差選不當者多不能聲訴欲乞
朝廷詳酌應今後保正副差選不當後行改正者其物
[005-10b]
力可差而輪次未到之人候將來當差計役過月日通
行二年交替其物力低小只合充大保者候充大保以
後過月日比折及三月以上者與免催税一料其鄉司
人吏差選與奪違戾情罪自依見行條法如此則設有
不當為患稍輕取進止
   湖南提舉司論河渡奏議
臣到任屢有民旅陳訴津渡艱阻多取渡錢尋行勘㑹
盖縁州縣榜賣河渡實封投狀之人多是過立髙價以
[005-11a]
爭必得既給賣後却以増添官錢為名加倍收取渡錢
數年以来此風特甚今鄉村小津渡空行人亦不下收
錢一二十擔擎客旅可知其廣闊津渡又可知農家米
賤艱於得錢輸納税租困於邀阻買撲爭奪其勢未已
増添之數豈有限極更一兩界行者不勝其弊然所増
官錢却多拖欠是官司得髙價之虚名而徃来被邀阻
之實害檢凖紹興勅諸津渡堰閘無故畱難人杖一百
若非理邀求仍就本處令衆五日兵級改差重役餘人
[005-11b]
勒替本司措置嚴行約束外欲乞朝廷行下諸路今後
出賣河渡實封投狀添錢承買價髙當給之人並從本
州先次責狀不得増收渡錢違者依非理邀求條法斷
罪令衆勒替罰錢若干關報所屬縣分於渡頭出榜曉
示許人陳告以所罰錢充賞庶得自此止絶契勘河渡
與坊塲不同坊塲若増酒價人得不霑然酒於法有禁
河渡據徃来必由之地而擅増渡錢尤為切害雖有非
理邀求一條未甚著明若比附坊塲立法實為利便取
[005-12a]
進止
   論潼川路措置經界奏議
臣契勘臣前在東南日聞蜀中經界大為民害豪富為
姦例獲輕減貧弱受弊多致逃移上户利之而下户皆
不願去年臣䝉恩自湖南提舉常平茶鹽除潼川府路
轉運判官入本路境首至廣平軍渠州界此兩州嘗行
經界而復罷百姓多遮道投牒乞行經界與峽外所聞
不同深竊怪之因問之曰爾等皆在上户乎曰下户也
[005-12b]
詰其所以願行經界之意則曰人戸詭名寄隠産業有
田者無户有户者無田而差某等充户長催驅税賦率
皆代納以此破家者甚衆若用經界則戸名有歸此弊
可絶及入遂寜府境係見行經界地分百姓陳訴者益
多或以為便而願行或以為害而欲罷因使數十為朋
自辨於庭下各執偏説互有得失乃知蜀中經界不論
貧富大抵税増者願罷税減者願行皆出一已之私而
形勢户之不願者為多盖詭名挟戶非下户所為蜀人
[005-13a]
之至東南者皆士大夫不然則公吏與富民爾其貧弱
之徒固不能逺適雖至峽外亦無縁與士大夫接故不
願者之説獨聞而其願行者東南不得而知也六年之
間士人上書百姓投狀言其不便者不知其幾人上至
朝廷省部下至諸司郡邑皆被煩紊陛下憂閔黎元至
誠無已始也以税賦之不均而行之終也以論訴之不
息而疑之累詔監司看詳改正有以見聖人無我惟務
便民雖堯舜之用心不能過也然姦民觀望詞訟滋繁
[005-13b]
諸路監司累年講究終無為陛下别白而言之者誠以
事體至重衆口不同利害可疑不敢以偏辭㫁也臣初
到官適有詔㫖坐知復州蜀人王駿乞罷經界劄子委
制置司與所屬監司相度臣於部内詢訪甚詳而守令
所陳同異相半臣以為此田里間事必盡見民情然後
可决雖有牒訴皆一偏之論不可慿用遂令州縣取諸
鄉税名為鼠尾帳家至户到問其願否使各書其名下
分鄉編類願用舊税户若干願用經界户若干於是究
[005-14a]
其兩黨之多少本路管一十五州瀘叙州長寜軍以邊
郡不行經界渠果州廣安軍既行而復罷行經界者九
州凡三十七縣為税戸三十三萬三千七百有竒除户
絶逃移二十有四願行經界者一十七萬七千五百餘
户願用舊税者一十五萬六千一百餘户此其大畧也
州别計之則昌榮資州懐安軍四州之民願者為多潼
川遂寜普州富順監之民願者為少而合州適得其中
縣别計之則願行之多者一十有六願行之少者二十
[005-14b]
有一盖由當時奉行之人有能否之不同故也臣聞治
道去太甚雖堯舜之法不能人人皆利要當以多者為
正今之經界在視民願否之多寡而損益之若州縣之
願行者多自不須復議願行少者為之量行措置人户
之増減者輕自不須復議増減重者為之稍加裁正如
此則公私事省不至甚擾正使小有不均亦可置而不
問何則經界以釐正舊税固當有所増減減者既以為
是増者必以為非若欲毎人而悦之是朝行夕改無時
[005-15a]
而定也且蜀人之言其不便者曰法行之始驗土色之
髙下量頃畝之多少姦弊百出賄賂公行故税之輕重
不當造帳畫圖為費甚廣追呼須索不勝其擾是則然
矣事在既徃雖改無及至於税之輕重則新舊各有其
弊就二者而較之經界之弊在於業多者税或輕業少
者税或重而舊税之弊則在於有田者或無税有税者
或無田要之以輕為重以重為輕猶稍愈於以有為無
以無為有也而蜀人之言其不便者或過其實若初行
[005-15b]
之擾則有之而今日之弊不如是之甚也臣置司遂寜
且以倚郭小溪一縣論之官户凡五百八十有四而願
用經界者一百一十有七不願者四百六十有七公吏
為户二百二十有二而願用者一十有八不願者二百
有四它縣大率皆然以此而觀則或者謂豪富之家皆
獲輕減而利之豈不過哉至於下户逃移亦絶無僅有
或以時經旱潦或以家自貧窮未必皆經界所致傳曰
利不百不變法使經界元初不行或行之未乆而罷固
[005-16a]
善今立為成法已經歴有年所料舊税圖籍悉多散落
中間買賣分析户限更改矧覈見隠寄之後虚戸盡去
創户甚多承認供輸已有定分一旦舉而變之則陞降
紛然僥倖復啟實戸之創出者悉皆走失虚戸之詭立
者不可推尋吏肆其姦又將有前日之擾且終亦不得
其平而催科愈艱爭訴益甚軍須督責何以應期為官
吏者不亦難乎臣恐凋瘵之民無復寜嵗矣惟陛下少
安聖慮靜以鎮之姑去其泰甚者則紛紛自息天下幸
[005-16b]
甚謹具措置畫一下項 一本路見行經界者九州三
十七縣遂州人戸以十分紐計其願用經界者昌州得
九分五釐資州得八分九釐懐安軍得八分八釐榮州
得六分六釐此四州民願者多乞且令仍舊普州得一
分二釐富順監得二分五釐遂寜府得三分四釐潼川
府得四分五釐合州得五分一毫此五州民願者少乞
量行裁正臣愚欲望朝廷委監司一員與所屬守令委
曲計議各以逐處事宜從長措置 一應經界縣分有
[005-17a]
所税溢於舊額者乞令逐縣取舊稅額外之數將大叚
増重人戸通融均減 一新税不均所合裁正者謂元
初打量頃畆定驗土色不當等户若是未經界買賣田
業不曽推收及隠寄詭名之家自當歸併即非因經界
不均以至輕重如此者不應受理 一前後經本司下
狀人戸有増税不及一二分而為姦猾上户驅扇亦列
名陳理意在多將户數皇惑官司或是本戸所増雖少
而有詭立别名之户當時作弊不皆併合却創立别户
[005-17b]
故亦一例陳論如此則一户不願便是兩户今乞將人
户經界新税比舊増減五七分以下者更不増減為裁
正之限増減數多而非實行買賣併合戸名者即就逐
鄉㑹集衆戸如推排法互相指決以衆證為定不伏者
再為界量將量出田土沒官㫁罪 一乞令所委監司
選差見任官五員分詣諸縣逐鄉受接經界詞狀又於
本縣令佐内選可委官一員通簽同共審量裁正 一
所差官五員若事畢日别無違戾民訟希少乞許保明
[005-18a]
申奏朝廷量行推賞 一乞候農隙月分措置右謹録
奏聞取進止
   改正安岳縣經界狀
臣契勘普州安岳縣初行經界日縣令張甯大為姦弊
改移税額輕重失平比及三年虧官二十五萬七千餘
貫依聖㫖除放自紹興二十四年至今又虧一十二萬
四千餘貫紹興二十三年縣官以闕乏之故分詣諸鄉
巡門驅斂村民不堪其擾結集山谷間抗敵官吏幾致
[005-18b]
生事至今土人謂之垜山垜山者言山上之人其多如
堆垜也臣前在轉運司令諸縣作鼠尾帳家至户到遍
問百姓願用新税或舊税各令親書於名下獨安岳一
縣願用舊税者十分之九公私俱病民不聊生臣於去
年冬選委昌州推官左從事郎劉弇同縣令右從政郎
張介受狀措置凡三百六十餘狀指决干連者不下千
五百家若只量行裁正則無由去偏重不均之弊若盡
行覈實則有追集丈量之擾弇與守令皆謂欲救其弊
[005-19a]
莫若順民之情復用舊税臣以本縣經界所失雖多亦
不可盡廢遂令將新舊税簿互相參校於所増減取其
酌中分數通融裁正凡新税之増於舊税者以所増十
分為率減其七分新税之減於舊税者以所減十分為
率復其六分謂如某人户下元管舊税一百文經界日
増至二百文即裁減七十文作一百三十某人户下元
管舊税二百文經界日減至一百文即却復六十文作
一百六十盖經界増者重減者輕故今所損益有多少
[005-19b]
之差元申畫指揮増減不及五七分則不在裁正之限
今此一縣其弊至深不可以五七分為限故自二分以
上皆裁正之本縣經界増税者四千五百七户計増正
税錢三十八貫八百一十二文今減其七分為錢二十
七貫一百六十有竒經界減税者六千一百二十二戸
計減正錢四十貫七十五文今復其六分為錢二十四
貫四十有竒其増減不及二分者新税簿籍脱漏户限
為多可見者計二千九百餘户若一一紐算裁正又恐
[005-20a]
太煩若只用新税則漏戸不可復得遂仍以舊税為正
計減却正税錢五貫五百有竒却收漏戸二千七百餘
戸得正税錢八貫七百有竒又根括到失陷税錢補足
舊税外有溢額者四貫三百有竒以此數項衮同對補
裁減之數於租額尚有嬴餘又張甯經界之初既失税
額恐嵗計不敷則擅増折變以補之毎正税一錢増米三
合麥二合大率比舊加十分之一今一切蠲除悉依現
例凡上件措置皆委曲計議務盡人情輕重適中更無
[005-20b]
不均之弊百姓租税各有歸著易於催理自此官賦無
復失陷委為經乆之利其裁正曲折别編作一冊奏聞
伏候勅㫖
   潼川路放税利害狀
臣凖御寳封下尚書省劄子坐奉聖㫖指揮將州縣旱
傷去處依條檢放仍支撥常平錢米措置賑濟仰惟朝
廷軫念逺民救災恤窮之意可謂深至本司已即時行
下諸州遵奉施行據諸州申到自夏及秋限内不曽有
[005-21a]
人户陳訴其田畝各改種了當别無根查存在檢凖紹
興令節文諸官私田災傷夏苗以四月秋苗以七月水
田以八月聽經陳訴至月終止訴在限外不得受理如
未檢覆而改種者並量留根查以備檢視不願作災傷
者聽今来聖㫖指揮係令依條檢放合遵上件條令縁
所降指揮於十一月内被受既限内無人戸陳訴又已
改種無根查可檢難以檢放若復差官遍詣鄉村徒為
紛擾有力者得以計囑貧乏未必得免原災傷所以放
[005-21b]
税盖為人戸不能輸送今年本路秋税已納及八分以
上自無支還之理若用對折来年税賦倘遇豐熟却反
是豐年減放若不於来年對減只據目今未納之數蠲
放即是頑猾人戸獨得僥倖而依時送納善良之民反
不䝉實惠兼今未納餘分多是攬納者已行結攬實啟
姦弊官司空失嵗計臣照得前者三司措置惠民畫降
聖㫖自今年秋料為頭盡除對糴米一項比之舊額已
減三分之一寛恤不為不至已行下一路照㑹所有賑
[005-22a]
濟一節則於常平法旱傷去處失於披訴者許放第四
等已下闕食人戸自不相妨已關常平司施行外謹録
奏聞伏候勅㫖
   論賑濟災傷去處狀
臣凖御寳封下尚書省劄子坐奉聖㫖指揮將州縣旱
傷去處依條檢放仍支撥常平錢米措置賑濟本司已
即時行下諸州遵奉施行檢凖紹興重修常平免役令
諸災傷計一縣放税不及七分或失於披訴第四等已下
[005-22b]
闕食戸當職官保明申提舉司審度依放税七分法賑
給借貸訖奏本司已遵上條委本路州縣當職官體量
自第四等已下闕食戸勒耆保盡實抄劄支撥常平義
倉米斛應副賑給如本州屬縣有闕常平米斛係沿流
縣分即自本州量度數目支撥津載前去如不係沿流
去處即行下本處兑換税米支散據用過數將在州常
平義倉撥還若無合兑換税米即行約度合用米數估
定在市實價具數申本司以慿通融一路之數移用支
[005-23a]
本錢前去糴買應副内遂寜府果普州見管義倉斛米
比諸州數多亦行下量減價錢出糶見據逐州申已行
抄劄到本州縣界實被旱傷去處孤老殘疾不能自存
闕食饑民人數自十二月初六日以後賑給縁本路諸
縣地里相近慮有兩處重疊請給已依條定日行下諸
州毎月取二日七日五日一次同日支散内飢民若係
附郭近便人即五日一支若係三十里外人即十日一
支庶免飢羸之人往来頻併如有後到人數即續行抄
[005-23b]
劄其餘不甚旱傷州縣亦已行下檢舉老貧疾乏不能
自存及乞丐人依條養濟去訖見今本路諸州所管常
平義倉錢米可以通融應副周足其舊撫司樁積錢更
不敢取用如將来青黄未接飢民大段數多常平錢米
或至有闕即申報所屬取撥施行謹録奏聞伏候勅㫖
   論賑濟狀
臣去年十一月伏凖省劄備奉聖㫖支撥常平錢米賑
濟實被旱傷去處或支用不足即於存留舊宣撫司樁
[005-24a]
積錢米内取撥本司措置行下州縣依條體量自第四
等以下闕食以常平義倉米斛賑給如本州屬縣米斛
有闕係沿流縣分即自本州量度數目支撥前去如不
係沿流去處即行下本處兑換税米支散據用過數將
在州常平義倉撥還若無合兑換税米即約度合用米
數估定在市實價具數申本司以慿通融一路之數移
用支本錢前去糴買應副遂寜府等州見管斛斗比諸
州數多即令減價出糶據榮叙瀘州長寜軍富順監申
[005-24b]
不係旱傷州縣别無闕食飢流民外潼川遂寜果合昌
普資渠州懐安軍申劄到闕食飢民人數今自十二月
初六日以後節次賑給至今年三月終止共賑濟過飢
民一萬八千六百六十人斛斗一萬一千四百八十二
石二斗出糶過斛斗五千七十石三斗普州安居樂至
縣錢米不足於潼川府通融應副過錢引三千八十五
道七百七十六文其舊宣撫司樁積錢米不曽取撥州
縣官吏推行有稍不如法者亦懲治一二處以此不敢
[005-25a]
違戾朝廷實惠得以下及於民一路之間並無流殍利
澤洋溢歌頌藹然真盛徳事謹録奏聞伏候勅㫖
   謝因呉侍郎傳道太上皇帝聖語狀
契勘臣收親戚權戸部侍郎呉芾家書報云芾五月十
八日對上因論財賦在得人遂言川陜用兵朕全得一
王某之力大軍十餘萬衆數月與敵角而蜀人不知卿
且道如此用兵若不是他如何了得又言王某在蜀幾
如蕭何在闗中芾奏王某與臣是親戚毎得書説經畫
[005-25b]
有素雖用兵之乆財賦足辦未嘗畧以闕乏為言其人
為政尚嚴平日在蜀令行禁止故於財賦亦不督而辦
上乃云朕不知與卿是親朕今日之言與卿暗合芾又
奏王某有志於功名但近来多病又骨肉亦屢病心甚
念歸前時亦有書来懇廟堂求宫觀上言亦見大臣云
他婚嫁都未了亦欲令歸但蜀中少他不得亦怎奈何
只得且教他在彼候事稍定朕却大用之卿既與之是
親因通家問且與朕道此意教他且在彼少㽞後日當大
[005-26a]
用之須至奏聞者 右呉芾傳道太上皇帝聖語臣具
録在前伏念臣疎逺小臣濫膺寄委典司蜀計適值軍
興賴朝廷申畫之明毎事遵禀得以少稽曠敗不謂太
上皇帝誤簡聖知因呉芾登對過形奬諭比擬非倫仍
令少留以須後用顧問纎悉下及其私恩榮所加非臣
凉薄所克負荷伏讀驚感涕淚交零雖糜捐此身何以
圖報萬一謹當更勵衰病國爾忘家以仰副君父記憐
戒勅之意臣不敢上章徳夀而事當奏復不容但已謹
[005-26b]
具録奏聞伏望聖慈降下尚書省為臣備奏太上皇帝
御前庶知愚臣今已恭承睿訓伏候勅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