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02 橫浦集-宋-張九成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横浦集巻五
            宋 張九成 撰
 論
  少儀論
聖人之道本無小大於其中有辨之不精者此予所以
不得無說大矣哉聖人之論禮也其曰禮之以少為貴
者以其内心也徳産之致也精㣲觀天下之物無可以
[005-1b]
稱其徳者如此則得不以少為貴乎故君子謹其獨也
禮在於是則寂然不動之時也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也
易所謂敬以直内也孟子所謂盡其心知其性也有得
於此未可已也釋氏疑近之矣然止於此而不進以其
乍脫人欲之營營而入天理之大其樂無涯遂認廓然
無物者為極致是故以堯舜禹湯文武之功業為塵垢
以父子君臣夫婦長幼為贅疣以天地日月春夏秋冬
為夢幻離天人絶本末决内外煢煢無偶其視臣弑君
[005-2a]
子弑父兵革擾攘歳時荒歉皆其門外事枯槁索寞無
滋潤之氣如秋冬之時萬木凋落離睽敗絶無復有婆
娑庇覆之狀又烏知夫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氣象也乎殆將滅五常絶三綱
有孤髙之絶體無敷榮之大用此其所以得罪於聖人
也禮之以多為貴者徳發揚詡萬物大理物博如此則
得不以多為貴乎故君子樂其發也禮在於是則感而
遂通之時也發而中節之時也易所謂義以方外也孟
[005-2b]
子所謂存其心養其性也自内心之貴進而得於此則
為堯舜禹湯文武之功業為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
之大倫為天地日月春夏秋冬之照用兼天人通本末
合内外循環往復無有不可譬之於木從元生本從本
立根從根立榦從榦發枝從枝敷條從條出葉以枝葉
而觀本元相去逺矣然枝枝葉葉皆元氣也有元氣而
無枝葉不足以見元氣之功有内心無外心則無以見
禮之大用由是而推一葉之黄一枝之瘁皆本根之病
[005-3a]
也一拜之不酬一言之不中皆内心之不充也昔堯舜
性之則不勉不思内外兼得矣湯武反之則觸人欲而
知反矣然而其反也有力量之淺深焉昔顔子三月不
違其餘日月至焉猶未如湯武之一反而不復起也盖
湯武之反反於禮而已以禮為反則動容周旋皆中於
禮矣皆中於禮則一唯一諾一起一止一進一退一取
一捨無不合於禮者此其所以為聖人也先儒訓少為
小其意以謂所記者小節爾以此為小孰能為大殊不
[005-3b]
知小即大也是少當有副意如太師之有少師則少者
所以副其大是儀者所以副其禮也有大無小何以見
其用哉猶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則儀者所以效法
於禮也是以謂之少焉伊川先生曰灑掃應對即形而
上者之事豈不信哉且夫釋氏之學以歸根反本為至
極豈知惻隠之心為仁之端羞惡之心為義之端辭遜
之心為禮之端是非之心為智之端乎予請舉一端為
諸君明聖人之教推惻隠之心於天下則如春風如和
[005-4a]
氣遇花則花紅遇葉則葉青遇草則草緑油然巧妙非
刻畫雕琢所能致也豈不優矣哉若夫釋氏則如雪霜
凛冽萬木秃立誰復承其庇覆乎昔子思明此道矣曰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此明内心
之理矣又曰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
後行此又明内心而進於外心之禮矣此少儀之意也
諸君誠有意於斯道當自喜怒哀樂未發之前求其所
謂内心儻有得焉勿止也當求夫發而中節之用使進
[005-4b]
退起居飲食寢處不學而入於鄉黨之篇則合内外之
道可與論聖人矣儻其於威儀之間齟齬未合盍亦求
内心之所以為未至者乎若夫不得乎此徒有事於進
退盤辟儀章度數是俗儒而已矣君子肯為之乎
  四端論
昔孟子抱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歴聘齊梁之間於
梁惠則一去不復介意至於齊宣則眷眷不忍舍去其
故何也盖孟子有節於内合其節者可與論堯舜禹湯
[005-5a]
文武周孔之道也不合其節雖爵以公卿禄以土田不
復回首將浩然長往矣所謂節者何也其曰仁乎人而
不仁則我飽而忘天下之饑我暖而忘天下之寒我逸
而忘天下之勞惟知有我而已天下四海雖血肉傷殘
溝壑流殍不恤也是謂血脈斷絶猶人之肢體不知痛
癢醫家謂之不仁盖以其血脈不通也知有我而不知
天下四海非血脈不通而何梁惠以土地之故麋爛其
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恐不能勝又驅其所愛子弟以
[005-5b]
殉之惠王知愛土地而已雖付斯民於死地不恤也未
快其意又付所愛子弟於死地亦不恤也血脈斷絶如
此故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
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惠王如此是與孟
子之節不合矣决然而去何足怪乎齊宣王好勇好貨
好色好今之樂庸鄙如此孟子何為而眷戀哉盖嘗聞
其以羊易牛也齊宣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捨之吾不忍其
[005-6a]
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夫見牛赴死而其心惻然有不
忍之意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心也是孟子所存之
節也好勇好貨好色好今之樂儻推不忍之心於其間
决不為一已而與民同之也故孟子指以示人曰是心
足以王矣孟子即齊宣王不忍之心游泳其間眷眷不
去盖謂此也嗚呼人者天地之心也其誰無不忍之心
哉但不忍之心一起而輒斷此所以為愚人也若聖人
者其心常在緜緜不絶施之於身則耳目聰明血氣和
[005-6b]
平施之於家則父子篤夫婦睦兄弟和施之於朝廷則
君君臣臣賡歌迭和施之於政教禮樂之間使四海九
州之民咸被其澤猶未已也埀法天下使後之人舉其
心以行其法傳其仁心使億萬斯年而不已何所存之
逺乎子産惠人也然惠而不知為政至於先王有不忍
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非所謂惠而不知為政也
夫有不忍人之心而不能行不忍人之政是其思慮之
狹小識見之卑陋也孟子曰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
[005-7a]
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子産不知先
王之道故有仁心仁聞而所濟不逺矣且以一事觀之
子産憫溱洧之人深冬涉水乃以其乗輿濟之是其心
之不忍與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心同也然而焉得人
人而濟之乎故孟子推其失曰為政者每人而恱之日
亦不足矣若孟子之心先王之道則思慮廣大識見深
逺不為目前之給而為萬世之利故人之渉水也則毎
歳十一月徒杠成徒杠者人徒所行之橋也十二月輿
[005-7b]
梁成輿梁者車馬所涉之橋也橋有兩道人車不相妨
而往來者受其利免冬寒之苦而有億萬斯年之福所
謂政者類如此即此一事以觀之則先王有不忍人之
政皆可以心喻而黙識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
政使事事皆如徒杠輿梁之利豈不治天下可運之掌
上乎然而人皆有是心也何獨先王乎何以見人皆有
是心哉有人於此其心本無一事也倐然見有孺子者
將入於井則其心將如何哉必於無事心中肅然而起
[005-8a]
怵惕惻隠之狀期乎疾走救之而後已當是時也其幾
迅速間不容息思慮不及知識不致何暇較計内交於
孺子之父母乎亦何暇較計要譽於鄉黨朋友乎又何
暇較計惡其聲而然乎是其天理决然遇事而發欲罷
不能也若夫釋老之學豈知此耶彼已視世間如夢幻
一彭殤為齊物孺子死生何所介其心哉是未知天理
之運用也予嘗聞給諌吳公之論此矣曰孟子云乍見
孺子乍見字極有意義予笑而領之今日試為諸君明
[005-8b]
之世有從事於兵革之間者朝殺數千暮殺數萬至有
置嬰兒於鋒刃以為戲玩之具彼豈無不忍之心哉以
其慣習於殺人爾使其端居静慮乍見孺子入井將有
不忍之心瞥然而著其心矣乍字之意豈在是乎孟子
憫天下之故掲以告之曰惻隠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
心義之端也辭遜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惻隠之心予前論之諸君已黙識矣所謂羞惡者大凡
羞而不肯為惡而不肯作此心即義也所謂辭遜者大
[005-9a]
凡辭而不肯受遜而不肯争者此心即禮也所謂是非
者大凡是而喜之非而惡之此心即智也諸公試以心
體之坦然明白誰可眩惑雖然有是四端而不知學問
不能辨識者則其心無所節行惻隠於所不當行故有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行羞惡於所不當行故有不惡
小人而惡君子者行辭遜於所不當行故有遜位於子
之而召亂者行是非於所不當行故有非君子而是小
人者此其所以不可不學也此四者之心因事而起隨
[005-9b]
即變滅者是其端耳有四端如人之有手足也可以運
用可以行止若釋氏則無手足徒有腹心爾安知運用
行止之理哉故明道先生斥之曰言為無所不周實則
礙於倫理自謂窮神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務謂其無
手足也孟子曰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其真
知言者歟盖有是四端則有父子之愛有君臣之義有
夫婦之别有兄弟之懿無是四端則如死灰如槁木無
君臣無父子無兄弟夫婦枯死瘠絶何足以知宗廟之
[005-10a]
美百官之富乎然人之自棄者多矣其棄人者亦多矣
故有是四端不能體認而舉行之者自賊者也謂人君
不能當此而不肯告之者賊其君者也故孟子斷之曰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
始達夫知之一字在我而不在人知者體認之意今惻
隠之狀愀然怛然是吾仁也吾既知其狀矣則推而達
之於人事之間使血脈流通則擴而充之即所謂推也
夫知之非艱而推之為艱知也猶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005-10b]
也知之而不推是必有人欲以礙之也人欲礙之是滅
始然之火而窒始達之泉也豈有照用灌溉之功哉知
而推之惻隠羞惡辭遜是非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其心
何事哉惟有四端而已所以本根深固枝葉婆娑游泳
乎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間如聽絲竹笙簧如觀文章
黼黻何其甚樂也故曰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以謂血
脈疏通也茍不充之雖父母且不知矣况君臣兄弟夫
婦乎血脈斷絶不仁之人也學者儻觀予少儀之說以
[005-11a]
審其内觀予四端之說以行其外則聖人之心亦思過
半矣
  鄉黨統論
予觀鄉黨一篇每讀一事必為三歎其歎者何也歎羣
弟子之學夫子不在言語之末而察於無聲無形之中
也中庸曰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古人之
學其精深也如此夫至於察鳶之飛察魚之躍其故何
哉夫子乃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
[005-11b]
地察之之妙如此羣弟子於孔子可謂察之之深矣夫
夫子鄉黨燕居宗廟朝廷飲食寢處言語應對一皆天
理初未嘗有一毫私意介于其間也亦不知羣弟子隂
觀黙記詳備纎悉察之乃至於此也使夫子彊勉為之
得於彼者或失於此合於始者或悖於終今彼此始終
無一歩之失一節之差則天理之全為可知也今予端
心一意以眇眇之思追當時之事如入洙泗之中與羣
弟子之列親見夫子之顔色威儀親聞夫子之音㫖訓
[005-12a]
誨使人心醉而意消則當時羣弟子之所得又可知矣
夫夫子之動也天其發於音聲見於步趨形於衣服著
於寢處具於飲食無非天也雖使皇天上帝居處人間
亦不過如夫子而已其静也天音聲未發步趨未見衣
服未形寢處未著飲食未具亦無非天也雖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亦不過如斯而已矣夫子之動也是天理之
應於用也羣弟子即其動處而察之夫子之静也是天
理之全其體也羣弟子即其静處而察之且動者天也
[005-12b]
察之者誰乎天也静者天也察之者誰乎亦天也夫何
故夫子之動吾之察處亦動夫子之静吾之察處亦静
夫子日日示此羣弟子日日見此夫子念念出此羣弟
子念念用此吁何不於此而徑入乎或動或静皆出天
理或見或寂亦出天理彼夫子有何聲色臭味以恱人
使羣弟子察之至於此哉墮於人欲者志氣紛亂思慮
飄盈曷肯一念專静深觀夫子於俄頃乎以是逆知羣
弟子之所得矣此道滅絶學者例失其宗其髙者談天
[005-13a]
說道空虚窈眇而不經於世用其下者博聞彊記絺句
繪章以投合世俗之耳目求億載於旦暮求江海於蹄
涔邈乎其無有此學也是故孔子之心盡發於鄉黨孔
子之用盡著於春秋不學鄉黨無以知春秋之用不學
春秋無以知鄉黨之神吾儕幸得享此太羹𤣥酒之味
聞此朱絃疏越之音如因陶匏以見上帝如因掃地以
見皇天可不自慶自幸知聖門之可入乎儻惟懷疑惑
之心起世俗之見是終無以望聖人之門牆而入聖人
[005-13b]
之閫奥也醉生夢死雖名為人實異物也嗚呼
 
 
 
 
 
 
 横浦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