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79 鴻慶居士集-宋-孫覿 (master)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鴻慶居士集巻二十二
             宋 孫覿 撰
 記
  思樂齋記
余歸田五年始斥舍旁地數十畆除灌莽植藩援築屋
居之營一齋廣深尋丈度可容膝以朝夕從事於此名
之曰思樂思樂者嘗安於樂矣而不自知也一出而攖
[022-1b]
世患憂懼萬端險阻百態如䝉壞絮唑蒺藜而莫之勝
脱於是悵然思平居無事之可樂而不得也余嘗絶涼
江浮長淮泝汴流而上北至於京師又来&KR0008大湖苕霅
並桐江下三衢厯撫信洪吉二江之阻直抵衡湘踰桂
嶺南至象江上山行海宿水陸萬里其髙縁絙而上與
猿鳥争道於埀崖一髪之間其下衝波急洑以入於龍
魚之宅争一旦之命當是時也則思平地之樂征戰不
義以殺為嬉毒流四海幸而免者又窘於他盜㚄後跋
[022-2a]
前顛倒失據如觸藩墻如蹈坎井如探湯沸鼎而無所
寄焉當是時也則思太平之樂學迂材下屢竊非據於
衆人必争之地以和戎緩兵為是以伏闕首亂為非衆
怒不容聚而見訕推撓於十夫抒拔於三至獨持一啄
終日號鳴大吒以自解説卒莫能勝遂陷於不測當是
時也則思居閒之樂也而觸罪竄投海嶺蠻蛋雜居鳥
言夷面鬼嘯於梁鵬集於舍下榻畏蛇對食懼蠱嵐薫
瘴染意象昏昏然颶風忽起吹簸天地江翻海渾仰屋
[022-2b]
四顧若將壓焉當是時也則思還鄉之樂今幸䝉恩還
復故栖先人之敝廬與童子時釣㳺之處皆在焉去國
十年名不著吏部之籍毁譽不挂於縉紳士大夫之口
天寛地大徒步自由四封之内椎埋羣剽之奸剪除殆
盡南北之使已議息兵江干徹警千里宴然朝而出藜
杖幅巾與田夫野老相爾汝於東阡西陌之上矣暮而
歸折野蔬酌&KR1045酒飯脱粟老稚團欒哇相雜挽須問事
足憇目前凡吾昔日無事之樂舉集於此矣夫天之樂
[022-3a]
無窮而意適則為樂吁嗟其所不獲則不樂也呻吟其
所疾痛則不樂也今無是一者也行歌坐嘯汎若不繫
之舟而無所係焉何為而不樂雖然世之君子有以功
名為樂者為天子操尺箠笞兵萬里外一取單于否則
馳一乗之傳折衝口舌之間此將相之事非吾之狂所
敢議有以貧賤為樂者簞食瓢飲餐氊齧雪茹草木之
實若不堪其憂而氣塞天地足以易窮餓而不怨此聖
賢之事又非吾之愚所能及特以桑梓之國邱墓所
[022-3b]
寄閒門髙卧日宴而起無畏於中無求於外無畏途風
波之虞無徴呼發召之警無罵譏訕笑之辱有田以食
有屋以居憂患已空吾心翛然了無一事杞人奚懼而
憂偃師奚傷而怒拔劍逐蠅奚誅具獄磔䑕奚懟優哉
㳺哉聊以卒嵗然後知余之樂有在於此也尚恐習性
易流操之不熟一為外物所訹而立於争地材不足以
堪冨貴道不足以安貧賤幸福而禍悔不可追故名其
齋以自警云紹興九年十月日晉陵孫某記
[022-4a]
  静治堂記
昔曺參以百戰百勝之功佐髙帝定天下相悼惠王治
齊七十餘城舍葢公問焉而所以治齊者後九年代蕭
何為丞相又所以治齊者治天下畫一之歌至於今誦
之方參起沛中小吏杖一劔征代四方之諸侯為一時
功臣之最其相齊也是宜舉賢尚功變法定令以鎸磨
鍛練其民如素所治軍參如幡然因齊人厭亂之心絀
諸老生里同之論專用道家清靜之術一切反其故順民
[022-4b]
之欲與之休息而無作焉齊以大治葢軍如御猛獸
也擾龍伐蛟絡馬穿牛要使不能為暴也而虎豹噬人
則殺之養民如牧羊也去其敗羣者耳若堯牽而舜驅
之則羊之死者過半矣參為將相一弛一張文武之異
用達乎居重馭輕之權而不膠於所蔽故大儒之效炳
然為國開基之冠而髙后惠帝時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參之功為多也夫接於人而推徙無常者天下有無窮
之事循於道而泛應無方者天下有不易之理撥天下
[022-5a]
之事而以一理實之則居簡可以臨民正容可以務物
儲精蠖濩之中可以逆釐三神談笑尊俎之間可以折
衝萬里而世之君子好喜竒事不安於其故始以獨言
異行以駴天下簡髪數米問羊知馬先事俟情機開犍
閉設為鈎距以示神明民之視其上赫然如雷霆鬼神
莫測也求其大治必至於大亂常古毘陵郡也並楚之
衝濵吳之要為東南舟車走集之地素號樂土自建炎
被兵之後伏尸流血者十五年矣屬者聖心悔禍屈以
[022-5b]
銷兵南北解仇江臯徹警及是創夷呻吟疲瘵之餘始
一愒焉而撿詳陳公適臨是邦乃直守居之北墉闢而
為堂名之曰靜治取葢公所謂道治貴清静而民自定
者所以宣布上之仁禁暴戢兵與民息肩之意為吏守
家法遇吏有愛利未嘗輒笞辱邦人安樂之無失職之
歎今猶未盡也知去後而見思耳余觀西漢文景武宣
之世最稱得士而班固傳循吏不過六七人渤海盜起
宣帝召龔遂為太守而問以屛盜之方遂曰欲臣勝之
[022-6a]
耶將安之也帝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夫治盜賊猶
欲安之况吾赤子安用柱後惠文彈治之乎今公以寛
厚清静為一州卒民不見吏吠犬生釐真得古循吏之
遺乃書而刻之堂中以俟後之君子庶幾相循如古之
召杜為民父母云公諱正同字應之故靖國名臣諫議
大夫了翁之子也紹興十三年六月晉陵孫某記
  靈巖智積善菩薩殿記
梁天監中以吳王舘娃宫故地為靈巖寺寺成有異僧
[022-6b]
負缽嚢以入愒殿廡下長身釐面梵相竒古其徒莫之
省也夜半索筆墨自圖其像汙殿之東北壁而去黎明
不知所在衆治驚異之居無何有胡僧顧見其畫唶曰
此西土智積菩薩像也何為在此於道俗奔走来觀稽
首歸依擎跽作禮鼓撫抃蹈歡喜踴躍如師出世唐宰
相陸象先何吳人也闕/     有弟失其名得危
疾國醫不能療一日有僧扣門問疾象先引至卧内索
盃水噀之一噀而病良已象先驚謝出全幣數床弗受
[022-7a]
顧謂其弟曰我靈巖寺僧他日還吳来過我遂去不復
見其年象先弟入尚書為郎觀察桂管道吳中趨靈巖
如約問僧所舍無有遍訪寺僧求之亦非是方悵然欲
還俄見殿壁所畫像肖焉如言如笑如見師友驚喜亟
拜施錢五十萬羞齋供作佛事裴囘數日而後去其事
載於吳越沙門智賢之文傳於山中父老之口見於大
哀經菩薩品云惟靈巖故刹更隋唐五代四百餘年至
宋興改賜秀峰禪院紹興中詔賜今太傳咸安至韓公
[022-7b]
薦先福更顯號親崇報而叢林之盛為東南冠智積舊
有殿在寺之東廡庳迫破露不足以稱四方祈向奉事
之意長老妙空佛海大師智納出其徒妙機浩乗恵珍
沖正者募衆力大之髙甍巨桶雄視一方像設中年雲
披月滿極莊嚴相好之妙人天環繞梵唄之聲震動山
谷涕慕感泣又如師云於是納過余於是晉陵求文以
為記余曰衆生執迷展轉六趣出沒生死莫覺莫悟諸
佛菩薩哀憫一切或示現神通或化出光景天龍負殿
[022-8a]
山鬼築垣卓錫而石泉涌揮塵而雨化墜凡所見聞同
悼齊喜投體歸命歸齋心悔過厭離五濁如撏雞出湯
欣慕至道如亡子見母如鼓發幪如迷得路發菩提心
脩無上道輕財樂施造種種福百世之後陵谷變遷脱
骨所藏傳衣所寓在在處處照耀大千一睹遺象心目
了了恍如宿昔曽受弗記今雙林大士泗州佛僧伽靈
巖智積皆是也訥公福慧兩足為世導師常以去驕吝
破貪痴合於吾儒之說者輔其教議論偉然有過人者
[022-8b]
自王公貴人大家巨室縉紳士大夫皆尊異之故出世
三十年説法行道化服同異凡所建立人勸成之隆樓
傑閣穹堂光宇幾徧淮吳豈止智積一殿而已余嘗謂
訥公才不減澄觀屬時多虞可也馳馳一世列於功名
之士今老矣凢五柱靈巖前後二十年又築堂於寢廬
之旁榜曰五柱靈巖紹興十五年嵗次乙丑八月日晉
陵孫某記
  臨安府臨安縣學記
[022-9a]
三代之學尚矣自京師至於黨庠遂序皆有學自幼壯
至於老自天子至於公卿大夫士皆不可一日而去於
學養老勞農鄉社飲酒論獄受成獻馘之事皆出於學
而賢能知書攷言選藝之政又皆興於學當是時也王
道大洽人文化成士有常心家無殊俗自朝廷之上以
至四方萬里閨門側陋之隠君子宿道向方小人修慝
徙義武夫好徳賤妾知命牛羊之牧不踐行葦有一不
善如見怪焉而已不容於其間絃誦之音洋洋然所謂
[022-9b]
比屋可封者周道衰學校廢時君世主惟錢穀甲兵之
問而不及於俎豆於是謀夫説客擊劍扛鼎雞鳴狗盜
之徒皆得以靡衣玉食舘於上而王者之迹熄矣問有
豪傑特起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而卓然自立於一世者
道雖不明乎天下必明乎己雖然不明行乎天下必行
乎妻子孝弟者人子事親之常道也卿大夫得一人焉
以為獨行而表其閭忠義者人臣事君之大義也太史
氏得一人焉以為竒節而列於傳唐有陽城列隠於中
[022-10a]
條山而逺近化其徳争訟者不於有司而赴於門太宗
以一旅定天下而房杜王魏之勲獨出於王通之弟子
嗟夫三代之王同四海於一堂之上人人有士君子之
行而世衰道㣲僅得一二於千萬人之中可悲也已臨
安府臨安縣舊有學在令治所東南隅自三舍罷廢再
更方臘之亂掃地盡矣而縣以春秋釋菜著於令葢嘗
改寓西廓佛舍之保錦縣為學帥其屬以祀孔子紹興
十四年詔天下州縣皆立學左朝請郎知縣事王侯傳
[022-10b]
字慶長相其宫湫隘破露上無葢障旁無生師之廬不
足以稱天子隆儒重道教養多士之意乃議從故地少
西屋而垣之一邑之豪進子弟於學者相與圖之恐不
及於是門闥靖深殿寢䆳崇講藝之堂栖士之舍庖湢庫
庾皆具又命工更塑先聖先師之像與凢從事者十人
巍冠盛服配食侑坐凜然如生乃涓日齋戒屬邑民之
秀者陳牲幣三獻之禮成父老聚觀太息以為未嘗有
也乃為書抵故人孫某曰縣之親學成為記之臨安東
[022-11a]
南一大縣在大山谷中麻桑絲枲之冨自足而無貧民
惟侯好學知方不務出竒以立聲威而以教化禮義為
世標表有古循吏之迹俗恬殺牛更十令峻笞朴嚴嘗
捕莫能禁侯至遂徙業人死則習用浮圖法舉而燔之
侯教以喪死塟埋之制其俗大變及是奉詔修起學宫
士民向化興於行誼彬彬然此齊魯焉凡為屋若干楹
經始於詔下十之二月日落成於明年九月之望余聞
之士非懷居也而環堵之不比士非謀食也而藜藿之
[022-11b]
不充於以求道豈不難哉故自一畆之宫進居廟堂論
道之地自簞之食起從九鼎大烹之享皆上之人所以
養賢之具夫食焉而怠其事雖朽者不敢一日捨曼而
嬉况承學之士䝉被教養之澤而忽焉不省哉居相羣
出相友漸磨考鍊以充其材窮為匹夫化一鄉逹為公
卿化天下無愧於中而已紹興十六年六月日晉陵孫
某記
  平江府楓橋普明禪院興造記
[022-12a]
平江自唐白公為刺史時即事賦詩已有八門六十坊
三百橋十萬户為東南之冠逮乾符光啟間大盜蠭出
争為强雄而武肅王錢鏐以破黄巢誅董昌盡有浙東
西地五代分裂諸蕃據數州自王獨常順事中國有宋
受命盡籍土地府庫帥其屬朝京師遂去其國自葢長
慶訖宣和更七代三百年吳人老死不見兵革復露生
養至四十五萬家而吳太伯廟棟猶有唐昭宗時寧海
鎮東南節度錢鏐名姓書其上可謂盛矣建炎盜起官
[022-12b]
肆民廬一夕為灰燼而楓橋寺者距州西南六七里枕
漕河俯官道南北舟車所從出而巋然獨無恙殆有數
焉寺無石闕/按吳國經實妙利普明禪院而不著經始
之嵗月唐人張維張祐嘗即其處作詩記逰吟誦至今
而楓橋寺亦遂知名於天下太平興國初節度使孫承
祐重建浮圖七成峻峙蟠固龍天鬼神所共瞻仰至嘉
祐中改賜普明禪院而繁雄偉嚴之觀滋起矣屬有天
幸僅脱於兵火而官軍蹂踐寺僧逃匿頽簷秃地飄瓦
[022-13a]
中人卧榻之上仰視天日四壁蕭索如逃人家紹興四
年長老法遷者㑹其徒入居之而相其室無不修銖積
寸累扶顛補敗棟宇一新可支十世寺有水陸院嚴麗
盡深龍象所栖升濟幽明屢出靈響九出竒勝而出之
役最大更三年而後就一日遷老過余言曰願有記也
余嘗怪天下多過縣官財匱力屈天子減膳羞大臣辭
賜金將吏被介胄而卧士大夫毁車殺牛以食而吾民
則輸家財助邊率常睊睊然舉首蹙額病視其上無慨
[022-13b]
然樂輸之意而佛之徒無尺寸之柄左右紹介之光瓦
盂錫杖率爾至門則倒衣吐哺躧履起迎惟恐後已乃
捐金帛指囷廩捨所甚愛如執左契交手相副無難色
此何道也余觀遷老積精鍊學若空敝衣糲食不以一
豪私其身日以飭蠱壞起頽仆為急乂飭其徒二三軰
持缽扣門或持闕/乞民間日有獲焉惟資以治寺以改
一方之人向慕之凢所欲為無不如志故成就如此今
吾鄉縣之文人者晨擁百吏唑一堂之上赫然神明之
[022-14a]
臨天阻聲威以怛之而後吏得以投其隙吾欲闕/ 道
理之量其力之所堪任而與之為均無急之以期無使
吏迫之上下休戚共為一體人人歡然欣戴如駒犢嬰
兒之慕以盡夫為民父母之道夫以子弟而事父母其
於奉佛固無間然矣故著余之所欲言者以為記使歸
刻焉紹興十六年八月日晉陵孫某記
  興化軍仙㳺縣香山記
興化軍仙㳺縣之香山唐末時九座菩薩大弟子志聰
[022-14b]
者顧見其處斥弗地藩之覆以茅竹行道其中未幾逺
近化其徳除治灌莽斬木陶瓦築居屋廬其像設争勸
成之咄嗟而辦地産香狀類薫陸而不常有乾寧賜額
因號香山院而邑人朱氏尤崇向之世世相仍作佛事
以薦𡨕福至給事公與其子大卿公又斥廩稍之餘扶
顛補敗撤而新之凡門廊殿寢齋公客舍庖湢庫庾皆
具余聞之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至命以參天地之
化育是故古之人心以為法練精養志専守一道不雜
[022-15a]
化術此聖人所謂誠而佛謂之一念事也不疑於物物
亦誠焉精神之誠至神疑意消一直湛然不如諸相故
有儲精九重不下几席而天地位四時行鳳凰儀百獸
舞者用此道也故有履石壁烟燼之中而不焚蹈吕梁
懸水之下而不溺矣注眸子而不瞬疾雷破山烈風海
震而不驚者用此道也故有老矣之松肘回生公之石
首肯者虬伏猛戢鱗彌耳於跏跌之坐者用此道也大
哉心乎自一心之變而為千百億身塞天地闕/  海
[022-15b]
此理之必然無足怪者至於孝子之念闕/   日月
逝矣呌號神天出生入死不可復見闕/   之夜夢
見其擴然逰於逍遥之鄉乎或帶於隂幽冥漠之間皆
不可得而知也於是祈向佛乗齋心歸命念念不住惟
有一誠捨所甚愛惟有一施小者一訶黎勒大者二珠
瓔珞富貴者布黄金貧者施一錢一誠所寓一施所加
如愚公移山更無委曲間斷之相凡皆為此故能以正
信心發大願力感通佛祖升濟幽明夫銅山東傾洛鍾
[022-16a]
西應一氣之感㨗若影聲况吾血氣之屬者哉給事公
以忠孝正直稱天下而大卿公又能以行誼世其家自
香山經始父祖子孫以心傳心追助㝠福殆二百年至
今不廢故所就如此一日大卿之子元飛過余言曰先
君嘗欲寓書求公文為記伐一石書而刻之以示子孫
不幸被疾棄諸孤遂不果今元飛来請幸公許我地下
有知殆為慰焉遂著余所聞者以告之紹興十六年嵗
在丙寅八月日晉陵孫某記
[022-16b]
  常州永慶禪院興造記
故資政殿大學士左金紫光禄大夫晉陵張公建炎紹
興間擢任樞要進參大政始用故事追贈三世又表請
能仁故刹為祖禰崇報追福之地詔賜顯慈永慶禪院
院本唐正勒寺隋司徒陳大帝故園地所營五季時有
異僧韓公行解通脱為衆導師一日示寂飭其徒具棺
衾以塟未幾州刺使訹於浮言伐冡斷棺入而燔之&KR0008
爪如生鬚鬛長數尺益薪熾火不能壞道俗奔走作禮
[022-17a]
為具湯沐塗&KR0034漆為塑像置屋以祠水旱疾癘有禱輒
應宋興賜號承天又改能仁訖今二百年州人嚴事之
如初宣和中詔天下建神霄玉清萬夀宫於時常州改
築能仁如詔屏除佛像斥遣僧徒而韓公者亦不容其
中徙寓他所靖康之亂羣盜蠭出州縣方修戰守備而
神霄廢壞毘能仁宫吏乗時毁宫之十七以佐材費比
公得請獨有三門大殿一法堂巋然出草莽中齋厨推
敗井減灶夷僧堂僅存四壁如逃人家公推選名緇得
[022-17b]
智妙覺大師法縁者主其院法縁學道有力氣質偉然
稍募衆力排蓬藋輦糞壞補垣墻之缺常為人所徑者
以杜徃来疏費井治煬灶斂薪米葺一堂居其徒然後
庀工鳩材為重門步廊寢廬方大營大藏聚書五千四
十八巻而櫝藏之考韓公之室逆之以歸築祠堂一區
繪張氏三世之像以祠旁置水陸院以薦㝠福為堂三
舍羣僧之焚誦與僮奴之備使令者為寮二以待四方
之㳺者休耆宿之勞於職事者廐庫囷序列兩隅各有
[022-18a]
攸處又塑佛菩薩羅漢數十軀金碧煥發相好之妙鐃
鼓魚螺鍾磬之編百用俱完嗚呼盛矣哉自夷狄横而
窺中國金遷梵帝龍像所栖燔滅塗地葢亡幾矣一時
僧尼安於其故收合餘燼葺茒竹自覆而羈客逰士又
紛然雜處其中推牛釀酒羣飲聚愽若市然區雖大叢
林號稱領袖徃徃占一席於偏廡下以茍朝夕顧視槖
中貲聚足以易葢地望豐報而神馬凥輿以坐馳於南
北東西數百千里之外以故鍾鼓不鳴葢障不蔽風雨
[022-18b]
圖像丹青之飭暗昧不蠲冗衣礲飯芑莧之美無以繼
今在在處處皆是也縁老精練有智畧奮然矯羣庸以
破茍且之俗積二十年之勤起廢刹於戎馬蹂踐之後
凡昔所有皆具故所無也今始有之可謂能矣一日縁
老過余言曰天下無不可為之事而廢興有命顯晦有
時亦無必成之理酸醎異味丹素相訾帚有時而貴屨
有時而賤蠅以誤墨而成蛇以添足而壞故廢興成敗
之際雖聖賢以為難也張公不以法縁於不肖見録於
[022-19a]
稠人之中法縁感公知己攻苦食澹銖積寸累不敢以
一豪私其身緇素悦隨鬼神幽賛有賢士大夫借重齒
牙之論無寓公寄客分占叢席之擾也為屋二百楹食
衆千餘指故能成就如此法縁老矣則又懼夫来者之
不吾繼也余於是喟然感其縁為之著其成以吿夫来
者紹興十九年嵗次己巳六月日晉陵孫某記
  平江府吳江縣無礙院普賢感應記
西方有聖人懸隔山海在中州千萬里之外累數十譯
[022-19b]
不能通而學道之士秉心端麗不入諸相一念瞥起遂
撫四海於俯仰之中矣余嘗過松江無礙院兵火凋殘
闕/  草莽者十九獨有普賢菩薩一堂像設中峙
丹青輪奐之飭炳然余問其故僧曰邑人宋某者營築
此堂為翁媪追福之地已而夢一道士戴華冠被珠珞
乗白象手執如意而翁媪導其前神情蕭散自得如乎
生不見留滯㝠漠幽隂之態既悟嘆曰此普賢菩薩也
于是敬信之心日以精進又圖其像於家尊事之益䖍
[022-20a]
晨香夜燈寒暑不解一方道俗咸共膽仰故能如此余
聞惟聖人而後知死生之説鬼神之情狀人子念親屬
纊之後嚮昧昧然不知其所之也然後歸依佛祖涕淚
請救援之大宅為清凉山出之苦海為極樂國解六結
為解脱門破十習為無上道諸佛赴咸示現神通起幽
作匿㨗逾聲響報無足疑者答曰如是請書其末紹興
二十年嵗次庚午三月日晉陵孫某記
  撫州踈山白雲禪院大藏
[022-20b]
撫州踈山白雲禪院長老子如以書抵故人孫某曰了
如領踈山之象十六年矣江左大叢林甲天下隆樓桀
閣相望以百數踈山葢其一也了如又以旃檀象香黄
金百寳創一大輪聚藏書五千四十八巻充入之縹帶
穿籖琅函鈿軸有大天龍背負之以出於海諸化菩薩
莊嚴相好之妙蠻君神伯地行空飛之象穹堂奥殿丹
漆輪奐之飭洞心駭目極一時之巨麗父老縱觀涕泣
作禮以為末始見也請為我記之余以書復曰請佛説
[022-21a]
㣲妙第一真實了義祖祖相授以心為法故大士附几
一鳴而説法竟老宿下床一帀而轉藏畢譬之良馬示
之鞭影而籋雲迢風一日萬里以奔也今子以出世間
法提引未悟而區區事紙上語連榻累笥子將何為也
了如曰不然學道無自虛空入者童子畫沙累土足以
得道承蜩意鉤履狶畫墁足以得道屠兒賣肉妓女唱
歌亦足以得道今大藏所傳載大乘諸經皆佛菩薩語
有能於此得一句一偈神而明之於刹那頃轉八十藏
[022-21b]
無所住心亦復如是奚不可耶了如又曰自吾營此藏
凡壞材巨植級塼葢瓦塗塈丹艧資糧錢用之費以二
千萬皆出忠信仕捐棄所甚愛成此一大因縁類有以
相之者始作於紹興甲子之冬而以明年十月㫁手規
模矩矱宏大莊偉炳然煥發照耀大千龍象歸依緇素
悦服是不可無傳也昔余南遷道臨川如老嘗舘余於
曺山方丈是時新築一僧堂屬余為記刻之末幾徙住
踈山南道日益尊學者日益衆名譽日益聞凡舉意
[022-22a]
造事事無劇易逺近響應不惟妙道至言足以啟悟後
學而其才固有大過人者惜乎隠於浮圖中且老矣而
不列於功名之士也紹興庚午十月日晉陵孫某記
  滁州重建醉翁亭記
文忠歐陽公慶厯中嘗謫守滁陽直治城六七里得琅
邪幽谷之勝有泉坌然溢一於兩峰之間斗折蛇行流
出平地蓄為大井築一亭與逰人逰愒為上仰矚青山
俯聴流水晨煙夕霏開闔變化争効於左右名之曰醉
[022-22b]
翁葢滁為小州在淮海窮絶處晉琅邪王嘗國於此遂
名其山山舒水緩年豐事少公日從寮吏賔客徜徉泉
山把酒臨聴樂而忘歸於是望清流關吊古戰場西川
堙谷變不可復識矣登懷公懷嵩樓酌庶子泉觀李陽
氷小篆而筆畫雄怪號天下之竒蹟記菱谿石徙置幽
谷中以遺好竒者洞心駭目之觀穹林巨植干霄蔽日
曲欄幽榭隠見木杪泉鳴澗中乍細乍大若奏琴筑嘉
葩異卉紅紫低昻百鳥相命鳴聲上下千巖萬壑迴巧
[022-23a]
獻伎意其天造地設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當是時功
名震天下流風餘韻藹然被於淮壖楚甸間一時巨儒
宗公髙人勝士聲氣相求大萹傑句發於遐想如富鄭
公韓康公王荆公皆賦醉翁吟以不克造觀為恨曽南
豐記醒心亭以姓名列於文公之次以為榮東陽沈遵
不逺千里援琴聴泉冩其聲為醉翁操而蘓東坡為之
辭又伐石為六碣刻公文為大字列之亭上公去郡久
矣人畫公像偕王道之號二賢之屋二祠李邦直来臨
[022-23b]
州視府舍凡公朝衙夕唑燕休之所與夫釣㳺之處為
瑯琊記逰龕於聴事之壁曽子開増治祠屋具牲醴為
文以祭率州之屬賔屬拜焉所以示邦人以尚徳也故
自慶厯祗今百餘年冨貴磨㓕不可勝記獨醉翁構思
如親而瑯邪山水自公表發之亦遂為冠世絶境印請
盛矣建炎初大盜起黄巾赤幘羣嘯於山區海隅通都大
邑之中而亭廢於兵火更二十年草木生之牛羊踐之
為州者積十數人支欹柱壞趣了目前日不暇給今太
[022-24a]
守魏公博逹古記尚友千載所與交皆賢公卿而當世
名士多從之逰甞佐廷尉議獄問三尺何如無所徇朅
来滁陽政平訟息閒閣坐嘯無餘事矣公曰此邦雖小
文忠公嘗辱居焉而醉翁亭者葢嘗與民共樂於此比
經冦暴頺基巋然父老過之有出涕者㑹寺僧請建亭
中智遷故事公喜從之又俾引其徒以自度剗剔蕪穢
治泉石具木瓦庀工徒作而新之大屋數楹盡復醉翁
之舊於以慰滁人之思而移書屬余為記余曰文忠公
[022-24b]
道徳三朝之聖文章百世之師忠言嘉謨峻功茂烈載
之旂常編之簡册煒煒煌煌與日月争光矣固不繫夫
一亭之有無也然好古愽雅之士師慕賢逹尊徳樂道
聴想風聲恨不同時殆欲騎雲氣跨汗漫追絶塵於八
極之外固有抱烏號之弓藏曲阜之履以為寳者固有
聆優孟之諧笑覩虎賁之容貎以象賢者固有愛南
國棠而賦詩過西州門而慟哭者誦其詩讀其書晝
思之夜慕之如出乎其世如見乎其人則是亭之作也
[022-25a]
所以表斯文於不冺蹈先民之髙躅考引盛徳之埀無
窮而一山之阻一泉之涯又以著見夫仁知之所樂有
在於是也公諱安行字彦臣官為左朝散郎云紹興嵗
次庚午十一月日晉陵孫某記
  常州資聖禪院興造記
宣和六年吾州夏旱州將率寮吏奉牲玉徧走羣祀不
見答適有比邱尼悟空師法堅自錢塘至曰吾能為公
算致雨即日詣城東資寺佛殿闔扉跌坐晝不食夜不
[022-25b]
寢凡三日而澍雨沛然州人驚異請留師曰吾奉詔住
臨平之明因院不可輒去有請清智大師普璿者嗣吾
法可召而至也於是州將飭僧尼治舟檝具書幣卜日
以請資聖寺者按圖經寔唐咸通中所營距今二百餘
年頽垣敗屋旁穿上漏數尼舍其中以刺繡織紝為衣
食業璿既至始改號資聖禪院故時諸尼庖割席别居
異處女工婦事各自為家至是一切罷去稍募衆力斥
舍旁地尋丈積累三倍於舊蒐採巨植培治故基築一
[022-26a]
堂居其徒而為説法已乃營一大庖東西望髙深與堂
稱然後聚佛書為髙屋建大藏樓匭兩輪間俾出而讀
之舊有佛殿痺陋迫隘棟楹橈敗塗塈頽落始撤而大
之以至法堂寢廬方丈兩廡囷倉之屬皆次第修立髙
明碩大丹漆相照傑然視一州為叢林之冠可謂盛矣
世逺道散汝濆之婦人江漢之逰女曠千百嵗不可復
見矣間有節婦孝女卓然自拔於庸衆人之中髙風絶
塵表見一時而史官傳載其事以為天下後世之勸葢
[022-26b]
亦幾人而已普璿者自童幼時以穎悟過人一旦辭
親而去曰我不能以此身膏面作容姿事悦己者遂棄
家祝髪已壞色衣學出世㓗法間身厲行飲水食蔬自
幼壯至老如一日道俗尊向自將相王侯賢士大夫及
農富工豪賈之家瞻依作禮金錢粟帛之施無虚日振
飾蠱壞故刹一新青黄黼黻魁竒偉麗之觀言者不能
稱也聴法坐下率常數十百人無嬉宕自佚者嗚呼以
婦人女子之勢無蚍蜉蟻子之援獨以鐵心石腸茹
[022-27a]
茶齧雪奮然發私願於百難之中鑿空造大課無責有
積三十年之厪無一念間斷而後能有所立如此雖一
世智謀功名之士亦以為難也余嘗過謁周覧而嘆曰
松隨時而回石㸃頭而應不吾欺也於是為記普璿姓
吕氏錢塘人號清智大師云紹興二十二年嵗次壬申
四月十日晉陵孫某記
  常州無錫縣開利寺藏院記
無錫縣之北少西三十里有大佛刹曰開利寺寺之興
[022-27b]
自蕭梁時距今六百餘年事具職方郎中林咸徳所為
記至和中有富有長者即寺之西南隅除茀地撤敗廡
數楹始改築焉廣宇穹堂極一時巨麗招選名僧開演
教乘為衆説法以乃藉田利之入嵗廩米數百斛俾曰
有餼以待四方學者别號藏院建炎之亂官軍舍其中
不戒於火一夕而燼積六七十年累塊為邱阜草棘出
入不見垣端客至無所舍則雜處市區民閻之下寺僧
普能者奮然欲募衆力起廢而引其徒了原以自助曰
[022-28a]
持簿問走人門不避勞辱有得輒記之居亡幾齋宫宿
廬庖湢皆具至者如歸然後鳩材數千張斂錢數十萬
營一大藏殿殿成以黄金丹沙瑠璃真珠旃擅衆香創
寳輪藏浮空湧地間見層出若化成然龍天擁衛鬼神
環繞光明晃耀如百千日道俗賛嘆以為未曽有也迺
礲一日求余文為記當是時戎馬喋血之後人食半菽
吟呻為塗中瘠者相望也普能𦕈然一比邱無宿資蓄
貨方持缽乞食飲以卒曰乃欲張空弮以事所難余易
[022-28b]
其未易得所欲也而秉公端嚴無一念住相旦而作夜
而息凡皆為此間遇羣魔出而為&KR1090屹如山岳不可動
揺於是翕然檀於大集而毘耶城净名鉢化出於荆榛
草莽之區祗陁林大法幢崛起於狐狸鼯䑕之聚百寳
莊嚴如登兠率宫兩輪互轉如聴海潮音凡吾願力所
加㨗逾響報若有相者噫嘻盛哉余聞之曰徳輶如舉
毛也禮易如折枝也道迎如見睫也而人猶有不能為
者今二人者圖難造大左提右挈一日而就成佛得道
[022-29a]
必自兹始是不可以無述也紹興嵗次癸酉六月日晉
陵孫某記
  和州含山縣學記
善惡無二本而狂聖出於一念厲之人有半夜生子者
遽取火視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然則荀卿所謂性
惡者其果然歟人貧則欲冨賤則欲貴天下之所同然
也夏桀商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矣有號臧聚曰汝行
如桀紂則怫然而不悦人得食則生不得則飢而死亦
[022-29b]
天下之所同然也至於蹴爾而與之雖乞人亦不屑矣
厲人也臧聚也乞人也而有羞惡之心焉故孟子以謂
理人之道始於不為穿窬自其不欲為而充之塗之人
皆可為學禮學詩兹為儒矣也一念之羞而大儒小儒
有時而為盜是故學者不可一日而忘於天下先王抑
詭類扶正道張主大中表正萬代以為世準黨有庠遂
有序鄉有校家有塾居則相羣行則相友所守者一理
皆堯舜文王之道所傳者一説皆詩書執禮之言凡異
[022-30a]
端曲學餘言贅行怪竒可喜之倫皆不得入於其中陶
濡淳懿化成俗厚譬之嬰兒無古師而能言與能言者
處也楚人而齊語引而置之莊嶽之間也人果不可以
無學豈不信矣乎含山江淮間小邑也舊有學比更建
炎戎馬蹂踐之後今為墟矣積二十餘年當紹興之壬
申章侯来涖兹邑據案未幾政平訟理縣以無事始建
學以祀孔子斂才庀徒垣故居而新之自門徂堂生師
之廬祭表之器皆具又推選一鄉望如崔君曄者為之
[022-30b]
率於是弦誦之音洋洋明年諸生羣試於有司而選升
於禮部者二人邑人歆艶歎息以為末嘗有也章侯喜
而来告曰士之學固不止於應有司之問而名譽以崇
之豈可少哉請余文為記余曰鄭人㳺鄉校議執政之
善否東漢太學三萬人噓枯吹生公卿以下屣履到門
英族聚談議非上之所建立非吾之事也甞聞唐何藩
和人也徳成行尊為諸儒之冠太學諸生將從朱泚之
亂藩起而叱之六舘之士卒不從亂無一人受汙者韓
[022-31a]
文書之以大其傳至今照人耳目赫赫然如前日事今
諸生讀古書作古文詞師慕古人於千嵗之上古人與
不傳者死矣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庶乎紹興二十
四年正月日晉陵孫某記
 
 
 
 
[022-31b]
 
 
 
 
 
 
 
 鴻慶居士集巻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