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28 劉左史集-宋-劉安節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劉左史集巻四
            宋 劉安節 撰
 䇿
  兵
昔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爼豆之事則嘗聞之
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夫以孔子之聖豈容軍旅之不
知然而云爾者所以救靈公好戰之弊也後世學者遂
[004-1b]
以謂學者之道專事爼豆之間豈不妄哉昔者季氏問
於冉有曰子之知戰學於夫子耶性之耶冉有曰即學
於夫子者也夫子固未嘗言兵冉有孰從而學之盖文
武之道非有二也一理而已儒者明乎一理之變以接
萬事之散殊平居無事晏然自若卒然有變則亦何異
乎揖遜之間而左右周旋以應之耶夫武事之於儒特
其政事之一爾求之仲尼之門冉有季路其人也孰謂
仲尼之徒不學之乎仲尼之徒未嘗不知兵不知兵者
[004-2a]
不足為仲尼之徒苐不若後世之譎爾大抵天下之政
自有常理好戰非也忘戰亦非也好戰之甚傷財害民
其弊也常至於忘戰忘戰之甚飬㓂遺患其弊也常至
於好戰此勢之自然所不能已者是以聖人未嘗去兵
亦未嘗好戰顧其所以為天下之具不得不偹以待不
虞之變爾後世之學聖人者乃或不然甚者抗兵相加
暴骨平野以快一時之憤否則棄去武偹以召不測之
祸此皆非得為兵之大勢者也若夫或攻或守或進或
[004-2b]
退或示之竒或示之正此特在臨機制變之間爾可預
言哉趙括能讀父書而不免長平之敗房琯用古車戰
而有陳濤之奔此輕言兵者也是故古之善言兵者必
先觀天下之大勢而後議攻守之術不知勢而議攻守
一邉吏之事而已何足為君子道哉儒生之言近於迂
濶然乆而不勝其利惟執事者擇焉
  君臣同心
䝉嘗觀文王之畫卦然後知君子小人之道分矣其畫
[004-3a]
竒者陽也君子之象也其畫耦者隂也小人之象也君
子之心主於義義則周周則一是以陽畫似之小人之
心主於利利則比比則貳是以隂畫似之一故同心恊
徳貳故狥私阿黨同心者治狥私者亂此泰否之名所
為分也雖然君子固同心也而不能使其類必用於朝
廷小人固狥私也而不能使其類必退於草野盖徳者
我也而用不用者君也故欲有同心之臣必先有一徳
之君乾之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孔子釋之曰
[004-3b]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
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
其類也夫欲平治天下則必生大有為之君以為之先
有大有為之君必有一徳之臣以為之助類之相感所
必至者也是以堯舜為之君斯有禹臯陶之徒同寅恊
恭以為之臣故唐虞以帝成湯文武為之君斯有伊尹
周公之徒一心一徳以為之臣故啇周以王觀其一時
君臣相與以義圖治之盛也有一新命必再拜而遜之
[004-4a]
有一昌言必再拜而師之有事則相戒以不怠成功則
相推而不居周公則曰帷汝奭召公則曰惟我公一唱
一和相應如響若七十二子之於孔門欣欣愉愉無有
異志必期於輔成而後已嗚呼盛哉是豈禹稷臯陶益
契周召之徒所能至於是與盖唐虞三代之君實有義
以使之爾方是時也伯鯀方命而圮族共工静言而庸
違管蔡之徒挾三監而並起其小人之異意思以讒説
流言以惑其君者亦有之矣夫惟其君始察而終信之
[004-4b]
是以稷契周召之徒得以同心而共理以賛其君於帝
王之盛詩書所載後世無加焉天錫我宋主上以堯舜
禹湯文武之徳龍飛於九五之位兢兢業業日念至治
遂拔一二大臣而用之此正稷契臯陶周召之徒利見
大人之時也而廟堂大臣又思所以一志恊謀上副吾
君願治之意旁招俊彦列於庶官可謂合於泰之彚征
君子在内而一心謀治以承功勲者矣承學之士智慮
淺末不足以窺測萬一竊嘗讀書見堯舜三代之盛其
[004-5a]
君之所以任臣其臣之所以事君意其無以過於今日
謹因明問誦書以為獻焉昔者舜之命九官也既各任
之以其職矣復戒之曰同寅恊恭和衷哉夫以禹稷之
相汲引宜其異意無有也而舜猶戒之故禹得以暨益
而奏鮮食暨稷而奏艱食雖殛父而興子而君臣相信
而不疑此人君求治之至誠而相戒之著者也是唐虞
之所以治也昔者周公之為師也召公之為保也而召
公不説夫召公豈疑周公哉以成王中材之主而承難
[004-5b]
繼之業所以憂之也故周公作君奭以諭之至舉成王
文王皆有臣鄰恊力之助期於相勉以輔成王治故其
卒也周道以興此大臣求治之至誠收相勉之效者也
是周之所以治也夫唐虞三代之治一本於君臣之相
戒如此則為今日獻策姑舉諸典謨訓誥之文以陳之
而已矣若夫漢唐黨錮之事此則不知戒者之禍也䝉
故不敢道焉
  州郡立學皆置學官
[004-6a]
愚嘗謂三舍之法視賔興為不足視科舉為有餘何以
言之賓興之法詳於行而略於言三舍之法詳於言而
略於行則取人以言者不若行之為愈也三舍之法屡
試而後補科舉之法一試而得之則取人以暫者不若
乆之為愈也昔者先皇帝将欲化成人才以須後日之
用乃行三舍法於太學是豈茍欲救當世之弊而以成
周之制為不可盡行於今日哉盖嘗聞唐太宗之言曰
不井田則周公之制不可行也井田立故貧富無相臨
[004-6b]
之勢是以公道行焉井田廢則貧富有競利之心是以
私道行焉公道行者是非得真私道行者是非失正然
則鄉舉里選之制後世其不可復矣必欲捨衆人之私
心而一取公於法則三舍之制其賢於科舉不亦逺乎
故自元豐以来尤所注意天下之士望風鱗集争趨禮
義之化以幸此日之難遇者盖肩相摩而足相躡也雖
然三舍之法行於太學而太學之員才二千餘爾逺方
之地距京師者或數千里而後就學於此天下之士不
[004-7a]
可勝計而就學限以二年則教飬之道無乃或未廣乎
道不廣則擇之也不博擇不博則取之也不精此明問
所以欲郡立其學學立其官而下問於諸生也愚雖不
敏切願布一二焉昔者呉起嚙母臂以請從師於㑹子
曽子薄之陽城為國子司業一日令於諸生去而覲親
者盖不啻數千人夫學所以學為忠與孝也今也太學
之制告假者限之一年而預上舍者必終嵗而後可得
竊恐有孝如何蕃者有不得預兹選矣昔者仲尼設科
[004-7b]
於魯從之者盖三千人至於七十二弟子之列則魯人
居其半其次莫如齊衛魯之鄰國也夫裹粮千里以從
師古人之能事也而他國之士從師於孔子猶未若齊
衛之盛况乎四方之士逺京師者或數千里終嵗聚糧
尚懼不繼則雖有賢如原憲者切恐不能自致於太學
矣故為今之計者莫若推三舍之法以行於天下使近
者不得抱羇旅之戚而逺者亦得承誘掖之化顧不善
哉若夫欲無勞民費財牽制不可為之勢愚願循舊制
[004-8a]
欲考察徳行道藝而進之得其當愚願明賞罰何謂循
舊制州縣之間必有學焉因之可也其或士徒鮮少數
不滿百併之可也如必路立之學則一路之士固已多
矣斥大黌舍則為擾民併逺就近則為勞士必郡立之
學則僻陋之邦士固少矣建置官師則為具位士徒不
足無以充選故莫若酌其員數之多寡因其黌舍之廣
狭可因則因可併則併則勞民費財非所患也何謂明
賞罰曰三舍之行利害繋焉茍欲趨利何所不至權行
[004-8b]
貴胄有請託之私千金之子多假借之偽私偽並行而
望進退之當盖亦難矣故莫若嚴其大法而略其細文
大法嚴則循私者不得逞細文略則好争者不得肆夫
如是則考察不審非所患也行之於先既不為擾民考
之於後又足以得士然後逓而升之於太學則降一等
以取之是亦自鄉升之司徒之遺意也行之数年愚将
見窮荒僻陋之壌亦将誾誾然濟濟然無以異於輦轂
之下矣惟執事者以人才為念而為上陳其説焉則天
[004-9a]
下學者幸甚
  名節
愚嘗評天下之節有二槩焉有上節者有下節者昔者
孟軻飬浩然之氣以遊乎齊梁之間談帝王論仁義雖
其君不説至於怫然變色方且雍容閒暇請以正對而
不可奪此節之上者也冉有仲由親受業於聖人可謂
知義矣而顓臾之伐力不能救乃從而飾之曰夫子欲
之而已果欲之而得不為之救乎其後由雖死於孔悝
[004-9b]
之難然亦不中節矣此節之下者也噫節義者君子之
大致人君所恃以維持天下國家者也上節如孟軻古
人所謂豪傑之士不可多得者也下節如仲由盖自衆
人而下多有之必欲進其所長救其所短以至於大全
盖亦為之勸沮之方而已何則中人之性進之則上排
之則下進之可使盗跖為伯夷排之可使伯夷為盗跖
此勢之必致者也胡不觀兩漢之間乎西漢之士非固
不好義也而挺名節者一何少耶排之故也東漢之士
[004-10a]
非固好義也而挺名節者又何多耶進之故也盖嘗考
髙祖以馬上得天下首喜功名而薄仁義士之自好者
固已遁商山而不出矣逮至孝武所謂好儒者也奈何
強明自任恥於見屈一時賢士誅戮殆盡其間獲全以
終其身者類不過乎公孫𢎞石慶之順從而止爾東方
朔司馬相如之談諧而止爾其君所上如此幾何不使
天下之士崇勢利而羞仁義者乎故自元成以来亷節
道塞學士大夫包羞含垢俛首於下執事以幸升斗之
[004-10b]
祿薾然無復自喜之氣雖賢如揚雄者猶幾於不免况
餘人乎是以姦雄之徒無復畏惮得以談笑而攘之蹟
其所以致此豈特恭顯數君之罪哉抑髙祖孝武有以
抑之於其初而然耳光武之興也列侯名将相與戮力
以成一代之業者有若冦鄧耿賈之儔其豐功偉績有
足褒重者固亦多矣不此之頋而獨勤勤以身先於故
人之子陵而又侯湛卓茂之徒亦非素有顯顯之功也
一旦加之列侯之上曽不少貳於是天下曉然知勢利
[004-11a]
之為卑而道徳之為尊矣更相崇尚遂以成俗雖歴世
以逺而其風不衰下至於懦夫孺子忠義所發猶有甘
心於膏鈇烹鼎而不悔者而况耿介者乎漢祚雖已衰
微而姦雄熟視不敢竊發誠以仁人義士所與掖持者
甚衆故也蹟其所以致此又豈獨陳蕃數君之力哉亦
光武有以進之於初而然爾大抵人性靡常惟君所尚
其開端也曽不出於旦暮之間及其成效也乃在乎數
十世之後不可不察也然則為今計者奈何亦稽諸兩
[004-11b]
漢而已稽西漢所以失則柔媚之徒沮之可也稽東漢
所以得其亷節之士勸之可也何謂勸曰亷節之士介
然自守彼其視夏畦之勞若去烈火猶懼不速其肯脅
肩諂笑以自媚於人哉不用於朝則亦去之山林而止
耳為政者必得若人而用之優之爵祿崇之名譽豈徒
忠直之言日聞於上而天下之士亦将欣然慕奮然從
而日趨於禮義之域矣何謂沮曰諂媚之士望風希㫖
以求合乎上者直志於得而已無恤其他也曰然亦然
[004-12a]
吾不知其寔然乎否也曰不然亦不然吾不知其寔不
然乎否也上之人一不得其情而遂用之則今日之然
又轉将為他日之不然矣必在察其情稽其事騐之以
所與徃䆒之以所從來則信誕見矣其不信者薄加擯
斥示不復用而貪得之士亦奚肯捨所守而犯所禁哉
此勸沮之方也雖然天下固有所謂豪傑之士招不來
麾不去如孟軻之自信者矣殆非勸沮之所能動也茍
非其人則必畏誅而慕賞人皆畏誅而慕賞則吾勸沮
[004-12b]
之道行矣及其乆也漸以成風則天下之士又将有不
待賞而勸不待誅而沮者觀東漢之季士有不畏朝廷
之誅戮而畏天下之清議者此又其效素所較然者也
今也誠能本之學校以鼓舞之而輔以勸沮之法愚將
見在位之人皆節儉正直有如文王之時者矣區區黨
錮之餘又何足道
  用人
古之制爵祿也五等公也孤也卿也大夫也士也先王
[004-13a]
豈以是等級天下之士哉以其徳不足公也故命之以
為孤以其徳不足於孤也故命之以為卿以其徳不足
於卿也故命之以為大夫以其徳不足於大夫也故命
之以為士其貴承於天子而無嫌其徳大也其賤列於
下士而非屈其徳小也夫小徳之於大徳相去逺矣求
小徳於衆也猶什伯也求大徳於小徳猶千萬也是以
古者天子之制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其
中下士之數則以萬計豈不以徳愈大而求愈難徳愈小
[004-13b]
而求愈易哉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夫公者止於三而
已猶曰無其徳則闕之况孤卿乎然孤卿之才則不若
三公為難者也故自古以來未之敢闕惟其不闕而又
當其才此古治所以為可尚也文王之時小大之才皆
可用而棫樸之詩作薪之槱之是也宣王之時小大之
才採之有餘而采芑之詩作薄言采芑是也夫才之大
者為難得也而文王宣王之世獨取盈焉豈非教飬而
然乎我國家以庠序飬天下之士求之經術擇之師儒
[004-14a]
所以作成人才之意固已進乎宣而肩乎文矣固宜濟
濟多士溢於今日公卿之才取足而有餘而乃廟堂之
上毎以乏才為憂侍從之列省寺之官闕者幾半乆而
未補此議者不得不致疑於斯焉愚嘗思其故矣朝廷
以資格取天下之常才以薦舉待天下豪傑之士處於
下列固有之矣而試之未詳知之未盡亦未之敢舉也
故必擇其優為之者然後敢用求於適足而已此君子
慎名器之道也奈何前日異意之人臣悉以擯斥是皆
[004-14b]
出於大臣侍從之列也斥者既退矣而欲用者尚試之
未詳也是其所以闕員者乎孔子曰犂牛之子騂且角
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此言才之難也又曰舉爾所知
爾所不知人其舍諸此言舉才之道也夫自侍從以至
於省臺寺監之官其員衆矣吾君獨能盡知之乎是有
頼於吾相也吾相亦獨能盡知之乎是有頼於侍從之
臣也昔唐太宗謂房杜曰僕射所以助朕廣耳目訪求
賢才者也比聞日閲訟數百豈暇求人哉乃勅細事属
[004-15a]
左右丞大事關僕射夫閲訟事之小者也一訟或失在
一事爾而擇人一失其敗事豈不多乎姚崇嘗擬郎吏
於𤣥宗𤣥宗不主其語乃曰大事吾與辦除郎吏小事
爾顧崇不能重煩我耶夫擇人任官真宰相之任也以
謂百執事之衆不足以徧知亦使侍從省寺之臣薦其
才而已陸贄語於徳宗曰左右丞郎中御史大夫中丞
逹官也陛下擇宰相而不擇天下之才可耶栁渾亦曰
陛下當擇臣等以輔聖徳臣等當擇京兆尹以𢎞大化
[004-15b]
尹當擇令以親細事夫才之難也乆矣誠以一人之明
不足以徧知天下之賢則亦上下相委以廣求之之道
也巳所不知人其知之矣必欲懲妄舉之失則察之可
也孟子曰諸侯能薦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
大夫能薦人於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故察之見
賢焉然後用特在吾君吾相而已昔前所降之詔許侍
從之臣各舉爾所知以應任使者正為時擇才之大法
也鄙生無知姑叙所聞焉
[004-16a]
 雜著
  漁樵問對
漁者垂鈎於伊水之上樵者過之㢮擔息肩坐於盤石
之上而問於漁者曰魚可釣取乎曰然非餌可乎曰否
非釣也餌也魚利食而見害人利魚而䝉利其利同也
其害異也敢問何故漁者曰子樵者也與吾異治安得
侵吾事乎然亦可以與子試為言之彼之利猶此之利
也彼之害亦猶此之害也子知其小未知其大魚之利
[004-16b]
食吾亦利乎食也魚之害食吾亦害乎食也以魚之一
身當人之一食則魚之害多矣以人之一身當魚之一
食則人之害亦多矣魚利乎水人利乎陸水與陸異其
利一也魚害乎餌人害乎財餌與財異其害一也又何
必分乎彼此哉子之言體也獨不知用耳樵者又問曰
魚待烹而食必吾薪濟之乎曰然子知薪能濟吾之魚
不知子之薪所以濟吾之魚也薪之能濟魚也乆矣不
待子而後知茍未知火之能用薪則子之薪雖積丘山
[004-17a]
獨且奈何哉樵者曰火之功大於薪固知之矣敢問水
曰火之性能迎而不能随故㓕水之性能随而不能迎
故熱是故有温泉而無寒火火以用為本以體為末水
以體為本以用為末是故能濟又能相息非獨水火則
然天下之事皆然在乎用之何如爾樵者曰用可得聞
乎曰可以意得者物之性也可以言傳者物之情也可
以象求者物之形也可以數取者物之體也用也者妙
萬物而言者也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傳曰不可以言
[004-17b]
傳則子惡得而知之乎曰吾所以得而知之者固不能
以言傳非獨吾不能傳之以言聖人亦不能傳之以言
也曰聖人既不能傳之以言則六經非言也耶曰時然
後言何言之有樵者賛曰天地之道偹乎人萬物之道
偹乎身衆妙之道偹乎神天下之能畢矣又何思何慮
吾今而後知事天踐形之為大不及子之門則幾至乎
殆矣乃析薪烹魚而食之飫而論易
漁者與樵者遊於伊水之上漁者嘆曰熈熈乎萬物之
[004-18a]
多而未始有雜吾知遊乎天地之間萬物皆可以無心
而致之矣非子則吾孰與歸焉樵者曰敢問無心致天
地萬物之方漁者曰無心者無意之謂也無意之意不
我物也不我物然後能物物曰何謂我何謂物曰以我
狥物則我亦物也以物狥我則物亦我也我物皆致意
由是明天地亦萬物也何天地之有焉萬物亦天地也
何萬物之有焉萬物亦我也亦何萬物之有焉我亦萬
物也何我之有焉何物不我何我不物如是則可以宰
[004-18b]
天地可以司鬼神而况於人乎况於物乎
樵者問漁者曰天何依曰依乎地地何附曰附乎天曰
然則天地何依何附曰有何依附天依形地附氣其形
也有涯其氣也無涯有無之相生形氣之相息終則有
始終始之間其天地之所存乎天以用為本以體為末
地以體為本以用為末利用出入之謂神名體有無之
謂聖惟神與聖為能参乎天地者也小人則日用而不
知故有害生實䘮之患夫名也者實之賓也利也者害
[004-19a]
之主也名生於不足利䘮於有餘害生於有餘實䘮於
不足此理之常也飬身者必以利貪夫則以身狥利故
有害生焉立身者必以名衆人則以身狥名故有實䘮
焉凡言朝者萃名之所也市者聚利之地也能不以争
處乎其間何害生實䘮之有耶利至則害生名興則實
䘮利至名興而無害生實䘮之患惟有徳者能之
樵者問漁者曰子以何道而得魚曰吾以六物具而得
魚曰六物具也豈由天乎具六物而得魚者人也具六
[004-19b]
物而所以得魚者非人也樵者未達請問其方漁者
曰六物者竿也綸也浮也沉也鈎也餌也一不具則魚
不可得然而六物具而不得魚者非人也六物具而不
得魚者有焉未有六物不具而得魚者也是故具六物
者人也得魚與不得魚者天也六物不具而不得魚者
非天也人也
樵者曰人有禱鬼神而求福者福可禱而求耶求之而
可得耶敢問其所以曰語善惡者人也福禍者天也天
[004-20a]
道福善而禍滛鬼神其能違天乎自作之咎固難逃已
天降之災禳之奚益修徳積善君子常分安有餘事於
其間哉樵者曰有為善遇禍有為惡獲福者何也漁者
曰有幸與不幸也幸不幸命也常不常分也一命一分
人其可逃乎曰何謂分何謂命曰小人之遇福非分也
命也常禍分也非命也君子之遇禍非分也命也常福
分也非命也
漁者謂樵者曰人之所謂親莫如父子也人之所謂踈
[004-20b]
莫如路人也利害在心則父子過路人逺矣父子之道
天性也利害猶或奪之况非天性乎夫利害之移人如
是之深也可不慎乎路人之相逢則過之固無利害之
心焉無利害在前故也有利害在前則路人與父子又
奚擇焉路人之能相交以義又何况父子之親乎夫義
者譲之本也利者争之端也譲則有仁争則有害仁與
害何相去之逺也堯舜亦人也桀紂亦人也人與人同
而仁與害異爾仁因義而起害由利而生利不以義則
[004-21a]
臣弑其君者有焉子弑其父者有焉豈若路人之相逢
一日而交袂於中逵者哉
樵者謂漁者曰吾嘗負薪矣舉百斤而無傷吾之身加
十斤則遂傷吾乏身敢問何故漁者曰樵則吾不知之
矣以吾之事觀之則易地皆然吾嘗釣而得大魚與吾
交戰欲棄之則不能舍欲取之則不能勝終日而後獲
幾有沒溺之患矣豈直有傷身之患耶魚與薪異也其
貪而為傷則一也百斤力分之内者也十斤力分之外
[004-21b]
者也力分之外雖一毫猶且為害而况十斤乎吾之貪
魚亦何異子之貪薪乎樵者嘆曰吾今而後知量力而
動者智矣哉
樵者謂漁者曰子可謂知易之道矣敢問易有太極何
物也曰無為之本也太極生兩儀天地之謂乎曰兩儀
天地之祖也非止天地而已也太極分而為二先得一
為一後得一為二一二之謂兩儀曰兩儀生四象何物
也曰四象謂隂陽剛柔有隂陽然後可以生天有剛柔
[004-22a]
然後可以生地立道之本於斯為極曰四象生八卦八
卦何謂也曰乾坤離坎兊艮震巽之謂也迭相盛衰終
始於其間矣因而重之則六十四由是而生也而易之
道始偹矣
樵者問漁者曰復何以見天地之心乎曰先陽已盡後
陽始生大則天地始生之際中則當日月始周之際末
則當星辰始終之際萬物死生寒暑代謝晝夜變遷非
此無以見之當天地窮極之所必變變則通通則乆故
[004-22b]
象言先王以至日閉闋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順天故也
樵者謂漁者曰旡妄災也敢問其故曰妄則欺也得之
必有禍斯有妄也順天而動有禍及者非禍也猶農夫
有思豐而不勤稼穡者其荒也不亦禍乎農有勤稼穡
而復敗諸水旱者其荒也不亦灾乎故象言先王以茂
對時育萬物貴不妄也
 附錄
  上蔡先生語錄凡三事/
[004-23a]
元承曰誠意積於中者既厚則感動於外者亦深故伯
淳所在臨政上下自然響應
或問劉子進乎曰未見他有進處所以不進者何只為
未有根因指庭前&KR1616醾曰此花只為有根故一年長盛
如一年何以見他進未有進處不道全不進只他守得
定不變却亦早是好手如麋仲之徒皆忘却了
昔從明道伊川學者多有語錄二劉各錄得數冊
  髙閌伊洛辨
[004-23b]
伊川先生議論不事文采豈有意於傳逺哉然猶班班
可考者以有劉元承之徒口為傳授故也
  許右丞祭左史文
公㳺太學我亦諸生我䝉召還公在朝廷僦舎國南門
巷相望把酒道舊其喜洋洋嗟我昏䝉惟公之畏公不
我鄙委曲教誨廣大精㣲我駭且疑公指其要莫先致
知用舍行藏我亦公告公曰有命豈不自好取别阪堤
嵗月如馳公徃不還而以䘮歸大車夷涂發軔千里伊
[004-24a]
誰柅之而止於此公之道學我寔銘之匪告於今維後
之貽公𦵏荆州千夫臨穴而我何為薄祿羈紲絮酒寓
辭以冩契素瞻彼大江日夜東注
  墓誌
有宋承議郎權發遣宣州軍州管勾學事兼管内勸農
桑事借紫金魚袋劉公卒於州之正寢其弟安上安禮
䕶其柩歸卜以卒之二年二月壬子𦵏於所居永嘉縣
仙桂鄉之外彎山郡人戴迅狀其州里世次道學歴官
[004-24b]
行事之實而安上問銘於横塘許景衡景衡曰墓有銘
非古也旂常彛鼎著人功善以示不忘今不復用則賢
人君子可傳於後世者殆将冺然矣無已則銘乎恭惟
劉氏系出彭城其家於温也乆矣大父諱瑩積善有隂
施識者知其後必昌大父諱弢以公恩封宣義郎公諱
安節字元承資禀不凡方兒時已有逺度比長嗜學有
所未達思之夜以繼日必至於得而後已少與從父弟
今徽猷待制安上相友愛皆以文行為士友所推稱既
[004-25a]
冠聨薦於鄉同㳺太學秀出諸生間號二劉一時賢士
大夫皆慕與之友而宗工名儒見其文聞其為人皆嘆
服元符三年擢進士調越州諸暨縣主簿國子祭酒率
其屬表留公太學不報除萊州州學教授未行改河東
提舉學事司管勾文字乆之同時學校者皆進顯於朝
廷獨公奔走小官未嘗為進取謀議者惜之改宣徳郎
受代來歸當天子厲精庶政之日孜孜賢俊求之如不
及宰相以公名聞有㫖召對便殿公言春宫宜慎擇官
[004-25b]
屬雖左右趨走者必惟其人又論節儉及君子小人和
同之異上稱善顧問甚悉即日擢為監察御史數决大
獄所平反甚衆居數月攝殿中侍御史士論翕然稱得
人公之為察官也謁告省親於鄉亦既陛辭矣而殿中
命下故不供職而歸俄除起居郎有㫖趣赴關公迎宣
義而西居無何宣義思歸公欲乞外補宣義固止之以
為朝廷厚恩宜修職報效且吾志安於閭里事親者務
孝其志可也公遂不敢言明年除太常少卿而言者斥
[004-26a]
公在言責時無所建明且乆不寕親責守饒州州洊饑
公至大發廪振之又檄旁郡無遏糴軍儲不足他日皆
取諸民公曰嵗饑如此重困之可乎他用宜有相通者
正應調適其緩急耳市人數為在官者擾至晝日閉關
或逃散郊外公躬率以亷僚屬化之乆闕守獄訟積留
紀綱隳壊吏媮而民病公為䆒其本末先後䟽剔滯碍
俾就條理未幾饑者以充乏者以濟逃者以復凡為民
弊害者悉除去於是與之更治賦出裁制舉貢奉所湏
[004-26b]
俾屬縣先期戒民無倉卒之擾民既和樂爱戴之如父
母雨晹有禱輙應人以為精誠所格也冬祀貢縑有期
㑹而民未能盡輸公語其屬曰民困甚雖嚴督之亦未
必辦吾其以罪去乎豪民數十人聞之曰可使我公得
罪耶相與代輸之其得人心如此治聲流聞京師移知
宣州去饒之日民遮留之泣涕不忍别耆夀以為州自
范文正後惟吾劉公而已至宣十日水大至公公遣其
屬具舟拯溺而躬督之晝夜不少休所活盖數千人而
[004-27a]
流民至者以萬數公闢佛廟以處之發廩以活之一無
失所者其将發廩也吏以為法令不可而部使者亦持
其議公皆不聼其後御史䟽江浙不賑濟以聞詔書切
責獨宣不與焉政和六年春大疫公命醫分治甚力其
得不死者不可計夏五月巳亥公得疾精爽不昧與家
人語如平時至乙巳卒享年四十九吏哭於庭民哭於
巷雖童稚亦知感慕而士大夫無逺近識否皆為之嘆
息娶何氏同郡人愿之女封榮徳縣君公貳太常改封
[004-27b]
宜人公之娶也初行親迎之禮鄉人慕而繼之旁郡聞
之駭且笑比朝廷頒五禮於天下於是人皆思公之倡
始云宜人仁孝可稱人以為宜相君子者先公得疾且
瘳㑹公病卒哭之不成聲後二日亦卒生子男曰暨孫
有異質九嵗而夭一女尚㓜以安上之子誠為後部使
者表其治績及勤民致死狀天子惻然惜其才未及盡
用特命誠将仕郎公清明坦夷雅近於道嘗從當世先
生長者問學始以致知格物發其材乆之存心飬性於
[004-28a]
是有得其氣貌温然望之知其有容遇人無貴賤小大
一以誠雖忤巳者畧不見其怒色恚辭也其在河東同
僚有交惡者一日邂逅公座聞其緒餘不覺自失相與
如初其静黙弗校宜若易與者至於有所立則挺然不
可回奪也聞人善如已出或歸以過未嘗辯遇事不擇
劇易人所厭苦者行之裕然無廹遽勤瘁之色敏於從
事區處黒白惟義之適不以禍福利害為避就鄒公浩
以右正言得罪公與其所厚者數軰追路勞勉之時朝
[004-28b]
廷震怒痛治送行者追逮甚急人皆惴恐公獨泰然如
平時既而哲宗察其無他有詔釋之而公亦自如也事
親能承順其意教飬諸弟涵容周旋有古人所難者族
居踰百口上下愛信雖臧獲無間言也常曰堯舜之道
不過孝弟天下之理有一無二乃若異端則有間矣其
與人逰常引其所長而隂覆其所不及諸暨令不事事
州将欲易置他邑公既左右之振其綱條又稱其長者
将遂善遇之宣州賑濟公疏以為非敢専也盖有所受
[004-29a]
之於是朝廷錄部使者之功而進㧞焉盖其志非敢私
其身而在於為人其所施置常在於公天下以為心不
如是則非所以合内外通彼我也其於窮理盡性之學
方進未艾使天假之年有為於世則吾未知與古名臣
為何如耳觀其為二州專以仁義教化平易近民民有
訟委曲訓戒之俾無再犯間有鬬者将愬於官則曰何
面目復見府公輙中輟以是廷無可治之事而或踰旬
不施鞭朴其為政效見於此公之講學常攝其要使人
[004-29b]
廓然知聖賢塗轍可望而進而景衡也寔與切磋之益
今銘其墓著其行事乃止於此而已盖公之潛徳隠行
雖至親厚善亦不能盡知之也然因其所常言而逆其
所不言以其所已為而究其所欲為庻幾後之君子有
考焉是不為略也銘曰
  自明而誠 大人學兮 聖門授受 其來邈兮
  孰溢其源 末流涸兮 紛紛百家 益偏駁兮
  後學專門 祗穿鑿兮 上下千載 嗟殘剝兮
[004-30a]
  温温劉公 其美璞兮 斯文有傳 與敦琢兮
  始乎致知 物斯格兮 沉涵充擴 卒自得兮
  衆人巧智 獨敦撲兮 衆人廹隘 獨恢廓兮
  衆人利欲 獨淡泊兮 洞然無碍 油然樂兮
  造膝有陳 其利博兮 御史左史 帝親擢兮
  出守二州 愈民瘼兮 浩浩江河 裁一勺兮
  天命在人 孰厚薄兮 氣之所鍾 有美惡兮
  㑹元孕粹 良不數兮 幸而得之 歎㝠漠兮
[004-30b]
  茫茫九原 能復作兮 我銘其藏 尚後覺兮
 
 
 
 
 
 
 劉左史集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