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24 安陽集-宋-韓琦 (master)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安陽集巻四十七     宋 韓𤦺 撰
  墓誌
   故崇信軍節度副使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尹
    公墓表
公諱洙字師魯其先太原人曾祖誼以道晦亂世不仕
祖文化始以材行興其家官至都官郎中贈刑部侍郎
父仲宣舉明經累長郡邑亷恕明決所至以循吏稱終
[047-1b]
虞部員外郎以公貴贈工部郎中刑部葬其父河南今
為河南人公㓜聰敏喜學無所不通尤長於春秋善議
論參質古今開判凝滯聞者欣服之天聖二年登進士
第授絳州正平縣主簿歴河南府户曹參軍邵武軍判
官舉書判㧞萃遷山南東道節度掌書記知河南府伊
陽縣時天下無事政闕不講以兵言者為妄人公乃著
叙燕息戍等十數篇以斥時弊時人服其有經世之才
文康王公知而薦之召試充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時
[047-2a]
文正范公治開封府每奏事見上論時政指丞相過失
貶知饒州余公安道上疏論救坐以朋黨貶監筠州酒
稅公慨然上書曰臣以仲淹忠諒有素義兼師友以靖
比臣臣當從坐貶崇信軍節度掌書記監郢州商稅歐
陽公永叔移書讓諫官不言又貶夷陵令當是時天下
稱為四賢徙唐州丁父憂服除復得太子中允知河南
府長水縣趙元昊反康定元年春冦延州大將劉平逆
戰䧟虜天子乃命文莊夏公都部署陜西之兵開府永
[047-2b]
興軍以經略招討之予與范公為之副公為判官未幾
上遣翰林學士晁公宗慤入内都知王守忠督出兵攻
賊合府議奏曰今將興兵尚未習練願謹邊防期以歲
月平之使還而賊復冦鎮戎軍部將劉繼宗禦之為賊
所敗詔下切責俾以進兵月日來上府中復議曰將在
軍雖得以自便然攻守大計當禀筭于朝廷乃畫攻守
二䇿余與公詣闕奏之唯上所擇詔取攻䇿已而難之
事方寢賊復遣人以書叩延州偽請和而大舉兵冦涇
[047-3a]
原之山外殺部署任福公時在慶州得涇原求援書即
移文慶帥率其部將劉政銳兵數千人便道走鎮戎未
至賊引去夏公奏公為專徙通判濠州又改秦州遷知
涇州徙渭州兼管勾涇原路經略部署司事涇原乘葛
帥懐敏覆軍之後傷夷殘缺千罅百漏公夙夜撫葺一
道以完時宣徽使鄭公為陜西四路帥主静邊寨主劉
滬議遣其屬官著作佐郎董士亷與滬於章川堡南入
諸羌中開道二百里修水洛城以通秦之援兵公曰賊
[047-3b]
數犯塞必併兵一道五路帥之戰兵甞不登二萬人而
當賊昊舉國之衆吾兵所以屢為賊困者由黄石河路
來援雖逺水洛路二日而援師安然以濟今無故奪諸
羌田二百里列堡屯師坐耗芻糧不勝計以冀秦援一
二日之速則吾兵愈分而邊用不給矣乃奏罷之便詔
從之㑹鄭以府罷改知永興軍乃署前帥牒飭滬等督
役如初二人者遂不奉詔興作不已公遣人召滬者再
不至乃命瓦亭寨主張忠代滬滬復不受代部署狄公
[047-4a]
於是親至德順軍攝滬士亷下獄差官按問而鄭比奏
本道沮滬等功朝廷卒薄滬等罪徙公慶州而城水洛
焉㑹慶帥孫公請終任改知晉州慶歴四年契丹遣使
報西伐元昊詔河陜三路要郡皆擇人徙知潞州當范
公之在二府也余安道歐陽永叔輩並為諌官天下屬
望諸公日竭忠獻納不避權貴而公方勤勞塞上迹逺
朝廷暨諸公相繼罷去向天下目之為賢者執政指之
為黨皆欲因事斥逐之士亷者即詣闕上書以水洛事
[047-4b]
訟公且誣公在渭有盗贓制使承風指按驗百端不能
得一毫以汙公有部將孫用者出于軍校甞自京取民
息錢至官貧不能償公與狄公惜其材乃分假公使錢
俾償其民而月取其俸償于官逮按問而錢先已輸官
矣坐此貶公崇信軍節度副使徙監均州酒稅得疾㳂
牒至南陽訪醫藥疾革對賔客妻子無一慼言整冠帶
盥濯怡然隱几而卒時年四十七慶歴七年四月十日
也公天性慈仁内剛外和凡事有小而可矜者必惻然
[047-5a]
不忍發見顔兒及臨大節斷大事則心如金石雖鼎鑊
前列不可變也在軍謙勤愛士雖悍夫冗列皆降意容
接故人人願盡其力所至郡邑修設條教務以實惠及
下去則人思之文章自唐衰歴五代日淪淺俗寖以大
敝本朝柳公仲塗始以古道發明之後卒不能振天聖
初公獨與穆參軍伯長矯時所尚力以古文為主次得
歐陽永叔以雄詞皷動之於是後學大悟文風一變使
我宋之文章將踰唐漢而躡三代者公之功為最多初
[047-5b]
朝廷之將用攻䇿也命葛懐敏出鄜延道勒兵綏宥間
攻賊積聚招懐種族奪其要害而堡障之賊知朝廷之
威必飜然來服則乆而易制公曰是行也不患將卒無
勇患應敵寡謀耳乃自請參議懷敏行營軍事有詔如
請而事中罷今夫文武之士平居議論慷慨自謂忠義
勇决世無及者一旦遇急難而試之往往魄䘮氣奪百
計避脫雖以富貴誘之猶掉臂而不顧余居邊久閱人
多矣如公挺然忘身以爲國家者天下不知有幾人嗚
[047-6a]
呼以公文武之才犖犖然震耀天下之如是曾不得一
紓所藴于公卿之位輔致太平之業而反遭罹讒毁遂
終貶官此當時守道之士所以仰天嘆呼疑爲善而得
禍而中人者引以為監思擇利而自安也然上以聰明
仁恕御天下一細民之枉必矜而獲辨如公以文致其
罪未有抑而不申者也故當時指以黨而排去者不四
三年間皆復顯官處大任使公年且及此其進擢可量
哉奈何乎天不與公之壽也悲夫公累遷官至起居舍
[047-6b]
人直龍圖閣娶張氏鹿邑縣君以順以慈克正家道後
公七年而亡兄源太常博士亦以文行稱于世弟湘三
班奉職冲秀州華亭縣主簿濤泳未仕並先公而卒沂
資性淳茂動謹門法子男四人長曰朴竒雋博學有父
風其二未名俱早世其㓜曰構今方十歳女五人長適
虞部員外郎張景憲次繼適張氏次適太常寺太祝謝
景平次二人未嫁姪朴文學器識足以嗣公而敦尚
名節無仕進意至和元年十二月日沂材舉公夫人之
[047-7a]
喪葬于緱氏縣某鄉之某原從吉卜也范公甞以書謂
余曰世之知師魯者莫如公余已為其集序矣墓有表
請公文以信後世余應之曰余實知師魯者又得其進
斥本末為最詳其敢以辭既實書其事矣又考性命之
説而表于墓曰嗚呼自古聖賢必推性命如公之文武
傑立而貫以忠義兮此天之性位不大顯遭䜛而跌且
不壽兮此天之命雖孔孟不能以兼適兮尚一歸于黙
定昧者不思而妄求兮徒自奔於邪徑故公臨禍福生
[047-7b]
死而曾不少變兮是能安性命而歸正唯大名赫然日
月之光兮亘萬古而増瑩吾聞善人者天必報其後兮
冝嗣人之䝉慶
   故衛尉卿致仕髙公墓誌銘
公諱志寧字宗儒其先渤海蓨人唐末亂逺祖避地澤
潞而遷洛遂為河南洛陽人曾祖逵祖潜值五代多故
皆以儒術自冨不求聞達父素能世其學而喜黄老言
髙放不仕以公貴累贈尚書刑部侍郎公㓜沉敏博學
[047-8a]
強記未冠已能通六經尤深於大易甞得疾至篤忽夢
神人以兵略授之寤而疾頓愈因取諸家兵法讀之了
如夙習盡得㣲奥於是益覽子史及隂陽䜟緯之書究
古今治亂成敗之迹慨然以功名自任咸平中舉明經
授卭州安仁尉丁刑部憂服除再調鄠縣主簿時真宗
詔復唐六科以待魁傑之士公乃上所著平燕䇿應識
洞韜略運籌決勝科京兆守向公聞于朝秩滿復上書
論事召對龍圖閣公極陳用兵方略且言事莫備于師
[047-8b]
卦因講其卦于上前眞宗大悦親諭公曰他日勿愁好
官朕將貴汝尋免䇿試特授大理評事屢乘閒賜對必
移刻執政惡之諷有司出公知越州蕭山縣改衛尉寺
丞徙知潯州轉大理寺丞丁母南陽縣太君井氏憂服
除赴闕復數召對眞宗甞諭二府大臣曰髙某事業才
識不可得卿等冝善任之既而面賜五品服通判潞州
歲餘復自言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召赴闕執政以
制舉非其時罷之特改太子左賛善大夫換供備庫副
[047-9a]
使知祁州居頃之眞宗不豫公拜章請覲及對宻奏今
上德業日新願早建東宫以安天下之心眞宗大寤面
賜黄金五十兩還所治乃詔公凢所奏事許附入内内
侍省通進無闕銀臺代還改西京作坊副使知趙州眞
宗疾甚公又拜䟽請東宫監國以釋萬物之疑今上登
極轉北京副使改知滄州天聖中河北大雨傷民田壊
三十餘城召歸為體量安撫公悉心經畫先賑恤而後
力役已而民安城完天子以為稱職改東染院使充益
[047-9b]
利路兵馬鈐轄歲餘召還轉崇儀使充河北㳂邉安撫
副使改内園使知趙州徙覇州景祐初上以公先朝屢
陳建儲監國之議特授宫苑使達州刺史以旌其忠繼
徙深洛隰三州趙元昊初反公自隰上言請乘賊未發
選驍將銳兵分道急趨覆其巢穴所謂疾雷不及掩耳
章十數上不報徙知貝州及元昊舉兵冦延州劉平石
元孫䧟于賊公歎曰前䇿不可復用矣朝廷始思公言
亟召至闕問今宜何為䇿公曰今將不達權謀而兵未
[047-10a]
識法制故敗乃請禁兵五百以古陣法教之既成上臨
試之復下禁衛諸帥議諸帥皆出行伍不達古法乃曰
與今所習異不肯用公又言元昊北與契丹通冝為備
即命公為河北諸州安撫使以經略之本道有嫉公之
統制者言于朝曰今特置使以啓敵疑不若俾兼他職
而隂主其事改授西上閤門使知滄州未幾敵果背約
以書要闗南舊地徙知定州改鎮定路鈐轄公始以得
時自喜曰敵果敢先發吾以術致其師當一戰以破之
[047-10b]
日訓飭士衆以期立功㑹朝廷遣使復通北好公雅志
卒不遂即上章告老詔以右領軍衛大將軍致仕公既
得謝乃與鄧國張公太子少師任公暨休官諸老凡九
人放懐林泉間以詩酒相娯樂追唐白傅九老之㑹京
洛好事家多圖冩而傳之慶歴五年中天子思公命就
第訪以邊計公即以前在河北致敵取勝之畫及别陳
制虜上中下三䇿上之朝廷嘉納賜以縑帛復從其請
特改殿中監致仕享明堂恩轉衛尉卿皇祐五年四月
[047-11a]
十一日無疾而終享壽八十三臨終復出書一通授諸
子曰吾生無以報國死而不言其恨無窮書奏所言皆
國家大務天子憐之録其二孫焉公少有大志達權變
善論兵而未甞輕與人言特為眞宗所知亟被進擢不
由薦引其後有所施設而多為當塗者沮撓故常自比
淮隂武鄉侯而謂不偶蕭何徐庶人雖異其言而朝廷
不能果于信用使功業不大見于世時論惜之然歴守
河北邉要諸州及繼領兵鈐安撫之任朝廷以北事倚
[047-11b]
公其重如此則其馭邉經逺之術用于時者可勝載哉
公於民政專以仁惠為本北人被公之化者至今歌思
之所著皇王治統文武經緯太平助化䇿儒將前議兵
機總要周易化源圖總名之為閫外書行于世公四娶
陶氏丹陽縣君邉氏未及封韓氏長安縣君皆以淑行
柔德宗黨賢之並先公而亡馬氏今封京兆郡君追徃
撫孤義隆慈篤子八人損巽賁震䝉大理寺丞皆早世
復前權撫州軍事判官天性孝謹治父學善議論漸蔡
[047-12a]
州平輿縣令渙西頭供奉官皆自樹立志興其宗女二
人長適兵部員外郎王由次適右諫議大夫天章閣待
制趙及孫男八人孫女九人至和元年十月十九日漸
渙舉公及三夫人之喪葬于河南縣縣南鄉某原前葬
復泣來請銘歸而暴卒公余姊壻也既悉其生平出處
大節又感復勤孝而死於義當銘銘曰
 天下之難   莫如用兵   國之安危
 士之死生   公得之神   學而易明
[047-12b]
 時果吾用   功其決成   意公之䇿
 大疑小行   志卒不遂   歸老于卿
 昔遇眞皇   言從計聽   儲副之議
 發于志誠   惟天所錫   壽考安榮
 諸子皆孝   力事所塋   山東而安
 伊西而清   此藏公骨   不藏公名
   故太常博士通判應天府贈光禄少卿孫公墓
    誌銘并序/
[047-13a]
公諱侑字有可祖先汝陽人家世儒學自唐以來為冠
冕名族曽祖眞祖鎰生五代間恬晦不仕父庸太祖朝
上書言當世大務擢補開封掾終殿中丞贈刑部尚書
尚書徙居潁川今為潁川人尚書深古學聚書數千巻
以教諸子長子何次子僅遂以文學有大名公為少子
獨倜儻任俠好擊劒習兵法慕古人立大功竒節始未
肯勤閱父書暨二兄舉進士繼為天下第一於是刻意
為學而天性警㧞不數年能踵二兄之業咸平三年復
[047-13b]
一上中進士第時契丹尚擾北邊赴調者皆擇官東南
以自便公獨請補威虜軍判官冀乗時自奮以見功業
已而契丹講和公志不就再調虢州軍事推官用知已
薦授大理寺丞知同州白水縣次改開封府封丘縣眞
宗幸亳三司使丁謂為頓遞使表公知襄邑縣駕還職
辦特轉殿中丞遷太常博士文惠王公隨出知應天府
辟公通判府事王公政尚寛易而公以嚴決濟之庶務
稱治天禧元年八月十一日以疾卒時年四十六公性
[047-14a]
闊達持重然每聞人之善喜如已出見非義者甚於世
仇處身至亷而輕財好施及亡幾無以為葬具士以此
稱服之所蒞郡邑強明而不苛吏民畏愛焉夫一盛一
衰其天道之常乎當淳化咸平中公二兄連舉冠多士
而公次舉復登科天下聳慕皆目孫氏為大小狀元家
至于父兄之訓子孫必舉孫氏以為勸唯恨其不及也
不二十年間公與二兄相繼而亡而公二兄之後今衰
薾不振僅存嗣續獨公子周為比部員外郎知洺州端
[047-14b]
介有吏幹諸孫皆謹厚嚮學天顧孫氏而俾復興者其
公之裔乎公娶韓氏柔順有賢德比部登朝累贈公光
禄少卿母夫人追封陳留縣太君男二人長曰咸終太
子中舍次比部也女四人長適彬州軍事判官姜羲次
適大理寺丞楚元卿次二人㓜為尼孫男五人孫女五
人以至和元年十月七日葬於河南府河南縣太尉鄉
上官里先尚書之墓次將葬比部以書來告曰周不幸
少而孤先君行已在官之迹十不能記一二得舅撫大
[047-15a]
槩以銘之斯不朽矣銘曰
 猗公之為   超然逺馳   始慕古人
 功名自期   志兮可尚   逢也非時
 卒繼伯仲   以文發基   試才郡邑
 吏惴民熈   壽嗇于天   用不大施
 惟公之宗   始盛中衰   衰而復興
 在公本支   在子能孝   卜兆符龜
 祔公先塋   神兮安之
[047-15b]
   故客省使眉州防禦使贈遂州觀察使張公墓
    誌銘并序/
故贈遂州觀察使張公亢之將葬也諸孤具公之官次
與平生之施為泣來告曰公曩帥西邉我先子實備將
佐其忘身扞冦勤苦百為固不待䟽列而公知之詳矣
昔种侯世衡事范文正公宣力環延及其亡也文正親
為文以誌其墓蓋悉其故吏之勞書之所以為勸也我
先子之事其著如此公忍遺而不書哉予哀其誠而義
[047-16a]
不可以辭故為之叙曰公字公壽其先濮州臨濮人曾
祖裕恬晦不仕祖居實鄂州嘉魚令父餘慶太子右賛
善大夫贈吏部尚書逮嘉魚葬于宋故今為宋人公少
磊落有大志博學能文之外喜讀諸家兵法常慕古大
丈夫立竒功偉節以震暴於當世不為拘儒齪齪之行始
冠中天禧三年甲科任廣安軍判官滿歲再調應天府
推官南都地素卑民苦水患公為治白沙石梁二渠壅
者悉通而田以歲穫本道轉運使上其狀就改大理寺
[047-16b]
丞知南京留守判官事府尹晏元獻公性方嚴少許可
獨知公府事無鉅細皆以屬之而無不集者轉殿中丞
應李文定公辟簽書西京留守判官事耤田恩遷太常
博士改屯田員外郎徙通判環州未行改鎭戎軍公素
負膽略既得貳邊政於戎事益以究習揣知元昊性凶
殘喜誅殺勢必難制上書請先為之備又論西北二垂
攻守大計其言深切較著前後章數十上於是天子知
公有將帥之材數欲用之㑹丁母憂去職未幾契丹聚
[047-17a]
兵幽涿北邊揺動乃擢公為北京使知安肅軍事詔趣
之任公不得已而起召對便坐公奏曰契丹被先帝大
恩歲享金繒之賜甚厚今其主孱而歲歉反疑為中國
所窺故為此耳不足慮也萬一背約臣請擐甲為諸軍
先上壯而遣之公至則務廣恩信前為防之過者盡以
撤去而虜卒無他遷莊宅使徙瀛州事寳元初元昊果
反上記公言亟改右騏驥使涇原路兵馬鈐轄兼知渭
州事涇原當冦之衝而地殊坦平在四路中其責尤重
[047-17b]
公守備嚴宻軍政修舉賊度不可犯乃會兵入鄜延大
將劉平石元孫輕薄其鋒俱為賊所擒闗内大震乃以
公領忠州刺史充鄜延路鈐轄兼知鄜州事未幾改西
上閣門使充本路都鈐轄駐于延州時范文正公帥延
以國士待公凡深謀大議公必預焉慶歴元年秋賊入
麟府䧟豐州破麟府之間諸堡寨圍府州事聞乃命公
為并代都鈐轄專管勾麟府軍馬公事賊攻城㡬旬日
不能下引大兵出境而留軍屯府北之瑠璃堡時縱遊
[047-18a]
騎四抄二州閉壘不敢出人情大恐公自受命晝夜馳
至府城下城中尚不敢啓闗公出所授勑示之而呼曰
我新張軍馬也衆心始安乃啓闗公入即大啓諸所塞
門縱民出入視禁旅尚數千人皆奔北之餘股栗無鬬
志公乃募執役下軍之敢戰者得數百人使擊賊至暮
爭持賊首以獻公躬自犒奬取錦袍以衣之大夸于城
中連數日皆獲賊如前賞於是禁旅悉慙而奮曰我軰
豈不如彼下軍者願出效死公度其可使即命擊瑠璃
[047-18b]
之賊衆馳至賊堡大破之斬首二百餘級餘皆奔去獲
牛馬槖駝以千數公盡以賞所獲者軍始復振然自府
餉麟非兵衛不敢進二年正月麟之郊賞至上遣中使
督公䕶送賊果出鈔奪不能得乃聚兵數萬邀歸路公
囘至栢子寨遇之時衆不滿三千公激之曰汝軰皆䧟
死地能前鬬則生不然則盡死於是士皆感動爭奮會
天大風公乘順風以擊賊賊遂大亂斬首六百餘級賊
相蹂踐赴崖谷死者不勝計軍益大振乃修復二州之
[047-19a]
間賊所破堡寨有寧逺寨者据麟府之中最號險要建
興役賊出兵爭之公命虎翼軍執萬勝軍旗幟為陣以
挑賊賊素知萬勝新軍之罷軟者果輕犯之而虎翼軍
萬弩齊發短兵繼前公又遣驍將出賊後以夾攻之賊
遂奔潰斬首二千餘級賊自此不敢復出蓋不踰月而
五寨立二州始通公復奏曰今五寨所通麟府徃來之
一徑耳旁皆空曠無所阻防若更增並邊諸柵以相維衛
則蕃漢之户可歸而河外安矣議未下而契丹渝盟河
[047-19b]
朔大警朝廷命王德用為定帥楊崇勲為鎮帥而以公
領果州團練使為瀛帥王楊皆位兼將相而公以才望
參其任時論偉之居數月契丹再議通好元昊入涇原
大將葛懐敏禦戰死之闗内復大震改公四方館使充
涇原路經略安撫招討等使本路都總管兼知渭州事
公酉時授詔戌時上道及至渭賊去方數日四野一空
瘡痍滿城編户屬羌皆逃散失業公盡慮經制殆忘寢
食曾未數月境内以完逮鄭公戩來帥四路與公處事
[047-20a]
不相合朝廷知其不能容乃遷引進使徙并代副都總
管兼經略招討副使而御史梁堅復摭公細故論之于
朝遂起獄邠州窮治數月不能得公大過猶奪引進使
充本路鈐轄居無何夏人與契丹有隙大戰黄河外時
范文正公為參知政事被詔宣撫河東以備之復還公
引進使為并代路副都總管知代州兼河東㳂邊安撫
事范公至河外親按形勢利害以為不增廣堡寨則河
外終不安乃奏用公前議仍以公總其事詔可之經略
[047-20b]
使明公鎬以謀不出于帥府極奏言其不可又屢以文
移沮止之公執不聽興作如初不踰時而諸寨成乃自
劾違經略使節制上知其利置而不問凡建寨十四於
是蕃漢歸者數千户歲減戍兵萬人省轉輸萬萬計虜
不敢窺邊而河外遂無虞乆之復徙為高陽闗路副都
總管兼知瀛州事瀛城小而民衆邊有驚則自外至者
無所容公奏廣東南闗與大城接民大喜爭出貲以助
費時夏文莊公留守北都兼河北路安撫使以公嘗在
[047-21a]
西邊不附已因奏曰今與虜和而廣城不可復命公止
其役公曰當俟報不可止城幾就詔領眉州防禦使復
帥涇原而瀛城後人卒成之衆論為便時渭軍郊恩有
賜帛庫中所有物良而估直賤三司所給物下而估直
高公乃命增損其直而使兩均之以便請者轉運使乃
奏公擅減三司賞給之價夏公時在樞宻院公遂坐此
奪所領防禦使降知磁州事御史宋禧不知其詳又疏
公向以庫銀假牙吏市易得利而歸已今責尚輕於是
[047-21b]
又奪公引進使為右領軍衛大將軍知壽州事其後三
司所給諸路軍賜率得更平其估而陜西轉運使又奏
公向假庫銀利悉以資牙校而非公自取也公既無名
被貶不出一言以自辨但以徙内地不當享俸願復臺
省舊官退治僻郡乃改將作監知和州事坐所舉官累
徙知筠州事始赴上召還復為引進使領果州團練使
入朝復眉州防禦使充眞定府路副都總管明堂恩遷
客省使初公督役河外暴露原野為大寒所中得足疾
[047-22a]
乆之方愈至是復作求解兵任改知衛州事徙知懐州
事出視河防與隣州守相遇於境上監司以為言徙鈐
轄曹州改河陽兵馬總管公辭以疾願還朝籍授祕書
監未幾復為客省使充徐州總管領防禦如故嘉祐六
年六月二十九日以疾卒時年六十三御史中丞王公
疇上言張某有再造麟府之功不加褒恤無以勸天下
上亦惻然思其勞故優贈以官非常典也公氣貌魁傑
襟懐擴然無貴賤一以誠接之御軍雖嚴明而人悦其
[047-22b]
平恕故每臨敵士皆願奮而投死未甞少挫涇原屬羌
感公恩信凡易地必遮道匍匐號泣請留公移日不能
去麟府蕃漢之民幾萬户得骨肉相保生業完復荷公
之德最深聞公之䘮皆拊膺慟哭曰亡吾父矣徃徃繪
公像祠之而至今不敢斥其姓唯呼之曰閣使公重義
輕財出於天性赴人之急殊無愛惜在邊賞犒軍士牛
酒必豐公帑不充則傾家橐以濟之内外親族貧無以
資者必分俸周給故忌嫉之人縁公好施多組織疑似
[047-23a]
相擠䧟而屢遭謫官然公乃怡然未甞慼慼于懐也嗚
呼公文武之材可謂著矣自二垂有警西之急則自北
而西北之急則自西而北當倉卒之際未甞不首被選
任公以忠義自許不顧險艱卒能成卓然之功向之處
公麾下如狄青王信軰皆積小勞而膺大任者不可勝
數而公蹇而不偶徘徊于横班者幾二十年及其病也
則又彈射遷逐曾不得有少安之地悲夫然仕患有聲
而無實果有其實也雖見抑於生前必䝉榮於身後兹
[047-23b]
公所以膺顯贈信前烈傳諸信史為不可泯之光耀識
者之辨孰得孰失公初娶尚氏封壽陽縣君再娶侍其
氏封樂安縣君子男九人杰西頭供奉官樵信州軍事
推官黯右侍禁焄左侍禁㶨右侍禁煦徐州滕縣主簿
烈左班殿直儻試祕書省校書郎黙早夭杰樵烈皆先
公而亡女四人長適殿中丞趙約之次適著作佐郎高
士綸次適太原府陽曲縣主簿榮咨道次在室八年十
月十八日其姪三司户部副使燾與公之諸孤舉公與
[047-24a]
夫人尚氏之䘮葬於宋城縣長樂鄕之清溝里其銘曰
 惟人之禀   固罕兼備   志于大者
 或遺其細   故昔任人   必随以器
 小不之疵   衆長參治   騏驥在絆
 責以千里   欲馳而蹶   咎則誰致
 稱善御者   夫豈如是   噫猶公兮
 用終不既
   故尚書都官員外郎贈工部郎中杜公墓誌銘
[047-24b]
公諱起字齊賢其先京兆杜陵人曾祖合唐末徙家蜀
郡成都縣祖祚皆以世亂不仕父崇㓜以文行稱值孟
氏據蜀耻就偽禄乾德三年太祖平兩川乃盡室來京
師未幾以疾亡公登朝累贈尚書屯田貟外郎公倜儻
有大志渉獵經史好讀左氏春秋孫呉兵書舉進士兩
上不中第常謂人曰大丈夫當學文武之道立大功以
取貴仕章句篆刻不足為也景德初契丹犯塞眞宗皇
帝議親征將幸澶淵公曰此吾時也乃㩗所著禦戎䇿
[047-25a]
詣闕以獻大抵舉漢唐制虜之失以質當今之宜且言
契丹可屈之狀上覽而竒之翌日以褐衣詔對便殿公
又面進十竒陳河北用兵形勢上大嗟賞將試以官且
問其欲公以母老寓居壽州之壽春縣願便於就養於
是特賜進士第授壽春縣主簿以榮之公至縣屬歲大
歉乃出家財犒親舊盡率其贏以哺飢者為諸縣倡旁
邑豪聞風始競納粟民頼以濟郡守周公絳表稱其能
自以為不及公繇是益知名再調越州山隂尉滿歲補
[047-25b]
舒州望江令縣之丁版自李氏納土五十年間數登者
增其賦亡者不除籍民甚苦之而不敢訴公以非國家
意悉蠲除之又以大水害民田流殍者衆即發縣廪以
賑民既而白州自劾其專州將媿而不敢詰逺近稱之
秩滿授静江軍節度推官丁太夫人梁氏憂去職服除
用交静吕公夷簡薦章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知蘄州蘄
春縣事在縣䟽治壊塘溉田數千頃民感其惠縣有唐
史君杜公生祠乃圖公像於廟而配食焉今上即位遷
[047-26a]
祕書丞賜五品服尋以謀葬壽春請換近邑徙知濠州
定逺縣事俄轉太常博士通判興元府事代還進秩尚
書屯田員外郎通判宿州事甞與郡守因議事不相合
時章獻皇后臨朝中貴人過郡知而奏之廼與郡守兩
得罪公即授海州監稅明道改元以恩遷尚書都官員
外郎通判信州事途次杭州覽湖山之勝喜謂家人曰
吾得終焉之所矣亟上章請老未報感疾終于杭州之
碧波亭享年七十二公素負器業以功名自許當草澤
[047-26b]
賜對之辰首乞復有唐識洞韜畧等科以㧞異材後卒
施用罷山隂又上書言和戎之利不可以恃而安也願
益講武備為長轡逺馭之䇿㑹時方承平不克伸其志
乃屈於郡縣之治故其善政遺愛及民者多矣昔漢文
歎李廣之才以謂當高祖世萬户侯豈足道哉其命也
夫公娶楊氏故禮部尚書昭儉之孫殿中丞正之女累
封永安縣君事夫治家動有法度後公再月而亡子昉
博學能政初叙公致政恩補郊社齋郎今為太子中舍
[047-27a]
女三人長適進士穆震次適左侍禁閣門祗候王中立
次適屯田員外郎于房孫五人曰偉中進士乙科泉州
清溪縣尉曰儀郊社齋郎曰僎曰伾曰偕悉舉進士中
舍君登朝贈公工部郎中夫人追封天水縣太君皇祐
三年八月六日中舍君自杭舉公與夫人之䘮歸壽州
以十一月二十五日葬于壽春縣仙鄉張直村從先屯
田之兆葬之前中舍君具述先烈請銘其實予以友壻
之分義不可讓乃為銘曰
[047-27b]
嗚呼杜公何材業之備兮位則不充豈所藴者大兮不
時之逢著其事於官政兮挹循吏之高風有子克家兮
命則考終慶流厥後兮與休聲而曷窮
   故將作監丞通判陜府張君墓誌銘并序/
景祐元年春三月十八日上御崇政殿親試天下所貢
士命近臣較其文而以張君唐卿為之冠越八日上復
臨軒賜君第一人及第君素以文行為東州士人所稱
又鄉舉與禮部試俱在高等及春榜下衆論翕然以為
[047-28a]
得人君時集同榜諸進士于相國佛舍處凡動作無一
不如冝者故雖宿儒舊學當世知名之士無不瞻企歎
伏甘處其下曰得狀元者如此吾牓之光矣釋褐授將
作監丞通判陜府事君才敏識高於吏事無不通達佐
府未數月治聲四出時雨水害民田君為親按屬縣得
民可蠲其賦者十九遂以狀白轉運使而轉運使尚欲
裒取不肯如君言君即抗䟽陳其事詔從之又民有孀
母再適人而死及葬父而痛母之不得祔于其尊也乃
[047-28b]
從繼父壙中盗母之䘮而歸與父同瘞焉事敗時君權
府事有司請論如法君曰是特知有孝耳乃可以常法
斷之邪遂杖而釋之然後具其事以聞朝廷是之其恤
物平刑多此類也四年春丁父憂去職君天性純孝自
訃至晝夜號慟不絶聲聞者為之感愴終以哀毀過甚
踰月得疾嘔血而卒年二十八三月二十五日也君字
希元靑州人娶王氏都官員外郎告之女生一女後君
一年不育曾祖昻贈職方郎中祖從贈秘書少監父思
[047-29a]
終太常博士贈度支員外郎母王氏贈長壽縣太君君
㓜聰悟喜讀書不與諸兒相戱狎方十歲則語黙有常
節家人僕𨽻率不敢以童子待及長耽玩經史殆忘寢
食每文章之出逺近為之傳誦與石守道游最相知守
道甞有書遺之曰他日主吾道者希元也天聖中余通
判淄州君時年十七自青州持書來訪余觀其文雄富
老重殊不類少年者所為亟加禮接之自是余常謂人
曰張某必取高科有盛名於天下君之親友徃徃記余
[047-29b]
言以為知人文正范公亦知君為深常與余評論人物
喟然謂余曰凡布衣應科舉得試殿廷下必婉辭過謹
以求中格人情之常也而張某者為積善成德論獨言
切規諌冀以感寤人主立朝可知矣使今而在必以直
道為一時名臣其推重如此弟祕書丞唐民雋警有文
知名于世丁仁壽憂雖家甚貧而力謀舉父母與諸兄
之䘮以嘉祐四年春歸葬鄉里將葬以書來告曰公知
監丞兄之深者願得公文以誌其墓乃為銘曰
[047-30a]
 嗚呼希元   天地之乆   人生其間
 百年一瞬   何較聃顔   唯得令名
 猶穹壤然   亘千萬世   不隕不騫
 君得之矣   夫何恨焉   余為斯銘
 不愧其傳   嗚呼希元
   故河南尹君墓誌銘并序/
河南尹君名朴字處厚師魯之長子也㓜博學能文通
春秋知古今議論根蒂經史明白是非雖先達父友皆
[047-30b]
竦然屈服不敢以齒少遇之師魯高文大節當世師仰
居家未甞不以古聖賢之道誨其子弟故處厚不獨天
性超絶以承父之教薫炙漸漬而至于大成焉甞一舉
進士誤為有司所絀反笑曰是豈足以盡吾才邪師魯
勉以應制舉於是所記益廣所學益深師魯每歎曰吾
道之克傳吾門之所寄在此兒也慶歴中余與今樞宻
副使田公元均奉詔宣撫陜西時搢紳草澤上書以方
略言者數百人余請田公第其高下而獨取布衣趙仁
[047-31a]
濟者為第一然恠其所論特竒疑非仁濟言既而知處
厚代為之田公驚而謂余曰尹氏有子矣尹氏有子矣
自是余常稱於公卿間謂其學必能繼師魯其才必為
朝廷所用不幸年二十五而亡良可哀已師魯諱洙官
至起居舍人直龍圖閣以䜛貶崇信軍節度副使未起
而卒處厚娶王氏再娶宗氏一男曰煥一女尚㓜處厚
將從師魯之䘮葬于緱氏也其從弟材來告曰伯父以
公之知處厚也甞屬材曰異日當請銘於公今葬矣敢
[047-31b]
以伯父之言告乃為銘曰
 惟壽惟夭   達者一焉   愚壽而㓕
 賢夭而傳   嗚呼處厚   孰短孰延
 吾疑禍福   不主于天   惡兮不折
 善兮不年   天果主邪   胡為而然
 
 
 安陽集巻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