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24 安陽集-宋-韓琦 (master)


[046-1a]
欽定四庫全書
 安陽集巻四十六    宋 韓𤦺 撰
  墓誌
   録附鼓城府君墓誌石本序
琦閱家集見真定主簿張度所撰四代祖鼔城府君墓
銘知曾祖令公於晉天福中葬府君於趙州贊皇縣太
平鄉之北馬村然值五代之亂天下以兵相戕賊常趙
並邊復有北胡之患子孫避地多故於嵗時灑掃薦奠
[046-1b]
蓋不能及厯祀既逺遂忘所在琦自塵禄仕深惟祖考
塋域之重極意崇葺而念府君之葬幸知其州縣鄉里
之名雖距今百有餘年苟得土人之耆舊可倚者使周
訪之則萬一可識兹志未遂不敢懈心嘉祐三年冬偶
故吏鄭嗣宗者自東川宰行服歸趙過都請見問其所
居則曰贊皇之邑外也問北馬則曰所居之鄰村也遂
以府君墳墓託之嗣宗去不數月馳來告曰北馬有古
塚巋然里人至今呼為韓評事墓乃遣男忠彦與指使
[046-2a]
殿直李延慶同往視之且使祭而告曰若非開隧視銘
則無以取衆之信祭已擇日開隧先是聞於邑至日令
尉偕至與夫近村之老㓜婦女環而觀者數千人纔及
墓則張度所為誌石在焉門頗朽缺自外窺之壙中一
皆安然無所動壁之丹雘尚若新塗繪者忠彦即出誌
石示於衆皆驚呼嗟異令尉閱其文亦相與欣歎為忠
彦賀亟具墨蠟傳其本置石於故處而實其隧中墳旁
地繚以垣牆樹以松栢得嗣宗之甥彭昻者主守之噫
[046-2b]
祖先之葬百餘年矣數世已忘其所在一旦求而得之
復内外完固無少犯者實我先積慶之感而與世稀濶
之事也石本比家集舊文有少刪略處蓋曾祖令公削
其煩也舊文闕六代七代祖之諱今皆得之謹録而載
於家集府君誌文之後俾子孫傳之知吾奉事祖宗之
勤賢者必能過吾勤而不肖者亦當師吾勤而自勉也
   録載五代祖庶子并其二弟墓誌序
琦之五代祖庶子而上世葬於博野縣蠡吾鄉之北原
[046-3a]
庶子生祠部與鼔城府君鼔城生永濟府君永濟始自
北原徙鼓城與夫人張氏葬於趙州贊皇縣太平鄉之
北馬村後之子孫奔走薄官故於蠡吾之塋省視不能
及天聖中三兄司封任羣牧判官有鄉貢進士韓可者
自博野赴舉來京師與司封兄相過從且叙宗𣲖慶厯
八年琦知定州而可之子弁亦來請見稱從姪問其祖
系相承之次第不能悉也而可之父子復未嘗一語及
先塋之所在嘉祐三年琦既得鼔城之墳於北馬再嚴
[046-3b]
封樹且念庶子之塋雖年祀尤逺苟訪之勤亦當得之
㑹故吏國子博士劉覲通判永寧遂以兹託已而得覲
書言弁嘗補葺舊塋得二誌文一諱文操并以墳圖來
示詳二誌所載三代則皆庶子之親弟也八年春遣男
忠彦走蠡吾以詳辨之一墳處諸塋之西北最大而高
忠彦意若神感謂衆人曰此當是吾庶子之塋也於是
祭而開壙及晡得其誌石視之果然衆大嗟異而庶子
塋嘗為暴水所侵内甚沮洳逮逺祖諸塋皆久失治完
[046-4a]
遂一新崇葺事具重修五代祖塋域記噫琦以區區奉
親之志而獲天之報也數矣其所以答天之意者惟奉
事先世益加其勤至於瞑目而後已耳吾子孫輩視吾
奉親之志如此而獲天之報如此可無動心而思繼者
哉今録庶子與其二弟誌文附於家集以永其傳云鼓
城誌文曽祖登州録事參軍當云諱沛而書以高祖沂
州司戸府君之名者當時填諱之誤也謹序
   重修五代祖塋域記
[046-4b]
唐鎮冀深趙等州節度判官朝議郎檢校太子左庶子
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諱乂賔琦之五代祖也初庶
子以博學高節晦道不仕而鎮帥太傅王紹鼎雅知其
名屢加禮辟庶子不得已而起補節度副記室事紹鼎
卒其子太尉常山王景崇襲有父鎮益尊禮庶子奏授
節度掌書記時巢賊犯闕僖宗幸劍南景崇率定帥王
處存合鄰道兵入闗進討闗輔以平皆庶子謀也景崇
卒其子太師鎔㓜嗣父位府事一咨於庶子以義結鄰
[046-5a]
帥内尊王室朝廷嘉之故恩命累及以光啓二年八月
十四日終於鎮府立義坊之私第年七十有五庶子曾
祖諱朏沂州司户參軍祖諱沛登州録事參軍父諱全
隐居不仕自隐居而上世葬深州博野蠡吾鄉之北原
博野今為永寧軍庶子以龍紀元年十月十五日復附
葬於先塋夫人崔氏棣州司馬魯之長女婦道母訓為
世儀法終於天復二年七月十九日年八十有三其年
八月十七日歸祔於庶子生二子長諱定辭鎮冀趙深
[046-5b]
等州觀察判官檢校尚書祠部郎中兼侍御史好學能
文無所不覽嘗聘燕帥劉仁恭仁恭命幕吏馬彧以詩
贈祠部頗衒已學祠部即席詶之曰崇霞臺上神仙客
學辨癡龍藝最多盛德好將銀筆述麗辭堪與雪兒歌
一座愛其辭而不能解焉大屈服事具北夢𤨏言次諱
昌辭真定府鼓城令琦之高祖也為政有惠愛而不壽
年二十九而亡生一子諱璆廣晉府永濟令琦之曾祖
也永濟始自蠡吾北原徙鼓城與夫人張氏之喪葬於
[046-6a]
趙州贊皇縣太平鄉之北馬村先君令公始葬永濟與
夫人史氏暨琦祖太子中允知康州諱構與夫人李氏
於相州安陽縣之豐安村自先君之亡諸子㓜而孤長
而薄宦奔走四方故但能時奉豐安之祀其於北馬蠡
吾之塋則力莫能及年世殊邈㡬於不能辨識嘉祐三
年琦始得北馬之塋一新封植今年春遣男忠彦走蠡
吾又得庶子之塋於北原而先域之西北隅北距唐河
數里之近嘗經霖潦暴漲浸淫及於庶子之塋且念神
[046-6b]
宅久安不敢改卜乃於嘉祐八年七月一日遣孝彦告
而啓壙自下以甓實而上絶沮洳而止衣衾棺柩易而
新之然後塞隧廣封以為萬世之固逮逺祖諸塋率加
治葺剪其荆棘而易以嘉木繚其垣墉而表以髙閎既
襄其事也遂直書塋繕之始末而納諸壙中且復誡於
子孫曰夫謹家諜而心不忘於先塋者孝之大也惟墳
墓祭祀之有託故以子孫不絶為重琦自志於學毎見祖
先所為文字與家世銘誌則知寳而藏之有遺逸者常
[046-7a]
精意搜掇未始少懈時編嵗緝寖以大備其所誌先域
之所在雖距今百有餘年必思博訪而得之卒能不墜
先業推及先塋之八世得以嵗時奉事少慰庸嗣之志
向若家諜之不謹祖先文字之不傳雖有孝於祖先之
心欲究其宅兆而嚴事之其可得乎後世子孫不能勤
而知此則與夫世之絶也何異子孫其志之時嘉祐八
年七月十三日記
   叙先考令公遺事與尹龍圖書
[046-7b]
琦啓今嵗始於相州安陽之新安村距祖塋三十里得
地吉以明年二月奉考妣以降諸喪歸葬焉孝子之心
必求世之髙才大筆以志不朽惟先君官氏次叙暨從
政之迹則有司封兄先著行狀及國史所記不敢復述
今載考家諜詢諸老舊得先君之遺事繼而書之以備
論譔先君之先深州博野人也自李唐以來世以宦學
知名曾祖昌辭皇任真定府鼓城令祖璆皇任廣晉府
永濟縣令父構皇任太子中允贈工部尚書去年秋琦
[046-8a]
忝貳樞筦繼以郊恩得追寵三代永濟府君贈太子太
保夫人史氏贈北海郡夫人尚書贈太子太傅夫人李
氏贈趙郡太夫人即晉相李公崧之嫡女也先君贈太
師夫人羅氏贈仁壽郡太夫人即故大諫延吉之女鄴
王之孫也始太師髙祖成徳軍節度判官檢校太子左
庶子兼御史中丞乂賔富有文行值唐僖宗朝王室多
故遂優㳺鄉里晦道自養時鎮帥王紹鼎知其名厚加
禮辟起參幕之任逮子景崇襲鎮以巢冦亂糾檄鄰道
[046-8b]
圖勤王之舉庶子盡所籌畫卒成其功生二子與諸姪
俱有才名更為中令常山王鎔賔屬故鎔府衣冦之盛
冠於一時長子定辭鎮州觀察判官檢校尚書祠部郎
中次即鼓城府君也祠部屬文最贍貫達古今嘗聘燕
帥劉仁恭與仁恭幕吏馬彧賦詩有癡龍銀筆之句當
世推其博覽鼓城早亡真定亂太保舉族之趙郡之贊
皇篤志嗜學尤工歌詩鎮帥范延光知之厯補深冀屬
邑主簿丞又攝真定府衙推後李公崧徐公台符有鄉
[046-9a]
曲游學之舊皆厯貴仕以太保未達為愧方交薦於朝
而太保病不起故徐哀而作詩曰穹旻何事教埋玉朋
友無由繼㫁金足見相得之深也而李公以弟㠖之女
歸於太傅當周晉二朝屢從藩府之辟長於書奏得唐
李義山之體嘗為具清河宰受署之日作條教掲牓以
諭縣民其略有枉法擾人之事㫁腕不行養民恤物之
方疾心是念之語故子孫為吏祖其廉愛之法後徙家
相臺開寳末終康州牧太師即其第三子也故為相州
[046-9b]
安陽人太師美鬚髯狀貌竒偉立朝挺特搢紳聳仰外
寛内恕雖家人未嘗見喜愠之色出入衢肆目不妄視
在相幕時年未壯里人有伺其出戲於衆曰今日得韓
公左右顧我當為爾曹具肴酒其嚴重如此生平不喜
任知數與人言必盡出肺腑性至孝自㓜孤見事二親
有禄以養者則泫然終日痛已無及力紹先業年十九
登進士甲科聲稱烜赫仕漸達諸親率均俸周急不間
疎近以是家無餘財姑姊數人孀且老悉奉以歸事之
[046-10a]
甚恭為其男女婚嫁又與之營薄業使足以濟其終而
後已訓諸子要令自取禄仕屢經恩得任子皆抑而不
奏仁壽或以為言太師曰兒曹有官在身便謂榮官可
不勞而得廢學矣俟其藝業有所取奏之何晩故身殁
之後三子皆白丁法掾兄用遺奏始得出身凢莅官大
抵以愛利為本奉身亷約於民無毫髪之擾所去人思
之罷泉南行次建州傳舍而終泉人聞之罷市奔赴慟
泣於靈所競為佛事以報焉公早以方正才敏為神宗
[046-10b]
所知亟被柬擢留計省凢八任不令補外數欲大用為
忌者所抑而止至景德祥符間趣向寖與時背又任直
與當權者不合遂守道平進無所屈撓以至於亡小子
罪釁至重㓜失所天尚不能記顔面之髣髴治行之美
蓋十不得其一二又先君章疏文集先為河陽法掾兄
所掌及物故嫂辛氏盡攜以歸其家後失之不復得故
紀述之際實多漏略甚可痛也今逺日有期矣思老於
文而相知深者無出師魯是以不逺千里遣門人楊生
[046-11a]
奉書請銘惟賢者鑒此勤懇毋讓
   太夫人胡氏墓誌銘
慶厯五年二月二十三日琦奉皇考太師皇妣仁壽郡
太夫人歸厝於相州安陽縣之新安村以所生大寧郡
太夫人侍葬焉棺槨之制率用降等安神之次却而不
齊示不敢瀆也夫禮非天降地出本於情而已矣今夫
人從太師於此域所以慰孝心而稱人情也夫人姓胡
氏其先蜀郡成都人曾髙以來世籍富貴豪於西土父
[046-11b]
覺始仕孟氏名在朝籍乾德三年太祖平兩川例遣歸
闕生夫人於京師久之不得調卒夫人從母李氏適故
秦王牙吏王慶王被譴左右皆得罪家族無依遂以夫
人歸於太師夫人生而淑明柔德備善書札尤精女工
凢㸃酥剪綵擬狀生物隨手萬態如出造化性慈仁歸
信釋氏厯觀藏典深達義趣口能誦者十數經閨門之
内傳授教誘人人嚮善太師委以主家事夫人上奉仁
壽下睦宗婣内外無間言仁壽愛而禮之相待之意猶
[046-12a]
姪娣然夫人生二子曰璩曰琦璩終祕書省著作佐郎
仁壽撫之義均所生在髫稚時夫人或笞之仁壽必奔
走保救怒終日不與夫人語琦未成人仁壽已去世天
聖五年春琦始與著作兄同擢進士第綵衣拜慶當時
為榮琦初任通判淄州迎夫人之官琦與婦崔氏晨昏
侍膳羞奉顔色孝養無違八年夏方受代而夫人宿疾
作琦日討方書治湯劑躬自杵藥未嘗委人禱神訪醫
卒不獲驗終於五月九日享年六十三自琦登朝暨忝
[046-12b]
貳樞府夫人凢三追封至太寧郡太夫人嗚呼顧復之
恩如天地之大非言可紀也然刻瑑徽懿著於亡窮亦
孝子之志焉臨葬哀號為之銘曰哀哀蒼天予有罪兮
當夭余身何佑余以禄兮反喪余親使余生不得盡其
養兮余豈榮乎鼎茵儻親壽之少延兮敢謂天之不仁
惟劬勞之恩㒺以報兮余恨終天而不泯
   長兄德清尉墓誌銘
太師長子諱球字伯玉少有志氣泛覽經史務究大義
[046-13a]
不為章句之學每讀書見古人仗忠義建功立事者必
撫巻感慨慕其所為好擬孟郊作五字句詩意思清逺
人多稱詠初以䕃補太廟齋郎選授湖州德清尉擿姦
奉法如老於從政者太師聞之喜曰此兒佗日必為能
吏吾家有望焉太師未亡前數月兄以疾卒時年三十
四娶陳氏生二子暐早亡公彦今為太常寺太祝在官
以幹潔稱慶厯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以兄從太師葬於
相州安陽縣新安村西塋之庚位子暐同葬焉惟兄高
[046-13b]
識大器宜副先公之言以興吾宗不幸初仕而夭可謂
命矣銘曰人無壽夭貴乎嗣續之賢兄今有子矣夫何
恨焉
   二兄監簿以下墓誌銘
太師第二子諱瑄字仲瑜性謹厚好學不雜交游以䕃
授將作監主簿自太師之亡兄為長事母仁壽郡太夫
人盡孝治家有法宗族間愛而憚之仁壽久寓居京師
欲徙家於許兄往營其事過許田縣洧河之石橋遇水
[046-14a]
暴漲溺卒時年二十七太師第四子諱珫字叔寳美姿
儀器度淹雅以太師遺奏賜同學究出身選授孟州司
法參軍㓜能為文章方刻意自奮欲決取科第到官纔
數月以疾卒時年二十七娶辛氏生一女適楚州山陽
縣主簿張詵太師第三子司封之長子名景融字晦之
生而頴悟屬文甚工琦常愛之謂必能紹立門户初用
司封兄䕃補郊社齋郎琦任樞宻直學士遇乾元節奏
授將作監主簿後從琦之涇州得暴疾數日而卒時年
[046-14b]
十七慶厯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琦奉考妣歸葬於相州
安陽縣之新安村葬師云司法兄無後監簿兄與景融
未娶而亡宜同葬遂從其言葬於東塋之庚位監簿兄
之靈居南為上司法兄次之景融又次之銘曰有才而
未試早夭而無子此世之人共哀矧宗族之哀
   三兄司封行狀
公諱琚字子温相州安陽人自唐以來家世衣冠著名
河朔曽祖璆皇任廣晉府永濟令贈太子太保祖構皇
[046-15a]
任太子中允贈太子太傅父國華皇任右諫議大夫贈
太師公即太師之第三子也資性聰警㓜而能文太師
以其異於諸兒尤愛之每有著譔即召令執筆口授之
繇是盡得為文之體初以父任試將作監主簿大中祥
符六年調補饒州鄱陽尉非其好也次年遇秋賦乃求
鏁㕔應進士舉時郡守江公嗣宗未之知名召公詣府
使獨登郡閤出鴻雁來賔賦題以試之公杼思少選援
筆立就詞致清麗深得唐賢之格江大竒之即時薦送
[046-15b]
江左士人往往書其賦於屏幛間而目公為韓鴻雁其
愛賞如此八年春登進士乙科授太常寺奉禮郎知河
南府永寧縣政為畿邑之最府尹王嗣宗强直少許可
獨以公為能表薦之就移通判廣信軍丁母仁壽太夫
人憂去職服除通判趙州改光禄寺丞今上即位遷祕
書省祕書郎天聖元年避親嫌移通判棣州公素以文
自高雖精力吏事而筆研不廢二年代歸即以所業數
十軸奏御執政多稱之卒以孤進不遂試與今侍讀楊
[046-16a]
公偕同得記姓名出通判䖍州䖍民輕狡好訟至有害
已子而誣人者吏稍不審辨率多枉誤時郡守集賢潘
公汝士卒官公權郡踰年大小之獄必精心推治盡得
其情境内以為不寃初公在趙州佐武吏獨尚平恕吏
民皆得被其惠故曹公利用稔聞鄉人之論心善之㑹
羣牧判官缺薦公堪其任四年春召還充職賜緋衣銀
魚是年秋差赴太常寺試舉人較天府國庠取士為最
精朝論多之文節張公知白素賞公才又愛其治行書
[046-16b]
公姓名寘佩囊中數欲引用復遺公紙數十番促令上
所業公不得已再以文奏御書聞而文節薨遂不報後
曹公被責公坐為其所舉出通判濠州明道元年歸闕
遷太常博士知黄州以恩改屯田員外郎景祐元年春
就移梓州路提㸃刑獄公辭改知澤州轉都官員外郎
二年移提㸃京西路刑獄公事時西京白馬天官寺僧
競營浮屠倚權臣倡導以大其事於是洛中暨鄰道諸
郡自官吏而下皆被裒取民里甚擾公抗䟽罷之三年
[046-17a]
改提㸃福建路刑獄公事未㡬移廣南西路轉運使是
嵗安化州蠻人叛殺宜州守王世寧朝廷遣將臣益兵
進討委公經畫公乃上言安化三州依負險阻猶穴鼠
然急之則竄伏不可得緩之則伺隙而出飛標藥弩發
必中人徒跣趨叢薄中若履平地又水土毒惡戍兵久
留死者十六七願以天兵逼其巢穴俟其畏威請罪因
而撫之漸募土兵屯備要害然後罷遣戍卒宜不能復
叛詔如公䇿一道以安時朝廷亟加兵廣西諸郡遐陋
[046-17b]
素不備兵費公度官用以餉其贏量民力以貸其薄故
糧道以濟而逺人不勞朝廷嘉之在職遷司封員外郎
代歸靣賜金紫判三司都理欠憑由司康定元年夏出
為兩浙轉運使次潤州以疾亡公娶李氏乃故國子博
士忠恕之女生於名族克謹婦道公未亡前已苦風痺
感公之逝踰月亦不起生四男四女長男景融將作監
主簿性和雅善屬文後公三嵗而卒次方彦試祕書省
校書郎次直彦孝彦並太廟齋郎長女適著作佐郎葉
[046-18a]
仲舒次女在室亡次適左侍禁曹測次適殿中丞范寛
之公仁孝純直出於天性介靜寡合恬於進取自父兄
亡即主家事撫育弟姪唯恐有傷簿官中竭俸資贍怡
然無間時為文酒之㑹以相娛樂或作事有不如意者
亦婉辭誨朂不忍加一惡言弟姪感其義競自樹立在
官清節凛然秋毫無私至於夙夜兢畏過自繩檢世稱
亷吏者鮮能及之為政簡而愛人故所至稱治前後建
白革弊益時之事多見採納公官止六品於式不預史
[046-18b]
氏之載惟葬有銘所以著行實於不朽以公之德之美
而賦命不永位未充量紀述之際諒無愧辭謹狀
   五兄著作墓誌銘
太師第五子諱璩字子徽於琦同母兄也天聖五年春
擢進士高第初仕安化軍節度推官丁母太寧郡太夫
人憂去官服除再調權舒州團練判官又為建昌軍判
官慶厯元年秋吏部奏課最授祕書省著作佐郎知壽
州安豐縣事二年二月十九日以疾卒時年四十一娶
[046-19a]
陳氏勳臣之裔雅有婦德生一子正彦將作監主簿四
女並在室兄少負雋氣聰穎過人每讀書必泯絶外慮
雖左右囂然如不聞以是經史百家之言一覽即能誦
記尤通左氏春秋為文敏速初若不甚經心及成詞壯
理備雖他人精思有不及者性純易襟量夷坦遇人無
賢愚一以誠接之曠然不知世路有風波陷穽之險有
時意樂閒放與朋友相過從酣笑杯酒間或逾旬興未
盡不止及刻志於學則下帷閉户以墳典自環雖在寢
[046-19b]
食未嘗捨卷其真率如此當官治簿書㫁獄訟發決如
神所至以明幹稱然志氣磊落事上官未嘗降禮以强
顔曲意求薦舉為大恥故久滯賔幕兄亦壽才越强仕
不得盡其器能嗟乎二年間司封兄與兄相繼而亡唯
小子獨承門户之重雖叨竊寵任顧先生行無一存者
復何榮哉但諸孤滿目每一念至不覺涕之無從也今
奉考妣歸厝故里以兄從葬於東塋之壬位永懷友愛
哀不自勝銘曰
[046-20a]
 天生雋竒 當有所施 才優宦薄 惟世孔悲
 復奪之壽 天豈無知 慶有餘者 嗣人是宜
   新婦賈氏墓誌銘
惟賈氏故韓城令符荷之女年二十為韓公彦之婦中
無遂内有助未踰年疾物故慶厯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安陽水治獲安厝從祖舅太師之葬也東塋丙位實其

   誌石蓋記
[046-20b]
琦始謀奉考妣歸葬相州不敢逺祖塋而忘故里也得
釋保聰善地理學遣姪公彦同往視焉不旬日得地於
安陽縣新安村之水治為吉乃作東西二塋塋各三穴
西塋之壬安皇考太師皇妣仁壽郡太夫人所生太寜
郡太夫人庚安太師長子德清尉子暐從葬焉丙安太
師第三子司封夫人壽春縣君李氏長女未笄而亡從
葬焉東塋之庚安太師第二子監簿第四子孟州司法
司封之長子監簿景融從葬焉壬安太師第五子著作
[046-21a]
丙安德清長子太常寺太祝公彦妻賈氏以慶歴五年
二月二十二日掩壙諸塋各有銘誌今但述安神之次
叙刻於太師誌石之蓋以永終古子樞宻副使光禄大
夫右諫議大夫上柱國琦謹記
   姪太常寺太祝直彦墓誌銘
三兄司封第三子曰直彦字師黯㓜聰悟喜學七嵗能
屬文語言動作如老成者兄以是特愛之異於諸子十
一嵗而兄亡嫂李氏繼卒予撫而教之直彦能稟訓自
[046-21b]
飭道業日修為人和謹通明周悉時事内奉親族外接
賔友無不得其歡心者予常謂兄清德純孝為世表式
而天不大畀其位又奪之年則其慶之所延宜直彦得
之以興吾宗故心常泰然知門户之可屬也直彦始以
兄䕃補太廟齋郎慶厯七年余用南郊恩例遷將作監
簿皇祐二年大饗明堂遷太常寺太祝五年春舉進士
及第簽署信陽軍判官㕔公事時予為帥并門直彦歸
待信陽闕明年春以家事如京師得瘡胗醫誤而早下
[046-22a]
之毒氣内畜不得發三月二十日卒於其姊婿祕書丞
張詵之家年二十五余既以吾門屬直彦又痛其不得
在家而亡悲哀之積乃得大疾㡬於不可治嗚呼余之
所愛豈私於直彦哉蓋以世家子類多不厯艱難習尚
驕佚不知其先之所得之勤忘學肆侈自底不令使生
者族屬不能合死者墳墓無所託幸而有一賢子孫出
則其尊親之心其愛何如也今吾子姪輩皆恥以門籍
之䕃思自樹立苟能力行力學動以不墜先業為意則
[046-22b]
余之所愛猶愛直彦之公也豈私乎哉妻崔氏余妻兄
大理寺丞勉之女工部侍郎立之孫柔順正潔得其家
法三子挹試祕書省校書郎次髙紹並㓜一女直彦訃
至踰月而卒司封兄諱琚嫂李氏壽春縣君以嘉祐二
年十月十八日葬直彦於相州安陽縣新安村之水治
先祖令公之墓次東塋之辛穴銘曰噫嘻乎夫士族之
興也不繫乎子孫之賢何賢而多夭兮不肖之比肩謂
祖宗徳薄而致兮則吾之家不然既富爾之徳而嗇其
[046-23a]
壽兮是三子者宜昌大而克傳若然則善惡之報人猶
有望於天焉
   録夫人崔氏事迹與崔殿丞請為行狀
夫人姓崔氏其先姜姓齊穆伯食采於崔因以命氏自
穆伯二十九世而至漢泉菜侯業居東武城為清河郡
自業二十世而至後魏七兵尚書休始號大房自休十
四世而至石晉左拾遺周度佐兖州慕容彦超幕彦超
叛死節周度贈祕書少監即夫人之曽祖也祖汝礪皇
[046-23b]
任左班殿直贈兵部侍郎父立皇任工部侍郎致仕直
道能政搢紳宗仰崔氏自唐以來為衣冠甲族與盧李
鄭數家相為婚姻它族不得預夫人曾祖母祖母猶皆
盧李二姓故世髙其門風夫人即侍郎之第五女柔静
端潔㓜有成徳女功之事莫不臻極年二十一而歸於
韓氏逮事琦所生秦國太夫人胡氏能盡婦道秦國寢
疾躬侍湯劑夙夜不懈及其亡也號慕以奉几筵訖於
終喪無一不如禮者韓氏内外族屬多而素貧孤遺者
[046-24a]
衆夫人天性仁賢義隆孝睦極意存育常若不及親為
婚娶者㡬二十人雖罄竭家貲而不顧也其於待已則
躬履儉約恬然無欲服用粗偹不求過飾琦未參侍從
之前俸尚薄久官京師夫人雖一釵之微未嘗在首時
質緡錢以濟諸親琦每賑給宗族暨周人之急夫人必
欣然贊助惟恐不充此天下之共知而婦人之尤難也
又治家嚴明事無細大處治條理皆有法度閨門之内
猶官府然故琦略無私室之慮而得專心公家者夫人
[046-24b]
之力也凢嵗時祖宗之祀夫人必先朝嚴辨纎悉精至
酌薦之日禮極恭恪如是者三十餘年六親師服之父
母之亡摧毁過甚㡬不能生以至圖象嚴事至於終身
與諸姊諸弟友愛敦篤情禮兼至雖在顛沛未嘗忘也
夫人始封壽安縣君進安康郡君安康安樂二郡夫人
安國夫人嘉祐七年春末得疾背脅痛卧起為梗醫者
言氣血凝澁下之當愈故時以藥宣治之而不能去涉
夏秋之交變為泄注日以沉劇九月三日而亡上與中
[046-25a]
宫聞之皆遣尚宫臨奠賻贈加等夫人介謹純直待人
以至誠平生無一妄言善書札體法甚老殊無婦人氣
格好讀諸史氏書槩知厯代興亡治亂之事時作篇章
有理致然以為非婦人之事雖至親不得見也臨事取
捨剖㫁有剛毅大丈夫所不能為者嘗曰我遇小事則
膽薄多驚若處大事知義所在雖死不怖也平居散施
左右必與下房者均琦嘗恠問謂宜少有差等夫人曰
我性好平不欲使人見有輕重厚薄疾雖久而視家事
[046-25b]
不倦待宗親益周琦嘗勸譬之謂非頤養之理乃慨然
曰此我平生所存豈至此可變也唯死然後不能為也
其用心如此三子長忠彦光禄寺丞次端彦太常寺太
祝次良彦祕書省校書郎早亡五女長不育次適許州
司户參軍王景修次二女早夭次尚㓜夫人慈愛至厚
其待非所生者過於已出嗚呼夫人内行髙絶如此之
著恐雖當世賢婦人少能偕者今取十一月二十九日
葬於相州安陽縣豐安村祖塋之次壙有銘故親筆其
[046-26a]
大槩以俟實録焉
   姪殿中丞公彦墓誌銘
余長兄湖州徳清尉贈光禄寺丞諱球之次子曰公彦
字師道即太子中允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燕國公
諱構之曾孫右諫議大夫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
國公諱國華之孫母靈壽縣太君陳氏公彦㓜失二親
祖母魏國太夫人羅氏鞠之如子而余三兄司封又愛
而教育之余與公彦同年生同時就學公彦始讀書為
[046-26b]
辭章甚敏而幹家事尤長故司封兄專以門内之務責
之公彦所委必集嘗曰我所以能辦者無他勤而不私
爾移我此心以治吏事宜無甚難者然用是頗廢學天
聖中有詔少卿監以上殁於五經郊恩者許録其子孫
一人公彦應得補郊社齋郎調南儀州岑溪主簿岑溪
風土之惡在嶺南為第一而公彦殊不以為憂但日與
其民辨訟之枉直而平其疾苦逮滿嵗全家安然以歸
再調楚州寳應縣主簿考滿補開封縣丞康定元年秋
[046-27a]
余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奏公彦授將作監主簿簽署
保静軍節度判官事宿椐汴渠之衝事甚劇公彦悉心
贊畫其今翰林學士王公素知其才屢稱薦之慶厯三
年夏就差知汝州葉縣事轉太常寺太祝俄改知磁州
武安縣事縣跨西山盜賊之藪公彦乃籍邑之射生户
者使各占其地遇盜發則與當捕之吏共捕之條其賞
罸示以必行盜奔它境六年秋改大理評事七年秋差
通判懷州事次嵗河朔雨水害稼民大飢公彦與其守
[046-27b]
夙夜經慮誘郡豪出粟極力賑恤全活甚衆時朝廷轉
江淮米百萬斛由黄河下抵衛州分給災傷諸郡公彦
被㫖與中貴人董其事皆如期以濟皇祐元年改光禄
寺丞二年春就移知榮州事明堂恩遷大理寺丞五年
冬轉太子右贊善大夫郡有鹽井四十餘所昔以嵗課
之重乃抑鄉民以分主之年祀既逺水泉有盈竭户力
有興替得利之多者或所主之户富得利之寡者或所
主之户貧故貧者雖嵗破家不能償官課而富者日獲
[046-28a]
其贏以肆兼并榮民苦之久公彦既至知其敝曰吾境
之民皆王民也柰何使其有幸不幸以至此而有不變
之哉乃集其衆使自疏之於是類其井得利之多寡以
相附之量其民户等之髙下以相參之民以為均而課
入亦辦轉運使知而保奏之事下三司以為當朝廷嘉
奬歸闕用是升次得知和州事嘉祐元年冬改殿中丞
郡有宿寇時發閭里民以為患公彦乃舉武安制盜之
法增損之以令其下訖三嵗無盜歸屬朝廷以瀛處邊
[046-28b]
要北道之重通判之任非嘗為郡者不得預其選公彦
以近先域嵗時洒掃之便欣然就之將赴治所而疾作
食輒不能下病日益余度其難治乃泣而諭之曰萬一
有不可諱汝叔在勿以兒女為慮公彦曰是誠感然兒
女之榮與否公彦莫得而知之矣色殊不動是夕卒其
逹性命如此四年正月四日也時年五十二公彦介直
有守性樂儉薄每公退必涉獵書史間以詩筆自娛齋
室凝塵怡怡如也待遇賔佐稱禮而已不為厨傳之飾
[046-29a]
人或譏其太約公彦曰吾雖起於䕃補當吾祖考之亡
諸父未達之前家甚窘吾嘗同厯艱苦今幸竊榮禄敢
效世家子之所為哉雖然尚懼吾子孫不能守法漸陷
奢放以隳吾家聞者嗟服之素曉法令而用心平恕凢
處讞議苟情文相當而上官執其異見公彦必析理固
爭雖死不可奪也少事司封兄從官見其清白過謹志
師慕之故在官以潔已為先閨門肅然雖市物一錢不
得不白民安其無擾去則歌思之公彦始娶賈氏同州
[046-29b]
韓城令昌符之女先卒再娶張氏職方郎中文昌之女
封仁壽縣君皆柔順以正克成家道子四人長曰確試
祕書省校書郎次曰愷並早亡次曰恬祕書省校書郎
次曰恪尚㓜女五人長適前常州武進尉孫扶次二女
早夭次二女並㓜慶厯中余葬先考妣於相州安陽縣
新安村之水治而賈氏從葬於東塋之丙位嘉祐七年
十一月二十九日因余妻安國夫人崔氏之葬乃舉公
彦之喪納賈氏壙中嗚呼公彦行完於躬政修於官吾
[046-30a]
門之令器也不幸越中年而亡余且老失其所託可勝
其哀哉銘曰
 噫公彦兮 行亷節勁 為子克家 在官能政
 明而守法 當世誰競 怡然處約 衆則奚評
 宜享也豐 嗣門之盛 如何始衰 遽此不幸
 夫子言易 善兮有慶 及繫辭焉 又貴知命
 慶為教邪 命其黙定 不然何為報之戾哉
 訴于天兮孰聴
[046-30b]
   姪孫試祕書省校書郎確墓誌銘
確字百堅余姪殿中丞公彦之長子母仁壽縣君張氏
確性端厚沉敏㓜而喜學為文典贍有老成風格慶厯
六年夏余以乾元節恩奏確得試祕書省校書郎嘉祐
元年秋應進士舉不利乃慨然勵志為學益苦不幸勞
而生疾寖以羸憊卒於三年八月二十六日時年二十
一妻孫氏虞部郎中周之女柔淑有婦徳感夫之亡痛
悼不已未終喪亦卒生一男曰和孫一女並早夭嗚呼
[046-31a]
天之肆罰也其甚矣乎使夫妻盛年俱殞而又絶其所
繼此行路聞者孰不傷駭則於吾族其哀何如哉七年
十一月二十九日因余妻安國夫人崔氏之葬乃於相
州安陽縣新安村先塋之東百步得地以葬確孫氏祔
焉葬者以為壬穴云銘曰
 確生吾門 是謂良嗣 如何力學 遂以勤斃
 婦執夫喪 未終而逝 亦嘗生子 又不克繼
 天戕善良 酷也如是 哀無窮兮 葬因以誌
[046-31b]
   姪孫愷墓誌銘
愷字和仲余姪殿中丞公彦之次子母仁壽縣君張氏
愷天性孝謹㓜識禮義讀書强記而善屬文嘉祐三年
秋方應進士舉而兄確物故是冬其父病愷躬進藥劑
晝夜侍側不解帶者累月及父之亡也哀毁過甚不能
自抑既而感疾遂不可治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卒時年
二十噫愷之所稟可謂粹美矣使天稍卑以年則其治
家也有不順而睦乎其得仕也有不忠而幹乎柰何乎
[046-32a]
吾家之不幸而賦命之短也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
余妻安國夫人崔氏之葬乃於相州安陽縣新安村先
塋東百步之近得地吉用丙穴以葬愷銘曰
 秀而不實 夫子之嗟 哀哉愷兮 遽如是邪
   姪孫四殤墓記
余第四姪大理寺丞正彦生子曰光壽時正彦初授光
禄寺丞故以名之余第五姪大理寺丞方彦生子曰盤
奴時余自揚州徙知鄆州舟次淮上之磨盤口故以名
[046-32b]
之余之長子光禄寺丞忠彦生子二人長曰錦孫時余
知相州得任故里有晝錦之榮故以名之次曰宻孫時
余始為樞宻使故以名之是四小孫皆姿狀美秀慧而
可愛或僅能行立或未免抱持天何降災遂俱不育嘉
祐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余妻安國夫人崔氏之葬
乃於相州安陽縣新安村先塋之東百步得地用庚穴
而同瘞焉因刻石以誌之叔祖開府儀同三司行刑部
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上
[046-33a]
柱國儀國公韓琦記
   三姪孫女墓記
余第二姪殿中丞公彦第二第三女皆生而令淑年甫
及嫁不幸相繼而卒余第五姪大理寺丞方彦一女曰
八娘㓜而不育嘉祐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余妻安
國夫人崔氏之葬乃於相州安陽縣新安村先塋之東
得地用外丙穴以同瘞之從葬師之言也刻石壙中以
誌其哀云叔祖開府儀同三司行刑部尚書同中書門
[046-33b]
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儀國公韓
琦記
 
 
 
 
 
 安陽集巻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