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o0024 欽定古今儲貳金鑑-清-高宗弘曆 (master)


[000-1a]
  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初六日奉


  上諭恭錄


  聖祖諭㫖一道載入古今儲貳金鑑欽此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


  諭領侍衛内大臣大學士九卿等趙申喬陳奏皇太子為
國本應行册立朕自幼讀書凡事留意纎悉無遺況建
儲大事朕豈忘懷伹闗係重大有未可輕立者昔立允
礽為皇太子時索額圖懷私倡議凡皇太子服御諸物
[000-1b]
俱用黄色所定一切儀注幾與朕相似驕縱之漸實由
于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宋仁宗三十年未立
太子我


  太祖皇帝並未預立太子


  太宗皇帝亦未預立太子漢唐以來太子幼沖尚保無事若
太子年長其左右羣小結黨營私鮮有能無事者人非
聖人誰能無過安得有克盡子道如武王者今衆皇子
學問見識不後于人但年俱長成已經分封其所屬人
[000-2a]
員未有不各庇䕶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將來無事乎
且為君難為臣不易古來人君窮兵黷武者有之崇尚
佛老者有之任用名法者有之朕御極五十餘年朝乾
夕惕上念


  祖宗遺緒之重下念臣民仰望之殷朝綱獨斷柔逺能邇體
恤臣庶毫無私心當呉三桂叛亂時已失八省勢幾危
矣朕灼知滿漢䝉古之心各加任用勵精圖治轉危為
安是以數十年來海宇寧靖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
[000-2b]
心為心者方可立之豈宜輕舉即臣僚為國為民念兹
在兹先憂後樂者實不易得太子之為國本朕豈不知
立非其人闗係匪輕朕將允礽從幼教訓迨後長成變
為暴虐無所不為不知忠孝不識亷耻行事乖戾有不
可言者推其故皆由瘋狂成疾迷惑所致此疾有二十
餘載矣凡人醉後傷人醒時知悔伊似長醉不醒所為
過惡身不自知伊之儀表及學問才技俱有可觀今一
至于此非瘋狂而何自廢而復立以來朕尤加意教訓


[000-3a]
  心血耗盡因伊狂疾終不痊愈故又行廢黜孟子云父
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大學云人
莫知其子之惡葢父之于子嚴不可寛亦不可誠為難
事如朕方能處置得宜耳爾諸大臣俱各有子凡人幼
時猶可教訓及其長成一誘于黨類便各有所為不復
能拘制矣立皇太子事未可輕定特召集爾衆大臣明
示朕意趙申喬所奏摺著發還欽此


[000-3b]









[000-4a]
  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三十日奉


  上諭朕閱館臣所進職官表志詹事府一門其按語内
稱詹事為東宫官屬我國家萬年垂統家法相承不
事建儲册立詹事府各員留以備詞臣遷轉之階等
語是書館臣因朕前降諭㫖于建儲一事之㫁不可
行明切訓示故于按語内特為揭出其實書生拘迂
之見豈能深計及此且使是書留傳後世安知不又
訾議館臣為無奈迎合諭㫖非其本懷耶用是不得
[000-4b]
不再為明白宣諭夫堯授舜舜授禹唐虞固公天下
即禹之傳啓亦非于在位時有建立太子之事三代
以後人心不古秦漢預立太子其後爭奪廢立禍亂
相尋不可枚舉逺而唐高祖立建成為太子至于兄
弟相殘建成被害近而明神宗朝羣臣奏請預立國
本紛紜擾亂大率皆為後來希榮固寵之地甚至宵
小乘間伺釁釀為亂階如梃擊等案神宗召見太子
泣為慰藉父子之間至于如此閲之真可寒心可知
[000-5a]
建儲册立非國家之福召亂起釁多由于此即以我
朝而論


  皇祖時理密親王亦嘗立為皇太子且特選公正大臣如
湯斌者為之輔導乃既立之後情性乖張即湯斌亦
不能有所匡救羣小復從而蠱惑遂致屢生事端上


  皇祖聖慮終至廢黜且即理密親王幸而無過竟承大統
亦不過享國二年其長子𢎞晳縱欲敗度不克幹蠱
[000-5b]
年亦不永使相繼嗣立不數年間連遭變故豈我大
清宗社臣民之福乎是以


  皇祖有鑒于茲自理密親王既廢不復建儲迨我


  皇祖龍馭上賓傳位


  皇考紹登大寶十三年勵精圖治中外肅清


  皇考敬法


  前徽雖不預立儲位而于宗祏大計實早為籌定雍正元


  年即


[000-6a]
  親書朕名緘藏干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又另書密封匣


  常以隨身至雍正十三年八月


  皇考升遐朕同爾時大臣等敬謹啓視傳位于朕之


  御筆復取出内府緘盒密記核對脗合人心翕然此天下


  臣民所共知者也朕登極之初恪遵


  家法以皇次子乃


  孝賢皇后所生嫡子為人端重醇良依


  皇考之例曽書其名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額後乃稟
[000-6b]
命不融未幾薨逝遂命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將其
名撤出追諡為端慧皇太子是未嘗不立嫡也但不
以明告衆耳嗣後皇七子亦


  孝賢皇后所出秉質純粹深愜朕心惜不久亦即悼殤
其時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覺貴重且漢文滿洲䝉
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嫺習頗屬意于彼而
未明言乃復因病旋逝設依書生之見規仿古制繼
建元良則朕三十餘年之内國儲凡三易尚復成何
[000-7a]
事體是以前于癸巳年復書所立皇子之名藏于匣
内常以自隨是年


  南郊大祀令諸皇子在


  壇襄事曾以所定皇子黙禱于


  上帝若所定之子克承堂構則祈


  昊蒼眷佑俾得年命延長倘非


  天意所屬則速奪其算朕亦可另為選擇毋悮我國家宗


  社生民重寄本年恭詣


[000-7b]
  盛京祗謁


  祖陵亦如告


  天之言黙祝于


  太祖


  太宗之前仰祈


  靈爽式憑永垂昭鑒朕非不愛子也誠以宗社為重若朕
之子孫皆以朕此心為心實大清國億萬斯年之福
也今日召對諸皇子及軍機大臣面降此㫖即朕前
[000-8a]
所黙告


  上帝


  祖宗之言豈容有絲毫虛飾耶朕于天下一切庶務無不
宵旰勤求悉心籌畫寧于繼體付託之重轉不早為
定計乎秋間朕于避暑山莊河岸御鎗打鵁鶄失足
落水濕衣其時不特御前王公大臣等聞知俱即趨
至問安即漢軍機大臣亦接踵前赴該處朕仍率伊
等談笑而行並未有因内廷禁地太監等敢于阻止
[000-8b]
者設朕起居偶有違和大臣等俱可直詣寢所此皆
由朕平日君臣一體無日不接見諸臣而承諭㫖何
至有若前代夜半禁中出片紙之語為杞人之憂乎
摠之建儲一事即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朕雖未
有明詔立儲而于


  天


  祖之前既先為齋心黙告實與立儲無異但不似往代覆
轍之務虛名而受實禍耳故現在詹事官屬雖沿舊


[000-9a]
  制而其實一無職掌祗以備員為翰林陞轉之資耳
因再明切宣諭我子孫其各敬承勿替庶幾億萬年
無疆之休其在斯乎摠之此事朕亦不敢必以為是
其有欲遵古禮為建立之事者朕亦不禁俟至于父
子兄弟之間猜疑漸生釀成大禍時當思朕言耳並
諭館臣將此㫖冠于是編之首俾天下萬世咸知朕
意欽此


[000-9b]









[000-10a]
  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十九日奉


  上諭朕厯覽前代建儲諸弊及我朝


  家法相承于立儲一事之不可行已明降諭㫖宣示中外
至史册所載因建立儲貳致釀事端者不可枚舉自
當勒成一書以昭殷鑒著諸皇子等同軍機大臣及
上書房總師傅等將厯代册立太子事蹟有闗鑑戒
者採輯成書陸續進呈即著皇孫等之師傅為謄録
書成名為古今儲貳金鑑欽此
[000-10b]









[000-11a]
  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八日奉


  上諭朕恭閱康熙三十三年


  聖祖實録禮部奏祭


  奉先殿儀注將皇太子拜褥設置檻内


  上諭尚書沙穆哈曰皇太子拜褥應設檻外沙穆哈即行


  奏請


  諭㫖記于檔案經


  聖祖降㫖交部嚴加議處部議革職一事禮臣安設拜褥


[000-11b]
  未協既經


  聖祖面諭業已遵奉移設乃沙穆哈胸中即預存畏忌皇


  太子之見奏請


  諭㫖記檔以為日後卸責地步我


  皇祖洞燭其隠將伊革職


  皇祖之仁慈大度皇太子維時年幼尚無縱恣事蹟禮臣
因闗係儲位即心懷顧忌如此厥後日漸失徳致遭
黜廢夫仁如


[000-12a]
  聖祖册立儲貳猶致有理密親王之事設後之人主未能


  如


  聖祖之慈愛明哲而為太子者又不能小心謙謹必致漸
生嫌隙鮮有能始終獲保萬全之理可見建儲册立
之斷不可行也在書生拘墟之見必有竊議其非而
後之人不思深慮逺仍踵前轍或啓事端彼時當益
信朕言之早經灼見耳前經朕叠頒諭㫖明切曉諭
並令皇子及總師傅軍機大臣等編輯古今儲貳金
[000-12b]
鑑垂示久逺因恭閱


  皇祖實録禮臣安設拜褥請


  㫖記檔即此一節益可見朕所慮之不爽並令編入古今


  儲貳金鑑卷首欽此





[000-13a]
  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十四日奉


  上諭皇長孫綿徳前因與革職禮部郎中秦雄褒往來
餽遺書畫革去承襲定郡王嗣復加恩封為公爵綿
徳為皇長子定安親王嫡長子係朕長孫設如書生
拘迂之見若明洪武時懿文太子既殁劉三吾建議
謂皇孫世嫡禮宜承統洪武泥于法古遂立建文為
皇太孫其後釀成永樂靖難之變禍亂相尋臣民荼
毒皆劉三吾一言喪邦之所致也朕惟深鑒于厯代
[000-13b]
建儲之失是以再三宣諭並令纂輯儲貳金鑑一書
為萬世法戒若如洪武之泥古


  祖宗神器之重輕為付託豈我大清宗社萬年之福乎今
念綿徳之子奕純新嵗可以得子朕慶抱元孫五世
一堂實為古稀盛事自應特沛恩施以衍奕禩雲礽
之慶綿徳著加恩晉封固山貝子嗣後宜益加謹飭
常存敬畏以期永承恩澤副朕諄切訓勉之至意此
㫖並著入于儲貳金鑑欽此



[000-14a]
  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


  上召見諸皇子大學士軍機大臣諭曰昨和珅福長安
伊齡阿覆審内務府郎中海紹妄斷地畝釀成人命
一案訊出海紹曽于上年十月具稿呈堂内務府大
臣俱經閲畫而原叅摺内未將曽經畫稿之處聲明
實屬迴䕶請將内務府大臣交部嚴加議處朕以内
務府大臣取巧迴䕶自應嚴議乃述㫖時僅冩餘依
議字様竟未聲明叙入經朕硃筆添出盖因六阿哥
[000-14b]
兼管内務府欲為之隠諱耳方今綱紀肅清諸皇子
皆敬愼小心奉公守法諸臣亦斷無有畏憚迎合者
而因有皇子在内形迹之間猶不免稍存瞻顧此甚
非也卽朕有錯誤處不容大臣及御史等明言乎卽
如前代之建儲册立其流弊不可屈指數朕近閲


  皇祖聖祖仁皇帝實録康熙三十六年八月


  上諭内務府總管海喇孫等膳房人花喇額楚哈哈珠子
徳住茶房人雅頭伊等私在皇太子處行走甚屬悖亂
[000-15a]
著將花喇徳住雅頭處死額楚交與伊父英赫紫圈禁
家中一事其時理密親王尚在年㓜


  皇祖何等英明而膳房人花喇等卽敢心存彼此依附覬


  覦


  皇祖洞燭先幾將花喇等正法以示懲創厥後羣小復從


  而蠱惑遂致屢生事端上煩


  皇祖聖慮終至廢黜自理密親王旣廢不復建儲迨我


  皇祖傳位


[000-15b]
  皇考十三年勵精圖治中外肅清及朕纘承洪業五十年
間日理萬幾朝乾夕惕重熙累洽海宇昇平使理密
親王及𢎞晳父子繼踐尊位不數年間屢遭事故豈
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夫以我


  皇祖之慈愛明哲猶有理密親王之事設後之人主未能


  如


  皇祖之仁慈英斷而為太子者又不能小心謙謹必致漸
生嫌隙鮮有能始終獲保萬全之理可見建儲册立
[000-16a]
之斷不可行也又朕偶閲續通志載李林甫搆陷太
子瑛一事紀載未明因檢查通鑑輯覽稱明皇惑於
武恵妃之譖欲廢太子瑛張九齡犯顔强諫武恵妃
宻使宫奴謂九齡曰有廢必有興若為之援宰相可
長處九齡叱之卽以其語奏聞明皇為之動容九齡
實賢臣若明皇能斷應立抵武恵妃之罪乃致九齡
反罷斥李林甫專國阿附宫闈搆陷太子卒與鄂光
二王廢黜同日賜死夫以儲位之故搆煽交乘致明
[000-16b]
皇一日而殺三子天下銜寃足見儲貳一建徧起百
端弟兄旣多所婧嫌宵小且從而揣測其懦者獻媚
逄迎以陷於辜其强者設機媒蘖以誣其過徃徃釀
成禍變遂致父子之間慈孝兩虧而臣工亦必由此
身罹刑憲平心而論其事果有益乎無益乎朕卽位
之初卽黙告


  上天若䝉


  穹蒼眷佑願如


[000-17a]
  皇祖御極六十年之乆不敢復有奢望其時朕年甫二十
五嵗並未計及六十年當至八十五嵗至過五旬萬
壽後始憶及此因暇日侍


  聖母時面奏及此曽䝉


  慈諭皇帝如此勤政愛民天下臣民亦必不肯聼皇帝歸
政朕因黙念若得


  上天嘉佑


  聖母夀踰百齡朕卽八十五嵗亦何敢卽言歸政今旣始
[000-17b]
願不遂追憶斯言實深悲咽朕春秋七十有四距歸
政尚十一年自當仰體


  上天愛養億兆董治百官猶日孜孜不敢自暇逸倘䝉


  嘉眖將來得歸政頤養親為授受豈非古今稀有之盛事
而朕之心亦可明於天下後世朕辦理天下一切大
小庻務無不宵旰勤求悉心籌畫卽安置一物亦必
期其穩妥寧於繼體付託之重轉不早為詳慎定計
是朕非不立儲特不肯效立儲之虗名俾衆人有所
[000-18a]
窺伺致父子之間有責善則離之不祥爾此正朕維
持調䕶之殷衷


  天地


  祖宗實鑒朕心若子子孫孫皆能以朕此心為心則我大


  清億萬年可永承


  鴻貺於無疆也總之立儲一事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
尚有過之將來書生拘墟之見必有心生竊議且謂
今日諸臣有意迎合不知此等陽為國家根本之論
[000-18b]
而隂實遂其鑽營結納之私卽億萬年後朕之子孫
有泥古制而慕虗名復為建立之事者亦所不禁但
人心不古如江河日下之勢父子之間必有為小人
搆成釁隙復啟事端彼時始信朕言之不爽然悔已
晚矣此事前屢頒訓諭並令皇子及總師傅軍機大
臣等編輯古今儲貳金鑑埀示乆逺兹恭閲


  皇祖實録處治膳房人花喇等事用是再行明切申諭並


  著補載入古今儲貳金鑑欽此



[000-19a]
  御製讀韓愈對禹問乙巳


  韓愈為對禹問所云堯舜之利民大禹之利民深亦既
理暢辭明足為千古定論矣其論孟子所謂與賢與子
乃云求其説而不得從而為之辭余以為愈於此亦不
免有求其説而不得從而為之辭者矣夫


  天何言哉與賢與子何以命之是宜觀泰誓所云


  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與即


[000-19b]
  天之所與是以人君祈


  天永命莫先於愛民得民心則為賢而與之失民心則為否
而奪之可不慎乎可不懼乎或曰三代以下率與子而
不與賢是誠


  天意乎是皆得民心而應與之者乎曰利民之大與深韓愈
固言之詳矣兹不贅論三代以下其嬗代不一氏是非
不與子而與賢乎雖其中亦有奸雄攘竊如曹操司馬
懿之倫不可謂之賢然必其繼世之子之不可與者也
[000-20a]
若繼世之子上能繩其祖下能得其民


  天必不以與他人也是語也人或不敢言而余因讀韓文闡
義為辭其意正重乎此有守器之責者可不熟讀是文
而知慎知懼乎儲貳金鑑之書已成因命續録於篇向
所著讀公羊傳等六篇皆有繫於


  天命人心嫡庶賢否之要並著續録焉



[000-20b]









[000-21a]
  御製讀公羊庚寅


  公羊於隠公之何以不言即位也曰成公意也既又申
其義曰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夫成公意
是矣而以長不以賢以貴不以長之説實甚謬蓋以貴
不以長或者祛諸孽覬覦之心猶託於各安其分之義
至於以長不以賢則均貴也均貴則擇賢棄不肖有何
不可而亦必為之防微杜漸曰以長不以賢乎且啟賢
而賤辛貴而不肖立辛而商以亡是非萬世之炯鑒乎
[000-21b]
余以為棄辛之貴而立啟之賤猶不至於屋商之社夫
商之宗祀不絶與棄貴而立賤其是非輕重必有能辨
之者知此則公羊之説之謬不亦章章明甚哉而劉頌
引其言以為事情之不可易者識見庸愚固不屑再闢
矣且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堯舜禹傳賢傳子
之事韓愈論之詳矣夫與賢之説後世固不可行顧於
諸子中獨不可擇賢而與之必拘於以長以貴之小節
而不為天下萬民擇賢君而立之是直以祖宗社稷為
[000-22a]
輕而以己妻媵娣為重千金之家有所不可而况天下
萬民之大乎或曰後世嬖幸妾而立少子以致敗國亡
家者亦有之矣不若守公羊之言而無患雖然嬖幸而
立少十未必有其一二不擇賢而守分將十必居其十
審是言則公羊之説為宜從乎為不宜從乎




[000-22b]









[000-23a]
  御製論漢光武廢郭后事癸巳


  余向讀公羊立長立貴之言而斥其不韙既已論之詳
矣兹因光武廢郭后事更進其説而申之夫光武以陽
為賢而彊不及廢彊立陽是不泥於以長以貴而與賢
可謂知輕重利社稷非卓識英斷之君必有所不能然
有所惜者何不徘徊少待必先立彊而後復廢之乎至
於牽過其母並郭后廢之則失徳莫甚焉且郭后史徒
稱其寵衰懐怨無可廢之大過也寵衰懐怨婦人之常
[000-23b]
今以將廢其子而並廢其母聞之母以子貴不聞母以
子賤則光武之嬺新棄舊雖百置喙豈能辭哉胡寅論
綱目於此節乃云春秋聞立長立徳不聞貴若云貴即
彊母不嘗為后乎夫彊可廢也郭不可因彊而廢也后
正位中宫孰非其子乎寅之意蓋以為不宜廢郭及彊
遂不覺自與其論矛盾且於公羊之言亦少舛因並識


[000-24a]
  御製書明列代玉册事壬寅


  予於戊午年奉藏歴代帝后像於南薰殿並弆勝朝列
帝玉册之貯於工部者於殿之西室其時究年少未問
及於有册而無寶也兹因一律重造


  太廟册寶告成因取明十三帝玉册觀之並思其有册無寶
之故蓋其册多用條玉四條凑成一板以繩穿之此即玉檢金繩之
遺義耶於是憬然悟曰此册之所以存而寶之所以失
也夫一板四條而又有穿成造時豈不費琢磨然析其
[000-24b]
條則為無用之物矣若其玉寶則固囫圇一物磨去其
字仍然一寶改製他器隨意可成且宋元近代其册寶
胥不見於世亦可徵也而明末經流賊之變蹂躪兵燹
遷其重器寶失而册存其理固然夫何疑之有蓋


  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徳保厥位歴觀諸史開創者多賢或一
二世或二三世即有不常厥徳以致失其祖宗之業者
此非


  天使之亡實自取其亡也宗器固重而九有萬民其重於宗
[000-25a]
器奚啻倍蓰未有失民心而能保其宗器者也而獨於
宗器中計其歴久不失斯亦小矣奈何不敬奈何不慎
是則予之弆徹出之


  册寶於


  陪京之


  太廟者其亦有深意耶予之子孫以至百世雲仍亦以予慄


  慄危懼之心為心而敬


  天愛民以凛難諶其庶幾乎其庶幾乎
[000-25b]









[000-26a]
  御製濮議辯癸卯


  濮議司馬光等以濮安懿王宜稱皇伯而歐陽修引禮
云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則是雖出繼而其本生猶稱
父母也光與修皆號正人而持論各不相下迄未能折
衷一是蓋嘗論之本生父母天性之親也子雖為人後
聖人著之禮經曰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報者降服齊
衰期也蓋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改所以明示天下為
萬世法也且人臣出繼為人後者世所嘗有皆得推恩
[000-26b]
封其本生父母不改稱伯叔禮也天子以孝教天下而
因出繼稱所生父為伯叔是以帝王為重而以父母為
輕可乎舜竊負而逃雖孟子强為之辭然實有以見父
母重於帝王也明興獻王之議張璁桂萼等阿諛逢迎
力請去本生之號至稱為皇考追諡帝號入廟茍以竊
一時之利禄而不顧其君貽天下萬世之訾議其亦可
謂最無忌憚之小人者矣予以為為帝王者茍不違君
道以致見棄於


[000-27a]
  天自無有無嗣旁支入繼之事茍有其事則必其身或其祖


  考有得罪於


  天之事即所謂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而已然設萬一有其事
何不稱所生曰皇帝本生父歿則稱本生考立廟於所
封之國無國則於其邸第為不祧之廟祀以天子之禮
亦合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之義則尊親
之誼交盡而於公義私恩兩無遺憾何昔之議禮者未
見及此而紛紛聚訟為耶余因感司馬光歐陽修濮議
[000-27b]
之事以局外而觀局中為之權衡斟酌期合夫天理人
情之正因著濮議辯為萬世旁支承統者有所折衷俾
不致賢如司馬歐陽互為水火邪如張璁桂萼為夤緣
捷徑而總歸於戒為君者平時敬


  天愛民不致見棄於


  天嗚呼可不慎哉



[000-28a]
  御製讀召誥乙巳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予讀召誥之篇求其一
言以蔽之者莫若曰曷其奈何弗敬蓋召公因成王始
政拳拳致告蔡傳所謂究其歸以諴民為祈天之本而
又以敬徳為諴民之本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則所謂奈
何弗敬者非挈一篇之領要乎夫奈何者一唱三歎之
意言有盡而義無窮奈何者更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則敬之施於外者也敬勝怠者
[000-28b]
吉義勝欲者從然必敬勝而後能義勝則又敬之存乎
内者也内外交養誠實無妄祈天永命其弗基於此乎
兹因謁明陵而思及受命保命之要必當以奈何弗敬
為棘且君者


  天之子也


  天者君之父也父之於子無不亟其愛子之於父當無不亟
其敬然及其失父之愛一再失其敬者猶示以警以訓
誨之至於訓誨而弗改則父亦弗愛之而已矣嗚呼可


[000-29a]
  不懼乎可不敬乎歴代遥矣不可屈指數明之事則近
可徵也如永樂之簒位大行誅戮應其亡也而天弗亡
之正統之北狩應其亡也而天亦弗亡之正徳之荒淫
失徳應其亡也而天尚弗亡之此非慈父之逭其罪而
仍有所顧惜乎必至萬厯怠政天啟童騃崇禎有猜忌
之失無恢復之能而後亡之讀史而有受命保命之責
者可不知懼知敬乎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也人莫不
讀召誥鮮能知要也兹舉其一言以蔽之者於謁明陵
[000-29b]
之日後之攬者亦可以絜矩知吾意矣








[000-30a]
  御製祭


  歴代帝王廟禮成恭記乙巳


  予小子既敬遵


  皇祖聖訓増祀


  歴代帝王以今年二月春祭之吉奉


  神主入廟禮以克成祭不欲數於是退而恭記曰


  皇祖之聖允符我


  皇考所尊稱大成有類


[000-30b]
  先師孔子而無以復加也即此増入之


  㫖實出大公至明乃稱歴代之名議而非有意於其間也夫
歴代者自開闢以來君王者之通稱非如配享


  先師孔子有所旌别彰癉於其間也夫有所旌别彰癉於
其間則必有所進退而是非好惡紛然起矣入者主之
出者奴之將無所底止且以旌别彰癉言之湯武即有
慙徳則歴代開剏之君湯武且不若審如是


  三皇五帝之外其宜入廟者有幾是非祭


[000-31a]
  歴代帝王之義也故我


  皇祖謂非無道亡國被弑之君皆宜入廟者義在此但引而
未發予小子敢不敬申其義乎蓋自洪武建廟南京以
來北京祖之所祀者寥寥明洪武六年始建  歴代帝王廟於南京崇祀者三皇
五帝夏禹王商湯王周文王武王漢髙祖光武帝隋髙祖唐髙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十九帝已而罷周文王
隋髙祖唐髙祖之祀嘉靖九年罷南京廟祀建  歴代帝王廟於北京至二十四年又罷元世祖之祀



  世祖定鼎燕京


[000-31b]
  幼齡即位百度畢舉爾時議禮之臣於議


  歴代帝王廟位次亦頗有所出入我  世祖定鼎燕京因明代祀典順治二年増祀


  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明太祖凡五帝而我


  皇祖之諭亦因近


  大事之際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諸臣未能仰遵


  聖意其出入亦頗不倫㑹典載康熙六十一年  皇祖諭㫖凡帝王在位除無道被弑亡國之
主外盡宜入廟崇祀爾時廷臣不能仰體  聖意詳細討論且疏奏在十一月  大事前數日所議増祀
夏商以來帝王一百四十三位并漢之桓靈皆入之實不倫矣予小子於昨嵗閲大清

[000-32a]
通禮始悉其事因命大學士九卿更議増祀而以仲春
躬祀入所増


  神主於廟昨歳因閲大清通禮見崇祀  歴代帝王位次有不愜於懐者如漢之闌入桓靈而於前後五代
全未議及因敕大學士九卿等更議増祀晉元帝以來二十五帝而於桓靈則徹出之以昭公論今歳仲春入
  神主於廟躬禮致祭詳見禮成述事詩并序予嘗論之洪武之去遼金而


  祀元世祖猶有一統帝繫之公至嘉靖之去元世祖則
是狃於中外之見而置一統帝繫於不問矣若


  順治初之入遼金而去前五代則爾時議禮諸臣亦未免有


[000-32b]
  左袒之意孰若我


  皇祖之大公至明昭示千古為一定不易之善舉哉夫天下
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東夷文王
西夷豈可以東西别之乎正統必有所繫故予於通鑑
輯覽之書大書特書一遵春秋不敢有所軒輊於其間
予於歴代通鑑輯覽一書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餘年於南北朝及宋元遼金正統偏安  天命人心
繫屬存亡之際大書特書必公必平如南宋自徳祐以前尚有疆域可慿至臨安既破帝㬎見俘宋統始絶故
自丙子三月以前為宋帝㬎徳祐二年三月以後為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於元順帝北遷沙漠委棄中原則
[000-33a]
自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以後正統乃歸之明為洪武元年至我朝  世祖定鼎京師在甲申五月維時明福
王尚監國南京故通鑑輯覽仍書明以别之直至乙酉五月大清兵下江南福王就執始書明亡折衷義例惟
嚴惟謹一遵春秋之法無所容心曲徇於其間也以為一時之議雖權萬古之

論不可欺也然則


  歴代帝王之祀果即非如配享


  先師孔子漠無旌别彰癉于其間乎曰不然也


  歴代帝王胥祀于景徳之殿其有徳無徳若南若北曰中曰
外是一家非一家章章如昭昭如孰可以為法孰可以
[000-33b]
為戒萬世之後入


  廟而祀者孰不憬然而思惕然而懼耶是即不明示旌别彰
癉而已寓旌别彰癉於無窮矣其有不憬然思惕然懼
者則是無道之倫必不能入此


  廟矣嗚呼可不懼哉可不懼哉雖然予更有後言焉葢宜入
廟與不宜入誠昭然應知懼而我大清國子子孫孫祈
天永命所以綿萬禩無疆之庥者更當以不入斯


  廟為棘安不忘危治不忘亂用慎苞桑之固思及此有不忍
[000-34a]
言而又有不忍不言者世世子孫其尚凛難諶之戒乎








[000-34b]










[000-35a]
  欽定古今儲貳金鑑


  凡例


  一是書裒輯自周代以迄元明凡册立儲貳義闗
鑒戒者備臚事實謹列按語於後


  一採輯專據正史核實徴信謹遵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


  御批通鑑輯覽以定折衷


  一自春秋以後諸侯王建立世子事蹟雖多可採
[000-35b]
但係諸侯世子非儲貳可比擬按語中畧叙概
不列入專條


  一厯代偏據一隅僣竊尊號如十六國春秋十國
春秋所載與得統繼序者不同亦從闕畧


  一正史内如宋之太弟明之太孫皆闗炯戒謹一
體附載


  一遼金元三史内人名地名皆經奉


  㫖改譯謹遵照書寫仍於每卷人名地名初見處分注


[000-36a]
  原作某字以便披覽








[000-36b]










[000-37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五


  欽定古今儲貳金鑑目録  史評類


  卷一


  周


  平王


  王子帶


  漢


  惠帝


[000-37b]
  太子榮梁王附


  戾太子據


  東漢


  東海王彊


  三國呉


  廢太子和


  卷二


  晉


[000-38a]
  惠帝


  愍懷太子遹


  宋


  元凶劭濬附


  南齊


  武帝


  梁


  昭明太子統


[000-38b]
  卷三


  北魏


  太子晃


  廢太子恂


  北齊


  廢帝


  北周


  宣帝


[000-39a]
  隋


  廢太子 蜀王秀附勇


  卷四


  唐


  隱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附


  太子承乾魏王泰附


  懿徳太子重潤


  節愍太子重俊


[000-39b]
  太子瑛


  莊恪太子永


  卷五


  宋


  太宗


  元


  裕宗


  阿裕實哩達喇


[000-40a]
  卷六


  明


  惠帝


  仁宗


  光宗




[000-40b]










[0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古今儲貳金鑑


  提要


  等謹案


  欽定古今儲貳金鑑六卷乾隆四十八年


  特命


  諸皇子同軍機大臣及


  上書房總師傅等取厯代冊立太子事蹟冇闗
[000-41b]
鑑誡者按代纂輯自周訖於前明得三十有
三事又附見五亊而自春秋以後諸侯王建
立世子亊非儲貳可比者間叙其概於按語
中而不入正條其他偏據竊位無闗統緒之
正並略而不論若宋之太弟明之太孫尤足
為萬世炯鑑則備論之紀亊取之正史論斷
衷諸資治通鑑綱目


  御批及通鑑輯覽


[000-42a]
  御批卷首恭載節奉


  諭㫖如羣書之有綱要焉伏見我


  國家萬年垂統


  睿慮深長


  家法相承不亊建儲冊立


  皇上準今酌古備覽前代覆轍灼知建儲一事斷


  不可行屢頒


  宸諭深切著明伏讀


[000-42b]
  御製職官表聨句詩注於詹事府條下云自古書
生拘迂之見動以建儲為國本其實皆自為日
後身家之計無禆國是誠以立儲之後宵小乗
間伺釁釀為亂階其弊有不可勝言者朕於此
往復熟籌知之甚審我子孫當敬凛此訓奉為
萬年法守


  聖訓煌煌日星昭揭證以是編所載往蹟既曉然


  於前事之當懲益以知


[000-43a]
  聖朝貽謨宏逺實為綿福祚而基萬年之要道也


  乾隆四十九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000-4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