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20 石刻鋪敍-宋-曾宏父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石刻鋪叙卷上
           宋 曾宏父 撰
  紹興御書石經
靖康丁未夏四月皇宋中興高宗即大位改元建炎至
紹興十三年癸亥通十九年金人逼迫干戈之日居多
乃能親御翰墨作小楷以書周易尚書毛詩春秋左傳
全帙又節禮記中庸儒行大學經解學記五篇章草語
[001-1b]
孟悉送成均九月甲子左僕射秦檜請鐫石以頒四方
卷末皆刋檜跋語
  益郡石經
孝經一冊二卷序四百三十九字正經一千七百九十
八字注二千七百四十八字孟蜀廣政七年三月二日
右僕射毋昭裔以雍經石本校勘簡州平泉令張徳釗
書鐫工潁川陳徳謙
論語三冊十卷序三百七十二字正經一萬五千九百
[001-2a]
十三字注一萬九千四百五十四字廣政七年四月九
日校勘書鐫姓名皆同孝經
爾雅一冊二卷不載經注數目廣政七年甲辰六月右
僕射毋昭裔置簡州平泉令張徳釗書鐫者武令昇
周易四冊十二卷又畧例一卷正經二萬四千五十二
字注四萬二千七百九十二字廣政十四年辛亥仲夏
刋石朝議郎國史毛詩博士孫逢吉書
毛詩八冊二十卷正經四萬一千二十一字注十萬五
[001-2b]
千七百一十九字將仕郎祕書省祕書郎張紹文書鐫
工張延族
尚書四冊十三卷正經二萬六千二百八十六字注四
萬八千九百八十二字將仕郎祕書省校書郎周徳貞
書鐫工陳徳超
儀禮八冊十六卷正經五萬二千八百二字注七萬七
千八百九十一字
禮記十冊二十卷正經九萬八千五百四十五字注十
[001-3a]
萬六千四十九字以唐元宗所刪月令為首曲禮次之
亦張紹文書
周禮九冊十二卷正經五萬五百八字注十一萬二千
五百九十五字將仕郎祕書省祕書郎孫朋吉書
春秋左氏傳二十八冊三十卷序一千六百一十七字
經傳十九萬七千二百六十五字注十四萬六千九百
六十二字蜀鐫至十/七卷止
榖梁六冊十二卷傳四萬一千八百九十字注三萬九
[001-3b]
千七百三十字
公羊六冊十二卷傳四萬四千七百三十八字注七萬
七千三十七字
畢工於皇祐元年己丑九月望日帥臣樞密直學士京
兆郡開國侯田况益州路諸州水陸轉運使曹穎叔提
㸃益州路刑獄孫長卿暨倅僉皆鐫銜於石成都志又
謂公榖田况所刻
孟子十二卷宣和五年九月帥席貢暨運判彭慥方八
[001-4a]
石踰年乃成計四冊
考異一冊乾道六年庚寅三月旦東里晁公武校石經
與監本不同者作為此書
 易五/   書十/  詩四十/七  周禮四十/二
 儀禮三十/一 禮記三十/二 左傳四十/六 公羊二十/二
 榖梁二十/三 孝經四/  論語八/  爾雅五/
 孟子二十/七 此正經不同者如此傳注不與
古文尚書三冊三卷蓋唐天寶未廢古書前傳本中汲
[001-4b]
郡吕大防得之於宋次道王仲至家乃元豐五年壬戌
鏤板乾道六年庚寅帥晁公武取以入石教官張大固
等監刋
 益郡石經肇於孟蜀廣政悉選士大夫善書者模丹
 入石七年甲辰孝經論語爾雅先成時晉出帝改元
 開運至十四年辛亥周易繼之實周太祖廣順元年
 詩書三禮不書嵗月逮春秋三傳則皇祐元年九月
 訖工時我宋有天下已九十九年矣通蜀廣政元年
[001-5a]
 肇始之日凡一百一十二禩成之若是其艱又七十
 五年宣和五年癸卯益帥席貢始凑鐫孟子運判彭
 慥繼其成乾道六年庚寅晁公武又鐫古文尚書暨
 諸經考畧洪文敏公邁謂孟蜀所鐫字體清謹有正
 觀遺風續補經傳殊不逮前且引魏徴虞世南相繼
 為祕書監日請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蓋
 欲字畫清婉可以傳久是以自經傳以後非士夫所
 書皆不著姓氏若漢石經今不易得好古者所藏僅
[001-5b]
 十數葉蜀中以之翻刋入石黄長睿謂開元中藏拓
 本於御府以開元二字小印印之是元宗時已罕得
 况今又六百年後邪
  鐘鼎彛器欵識帖
二十卷定江僉幕錢唐薛尚功編次并釋起於夏而盡
於漢初卷夏琱戈鉤帶商鐘鼎二卷商之尊彛三則卣
四則壺爵五則觚舉觶敦甗鬲盉匜槃戈皆商器也六
之七悉載周鐘八之後益以磬銘九之十則鼎之篆識
[001-6a]
十一為尊卣壺舟寶十二為觶角彜匜十三至十四盡
敦銘十五則簠簋豆盉十六則甗鬲槃盂盦十七則戈
鐸皷琥皆周器也十八卷秦璽權斤居前其後為漢鐘
甬鈁鼎鼒十九乃鑪壺巵律管匜洗鉦末卷則鐙錠燭
槃甗釜甑鋗弩機皆漢器也紹興十四年甲子六月郡
守林師説為鐫置公庫石以片計者二十有四視汝之
所刻武陵所鋟金石篆隸則此帖為備自漢以降則變
𨽻為楷變楷為草祕閣續帖詳之矣郡守譙令憲又别
[001-6b]
鐫王右軍十七帖於庾樓
  帖譜
[001-7a]
 
 
 
 
 
 
 
 
[001-7b]
 
 
 
 
 
 
 閣絳諸郡帖譜具前今鋪叙於後
  祕閣前帖
[001-8a]
十卷淳化三年壬辰翰林院所鐫侍書王著編次叙正
以厯代帝王帖為初卷而冠以漢章帝書博古者多議
此乃漢代章草耳非章帝所書又謂自漢章而下至梁
簡文七帖並一手偽為之二之四卷則厯代名臣帖寘
蒼頡夏禹書於第五卷六之八卷悉王羲之書七卷誤
攙八釋智永一帖九之十則獻之書米元章黄長睿辯
其真贋各卷條列甚詳累數千言見之法帖刋誤蓋其
源得自江左多南唐善書者取前賢語以意成之非臨
[001-8b]
非摹是謂倣帖藏之祕閣凡數匣明題云倣書皆用澄
心堂紙與李庭珪墨悉後主在江南日所製者宣政間
守官祕閣如劉無言輩猶及見之淳化畢工碑龕禁中
大臣登二府者搨以賜焉歐陽文忠謂中為火所焚或
言其碑元在但其後不以賜臣下按國史仁宗天聖十
年壬申八月禁中火延燔崇徳等八殿帝奉太后避火
苑中後二十年皇祐三年辛卯楚公劉沆入參大政猶
有搨本嘉祐五年庚子兖公歐陽修為樞副則無之是
[001-9a]
罷賜典故當在至和以後乃仁宗末年大觀初徽宗視
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標題多誤詔出墨蹟更定彚
次較淳化所刻非若絳帖它有去取増減祇併武帝一
帖合於西晉武帝帖後擇七卷右軍帖内誤入智永書
列在第五卷合首卷古帖三段併而歸一及躋晉宣於
晉武上之類使先後次序不紊迨名臣帖亦然俾蔡京
闕/及卷首末刋石太清樓下此正國朝盛時典章文
物燦然備具百工技藝咸精其能視淳化草創之始自
[001-9b]
然不同且當時盡出元藏真帖臨摹定其舛誤非若外
方但因石刻翻刋京雖驕吝字學恐出王著右是大觀
之本愈於淳化明矣經靖康之禍新舊二刻莫知存亡
 閣帖目録
 淳化編次     大觀更定
  第一卷
 漢章帝      漢章帝
 晉武帝      西晉宣帝
[001-10a]
 宣帝       西晉武帝
 東晉元帝     東晉元帝
 明帝       東晉明帝
 康帝       東晉康帝
 哀帝       東晉哀帝
 簡文帝      東晉簡文帝
 文孝王      宋明帝
 武帝       齊高帝
[001-10b]
 宋明帝      梁武帝
 齊高帝      梁高帝
 梁武帝      梁簡文帝
 高帝       唐太宗
 簡文帝      唐高宗
 唐太宗      東晉文孝王
 高宗       陳長沙王
 陳長沙王叔懐/   陳永陽王
[001-11a]
 永陽王伯智/
  第二卷
 漢張芝      後漢車騎將軍崔子玉
 崔子玉      後漢張芝
 魏鍾繇      魏太傅鍾繇
 呉刺史皇象    呉青州刺史皇象
 晉丞相張華    晉尚書令衛瓘
 丞相桓温     晉黄門郎衛常
[001-11b]
 丞相王導     晉侍中張華
 丞相王敦     晉丞相王導
 中書令王洽    晉中書令王洽
 司徒王珉     晉尚書令王珣
 司徒王珣     晉中書令王珉
 侍中王廙     晉太宰郄鑒
 太宰郄鑒     晉侍中郄愔
 侍中郄愔     晉中書侍郎郄超
[001-12a]
 中書郎郄超    晉侍中王廙
 尚書令衛瓘    晉太傅謝安
 黄門郎衛恒    晉散騎常侍謝萬
 太傅謝安     晉侍中王敦
 散騎謝萬     晉丞相桓温
  第三卷
 晉太尉庾元亮   晉齊獻王侍中司馬攸
 車騎將軍庾翼   晉侍中杜預
[001-12b]
 太守沈嘉長    晉司徒山濤
 侍中杜預     晉太尉庾亮
 王循       晉車騎將軍庾翼
 劉超       晉太守沈嘉長
 散騎謝璠伯    晉中軍將軍王循
 黄門郎王徽之   晉侍中卞壼
 謝荘       晉衛尉劉超
 侍中司馬攸    晉散騎常侍謝璠伯
[001-13a]
 劉瓌       晉黄門侍郎王徽之
 王坦之      晉侍中王操之
 王渙之      晉左將軍王凝之
 王操之      晉王渙之
 王凝之      晉中丞劉瓌之
 司馬索靖     晉中書令王坦之
 侍中劉穆之    晉征西司馬索靖
 尚書王劭     晉尚書令王劭
[001-13b]
 車騎紀瞻     晉中書令王恬
 司徒王廞     晉司徒王廞
 太守張翼     晉侍中紀瞻
 陸雲       晉太守張翼
 海陵恭侯王邃   晉都督陸雲
 中書令王恬    晉海陵恭侯王邃
 太守山濤     晉謝發
 侍中卞壼     宋光禄大夫謝荘
[001-14a]
 謝發       宋侍中劉穆之
 宋特進王曇    宋特進王曇
 中散大夫羊欣   宋中散大夫羊欣
 太常卿孔琳之   宋太常卿孔琳之
 齊侍中王僧䖍   南齊侍中王僧䖍
  第四卷
 梁尚書王筠    晉西中郎將陳達
 特進沈約     宋給事中薄紹之
[001-14b]
 刺史阮研     宋征西將軍蕭思話
 征南將軍蕭確   梁尚書王筠
 蕭思話      梁特進沈約
 蕭子雲      梁交州刺史阮研
 陳朝陳達     梁廣州刺史蕭確
 唐褚遂良     梁侍中蕭子雲
 祕監虞世南    唐祕書監虞世南
 率更令歐陽詢   唐中書令褚遂良
[001-15a]
 諫議柳公權    唐率更令歐陽詢
 李邕       唐禮部尚書薛稷
 諫議褚廷誨    唐朝散大夫陸柬之
 尚書郎薛稷    唐諌議大夫褚廷誨
 刺史徐嶠之    唐祕書監李邕
 長史陸柬之    唐廣平太守徐嶠之
 薄紹之      唐太子太師柳公權
  第五卷
[001-15b]
 蒼頡       史蒼頡
 夏禹       夏禹
 魯司冦仲尼    太史籀
 史籀       魯司冦仲尼
 秦丞相李斯    秦丞相李斯
 秦程邈      秦御史程邈
 宋儋       東漢蔡琰
 衛夫人      晉衛夫人
[001-16a]
 古法帖      宋儋
 隨朝法帖     隨法帖
 僧智果      隨僧智果
 何氏帖      隨僧智永
 蔡琰       何氏帖
 古法帖      唐張旭
 僧懐素      唐僧懐素
 張旭       古法帖
[001-16b]
 古法帖
  第六至第八卷
 王羲之
  第九至第十卷
 王獻之
  絳帖
前後各十卷相傳駙馬潘正夫以閣帖増損翻刋間摹
淳化被㫖嵗月於卷末然不見跋尾無自稽考編次多
[001-17a]
有不同閣以漢章書為首列蒼頡夏禹書於第五絳則
以蒼頡夏禹書為初卷寘厯代帝王書於後帖之二卷
閣總二王帖為五卷絳則前後帖皆有之衍而為十且
以第二卷張芝王洽書析為第二第五卷以第三卷庾
元亮卞壼書析為第三第四卷古帝王帖則刪漢章帝
晉宣帝明康哀簡文帝梁高帝簡文名臣帖則削司馬
攸王劭王廞梁蕭子雲僧智永唐李邕等數帖却增入
王濛羊諮書後帖一卷全刋入本朝太宗宸翰二卷末
[001-17b]
冬晚書院偶成一章則當以呉越忠懿王書作標目猶
前段高宗皇帝書之類何由自於諡號下花押如此是
自稱於生前九卷増入張旭千文四十五字藏真草書
乃素書跋顛旭語後云顛草之趣貴在雄逸藏真乃云
其辭又非專為此卷千文但絳初入石定為直行岡之
與鼎則為横碑十卷増入顔魯公王廙高閒李建中書
或謂他所刋之帖皆以横石而絳獨立石印搨之際上
下字蹟相聯既裁為經冊手軸則何所考竟且匠者摹
[001-18a]
搨必通為一碑無縁逐截横搨何由相綴又謂紗紙紋
可辨要當自有眼目潘尚哲宗第四女秦國公主後分
二子卷卷析以為二伯仲中一人最吝常苦其半不可
得太守又憚於挾勢挾貴而求者不能全致始募工重
刋於郡齋視舊本所差不毫釐其訛缺處亦逼真但神
氣微弱嘉定間李全在山東印搨絳帖以遺要人或以
售好事者又有自𣙜場貿易以來者殆古刻不存再翻
新本謂即岡帖偽為非也岡之梅斑麤率况其筆意予
[001-18b]
所見絳帖陸續幾十覺藏真草書筆勢皆有截斷處良
由元係横書絳刋入石遷就移作直行岡以絳為祖不
敢有毫髮異乃獨此帖易直為横鼎帖紹興續刋者也
亦舍絳而取法於岡是横刋之為當矣至於以横碑剪
為直行装褙是又偽之拙者此以岡帖或鼎帖凑成且
其文自不甚順溜未易以意釋但今之辨帖者執此以
别真贋
 閣帖本無而全卷増入
[001-19a]
  太號 太宗御書
  封號 唐張旭書  懐素跋
  書號 顔真卿書  王廙書
     懐素書   高閒書
     李建中書
 閣帖本無而卷内増入其人
  王濛       羊諮
  僧智果書梁武帝評書/
[001-19b]
 閣帖本有而卷内刪去其人
  漢章帝      晉宣帝
  明帝       康帝
  哀帝       簡文帝
  文孝王      梁高帝
  簡文帝
  晉司馬攸     王劭
  王廞       謝發
[001-20a]
  梁蕭子雲      唐李邕
 閣帖卷内所載而増其帖
  王珉美食/      王廙聖體勝常/得書
  虞世南名公/書     柳公權䝉恩絲靸/蘭亭詩
  唐太宗秀岳銘/
  王羲之 山號景風/ 藥方/
   無號永興/衰疾 遣鄉里/人 秋中感懐/
   以號二十八弟勿殺一生日毁塞為重熙/問鄉以 上日 五 此
[001-20b]
     淡悶斬不知君/問 足
   報號轉久/霜寒 腫不差/疾患差
   願號適欲遺書/一朝放懸 嵗思終感范新為/從子弟 新婦 百姓/間者
     近道當悉佳婢東問馳情/馳期 小
  王獻之 壯號婢日久/思戀
   帝號錫錍/ 居號二妹/上號
 閣帖卷内新載而刪其帖
  西晉武帝刪一帖/   唐太宗刪十六帖/
[001-21a]
  高宗刪六帖/
  晉張芝刪一帖/    鍾繇刪五帖/
  索靖刪一帖/     陳逵刪一帖/
  唐虞世南刪二帖/   褚遂良刪二帖/
  柳公權刪二帖/
  王羲之 六卷比奉對知情至熙都邑兒諸從/梅罽 問 存 女
   山川諸竒可譙周月嚴君平侍口言近餞行/面近 君 四 五日 中 因
   夏勞/寫懐
[001-21b]
   七卷君歡仁龍保悵當西井清宴十/朱處 惆 鹽 七
   八卷當北/知問 伏想/延期 若耶/脩齡 噉麵/晚得 晚可/濶轉
   自愛/得汝 故爾/ 上虞昧/
  王獻之 九卷想彼悉佳告永嘉/節近 前
   十卷助汝/散懐 轉勝/𤣥度 消息/勝常 集聚/慶至 鐵石黄/服地
   鴨頭丸府東陽服豹奴平益州/散情 君 油 安 散騎/
 
 石刻鋪叙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