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12 集古錄-宋-歐陽修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集古錄巻一
            宋 歐陽修 撰
  古敦銘毛伯敦/ 龔伯彛/ 伯庻父敦/
右毛伯敦銘嘉祐中原父以翰林侍讀學士出為永
興軍路安撫使其治在長安原父博學好古多藏古奇
器物能讀古文一作/之銘識考知其人事蹟而長安秦漢
故都時時發掘所得原父悉購而藏之以予方集錄古
[001-1b]
文故每有所得必模其銘文以見遺此敦原父得其盖
於扶風而有此銘原父為予考按其事云史記武王克
商尚父牽牲毛叔鄭奉明水則此銘謂鄭者毛叔鄭也
銘稱伯者爵也史稱叔者字也敦乃武王時器也盖余
集録最後得此銘當作錄目序時但有伯冏銘吉日癸
巳字最逺故叙言自周穆王以來叙已刻石始得斯一/作
此/銘乃武王時器也其後二銘一得盩厔曰龔伯尊彛
其一亦得扶風曰伯庻父作舟姜尊敦皆不知為何人
[001-2a]
也三器銘文皆完可識具列如左右真蹟/
  毛伯敦銘
 
 
 
 
 
 
[001-2b]
 
 
 
 
 
  釋文
 惟二年正月初吉王在周昭宫丁亥王格于宣射毛
 伯入門位中庭右祝鄭王呼内史冊命鄭王曰鄭昔
[001-3a]
 先王既命女作邑一字/未詳五邑祝今余佳亂商乃命錫
 女赤芾同冕齊黃䜌旗用事鄭拜稽首敢對揚天子
 休命鄭用作朕皇考龔伯尊敦鄭其鬻壽萬年無疆
 子子孫孫永寶用享薛尚功釋云惟二年正月初吉/王在周召宫丁亥王格于宣榭
 毛伯内門立中庭佑祝&KR0783王呼内史冊命&KR0783王曰&KR0783/昔先王既命女作邑繼五邑祝今余惟疃京乃命錫
 女赤芾彤冕齊黄鑾旂用事&KR0783拜稽首敢對揚天子/休命&KR0783用作朕皇考龔伯尊敦&KR0783其眉夀萬年無疆
 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龔伯彛銘
[001-3b]
 
 
 
 
   釋文
 □作皇祖懿公文公武伯皇考龔伯尊彛□其熙萬
 年無疆霝終霝命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享于宗室薛/尚
 功釋云□作皇祖益公文公武伯皇考龔伯□彛□/其熙萬年無疆令終令命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享于
[001-4a]
 宗/室
   伯庻父敦銘
 
 
   釋文
 惟二月戊寅伯庻父作王姑舟姜尊敦其永寶用薛/尚
 功釋舟為/周餘同上
   韓城鼎銘
[001-5a]
 
 
 
 
右原甫既得鼎韓城遺余以其銘而太常博士楊南仲
能讀古文篆籀為余以今文寫之而闕其疑者原甫在
長安所得古奇器物數十種亦自為先秦古器記原甫
博學無所不通為余釋其銘以今文而與南仲時有不
[001-5b]
同故并著二家所解以竢博識君子具之如左右真蹟/
 惟王九月乙亥晉姜曰余惟司朕先姑君晉邦余不
 缺/安寧巠雝明德宣缺/我猷用缺/所辭辟缺/
 剿䖍不缺/   㠯寵我萬民嘉遺我錫鹵賚千兩
 㐱灋文侯缺/     征綏缺/ 堅久吉金用作
 寶尊鼎用康□妥懷逺邦君子晉姜用蘄缺/ 麋壽
 作恵缺/亟萬年無疆用德畯保其孫子三壽是利
   右原父所寫如此
[001-6a]
 隹惟/王九月乙亥晉姜曰余佳惟/嗣孠/同朕先姑君
 晉邦余不叟□今作敢/者㨨文省妄寧巠經/雝/朙德宣祁
 省隸/作䘏我□用□□辝辟□疑即/母字□久光□䖍不□疑/遂
 字讀/為墜諸/□覃□享/&KR0935帥/□我萬民□□我□疑易/字
 □□或胷/字省□千兩勿灋文侯頵令畢疑卑/字疑毌字/讀為貫
 □通/□征□疑□/字湯□□受/乆吉金用□伦/寶□&KR3291/
 鼎用康□疑西/夏字妥讀/為誰襄□□君子晉姜用□疑所/字讀
 為/旂□□□疑釁字/讀為眉□□□□為/極/萬秊無彊疆/
[001-6b]
 亯享/用德㽙疑允/字保□其/孫子三□是□
 右嘉祐己亥歳馮掖有得鼎韓城者摹其欵識于石
 樂安公以南仲職典書學命釋其字謹按其銘葢多
 古文竒字古文自漢世知者已稀字之傳者賈逵許
 慎輩多無其說葢古之事物有不與後世同者故不
 能盡通其作字之本意也其不傳者今或得於古器
 無所依據難以臆斷大抵古字多省偏㫄而趣簡易
 故隹司巠&KR0935□等字皆假借也鄭司農說周禮云古
[001-7a]
 者書儀但為義又云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公
 即位為公即立者是也 □者進取也从&KR1528故□疑
 為□□母/从女而象乳子形故□疑為母而□讀
 為緐 雝用邕聲邕从巛古文作&KR3283今此□从水从
 吕故疑為雝 魯字古作&KR2590即旅/字古人旅作□□者/
 字用□為聲葢古文魯旅者三字通用故□疑為諸
  易者篆文象蜥易形故㣗疑為易而讀為錫為賜
 皆以聲假借也鹵从&KR1214古西/字中象鹽形胃胃/上象胃
[001-7b]
 中穀形故□胃二字 卑者从&KR1664在甲下&KR1664今但用/左古者尚
 右故&KR1664在/甲下為卑故□疑為卑亦恐借/為俾讀音/冠象穿寶貨形貫
 字从之□或即毌字今毛詩有串夷字俗用為串穿
 之串而說文不載豈非□字之省也故疑□讀為貫
  通从辶凡从辶彳之字多通用故□疑為通 古
 語二字相屬者多為一字書之若秦鍾銘有□小/字二二方
 四/方之字是也鹵古西字故□疑為西夏字秦鍾銘亦/有此字
  妥字說文無之葢古綏字省糸尒其後相承讀如
[001-8a]
 媠故□疑讀為綏 㫃音/偃石鼓文皆作㣿古之旌旂
 悉載於車故疑□即旂字而从車借讀為祈近嘗有
 得敦藍田者二銘皆有用□萬□之文故知然也
 釁今幡為許刃而釁芑之釁音/門用之為聲詩鳧鷖音/醫
 在釁又省為釁易繫辭釁又讀如尾釁門/尾眉聲相
 近又古者字音多與今異徐鉉所謂如□亦音□釁/亦音門乃音亦仍它皆倣
 此是/也豈釁眉古亦同音歟秦鍾銘亦有釁□字故釁
 疑為眉 為者母猴也从𤓰而象其形故□疑為㽙
[001-8b]
 㽙字字書所無而於文埶宜為允葢用甽省聲也它
 字不可識者猶十一二與其偏㫄之異者若□□□
 刃□之類皆今所不傳以小篆參求之不能仿佛以
 今揆之其間或當時書者□器者不必無謬誤矣姑
 盡淺學以塞公命云爾
  嘉祐壬寅冬十月太常博士知國子監書學豫章
  楊南仲識
 嘗觀石鼔文愛其古質物象形埶有遺思焉及得原
[001-9a]
 甫鼎器銘又知古之篆字或多或省或移之左右上
 下惟其意之所欲然亦有工拙秦漢以來裁歸一體
 故古文所見者止此惜哉治平甲辰正月莆陽蔡襄
  商雒鼎銘
右商雒鼎銘者原甫在長安時得之上雒其銘云惟十
有四月既死覇王在下都雝公□作&KR3291鼎用追享丁于
皇且考用气麋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雝公不
知為何人原甫謂古丁寧通用葢古字簡略以意求之
[001-9b]
則得爾而蔡君謨謂十有四月者何原甫亦不能言也
治平元年中伏曰書
  右器銘鐘銘二/甗銘二 缶器銘一/寶敦銘一 字疑非缶/
右古器銘六余甞見其二曰甗也寶龢鍾也太宗皇帝
時長安民有耕地得此甗初無識者其狀下為鼎三足
上為方甑中設銅箄可以開闔製作甚精有銘在其側
學士句中正工於篆籕能識其文曰甗也遂藏於秘閣
余為校勘時常閲于秘閣下景祐中修大樂冶工給銅
[001-10a]
更鑄編鍾得古鍾有銘于腹因存而不毁即寶龢鐘也
余知太常禮院時常於太常寺按樂命工扣之與王朴
夷則清聲合初王朴作編鐘皆不圓至李照等奉詔修
樂皆以朴鐘為非及得寶龢其狀正與朴鐘同乃知朴
為有法也嘉祐八年六月十八日書右真蹟/
  同前綏和鐘/ 寶盉/ 寶敦/
右古器銘四尚書屯田員外郎楊南仲為余讀之其一
曰綏和林鍾其文磨滅不完而字有南仲不能識者其
[001-10b]
二曰寶盉其文完可讀曰伯玉般子作寶盉其萬斯年
子子孫孫其永寶用其三其四皆曰寶敦其銘文亦同
曰惟王四年八月丁亥散季肇作朕王母弟姜寶敦散
季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葢一敦而二銘余家集錄所
藏古器銘多如此也治平元年七月十三日以服藥假
家居書右真蹟/
自余集録古文所得三代器銘必問於楊南仲章友直
暨集録成書而南仲友直相繼以死古文竒字世罕識
[001-11a]
者而三代器銘亦不復得矣治平三年七月二十一有/八字
一有/以字孟饗攝事大廟齋宫書右真蹟/
  終南古敦銘
右終南古敦銘大理評事蘇軾為鳯翔府判官得古器
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圗所畫及人家所藏古
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葢其銘有寶尊敦之文遂以
為敦爾右集本/
  叔高父煮簋銘
[001-11b]
右煑簋銘曰叔高父作煑簋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原父在長安得此簋於扶風原甫曰簋容四升其形外
方内圓而小堶之似龜有首有尾有足有甲有腹今禮
家作簋亦外方内圓而其形如桶但於其盖刻為龜形
一有/爾字與原甫所得真古簋不同一有/也字君謨以謂禮家傳
其說不見其形制故名存實亡原甫所見可以正其謬
也故并録之以見君子之於學貴乎多見而博聞也治
平元年六月二十日書右真蹟/
[001-12a]
  周穆王刻石
右周穆王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賛皇壇山上壇山在
縣南十三里穆天子傳云穆天子登贊皇一有/山字以望臨
城置壇此山遂以為名癸巳誌其日也圖經所載如此
而又别有四望山者云是穆王所登者一作/山據穆天子
傳但云登山不言刻石然字畫亦奇怪土人謂壇山為
馬蹬山以其□字形類也慶厯中宋尚書祁在鎮陽遣
人於壇山模此字而趙州守將武臣也遽命工鑿山取
[001-12b]
其字龕于州廨之壁聞者為之嗟惜也治平甲辰秋分
日書右真蹟/
  敦□銘周姜寶敦/ 張伯煑□/
右伯冏敦銘曰伯冏父作周姜寶敦用夙夕享用蘄萬
壽尚書冏命序曰穆王命伯冏為周大僕正則此敦周
穆王時器也按史記年表自厲王以上有世次而無年
數共和以後接乎春秋年數乃詳葢自穆王傳共孝懿
夷厲五王而至於共和自共和至今葢千有九百餘年
[001-13a]
斯敦之作在共和前五世而逺也古之人之欲存乎乆
逺者必托於金石而後傳其堙沉埋没顯晦出入不可
知其可知者久而不朽也然岐陽石鼔今皆在而文字
剥缺者十三四惟古器銘在者皆完則石之堅又不足
恃是以古之君子器必用銅取其不為燥濕寒暑所變
為可貴者以此也古之賢臣名見詩書者常為後世想
望矧得其器讀其文器古而文竒自可寶而藏之邪其
後張伯□銘曰張伯作煑□其子子孫孫永寶用張伯
[001-13b]
不知何人也三銘皆得之原父也古集本/
  敦&KR1286伯冏敦/ 張仲&KR1286/
嘉祐六年原父以翰林侍讀學士出為永興軍路安撫
使其治在長安原父博學好古多藏古奇器物而咸鎬
周秦故都其荒基破冡耕夫牧兒往往有得必購而藏
之以余方集古錄文乃模其銘刻以為遺故余家集古
録自周武王以來皆有者多得於原父也歸自長安所
載盈車而以其二器遺余其一曰伯冏之敦其一曰張
[001-14a]
仲之&KR1286其形制與今不同而極精巧敦&KR1286皆有銘而云
&KR1286獲其二皆有葢而上下皆銘銘文皆同甚矣古之人
慮逺也知夫物必有弊而百世之後埋没零落幸其一
在尚冀或傳爾不然何丁寧重複若此之煩也其於一
用器為慮猶如此則其操修施設所以垂後世者必不
苟二子名見詩書伯冏周穆王時人張仲宣王時人太
史公表次三代以來自共和以後年世乃詳葢自共和
元年逮今千有九百餘年而穆王又共和前五世可謂
[001-14b]
逺矣而斯器也始獲於吾二人其中間晦顯出入不可
知以其無文字以志之也葢其出或非其時而遇或非
其人者物有幸不幸也今出而遭吾二人者可謂幸矣
不可以不傳故為之書且以為贈我之報歐陽修記右/
集本/
   張仲器銘集本/
[001-15a]
 
 
 
 
 
 
 
 
[001-15b]
  医銘雖四而文則一今類轉注偏傍之/或異者分注釋文四十一字於其下
[001-16a]
 
 
 
 
  薛尚功編鼎彛款識有此/釋文五十一字附見于此
右張仲器銘四其文皆同而轉注偏傍左右或異葢古
人用字如此爾嘉祐中原父在長安獲二古器於藍田
形制皆同有盖而上下有銘甚矣古人之為慮逺也知
[001-16b]
夫物必有弊而百世之後埋没零落幸其一在尚冀或
傳爾不然何丁寧重複一作/復若此之煩也詩六月之卒
章曰侯誰在矣張仲孝友葢周宣王時人也距今實千
九百餘年而二器始復出原甫藏其器予録其文葢仲
與吾二人者相期於二千年之間可謂逺矣方仲之作
斯器也豈必期吾二人者哉葢久而必有相得者物之
常理爾是以君子之於道不汲汲而志常在於逺大也
原甫在長安得古器數十作先秦古器記而張仲之器
[001-17a]
其銘文五十有一其可識者四十一具之如左其餘以
俟博學君子
  石鼓文
右石鼓文岐陽石鼔初不見稱於前世至唐人始盛稱
之而韋應物以為周文王之鼓一有/至字宣王刻詩一有/爾字
退之直以為宣王之鼓在今鳳翔孔子廟中鼓有十先
時散棄於野鄭餘慶置于廟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傳
師求於民間得之一有十/鼔二字迺足其文可見者四百六十
[001-17b]
一有磨/滅二字不可識者過半余所集録文之古者莫先於
此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漢桓靈時碑往往尚在
其距今未及千歲大書深刻而磨滅者十猶八九此鼓
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祐八年實千
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此其可疑
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與雅頌同文而詩書所傳
之外三代文章眞蹟在者惟此而已然自漢以來博古
好竒之士皆畧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藏書最
[001-18a]
多其志所録秦始皇刻石婆羅門外國書皆有而獨無
石鼓遺近録逺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前世傳記
所載古逺竒怪之事類多虚誕而難信况傳記不載不
知韋韓二君何據而知為文宣之鼔也隋唐古今書籍
粗備豈當時猶有所見而今不見之耶然退之好古不
妄者余姑取以為信爾至於字畫亦非史籀不能作也
廬陵歐陽某記嘉祐八年六月十日書右眞蹟/
  秦度量銘
[001-18b]
右秦度量銘二按顔氏家訓隋開皇二年之推與李德
林見長安官庫中所藏秦鐵稱權傍有鑴銘二其文正
與此二銘同之推因言司馬遷秦始皇帝本紀書丞相
隗林當依此銘作隗狀遂録二銘載之家訓余之得此
二銘也迺在祕閣校理文同家同蜀人自言嘗遊長安
買得一有/此字二物其上刻二銘出以示余其一乃銅鍰不
知為何器其上有銘循環刻之乃前一銘也其一乃銅
方版可三四寸許所刻乃後一銘也考其文與家訓所
[001-19a]
載正同然之推所見是鐵稱權而同所得乃二銅器余
意秦時兹二銘刻於器物者非一也及後又於集賢校
理陸經家得一銅板所刻與前一銘亦同益知其然也
故并録之云嘉祐八年七月十日書右眞蹟/
  秦昭和鐘銘
右秦昭和鐘銘曰秦公曰不顯朕皇祖受天命奄有下
國十有二公按史記秦本紀自非子邑秦而秦仲始為
大夫卒莊公立卒襄公文公寧公出公武公德公宣公
[001-19b]
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景公相次立太史公於本紀
云襄公始列為諸侯於諸侯年表則以秦仲為始今據
年表始秦仲則至康公為十二公此鍾為共公時作也
據本紀自襄公始則至桓公為十二公而銘鐘者當為
景公也故並列之以俟博識君子治平元年二月社前
一日書右眞蹟/
  秦祀巫咸神文一作秦誓文/
右秦祀巫咸神文今流俗謂之詛楚文其言首述秦穆
[001-20a]
公與楚成王事遂及楚王熊相之罪按司馬遷史記世
家自成王以後王名有熊良夫熊適熊懐熊元而無熊
相據文言穆公與成王盟好而後云倍十八世之詛盟
今以世家考之自成王十八世為頃襄王而頃襄王名
横不名熊相又以秦本紀與世家參較自楚平王娶婦
於秦昭王時呉伐楚而秦救之其後歴楚惠簡聲悼肅
五王皆寂不與秦相接而宣王熊良夫時秦始侵楚至
懐王熊槐頃襄王熊横當秦惠文王及昭襄王時秦楚
[001-20b]
屢相攻伐則此文所載非懐王則頃襄王也而名皆不
同又以十八世數之則當是頃襄然則相之名理不宜
謬但史記或失之爾疑相傳寫為横也右集本/
  之罘山秦篆遺文集本/
右秦篆遺文纔二十一字曰於久逺也如後嗣焉成功
盛德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其文與嶧山碑泰山刻石
二世詔語同而字畫皆異惟泰山為眞李斯篆爾此遺
者或云麻温故學士於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豈杜
[001-21a]
甫所謂棗木傳刻肥失眞者邪
  秦泰山刻石一作書李斯篆後/ 集本/
右秦二世詔李斯篆天下之事固有出於不幸者矣苟
有可以用於世者不必皆賢聖之作也蚩尤作五兵紂
作漆器不以一人之惡而廢萬世之利也篆字二字一/作小篆
之法出於秦李斯斯之相秦焚棄典籍遂欲滅先王之
法而獨以已之所作刻石而示萬世何哉十四字一作/至已之所作
則為萬世不可朽/之計何其愚哉按史記秦始皇帝行幸天下凡六刻
[001-21b]
石及二世立乂刻詔書于一作/於其旁今皆亡矣獨泰山
頂上二世一有/此字詔僅在所一無/二字存數十字爾今俗傳嶧
山碑者史記不載又其字體差大六字一作/其字特大不類泰山
存者其本出於徐鉉一無此/六字又有别本云一無/此字出於夏
竦家者以今市人所鬻校之無異一無此/十一字自唐封演已
言嶧山碑非眞而杜甫直謂棗木傳刻爾皆不足貴也
一無此/五字余友江鄰幾一作/休復謫官於奉符嘗自至泰山頂
上視秦所刻石處云石頑不可鐫鑿不知當時何以刻
[001-22a]
也然而二字一/作其四面皆一有/石字無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
若此之久一有/也字然風雨所剥其存者纔此數十字一無/此三
字/而已本鄰幾遺余也比今俗傳嶧山碑本特為眞者
一無此十九字只/作休復字隣幾
  秦嶧山刻石
右秦嶧山碑者始皇帝東巡羣臣頌德之辭至二世時
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嶧山實無此碑而人家多有傳
者各有所自來昔徐鉉在江南以小篆馳名鄭文寶其
[001-22b]
門人也嘗受學於鉉亦見稱於一時此本文寶云是鉉
所模文寶又言嘗親至嶧山訪秦碑莫獲遂以鉉所模
刻石於長安世多傳之余家集録别藏泰山李斯所書
數十字尚存以較模本則見眞偽之相逺也治平元年
六月立秋日右眞蹟/
  同前一作秦二世詔/
右鄒嶧山秦二世刻石以泰山所刻較之字之存者頗
多而磨滅尤甚其趙嬰楊樛姓名以史記考之乃微可
[001-23a]
辨其文曰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皇帝曰金石刻盡始
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凡二十九字多於泰山
存者而泰山之石又滅盛德二字其餘則同而嶧山字
差小又不類泰山存者刻畫完好而附録于一作/於此者
古物難得兼資博覽爾葢集録成書後八年得此于一/作
於/青州而附之熈寧元年秋九月六日書右眞蹟/
   前漢二器銘林華宫行鐙一/蓮勺宫博山爐 嵗月見本文
  劉原父帖
[001-23b]
 近又獲一銅器刻其側云林華宫行鐙重一斤十四
 兩五鳳二年造第一今附墨本上呈
右林華宫行鐙銘一蓮勺宫銅博山爐下盤銘一皆漢
五鳳中造林華宫漢書不載宣帝本紀云困於蓮勺鹵
中注云縣也亦不云有宫葢秦漢離宫别館不可勝數
非因事見之則史家不能備載也余所集録古文自周
穆王以來莫不有之而獨無前漢時字求之久而不獲
每以為恨嘉祐中友人劉原甫出為永興守長安秦漢
[001-24a]
古都多古物竒器埋没於荒基敗冢往往為耕夫牧豎
得之遂復傳於人間而原甫又雅喜藏古器由此所獲
頗多而以余方集古文故每以其銘刻為遺既獲此二
銘其後又得谷口銅甬銘乃甘露中造由是始有前漢
時字以足余之所闕而大償其素願焉余所集録既博
而為日滋久求之亦勞得於人者頗多而最後成余志
者原甫也故特誌之嘉祐八年歲在癸卯七月二十日
右眞蹟/
[001-24b]
  前漢谷口銅甬銘歲月見本文/
右漢谷口銅甬原父在長安時得之其前銘云谷口銅
甬容十其下滅兩字始元四年左馮翊造其後銘云谷
口銅甬容十斗重四十斤甘露元年十月計掾章平左
馮翊府下滅一字原父以今權量校之容三斗重十五
斤始元甘露皆宣帝年號一有/也字余所集録千卷前漢時
文字惟此與林華行鐙蓮勺博山鑪盤銘爾治平元年
六月九日書右眞蹟/
[001-25a]
   前漢鴈足鐙銘此跋本與漢二器銘/銅甬銘共為一卷
  裴如晦帖
 煜頃嘗謂周秦東漢往往有銘傳於世間獨西漢無
 有王原叔言華州片瓦有元光字急使人購得之乃
 好事者所為非漢字也侍坐語及公亦謂家集所闕
 西漢字耳煜守丹楊日蘇氏者出古物有銅鴈足鐙
 制作精巧因辨其刻則黄龍元年所造其言榮宫二
 史間未始概見遂摹之欲寄左右以為集古録之一
[001-25b]
 事㑹悲苦不果昨偶開篋見之謹以上獻亦聞原甫
 於秦中得西漢數器不知文字與此類不煜再拜治/平
 元年十二/月十四日
後三年余出守亳社而裴如晦以疾卒于京師明年原
甫卒于南都二人皆年壯氣盛相次以殁而余獨巋然
而存也熈寧壬子四月右眞蹟/
  後漢西嶽華山廟碑歲月見本文/
右漢西嶽華山廟碑文字尚完可讀其述自漢以來云
[001-26a]
高祖初興改秦淫祀太宗承循各詔有司其山川在諸
侯者以時祠之孝武皇帝修封禪之禮巡省五嶽立宫
其下宫曰集靈宫殿曰存仙殿門曰望仙門中宗之世
使者持節歲一禱而三祀後不承前至於亡新寖用丘
虚建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但使二千石歲時往
祠自是以來百有餘年所立碑石文字磨滅延熹四年
𢎞農太守袁逢修廢起頓易碑飾闕㑹遷京兆尹孫府
君到欽若嘉業遵而成之孫府君諱璆其大畧如此所
[001-26b]
謂集靈宫者他書皆不見惟見此碑一有/爾字則余之集録
不為無益矣一無此/十字治平元年閏五月十六日書右眞/蹟
  後漢樊毅華嶽碑歲月見本文/
右漢樊毅華嶽碑云泰華之山削成四方其高五千仞
廣十里周禮識方氏華謂之西嶽祭視三公者以能興
雲雨産萬物通精氣有益於人則祀之故帝舜受堯親
自巡省暨夏殷周未之有改秦違其典璧遺鄗池二世
以亡漢祖應運禮遵陶唐祭則獲福奕世克昌亡新滔
[001-27a]
逆鬼神不享建武之初彗掃頑凶光和二年有漢元舅
五侯之胄謝陽之孫曰樊府君諱毅字仲德命守斯邦
孟冬十月齋祠西嶽以傳窄狹不足處尊卑廟舍舊久
牆屋傾亞特部行事荀班縣令先讜以漸補治此其事
也又云功曹郭敏等遂刋𤣥石銘勒鴻勲其字畫頗完
其文彬彬可喜惟以周禮職方氏為識方氏其字畫分
明非訛缺疑當時周禮之學自如此葢識誌其義皆通
也治平元年五月十日書右眞蹟/
[001-27b]
  同前
右漢樊毅修華嶽廟碑云惟光和元年歲在戊午名曰
咸池季冬己巳𢎞農太守河南樊君諱毅字仲德下車
之初恭肅神祀西嶽至尊詔書奉祀躬親自往齋室逼
窄法齋無所於是與令巴郡朐忍先讜圖議繕故二年
正月己卯興就刻兹碑號吏卒挾路據此碑乃即時所
立而太守生稱諱者何哉治平元年末伏日書右眞蹟/
  後漢修西嶽廟復民賦碑歲月見本文/
[001-28a]
右漢修西嶽廟復民賦碑云光和二年十二月庚午朔
十三日壬午𢎞農太守臣毅頓首死罪上尚書臣毅頓
首頓首死罪死罪謹按文書臣以去元年十一月到官
其十二月奉祀西嶽華山省視廟舍及齋衣祭器率皆
久逺有垢臣以神嶽至尊宜加恭肅輙遣行事荀班與
華隂令先讜以漸繕治成就之又曰讜言縣當孔道加
奉尊嶽一歲四祠養牲百日用穀藁三千餘斛或有請
雨齋禱役費兼倍小民不堪有饑寒之窘違宗神之敬
[001-28b]
乞差諸賦復華下十里以内民租田口算臣輙聼盡力奉
宣詔書思惟惠利増異復上臣毅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死罪死罪上尚書漢家制度今不復見惟余家集録漢
碑頗多故於磨滅之餘時見一二而此碑粗完故録其
首尾以傳臣毅者樊毅也右集本/
  後漢北嶽碑歲月見本文/ 集本/
右漢北嶽碑文字殘滅尤甚莫詳其所載何事第其隱
隱可見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為漢碑爾其文㫁續不
[001-29a]
可次序葢多言珪幣牲酒黍稷豐穰等事似是禱賽之
文其後有二人姓名偶可見云南陽冠軍馮巡字季祖
甘陵夏方字伯陽其餘則莫可考矣
  後漢無極山神廟碑歲月見本文/
右漢無極山神廟碑文字磨滅斷續然尋繹次序其可
見者尚可成文云太常臣躭丞敏頓首上尚書謹按文
書男子常山葢高上黨范遷為元氏三公神山去年五
月常山相巡詣山請雨山神即使高傳言白國縣即與
[001-29b]
封龍靈山無極山共興雲雨常山相巡元氏令王翊各
以一白羊賽復使高與遷俱詣太常為無極山神索法
食臣疑高遷言不實輙移本國今常山相巡書言郡督
郵言無極山體可三里所立石為體長二丈五尺所山
周匝二十餘里其三公封龍靈山皆得法食乞令無極
山比三山祠牲出王家以珪璧為信愚臣如巡言請少
府給珪璧故事湏報臣躭愚戇頓首頓首上尚書制曰
可尚書令忠奏雒陽宫太常承書從事光和四年八月
[001-30a]
十七日丁酉尚書令忠下太常躭丞敏下常山相其奏
章如此其後遂言造廟事而有銘其文多不載按漢奏
章首尾皆言臣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上尚書而此碑
所載太常一有/奏字章首尾不稱死罪而丞敏又不稱臣莫
曉其制碑後又列常山官屬云常山相南陽馮巡字季
祖元氏令王翊字元輔云治平元年四月二日書右眞/蹟
  後漢桐柏廟碑歲月見本文/
右漢桐柏廟碑磨滅雖不甚而文字斷續粗可考次葢
[001-30b]
南陽太守修廟碑也其辭云延熹六年正月乙酉南陽
太守中山盧奴君奴下正闕一字當是其姓又云尊神
敬祀立廟桐柏春秋宗禜災異告變水旱請求位比諸
侯聖漢所尊一作/宗太守奉祀二十餘年不復身至遣丞
行事簡畧不敬明神弗歆災害以生五嶽四瀆與天合
德仲尼愼祭常若神在君凖則大聖親之桐柏來見廟
祠﨑嶇逼狹開拓神門立闕四望増廣壇場又云執玉
以沈為民祈福靈祗報祐天地清和其大意止於如此
[001-31a]
其後有頌亦可讀第不見太守姓名爾然不著他事惟
修廟祀神爾桐柏淮瀆廟也治平元年六月十三日書
右眞蹟/
  後漢殽阬君神祠碑光和四年/
右漢殽阬君神祠碑在鄭縣慶歴中樞宻直學士施君
為陜西都轉運使為余模此本云碑文已磨滅初不可
辨以麫塡其刻稍尋其㸃畫命工鑴治之乃可讀漢碑
今在者類多磨滅不完故斯碑歴歴可見也惟裴曄姓
[001-31b]
名為鄉人鑱去矣殽阬所以畜洩水患據碑文云自亡
新以來廢之則前漢時已有之矣光和中曄為鄭縣令
始修復之事見水經及華州圖經殽阬君祠今謂之五
部神廟其像有石隄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
翦將軍皆莫曉其義施君名昌言今為涇原路安撫使
右集本/
古敦銘録目元第九/百四十一敦乃武王下二字一/作文武
韓城鼎銘元第七百/六十一亦自一作/嘗
[001-32a]
商雒鼎銘元附九百/四十一
古器銘元第三百/七十一存而一無/而字
同前元第五百/九十一般子款識法帖/無子字斯年款識法帖/無斯字八月款/識
法帖此下/有初吉字暨集録一作/古
終南古敦銘元第二百/四十一初莫知為敦也一無此/六字
煮簋銘元第四/十一款識法/帖作旅
 
               此葢銘
[001-32b]
 
               此腹銘
右一器其銘云叔高父作煮簋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
用其容四升外方内圜而小堶之望之畧似龜有首有
尾有足有腹有甲也今禮家作簋内正圜外正方刻葢
正為龜形猶有近也不全與古同耳
此銘劉原甫在永興得古銅簋模其銘以見寄其後原
甫所書也
[001-33a]
 禮家作簋傳其説不知其形制故名存實亡此器可
 以正其繆也甲辰正月十二日襄
周穆王刻石元第七百/六十一天子登上二字/一作三此山一作/北山癸巳
至/如此而十三字一作圖經/云癸巳誌其日也鑿山一無/山字
敦□銘元附八百/九十一一作□款識/法帖作匜史記此下一有/本紀二字治平
元年正月二日書一有此/九字
敦医銘元無/卷第
張仲器銘元第八百/九十一古人一作古/之人嘉祐八年十二月二
[001-33b]
十八日書一有此/十二字
石鼓文元第二/百一右石鼓文此下一/有在字千有一無/有字獨無石鼔
此下一/有文字猶有一作/獨冇
秦度量銘元第六百/六十一
秦昭和鐘銘元第三百/四十一
秦祀巫咸神文元第四/百一熊適一作/啇
 又别本秦祀巫咸神文祀朝那文附/
 右秦祀巫咸神文今流俗謂之詛楚文者一無/此字以其
[001-34a]
 言楚王熊相之罪也史記世家楚自成王以後王名
 一無此/二字有熊疑熊良夫熊啇熊槐熊元而無熊相詛
 一作/據文言穆公與成王盟好而後云一無此/二字倍十八
 世之詛盟則秦一無此/二字自穆公十八世為惠文王也
 又按秦本紀與楚世家自平王娶婦於秦其後累世
 不以兵交至宣王熊良夫時秦始侵楚及惠文王時
 與楚懐王熊槐屢相攻伐則秦所詛者是懐王也但
 史記以為熊槐者失之爾槐相二字相近葢轉寫之
[001-34b]
 誤當從詛文石刻以相為正又有祀朝那湫文其文
 一無此/一字與此同今附于後熈寧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書
秦篆遺文元第三百/六十一嗣焉石刻/作為臣斯石刻/作徳此遺一有/文字
一作/曰治平元年六月二十日書一有此/十字
泰山刻石元第一百/二十一賢聖一作/聖賢秦始一無/秦字此詔一作/詔書
一有/人字嘉祐八年五月十日書一無此/九字
嶧山刻石元第九百/五十一而附一無/而字
[001-35a]
漢二器銘元第八百/一十一茲久一作/滋久得於一作得/之於
銅甬銘鴈足鐙銘元附八百/二十一
華山廟碑元第八百/四十一如此此下一有其記漢祠/四岳事見本末十字
華嶽碑元第七百/二十一古碑/作亨古碑/作斑同前元第三/百一
復民賦碑元第二百/一十一西一作/華嶽廟山下一/有請字荀班古碑/作斑
此下亦有後仍/雨廿有五字一有/筭字治平元年六月十四日書一/有
此十/字
北嶽碑元第七百/三十一考矣一作/也治平元年五月十日書一/有
[001-35b]
此九/字
無極山神廟碑元第四百/九十一愚臣古碑/作㠯請少府一作請/以少府
桐柏廟碑元第一百/九十一又云一無此/二字災害一作/異
殽阬神祠碑元第二百/九十一一作今在/或作在今斯碑二字上一/有獨字
此下一/有時字治平元年二月一日書一有此/九字
 
 
 集古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