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49 欽定康濟錄-清-陸曾禹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康濟録卷四下之一
 摘要備觀
摘要總論救荒要務己備於前但古人偶値凶年目擊
心傷有一種殷殷無己之心或見於行事㦯見於立言
皆救人活命之良規既不敢盡棄而不收又不能悉載
而備覽以是不得不摘其要者而存之臨民者果能潤
澤其間民䝉其福矣但此種皆隨見隨録以便増添其
[004-1b]
先後之次第葢未嘗列序也
  歴朝田制
 井田  區田  櫃田  梯田  架田
 圃田  沙田  塗田  圍田
井田之制創自黄帝三代因之寓兵於農伏險於順法
至善也今惟鄭州其井田尚存餘或可行於土曠人稀
之處周禮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
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
[004-2a]
川川上有路百里之内川與路縱横各九而澮與道則
各九十也欲開井田不必盡泥古法縱横曲直各隨地
勢淺深髙下各因水勢則長運可息民力可蘇矣見勸/農書
區田始自伊尹教民糞種負水澆稼禦旱濟時之良法
也按舊説長濶相乘通共可作二千七百區空一行種
一行於所種行内隔一區種一區除隔除空外可種六
百六十二區每區深一尺用熟糞一升和匀壅其根旁
苖出鋤不厭頻結子時再鋤空區之土向根上加培以
[004-2b]
防大風揺擺邱陵傾阪及髙亢之處皆可為之近水更
佳每畆可收六十六石學種者或半之熟糞者不拘何/糞積於灰草之
中待其浥蒸氣透而用之非/用火煨也 見國脉民天
櫃田築土䕶田似圍而小其面俱置瀽穴順置田段便
於耕蒔若遇水荒田制既小堅築髙峻外水難入内水
則車之易涸淺沒處宜種黄穋稻此稻自種至收不過
六十日能避水溢之患如水過澤草自生糝稗可收髙
涸處亦宜陸種諸物皆可濟飢此救水荒之上法也葢
[004-3a]
因壩水溉田亦曰壩田與此名同而實異矣見農/桑訣
梯田謂梯山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處除峭壁巉巖不
可種其餘有土之山下自横麓上至危顛裁作重磴皆
可藝種如土石相半則須壘石相次包土成田若山勢
峻極人須傴僂蟻沿而上耨土而種自下登陟俱若梯
磴故總而名之曰梯田如上有水源則可以種秫稻秔
稲如止陸種亦冝粟麥葢田盡而地地盡而山山鄉細
民求食若此之艱良可慨也見農/桑訣
[004-3b]
架田架猶筏也亦名葑田考之農書云若深水藪澤則
有葑田以木縳為田坵浮繫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
種藝之其木架田坵隨水髙下浮泛自不淹沒自初種
以至收刈不過六七十日夫架田附葑泥而種既無旱
暵之災復有速收之效水鄉無地者冝效之見農/桑訣
圃田種蔬果之田也周禮以場圃任園地註曰圃樹果
音/祼之屬其田繞以垣墻或限以籬塹負郭之間但得
十畆足贍數口若稍逺城市可倍添田數至半頃而止
[004-4a]
結廬於上外周以桑課之蠶利内皆種蔬惟務取糞壌
以為膏腴之本慮有天旱臨水為上否則量地鑿井以
備灌溉比之常田嵗利數倍此園夫之業可以代耕若
養素之士亦可托為隠所不亦美哉見農/桑訣
沙田謂沙淤之田也今通州等處皆有之而民間率視
為棄地若江淮間有此田則為腴地矣葢此田大率近
水其地常潤澤可保豐熟四圍冝種蘆葦内則普為塍
㟁可種稻秫稍髙者可種棉花桑麻或中貫湖溝旱則
[004-4b]
便溉或傍繞大港澇則洩水所以無水旱之虞但沙漲
無時未可以為常也見農/桑訣
塗田者見於瀕海之地潮水徃来淤泥常積上有鹹草
叢生此須挑溝築㟁或樹立樁橛以抵潮汎其田形中
間髙兩邊下不及數十丈即為一小溝數百丈即為一
中溝數千丈即為一大溝以注雨潦為之甜水溝初種
水稗斥鹵既盡可種粱稻所謂㵼斥鹵兮生稲粱即此
是也此因潮漲而成與淤田無異者也見勸/農書
[004-5a]
圍田者四圍築長堤而䕶之内外不相通之謂也江以
南地卑多水民間之田皆築土為㟁環而不㫁隨地形
勢四面各築大㟁以障水中間又為小㟁或外水髙而
内水不得出則車而出之以是常稔而不荒今北方之
地坦平無㟁潦則不能禦水旱則不能蓄水焉能不荒
今須勉有力之家度視地形亦各為長堤大㟁以成大
圍㟁下須有溝以洩水則外水可䕶而内悉為膏腴之
稼地矣又何慮乎水旱之為災也
[004-5b]
 謹案田制雖多臨民者貴乎隨地制冝因時命樹否
 則何補於農人雖然教之得其法矣使不念其胼胝
 之勞薄其賦歛寛其徭役彼方慕游食之樂以為樂
 九年之蓄可得而致哉
  養種法
 凡五穀豆果蔬菜之有種猶人之有父也地則母耳
 母要肥父要壮必先仔細揀種其法量自己所種地
 約用種若干石其種約用地若干畆即於所種地中
[004-6a]
 揀上好地若干畆所種之物或穀或豆等即顆顆粒
 粒皆要精選肥實光潤者方堪作種此地糞力耕鋤
 俱要加倍愈多愈妙其下種行路比别地又須寛數
 寸遇旱則汲水灌之則所長之苖與所結之子比所
 下之種必更加飽滿下次即用所結之實仍揀上上
 極大者作為種子如法加晒加糞加力其妙難言如
 此三年則穀大如黍矣若菜果應作種者不可留多
 如𤓰止留一𤓰茄止留一茄餘開花時俱要摘去用
[004-6b]
 泥封其枝眼見國脉/民天
古人云凡五穀種同時而得時者穀多榖同而得時者
 米多米同而得時者飯多飯同而得時者乆飽而益
 人舜典曰食哉惟時此之謂也
 此外有古今救民書集未得採入者祈博覽者補之
 黎民幸矣
鄧御天農歴一百二十卷
馮慕岡重農考       鄺廷瑞便民圖纂
[004-7a]
王炳活民救荒書      汜勝之書
賈思勰齊民要術      賈元道農經
王珉要術         苗好謙栽桑圖說
王盤農桑輯要       孟祺書
周憲王救荒本草      胡文煥救荒本草
王盤野菜譜        張西山荒政論
  明季倉糧考
㑹典祖宗設倉貯穀以備饑荒其法甚詳凡民願納穀
[004-7b]
者或賜奨勅為義民或充吏或給冠帶散官令有司以
官田地租税契引錢及無礙官錢糴穀收貯近時多取
於罪犯抵贖以所貯多少為考績殿最云例具於後
洪武初令天下縣分各立預備四倉官為糴穀收貯以
 備賑濟就擇本地年髙篤實民人管理
正統五年奏准各處預備倉凡侵盗私用冒借虧欠等
 項糧儲查追充足免治其罪其侵盗證佐明白不服
 賠償者准土豪及盗用官糧治罪
[004-8a]
成化六年令在外軍民子弟願充吏者納米六十石定
 撥原告衙門遇缺收叅
𢎞治十八年議准在外司府縣問刑應該贖罪等項贜
 罰等物盡行折納糴買稲穀上倉以備賑濟並不許
 折收銀兩及指揮别項花銷
正徳二年令雲南撫按同三司掌印等官查勘各庫藏
 所積除軍前支用銀物外其餘堪以變賣及官地湖
 地等項可以召人佃種收租者儘數設法糴米穀上
[004-8b]
 倉專備賑濟
十四年令遼東比照宣大事例将廵按并大小衙門問
 過一應贖罪銀兩存留本處以備買糧賑濟
嘉靖三年令各處廵撫按官督各該司府州縣於嵗收
 之時多方處置預備倉糧其一應問完罪犯納贖納
 紙俱令折收米穀每季具數開報撫按衙門以積糧
 多少為考績殿最如各官任内三年六年全無蓄積
 者考滿到京户部叅送法司問罪
[004-9a]
八年又令各處撫按官督所屬官将贓罰税契引錢一
 應無礙官錢糴買稲穀或從便冝收受雜糧以備荒
 歉各該官員果能積穀及數聼撫按官覈實旌異若
 不用心舉行照例住俸
萬歴七年議准各省直撫按酌量所屬知府地方繁簡
 貧富定擬積穀分數其積不及數者與州縣一體查
 叅其陞遷離任者照在任一體叅究
 謹案不知善法之當遵惟恃催科之足據吝於己而
[004-9b]
 刻於人未有不危其國者也如明季以贓罰銀兩積
 穀備荒非法之至善哉但為數太多急於取足因愛
 民之心反變而為害民之政豈祖宗發帑相資之意
 隆慶間王君賞上疏言凡罪贖銀兩當視地方貧富
 獄訟繁簡為差不可槩限之以重數也疏上稱善可
 云兩得矣然則過多其數固非善政略無所備亦豈
 良圖奈何自嘉靖起雖有備荒之名而無備荒之實
 災荒屢見萬姓流離至於泰昌天啓崇禎尤不可問
[004-10a]
 積穀之典既曠復兼加徵助餉分外徵求是直驅民
 作賊耳即明季而觀有備者累世太平無蓄者因災
 即覆凡有牧民之職者可不為蒼生作饑饉之謀上
 慰聖主愛養黎元之意耶
  救荒全法          董 煟
  救荒之政有人主所當行者有宰執所當行者有
  監司太守縣令所當行者各有不同今悉條列於
  後
[004-10b]
人主所當行       計六條
  恐懼修省      減膳撤樂
  降詔求賢      遣使發廪
  省奏章而從諍諫   散積藏以厚黎元
宰執所當行       計八條
  以調燮為己責    以饑溺為己任
  啓人主敬畏之心   慮社稷顛危之漸
  進寛征固本之言   建散財發粟之䇿
[004-11a]
  擇監司以察守令   開言路以通下情
監司所當行       計十條
  察隣路豐熟上下以為告糴之備
  視部内災傷大小而行賑救之䇿
  通融有無      紏察官吏
  寛州縣之財賦     發常平之滯積
  毋崇遏糴     毋啓抑價
  毋厭奏請      毋拘文法
[004-11b]
太守所當行       計十六條
  稽考常平以賑糶   准備義倉以賑濟
  視州縣三等之饑而為之計小飢則勸分發廪中/飢則賑濟賑糶大飢
   則告奏截漕乞鬻爵/借内帑錢為糶本
  視隣郡三等之熟而為之備纔覺旱澇即發常平/錢遣牙吏徃豐熟䖏
   告糴以備賑濟/米豆雜料皆可
  申明遏糴之禁    寛弛抑糴之令
  計州用之盈虛存下一嵗官吏支遣餘皆/以救荒不給則告糴他邦
[004-12a]
  察縣吏之能否縣吏不職劾罷則有迎送之費姑/委佐貳官以輔之不然對移他邑
   之賢/者
  委諸縣各條賑濟之方 因民情各施賑濟之術
  差官禱祈      存恤流民
  早檢放以安人情   預措備以寛州用
  因所利以濟民飢興修水利整/理城垣之類
  散藥餌以救民疾
守令所當行       計二十條
[004-12b]
  方旱則誠心祈禱   已旱則一面申州
  告縣不可邀阻    檢旱不可後時
  申上司乞常平以賑糶 申上司發義倉以賑濟
  勸富室之發廩    誘冨民之興販
  防滲漏之奸     戢虚文之弊
  聼客人之糶糴    任米價之低昻
  請提督       擇監視
  叅攷是非      激勸功勞
[004-13a]
  旌賞孝弟以勵俗飢年骨肉不能相保有能孝養/公姑竭力供祖父母者當即行
   旌/奨
  散施藥餌以救民    寛征催
  除盜賊
   上共六十條
 謹案此六十條因位立言随時行政條條盡善種種回
 天饑年得此民可再生雖隋侯之珠卞和之玉不足
 以易其一字也願聖主賢臣以寳六經之法寳之始
[004-13b]
 稱允當
救荒無定法風土不一山川異冝惟在豫先講究而已
應令諸州守臣到任一月以後詢究本州管下諸縣鎮
可以備救荒及其措置之䇿斷然可行者條奏取㫖各
令自守其說任内設遇旱澇即簡舉施行不得自有違
戾外委監司内委臺諫常切覺察又救荒有賑糶賑濟
賑貸此三者名既不同其用亦各有體賑糶者用常平
米其法在於平凖市價黙消閉糴之風比市價减三分
[004-14a]
之一如若不足當委官循環糴糶務在救民不計所費
賑濟者用義倉米施及老㓜殘疾孤貧等人米不足或
散錢與之即用庫銀糴豆麥菽粟之類亦可務在選用
得人賑貸者或截留上供米或借省倉米或向朝廷乞
封樁米或各項倉厫權時那用家不過二石嚴戒出納
諸弊死亡不能償者已之豈在責其必償哉
  論賑
放賑亦有三城市則減價出糶常平米一也村落則一
[004-14b]
賴支散義倉錢二也其不係賑濟之人則有逐都上户
領錢興販循環糶糴之法三也
 明/僉事林希元曰若宋董煟救荒全法一書可謂兼
 備矣元張光大取而續增之本朝朱熊又補其遺世
 稱為完書刻板現在南京國子監臣愚竊欲重加編
 集以進此嘉靖八年林公所題之疏也
  荒政叢言疏         林希元
臣昔待罪泗州適江北大飢民父子相食盗賊蠭起之
[004-15a]
際臣之官適當其任葢嘗精意講求於民情利弊救荒
事冝頗聞詳悉今欲陳於陛下者負暄之意也臣聞救
荒有二難曰得人難曰審户難救荒有三便曰極貧之
民便賑米曰次貧之民便賑錢曰稍貧之民便轉貸救
荒有六急曰垂死貧民急饘粥曰疾病貧民急醫藥曰
病起貧民急湯米曰既死貧民急募瘞曰遺棄小兒急
收養曰輕重繋囚急寛恤救荒有三權曰借官錢以糴
糶曰興工役以助賑曰借牛種以通變救荒有六禁曰
[004-15b]
禁侵漁曰禁攘盗曰禁遏糴曰禁抑價曰禁宰牛曰禁
度僧救荒有三戒曰戒遲緩曰戒拘文曰戒遣使其綱
有六其目二十有三備開於後編次以進總曰荒政叢
言陛下倘不以臣言為愚拙為迂疎乞勅部院詳議可
否即賜施行
  戒遲緩
臣聞救荒如救焚惟速為濟民廹飢寒其命在於旦夕
官司若遲緩而不速為之計彼待哺之民豈有及乎凡
[004-16a]
申報荒災務在急速與走報軍機者同限失誤飢民與
失誤軍機者同罰如此則人人知警待哺之民庶有濟

  禁宰牛
凡年嵗凶荒則人民艱食多變鬻耕牛以茍給目前不
知方春失耕嵗計亦旋無望臣按問刑條例私宰耕牛
再犯累犯者俱發邊衛充軍但民果貧不能存活許其
赴官陳告官令富民收買仍令牛主收養即以本牛種
[004-16b]
田照鄉例與富民分收待豐年或富民得牛或牛主取
贖如此則牛可不殺而春耕有頼矣
  河南賑荒事實        鍾化民
  多示諭
蠲令已行奸猾里書借口分别里分之災傷為減免以
邀賄賂任情移奪村僻愚民不知免數難沾實恵公查
照題准分數每項原𣲖銀若干今減免銀若干出示四
郊使民共曉里書莫能上下其手民悉沾恩
[004-17a]
  禁刑訟
飢饉之年幸留殘喘小民無知猶逞其訟有司不能勸
息反為受理一紙之追絶人數日之糧一番之駁窘証
犯數家之命一人卧痛數口待亡公則通行府縣除人
命大盜外盡行停止惟以粥厰為務
  憐寒士
讀書者不工不啇非農非賈青燈夜雨常無越宿之糧
破壁窮簷止有枵雷之腹一遇荒年其苦萬状公則從
[004-17b]
厚給之
  搜節義
時當歉嵗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公必多方采訪而表章

  撫蘇事冝          周孔教
言救荒有六先曰先示諭先請蠲先䖏費先擇人先編
保甲先查貧户有八冝曰次貧之民冝賑糶極貧之民冝
賑濟逺地之民冝賑銀垂死之民冝賑粥疾病之人冝
[004-18a]
救藥罪繋之人冝哀矜既死之人冝募瘞務農之人宜
貸種有四權曰奨尚義之人綏四境之内興聚貧之工
除入粟之罪有五禁曰禁侵欺禁㓂盗禁抑價禁溺女
禁宰牛有三戒曰戒後時戒拘文戒㤀備其綱有五其
目二十有六
  先處費
飢有三等曰小飢多取足於民中飢多取足於官大飢
多取足於上取足於民如通融有無勸民轉貸之類是
[004-18b]
也取足於官如處糴本以賑糶處銀穀以賑濟是也取
足於上如截上供米借内帑錢乞贖罪乞鬻爵之類是

  先示諭
時值飢荒民情洶洶冝當民之未飢多揭榜示曰将散
財将發粟将請蠲税銀糧米将平糶粟米吾民毋過憂
毋出境毋棄父子毋為㓂盗則民志定矣
  宜賑糶
[004-19a]
賑濟冝精賑糶冝溥一甲之中惟以穀均人不因人計
穀穀數同銀數同聼其通融来糴則官不煩民不擾而
恵利均沾穀價自不騰湧矣官之糴本或出自官糧或
借官銀或勸令冨家出錢收糴照價出糶而量增其船
脚工食之費皆成法也
 明/陳龍正曰此萬歴間周中丞孔敎所頒行也古今
 救荒之事無不撮載然提綱皆本於林希元而其間
 損益則因乎時地耳
[004-19b]
  荒政議
逺地之民冝賑銀古之諸倉皆在民間粟既藏於民故
及民也易今之粟藏於官故及民也難近且難之况於
逺乎移粟就民則偷竊伴和滋其弊矣檄民支粟則脚
費米價適相當矣故凡百里以外地不産米而河路不
通者惟當以銀賑之包銀紙上用銀匠姓名穿錢索上
用錢舖姓名如有低偽聼其赴官陳告
  救荒活民書         張光大
[004-20a]
每讀中統建元之詔能因旱暵憫念黎元哀矜惻怛之
心溢於意言之表被災去處從實减免不被災地面亦
令量減分數此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堯舜一視同仁之
意也郡縣之官一遇水旱各私其民誦之寕不有愧
  荒政要覽          俞汝為
論禁淤湖蕩云川主流澤主聚澤不得川不行川不得
澤不止二者相為體用故澤廢是無川矣况國有大澤
澇可為容不致驟當衝溢之害旱可為蓄不致遽見枯
[004-20b]
竭之形必究晰於此而水利之説可徐講矣
  勸農書           袁 黄
今以農事列為數欵里老以下人給一冊有能遵行者
 免其雜差
一州之中土脉各異有強土有弱土有輕土有重土有
 𦂳土有緩土有燥土有濕土有生土有熟土有寒土
 有煖土有肥土有瘠土皆須相其冝而耕之孝經援
 神契曰黄白土冝禾黑土冝麥赤土冝菽汙泉冝稻
[004-21a]
 爾民類以汙下之地為劣而不知其冝稻惟不講故
 也
  救荒活民補遺        朱 熊
仁哉王者之用心於民也兢兢夕愓一夫不得其所必
 思有以濟之不使其有嗟怨之聲愁戚之態也彼天
 下之人将熙熙然鈞陶於春風和氣之中然後為治
 耳當五季之時戈㦸雲擾蛇蟠虎踞者比比皆是不
 有真聖人出伐其罪而弔其民何以見天地循環乎
[004-21b]
 一命之士茍存心於愛物於人尚有所濟况君臨天
 下者哉宋太祖平江南李煜臣賀而君泣命出米十
 萬賑之冝其善始令終子孫享有天禄垂三百年至
 今與聖主明王配享盛徳之所致也
  荒政考           屠 隆
災變之來必也順風俗相時冝酌人情權事勢如漢永
 平年間詔五穀不登其令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陳
 珦知徐州乆雨珦謂待晴種時已過募冨家得豆數
[004-22a]
 千石貸民布之水中水未盡涸而豆甲已露遂不艱
 食則凡可以佐百姓之急者不可不多方為之擘畫
 也
 天子端居九重安能坐照萬國如有災傷百姓急須
 告災於有司有司急須申災於撫按撫按急須奏災
 於朝廷萬不可遲遲則易於起疑而救災又恐無及
 是誰之咎也
 屠隆自序曰嵗或不登四境蕭條百室枵餒子婦行
[004-22b]
 乞老稚哀號積骨若陵漂屍填河百姓之災傷困厄
 至此為民父母奈何束手坐視而不為之所哉因作
 荒政考以告當世貽後来維司牧者留意焉
  農政全書          徐光啓
水而得一邱一垤旱而得一井一池即单寒孤子聊足
 自救惟蝗則不然必藉國家之功令必須百郡邑之
 協心必須千萬人之同力一身一家無獨力自免之
 理此又與水旱異者也總而論之蝗災甚重除之則
[004-23a]
 易必合衆力共除之然後易耳
  救荒䇿         國朝魏 禧
救荒之䇿先事為上當事次之事後為下先事者米價
 未貴百姓未飢吾有䇿以經之四境安飽而吾無救
 荒之名所謂美利不言是也當事者米貴而未盡民
 飢而未死有䇿以濟而民無所重困所謂急則治其
 標是也事後者米已乏竭民多殍死遷就支吾少有
 所活所謂害莫若輕是也凡先事之䇿八當事之䇿
[004-23b]
 二十有八事後之䇿三
一收買物件飢荒時貧民多賣衣服器用以給食而冨
 民乘人之急甚至損其價之九而買之此時官府宜
 那移錢糧設人收買使貧民不至大虧則謀生之路
 寛矣秋冬間仍行發賣便可補數至於草薪之類亦
 當以此時收買俟寒雨賣之仍可得利
一重強糴之刑時方大飢民易生亂若縱其強糴則有
 穀者愈不肯糶四方客粟聞風不来立飢死矣且強
[004-24a]
 糴不禁勢必搶奪搶奪勢必擄殺當著為令曰有不
 依時價強糴一升者即行重處蓋彼原欲少取便冝
 今且性命不保則強糴者鮮矣
一贖重罪重罪本無贖理然能多出穀救荒則雖枉法
 以生一人而實救數千人之死亦權道也惟本年所
 犯不可令贖恐富人乘機報復故也
  先憂集           陳芳生緝/
社倉之制專以賑貸凡官貸者必多侵冐民貸官者必
[004-24b]
受追呼民與民貸必出倍息惟社倉無此三害雖非荒
年亦可借作種食年年出納乆之自豐所積雖豐亦不
必停其出息其無故不肯還者申官追足為民生計乆
逺難容姑息耳
禁宰耕牛必湏騐死牛而後可以塞盗源平時固當力
行凶年尤冝首重牛之私宰者利最厚故凶年盗牛居
多今惟禁屠家無得夜殺夜殺者同盗牛法坐十家無
許住村僻住鄉僻者同私宰法坐十家首者免罪私宰
[004-25a]
者或可熄迹矣 又聞江右近有凶徒造毒藥淬利針
見農家有牛暗以針刺牛其牛見血立死其所用藥大
約射㒺之屬與刺虎窩弓同類迹之亦易得也
 凡盗牛賣黄昏至者半價夜半至者價得十之三五
 更至止與一飯而無價故私宰耕牛多在夜間而無
 白晝之理
  荒政叢書          余 森緝/
觀朱夫子社倉諸記及各規約法可謂備矣然變通亦
[004-25b]
在其人隨其時地之冝而用之未可執一也按黄震通
判廣徳軍時社倉大弊衆以始自文公不敢他議震曰
法出於聖人猶有通變安有先儒為法遂不得救其弊
哉即别買田六百畆以其租代社倉息非凶年不得輙
貸貸不取息此可謂善於法朱子者矣
  招來啇米八則        蔡懋徳
一不定官價 凡米到行家悉聼時價之髙下
二清追牙欠 市牙侵啇米價者務令呈官追給啇米
[004-26a]
 發糶即要追足價銀俾可速運得利
三免税鈔 凡米船過關務五尺以下者盡行免鈔部
 勒有碑不可不遵
四免官差 凡係米船埠頭不許混行差撥
五禁發米處奸棍阻遏 遏米原非美政且已移文開
 禁奸棍借口留難者禀官拏究
六禁沿途白捕 嚇詐水鄉假冐廵船指稱搜鹽因而
 搶奪許鳴官重處
[004-26b]
七禁役需索 請批掛號官備紙劄聼米啇隨領隨給
 衙役不許私索分文併稽半刻
八米到悉聼民便 或積或賣官俱不問止許銷批倒
 換新批
 此上八議明注批中徃来貿易轉相告諭要使逺近
 熙攘之輩皆羡子母什一之贏願出我途而源源灌
 輸於不窮或於荒政未必無少補也
  荒政要覽          俞汝為
[004-27a]
按地平天成禹鍚元圭後畢世經營只是濬渠築㟁以
養稼穡夫子稱之曰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此之謂也
或疑言疏瀹不兼言封築則堤㟁似屬餘事不知井田
之制百歩為畆深尺廣尺為田間水道而不立封限百
畆為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
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言致力
溝洫則畛涂在其中禹貢稱九澤必曰既陂是彭蠡震
澤之底定亦藉陂障圍瀦成澤開濬封築信非兩事也
[004-27b]
於是想見唐虞三代之用民力專用之而已
  佃農廣開闢
洪武初令各處人民先因兵燹遺下田土他人開墾成
 熟者聼為己業業主已還令有司於附近荒田撥補
十三年詔陜西河南山東北平等布政司及鳳陽淮安
 揚州廬州等府民間田土許儘力開墾有司毋得起
 科
天順三年令各處軍民有新開無額田地及願佃種荒
[004-28a]
 閒地土者俱照減輕則例起科每畆糧三升三合草
 一斤存留本處倉塲交收不許坐𣲖逺運
成化二十一年令遼東地方軍舍餘人等有開墾不係
 屯田抛荒土地者上等田每一百畆納穀一石豆一
 石中等田納穀一石豆五斗
嘉靖六年募民開墾荒田時給事中夏言疏内有云太
 祖髙皇帝立國之初檢覆天下官民土田徴收税糧
 俱有定額乃令山東河南地方額外荒田任民儘力
[004-28b]
 開墾永不起科至後又令北直𨽻地方比照山東河
 南例民間新開荒田不問多寡永不起科所以然者
 蓋縁北方地土平廣中間大半㵼鹵瘠薄之地葭葦
 沮茹之塲且地形率多窪下一遇數日之雨即成淹
 沒不必霖雨之乆輙有害耕之苦祖宗列聖蓋有見
 於此所以有永不起科之例又有不許額外丈量之
 禁是北方人民雖有水潦災傷猶得隨處耕墾以幇
 取糧差不致坐窘衣食夫何近年以来權倖親䁥之
[004-29a]
 臣不知民間疾苦不知祖宗制度妄聼奸民投獻輙
 自違例奏討将畿甸州縣人民奉例開墾永業指為
 無糧田土一槩奪為己有由是飢寒愁苦靡所底止
 豈祖宗列聖之法治世和民之道哉
萬歴十一年議准陜西延寧二鎮丈出荒田但不在屯
 田舊額之内者俱聼軍民隨便領種永不起科各邊
 但有屯餘荒地堪墾者俱照例行
王家屏答王對滄廵撫書有云開荒之議大是難言以
[004-29b]
 為不可開而却有可開之地以為可開而却有不願
 開之人人所以不願開者冨有田者盡力於熟田不
 肯治荒田也貧無田者又無力可治荒田必仰給牛
 種於官官給牛種豈召之来而遂給之耶必報姓名
 必闗里甲必遞領状皆不得徒手得必有費矣還牛
 種於官又有費矣起收子粒追呼之使相屬又必有
 費矣此三項者皆正費也未為累也田未墾時荒田
 也官田也既墾而田主人至矣田主人欠糧則拉與
[004-30a]
 賠糧欠差則拉與賠差非必真正田主人也本非其
 田而頼之使賠者亦有之矣頼之於官非必不才有
 司聼其頼也即才有司而急於差糧之完屈之使賠
 者亦有之矣非直一嵗賠也嵗嵗佃之則嵗嵗賠之
 不棄其田賠未已也故人之視荒田不啻坑穽官雖
 召之不應也雖給之牛種寛其租粒不徃也何也差
 糧之累難支而官府之令不信也此百姓之所以益
 逃而田土之所以益荒也乃諸鎮以墾田入奏者動
[004-30b]
 輙數千百頃每視其籍惟有恨且嘆耳将誰欺乎夫
 田既日墾則租當日多租日多則餉當日減今各鎮
 一面報開荒一面請餉則其未嘗開荒可知矣
張瀚淮鳯墾田疏内有云合於淮鳯二府特設一僉事
 擇實心幹濟者畀之專勅給以關防駐劄適中州縣
 撫按同心董其事各道不得侵其權有司豪勢不得
 撓其法假以嵗月不責近功開一頃即一頃之利招
 一民即一民之安三年果有成績進秩而不遷再考
[004-31a]
 再進秩乆且超遷之其所轄有司即以開墾地土招
 来人民多寡為殿最亦各乆任超遷如是十年不臻
 富庶之效無是理也専官之責其效在廣開溝洫夫
 水土不平耕作無以施力必先度量地勢髙下跟尋
 水所歸宿濬河以受溝渠之水開溝渠以受潢潦之
 水官道之衝設大堤以通行偏小之村亦增單以成
 徑惟欲於道傍多開溝洫使接續通流水由地中行
 不占平地又度低窪處所多開塘堰以瀦蓄之夏潦
[004-31b]
 之時水歸溝塘亢旱之日可資灌溉髙者麥低者稲
 平衍地多則木棉桑果皆得隨時樹藝土本膏腴地
 無遺利遍野皆衣食之資矣
屠隆曰近日建議北方新開水田於北人甚利蓋北方
 地勢髙燥故冝種二麥但其間豈無可開種水稲者
 兼而行之始以為難數年以後為利溥矣巨室沮撓
 持議不决殆可深惜
居業録曰天下之衣食盡出於農工啇不過相資而已
[004-32a]
 故程子舉先王之法合當八九分人為農一二分人
 為工啇今以數計之工啇居半又有待哺之兵及僧
 道尼巫師祝富盛之家皆不耕而食機織本女子之
 事今機匠以男為之耕者少食者多天下如何不飢
 困冝自百官士人之外止将一分作工啇以通器用
 貨財有無其餘盡驅之於農既盡生財之道又免坐
 食之費四海必将殷冨矣
 謹案固本莫如積粟冨民不外墾田棄地利而縱游
[004-32b]
 民天時稍逆盗賊立興民可失業而田可不耕乎此
 君臣之賢者無不以開荒為急也但開墾之法其説
 多矣有欲貸牛種於窮黎而開墾者有欲選健卒而
 為屯田者有欲令冨民墾之而為世業者紛紛不一
 既以措費為不易又恐冒濫其功程遂多沮遏嘗竊
 計之其費有不必取給於朝廷而費自足其功有不
 必慮其冒濫而冒濫自除者曷勿勉之其法惟令公
 侯貴戚文武大官自為籌畫召募開荒今則廢地後
[004-33a]
 作俸田且為世業官雖遷而田莫奪疏濬堤防有勿
 急乎然開荒之時須以溝洫分明者受上賞次者受
 中賞茍且完事必令重濬之如有力而怠於從事者
 則有罰簡一有風節賢臣専董其事看地勢之髙下
 辨蓄洩之淺深為首務次查其出本幾何開闢幾何
 養活農民若干衆一嵗一奏五年之内奨以勵之八
 年之外以此俸之不敷然後足之以俸銀誰不樂從
 然朝廷之起科須待其去官之日而後徵之又宜大
[004-33b]
 減於常賦使小民之還租亦得半納於宦家否則何
 益於窮民恥游惰而事農事果得均相有益民未有
 不樂為之耕官未有不樂為之費者也又何必以工
 本為艱難而専欲取給於内帑哉
  富公安流法
  擘畫屋舍安泊流民事     富 弼
當司訪聞青淄登濰萊五州地分有河北災傷流移人
民逐熟過来其鄉村縣鎮人户不那䟎安泊多是暴露
[004-34a]
並無居處目下漸向冬寒切慮老小人口凍餓而死甚
損和氣特行擘畫下項
 一州縣坊郭人户雖有房屋又縁出賃與人居住難
  得空閑房屋今逐等合那䟎房屋間數開後
  第一等五間      第二等三間
  第三等兩間      第四等一間
 一鄉村等人户小可屋舍逐等合那䟎間數開後
  第一等七間      第二等五間
[004-34b]
  第三等三間      第四等五等二間
急将前項那䟎房屋間數報官災傷流民老小在州者
州官著人在縣者縣官著人在鎮者監務著人引至抄
㸃下房屋間數内計口安泊本縣及當職官員躬親勸
誘量其口數各與桑土或貸種救濟種植度日如内有
現在房數少者亦令收拾小可材料權與蓋造應之若
有下等人户委的貧虚别無房屋那應不得一例施行
如更有安泊不盡老小寺院菴觀門樓廊廡亦無不可
[004-35a]
務令安居不致暴露失所
 謹案人當顛沛流移之日身無一文扶老携㓜旅店
 不容安歇道塗橋上棲身冷雨淋膚寒風刺骨即壮
 健者已将病疫况餓體愁人有不轉於溝壑哉富公
 於青州首重安頓流民之法故無暴露失所之人則
 凡有流民入境者安可不彷彿前賢先有以安其身
 哉
青州勸誘人户量出斛米救濟飢民示有云河北一方
[004-35b]
盡遭水害老小流散道路填塞坐見死亡之阨豈無賑
恤之方又縁倉廩所收簿書有數流民不絶濟贍難周
欲盡救災必須衆力庶幾凍餒稍可安存况乎今年田
苗既大豐於累載而又諸郡物價數倍於常時蓋因流
民之來遂收涌貴之直豈可只思厚己不肯救人共覩
災傷諒皆痛閔五州鄉村人户分等第並令量出口食
以濟急難施斗石之㣲在我則無所損聚千萬之數於
彼則甚有功凡在部封共成利濟今具逐家均定所出
[004-36a]
斛米數目如後
  第一等二石      第二等一石五斗
  第三等一石      第四等七斗
  第五等四斗      客户三斗
  已上並米豆中半送納
内有係大段災傷人户委的難為出辦即不得一例施
行亦不得為有此指揮别生弊倖透漏有力人户稍有
違戾罪不輕恕
[004-36b]
一凡有一官令專十耆将雕造印板所印刷票子給與
 流民印押其頭後留餘紙三四張編定字號所差官
 員便令親自收執分頭下鄉勒耆壮引領排門抄㸃
 凡見流民盡底喚出不論男女當面審問的實填定
 姓名口數便各給票子一道收執以便請領米豆不
 得差委他人混給票子冒支米豆
凡有土居貧窮或老年或殘疾或孤寡或貧丐等人除
 在孤老院有糧食者不重給餘皆一體給票領銀
[004-37a]
一凡給米豆每人日給一升十三嵗以下每人日給五
 合三嵗以下男女不在支給之例仍於票子上預算
 明白不得臨時混算
一官如管十耆每日只給兩耆以五日給遍十耆一給
 五日官員須早到給所辦事不得令流民遲歸晚去
 凍露道途
一官員受米豆先要看耆内何處人家可以寄頓只要
 便於流民請領始為得當
[004-37b]
一勘㑹二麥将熟諸處之流民盡欲歸鄉令監散官自
 五月初一日算至五月終一併支與流民充作路糧
 以便歸鄉
一指揮青淄等州須曉示道店不得要流民房宿錢
 謹案此皆富公青州安流之法不但人無路宿而且
 口食有資寕若後人雖本境飢寒尚無術以䖏之哉
 自公分養之法一立愈於聚民城市薰蒸成疫者多
 矣故録其大槩以示後來使知前賢䖏事之悉當也
[004-38a]
  陸路運糧法         董摶霄
奏議海寕一境不通舟楫軍糧惟可陸運瀕海之人屢
經冦擾且冝曲加存撫權令軍人運送其陸運之方每
人行十歩三十六人可行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行十里
三千六百人可行一百里每人負米四斗以夾布囊盛
之用印封識人不息肩米不著地排列成行日五百回
計路二十八里輕行十四里重行十四里日可運米二
百石每運可供二萬人此百里陸路運糧之法也
[004-39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康濟録卷四下之二
 賑粥須知
賑粥論曰粥厰之當開其事雖見之於古人粥厰之宜
備其法又宜宣之於後世庶㡬一目瞭然何者當先何
者宜後斷宜選擇者何人必不可少者何事悉以古人
之法為法既無遺漏又不泛施使餓莩藉之而生枵腹
賴之而活雖云一粥是人生死關頭須要一畨精神勇
[004-39b]
猛注之庶㡬閙市窮鄉皆沾利益又聞昔伊川先生論
賑粥云惟有節則所及者廣又云救飢者欲其免死而
己非欲其豐肥也觀於此言又可知賑濟之中亦應有
節制之道矣
  官長開厰賑粥法
 陕西畢巡按發刻張司農救荒十二議
一親審貧民先令里長報明貧户正印官親自逐都
 逐啚驗其貧窘給與吃粥小票一張填寫里甲姓名
[004-40a]
 許執票入厰仍登簿萬不可令民就官往返等候先
 有所費要耐勞耐久細心查審
 明/胡其重曰若賑可稍緩則須親審若州縣遼闊遍
 歴不完而賑又不可緩則須於寄居官等擇其有徳
 有品者分任其事亦可
二多設粥厰 衆聚則亂散處易治昔富鄭公設公私
 廬舎十餘萬區而安處其民又多設粥厰今議州縣
 之大者設粥厰數百處小者亦不下百餘處多不過
[004-40b]
 百人少則六七十人庶釡㸑便而米粥潔鈐束易而
 實恵行
 謹案司農之得手處全在此一條妙在厰多則人不
 雜各賑各方而且易於識認又無途宿風雨之苦
三審定粥長 數百貧民之命懸於粥長之手不得其
 人弊竇叢生務擇百姓中之殷實好善者三四人為
 正副而主之即富鄭公用前資待缺官吏之意也
四犒勞粥長 飢民羣聚易於起争粥長約束任勞任
[004-41a]
 怨上不推恩激勸待以心腹誰肯効力盡心故宜許
 其優免重差特給冠帶匾額近則又有一法半月集
 粥長於公堂任事勤勞者以盒酒花紅勞之惰者量
 行懲戒以警其後
 謹案此法極善可以鼓舞衆人而且易為但有善人
 能人不妨任粥長當堂禀用官即具帖請来厰中協
 力料理
五親察厰弊 粥厰素稱弊藪惟在稽察嚴宻然非守
[004-41b]
 令躬察則不知警又有以逸代勞之法限粥長三五
 日執簿赴堂領米諄諄囑其用心察其勤惰又要時
 加宻訪置大籖四根書東南西北四字日抽一籖如
 東字單騎東馳不拘逺近直入厰中果有弊者造作
 不精者分輕重而懲治之不可貸也
六預備米穀 倉廩不實支取易匱或動支官銀糴買
 或勸借義民輸助必須多方設法預為完備 凡煮
 粥之米既交粥長或搬運或變賣任從其便只要有
[004-42a]
 采煮粥不許吏胥因而索詐
七預置柴薪 厰中器皿不可强借惟鐡杓必須官給
 兩個恐有大小故也煮粥之柴其費最多粥長等既
 任其勞那堪再行賠累即令粥長在所領米内扣出
 其米變賣作價可也
八嚴立厰規 馭飢民如馭三軍號令要嚴眀規矩要
 畫一印簿照收到先後順序列名鳴鐘會食唱名散
 籖凡散粥或單日自左行散起或雙日自右行散起
[004-42b]
 或自上散或自下散或自中散互為先後則人無後
 時之嘆不至垂涎以起争端敢有起立擅近粥竈者
 即時扶出除名粥長不遵規矩亦有所懲
九收留子女 預示飢民不可擅棄子女然而饑寒困
 苦難保其無萬一有之令里老保甲老人等収起抱
 赴官局收飬仍給送来之人數十文以作路費庶可
 酬其奔走之勞
十禁止賣婦 賣婦者當嚴為禁止倘有廹切真情将
[004-43a]
 夫妻盡收入厰中婦令撫嬰男歸厰用事完聽去
十一收養流民 最苦者飢民逃竄以路為家須於通
 衢寛空處叧立流民厰叧置流民簿随到随收如若
 滿百須增厰舎若乞丐又立花子厰不得與流民共
 食
十二散給藥餌 凶年之後必有癘疫疫者萬病同証
 之謂也不論時日早晚人參敗毒散極效或九味羗
 活湯香蘇散皆可但須多服方有效驗合動官銀令
[004-43b]
 醫生速為買辦合厰散數十帖以濟貧民至夏間有
 感者為熱病敗毒散加桂苓甘露飲神效敗毒散内
 不用人參加石膏為佳再令時醫定奪必不誤也
 謹案畢公諱𢡟康賑粥於陕西萬歴二十九年事也
 其入闗之始見饑民嗷嗷待哺乞生無路乃云莫如
 煮粥最善故将張司農救荒十二議即發刻施行薦
 㧞勤員特㕘惰慢務令有司以一段真精神救護元
 元可稱賢大夫矣
[004-44a]
  山西巡撫呂坤賑粥法
一廣煮粥之地 飢民無定方而煮粥有定處若不多
 設處所以粥就民恐奔走於塲難宿於家或朝食一
 来暮食一来十里之外不勝奔疲不便一也壮丁就
 粥便可随在歇止而老病之父母幼弱之小兒羞怯
 之婦女餓死於家其誰看管不便二也乞粥以歸不
 惟道逺難携亦且妄費難察不便三也不如十里之
 内就近村落寺觀之處各設一塲庶於人情為便
[004-44b]
一擇煮粥之人 舊日監督主管多委里甲老人嗟夫
 難言之矣無迫切之心則痛癢不闗而事必茍無綜
 理之才則㸃察失當而事恒不詳無鎮壓之力則强
 者多暴者先而恵不均故定煮粥之法當選煮粥之
 人先令之講求講求既明正印官親與問難如於立
 法之外另有良法者即行奨賞則人人各奏其能而
 仁術益精詳矣
一行勸諭之令 善不獨行當與善者共之正印官執
[004-45a]
 一簿籍少帶人數各裹餱糧徧到鄉村看得衣食豐
 足房舎齊整之家便入其門親自勸勉或願捨米糧
 若干或願煮粥若干日飼養若干人務盡激勸之言
 無定難從之數如有所許即令自登簿籍先送牌坊
 等樣為之奨勵
一别食粥之人 凡来食粥者報名在官立簿一扇分
 為三等六班老者不耐餓另為一等粥先給稍加稠
 病者不可羣另為一等粥先給少壯另為一等最後
[004-45b]
 給此謂三等造次顛沛之時男女不可無辨男三等
 在一邉女三等在一邉是為六班
一定散粥之法 擂鼓一通食粥之人男坐左邉以老
 病壯為序女坐右邉亦然毎人一滿椀周而復始大
 率止於兩椀老病者加半椀一椀可也毎日夕人給
 炒豆一椀
一分管粥之役 大粥塲立總管一人掌簿二人司積
 二人管米豆俱以廉幹者為之每鍋竈頭一人炊手
[004-46a]
 一人壯婦人更好柴夫一人水夫十人皆以食粥中
 之壯者為之但有惰慢及作弊者即時杖逐
一計煮粥之費 凡米須積在粥厰嚴宻之處司積者
 自帶鎻鑰每日每人以三合為率食粥之人每日増
 減不同掌簿先一夕日落報名數於司積令某鍋煮
 米若干司積冒破米豆者每一升罰一担竈頭尅減
 米豆者不論多少重責革出
一查盈縮之數 不分軍民良賤不論本土流民除强
[004-46b]
 壯充實男女不可輕收外其餘但係面黄肌瘦之人
 尫羸襤褸之狀即准收簿每簿分男女二扇每班常
 餘紙數葉以備早晚續到之人其人以日為序如正
 月初一日趙甲某府某縣人見在何處居住有子無
 子初二初三以次登記
一備煮粥之具 布袋若干條大鍋若干口木杓若干
 隻約與/椀大木椀若干箇椀令食粥者自備甚便但/大小不一恐多寡不同大木
 杓若干箇水桶若干隻柴薪不可多得即差少壯食
[004-47a]
 粥之人令其拾採
一廣煮粥之處 須行各州縣一齊通煮使窮民各就
 其便而流来之人不致結聚但一塲過五百人即将
 流民撥於别塲有父子夫妻一同随撥蓋結聚易離
 散難老病婦女何害少壯男子不散必為盗於地方
 接熟之日照歸流民法各發原籍更為得所
一備草薦 饑病之人坐卧無所亦易生疾州縣将穀
 稻藁桔織為草薦令之鋪地庶不受濕有力之家平
[004-47b]
 日肯織千百或冬月施與丐子或飢年散給粥塲大
 隂徳事事完另行奬勵
一奬有功 如果有功無過者原委人役大則送牌小
 則花紅鼓樂送至其家以示優厚
一旌好義 看其費米之多寡而定其旌賞之重輕或
 送牌坊或給免帖或給冠帶可也
一賑流民 過往流民倘過粥塲毎人給粥三椀炒豆
 一椀仍問姓名登記以便查考
[004-48a]
一貯煮粥器皿 天道無十年之熟一切煮粥器皿須
 令收藏備造一册存庫委付一人收掌不許變價及
 被人花費
 謹案此上皆呂公之良法其論粥厰必使數里一厰
 令人無奔走後時之失一厰止收二百人令人無雜
 聚成疫之害可為曲盡人情以余論之如辰刻令人
 食粥一餐随以米三合給之代其下次之粥民不因
 官守候二餐誤其一日之他圗官不為民令人過勞
[004-48b]
 日有兩畨之料理較於廣其食粥之地别其食粥之
 人不尤為要哉
崇禎庚辰年浙江海寧縣雙忠廟賑粥人食熱粥方畢
 即死每日午後必埋數十人與宋時湖州賑粥粥方
 離鍋猶沸滚器中饑人急食之食己未百歩而即死
 者無異後杭人何敬徳知之遂於夜半煮粥置大缸
 中明旦分給死者寡矣其所以必死之故人知之乎
 凡食粥者身寒腹餒必然之勢身寒則熱粥是好腹
[004-49a]
 餒則飽餐自調殊不知此皆殺身之道立死無疑故
 賑飢民其粥萬不可過熱令其徐徐食之戒其萬勿
 過飽始可得生賑粥時尤須大書數紙多貼於粥厰
 左右上書餓乆之人若食粥驟飽者立死無救若食
 粥太熱者亦立死無救猶當令人時時髙唱於粥厰
 之中使瞽目者與不識字之人皆知之庶可自警否
 則烏能知其久饑與不久饑而豈可概薄其粥令其
 不飽哉不論官賑民賑皆宜如是人之生死係焉仁
[004-49b]
 人幸無忽也
舊傳新鍋煮粥煮飯煮菜飢民食之未有不死者故厰
 中須用舊鍋萬一舊鍋不足須將新鍋或向菴堂寺
 院或向飯舗酒家換取舊鍋備用庶不致損人之命
 此又一要法也
不論男婦到厰吃粥倘懐中有嬰兒者許給一人之粥
 令其携歸哺之彼利此粥不致棄子造福更大也
少婦處女初次到厰吃粥之後當給半月之糧令其吃
[004-50a]
 完此米再到厰中来吃一次如前給之後皆倣此不
 可令彼含羞忍恥日日到厰挨擠於稠人廣衆之中
 也
萬歴二十八年河南大飢郭家村劉一鵾既貧且病囑
 其妻曰與其相守而俱亡何若自圗生計其妻泣曰
 夫者婦之天死則俱死耳寧忍相棄乎後賴御史鍾
 化民令縣官多設粥厰食之而得生
 謹案可見救人之死莫如粥厰但此厰貴早而不貴
[004-50b]
 遲枵腹者不能再候也貴近而不貴逺貧病者不能
 逺步也貴久而不貴暫禾麥未熟不能自食也一鵾
 可鑑其他可知倘此厰急促不能立辦菴堂寺院皆
 可代也
明末州縣官之賑粥也探聽勘荒官次日從某路將到
 連夜於所經由處寺院中設厰壘竈堆儲柴米鹽菜
 炒豆髙竿掛黄旗書奉憲賑粥四大字於上集村民
 等候官到鳴鐘散粥未到則枵腹待至下午官去随
[004-51a]
 撤厰平竈寂然矣皆耳聞目覩之事由是推之民安
 得不困國安得不擾後世官長賑粥可不視此為戒
 哉
 凡賑粥當在十月初旬為始此際草根樹皮無從得
 覔無粥則有死而已其止當在三月初旬此時草木
 既已萌芽飢者或有賴於一二也
  因里設厰賑粥法
魏禧言施粥者必須因里設厰若勞其逺行恐半途仆
[004-51b]
斃又須立人監理令飢民至者随其先後来一人則坐
一人後至者坐先至之下已坐者不許再起一行坐盡
又坐一行以面相對以背相倚空其中路可令担粥人
行走坐至正午撃梆一通髙唱給第一次食令人次序
輪𣪚有速食先畢者不得混與一次散訖然後撃梆二
通髙唱給第二次食如前法共三次即止蓋久饑之人
腸胃枯細驟飽即死惟飢民中稱有父母妻子卧病在
家者量行給與携歸處分已訖方令散去散去之法令
[004-52a]
後至坐外者先行挨次出厰庶不擁擠踐踏又多人羣
聚易於穢染生病須多置蒼术醋碗薫燒以逐瘟氣又
不時察驗嚴禁管粥者尅米將生水攙稀食者暴死其
碗箸各令飢民自備 按米多亦不得施飯久饑食飯
有立死者
 謹案魏君之論粥厰簡而當切而備非實與斯民休
 戚相闗以飢饉為念者不能也故其救荒䇿皆可為
 後世法不獨一粥厰也
[004-52b]
  擇地聚人賑粥法
城四門擇空曠處為粥塲蓋以兩棚坐以矮櫈繩列數
十行每行兩頭豎木橛繋繩作界飢民至令入行中挨
次坐定男女異行有病者另入一行乞丐者另入一行
預諭飢民各携一器粥熟鳴鑼行中不得動移毎粥一
桶兩人舁之而行見人一口分粥一杓貯器中須臾而
盡分畢再鳴鑼一聲聴民自便分者不患雜蹂食者不
苦見遺限定辰申二時亦無守候之勞庶法便而澤周
[004-53a]

 謹案古人賑粥擇四門之寛廣處而分食之既免冗
 雜薰蒸之苦又無遺出門外之悲法云妙矣但四鄉
 若不倣此賑之恐飢民盡奔城市仍難安頓故不可
 不廣為之計也
  挑担就人賑粥法
担粥法無定額無定期亦無定所每晨用白米數斗煮
粥分挑至通衢若郊外凡遇貧乞令其列坐人給一杓
[004-53b]
毎担需米五六升可給五六十人之餐十担便延五六
百人一日之命或數日或旬日更有仁人繼之諸命又
可暫延無設厰之勞有活人之實既可時行時止又且
無功無名量力而行随人能濟衆毎日有仁方矣此崇
禎辛巳嘉善陳龍正賑粥之法也
 明/張氏曰担粥須用有蓋水桶外用小籃備鹽菜椀
 筯 荒年有外具衣冠内實饑餒不能忍恥就食者
 如託人瓶缽取食勿生疑阻倘訪知果赤貧無人轉
[004-54a]
 託者更宜挑担上門量給之
  以米代粥分給法
沈少叅正宗謂担粥法止可代流亡之在其途者若救
土著之飢民煮粥叢弊不若分地挨户給以粥米既可
活人又不叢聚但須分給得當時加親察勝如因粥釀
疫者多矣
 謹案分給粥米之法果能託親覔友老成忠厚之人
 分布城市鄉村一體從事何善如之
[004-54b]
  垂死飢人賑粥法
邊海有失風船飄至塘船中人餓將絶者急與食往往
狼吞而致死後有煮稀粥潑桌上令飢人漸漸吮食之
方能得生盖飢腸微細不堪頓食也
 謹案以此觀之凡飢人不可令其吃熱粥而頓飽也
 明矣僉事林公故有云垂死貧民急饘粥粥要極稀
 毋令至飽此皆厯有徵驗之言不可不遵也
  黄虀雜煮增粥法
[004-55a]
取菜洗浄貯缸中用麥麫入滚水調稀漿澆菜上以石
壓之不用鹽六七日後菜變黄色味有微酸便成黄虀
矣此後但以菜投入虀汁中便可作虀更不復用麫取
虀切碎和米煮粥食之每米二斗可當三斗之用雖不
及純米養人而充塞饑腸聊以免死亦儉嵗縮節之一
法也
 謹案凶年增數口之粥即救人㡬日之命豈可視為
 泛泛故用黄虀煮粥凡米二升可作三升之用非法
[004-55b]
 之至善者歟物力維艱之際不可不急為預備也
[004-56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康濟錄卷四下之三
 捕蝗必覽
捕蝗總論小雅大田之詩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
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其後姚崇遣使捕蝗即引
此詩為証然其說未詳而其法亦未大備世云蝗有蒸
變而成者有延及而生者不知延及而生實始於蒸變
而成若致力水涯不容蒸變禍端絶矣既成之後非多
[004-56b]
人不能撲滅古人言法在不惜常平義倉米粟慱換蝗
蝻雖不驅之使捕而四逺自輻輳矣倘尅減遲滯則捕
者氣沮誠哉是言也故將蝗之始末盛衰條分於後蓋
知之詳則治之切以助為政者之萬一耳
  一蝗之所自起
蝗之起必先見於大澤之涯及驟盈驟涸之處崇禎時
徐光啓疏以蝗為蝦子所變而成確不可易在水常盈
之處則仍又為蝦惟有水之際倐而大涸草留涯際蝦
[004-57a]
子附之既不得水春夏鬱蒸乗濕熱之氣變而為蝻其
理必然故涸澤有蝗葦地有蝗無容疑也
 任昉述異記云江中魚化為蝗而食五穀 太平御
 覽云豐年蝗變為蝦此一証也 爾雅翼言蝦善遊
 而好躍蝻亦好躍此又一証也 有一僧云蝗有二
 鬚蝦化者鬚在目上蝗子入土孶生者鬚在目下以
 此可别
  二蝗之所由生
[004-57b]
蝗既成矣則生其子必擇堅垎音/劾黑土髙亢之處用尾
栽入土中其子深不及寸仍留孔竅勢如蜂窩一蝗所
下十餘形如豆粒中止白汁漸次充實因而分顆一粒
中即有細子百餘蓋蝻之生也羣飛羣食其子之下也
必同時同地故形若蜂房易尋覔也
 老農云蝻之初生如米粟不數日而大如蝇能跳躍
 羣行是名為蝻又數日羣飛而起是名為蝗所止之
 處喙不停嚙故易林名為飢蟲又數日而孕子於地
[004-58a]
 地下之子十八日復為蝻蝻復為蝗循環相生害之
 所以廣也
  三蝗之所最盛
蝗之所最盛而昌熾之時莫過於夏秋之間其時百穀
正將成熟農家辛苦拮据百費而至此適與相當不足
以供一啖之需是可恨也
 按春秋至於勝國其蝗灾書月者一百一十有一内
 書二月者二書三月者三書四月者十九書五月者
[004-58b]
 二十書六月者三十一書七月者二十書八月者十
 二書九月者一書十月者三以此觀之其盛衰亦有
 時也
  四蝗之所不食
蝗所不食者豌豆菉豆豇豆大麻&KR1342麻芝麻薯蕷及芋
桑 水中菱芡蝗亦不食 若將稈草灰石灰二者等
分為細末或灑或篩於禾稻之上蝗則不食
 有王禎農書及吳遵路諸事可考植之不但不為其
[004-59a]
 所食而且可大獲其利
  五蝗之所自避
良守之所在蝗必避其境而不入故有牧民之責者果
能以生民為己任省刑罰薄税斂直寃枉急賑濟洗心
滌慮雖或有蝗亦将歸於烏有而不為害矣
 如卓茂宋均魯恭諸君子載在前集皆班班可考也
  六蝗之所宜禱
蝗有禱之而不傷禾稼者禱之未始不可如禱而無益
[004-59b]
徒事祭拜坐視其食苗其禱也不亦大可冷齒耶
 萬歴四十四年六月丹陽有蝗從西北来蔽天翳日
 民争刲羊豕禱於神有蒲大王者尤號靈異凡禱之
 家止嚙竹樹茭蘆不及五穀有一朱姓者牲醖悉具
 見蝗已過遂止而不禱須臾蝗復迴集於朱田凡七
 畝盡嚙而去鄰苗不損一頴其事亦可異也至於開
 元四年山東大蝗祭拜之而坐視其食苗此一禱也
 不可謂愚之至哉
[004-60a]
  七蝗之所畏懼
飛蝗見樹木成行或旌旗森列每翔而不下農家若多
用長竿掛紅白衣裙羣然而逐亦不下也 又畏金聲
炮聲聞之逺舉鳥銃入鐡砂或稻米擊其前行前行驚
奮後者随之而去矣
 凡蝗所住之處片草不存一落田間頃刻千畝皆盡
 故欲逐之非此數法不可以類而推爆竹流星皆其
 所懼紅綠紙旗亦可用也
[004-60b]
  八蝗之所可用
蝗若去其翅足曝乾味同蝦米且可久貯而不壊以之
食畜可獲重利
 明/陳龍正曰蝗可和野菜煮食見於范仲淹疏中崇
 禎辛巳年嘉湖旱蝗鄉民捕蝗飼鴨鴨最易大而且
 肥又山中人養猪無錢買食捕蝗以飼之其猪初重
 止二十斤旬日之間肥而且大即重五十餘斤始知
 蝗可供猪鴨此亦世間之物性有宜於此者矣 又
[004-61a]
 有云蝗性熱積久而後用更佳
  九蝗之所由除
蝗在麥田禾稼深草之中者毎日清晨盡聚草稍食露
體重不能飛躍宜用筲箕栲栳之類左右抄掠傾入布
囊或蒸或煮或搗或焙或掘坑焚火傾入其中若只掩
埋隔宿多能穴地而出
蝗在平地上者宜掘坑於前長濶為佳兩旁用板或門
扇等類接連八字擺列集衆發喊手執木板驅而逐之
[004-61b]
入於坑内又於對坑用掃帚十數把見其跳躍往上者
盡行掃入覆以乾草發火燒之然其下終是不死須以
土壓之過一宿乃可一法先燃火於坑内然後驅而入
之詩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賊毋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
畀炎火此即是也
蝗若在飛騰之際蔽天翳日又能渡水撲治不及當候
其所落之處糾集人衆各用繩兜兜取盛於布袋之内
而後致之死
[004-62a]
 此上三種之蝗見其既死仍集前次用力之人舁向
 官司或錢或米易而均分否則有産者或肯出力無
 産者誰肯殷勤古人立法之妙亦嘗見之於累朝矣
 列之於後
  十蝗之所可滅
有滅於未萌之前者督撫官宜令有司查地方有湖蕩
水涯及乍盈乍涸之處水草積於其中者即集多人給
其工食侵水芟刈歛置髙處待其乾燥以作柴薪如不
[004-62b]
可用就地燒之
有滅於將萌之際者凡蝗遺子在地有司當令居民里
老時加尋視但見土脈墳起即便去除不可稍遲時刻
將子到官易粟聽賞
有滅於初生如蟻之時者用竹作搭非惟擊之不死且
易損壊宜用舊皮鞋底或草鞋舊鞋之類蹲地摑搭應
手而斃且狭小不傷損苗種一張牛皮可裁數十枚散
與甲頭復可收之聞外國亦用此法
[004-63a]
有滅於成形之後者既名為蝻須開溝打捕掘一長溝
溝之深廣各二尺溝中相去丈許即作一坑以便埋掩
多集人衆不論老幼沿溝擺列或持掃帚或持打撲器
具或持鐡鍤毎五十人用一人鳴鑼蝻聞金聲則必跳
躍漸逐近溝鑼則大撃不止蝻驚入溝中勢如注水衆
各用力掃者自掃撲者自撲埋者自埋至溝坑俱滿而
止一村如此村村若此一邑如是邑邑皆然何患蝻之
不盡滅也
[004-63b]
 謹案四法果能行之於未成將成已成之後醜類自
 滅何至蝗陣如雲荒田如海但窮民非食不生茍不
 厚給活其身家誰肯多人合力不盡滅之而不已哉
 雖然給之厚矣有司若不親加料理烏知弗為吏胥
 之所侵食也故撲除之法有二一在責重有司一在
 厚給衆力敢錄前人之善政以為後世之芳規視之
 者幸無忽焉
  責重有司之例
[004-64a]
唐開元四年夏五月勅委使者詳察州縣勤惰者各以
名聞
 謹案有此明詔有司尚敢因循而不捕乎故連嵗蝗
 灾而不至大飢者罰在有司故也
宋淳熙勅諸蝗初生若飛落地主隣人隠蔽不言耆保
不即時申舉撲除者各杖一百許人告報當職官承報
不受理及受理而不親臨撲除或撲除未盡而妄申盡
浄者各加二等
[004-64b]
 謹案此勅初責地主隣人未嘗不是末重當職官貟
 尤為敦本之論得捕蝗之要法所欠者耆保諸人吿
 而能捕者絶無賞給尚無以為鼓舞之道耳
明永樂九年令吏部行文各處有司春初差人巡視境
内遇有蝗蟲初生設法捕撲務要盡絶如或坐視致令
滋蔓為患者罪之若布按二司不行嚴督所屬巡視打
捕者亦罪之毎年九月行文至十月再令兵部行文軍
衞永為定例
[004-65a]
 謹案此則專罪有司之不力而又委其任於布按噫
 法至是而無以加矣昔徐光啓疏中有云主持在各
 撫按勤事在各郡邑盡力在各小民羙哉數語也又
 陳氏有云捕蝗之令當嚴責其有司蓋亦一家哭何
 如一路哭之意古之良吏蝗不入境有事於捕已可
 愧矣捕復不力雖嚴罰豈為過耶斯言誠可採也
  厚給捕蝗之例
晉天福七年飛蝗為灾詔有蝗處不論軍民人等捕蝗
[004-65b]
一斗者即以粟一斗易之有司官貟捕蝗使者不得少
有掯滯
 謹案捕蝗一斗得粟一斗非捕蝗而捕粟矣小民何
 樂而不為有司若果奉行蝗必盡捕而無疑矣
宋熙寧八年八月詔有蝗蝻處委縣令佐躬親打撲如
地方廣濶分差通判職官監司提舉分任其事仍募人
得蝻五升或蝗一斗給細色穀一斗蝗種一升給粗色
榖二升給銀錢者以中等值與之仍委官燒瘞監司差
[004-66a]
官覆按倘有穿掘打撲損傷苗種者除其稅仍計價官
給地主錢數
 謹案此詔給榖既云詳盡而又償及地主所損之苗
 不但免税而且償其價數噫捕蝗而至此詔可云無
 間然矣
紹興間朱熹捕蝗募民得蝗之大者一斗給錢一百文
得蝗之小者毎升給錢五百文
 謹案蝗蝻有大小之分賢者别之最清蓋害人之物
[004-66b]
 除之宜早不可令其長大而肆毒也故捕蝗者不可
 惜費得蝗之小者寧多給之而勿吝也蓋小時一升
 大則豈止數石文公給錢大小逈異不可為捕蝗之
 良法歟
明萬歴四十四年御史過庭訓山東賑饑疏内有云捕
蝗男婦皆饑餓之人如一面捕蝗一面歸家吃飯未免
稽遲時候遂向市上買麫做餅挑於有蝗去處不論逺
近大小男女但能捉得蝗蟲與蝗子一升者換餅三十
[004-67a]
箇又查得崮山隣近兩厰領糧饑民一千零二十名令
其報効朝廷今後將彼地蝗蟲或蝗子捕半升者方給
米麫一升以為五日之糧如無不准給與
 謹案過御史何見之不廣而責効甚速也尹鐸之保
 障晉陽馮驩之焚劵薛地何嘗責其必報然亦未嘗
 不報也今過御史命人担餅易蝗亦云小惠且崮山
 飢民升數之粟必令有蝗而始給彼老弱殘疾艱於
 行動力不能捕蝗者不盡死於此疏耶
[004-67b]
凡欲行捕蝗之法可見不外嚴責有司厚給捕者而已
 但二者相因為用缺一不可要知捕蝗易粟官亦易
 於勵衆衆亦樂於從官若使不准開銷於何取給不
 亦仍成畫餅耶故天子不可惜費近臣不可䝉蔽君
 臣一體朝野同心再法十宜而力行之何患乎蝗之
 不除而蝻之不滅哉
一宜委官分任 責雖在於有司倘地方廣大不能遍
 閱應委佐貳學職等貟資其路費分其地段註明底
[004-68a]
 册毎年於十月内令彼多率民夫給以工食芟除水
 草於驟盈驟涸之處及遺子地方搜鋤務盡稱職者
 申請擢用遺惡者記過待罰
二宜無使隐匿 向係無蝗之地今忽有之地主隣人
 果即申報除易米之外再賞三日之糧如敢隐匿不
 言被人首吿首人賞十日之糧隐匿地主各與杖警
 即差初委官貟速往搜除無使蔓延獲罪
三宜多寫吿示 張掛四境不論男婦小兒捕蝗一斗
[004-68b]
 者以米一斗易之得蝻五升者遺子二升者皆以米
 三斗易之蓋蝻與遺子小而少故也如蝗来既多量
 之不暇遍秤稱三十斤作一石亦古之制也日可稱
 千餘斤矣惟蝻與子不可一例同稱當以文公朱夫
 子之法為法也
四宜廣置器具 蝗之所畏服者火炮彩旗金鑼及掃
 帚栲栳筲箕之類鄉人一時不能備辦有司當為廣
 置給與各厰社長分發多人令其領用事畢歸繳庶
[004-69a]
 不徒手徬徨此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意也
五宜三里一厰 為易蝗之所令忠厚溫飽社長社副
 司之執筆者一人協力者三人共勷其事出入有簿
 三日一報以憑稽察敢有冐破從重處分使捕蝗易
 米者無逺渉之苦無久待之嗟無擠踏之患
六宜厚給工食 凡社長社副執筆等人有弊者既當
 重罰無弊者豈可不賞或給冠帶或送門匾或免徭
 役随其所欲而與之其任事之時社長社副執筆者
[004-69b]
 共三人毎日各給五升斛手二人協力者一人毎日
 共給一斗分其髙下而令人樂趨
七宜急償損壊 因捕蝗蝻損壊人家禾稼田地既無
 所收當照畝數除其税糧還其工本俱依成熟所收
 之數而償之先償其七餘三分看四邊田隣所收而
 加足勿令久於怨望
八宜浄米大錢 凡換蝗蝻不得揷和粞榖糠粃如或
 給銀照米價分發不許低昂如若散錢亦若銀例不
[004-70a]
 許加入低薄小錢巡視官應不時訪察以辨公私
九宜稽察用人 社長社副等有弊無弊誠偽何如用
 鍾御史拾遺法以知之公平者立賞侵欺者立罰周
 流環視同於粥厰其弊自除
十宜立叅不職 躬親民牧縦蟲殺人倪若水見誚於
 當時盧懐慎遺譏於後世飛蝗尚不能為之滅飢賊
 奚能使之除司道不揭督撫安存甚矣有司之不可
 怠於從事也
[004-70b]
 謹案蝗之為害甚於水旱民之不能去盡者以無良
 法故也今以十所闡發蝗之生滅以十宜細說蝗之
 可除曷勿事之且古之聖王川澤有禁山野有官既
 不濫殺豈肯縦惡此即驅虎豹蛇龍之意也
宋王荆公罷相鎮金陵是秋江左大蝗有無名子題詩
賞心亭曰青苗免役兩妨農天下嗷嗷怨相公惟有蝗
蟲感盛徳又随鈞斾過江東荆公一日餞客至亭上覽
之不恱命左右物色之竟莫能得
[004-71a]
 謹案古云瑞不虚呈必應聖哲妖不自作必候昏淫
 荆公恃才妄作天怒人怨乖戾之氣随之而行勢所
 必有不思撲滅蝗蝻反欲捕捉詩人即或得之亦不
 過江左之詩人而能捕天下後世之詩人哉識見不
 逹新法可知怨者多矣
錢穆甫為如臯令會嵗旱蝗大起而泰興令獨紿郡將
云縣界無蝗已而蝗亦大起郡將詰之令辭窮乃言縣
本無蝗蓋自如臯飛来仍檄如臯請嚴捕蝗無使侵隣
[004-71b]
境穆甫得檄書其紙尾報之曰蝗蟲本是天灾實非縣
令不才既是敝邑飛去却請貴縣押来未㡬傳至郡下
無不絶倒
 謹案二令皆可罷也當此飛蝗食稼困害良民之際
 不思自罪敬警格天一欲委罪於人一以批辭為戲
 則其平日之政必不善矣可受百里生民之寄乎
賀徳邵號戎菴湖廣荆門人為諸生時徒步入城路過
麻城拾遺金二百兩留三日待其人来舉而還之後宰
[004-72a]
臨邑遇荒旱設法賑濟全活數萬人隣境之蝗蝻雲湧
而臨邑獨無人皆異之至今從祀不絶
 謹案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始可為政賀君晝返
 遺金豈来暮夜此蝗蝻之所以不入其境也如以有
 為無除之不急其為害也不特傷稼且將食人寧獨
 蔽天而已哉
明顧仲禮保定人幼孤事母至孝遇嵗凶負母就養他
郡七年始歸時蝗蟲遍野食其田苗仲禮泣曰吾將何
[004-72b]
以為養母之資乎言未已狂風大起蝗蟲盡被吹散苗
得不傷
 謹案人知官清則蝗不入其境不知人孝則風亦能
 吹之而散所以忠孝感神㨗如桴鼓怨天尤人者徒
 自增其罪戾耳
[004-73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康濟錄卷四下之四
 社倉條約
社倉論曰救荒之術賑濟貴乎速轉運貴乎近利賴貴乎
恒久而不在乎一時之權宜若是乎社倉之不可不設也
審矣但建之而不得其法或相强於未行之前或粉飾於
舉行之際託非其人乾沒是患開發或濫浮冐正多推其
意原本於鄉黨相賙而久且為閭里之擾累豈非徒騖虛
[004-73b]
名而毫無實裨者乎用集文公之條約敢凟司牧之聽聞
果能彷彿前賢設施四境未饑者咸歌大有將饑者悉免
倒懸能變通以善其用則紫陽復生而仁民之術溥矣
崇安社倉記朱熹/乾道戊子春夏之交建人大飢予居
崇安之開耀鄉知縣事諸葛侯廷瑞以書来屬予及其
鄉之耆艾左朝奉郎劉侯如愚曰民飢矣盍為勸豪民
發藏粟下其直以賑之劉侯與予奉書從事里人方幸
以不飢俄而盗發浦城距境不二十里人情大震藏粟
[004-74a]
亦且竭劉侯與予憂之不知所出則以書請於縣於府
時徐公嚞知府事即日命有司以船粟六百斛沂溪以
来劉侯與予率鄉人行四十里受之黄亭歩下歸籍民
口大小仰食者若干人以率受粟民得遂無飢以死無
不恱喜歡呼聲動旁邑於是浦城之盗無復随和而束
手就擒矣及秋又請於府曰山谷細民無葢藏之積新
陳未接雖樂嵗不免出倍稱之息貸食豪右而官粟積
於無用之地後將紅腐不復可食願自今以往嵗一斂
[004-74b]
散既以紓民之急又得易新以藏俾願貸者出息什二
又可以抑僥倖廣貯蓄不欲者勿强嵗或不幸小飢則
弛半息大䘲則盡蠲之於以恵活鰥寡塞禍亂源甚大
恵也請著為例王公報皆施行如章劉侯與予又請曰
粟若分貯民家於守視出納不便請倣古法為社倉以
貯之於是為倉三亭一門牆守舎無一不具司會計董
工役者貢士劉復劉得輿里人劉瑞也既成而劉侯之
官江西幕府予又請曰復與得輿皆有力於是倉而劉
[004-75a]
侯之子將仕郎琦嘗佐其父於此其族子右脩職郎玶
亦廉平有謀請得與并力府以予言悉具書禮請焉四
人者遂皆就事方且相與講求倉之利病且為條約予
惟成周之制縣都皆有委積以待凶荒而隋唐所謂社
倉者亦近古之良法也今皆廢矣獨常平義倉尚有古
法之遺意然皆藏於州縣所恩不過市井游惰軰至於
深山長谷力穡逺輸之民則雖飢餓瀕死而不能及也
又其為法太宻使吏之避事畏法者視民之殍而不肻
[004-75b]
發往往全其封鐍逓相付授至或累數十年不一訾省
一旦甚不獲已然後發之則已化為浮埃聚壌而不可
食矣夫以國家憂民之深其慮豈不及此然而未之有
改者豈不以里社不能皆有可任之人欲一聽其所為
則懼其計私以害公欲謹其出入同於官府則鈎校靡
宻上下相遁其害又必有甚於前所云者是以難之而
弗暇耳今幸數公相繼其憂民慮逺之心皆出乎法令
之外又皆不鄙吾人以為不足任故吾人得以及是數
[004-76a]
年之間左提右挈上說下教遂能為鄉閭立此無窮之
計是豈吾力之獨能哉因書其本末如此刻之石以告
後之君子云
  社倉條約
一逐年十二月分委諸部社首保正副將舊保簿重行
 編排其間有停藏逃軍及作過無行止之人隐匿在
 内仰社首隊長覺察申報尉司追捉觧縣根究其引
 至之家亦乞一例㫁罪次年三月内將所排保簿赴
[004-76b]
 鄉官交納鄉官㸃檢如有漏落及妄有增添一户一
 口不實即許人吿審實申縣乞行根治如無欺弊即
 將其簿紐算人口指定米數大人若干小兒減半候
 支貸日將人户請米狀拖對批填監官依狀支散
一逐年五月下旬新陳未接之際預於四月上旬申府
 乞依例給貸仍乞選差本縣清强官一貟人吏一名
 斗子一名前来與鄉官同共支貸
一申府差官訖一面出榜排定日分分都支散先逺後/近一日
[004-77a]
 一/都曉示人户産錢六百支以上及自有/營運衣食不缺不得請貸各依日限具
 狀状内開說大/人小兒口數結保毎十人結為一保逓相保委如/保内逃亡之人同保均備取保
 十人以下不成保不支不陳龍正曰不成保不支/將聴畸零窮民之餓乎 如金華縣規附甲為妥
 身赴倉請米仍仰社首保正副隊長大保長並各赴
 倉識認面目照對保簿如無偽冐重疊即與簽押保
 明其社首保正等人不/保而掌主保明者聴其日監官同鄉官入倉據狀
 依次支散其保明不實别有情弊者許人告首隨事
 施行其餘即不得妄有邀阻如人户不願請貸亦不
[004-77b]
 得妄有抑勒
一收支米用淳熙七年十二月本府給到新漆黒官桶
 及官斗仰斗子依公平量其監官鄉官人從逐㕔止
 許兩人入中門其餘並在門外不得近前挨拶攙奪
 人户所請米斛如違許被擾人當㕔告覆重作施行
一豐年如遇人户請貸官米即開兩倉存留一倉若遇
 飢歉則開第三倉専賑貸深山窮谷耕田之民庶㡬
 豐荒賑貸有節
[004-78a]
一人户所貸官米至冬納還不得過十/一月下旬先於十月上旬
 定日申府乞依例差官將帶吏斗前来公共受納兩
 平交量舊例每石收耗米二斗今更不收上件耗米
 又慮倉厫折閱無所從出每石量收三升准備折閱
 及支吏斗等人飯米其米正行附冊收支
一申府差官訖即一面出榜排定日分分都交納先近/後逺
 一日/一都仰社首隊長告報保頭保頭告報各户逓相紏
 率造一色乾硬糙米具狀同保共為一狀未足不得/交納如保内有人逃亡即
[004-78b]
 同保均/備納足赴倉交納監官鄉官吏斗等人至日赴倉受
 納不得妄有阻抑及過數多取其餘並依給米約束
 施行其收米人吏斗子要知首尾/次年夏支貸日不可差換
一收支米訖逐日轉上本縣所給印冊事畢日具總數
 申府縣照會
一每遇支散交納日本縣差到人吏一名斗子一名社
 倉算交司一名倉子兩名每人日支飯米一斗約半/月
 發遣裹足米二石共計米一十七石五斗又貼書一
[004-79a]
 名貼斗一名各日支飯米一斗約半/月發遣裹足米六
 斗共計四石二斗縣官人從七名鄉官人從共一十
 名毎名日支飯米五升十/日共計米八石五斗已上共
 計米三十石二斗一年收支兩次共用米六十石四
 斗逐年葢墻并買藳薦修補倉厫約米九石通計米
 六十九石四斗
 陳龍正曰毎人日支飯米一斗太多矣應減為一升
 五合另給酒菜銀數分上下均便
[004-79b]
 張文嘉曰支收交納各有定限為日不多在鄉官士
 人知此義舉㫁不計利至於吏人倉子安肯空勞毎
 名支飯米一斗即寓相犒之意若減為一升五合又
 給酒菜之資不惟反多煩瑣抑恐不足服此軰之心
 其鄉官并僕從恐有貧薄者亦必須支米五升方足
 薪水之用固知朱子非過厚也
 又按朱子當日始創此事故須官府弹壓倘今舉行
 社倉則保簿赴官交納及申縣乞差吏斗諸事俱不
[004-80a]
 必行止須支給司社及倉守効勞宣力諸人可也
一排保式某里第某都社首某人今同本都大保長隊
 長編排到都内人口數下項
  甲户大人若干口小兒若干口居住地名某處或/産户開説産錢若干或白烟耕田開店買賣
  土著外来係某/年移来逐户開
  餘開
 右某等今編排到都内人户口數在前即無漏落及
 増添一户一口不實如招人户陳首甘伏觧縣㫁罪
[004-80b]
 謹狀
 年月日大保長姓名
    隊長姓名
    保正副姓名
    社首姓名
一請米狀式某都第某保隊長某人大保長某人下某
 處地名保頭某人等㡬人今逓相保委就社倉借米
 每大人若干小兒減半候冬收日備乾硬糙米每石
[004-81a]
 量收耗米三升前来送納保内一名走失事故保内
 人情願均備取足不敢有違謹狀
 年月日保頭姓名
    甲户姓名
    大保長姓名
    隊長姓名
    保長姓名
    社首姓名
[004-81b]
一社倉支貸交收米斛合係社首保正副告報隊長保
 長隊長保長告報人户如闕隊長許人户就社倉陳
 説告報社首依公差補如闕社首即申尉司定差
一簿書鎖鑰鄉官公共分掌其大項收支須監官簽押
 其餘零碎出納即委鄉官公共掌管務要均平不得
 狥私容情别生奸弊
一如遇豐年人户不願請貸至七八月而産户願請者
 聽
[004-82a]
一倉内屋宇什物仰守倉人常切照管不得毁損及借
 出他用如有損失鄉官㸃檢勒守倉人賠償如些小
 損壊逐時修整大段改造臨時具因依申府乞撥米
 斛
 宋/陸九淵曰社倉固為農之利然農田常熟則其利
 可乆苟非常熟之田一遇歉嵗則有散而無斂来嵗
 缺種糧時乃無以賑之莫若兼置平糶一倉使無貴
 賤之患折所糴為二毎存其一以備歉嵗代社倉之
[004-82b]
 匱實為長利也
 舊說青苗者田未熟而貸之錢田已熟而收其利安
 石嘗行此於一邑甚善然猶躬通下情随其願與不
 願也至當國時欲以此行之天下而守令者又阿重
 臣意㫖以多散錢多得利為稱職不問貧富緩急强
 與之又寄權人役出納之際輕重為奸而民遂怨咨
 載道矣
 謹案社倉之建至凶嵗而益見其妙若聽民之願與
[004-83a]
 不願而議建十不得一矣何也小民以他人之物而
 為一己之所有則恒喜以一己之需而為公家之所
 存則多惡此必然之勢也如懼其惡而不令建張詠
  命去茶植桑不嘗致惡於四境乎其後何以復為
 其所喜等而上之魯人之歌孔子鄭人之歌子産皆
 彰彰可驗也是彼一時之喜惡何足以惑吾永逺之
 深仁哉
 
[004-83b]
 
 
 
 
 
 
 
欽定康濟錄卷四下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