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49 欽定康濟錄-清-陸曾禹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三
康濟錄          政書類三邦計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
  康濟錄六卷乾隆四年
  御定初仁和監生陸曽禹作救飢譜吏科給事中
    倪國璉為檢擇精要釐為四卷㑹
  詔翰林科道輪奏經史講義國璉因恭錄進
[000-1b]
   呈
  皇上嘉其有禆於實用
  命内直諸臣刪潤其詞剞劂頒布因
  賜今名其書凡分四門二曰前代救援之典所錄
    故實上起唐虞下迄元明按朝代先後編次
    二曰先事之政分子目六三曰臨事之政分
    子目二十四曰事後之政分子目五又附録
    者四事皆先引古事後系論斷案金穰木飢
[000-2a]
    天道恒然堯水湯旱聖朝不免其挽囘氣數
    則在於人事之修舉周禮荒政十有二多主
    於省事以節財盖預備之道已散見于各職
    故也我
  皇上宵衣旰食軫念民依或嵗星偶沴禾麥不登
  賜蠲貸者動輙數十百萬
  賜賑䘏者亦動輙數十百萬即遇貪墨敗度借極
    災以蝕
[000-2b]
   帑者尚恐封疆大吏因噎廢餐杜侵冐之風或
    靳撫綏之費
  綸音宣諭至冄至三含識之倫罔弗共喻
  仁宏博濟實邁唐虞是以國璉是編特邀
  睿賞臣/等校錄之下仰見
  勤求民瘼之心與
  俯察邇言之意均迴軼千古也乾隆四十九年六
    月恭校上
[000-3a]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 陸 費 墀
[000-4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三
欽定康濟錄       政書類三邦計之屬/
  吏科給事中臣/倪國璉謹
 奏為進
呈書籍事仰惟我
皇上軫念民瘼仁恩周浹遇各省偶有歉收隨即多方
  補救蠲賑備施不惜
宵旰之勤勞以謀斯民之安飽然猶
[000-4b]
聖不自聖安益求安旱澇未形疇咨早切視民如傷之
  懷有加無己建極錫福之道曲成不遺凢屬内外
  大小臣工孰不思罄竭愚忱以仰佐
聖治於萬一者臣/黍居言職輪該進書因見同鄉已故
  錢塘縣監生臣/陸曾禹所集救饑譜一書未經刋
  刻其書每條前列經史後加論説與今所進經史
  之體無異是以不揣愚昩錄其大要共為四卷恭
  呈
[000-5a]
睿覽雖書中所列條目總不出
聖政之範圍然其編輯詳明似尚有可取者伏惟
聖慈垂鑒俯採芻蕘之一得宥其草野之蠢愚臣/曷勝
  惶悚待
命之至謹
 奏乾隆四年十月二十日奉
上諭吏科給事中倪國璉奏進救饑譜四卷猶有鄭俠
 繪圖入告之遺意甚屬可嘉著南書房翰林詳加校
[000-5b]
 對畧為删潤命名曰康濟錄交與武英殿刋刻頒發
 倪國璉著賞賜表裏各二疋以示奨予欽此
[000-6a]
  乾隆五年閏六月十四日奉
㫖開列經理諸臣銜名
  監理
  和   碩   和   親   王臣/𢎞 晝
  總閲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臣/鄂爾泰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臣/張廷玉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臣/徐 本
[000-6b]
  南書房校對
  吏 部 右 侍 郎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蒋 溥
  經 筵 講 官 户 部 右 侍 郎臣/梁詩正
  内 閣 學 士 兼 禮 部 侍 郎臣/汪由敦
  日 講 官 起 居 注詹 事府詹事臣/鄂容安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世襲三等伯臣/張若靄
  日 講 官 起 居 注 翰林院侍讀臣/彭啟豐
  日 講 官 起 居 注 翰林院侍講臣/介 福
[000-7a]
   翰  林    院   修   撰臣/金徳瑛
   翰  林    院   編   修臣/秦蕙田
   翰  林    院   修   撰臣/莊有恭
  武英殿校對
  經  筵 講 官 刑 部 右 侍 郎臣/張 照
  工   部    右    侍  郎臣/許希孔
  原   任  刑 部  左  侍 郎臣/勵宗萬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臣/陳 浩
[000-7b]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臣/吕 熾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臣/周學健
  署日講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臣/朱良裘
  翰   林   院   編    修臣/田志勤
  翰   林   院   編    修臣/董邦逹
  翰   林   院   檢    討臣/唐進賢
  翰   林   院   編    修臣/李清芳
  翰   林   院   檢    討臣/郭肇鐄
[000-8a]
  校刋
  拔       貢        生臣/費應泰
  拔       貢        生臣/盧明楷
  拔       貢        生臣/薛世楫
  拔       貢        生臣/廖名揚
  拔       貢        生臣/徐顯烈
  拔       貢        生臣/王積光
  優       貢        生臣/王 男
[000-8b]
  恩       貢        生臣/曾尚渭
  拔       貢        生臣/李長發
  拔       貢        生臣/程元林
  監造
  内務府南苑郎中兼佐領加六級紀錄八次 臣/雅爾岱
  内務府錢糧衙門郎中兼佐領加五級紀錄六次臣/永 保
  内 務 府 廣 儲 司 員外郎加二級臣/雙 玉
  内務府慶豐司員外郎加一級紀録 二次 臣/西  寧
[000-9a]
  内 務 府 廣 儲司司庫加二級臣/胡三格
  監             造臣/恩 克
  監  造   加  一   級臣/永 忠
  庫             掌臣/于保柱
  庫             掌臣/鄭桑格
  庫             掌臣/姚文彬
[000-10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康濟錄總目
 第一卷
  前代救援之典
 第二卷
  先事之政目六/
   一教農桑以免凍餒/三建社倉以使賑貸 二講水利以備旱澇/四嚴保甲以革姦頑
   五奏截留以資急用/ 六稽常平以杜侵欺/
[000-10b]
 第三卷
  臨事之政目二十/
   一急祈禱以囘天意/三命條陳以開言路 二求才能以捍災傷/四先審户以防冒恩
   五借國帑以廣糴糶/七禁遏糴以除不義 六理囚繫以釋含寃/八發積儲以救窮困
   九不抑價以招商運/ 安流民以免顛沛 十開粥厰以活垂危/ 勸富豪以助濟施
    乞蠲賑以紓羣黎/育嬰兒以慈孤㓜  興工作以食餓夫/視存亡以惠急需
    弭盗賊以息奸宄/撲蝗蝻以保稼穡  甘專擅以奮救援/貸牛種以急耕耘
 第四卷
[000-11a]
  事後之政目六/
   一贖難賣以全骨肉/三必賞罰以風繼起 二憐初泰以大撫綏/四籌匱乏以防薦饑
   五尚節儉以裕衣食/ 六敦風俗以享太平/
  附録
   摘要備觀/社倉條約 賑粥湏知/ 捕蝗必覽/
[000-12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康濟錄卷之一
 前代救援之典
總敘聖賢之治天下豈不欲斯民含哺鼓腹日遊于太
和之世哉無如水旱之災堯湯不免使無良䇿以處之
致民有饑餒之憂流離之患如保之懷肯恝然乎於是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荒政從之而出矣是政
也非譜而何夫古有治譜欲其前後相師以修其政令
[000-12b]
何獨至于救饑而不以前人為譜哉爰集聖賢之言行
已昭救濟之謀猷者或總列於前或分陳於後果能倣
而行之惠我元元如登大有是譜也不猶有脚之陽春
力可回天者耶常目在焉蒼生幸矣
唐堯之為君也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一民饑曰我
饑之也一民寒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百
姓戴之如日月親之如父母
 謹案三稱我字是聖人以全副精神注之一肩任來
[000-13a]
 之意四海雖大若以我之為君有一民為饑寒所困
 而陷於法網者非我之教養有虧歟故朝乾夕惕澤
 潤生民舉天地間盡在春風和氣中也
虞舜彈五絃之琴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觧吾民之慍
 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謹案大舜認定民是吾之民慍必為之解財必為之
 阜方遂其惠養元元之意肯令凶年饑嵗流離失所
 而不急為軫恤哉
[000-13b]
商湯因旱禱於桑林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歟民失職
歟宫室崇歟婦謁盛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何以不雨
而至斯極也言未已大雨方數千里
 謹案湯在位三十祀而遇大旱之年共有七民無菜
 色者要非無備而能然也禱之尚如是之切上蒼有
 不為之感動哉是六事之責不可少而九年之蓄尤
 不可缺也
周武王立重泉之戍令曰民有百鼔之粟者不行民舉
[000-14a]
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國榖二十倍最聚/也
 謹案榖不足不足以救饑令不嚴不足以懼民嚴令
 積榖聖王權變之道也即豫備不虞之典也尚父不
 云乎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凶安不忘危敬勝之事
 也故雖禾黍油油必令倉箱盈足誠以豐年多蓄則
 饑饉可無虞耳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
知小人之依
[000-14b]
 註云魚無水則死木無土則枯民非稼穡則無以生
 也四民之事莫勞於稼穡生民之功莫盛於稼穡周
 公發無逸之訓以戒成王懼其知逸而不知無逸也
 豈獨成王之所當知哉實千萬世人主之準則也
孔子自魯適齊時齊旱饑景公問曰如之何對曰凶年
力役不興馳道不修祈以玉帛祀以下牲此賢君自貶
以救民之禮也
 謹案時當饑饉若不節一人之用度救萬姓之流離
[000-15a]
 天命民碞之際豈不大可畏耶故夫子以此告之使
 景公急以救民為事也
易經益卦象曰益損上益下民説无疆自上下下其道
大光
 大全云恩由上䆒非僅一切轉移之術始為益之名
 者也要在制民常産之外若山林川澤之利損以與
 民貨稅田租之類量加蠲免如是益下而民有不欣
 欣然盡發愛戴之心者歟
[000-15b]
書經帝曰棄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榖
 謹案舜之民曷嘗阻於饑哉然舜以黎民非百榖不
 能生其身非后稷莫能教其耕故必諄諄戒勉益見
 聖主賢臣安不忘危豫備不虞之意耳
詩經大雅倬彼雲漢昭囘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
莫我聽又曰靡人不周無不能止
 宋/董煟曰靡神不舉靡愛斯牲說謂慰安人心然山
[000-16a]
 川禱祀從古有之亦見古人憂畏之切至七章言靡
 人不周無不能止非當時有實惠及于民安能如是
春秋魯僖公二年冬十月不雨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 僖公憂閔元服避舍躬節儉絀女謁輟
樂休工釋更徭之逋罷軍冦之誅去苛刻慘毒之政所
蠲浮令四十五事放讒佞郭都之等十三人誅領人之
吏受貨賂趙侃等九人率羣臣禱于山川天即為之大

[000-16b]
 謹案天以水旱困人正欲長民者之惠愛蒼生耳茍
 能遇災而懼恤民之瘼更新善政天将消其災而錫
 之福矣從古天人相感之理如響應聲夫豈獨僖公
 一事哉
禮記王制云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
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
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雖有凶旱
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
[000-17a]
 謹案無三年之蓄尚非其國後之各省其所蓄不知
 有幾隋唐行之而有效紫陽施之而見功者社倉也
 庶幾乎其得之歟夫粟既積之於京師復徧之於天
 下倉箱足而積貯豐小民将擊壤而歌矣聖人所以
 能樂民之樂也
周禮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萬民一曰散財貸種/食也二曰
薄征輕賦/稅也三曰緩刑省刑/罰也四曰弛力息徭/役也五曰舍禁山/澤
無禁/也六曰去幾去闗防之幾察/使百貨流通七曰𤯝禮殺吉/禮也八曰殺
[000-17b]
節凶/禮也九曰蕃樂謂閉藏樂/器而不作十曰多昏多昏配則男/女得以相保
一曰索鬼神求廢祀而/修之也十二曰除盜賊安良/民也大司徒以
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㓜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
貧五曰寛疾六曰安富
 謹案語云三代而上有荒嵗而無荒民其所以無荒
 民者必上之人有以豫備故也即富者尚欲安之況
 老㓜貧窮疾病之類有不在其懷保之中耶嗟夫政
 之不可偏廢如人身之脉絡不可一經不治致令其
[000-18a]
 受病也世之為政者果能視此而無愧焉康阜之休
 旁敷四海矣
榖梁傳一榖不升謂之嗛二榖不升謂之饑三榖不升
謂之饉四榖不升謂之荒五榖不升謂之大祲大祲之
禮君食不兼味臺榭不塗弛候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
制鬼神禱而不祀嗛同歉不/滿之意也
 明/邱濬曰君食不兼味以下即周禮膳夫所謂大荒
 則不舉者也譬如父母焉其子不哺而已乃日餘膏
[000-18b]
 粱于心安乎
齊糴賤桓公恐五榖之歸于諸侯欲為百姓藏之問於
管子管子曰今者夷吾過市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君請
式璧而聘之桓公從之民争為囷京以藏榖
 謹案桓公之慮固深管子之智更羙倘不賞一二人
 以風衆人其誰我從此所謂藏富于民而君不致獨
 貧者也曷嘗盡斂于太倉之内哉夫國無三年之蓄
 者國非其國然則交相致益而後富强可甲于天下
[000-19a]
周惠王十七年十二月衛文公立公大布之衣大帛之
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車
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謹案治國不可以縱欲守位貴從乎民好膺民社者
 治本是圖躬行節儉則恩膏沛于萬姓菽粟足于倉
 箱矣懿公好鶴而文公能勤民布政不數年間國以
 富厚民用和輯人主好惡之間不可不慎也如此
周敬王四十年夏五月熒惑守心宿/名心宋之分野也景
[000-19b]
公憂之司星子韋曰可移于相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
移于民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于嵗公曰嵗饑民困吾
誰為君子韋曰天髙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
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謹案觀景公之言蓋不專為一身而憂之矣相是股
 肱民為邦本此數語何嘗有意格天而天則為之格
 矣可見天人感應之理原在乎呼吸間子韋知其理
 而候之果徙三度仁哉景公智哉子韋也
[000-20a]
魏文侯時租賦增倍于常或有賀者文侯曰今户口不
加而租賦嵗倍此由課多也譬如冶焉令大則薄令小
則厚治人亦如之夫貪其賦税不愛民人是虞人反裘
而負薪也徒惜其毛不知皮盡而毛安所附是兩匱之
勢也
 謹案理勢明則言辭逹文侯之論增賦不事支流旁
 幹直能探本窮源賀者應慚偽者應懼君子知此民
 困必蘇非社稷之福哉
[000-20b]
李悝為魏文侯作平糴法曰糴甚貴則傷民甚賤則傷
農若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
也善為國者使民無傷而農益勸故大熟則上糴三而
舍一中熟糴二下熟糴一使民適足價平而止小饑則
發小熟之斂中饑則發中熟之斂大饑則發大熟之斂
以糶于民故雖遇水旱饑饉糴不貴而民不散行之魏
國日益富强
 謹案收糴于豐熟之時出糶于荒歉之日務必平價
[000-21a]
 而止民農皆不令傷非法之出于萬全耶有何水旱
 之足慮嘉謀若此食禄何慚在位者鑒此類推廣其
 仁術不負敦本愛民之君子矣
漢文帝二月詔曰方春和時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
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困窮之人或阽于危亡而莫之
省憂為民父母将何如其議所以賑貸之
 謹案文帝以草木羣生之樂其樂因念吾民窮困之
 顛連廣其仁術賑貸並行是陽春之所不及者文帝
[000-21b]
 得而及之矣否則枯木有時暢茂窮簷赤子樂嵗終
 身苦是草木之弗若不亦深可歎乎撫黎元者能觸
 景念民勿忘先王對時育物之懷則太和元氣長流
 行于宇宙中矣
文帝癸酉十二年眺錯上言曰夫人情一日不再食則
饑終嵗不製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
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是故明君貴五榖
而賤金玉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欲民務農在
[000-22a]
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之
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嵗塞下之粟必多矣
帝從之令民入粟于邊拜爵各以多少級數為差
 謹案自古以民饑而擾天下者不一而足未聞無珠
 玉而擾其國者也錯勸其君賤珠玉寳五榖足國之
 本務其在是乎所以稱智囊也
景帝後元二年夏四月詔曰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
繡纂組害女工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女工害則寒之
[000-22b]
原也夫饑寒並至而能亡為非者寡矣今嵗或不登民
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
姓侵牟萬民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
丞相以聞請其罪
 謹案此詔專重農桑委其責于太守政治之方莫若
 此矣况又令丞相不時奏聞此大法小亷民安物阜
 周之成康漢之文景皆以賢君稱也
武帝時董仲舒對策曰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以承流
[000-23a]
而宣化也師帥不賢則主徳不宣恩澤不流是以隂陽
錯繆氛氣充塞羣生寡遂黎民未濟也
 謹案仲舒以承流宣化責成郡守縣令此真握要之
 言大吏貴而不切散官踈而無權惟府縣官有守土
 之專政令聲教易與相通末俗頺風力能振作劉向
 素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者以其論事切中機要而
 立意本于正大也
武帝征和四年四月以趙過為捜粟都尉過教民為代
[000-23b]
田一畝三畎畎者田中之溝也/廣一尺深一尺嵗代處代易也嵗/易其處故曰
代田毎耨輙附根根深耐風與旱其耕耘田器皆有便
巧用力少而得榖多民皆便之
 謹案詩云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從古教稼任地各
 有便宜以盡輔相裁成之責武帝為民治農事必使
 良才賢牧講求于隴畝之間以人工代天巧神明變
 化總期便民而不敢逸于圖治休哉盛業其漢治之
 隆歟
[000-24a]
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冬十月監軍謁者宋均見蠻方
飢餒困厄均與諸将議曰夫忠臣出境有可以安國家
者專之可也乃矯制告諭羣蠻而降之蠻地遂平均未
至先自劾矯制之罪上嘉其功迎賜以金帛
 謹案天災可畏飢徧蠻方設或再加困鬭血刃者固
 多僵仆者要亦不少豈好生之心哉監軍矯制而諭
 之降既得上國之體且服小醜之心以仁布徳以智
 全仁宜乎上之奨賞矣後之銜命閫外者其将以此
[000-24b]
 為法乎
明帝永平三年大起北宫時天大旱尚書僕射鍾離意
謁闕免冠上疏曰昔成湯遭旱以六事自責切見北宫
大作民失農時自古非苦宫室小狹但患民不安寧宜
且罷止以應天心上即時罷之遂應時澍雨
 謹案蒼蒼者天耶孰謂理居元渺一時無以格之哉
 當時勞民傷財人心不安而天意示警僕射免冠切
 諫上即罷役時雨降而禾稼生可見風雨之調和原
[000-25a]
 在人心之喜豫蓋心和而氣和氣和而隂陽交泰矣
 王政本符乎情理天心總寄于民心信哉
和帝永元五年遣使分行三十餘郡凡貧民之不能自
食者悉開倉賑給
 謹案和帝年十四五能恤貧民能除竇憲亦云賢矣
 苐天性聰明不如聖學日躋深邃孰謂師保翼助之
 功迂闊而不可近哉
安帝時皇太后鄧氏毎聞民飢或逹旦不寐躬自減徹
[000-25b]
以救災危故雖有水旱交侵宇内復寧嵗仍豐稔是勤
政之效也
 謹案民不賴君何能活于凶嵗君不得民何以享其
 太平此君民一體之意也假如手足有病而心腹獨
 能舒泰乎皇太后逹旦不寐以救饑民世稱賢后良
 有以也
桓帝永夀三年春或上言民之貧困以貨雜錢薄宜改
鑄大錢事下四府羣僚及太學能言之士議之太學生
[000-26a]
劉陶上議曰當今之憂不在于貨在乎民飢竊見比年
以來良苖盡于蝗螟之口杼軸空于公私之求民所患
者豈謂錢貨之厚薄銖兩之輕重哉就使當今沙礫化
為南金瓦石化為和玉使百姓渴無所飲飢無所食雖
羲皇之純徳唐虞之文明猶不能以保蕭墻之内也蓋
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飢故食為至急也
 謹案古之帝王毎求直言時開言路民情得以上逹
 使閭閻疾苦無時不昭掲于九重是以政令所布深
[000-26b]
 愜民懷惠澤所流且周百世而嘉謀嘉猷并藉以垂
 光于千載耳
吳孫權赤烏三年民饑詔遣使開倉廩賑貧者
 謹案國之賴民猶魚之藉水魚無水則不生國無民
 則難與治三國之主强半稱雄肯置其蒼生于溝壑
 哉但遣使之中又貴擇人必得公平亷幹精明寛厚
 之臣而後可蓋百萬生民之命懸于一人之手豈云
 細事細閲其史一無所貶亦曰知人
[000-27a]
北魏髙宗和平四年十月以定相二州霣霜殺稼免民
田租 承明元年八月以長安二蠶多死免民賦之半
 謹案稼與蠶小民養生之本也茍於此而無所得衣
 食已虧催科再急不廹人于盜藪也鮮矣今魏不特
 因霜害稼而免其田租且緣蠶息無收而蠲其半賦
 恩何溥也仁哉斯制矣
髙祖太和二十年以久旱自癸未不食至於乙酉羣臣
皆詣中書省請見髙祖在崇虛樓遣舍人辭焉且問來
[000-27b]
故豫州刺史王肅對曰今四郊雨已沾洽獨京城微少
庶民未乏一餐而陛下輟膳三日臣下惶惶無復情地
髙祖使舍人應之曰朕不食數日猶無所感比來中外
貴賤皆言四郊有雨朕疑其欲相寛免未必有實方将
遣使視之果如其言即當進膳如其不然朕何以生為
當以身為萬民塞咎耳是夕大雨
 謹案君心即是天心君能以萬民為心天未有不以
 一人為念者也民未饑而君已饑天肯負愛民之君
[000-28a]
 乎此魏髙祖輟膳三日而時雨降可見感通之理原
 在君心君之愛民正所以愛身天之愛君原欲其愛
 民天也君也民也分之則有三合之則一體理本相
 通道無二致敬天勤民者所當三復斯㫖
城陽王徽為并州刺史先是州界夏霜禾稼不熟民庶
逃散安業者少徽輙開倉賑之文武共諫止徽曰昔汲
長孺郡守爾尚輙開倉賑救民災况我皇家親近受委
大藩豈可拘法而不救民困也先給後表孝明嘉之加
[000-28b]
安北将軍
 謹案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備位大藩而不知為朝廷
 旬宣布化子惠黎元忝厥職也甚矣觀安北将軍之
 明斷先給後表一轉移間深合古名臣愛䕶百姓之
 至意後之君子可勿鑒諸
宋文帝元嘉十二年吳郡大水錢唐升米三百以揚州
治中從事史沈演之兼散騎常侍廵行拯恤許以便宜
從事演之開倉廩賑飢民凡有生子者口賜米一斗刑
[000-29a]
獄有疑枉者悉判遣之百姓蒙賴
 謹案羙哉元嘉之政可見稱于天下後世者蓋由饑
 饉之年令臣便宜從事無一人之不被其澤也民當
 枵腹離散之際誰不思邀惠于朝廷以生其骨月倘
 廵行拯恤者惠此而失彼有始而無終民受虚名仍
 無實濟何煩此使為哉演之得便宜之權免掣肘之
 患小者不遺于黄口壮者可釋于囹圄尚有淚如淫
 雨並垂于空釡鶉衣之上歟古云上有便宜之令下
[000-29b]
 無專擅之臣信哉此言也
唐元宗開元十五年八月制曰河北州縣水災尤甚言
念蒸民何以自給朕當宁興思有勞旰昃在予之責用
軫于懷宜令所司量支東都租米二十萬石賑給 二
十二年十一月敕曰百姓屢空朕孰與足言念于此良
所疚懷又聞京畿及闗輔有損田百姓等屬頻年不稔
久乏糧儲雖今嵗薄收未免辛苦宜從蠲省勿用虚弊
至如州縣不急之務差科徭役并積久欠負等一切並
[000-30a]
停其今年租八等已下特宜放免地稅受田一頃已下
者亦宜放免
 謹案開元之政大有可觀即此二詔憂勤寛大之意
 露于言表此時也官廷肅穆輔理承化者多稱賢佐
 是以有災即得上聞遇荒即行補救委曲詳盡有實
 惠而無虚名總之賤貨尊賢去蔽去吝四者古昔聖
 賢所為翼翼小心守之而勿失者也豈獨為荒政云
 爾哉實萬世致治之常道也
[000-30b]
郭子儀因河中軍士常苦乏食乃自耕荒田百畝将校
以是為差於是士卒皆不勸而耕是嵗河中野無曠土
軍有餘糧
 謹案羊祜鎮襄陽墾田八百餘頃祜之始至也軍無
 隔日之糧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積汾陽之在河中身
 體而力行之上不致吾君憂國帑之無輸下不苦吾
 民有助餉之拮据一事舉而愛及于君民非賢将而
 能若是乎
[000-31a]
徳宗賑給種子詔春陽布和萬物暢茂實兆庶樂生之
日農夫致力之時今兹吾人則異于是迫以荒饉愁怨
無憀有離去井疆業于庸保有乞丐途路困于死亡鄉
閭依然烟火斷絶種餉既乏農耕不興若東作愆期西
成何望為人父母得不省憂雖國計猶虚公儲未贍濟
人之急寧俟盈豐罄其有無庶拯艱厄京兆府百姓並
宜賜種子二萬石同華州各賜三千石陜虢兩州賜四
千石委州長吏即與度支計㑹請受差公清仁䘏之吏
[000-31b]
與縣令親至村閭隨便給付仍加勸課勿失農時應諸
倉所有逺年粟麥宜令節度更分二萬石京兆尹即差
官逐便搬載賑賜貧人先盡鰥寡孤惸目下不濟者務
令均給全活流庸
 謹案制云東作愆時西成何望知此而有不錫之以
 種乎於是流離者可以歸鄉徬徨者可以止懼窮民
 而無告者可以生全雖曰衰草荒田不日而見青禾
 之盈目矣
[000-32a]
徳宗時諸州大水陸贄請賑帝曰淮西缺賦不宜賑贄
曰寧人負我無我負人
 謹案陸贄精白一心忠誠愛國凡所敷陳總以布逹
 君上鴻恩體恤閭閻窮困為主所為行益道以事君
 者也故稱千古名臣之最
憲宗元和間南方旱飢遣使賑恤将行憲宗戒之曰朕
宫中用帛一疋皆計其數惟賑恤百姓則不計所費卿
輩當體此意
[000-32b]
 謹案憲宗儉于宫中而厚于百姓且欲令羣臣悉體
 此意仁哉聖心抑何自奉亷而施恩溥也從古奢靡
 之主恩賞雖濫而于百姓無闗由其内蔽于欲而於
 兆庶始屯其膏耳是故致治之道先以清静根本之
 地為主
文宗開成四年七月丙午滄景節度使劉約奏請義倉
粟賑遭水百姓詔曰本置義倉只防水旱先給後奏敇
有明文劉約所奏已為遲晩宜速賑恤
[000-33a]
 謹案文宗實乃精勵求治之主所以聞百姓之災傷
 咎節度之不能先給耳後之良有司蓋深明乎救災
 拯患之不可少緩所以干擅發廪之愆不避同事之
 譏一切為己利身之想毫忽不介于心一朝出粟億
 兆得生其慈仁智勇詎不足以昭示後人也耶
後周太祖廣順三年春正月或言營田有肥磽者不若
鬻之可得錢數十萬緡以資國用周太祖曰利在民猶
在國也朕用此錢何為於是罷户部營田務除租牛課
[000-33b]
 謹案惠在一時名垂千載于周太祖見之矣彼時若
 鬻田與民斂錢在國國亦未必因是而强而已非損
 上益下之誼是故牧民者貴知立國之本圖而不必
 斤斤焉講求于功利則善矣
世宗顯徳五年遣使均定境内田租世宗留心農事常
刻木為農夫田器蠶婦等置之殿廷欲均田面租税先
以元貞均田圖賜諸道至是詔散騎常侍艾頴等三十
四人分行諸州均定田租
[000-34a]
 謹案世宗非五代之聖主耶明逹不下于唐太宗愛
 養仿佛乎漢文帝殿廷刻木而重農桑諸道頒圖而
 均田賦在上者知儲蓄之當先得安不忘危之要道
 在下者明耕耘之宜急有未雨綢繆之至計非仁政
 歟
顯徳六年淮南饑世宗令以米貸之或曰民貧恐不能
償世宗曰民猶子也安有子倒懸而父母不為觧者安
在其必償也
[000-34b]
 謹案世宗以仁愛之心發而為矜民之語大哉王言
 被之當時而恩意浹于人心垂之簡冊而仁政昭于
 後世君民一體之理深切而著明矣願致治者之日
 鑒在兹也
宋太祖乾徳元年四月詔諸州長吏視民田之旱甚者
蠲其租不俟報
 宋/董煟曰民之災傷至易曉也今州縣或遇水旱兩
 次差官檢覆使生民先被騷擾之苦然後量減租數
[000-35a]
 幾不償所費矣宜以乾徳之詔為法
真宗咸平二年春閏三月求直言轉運副使朱台符上
言略曰陛下踐祚以來彗星一見時雨再愆彗星見者
兵之象也時雨愆者澤未流也宜重農以積粟簡卒以
省費專将帥之任以安邊慎守令之選以惠民捨此數
事雖有智者不能為計矣
 謹案治天下者果能以朱台符之言而力行之立見
 清寧太平可奏故為政而得其要者若烟微而火熾
[000-35b]
 氷渙而水通無往而不得民安物阜之盛也
張詠知益州以蜀地素狹游手者衆事寧之後生齒日
繁稍遇水旱民必艱食時斗粟值錢三十六乃按諸邑
田稅如其價嵗折米六萬斛至春籍城中細民計口給
劵俾如原價糴之奏為永制其後七十餘年雖有災饉
米甚貴而民無餒色
 謹案收榖粟代銀錢至春仍依原價糶與窮民此權
 宜通變之至計也要其心無刻不以蒼生為念故能
[000-36a]
 隨時處置各適乎事勢之當然而民舉受其實惠耳
 自詠守蜀而朝廷無西顧憂誠哉是言矣
祥符六年秋七月知濵州吕夷簡請免稅河北農器帝
曰務穡勸農古之道也豈獨河北哉詔諸路並除之
 發明云治國之道莫大于革弊政而恤民瘼真宗禁
 内臣干預公事除農器税皆治國之善政也
仁宗天聖七年六月河北大水壞澶州浮橋七月命三
司刑部郎中鍾離瑾為河北安撫使仍詔瑾所至發官
[000-36b]
廩以賑貧乏其被溺之家見存三口者給錢二千不及
者半之溺死而不能收斂者官為瘞埋其經水倉庫營
壁亟修完之卑下者徙髙阜處水損官物先為給遺坊
監亡失官馬者更不加罪止令根究所部官吏貪暴不
能存恤者奏劾之見繫獄囚委長吏從輕決遣其偹邊
事機民間疾苦悉具經畫以閒
 宋/董煟曰祖宗救災非特旱傷禱祈蠲減而已有水
 旱卒然而至漂蕩民廬浸濕官廩其賑恤經營之方
[000-37a]
 尤為詳悉真可端拜為矜式也
仁宗慶歴元年十一月以京師榖價踴貴發廩一百萬
石減價出糶以濟民
 謹案減價出糶其法最善在官無損在民有益但所
 發不多如以杯水救車薪之火又何益哉今以百萬
 石濟之不重米而重民知米由民出得反本還原之
 道窮民得食歡呼有不格上蒼而召和氣致豐年哉
仁宗毎見天下有奏災傷州郡必加存恤嘉祐中河北
[000-37b]
蝗澇時霸州汶水縣不依編敕告示災傷百姓状訴及
本州不以時差官檢視轉運以為言上曰朝廷之政寄
於郡縣郡縣之政寄於守令守宰之官最為親民民無
災傷尚當存恤况有災傷而不為受理豈有心於恤民
乎自判官知縣司户主簿罰銅各有差等上謂左右曰
所以必行罰者欲使天下官吏知朝廷恤民之意
 謹案昔人云諒輔為五官掾大旱禱雨不獲積薪自
 焚火發而雨大至戴封在西華亦然古之良吏為民
[000-38a]
 心切竟至於此今霸州諸吏蠧國病民惟銅是罰當
 時朝廷雖寛其責千載而下議者孰肯恕其草菅民
 命之愆乎
文彦博在成都米價騰貴因就各城門相近之寺院共
十八處減價糶米仍不限其數張榜通衢翌日米價遂

 謹案饑年富家藏米待價故爾踴貴今官米減價出
 糶自不得不争先出米而賤賣然非循環糴糶彼知
[000-38b]
 官米有限仍弗賤也
吳遵路既俵米與民又令採芻薪出官錢收買向常平
倉糴米歸養老稚計買柴共二十二萬束比至嚴冬雨
雪市無柴薪即依原價令其買去發賣官不傷財民再
獲利
 謹案出官錢收柴草既不令彼苦于難賣寒冬仍令
 販去又得趂錢一小事而令民兩番獲利非救荒之
 竒䇿而何
[000-39a]
齊州饑河北流民道齊境不絶眺補之請粟于朝得萬
斛為流者給舍次具器用人既集則日給廩粥藥物躬
臨治之凡活數千人擇髙原以𦵏無主者男女異墟使
者頗妬其功欲有以撓之既至境按事乃更歎服
 明/陳龍正曰男女異墟禮行于亡魂矣心之精微至
 此此使者見而感服蓋仁政之動人有以化其偏私
 而發其天良也
蘇耆陜西轉運司景祐中洛陽大旱榖貴百姓饑殍東
[000-39b]
京轉運司亦無以為賑洛陽留守移書求耆粟二十萬
斛遂移文陜府如數與之仍奏于朝時同職謂耆曰陜
西沿邊之地屯軍甚多若有餘止可移之以實邊郡奈
何移之别路耆曰天災流行春秋有恤隣之義生民皆
繫于君無内外之别奈何知其垂亡而不以竒贏賑恤
耶苟有饋運耆當自謀必不以此相累朝廷甚嘉之
 謹案民之竟日而不可無者食也至數日則死矣手
 握生民之權坐視而不救仁者當如是乎蘇耆深明
[000-40a]
 春秋之義寧甘自罪不累同僚識力擔當獨超千古
 豈庸愚之有司所可及哉
許元知丹陽縣縣有練湖決水一寸為漕渠一尺故法
盜決湖者罪比殺人㑹嵗大旱元請借湖水溉田不待
報決之州守遣吏按問元曰便民罪令可也溉民田萬
餘頃嵗乃大豐
 謹案民可救而恩未逮心雖切而事不奮雖有仁心
 而不繼以仁政終未有以溥朝廷之徳澤也許尹決
[000-40b]
 水溉田寧甘自罪有猷有為非良牧而何
神宗熈寧七年夏四月大旱帝語翰林承㫖韓維曰天
久不雨朕日夜焦勞奈何維對曰陛下憂閔旱災損膳
避殿此乃舉行故事恐不足以應天變當痛自責己廣
求直言因上䟽極言青苖及開邊之弊㑹鄭俠繪所見
為圖上之於帝閲後竟夕不寝遂慨然行之詔出人情
大恱是日果大雨逺近沾洽
 謹案昔范鎮云水旱之作由民生不足憂愁無聊之
[000-41a]
 歎上薄天地之和耳故新法一罷民心恱而天道應
 時雨立沛凡君臨天下者可不以民情而感通天意
 耶
吳越大旱時趙抃知越州當民之未飢為書問屬縣災
所被者有幾鄉當廩於官者有幾何溝防興築可僦民
使治之者有幾所庫錢倉米可發者有幾許富家可募
出粟者有幾姓僧道士所食之羡餘書於籍者其幾有
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時得粟四萬八千餘石自十
[000-41b]
月朔人日給粟一升㓜小者半之憂其相蹂也使男女
異日受粟人受兩日之糧憂其流亡也城市鄉村立給
粟之所共五十七處使各以便而受之告富人無得閉
糴又出官米平價而糶糶所共一十八舖使糴者便於
受粟給工食大修城池病者醫死者埋收棄兒廩窮人
至五月而止事有未便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屬有
上請者或便宜輙行事無巨細必躬親之民頼以生
 舊評云其施雖在于越中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
[000-42a]
 行於一時其法足以傳後世災沴之行治世不能使
 之無而能為之備民病而後圖之與夫先事而為之
 計者則有間矣不習而有為與夫素得之者則有間
 矣故采於越得所施行樂為之識
徐寧孫賑濟饑人其策有三第一策本州縣當職官盡
實抄劄果係孤老殘疾并貧乏不能自食者大人小兒
籍定姓名數目将義倉米逐鄉逐鎮逐坊逐巷分散賑
濟處處請鄉官或士人各三人如無上户士人處則請
[000-42b]
耆老忠厚者置冊收支給散闗子毎五日一次併而給
之大人日給一升小兒減半凡州縣市鎮鄉村並令同
日同時支散以革重叠冐請之弊乞丐等人亦同日同
時别作一處支米不得滚入饑民賑給第二策糶賣米
麥本濟窮民奈有在市牙儈與有力滑徒令匪人假為
窮民装飾冐糴冐支且又串同斛手單賣與奸詭相知
之輩不及村落無食之民即有糴得窮民已是将畢之
際强半粞榖糠粃弊竇無窮逐令本州縣立賞錢一百
[000-43a]
貫令人舉首務要及於鄉民無許冒濫其第三䇿賑濟
當支散日用五色旗分為五處毎處分差指使二員吏
二名抄劄饑民毎一名給與牌子并小色旗候支散及
數前來賑濟散了一旗再散一旗不許亂赴請所蓋事
貴循序不得併在一處挨擠喧閙
 謹案此三策皆救荒之要則缺一不可不然饑民不
 得實惠者有之猾吏奸民而倍得者有之因賑給而
 擠踏至死者有之&KR0836此則人事既多克全何患天災
[000-43b]
 之忽降也
元祐初河東京東淮南災傷監察御史上官均言賑恤
有五術一曰施與得實二曰移粟就民三曰隨厚薄施
散四曰擇用官吏五曰告諭免納夏秋二稅上嘉納之
 謹案五事得行民在堯湯之世矣雖災而不受災之
 害非蒼生之幸歟不知蒼生之幸即國家之福不可
 二視
蘇軾知杭州時值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蠲本路上
[000-44a]
供米三分之一故米不翔貴復得度僧牒百張易米以
救饑者明年方春即減價糶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
 謹案蘇軾之有益於杭也最稱乆逺築堤引水利濟
 民田至今猶多賴之蓋不獨救荒一事之請蠲減糶
 也從古名賢入則䖍共爾位曲體君心出則利濟蒼
 生為國霖雨固非僅恃文辭末技鋪張揚厲以干名
 譽已耳繼軾而為刺史者其無務為文章以與軾相
 較優劣然後可
[000-44b]
吳中大水詔出米百萬斛緡錢二十萬賑救諫官謂訴
災者為妄乞加騐考給事中范祖禹封還其章云國家
根本仰給東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愬開口待哺以脫
朝夕之急奏災雖少過實正當畧而不問若稍施懲譴
恐後無敢言者矣
 謹案知明處當然後可以論國家大體祖禹賢臣也
 洞悉民情因申說奏災之不可罪言簡而理勢盡該
 正足以濟其封還奏章之力
[000-45a]
髙宗紹興中詔拯濟原為貧民近世拯濟止及城郭市
井之内而鄉村之逺者未嘗及之須令措置州下縣縣
下鄉雖幽僻去處亦分委官屬必躬必親
 明/陳龍正曰守令之賑城市遺鄉村豈非身在城市
 據所見忘所不見耶夫窮民惟鄉村最多以彼蠢愚
 無知或平生畏見官長忍餓不敢出或事歸里正保
 長任意欺瞞或保正胥吏勒索使費强匿户口種種
 情弊百出不窮此處正宜盡心查察可聴其遺漏而
[000-45b]
 一任窮民之無告哉
孝宗淳熈九年七月以江西常平義倉及樁管米四十
萬石付諸司預備賑糶出南庫錢三十萬緡付浙東提
舉朱熹以備賑糶詔發所儲和糴米百四十萬石補淳
熈八年賑濟之數於沿江屯駐諸州樁管九月以錢引
十萬緡賜瀘州備賑糶 十一年六月詔諸州嵗買稻
種備農之闕
 謹案小民得分釐之惠感激已殷況在饑年其欣幸
[000-46a]
 也莫可言状又况賑糶賑濟行之不倦更日有所得
 哉故南渡之賢君當推孝宗為第一
浙東大饑命朱子提舉常平茶鹽既拜命即移書他郡
廣募米商蠲其稅及至客舟已輻輳矣日與僚屬鈎訪
民隐至廢寝食分畫已定案行所部窮山長谷靡所不
到拊問存恤所活不可勝計毎出皆乘單車屏徒從一
身所需皆自賫以行毫不及州縣以故所歴雖廣而人
不知郡縣官吏憚其風采倉惶驚懼常若使者壓其境
[000-46b]
由是所部肅然 朱子又嘗言于上曰臣曾摹得蘇軾
與林希書謂熈寧中荒政之弊費多而無益以救遲故
也其言深切可為後來之鑒
 謹案愛民之政身不力行知之無益行之不早救之
 無益所以朱子一聞上命即刻力行招商訪困不辭
 獨歴深山以生餓殍使州縣聞之無不惶懼奉行是
 一人之所活有限而諸吏之救人無窮矣非賢者而
 能之乎朱子文章不可及其政事乃如此此其忠君
[000-47a]
 愛民之心曷常有湏㬰之間哉
楊仲元調宛邱簿民訴旱守拒之曰邑未嘗旱此狡吏
導民而然仲元入白曰野無青草公日宴黄堂宜不能
知但一出郊可見矣狡吏非他實仲元也竟得免稅
 謹案愛民之人當此一邑流離之日恨不能奮身以
 救故見親民之官惟以宴飲為樂而不計及民瘼一
 腔慈惠之心不得不激為直戅之語矣凡諸守令所
 當廣厥聰明不蔽于近始可與言為政之道
[000-47b]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詔停燕南河北山東租賦
 發明云世祖因御史臺臣之言詔停燕南等路租賦
 一舉而聽言恤民之事皆在其中是亦可謂惠愛乎
 斯世斯民者矣
至元二十二年江西行省以嵗課羡鈔四十七萬貫來
獻太子怒曰朝廷但令汝等安百姓百姓安錢糧何患
不足百姓不安錢糧雖多能自奉乎盡却之
 謹案帝王家能有一人以百姓為念者則四海盡受
[000-48a]
 其福矣况太子哉羡餘之獻皆民脂民膏加派苛政
 而來者也聚斂之臣聞此言也亦可以知所警矣
至元二十七年十月丁丑尚書省臣言江隂寧國等路
大水民流移者四十五萬八千四百七十八户帝曰此
亦何待上聞當速賑之凡出粟五十八萬二千八百八
十九石
 謹案急于救民者有不待再計而決也使稍有所吝
 或令檢踏或令移民必有無限躊躇之事矣總之惟
[000-48b]
 明惟斷乃能推實惠以予民
成宗大徳七年詔比嵗不登賑飢乏蠲差稅貸積逋近
聞百姓困乏者尚衆今内郡曾經賑濟人户其大徳七
年差發稅糧盡行蠲免飢民流移他所多方存恤從便
居住如貧之不能自給者量與賑給口糧被災處所有
好義之家能出己財周給貧乏者具實以聞量加旌用
 謹案不登之嵗蠲賑之外窮黎賴富室以得生富民
 因濟困以榮身亦荒政權宜之一法也
[000-49a]
大徳十一年江浙飢中書省臣言杭州一郡嵗以造酒
糜米二十八萬石禁之便
 謹案以必需之物置之可省之途者以米作酒是也
 無酒人不害無米人不生禁之便
武宗至大二年詔被灾曾經賑濟百姓至大二年腹裏
江淮夏税並行蠲免至大二年正月以來民間逋欠差
稅課程照勘並行蠲免 三年十月詔大都上都中都
比之他郡供給繁擾與免至大三年秋稅其餘去處今
[000-49b]
嵗被災人户曾經體復依上蠲免已徵者准下年數
 謹案蠲之為言惠民之政也然亦貴及時否則追呼
 早廹杼軸已空恩詔來自九重而國課已納于百室
 此際上有隆恩下無實惠中間吏胥有私飽其囊槖
 而已奉宣徳意者所當實心實力剔弊釐奸為要
順帝至正十二年春正月中書省臣言今當春首耕作
之時宜委通曉農事官員分道廵視督勒守令親詣鄉
都勸諭農民依時播種務要人盡其力地盡其利其有
[000-50a]
曾經水早盜賊等處貧民不能自備牛種者所在有司
給之仍令總兵官禁止屯駐軍馬踏踐田畝以致農事
廢弛從之
 謹案蒼生愚賤全恃朝廷之經綸以安果如是之經
 理咸宜施無不當則民自享盈寧之福矣撫民者所
 當條列其事而行之庶無負司牧之責
明太祖吳元年六月不雨上日減膳素食羣臣請復膳
上曰亢旱為災實吾不徳所致今雖得雨然苖稼焦損
[000-50b]
必多縱食奚能甘味得乎民心則得乎天心今欲弭天
災但當謹于修己誠于愛民庶可答天之眷下令免今
年田租
 謹案太祖以蠲租為寛民之力以民心為天心是窮
 源而得本矣尚肯困民而拂天乎有明數百年開國
 規模最稱寛厚于此亦可得其一二
洪武初陜西旱飢漢中尤甚鄉民多聚為盗莫能禁戢
是時府倉儲糧十萬餘石知府費震即日發倉令民受
[000-51a]
粟自是攘竊之盜與隣境之民來歸者令為保伍騐丁
給之賴以全活者甚衆至秋大熟民悉以粟還倉上聞
而嘉之
 謹案民之為盗多廹于無可如何耳有司已得其情
 自宜及早招來予以自新之路仍為治世良民但救
 之貴早遲則積惡多而不可屈國法以徇民救之貴
 有權有力否則適以餌盗而奸民易肆其詐譎此一
 等處置非精明强幹而又能保惠黎元者皆不足以
[000-51b]
 語此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上諭户部曰朕捐内帑之資付天
下耆民糴粟以儲之正欲備荒歉濟飢民也若嵗荒民
饑必候奏請道途往返動經數月則民之飢死者多矣
爾户部即令天下有司自今凡遇飢嵗則先發倉廩以
貸民然後奏聞著為令
 謹案飢民之待食如烈火之焚身救之者刻不可緩
 即以一日試之亦無不驗使必待往返而後發粟賑
[000-52a]
 濟生者尚可邀恩死者焉能復活太祖命先貸後聞
 四字之中仁心仁政悉包羅無遺矣
成祖永樂十年敕户部朕為天下主所務在安民而已
近者河南民飢有司不以聞而往往有言榖豐者若此
欺罔獲罪于天此亦朕任匪人之過其速令河南發粟
賑民凡郡縣及朝廷所遣官目擊民艱不言者悉追下
獄 十一年正月上謂通政司曰朕令來朝有司言民
利病率云田榖豐稔比聞山西民乃食樹皮草根自今
[000-52b]
悉記之境内災傷己不自言他人言者必罪
 謹案守土之人往往不肯以災傷報者意欲處于賢
 人君子之列以為我能愛民而天災不至殊不知匿
 災不逹遲悞之愆正大成祖深明其事非睿哲之主
 乎
永樂十八年十一月皇太子過鄒縣民大飢競拾草實
為食太子見之惻然乃下馬入民舍見男女衣皆百結
竈悉傾頺歎曰民隐不上聞若此乎顧中官賜之鈔時
[000-53a]
山東布政石執中來迎責之曰為民牧而視民窮如此
亦動念否乎執中言災荒處已經奏免秋糧太子曰民
飢且死尚及徴税耶汝往督郡縣速取勘飢民口數近
地約三日逺地約五日悉發官粟賑之事不可緩執中
請人給三斗太子曰且與六斗毋懼擅發予見皇上當
自奏也至京果即奏之上曰昔范仲淹之子猶能舉麥
舟濟其父之故舊况百姓皆朕之赤子哉
 謹案太子之過鄒也始以民隐不上間為可歎繼責
[000-53b]
 執中身為民牧絶不動心為可恨三言飢民與死為
 隣猶語秋糧為可笑心切愛民語皆循序堯舜之仁
 不過如此後永樂復以麥舟為喻父子一心善人是
 則國祚之永宜矣
仁宗洪熈元年四月時有至自南京者上問道路所過
何似對曰民多乏食而有司徵糧如故遂召問少師蹇
義所對亦然上坐西角門召大學士楊士竒等令草詔
免稅糧之半併罷官買士竒對曰當令户工二部知之
[000-54a]
上曰救民之窘當如拯溺救焚慮國用不足者多有不
决之意命中官具紙筆令士竒等草詔于西角樓遣使
齎行上顧士竒曰今可語二部矣左右或言地方千里
其間未必盡荒無收亦宜别之庶不濫恩上曰恤民寧
過厚為天下主寧與民寸寸計較耶
 謹案仁宗此詔莫言蠲租即此一番婉轉深心亦不
 易覯令人見之感徳于數百年之後而况身逢其世
 乎含宏廣大直與天地同符
[000-54b]
宣宗宣徳九年正月廵撫周忱奏内有云臣将各府秋
糧查其數内有北軍京職俸米一百萬石該運南京各
衛上倉聴候支給計其船脚耗費毎石須用六斗方得
一石到倉臣嘗奏乞将前項俸米一百萬石于各府存
收着令北京軍職家屬就來闗支可省船脚耗米六十
萬石又免小民搬運之勞荷䝉聖恩准行遂得省剰耗
米六十萬石欲于蘇松常三府所屬縣分之各設濟農
倉一所收貯前項耗米後遇青黄不接車水種田之時
[000-55a]
人民缺食者支給賑濟奉㫖准行小民俱有賴焉
 謹案位鎮封疆原非凡品此時若不救濟蒼生上紓
 君父之憂以為本固邦寧之計豈不有辜屏翰撫綏
 之職乎今奏減六十萬石以惠窮黎大臣經濟于此
 始稱無愧
世宗嘉靖八年山西大飢參政王尚絅上救荒八議一
曰愍飢饉乞遣使行部問民疾苦二曰恤暴露乞有司
祭瘞消釋厲氣三曰救貧民乞支散庾積秋成補還四
[000-55b]
曰停徵斂乞截留住徵以俟豐年五曰信告令乞勸分
菽粟六曰推糴買乞令無閉遏七曰謹預備乞申舊例
措置積貯勿使廪庾空虚八曰恤流亡乞所過州縣加
意存恤勿使羣聚思亂户部覆議行之
 謹案嘉靖繼統之後連嵗飢荒其所以寧輯者諸臣
 匡救之力耳王參政八議與林僉事同在一時誠皆
  一路之福星也
嘉靖三十二年程文徳䟽水災異常言官屢奏持議未
[000-56a]
見歸一臣謂今日内帑不必發大臣不必往夫救荒莫
便于近莫不便于拘宜各遣行人賫詔宣諭令各州縣
自為賑給聴其便宜處置凡官帑公廪贖納勸借茍可
濟民一不限制又近日户部申明開納事例亦許就本
地上納即粟麥黍菽凡可救飢皆得輸于倉庫計值請
劄受官仍登計全活之數定為等則以憑黜陟即撫按
守廵賢否亦以是稽之制可
 謹案時當儉嵗人肯以便宜請則民之全活者多矣
[000-56b]
 何也救荒貴速而惡遲文徳所言凡可以救民之飢
 者皆得上納是収涓滴之清流而沛恩膏于涸轍矣
 飢者不飢流者不流非若寒谷之回春歟
 
 
 
 
欽定康濟録卷一
[000-57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康濟錄卷之二
 先事之政計有六
先事論曰哲后經國立治積儲九稔謂之太平盖雖時
際豐熙嵗書大有而聖徳仁恩之厚勤勞天下宵旰勿
遑凡夫滋茂衣食便安黎民之道至大至詳有舉無廢
用是萬方乂安坐臻上理當是時也時有饑荒國無歉
乏補偏救弊之術無所事諸後世耕者日少户口日繁
[000-57b]
災傷之民救之扵未饑則用物約而所及廣救之扵已
饑則用物博而所及微天災偶行民情遽廹非長民者
早為之所則設施無序緩急無倫何以慰九重厪念之
懐措萬姓安全之地乎用集厯代探夲之治條為先事
六則敬備廟廊採擇之端賢吏仁民之法古政具在神
眀通變動遵乎古而仍不泥乎古自在道國愛民者之
善為潤澤也已
  一教農桑以免凍餒
[000-58a]
   月令帝/漢景     齊管子/張 堪
   唐劉思立勅/後唐天成   五代梁乾化勅/宋太宗諭
   張詠知鄂州/元至元詔   江翺令魯山/明太祖諭
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榖扵上帝乃擇元辰
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
大夫躬耕帝耤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是月
也天氣下䧏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王命布農
事命田舎東郊皆修封疆審端徑術善相邱陵阪險原
[000-58b]
隰土地所宜五榖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飭
先㝎凖直農乃不惑 季春之月天子乃薦鞠衣扵先
帝命野虞毋伐桑柘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扵桑具曲植
籧筐后妃齊戒親東向躬桑禁婦女毋觀省婦使以勸
蠶事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毋有敢

 謹案民之大事端在農桑上以備宗廟之粢盛下以
 致民生之蕃庶所謂和協輯睦財用蕃殖悉扵是乎
[000-59a]
 興焉其為典甚鉅而布之政令尤不可不亟為經綸
 也自古聖王祈榖以勤民耕耤以敬天宫廟之中后
 妃肅理蠶桑䖍奉祭祀如此由是有及時勸課之令
 俾草野農人得先時整飭器具合天道以盡人功徳
 至溥也意至深也所以敦龎淳固民和而天錫之福
 盖恪勤乎子恵黎元之本計無時而敢有怠心生扵
 其間也
齊管子曰一農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倉
[000-59b]
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謹案從古賢臣致治之才莫如管仲觀其相齊設施
 經緯真足輔相天地之宜所以桓公之時㝡稱富盛
 似此雄材宜乎専力山海之間以充實百姓乃今其
 言如是是盖洞眀魚鹽之利縂非夲富泉貨之用亦
 有窮時莫如使兆民之衆舉知天地自然之利而盡
 力扵南畝則饑寒勿及其身天良愈培純厚禮節之
 大由富庶而自入範圍榮辱所關䖏豐亨而每多顧
[000-60a]
 惜國之綱維胥立扵是矣非為政之急務而足民之
 要圖也哉
漢景帝勸農桑詔農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饑不可食
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終始間嵗或不登意為末
者衆農民寡也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
物吏發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贓為盗二千石聽
者與同罪
 謹案金玉雖貴無益扵人之温飽米粟雖賤有關乎
[000-60b]
 人之身家以身家較珠玉則米粟之不可不寳審矣
 故文帝之勸農桑重在有司景帝之勸農桑勿貴珠
 玉皆得致治之本所以文景之世天下豐盈百姓皆
 敦崇孝弟砥礪亷隅治㡬刑措化洽羣生道國之夲
 務得也
張堪拜漁陽太守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
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穂兩岐張公為政樂不可支
 謹案富民而不令致力扵農田使野多曠土民安惰
[000-61a]
 逸有利亦非長久之策也良有司深眀乎此則有隙
 地即有良田盖其經營所到無非實在為民之妙用
 勸導所感自多歡欣鼓舞之精神其草野謳吟之意
 有動扵不自知者張太守特開八千頃之稻田使民
 向往扵其間人有不富而家有不足者哉何䖏無田
 何田無守䏻以張公為法民樂何如
唐髙宗時河南北旱遣御史中丞崔謐等分道賑給侍
御史劉思立上疏曰麥秀蠶老農事方殷聚集叅迎妨
[000-61b]
廢不少既縁賑給湏立簿書本欲安存更成煩擾伏望
且委州縣賑給疏奏謐等遂不行
 謹案自古未有人無衣食而國䏻太平者也故愛國
 必先愛民即賑給之使尚不敢遣恐妨蠶麥而肯擅
 用其力役哉此唐之初世衣食足而民心固雖有賊
 臣擾國不致䘮危得固本之道耳治國者扵蠶忙農
 務之時可不深為體恤以裕其衣食之源耶
五代梁太祖乾化元年二月勅曰今載春寒頗甚雨澤
[000-62a]
仍愆司天監占以夏秋必多霖潦宜令所在郡縣告諭
百姓備滛雨之患
 謹案無知之小民烏能測上天之水旱司天監既有
 眀占理宜諭衆使知所備雖未悉當要亦不逺縂頼
 後之治民者得思患預防之道時時敬體天心不使
 一毫怠忽斯為上策
後唐眀宗天成二年勅訪聞京城坊市軍營有殺牛賣
肉者仰府縣軍廵嚴加紏察如得所犯人准條科斷如
[000-62b]
是死牛即令貨賣其肉觔不得過五文鄉村死牛但報
本村莭級然後准例納皮天下州縣准此處分
 謹案事能細心揆度自能永逺遵行如肉令賤賣則
 殺牛者必寡報官方許開剝納皮則偷宰者必無有
 犯者若再許人吿首即以此牛賞之誠得禁宰耕牛
 之善法矣
宋太宗嘗謂近臣曰耕耘之夫㝡可矜憫春蠶既登併
功紡績而繒布不及其身田禾大稔充其腹者不過疏
[000-63a]
糲若風雨乖候将如之何
 謹案知稼穡之艱難者須厚恤耕耘之勞苦也否則
 知之亦無益今太宗慮遭凶嵗早為籌畫得未雨綢
 繆之道矣然不薄其賦寛其役緩其征則俯仰無資
 小民不能盡力扵南畝三年之蓄不可得何由成郅
 隆之治哉
張詠知鄂州民以茶為業詠曰茶利厚官将𣙜之命拔
茶植桑民以為苦其後𣙜茶他縣皆失業而夲地桑已
[000-63b]
成絹嵗至百萬疋民以殷富
 謹案實心為民者任勞任怨在所不計如張公之方
 命去茶也民心豈能無怨後桑成而利溥不致失業
 農桑恵人非固夲之君子歟
江翺建安人為汝州魯山令邑多苦旱乃自建安取旱
稻種耐旱而繁實且可久蓄髙原種之嵗嵗足食種法/大率
如種麥治地畢豫浸一宿然後打潭下子用稻草灰/和水澆之每鋤草一次澆糞水一次至扵三即秀矣
 謹案土有髙下燥濕之分父母斯民者原貴有以教
[000-64a]
 之也如宋真宗因江淮兩浙旱荒命取福建占城稻
 而種之者避旱荒也程珦因沛縣大雨募富民之豆
 而布之者救水災也汜勝之云稗既堪水旱種無不
 熟之時何不擇其秸長而粒大者種之水旱皆可避
 也魯山令能立法救荒扵兹數者可無愧矣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詔頒農桑雜令每村以五十家
立一社擇髙年曉農事者為長増至百家别設長一人
不及五十家者與别村合社地逺不能合者聼自立社
[000-64b]
専掌教督農民凡種田者立牌橛扵田側書某社某人
扵上社長以時㸃視勸戒不率教者籍其姓名以授提
㸃官行罰仍大書所犯扵門候改過除之不改則罰其
代充本社夫役社中有䘮病不能耕種者合衆力助之
一社災病多者兩社均助浚河渠以防旱暵地髙者造
水車貧不能造者官給材木田無水者穿井井深不䏻
得水聼種區田又每丁課種棗三十本雜種十本土性
不宜者種榆栁等其數以生成為率願多種者聼其無
[000-65a]
地及有疾者不與各社種苜蓿以防饑近水之家許鑿
池養魚牧鵞鴨蒔蓮藕菱芡蒲葦以助衣食荒閒之地
悉以付民
 謹案農桑令當以此為苐一詳而到備而切人有怠
 惰者衆勵之土有不宜者别樹之民有不足者官給
 之極裁成輔相之道也何以後之理財者但知為己
 而不知為民識者能不為之遐思良吏廣孚聖澤于
 九有耶
[000-65b]
眀太祖初渡江時即以康茂才為營田使諭之曰比年
兵擾隄防頽圮民廢耕作而軍用浩繁理財莫先扵務
農故設營田司命爾此職廵行隄防水利之事俾髙無
患乾卑不病潦務以時蓄洩毋負委托
 謹案開基之聖主自具有經國之大綱紀隋時未嘗
 不大開河道不過為一日之逰觀眀太祖命人廵行
 水利惟欲軍民之足食乃知以農事為重者不可不
 急興水利也二者相因為用猶木之附土火之頼薪
[000-66a]
 非此不足以致盛大而享豐盈之福也籌國者宜以
 此為法
教農桑縂論曰世有日月則長眀人非稼穡則勿生故
聖賢獨扵耕耨之間靡不諄諄告戒而扵法亦無不備
也憂旱之為災命樹之以區田慮水之為害教之以櫃
田傍山者則曰梯田為善臨水者又曰架田可耕圃田
宜扵郭外圍田利扵澤間管子有瀆田趙過作代田此
外尚有塗田沙田不能盡述教無不備樹無不精使以
[000-66b]
農事為可緩諸君子何皆亹亹而不倦也昔人云漢代
去古未逺髙帝立孝弟力田之科深眀乎乏九年之蓄
者適逢饑饉不足以使民無菜色也故其崇夲抑末之
志畧不稍貶其科條觀此則不工不商之㳺惰蟊食扵
農者不當痛懲乎讀月令管子文立法未嘗不善而何
以時見饑寒之衆要知雖有絶妙之良規究不若愛民
之司牧使其不見扵設施終無實際何益之有故惟慎
選循良重農積粟處䖏無羣居之㳺惰村村盡敦夲之
[000-67a]
農夫何患乎太平之不奏也孔子曰民之所以生者衣
食也上不教民民匱其生饑寒切扵身而不為非者寡
矣衣食可勿足乎農桑可勿教乎
[000-68a]
  二講水利以備旱澇
   魏史起/漢倪寛     韓鄭國/晉杜預
   隋文帝越王/五代呉   唐李泌白居易/宋范仲淹
   元虞集/錢 増     眀周恭/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有令名至文侯曽孫襄王時
與羣臣飲酒王為羣臣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門豹之為
人臣也史起進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畝鄴獨二百畝
是田惡也漳水在其傍西門豹不知用是不知也知而
[000-68b]
不興是不仁也仁知豹未之盡何足法也扵是以史起
為鄴令遂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曰鄴有
賢令兮為史公决漳水兮灌鄴旁終古瀉鹵兮為稻粱
 謹案水利者猶人身之血脈也血脈不行安得無病
 水利無資田将安溉而况有漳水在其旁乎觀稻粱
 之歌則知史起之責豹也宜矣
秦始皇時韓欲疲秦使無東伐乃使水工鄭國行間説
秦令開涇水自中山西抵瓠口為渠竝北山東注洛三
[000-69a]
百餘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覺秦欲殺國國曰始臣為間
為韓延數年之命然渠成亦秦萬世之利也乃使卒就
渠渠成用溉注填閼之水溉瀉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
畝一鍾扵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强名曰鄭國

 謹案凶年之起水旱不時耳渠成則蓄洩有時民遂
 以富是韓之智鴆酒止渇也秦之愚塞翁失馬也願
 治國者寧為秦之愚而無為韓之智也
[000-69b]
漢元鼎間倪寛為左内史奏請穿鑿六輔渠在鄭國渠/之裏今尚
謂之輔渠/亦曰六渠以益溉鄭國傍髙仰之田上曰農天下之本
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榖也令吏民勉農盡地利平徭
行水勿使失時
 謹案天下地勢南北不同江之南雖多山澤然通舟
 楫而惟溝洫為要江之北若河南山東兩淮等地亦
 通運河而所重者在溝洫至扵山西陕右昔時運道
 尚皆湮塞而况溝洫哉倪寛奏開六渠天子可之誠
[000-70a]
 得蓄洩之要矣
西晉武帝咸寧四年七月螟傷稼詔問主者何以佐百
姓度支尚書杜預上疏以為今者水災東南尤劇宜勅
兖豫等諸州留漢氏舊陂繕以蓄水餘皆决瀝令饑者
盡得魚菜螺蜯之饒此目下日給之益也水去之後填
&KR0782之田畝収數鍾此又眀年之益也典収種牛有四萬
五千餘頭不供耕駕至有老死不穿鼻者可分以給民
使及時耕種榖登之後責其税租此又數年以後之益
[000-70b]
也帝從之民頼其利
 謹案當陽侯以三益利萬民識鑒宏逺螟雖傷稼饑
 者有食豈他人所能及哉武庫之稱可以無愧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以山東頻年霖雨杞宋陳亳曹戴
譙頴等諸州逺扵滄海皆困水災所在沉溺帝遣使将
水工廵行川源相視髙下發随䖏近丁疏導之困乏者
開倉賑給前後用榖五千餘萬石遭水之處租調皆免
自是頻有年矣
[000-71a]
 謹案水之為道蓄洩由人則有益旱澇任之則為災
 文帝知其然不惜所費随地疏通非帝王經濟之宏
 模歟朱文公政訓曰賑濟無竒策不如講水利若到
 賑濟時成得甚事不意文帝已先行之矣則其國計
 之富足不當甲扵厯代耶
唐杭州本江海之地水泉鹽苦居民稀少刺史李泌始
引湖水入城鑿六井民足扵水生齒始繁後白居易復
浚西湖放水入運河自河入田灌溉千頃始稱富足但
[000-71b]
湖水多葑自唐及錢氏嵗輒開治宋則廢而不理湖中
葑積為田一十五萬餘丈而水無㡬矣運河失湖水之
利則取給扵江潮河水渾濁而多淤三年一淘為市大
患六井亦㡬廢矣宋蘇軾守杭州浚茅山鹽橋二河以
茅山一河専受江潮以鹽橋一河専受湖水復造堰閘
以為湖水蓄洩之限而潮亦不入市矣且去葑田積扵
湖之中為長隄通南北之路而行者便無環湖之逺也
植桃李扵隄上望之如畫杭人名之曰蘇公隄
[000-72a]
 謹案六井不開居民不聚運河無水灌溉何從二公
 之力不在錢王之下然非東坡之去葑田淤塞水無
 容䖏湖外之良田又将沉而為湖矣疏導之功可不
 講哉
五代呉越王錢氏築石堤以禦潮汐堤外又植大木十
餘行謂之滉柱寳元康定間人有獻議取滉柱可得良
材數十萬杭帥以為然既而舊木出水仍皆朽敗而不
可用滉柱既空石堤為洪濤所激嵗嵗摧決盖昔人埋
[000-72b]
柱以折其怒勢不與水争力故江濤不能為患也及杜
偉長為轉運使乂有人獻議自浙江税場以東移退數
里為月堤以避怒水此善䇿也衆水工皆以為便獨一
老水工以為不然宻諭其黨曰移堤則嵗嵗無水患矣
若輩衣食何從而得扵是衆人從而和之偉長不悟其
計費以鉅萬而江堤之患何嵗無之後亦有講月堤之/利濤害稍稀然終
不若滉柱之/利為乆也
 謹案怒潮併力而来滉柱分株而受水之觸堤者即
[000-73a]
 有急而有緩石之受攻者亦或震而或寧此塘之所
 以可久耳奈何去其分濤之砥柱任其冲激之狂瀾
 無惑乎嵗有所築而塘終不能不壊也一勞永逸之
 道豈竟莫之知乎嗚呼沿江沿海風浪滔天塘或傾
 欹絶無攔絆大則漲吞城邑小則繞郭居民悉遭漂
 沒水即易退而人難復活矣惟望在位仁人勿以錢
 王舊制費重為嫌則免席捲一空之害而澤國永拜
 拯溺之恩矣
[000-73b]
宋范仲淹為揚州府興化令海水為患田不可耕仲淹
乃築堤扵通泰海三州界長數百里以衛民田歲享其

 謹案范公之有益扵興化猶錢王之有益扵杭州皆
 以築堤見功盖海水為患茍不速防不獨害扵田畝
 人民不将盡為魚鱉耶
元仁宗時虞集拜祭酒講罷因言京師恃東南海運而
實竭民力以航不測乃進曰京東瀕海數十里皆雈葦
[000-74a]
之場北極遼海南濵青齊海潮日至&KR0782為沃壤久矣茍
用浙人之法築堤捍水為田聽富民欲得官者分授其
地而官為之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之田為萬失
長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視其成則以地之髙下㝎額
扵朝而以次征之五年有積蓄乃命以官就所儲給以
祿十年則佩之符印俾得以傳子孫則東南民兵數萬
可以近衛京師外禦島夷逺寛東南海運之力内獲富
民得官之用㳺食之民得有所歸自然不至為盗矣説
[000-74b]
者不一事遂寢
 舊評曰其後托克托言京畿近水地利召募江南人耕
 種嵗可収粟麥十萬餘石不煩海運京師足食元主
 從之又倣此法扵江淮召募能種水田及脩築圃堰
 之人各千人為農師䧏空名添設職事勅牒十二道
 募農人百人者授正九品二百人者正八三百人者
 從七就令管領所募之人所募農夫毎人給鈔十錠
 期年散歸遂大稔
[000-75a]
眀嘉靖時河臣周恭疏内有云臣竊見中土之民困扵
河患實不聊生至扵運河以山東濟南東昌兖州三府
州縣地方雖有汶沂洸泗等河然與民間田地支節脈
絡不相貫通每年太山徂徕諸山水發漫為臣浸潰决
城郭漂没廬舍亦與河南河患相同或不幸而值旱暵
又自来並無修繕陂塘渠堰蓄水以待雨澤遂至齊魯
之間一望赤地蝗螟四起草榖俱盡東西南北横五千
里天災流行此皆溝渠不修之故也臣惟善救時者在
[000-75b]
乎得其大綱善復古者不必拘扵陳迹所謂修溝洫者
非謂一一如古亦惟各因水勢地勢之相因随其縱横
曲直但令自髙而下自小而大自近而逺盈科而進委
之扵海而已
國朝陳芳生曰平時預修水利則蓄洩有備而無旱潦
 之患荒年為之則饑民得以力食即可免扵流離凡
 有父母斯民之志者所宜急為講求也
眀户科錢増疏請修水利言蘇松常鎮杭嘉湖七郡之
[000-76a]
水以太湖為腹以大海為尾閭以三江入海為血脈盖
自呉淞淹塞東江㣲細獨存婁江一派而婁江之委七
十里曰劉家河乃婁江入海之道東南諸水全恃此以
歸墟不至横溢泛濫者則帯水靈長之利也近日漲沙
淤塞扵是東流之水逆而向西涓滴不入灌溉無資嵗
逢旱魃田禾立槁何從而救涸轍之民乎然此猶就旱
暵言耳萬一大浸稽天七郡洪流傾河倒峡震澤不能
受散漫横潰勢必以七郡之田廬為壑而城郭人民皆
[000-76b]
不可問東南數百萬財賦盡委逝波其如國計何哉其
時蘇松廵按周元泰亦言劉家河急宜開濬俱下該撫
察議
 謹案人憂旱暵之為災而不知横流之更惡滛雨無
 休去路&KR0782塞不特泛濫滔天民将魚鱉即禾苖遭久
 溺安得有收成錢公特疏請開劉家河蓄洩有備旱
 潦無虞其利澤逺矣况近日之江濤汹湧堤岸難防
 設有不測直入内河而去水不速七郡之田廬百姓
[000-77a]
 不大為可憂哉是不得不望封疆大臣特展經營急
 為開濬豫防不測扵無形耳
講水利縂論曰凡用水而水不蓄去水而水不流豈特
有害扵農田人民亦恐由此而䘮命此經濟名賢以仁
智自任者未有不急急扵此也史起之責西門豹得之
矣雖然仁智豈易言哉韓之誘秦大開涇水而富其國
可謂智乎元之不聼虞集惟竭民力以航不測可謂仁
乎故治水者當以倪寛為㝡舎此惟隋文帝之法更佳
[000-77b]
故得頻年稱大有也築塘而捍水患者文正公仲淹也
决堤而去水災者當陽侯杜預也此皆蓄洩以時者矣
唐之鑿六井宋之去葑田獨非水利之善者乎至若錢
王扵築堤之外更列滉柱十餘行破散洪濤併力之勢
衛䕶江塘經久之基扵仁智兩得矣可恨者杭帥之愚
昏聼小人之言而去之也眀季河臣周恭所言頗有可
採户科錢増之請關係非常留心民瘼者皆宜深究也
扵此而不知所急謂仁智克全而經濟無歉者恐亦未
[000-78a]
之確也故凡水利之當去留在郡縣者郡縣任之在數
郡者司道任之有属通省者督撫任之有關隣省者移
㑹而分任之必無不可為之事矣何憚之有國語云美
哉禹功眀徳逺矣㣲禹吾其魚乎後人雖不敢望聖王
扵萬一但旱乾水溢不為救治豈父母斯民之道哉
 穿井法 凡開井當用數大盆貯清水置各䖏俟夜
 色眀朗觀所照星何處㝡大而眀其地必有甘泉此
 屢試屢騐者見農政/全書
[000-79a]
  三建社倉以便賑貸
   隋長孫平/李 訢    唐戴方胄/宋張 平
   蘇汝渭/趙 愚     魏掞之/朱 熹
   金世宗相/明王廷    元趙天麟/鍾化民
隋文帝開皇間長孫平請令諸州百姓勸諭同社共立
義倉收穫之日各出粟麥藏焉社司執帳檢校多少嵗
或不登則發以賑之
 謹案以同社之輸蓄而濟同社之急社司執帳官吏
[000-79b]
 尚有侵吞之事乎民安物阜睦俗敦倫悉由扵此故
 長孫平之社倉與李悝之平糶皆可為神農之髙弟
 后稷之功臣
唐太宗貞觀初戴胄議自王公以下計墾田秋熟各輸
榖粟所在為義倉嵗凶以給民太宗善之
 謹案所在為義倉則與社倉無異矣且以王公而出
 粟給為庶民之所資得損上益下民悦無疆之道矣
 社稷不有磐石之固乎此賢主所以善之也人能倣
[000-80a]
 此社倉之建誰曰難之
徳宗時尚書李訢有云去嵗京師不稔移民就豐既廢
營生困而後達又扵國體實有虚損若豫儲倉粟安而
給之豈不愈扵驅督老弱餬口千里之外哉宜勅州縣
年豐糴粟積之扵倉榖貴平價糶之扵民數年之中榖
積而人足雖災不為害也
 謹案救民而害民者移民之政也扶老擕㓜跋渉道
 途風雨困厄未至而亡者十已六七矣李公欲令州
[000-80b]
 縣處䖏建倉積粟救民其深仁厚澤非淺鮮者所能
 及也
宋仁宗時張方平上倉廩論有云比者勅書有諭州縣
使立義倉之言扵兹三年天下皆無立者凡今之俗茍
且因循有位者無心有心者無位在上可行者務暇逸
而從茍且在下樂行者或牽束而不得専以故民間利
不克時興害不克時去彼義租社倉者齊隋唐氏既嘗
為之矣果令天下之縣各扵逐鄉築為囤廪中户以上
[000-81a]
為之等級課入榖粟縣掌其籍鄉吏守之遇嵗之饑發
以賑給協扵大易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之義符扵周官
黨使相救州使相賙之法誠為國之大事也
 謹案此論倉之所以不能建可謂曲盡人情而言言
 中的矣仁人君子果能晰其理易其轍去其弊奮勇
 力行不獨濟貧且得理財正辭禁民為非之義矣
熙寧初陳留知縣蘇渭言臣領畿邑請為天下倡令户
分五等自二石至一斗出粟有差每社有倉各置守者
[000-81b]
耆為輸納官為籍記嵗凶則出以賑民藏之久則又為
立法使新陳相登即詔行之既而王安石沮之遂不果

 謹案文公之前即有欲立社倉而為天下倡者天子
 已可其奏奈為荆公所沮盖青苖法専重取利社倉
 法専在濟民立意不同自相水火嗟夫景星慶雲不
 與暴風疾雨同時可見者也
甌寧縣有洞曰囬源劇賊范汝為向曽竊據民性悍小
[000-82a]
遇饑饉羣起殺掠進士魏掞之謂民易動盖縁艱食乃
請常平米一千六百石以貸鄉民至冬而還遂置倉扵
邑之長灘浦自後每嵗散斂如常民得以濟不復思亂
草寇遂息
 明/陳龍正曰社倉之利一以活民一以弭盗非特弭
 夲境之盗也且以清隣寇焉文公賑粟扵崇安而擒
 盗扵浦城魏掞之置社倉扵長灘浦而囬源洞之悍
 民以化如一邑有若干鄉區每鄉每區各立社倉誠
[000-82b]
 為至計
孝宗時趙汝愚知信州乞置社倉疏有云臣伏見州縣
之間遇水旱賑濟賑糶往往施恵止及城郭不及鄉村
鄉村之人為生㝡苦幸而得錢近者數里逺者一二十
里奔走告糴則已居後扵是老㓜愁嘆有避荒就熟輕
去鄉里之意其間强而有力者又不肯坐受其斃奪攘
摽掠無所不至以䧟扵非辜城郭之民率不至此故臣
謂城郭之患輕而易見鄉村之害重而難知臣愚欲望
[000-83a]
聖慈逺采隋唐社倉之制明詔有司逐鄉置厫每嵗輪
差上户兩名以充社司主其出納不如法者治之使幸
而連年豐稔在在得有儲蓄則鄉里晏然若有所恃雖
遇歉嵗姦宄之心無自生也
 謹案趙公此疏如親厯窮鄉目覩貧民之苦凡䧟扵
 剽掠者皆因饑寒逼廹而致之豈樂此喪身亡家之
 禍哉果社社建倉資生有路誠救人扵法網之先矣
 非南渡之賢臣耶
[000-83b]
孝宗淳熙八年浙東提舉朱熹上社倉議有云乾道四
年臣熹居崇安之開耀鄉民艱食請到本府常平米六
百石賑貸無不歡呼扵是存之扵鄉夏則聽民貸粟扵
倉冬則令民加息以償每石息米二斗如遇小歉即蠲
其息之半大饑則盡蠲之係臣與夲鄉土居官及士人
數人同共掌管凡十有四年以六百石還府現儲米三
千一百石以為社倉不復収息故一鄉之中雖有饑年
人不缺食伏望聖慈特賜施行孝宗從其言徧下諸路
[000-84a]
倣行其法
國朝陳芳生曰社倉之制専以賑貸凡官貸民者必多
 侵冐民貸官者必受追呼民與民貸必出倍息惟此
 三害俱無雖非荒年亦可借作種食年年出納久之
 所積自豐矣
金世宗語戸部曰随處時有賑濟往往近地無糧取扵
他䖏往返既逺人愈難之何不随䖏起倉年豐則多糴
以備賑濟設有緩急豈不易辦乎而徒使錢充府庫将
[000-84b]
安用之
 謹案金世宗不願錢充府庫而欲以之備粟又欲随
 䖏起倉以儲此粟大得萬物一體之懐若使賢臣敬
 承其㫖廣推仁愛之意以錫福斯民豈非仁術之至
 大者哉
元世祖時趙天麟上策曰至元六年有㫖每社立一義
倉社長主之遇大有年聽自相勸督而増數納之饑饉
不得已之時計口數之多寡而散之官司不得拘檢借
[000-85a]
貸併許納雜色如是非惟共相賑救而義風亦行
 謹案堯湯有水旱之災而不為其所困者有備故也
 苟社社有倉雜色可納饑以濟之小荒不致流移大
 荒免為餓莩較扵臨事而圗者相去不甚逺耶
眀嘉靖時兵部侍郎王廷相言備荒之政莫善扵義倉
宜儲之里社定為式一村之間約二三百家為一㑹每
月一舉第上中下三等人户捐榖多寡各貯扵倉而推
有徳者為社長善處事能㑹計者副之若遭凶嵗則計
[000-85b]
户給散先中下者後及上户上户責之償中下者免之
凡給貸悉随扵民苐登記冊籍以備有司稽考既無官
府編類之煩亦無奔走道途之苦
 謹案侍郎之言㝡為得法一村之間有二三百家者
 即為一㑹共建一倉随其社之大小而命其積榖之
 多寡又使自為主之非即社倉而何有備無患閭里
 雍熈豈無上世鼓腹而歌之樂哉
萬厯間御史鍾化民奏内有云臣聞古有水旱之災而
[000-86a]
民無捐瘠以蓄積多而備先具也今地方一遭災荒輙
仰給扵内帑此一時權宜之計豈百年經久之規哉惟
以本鄊所出積扵夲鄉以百姓所餘散扵百姓則村村
有儲家家有蓄緩急有頼周濟無窮矣臣令各府州縣
掌印官每堡各立義倉一所不必新創房屋以滋破費
即菴堂寺觀就便設立每倉擇好義誠實之人兼有身
家者共相主之此乃積扵粒米狼戾之時比之勸借扵
田園荒蕪之後難易殊矣
[000-86b]
 謹案鍾御史令每堡各立社倉一所誠救民之良法
 後之有司果能世守勿失何至有饑民嘯聚之患哉
建社倉縂論曰甚矣仁人之心至社倉而至廣至大也
常平與義倉皆立扵州縣惟社倉則各建扵各鄉故凡
建扵民間者皆社倉也烏得以一義字而疑之此倉之
美不特救小民之困厄實可以舒大君之憂心饑寒聚
集叛亂立興雖即旋亡豈無軍餉故恤國費者此倉宜
建欲免勦賊者此倉宜建善培國本者此倉宜建口食
[000-87a]
得而上下安枵腹飽而人心附較之就食别境領賑官
司者逺矣何也無䟦渉之費也無後期之失也無宿途
之苦也他鄉外省不必驅馳父母妻兒豈猶輕棄故諸
賢無不惓惓扵此倉也然而得其妙者文公為㝡行之
久而知之詳且欲遍行天下而何以後人莫之法也豈
以民間亦有不欲行者乎大功之成不謀乎衆自古有
之况聞近世之常平既不令人擅扵取用民間之社倉
則又廢而不建是廹人扵溝壑驅民扵法網矣豈不深
[000-87b]
為可歎哉書云皇天無親惟徳是輔民無常懐惟恵之
懐社倉建而天有不為之輔民有不為之懐者乎君子
勉之
[000-88a]
  四嚴保甲以革奸頑
   周禮鞅/秦衛     齊管子/宋張詠
   熙寧法/范仲達     程伯淳/朱 熹
   董守煟/王 仁     眀張朝瑞/周孔教
周禮大司徒施教法扵邦國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
民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
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
五州為鄉使之相賓
[000-88b]
 註云保猶任也居相親近則易為督察也相受者居
 同門閭則可相容納也相賓者賢能皆備扵中相與
 賓而興之也
齊管子禁藏萹云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輔之以什
司之以伍伍無非其人人無非其里里無非其家故奔
逃者無所匿遷徙者無所容不求而約不召而來故民
無流亡之意吏無備追之憂故主政可往扵民民心可
繫扵主
[000-89a]
 謹案昔施伯對魯荘公言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
 國則必得志扵天下今觀其所重不外扵保甲法則
 保甲之不可不急扵行也眀矣
秦以衛鞅為左庶長㝎變法之令鞅使民為什伍而相
收司連坐其法以五家為保十家相連収司相紏察也
一家有罪九家舉發若不紏舉則十家連坐司猶管也
為什伍之法使之相兼管也
 謹案此非衛鞅保甲之法乎心雖殘忍才頗雄長欲
[000-89b]
 民之守其法遵其令亦若舍此不能蘇東坡云帝秦
 者商君也危秦者亦商君也美哉斯言也使以是法
 而範羣黎悉歸仁厚焉知不能以王道而化成天下
 何至立法自斃而遭後世之僇哉
宋張詠守蜀季春糶廩米其價比時减三分之一以濟
貧民凡十户為保一家犯事一保皆坐不得糴民以此
少敢犯法王文康知益州獻議者改詠之法窮民無所
濟復為盗文康奏復之其賑糶法人日二升團甲給票
[000-90a]
赴塲請糴始二月一日至七月終嵗出米六萬石蜀人
大喜為之謡曰蜀守之良先張後王恵我赤子俾無流
亡何以報之俾夀而康
 謹案張公以十家而共除一人之弊此弊之所以除
 也法變則盗興王文康亟奏復之蜀人不但為之喜
 而且為之謡其法之有益扵民而不可廢也審矣膺
 牧民之任者思欲共躋扵昇平當以張公之所行為
 善則
[000-90b]
神宗熙寧三年十二月立保甲法其法十家為保五十
家為大保十大保為都保選衆所服者二人為都保正
副凡保丁聽自置弓箭習武藝扵是諸州藉保甲聚而
教之
 謹案至難行者保甲盖里閭紛紜民居㝡稱繁雜一
 時清理豈易稽查此事縂在賢能縣宰随時審勢逐
 叚分清積久認真漸有就緒王安石夲意亦欲寓兵
 扵農但訓練無時妨農騷擾民又何堪此苦是以行
[000-91a]
 之而無成耳欲行保甲者當不泥乎古而仍不背古
 斯稱大經濟
程伯淳令留城度鄉村之逺近為立保伍使其力役相
助患難相扶孤㷀殘疾者責之親黨令無失所出其途
者疾病皆有所養擇其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鄉民社
㑹為立科條旌别善惡使之有勸有耻在邑三載民愛
之如父母
 謹案保伍之法賢人君子之所必重者盖以舍此則
[000-91b]
 無以聫絡人情而使之交相勸勉也故程夫子扵鄉
 民社㑹之時特立科條使其有亷有耻患難相扶且
 拔其秀者而教之皆由别之清故能勵之切使非保
 伍為立科條何從下手
范仲達為袁州萬載令善行保伍法自来言保伍法無
及之者雖有奸細一無所容每有疑似無行止之人保
伍不敢著互相傳送至縣縣驗其無他方令傳送出境
訖任滿無一寇盗後張㝎叟知袁州欲覔其法而不可
[000-92a]
得偶有一縣吏畧記保甲之大槩云縣郭四門外置隅
官四人此㝡𦂳要盖所以防衛而制變者也一個隅官
須各管得十来里方可若諸鄉則置彈壓之類而不復
置隅官黙寓大小相維之意其用人子弟必使竭力料
理非比泛泛每以旌賞拔擢而激勸之
 謹案留心濟世者無時不以善政為念者也若仲達
 行之扵前定叟訪之扵後惜乎不䏻盡得其妙惟隅
 官之置知其所重要知防衛而制變者即社長之類
[000-92b]
 是也縂之奨賞之事眀則彈壓之用切匪類不容扵
 甲矣
朱熹扵建寧府崇安縣因荒請米既建社倉乃立保甲
法其法以十家為甲甲推一首五十甲推一人通曉者
為社首逃軍無行不得入甲凡得入者又問其願與不
願惟願者開其大小口若干共登一簿以便稽查
 謹案保甲法雖不為社倉而建但既建社倉此法斷
 不可少不然司事者無人舉報者無人賢否無由而
[000-93a]
 别虛實何從而知故欲富國强兵者在所首重而欲
 敦倫善俗者亦不可少緩也朱子學貫天人豈漫無
 所據而力行哉
從政郎董煟曰官司平日宜豫先抄劄五家為甲有死
亡遷徙當月里正申縣改正凡知縣到任責令用心抄
劄存縣庶免臨期里正有賣㺯之弊
 謹案臨期抄劄其弊無窮古今一轍惟保甲行而貧
 富瞭然矣然得之扵平日者始為至當故豫為抄劄
[000-93b]
 濟世之良模也
眀張朝瑞行保甲法或言往嵗賑饑皆領扵里甲今編
保甲以代之何也曰國初之里甲猶今時之保甲昔相
隣相近故編為一里今年逺人散每見里長領賑輙自
侵隠甲首住居窵逺難以周知及至知而来来而取取
而訟訟而追追而得計所得不足以償所失故强者怒
扵言懦者怒扵色只得隠忍而去甚有鰥寡孤獨之人
里甲曰彼保甲報之扵我何與保甲曰彼里甲報之我
[000-94a]
何與焉互相推委使民死扵溝壑無可控訴者難以數
計不若立為畫一之法俱歸保甲盖凡編甲之民萃聚
一處其呼喚易集其貧富易知昔熙寧就村賑濟張詠
照保糶米徐寧孫逐鎮分散朱文公分都支給皆用此
法也
 謹案除奸剔弊莫善扵保甲故留心賑救者首當重
 也盖保甲不行則審户不實無論恩施之大小悉為
 奸人冐破侵欺鰥寡孤獨以致嗷嗷待食者仍絶粒
[000-94b]
 而填扵溝壑也保甲顧不重哉
王守仁廵撫江西行十家牌法曰凡置十家牌須先将
各家門面小牌挨審的實如人丁若干必查某丁為某
官吏或生員或當差役習某技藝作某生理或過某房
出贅或有某殘疾及户籍田糧等項俱要逐一查審的
實十家編排既㝎照式造冊一本留縣以備查攷及遇
勾攝及差調等項按冊䖏分更無躱閃脱漏一縣之事
如指諸掌
[000-95a]
 謹案十家牌一行真實無虚則保甲之法已得八九
 但湏註眀左右隣居及每季更換之人方稱至當否
 則遷移物故仍然混雜而無稽
周孔教撫蘇時曰弭盗安民莫良扵保甲法是法也為
弭盗而設是以治之之道編之也人情莫不偷安故其
成之也難為賑濟而設是以養之之道編之也民情莫
不好利故其成之也易今令各府州縣擇亷能佐貳一
員専董其事大概先将城内以治所為中央每保統十
[000-95b]
甲各設保正副等人每甲統十户設甲長一人分東西
南北以東一保東二保東三保等為號南與西北亦如
之其在鄉四方保正副又以在城保正副分方統之假
如在城東一保統東鄉一保在城東二保統東鄉二保
餘則皆以此為法是保甲者舊法也以城中之保而分
統鄉間之保者新設之法也若鄉間保長抗令即添差
助城中保長協力處分凡公事可以立辦矣
 謹案保甲之法固不可緩若以在城保甲統在鄉保
[000-96a]
 甲未免近扵穿鑿不若文公所行之法簡便而穏當
 也
嚴保甲縂論曰保甲之法不立城市錯雜鄉村窵逺在
位君子烏䏻知其賢否併有餘不足之家也惟行之有
素按籍而稽奸宄不得容留貧富暸然在目冒破者無
有矣則保甲不與社倉相為表裏者歟故不論賑濟賑
貸賑糶饑年皆不可少雖平居無事之時亦不可不以
周禮為先也管子行之扵齊而桓公得霸衛鞅施之扵
[000-96b]
秦而孝公富强蜀人之頌美張王二公皆不離扵此也
熙寧之可歎者安石欲寓兵扵農反妨農時致民饑饉
不足道矣程伯淳令扵留民以此而戴之如父母朱文
公建扵閩貸以是而不敢有侵欺賢人君子尚不能舍
此而致治後之為政者何皆夢夢而不知所重也惟范
仲達行之而亦臻其妙後張㝎叟欲訪之而不得其傳
蒼生之有幸有不幸也一至扵此世道人心何從得古
深為可歎繼此則董煟與張朝瑞言之鑿鑿悉中弊端
[000-97a]
不可不閲也王陽眀之十家牌不踰此意周孔教之撫
蘇法頼此成規縂之保甲之法行任彼千頭萬緒散漫
難稽我則有條有理坦然眀白賞罰既當風俗自敦孟
子亦言之矣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
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非此意耶
[000-98a]
  五奏截留以資急用
   唐開元詔/熙寧詔    宋大中祥符詔/王岩叟
   元祐詔/吕頤浩     韓仲通/乾道詔
   胡林銓/明 聪     元尚書省臣/
唐眀皇開元二十五年九月詔曰大河南北人户殷繁
衣食之原租賦尤廣頃年水旱厫庾尚虚今嵗屬和平
時遇豐稔而租所入水陸運漕縁脚錢雜必甚傷農務
在優饒恵彼黎庶息其轉輸大實倉儲今年河南河北
[000-98b]
應送含嘉太原等倉租米宜折粟留納本州
 謹案不知者以為上供急知之者以民食亦不可緩
 也留上供以備饑年即趙威后對齊使云茍無嵗何
 有民茍無民何有君之意耳
宋真宗大中祥符間詔江淮發運司嵗留上供米五千
石以備饑年賑濟
 宋/董煟曰祖宗之時上供之米猶每嵗截留以備賑
 濟則常平義倉無所吝惜可知然則祥符之詔可不
[000-99a]
 端拜而大書乎
神宗熙寧中浙江數郡水旱災傷詔撥本路上供斛斗
二十萬石賑濟
 謹案昔人云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饑熙寧中
 雖多天災流行水旱頻仍然尚有司馬光趙忭吕公
 弼諸君子在豈不知國本之當重肯吝其倉庾哉九
 重一詔萬姓囬春矣
哲宗元祐元年王岩叟言淮南旱甚本路監司殊不留
[000-99b]
意詔發運司截留上供米一十萬石比市價量减出糶
與缺米人户每户不得過三石
 謹案民情難撫㝡在饑年人不得食徙者徙而流者
 流四境靡寧矣岩叟之罪監司不亦宜乎幸朝廷即
 詔截留一十萬石减價出糶活蒼生扵閭里輯奸宄
 扵草茅一言出而享太平非岩叟之類哉
元祐四年留上供斗斛三分之一為米五十餘萬斛盡
用其錢買銀絹上供了無一毫虧損縣官而命下之日
[000-100a]
所在歡呼
 謹案民情千古一轍昔日歡呼扵今豈異積扵太倉
 而紅腐何若留外省以施恩愛民者所當急圖也
髙宗紹興中户部尚書韓仲通乞以上供之米所餘之
数歲樁一百萬石列廩貯之以備水旱詔從之上曰所
儲遇水旱誠為有補非細事也
 謹案疏可題而不題非但不為小民作饑饉之謀亦
 不為君上建太平之策矣如韓公此疏一行餓莩頼
[000-100b]
 之而生盗賊因之而息不大有功扵社稷哉
紹興五年湖南旱甚吕頤浩為帥奏截撥上供米三萬
石又令廣西帥漕兩司備五萬石水運至夲路充賑濟
全活甚衆
 謹案民不得食死亡相繼即無意外之虞已損國家
 元氣吕公之奏截留非有愛民憂國之實心者不能
 也
孝宗乾道七年饒州旱傷截留在州樁管上供米三萬
[000-101a]
石獻助米二千石本州義倉八萬餘石又撥附近縣義
倉五萬石又請借㑹子五萬貫接續收糴米麥賑濟
江州旱傷截留上貢米六千五百餘石本州義倉米四
萬四千餘石截留贑州起到一萬石賑糶本錢四萬餘
貫作夲収糴米斛又撥本路常平米十萬石誘勸上户
認糴米二萬八千六百餘石吉筠等州見起赴建康府
米八萬餘石樁管米六萬七千餘石
 眀/陳龍正曰饒州得米十六萬餘石錢五萬貫江州
[000-101b]
 得米三十三萬餘石錢四萬貫賑饑可謂厚矣觀其
 多方措置非䏻如隋文帝之多藏也然彼有餘而不
 散以促其危此不足而樂散以綿其祚人主之存心
 天之福禍不其永鑒與
乾道間胡銓疏中有云熙寧間浙西災傷而沈起張靚
不先事奏聞朝廷是不遵太宗之制也元祐間浙西災
傷而蘇軾先事奏乞䖏置是䏻遵太宗之制也今嵗諸
路或旱或水方秋成之際米已翔貴日甚一日来春艱
[000-102a]
食灼然可知倘不先事而圖則乙酉流離之患臣恐不

 謹案此疏所言足見截留之當早若臨期撥用雖多
 無益頋撥用扵既荒之後莫若截留扵未荒之前胡
 公以天下為己任力排和議深折權奸無刻不以蒼
 生為念故慮無不周言無不切也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尚書省臣言杭蘇湖秀四州大
水請輟上供米二十萬石審其貧者賑之
[000-102b]
 謹案大水為災羣黎饑饉在朝大僚䏻據實奏請留
 供賑饑不可謂非留心國計者然以四州億萬之民
 僅恃此項以為救濟較之聖君賢主蠲賑兼行不惜
 重費者去之逺矣
眀憲宗成化二年江淮大旱民自相殘命右副都御史
林聪往賑之聪奏借江南糧及支運糧儲數十萬給民
食與之種
 謹案江淮為財賦之區旱荒如此而不早為之計督
[000-103a]
 撫大吏之愆也截漕給種亦一時之權宜縂之災荒
 未至必先提策一叚愛民仁心整頓一畨恵民經濟
 同寅協恭上以積誠召天和下為閭閻籌夲計斯得
 之矣
奏截留縂論曰眀儲巏與都御史書有云目前救荒簡
便應急百方以思莫如截留漕運之米為善泰昌元年
御史左光斗亦請截漕救荒可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
唐宋之詔有自来矣元眀雖不能及要亦未嘗不以此
[000-103b]
為善也若王岩叟之罪監司韓仲通之得上諭為國為
民之心豈淺見者所能哉吕頤浩為賑饑而特請胡銓
䏻先事而疏題生饑人扵将斃散盗賊扵無形得熒熒
不救炎炎奈何之意矣林聪之奏請庶㡬乎近之聖天
子以四海為家豈必實粟扵京而始為其粟哉况天庾
既足塵腐者多枵腹之民頼之得活何為畏縮不題忠
君愛國之臣當如是乎若夫看省分之大小奏截留之
多寡不獨下救其民抑亦廣上之澤扵無窮矣願牧民
[000-104a]
之君子推類以權其宜俾黎元偶處荒年而不知有饑
餒之色上下和樂中外乂安豈不稱良有司之偉業歟
[000-105a]
  六稽常平以杜侵欺
   漢耿夀昌/唐陸贄    隋文帝/宋韓琦
   余馬靖/司 光     慶厯詔/蘇 軾
   髙宗諭大/元張光    董張煟瑞/明 朝
漢宣帝五鳯四年嵗豐榖石至五錢耿夀昌建言令邊
郡皆築倉榖賤時増價而糴以利農榖貴時減價而糶
以利民名曰常平倉民便之賜爵關内侯
 謹案一倉建而民農兩利固本之法莫踰扵此豈為
[000-105b]
 有司應急而成哉所以官司必不可令那用小民欲
 貸不必待乎奏聞利民而不利官耿侯立倉之意原
 是如此
隋文帝開皇間衛州置黎陽倉陕州置常平倉華州置
廣通倉轉相灌注漕闗東及汲晉之粟以給京師置常
平監
 謹案文帝之置倉亦云備矣但豐年既實粟扵倉歉
 嵗即宜散給扵民始得建倉之益是以䏻藏而又䏻
[000-106a]
 發不似守藏者惟以吝惜為心則痌瘝視民之心時
 時切摯扵衷矣
唐陸贄奏議有云臣聞仁君在上則海内無餒莩之人
豈必耕而餉之㸑而食之哉盖以慮得其宜制得其道
致人扵歉乏之外設備扵災沴之前耳魏用平糶之法
漢置常平之倉隋氏立制始創社倉終扵開皇人不饑
饉除賑給百姓外一切不得貸便支用每遇災荒即以
賑給小歉則随事借貸大饑則錄事分頒富不至侈貧
[000-106b]
不至饑農不至傷糴不至貴一舉而數羙具可不務乎
 謹案陸贄之意除賑給百姓外一切不得貸便支用
 盖積榖原以為民倘官長那用扵平時荒年百姓更
 從何䖏支給况奸胥猾吏知其可以轉移即生多少
 情弊陸贄此奏可謂良法
宋韓琦論常平倉米遇年嵗不稔合减原價出糶但出
糶之時湏令諸縣取逐鄉逐村下户姓名印給闗子令
収執赴倉糴米每户或三石或兩石不許浮數唯是坊
[000-107a]
郭則每日零細糶與浮居之人每日或一斗或五升則
人人盡受實恵
 謹案郷村来糴者以數石計城市来糴者以升斗計
 非常平不足以應之倘被借端那去急廹何従糴取
 故上司不得視為無礙錢糧下属不可因公借用倘
 上下交侵不但無顔以對耿侯益且深有愧扵韓公
 矣
仁宗慶厯二年余靖疏内有云天下無常安之勢無常
[000-107b]
勝之兵無常足之民無常豐之嵗由是古先聖王守之
有道制之有術倘有緩急不可無備景徳中詔天下以
逐州户口多寡量留上供錢起置常平倉付司農寺繫
帳三司不問出入今若先為三司所支則天下儲蓄盡
矣伏乞特降指揮三司先借支常平夲錢䖏並仰疾速
撥還今後不得更支撥並依景徳先䧏勅命施行
 謹案此疏説得何等眀白若先為三司借去蓄積盡
 矣遇饑年将何救濟余公之疏慮之深而言之切可
[000-108a]
 為常平萬世不易之良規
慶厯四年正月詔陕西榖翔貴其令轉運司出常平倉
粟減價出糶以濟貧民
 謹案減價出糶始得常平之意若早為有司所那百
 姓何由受恵聖意何由宣布此上臺之稽察當嚴而
 小民之首吿宜許也
司馬光言常平之法此乃三代良法也向者有州縣缺
常平糶本雖遇豐年無錢收糴又有官吏怠惰厭糴糶
[000-108b]
之煩不肯收糴盡入蓄積之家又有官吏雖欲趂時收
糴而縣申州州再申其提㸃取候指揮動經累月已是
失時榖價倍貴以致出糶不行堆積腐爛此乃法因人
壊非法之不善也
 謹案有此三害已為常平之大蠧况又有那用之端
 存無一二饑年仍不賑糶四害並侵一無所惠不可
 向常平而生歎乎
蘇軾奏内有云臣在浙江二年親行荒政只用出糶常
[000-109a]
平米一事更不施行餘策若欲抄劄饑貧不惟所費浩
大有出無收而此聲一布饑民雲集盗賊疾疫客主俱
斃惟有依條将常平斛斗出糶即官司簡便不勞抄劄
勘㑹給納煩費但得數萬石斛斗在市自然壓下物價
境内百姓人人受賜古今之法莫良扵此
 謹案東坡救荒惟以平糶常平為羙後人猶議其賑
 有不及見有未廣則凡後之為司牧者正宜扵常平
 之法竭盡經營興其利剔其弊使萬姓永為利頼荒
[000-109b]
 年實有可恃斯為至計
髙宗紹興庚午髙宗皇帝謂執政曰國家之常平倉以
備水旱宜令有司以陳易新不得侵用若臨時貸扵積
榖之家徒為文具無實效也
 謹案不得侵用四字髙宗已深知有司之弊矣見得
 水旱為災數之難料非豫備榖粟以救濟生靈何以
 觧一時之紛擾此詔可為萬世法
從政郎董煟曰常平錢物不許移用不知他費不許移
[000-110a]
用至扵救荒正所當用若必待報則事無及矣今遇旱
傷去䖏州縣仰一面計度用常平錢扵豐熟處循環收
糴以濟饑民俟結局日以糴本撥還常平可也
 謹案此一莭説盡常平利弊何以近則不然便扵官
 而不便扵民常平似為官而設也嗚呼是所重者官
 所賤者民不知米由民出聚而不散鉅橋粟黎陽米
 是禍端也故侵那者在所當稽而現存者宜扵賑糶
 也
[000-110b]
元張光大有云常平者荒歉之預備無傷扵農有益扵
民遇水旱雹蝗之變民無菜色不至流離餓殍之患良
法也可以遏富豪趋利之心無抄劄户口之煩有司視
為文具者原其所自糴本之未立耳若以御史所言将
三臺追到贓罰銀兩各随所属撥為常平糴夲此為反
本還原仁民之良策也循環糴糶以濟饑民何患乎米
有限而不能遍及村落哉為政君子果能深味常平之
意則可以固邦本結民心萬世之長策也
[000-111a]
 謹案昔人知常平可以固邦本結民心謂返本還原
 之道莫若以贓罰銀兩收糴之非籌之熟而計之得
 者歟奈何後之司牧無米則聽之有榖則用之民之
 困苦絶不經營循吏果若是乎查盤之不可稍怠也
 眀矣
眀張朝瑞有云伏覩大明㑹典洪武初令天下縣分各
立預備四倉官為糴榖収貯以備賑濟次災則賑糶其
費小極災則賑濟其費大奈何嵗久法湮各州縣僅存
[000-111b]
城内一倉其餘鄉社盡無之矣兹欲令各属縣扵東西
南北適中水陸道達人烟凑集䖏各立常平一所本道
查發贓罰併該府縣無礙銀兩糴榖入倉不許逼抑科
擾平民或值中饑大饑以便賑糶賑濟富者不許混買
仍用張詠賑蜀連坐法每嵗本道或該府管糧官單車
一廵視焉以防官之治名而不治實者盖社倉之法立
以時收斂富者不得取重息騰髙價貧民嵗嵗受賜霑
恩誠救荒之良策也
[000-112a]
 謹案從古法久弊生貴乎經理者之捜剔盡善備災
 恤患誠無過扵常平義倉今張公所言頗得致治之
 要然後世人情利弊尤須曲意體貼斟酌變通務使
 法立而民胥享法之利實在有益扵草野斯稱順俗
 宜民之至計
稽常平縂論曰常平倉循環糴糶出入利民之妙法良
有司能盡心扵其間徹厎為民勿敢自便則蘇公羙意
猶然復見扵今兹苐使各省雖有常平倉即遇饑年官
[000-112b]
不得發民不得食以避部議之嚴是豈知立倉之本意
哉試思隋文之倉米粟未嘗不足獨以閉藏不給致敗
慶厯詔髙宗諭庶㡬其可也所以戒借用之弊者莫如
陸贄與余靖得賑糶之羙者首推韓琦與蘇軾法之弊
也司馬光言之㝡詳倉之廢也張朝瑞論之最當其他
皆可為規為式左傳云備豫不虞善之大者也常平善
人之政稽察豫備之端可不慎重其事哉
欽定康濟錄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