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9 元朝典故編年考-清-孫承澤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朝典故編年考卷三
            吏部侍郎孫承澤撰
 蒙古新字
  至元四年詔朕惟字以書言言以紀事此古今之
  通制我國家肇基朔方俗尚簡古未遑制作凡施
  用文字因用漢楷反輝和爾字以逹本朝之言考諸
  遼金以及遐方諸國例各有字今文治寖興而字
[003-1b]
  書有闕於一代制度實為未備故特命國師帕克斯
  巴創為䝉古新字譯冩一切文字期於順言逹事
  而已自今以徃凡有璽書頒降者並用䝉古新字
  仍各以其國字副之
 置御史臺
  至元五年置御史臺秩從二品二十一年陞正二
  品大德十一年陞從一品臺有大夫一人後增一
  人中丞二人後又增二人隨復故侍御史二人治書
[003-2a]
  侍御史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治朝著之事典事
  二人掌幙府文書之事後改為都事三人後又以
  都事之長蒙古若色目一人為經歴檢法二人後
  廢管勾三人其一人兼照磨監察御史十二人後
  增至十六人皆漢人又增䝉古色目人如漢人之
  數三十二人至元十四年既取宋置南行臺二十
  七年專莅江南之地號江南諸道行御史臺秩如
  内臺而監察御史二十四人西行臺初由雲南亷
[003-2b]
  訪司陞行臺大德元年移治陜西號陜西諸道行
  御史臺莅陜西甘肅四川雲南之地延祐間暫廢
  隨復其官秩如南臺而監察御史二十人各道提
  刑按察司至元六年置正三品有使副使僉事察
  判經歴知事二十八年改肅政亷訪司使副使僉
  事各二人大司農奏罷各道勸農司以農事歸憲
  司增僉事二人經歴知事照磨各一人天下凡二
  十二道
[003-3a]
 百官公服
  至元五年定公服制以羅大袖盤領俱右袵一品
  紫大獨科花徑五寸二品小獨科花徑三寸三品
  散答花徑二寸無枝葉四品五品小雜花徑一寸
  五分六品七品緋羅小雜花徑一寸八品九品縁
  羅無文 幞頭漆紗為之展其角 笏制以牙上
  圓下方或以銀杏木為之 偏帶正從一品以玉
  或花或素二品以花犀三品四品以黃金為協枝
[003-3b]
  五品以下以烏犀並八胯鞓用朱革 鞾以皂皮
  為之
 婦女衣飾之制
  命婦衣服一品至三品服渾金四品服金答子六
  品以下惟服銷金并銷金紗荅子 首飾一品至
  三品許用金珠寶玉四品五品用金玉珍珠六品
  以下用金惟耳環用珠玉同籍不限親踈期親/雖别籍并出嫁同
  庻人許用翠花并金釵各一事惟耳環用金珠碧
[003-4a]
  玉餘並用銀 娼家出入止服皂褙子亦不得乗
  坐車馬
 立國子學
  至元六年七月立國子學二十四年閏二月設國
  子監仁宗皇慶元年二月徙大都路學所置周宣
  王石鼓於監復建崇文閣命詞臣作記國朝以神
  武定天下我世祖皇帝以武之不可偏尚也廣延
  四方耆碩之彦與共謀議遂能禆贊皇猷修舉百
[003-4b]
  度文治駸駸興焉中統間命儒臣教胄子至元間
  備監學官成宗皇帝光紹祖烈相臣哈喇哈遜欽
  承上意作孔子廟於京師御史臺言胄子之教寄
  寓官舍隘陋非宜奏請孔廟之西營建國子監學以
  御史府所貯公帑充其費逮至仁宗皇帝文治日
  隆僉謂監學櫝藏經書宜得重屋以庋有㫖復令
  臺臣辦集其事乃於監學之北構架書閣閣四阿
  檐三重度以工師之引其崇四丈有一尺南北之
[003-5a]
  深六尋有竒東西之廣倍差其深延祐四年夏經
  始六年冬績成材木瓦甓諸物之直工役飲食之
  費一皆出御史府雄偉壯麗燁然增監學之輝名
  其閣曰崇文英宗皇帝講行典禮賁飾太平文治
  極盛矣臺臣請勒石崇文閣下用紀告成之歲月
  制命詞臣撰文臣澂次當執筆今上皇帝丕纘聖
  緒動遵世祖成憲於崇儒重道惓惓也泰定元年
  春誕䧏俞㫖國子監立碑如臺臣所奏臣澂謹録
[003-5b]
  所撰之文以進臣聞若古有訓戡定禍亂曰武經
  緯天地曰文武之與文各適所用然戡定禍亂
  用於一時而已經緯天地則亘古今不可無也何
  也日月星辰天之文也山川草木地之文也人與
  天地相為經緯則亦與天地相為長久而可一日
  無也哉我世祖怱怱用武日不暇給而汲汲崇文
  惟恐或後此其高識深慮度越百王宏規逺範垂
  示萬世以為聖子神孫程夫豈常人所能測知蓋
[003-6a]
  創業之初非武無以弭亂守成之後非文無以致治
  武猶毒藥之治病病除即止文猶五穀之養生無時
  可棄也有文治之君必有文治之臣文治之臣茍非
  教習之有其素彼亦惘然孰知文之所以爲文者故
  建學以興文教暢文風涵育其人將與人主共治也
  斯文也小而修身齊家大而治國平天下言動之儀
  倫紀之叙事物理義之則禮樂刑政之具凡燦然相
  接煥然可述皆文也古聖賢用世之文載在方册
[003-6b]
  不考古人之所以用世不知今日之所以為世用
  者也然則聖朝之崇文豈虚為是名也哉閣之所
  庋古聖賢之文也立之師使之以是而教設弟子
  員使之以是而學教之而成學之而能則游居監
  學者濟濟然彬彬然人人閑於言動之儀察於倫
  紀之敘博通乎事物理義之則詳䆒乎禮樂刑政
  之具他日輔翊吾君躋一世文治於堯舜三代之
  盛由此而選也夫如是其可謂不負聖天子崇文
[003-7a]
  之明命休德已若夫不能潛心方策真有得於古
  聖賢之所謂文而渉獵乎淺末炫燿乎葩華曾是
  以爲文乎士之所以爲世用者盖不在此臣澂再
  拜稽首而獻頌曰皇元肇興於赫厥聲天戈所指
  如雷如霆聖聖繼承六合混一威命遠加丕冒出
  日神謀英畧敷遺後人征誅以義持守以仁既成
  武功大闡文治尊道隆儒勸學講藝京師首善教
  胄設官孔廟巍巍四方來觀執法之臣職務糾慝
[003-7b]
  爰矢嘉謨稱我文德於廟之西黌舍翬飛於黌之
  北傑閣雲齊其閣伊何有經有史博采旁羅有集
  有子昔在中古郁郁乎文式克至今用宏兹賁詵
  詵多士被服聖術鳯翥鸞翔虎炳豹蔚維身之章
  維國之光匡扶盛化上躋虞唐民物阜蕃禮樂明
  備允顯崇文昌運萬世
  至元二十四年定國子監制設博士通掌學事分
  教三齋生員講授經㫖定正音訓上嚴教導之術
[003-8a]
  下考肄習之業復設助教同掌學事而專守一齋
  正録申明規矩督習課業凡讀書必先孝經小學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次及詩書禮記周禮春秋易
  博士助教親授句讀音訓正録伴讀以次傳習之
  講説則依所讀之序正録伴讀亦以次而傳習之
  次日抽籖令諸生復説其功課對屬詩章經解史
  評則博士出題生員具稿先呈助教俟博士既定
  始録附課簿以慿考校其生員之數定二百人先
[003-8b]
  令一百人及伴讀二十人入學其百人之内䝉古
  半之色目漢人半之許衡又著諸生入學雜儀及
  日用節目七年命生員八十人入學俾永為定式
  而遵行之
 蒙古國子學
  至元八年春正月始下詔立京師䝉古國子學教
  習諸生於隨朝䝉古漢人百官及集賽台官員選
  子弟俊秀者入學然未有員數命以通鑑節要用
[003-9a]
  蒙古語言譯冩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
  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大都路學
  國初燕京始平宣撫王楫請以金樞宻院為宣聖
  廟太宗六年設國子總教及提舉官命貴臣子弟
  入學受業憲宗四年世祖在濳邸特命修理殿廷
  及即位賜以玉斚俾永為祭器至元十三年授提
  舉學校官六品印遂改為大都路學署曰提舉學
[003-9b]
  校所二十四年既遷都北城立國子學於國城之
  東廼以南城國子學為大都路學自提舉以下設
  官有差仁宗延祐四年大興府尹瑪蘓庫重修殿
  門堂廡建東西兩齋泰定三年府尹曹偉增建環
  廊文宗天厯二年復增廣之提舉郝義恭又增建
  齋舍自府尹郝朶而别至曹偉始定生員凡百人
  每名月餼京畿漕運司及本路給之泰定四年夏
  四月諸生始㑹食於學焉
[003-10a]
 諸路學校書院
  太宗始定中原即議建學設科取士世祖中統二
  年始命置諸路學校官凡諸生進修者嚴加訓誨
  務使成材以備選用至元十九年夏四月命雲南
  諸路皆建學以祀先聖二十三年二月帝御德興
  府行宮詔江南學校舊有學田復給之以飬士二十
  八年令江南諸路學及各縣學内設立小學選老
  成之士教之或自願招師或自受家學於父兄者
[003-10b]
  亦從其便其他先儒過化之地名賢經行之所與
  好事之家出錢粟贍學者並立為書院凡師儒之
  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中州置之命於禮部
  及行省及宣慰司者曰學正山長學録教諭路州
  縣及書院置之路設教授學正學録各一員散府
  上中州設教授一員下州設學正一員縣設教諭
  一員書院設山長一員中原州縣學正山長學録
  教諭並受禮部付身各省所屬州縣學正山長學
[003-11a]
  録教諭並受行省及宣慰司劄付凡路府州書院
  設直學以掌錢穀從郡守及憲府官試補直學考
  滿又試所業十篇陞為學録教諭凡正長諭録教
  諭或由集賢院及臺憲等官舉充之諭録歴兩考
  陞正長正長一考陞散府上中州教授上中州教
  授又歴一考陞路教授教授之上各省設提舉二
  員正提舉從五品副提舉從七品提舉凡學校之
  事後改直學考滿為州吏例以下第舉人充正長
[003-11b]
  備榜舉人充諭録有薦舉者亦參用之自京學及
  州縣學以及書院凡生徒之肄業於是者守令薦
  之臺憲考覈之或用為教官或取為吏屬徃徃人
  材輩出矣
 京學
  至元中既立國學以故孔子廟為京學而提舉學
  事者仍以國子祭酒繋銜
 議立三省
[003-12a]
  至元七年議立三省侍御史高鳴上言臣聞三省
  設自近古其法由中書出政移門下議不合則有
  駁正或封還詔書議合則還移中書中書移尚書
  尚書乃下六部郡國方今天下大於古而事愈煩
  取决一省猶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
  失政也但使賢俊萃於一堂連署參决自免失政
  豈必别官異坐而後無失政乎故曰政貴得人不
  貴多官世祖深然之
[003-12b]
 兵事宜屬樞宻
  七年許衡疏言兵之於國在古已重在後世為尤
  重故樞宻之設特與中書對峙號為二府兵興則
  宰相主之事寧則樞宻任之蓋宰相平章軍國兵
  事可知也而兵之籍則不與樞宻兼總兵馬兵籍
  可知也而兵之符則不在體統相維無有偏失制
  雖近代而意實倣古或者謂樞宻併於中書為合
  古冡宰總百官之意殊不知古者冡宰止一人而
[003-13a]
  今之為宰輔者動輒數十人此而不古而謂樞宻
  者獨可以古耶國家切務止在得人人茍未得徒
  紛更於此無益也
 立耤田
  至元七年大都立耤田趙天麟上言臣聞祭祀者
  人之大端衣食者人之常理今聖朝立太常正卿
  設司農大寺欽乃攸司可謂備矣但耤田之禮尚
  未施行謹按禮經之義逺稽前世之文適三陽交
[003-13b]
  泰之春當是月上辛之日祈穀於太微之帝再擇
  乎吉亥之辰封人壝宫掌舍設祗太僕秉轡保介
  從行綴黛耜於紺轅冠朱紘之華冕平秩東作爰
  至南郊具庶府之官僚聳萬民之瞻視天顔咫尺
  際恭就於三推黎庶三百人遂終於千畆公卿以
  下隨爵秩而亦耕燕飲之宜布龍光於既返内宰
  獻種於厥後神倉歛獲於西成一旦用之中心足
  矣此聖天子耤田之禮也伏望陛下無怒虢公之
[003-14a]
  直諫式同漢帝之親耕於彼天田成兹盛事南瞻
  北顧三思粟帛之原上化下行一警農民之怠於
  昭文化以迓太平垂諸典章永示嘉範
 社稷壇壝
  至元七年十二月有詔歲祀太社太稷三十年正
  月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於和義門内少南得地
  四十畆為壝垣近南為二壇壇高五丈方廣如之
  社東稷西相去約五丈社壇土用青赤白黑四色
[003-14b]
  依方位築之中間實以常土上以黃土覆之築必
  堅實依方面以五色泥飾之四面當中各設一陛
  道其廣一丈亦各依方色稷壇一如社壇之制惟土
  不用五色其上四周純用一色黃土壇皆北向立
  北墉於社稷之北以磚為之飾以黃泥瘞坎二於
  稷壇之北少西深足容物二壇周圍壝垣以磚為
  之高五丈廣三十丈四隅連飾内壝垣櫺星門四
  所外垣櫺星門二所每所門三列㦸二十有四外
[003-15a]
  壝内北垣下屋七間南望二壇以備風雨曰望祀
  堂堂東屋五間連厦三間曰齊班㕔㕔之南西向
  屋八間曰獻官幕又南西向屋三間曰院官齋所
  又其南屋十間自北而南曰祠祭局曰儀鑾庫曰
  法物庫曰都監庫曰雅樂庫又其南北向屋三間
  曰百官厨外垣南門西壝垣西南北向屋三間曰
  大樂署其西東向屋三間曰樂工房又其北北向
  屋一間曰饌幕殿又北南向屋三間曰饌幕又北
[003-15b]
  稍東南向門一間院内南南向屋三間曰神厨東
  屋三間曰酒庫近北少却東向屋三間曰犧牲房
  井有亭望祀堂後自西而東南向屋九間曰執事齋
  廊房自北折而南西向屋九間曰監祭執事房此
  壇壝次舍之所也社主用白石長五尺廣二尺剡
  其上如鐘於社壇近南北向埋其半於土中稷不
  用主后土氏配社后稷氏配稷神位版二用栗素
  質黒書樹之以松於社稷二壇之南各一株
[003-16a]
 崇憲臺之秩
  至元七年趙天麟上策請更定憲臺品秩策畧曰
  方今御史臺官内有監察院以𨽻之外有亷訪司
  以承之所以儆肅百僚風憲萬姓張理上下整齊
  人道也御史之職非天子視聽之官而何哉是以
  霜蘭露車栢林石室昭其清也授以立秋象以熒
  惑昭其嚴也鷹擊之喻豸冠之服昭其威也干歩
  清道王公遜避昭其重也中書門下並為三司昭
[003-16b]
  其貴也五者備矣然後能觸佞指邪彰善癉惡使
  雄奸巨媚膽破聲消封豕長蛇骨寒心顫則狐狸
  𦕈害蜂蠆微毒将不治而自息矣今國家令御史臺
  凡百官之非違諸司之案牘朝會祭祀之事理斷
  失宜之類以至於該載不盡應合紏察者並行糾
  察之其制可謂恢而不漏矣然阿哈瑪特擅政於前
  僧格弄權於後雖牛馬走亦知側耳而憎也而臺
  官以下察院之屬閉口吞聲見如不見宴居高坐
[003-17a]
  聞若不聞此由省府之職秩懸隔而不敢抗衡故
  也伏望陛下厲憲臺之風采俾行省以齊階目之
  以御史大夫一員使與行省首官品秩相同其餘
  員位以次陞之又宜命監察御史與六部侍郎品
  秩相同又宜立繡衣使者八員於中丞之下秩同
  侍御史使之分使天下專糾行臺及亷訪司之不
  如法者又内臺或有愆違宜命天下皆得舉發如
  罪狀明白委為故犯重則投諸四裔以禦魑魅輕
[003-17b]
  則罷官禁錮放歸里閭如或妄舉反坐其人聖王之
  御下也用而不疑疑而不用委任之而禮貌之及
  其得罪則是臣下自以其罪加乎身也幸從臣言
  則邪佞難蔽而中外永清矣
 五事考守令
  詔舉守令以户口增田野闢詞訟簡盗賊息賦役
  均五事備者為上選陞一等四事備者添一資三
  事有成者為中選依常例遷轉四事不備者減一
[003-18a]
  資五事俱不舉者黜降一等
 改稱國號
  至元八年定國號詔曰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
  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紀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
  唐之爲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為言樂也舜
  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
  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乗時而有國不以利而制
  稱為秦為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
[003-18b]
  即所封之爵土是皆狥百姓見聞之狃習要一時
  經制之權宜㮣以至公不無少貶太祖聖武皇帝
  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
  恢土宇輿圖之廣歴古所無頃者耆宿詣庭奏章
  申請謂既成於大業宜早定於鴻名在古制以當
  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
  元之義兹大冶流形於厥品孰名資始之功予一
  人底寧於萬邦尤切體仁之要事從因革道協天
[003-19a]
  人於戲稱義而名固匪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
  負於投艱嘉與敷天共隆大號
 以名儒為司成
  至元八年以許衡為集賢大學十兼國子祭酒衡
  上疏論阿哈瑪特專權罔上蠧政害民諸事不報因
  謝病請解機務上不許且命舉自代者衡奏曰用
  人天子之大柄臣下汎論其賢否則可若授之以
  位則斷自宸𠂻不可使臣下有市恩之漸乃拜衡
[003-19b]
  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即燕京南城舊樞宻院
  設學衡喜曰此吾事也因請徵其弟子王梓耶律
  有尚姚燧等十二人為齋長時所選弟子皆幼穉
  衡待之如成人愛之如子出入進退其嚴如君臣
  其為教因覺以明善因善以開蔽相其動習以為
  張弛課誦少暇即習禮或習書算少者則令習拜
  跪揖讓進退應對或射或投壺負者罰讀書若干
  遍久之諸生人人自得尊師敬業下至童子亦知
[003-20a]
  三綱五常為生人之道後元之名臣如博果宻等
  皆出國學云
  附載國學事蹟
  燕都改南城之舊樞宻院為國子學許先生自開
  學家事悉委其子師可凡賓客來學中皆謝絶之
  先生嘗謂學中若應接人事諸生學業必有所妨
  外人謗咎是我一己之事諸生學業乃上命也
  先生欲以䝉古生習學算術遂自唐堯戊辰距至
[003-20b]
  元壬申凡三千六百五年編其世代厯年為一書
  令諸生誦其年數而加减之
  先生教諸生習字必以顔魯公為法嘗曰古者民
  無所知聖人御世有以教之然聖人不可久生於
  世故制為文字以記其言文字之始義取記言而
  已後世習字書者多少話説書固六藝之一程先
  生謂一向好著亦自喪志然其作字時甚敬謂只
  此是學此為可好
[003-21a]
  諸生讀書之暇先生令䝉古生年長者習拜及受
  宣拜詔儀釋奠冠禮時亦習之小學生有倦意令
  習跪拜揖讓進退應對之節或投壺習射負者罰
  讀書若干遍
  先生説書章數不務多唯懇欵周折若未甚領解
  則引證設譬必使通曉而後已嘗問諸生此章書
  義若推之自身今日之事有可用否大凡欲其踐
  行而不貴徒説也先生嘗曰世謂能作文者可以
[003-21b]
  驕人至於能説書者亦可以驕人諸生講書但使
  之省解可也何必要他會説及見學者能有疑問
  先生喜氣溢於眉宇嘗謂書中無疑看得有疑有
  疑却看得無疑方是有功
  先生嘗曰敬敷五教在寛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
  民無疆則是為教者當以寛容存心也今日學中
  大體雖要嚴宻然就中節目須寛緩大㮣人品不
  一有夙成者有晚成者有可成其大者有可成其
[003-22a]
  小者且一事有所長必一事有所短千萬不同遽
  難以强之也學記自一年離經辨志至九年知類
  通逹强立而不反其始終節次幾多積累必不可
  以茍且致之故教人不止各因其材又當隨其學
  之所至而漸進也蓋教人與用人正相反用人當
  用其所長教人當教其所短
  先生嘗謂蒙古生質樸未散視聽專一茍置之好
  伍曹中涵養三數年將來必能為國家用乃奏召
[003-22b]
  舊弟子散居四方者皆驛致館下為伴讀欲其夾
  輔薰陶而自得之也
  先生言先王設學校養育人才以濟天下之用及
  其弊也科目之法愈嚴宻而士之進於此者愈巧
  以至編摩字様期於必中上之人不以人材待天
  下之士下之人應此者亦豈仁人君子之用心也
  哉雖得之何益於用上下相待其弊如此欲使生
  靈䝉福其可得乎先王設學校後世亦設學校但
[003-23a]
  不知先王何爲而設也上所以教人人所以爲學
  皆本於天理民彛無他教也無異學也
  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司徒之職教以
  人倫而已凡不本於人倫皆非所以為教樹之君
  以立政謹此教也作之師以立教教以此也先王
  皆本於人心之所固有不强以其所無有故人易
  從而風俗美非後世所謂學所謂教也文公小學
  四書次第本末甚備有王者起必湏取法
[003-23b]
 祭先農
  至元九年上命祭先農如祭社之儀十四年二月
  戊辰祀先農東郊十五年二月戊午祀先農以䝉
  古胄子代耕耤田二十一年二月丁亥又命翰林
  學士色勒敏祀先農於耤田武宗至大三年夏四
  月從大司農請建農蠶二壇博士議二壇之式與
  社稷同縱廣一十歩高五尺四出陛外壝相去二
  十五歩每方有櫺星門令先農先蠶壇位在耤田
[003-24a]
  内若立外壝恐妨千畆其外壝勿築是歲命祀先
  農如社稷禮
 東宫輔佐
  至元十年以王恂為太子贊善輔長子珍戩勑兩
  府大臣凡有啓禀必令恂與聞恂言太子付託至
  重當延名德與之居處况兼領中書樞宻之政詔
  條所當遍覧庶務亦當屢省又以遼金之事近接
  耳目者區别善惡上之真金問恂以心之所守恂
[003-24b]
  曰嘗聞許衡言人心猶印板然板本不差雖摹千
  萬本皆不差本既差矣摹之於紙無不差者真金
  曰善
 按撫南都
  至元十年諭宋南都官民詔朕惟自古䧏王必有
  朝覲之禮已遣使特徃迎致爾等各守職業其勿
  妄生疑畏凡歸附前犯罪悉從原免公私逋欠不
  得徵理前抗拒王師及逃亡嘯聚者並赦其罪百
[003-25a]
  官有司諸王邸第三學寺監秘省史館及禁衛諸
  司各宜安居所在山林河泊除巨木花果外餘物
  權免徴税秘書省圖書太常寺祭品樂器法服樂
  工鹵簿儀衞宗正譜牒天文地理圖書典故以及
  于户口版籍盡仰收拾前代聖賢之後高尚儒醫
  僧道卜筮通曉天文厯數并山林隱逸名士仰所
  在官司具以名聞名山大川寺觀廟宇并前代名
  人遺址不許拆毁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贍
[003-25b]
  給
 
 
 
 
 
 
 元朝典故編年考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