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3 詞林典故-清-鄂爾泰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詞林典故卷六上
 儀式
  儀以昭其文式以一其度官府是以有章也昔之
  誌翰林者曰秩清曰地禁品流率貴於諸司則内
  而璅闥追趨外若班寮酬對有常制焉匪云被服
  聲華良以修明禮法然或年載殊逺節目罕得而
  詳若其釐自
[006-1b]
聖朝懸為
 令甲與夫事緣近代足備舊聞者折衷斯在謹撮其
  大凡
 唐
 唐制凡天子御正殿則起居郎居左舎人居右有命
  俯陛以聽退而書之每仗下議政事起居郎一人
  執筆記錄於前史官隨之若仗在紫宸内閣則夾
  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㘭處
[006-2a]
  唐書/
  按李肇國史補兩省謔起居郎為螭頭蓋以此
 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蛾眉班夢溪筆談/
 唐翰林自徳宗建置以來秩序未立廷覲之際各趨
  本列翰林故事/
 唐興元元年勅翰林學士朝服序班宜凖諸司官知
  制誥例凡初遷者召令右銀臺門候㫖其日入院
  試制書答共三首詩一首可者翌日受宣乃定於
[006-2b]
  麟徳殿候對本院賜宴營幕使宿設帳幕圍褥尚
  食供饌酒坊使供美酒是為𠡠設序立拜恩訖又
  賜衣一副絹三十疋飛龍司借馬一匹旬日人進
  文一軸内庫給青綺錦被青綺方□青綾單帕漆
  通中枕銅鏡漆奩象箆大小象梳漆箱銅挲羅銅
  觜椀紫絲履白布手巾畫木架床鑪銅案席氊褥
  之類畢備内諸司供膳飲之物主膳四人掌之内
  園官一户三人以供使令其所乗馬送迎於擗仗
[006-3a]
  門内横門之西度支月給手力資四人人錢三千
  五百四品以上加一人每歲内賜春服物三十疋
  暑服三十疋綿七屯寒食節料物三十疋酒飴杏
  酪粥清明火二社蒸&KR2065端午衣一副金花銀器一
  事百索一軸青團鏤竹大扇一柄角糭三服粆蜜
  重陽酒餹餻粉冬至歲酒兎野雞其餘時果新茗
  瓜新厯是為經制直日就頒授下直就第賜之凡
  内宴坐次宰相坐居一品班之上别賜酒食珍果
[006-3b]
  與宰相同賜帛二十疋金花銀器一事貞元四年
  勅晦日上已重陽三節百寮宴樂翰林學士每節
  賜錢一百千明年廢晦日置中和節宴樂如之每
  歲為常翰林志/
 唐制凡正冬至不受朝俱入進名奉賀大忌進名奉
  慰其日尚食供素饌賜茶十串同上/
 唐郊廟大禮乗輿行幸皆設幕次於御幄之側侍從
  親近大臣第一御含元殿丹鳯樓則二人於宫中
[006-4a]
  乗馬引駕出殿門徐出就班大慶賀則俱出就班
  同上/
 唐承㫖學士位在諸學士上居位在東第一閣乗輿
  奉郊廟輒得乗廐馬自浴殿由内朝以從掲雞竿
  布大澤得升丹鳯之西南隅翰林學士承㫖記/
 唐學士與班行絶跡不拘本司不繫朝謁常叅官二
  周為歲滿則遷知制誥一周歲為遷官則奏就本
  司判記上月日北省官宰相送上南省官給舎丞
[006-4b]
  郎送上翰林志/
  按唐時以到官任所為上送上者謂送之之任也
 唐制凡當直之次自給舍丞郎入者三直無儤自起
  居御史郎官入者五直一儤其餘雜入者十直三
  儤同上/
 唐制凡交直候内朝之退不過辰巳入者先之出者
  後之直者疎數視人之衆寡事之勞逸隨時之動
  靜同上/
[006-5a]
  按唐楊鉅學士院舊規有儤直例數
 唐新入學士須見舊學士草麻了方令當制同上/
 唐判公廨事在院最小學士判同上/
 唐三館學士不避行臺唐書/
  按宣宗時馬植兼集賢院大學士校理楊收與三
  院御史遇不肯避朝長馮緘錄其騶僕辱之植怒
  奏請斥之因著為令
 唐翰林學士結銜或在官上或在官下無定制如太
[006-5b]
  和中李藏用碑撰者言中散大夫守尚書户部侍
  郎知制誥翰林學士王源中之類則在官下大中
  中王巨鏞碑撰者言翰林學士中散大夫守中書
  舎人劉瑑之類則在官上而瑑仍不稱知制誥石/
  林燕語/
 後唐
 後唐天成三年八月勅曰掌綸之任擢才以居或自
  初命而升或自顯秩而授蓋重厥職靡繫其官雖
[006-6a]
  事分皆同而行綴或異誠由往日未有定䂓議官
  位則上下不常論職次則後先為叙宜行顯命當
  正近班今後翰林學士入並以先後為定惟承㫖
  一員出自朕意不計官資先後並在學士上仍編
  入翰林志續翰林志/
 宋
 宋學士立班常朝暨聖節行香並大忌進名並隨樞
  宻使坐次及行幸大宴在參知政事之後從北為
[006-6b]
  首每三元張燈及賜酺上御乾元樓臨軒觀樂凴
  欄設次坐在上將軍之上郊祀籍田青城之内設
  幕次於殿門東偏别設氊廬以為寢所蓋備宻命
  焉同上/
 宋初供奉班於百官前横列王溥罷相為東宫一品
  班在供奉班之後遂令供奉班依舊分列慶厯賈
  安公為中丞以東西對拜為非禮復令横行至今
  初序班分列百官班定乃轉班横行叅罷復分列
[006-7a]
  百官班退乃出參用舊制也夢溪筆談/
 宋開寳舎人院初入者有儤直雍熙二年置步直端
  拱元年置馬直玉海/
 宋制經筵講官舊皆坐乾興後始立蓋仁宗時年尚
  幼坐讀不相聞故起立欲其近爾後遂為故事今
  講讀官初入皆坐賜茶惟當講官起就案立講畢
  復就坐賜湯而退侍讀亦如之蓋乾興之制也石/
  林燕語/
[006-7b]
 宋制遇命相禁中别設綵殿召學士由内東門入繫
  鞋立墀下上御小帽窄衫束帶御座側獨設一繡
  墩小柬置几陳筆硯其上侍衛者皆下學士升殿
  造膝受㫖趨几書所得除目進呈置袖中侍衛者
  皆上乃宣坐賜茶已復庭謝御樂押送入院鎖宿
  如常制玉堂賜筆硯記/
 宋舊制每遇進士䇿賢良館閣官並赴殿門祗候唱
  名日登殿侍立熙寧後只令殿門祗候元豐中雖
[006-8a]
  得入殿然只立殿下紹興五年四月許依舊制殿
  上侍立館閣錄/
 宋車駕將出孟享或過宫則應奉官及侍從以上朝
  於後殿宰執有奏事侍從先退例過玉堂少憩若
  值冬至元正則團拜堂上俟駕過就院門外上馬
  以從却掃編/
 宋朝殿日翰林學士於禁門内許以茶鐐擔子自隨
  與執政等金坡遺事/
[006-8b]
 宋翰林學士居深巖之地職任事體與外司不同至
  於謁見相府自非朔望慶弔止公服繫鞋而已學
  士於内廷出入或典詔亦不具鞾簡若同列齊行
  前此命朱衣吏䨇引抗聲言學士來直至宫門方
  止歸院則朱衣逓聲呼學士來者數四故事學士
  叙班只在宰相後今之叅知政事班即舊日之學
  士立班也續翰林志/
  按宋時學士在内院吏朱衣䨇引太祖朝李昉為
[006-9a]
  學士太宗在南衙朱衣一人前引而已昉亦去其
  一
 宋學士入劄子不著姓但云學士臣某先朝盛度丁
  度並為學士遂著姓以别之其後遂皆著姓秀水/
  閒居錄/
 宋學士及舎人院最重題名學士舎人赴職之日本
  院設具以是日題名於石玉冊官刋字後有拜宰
  相者即其名下刋相字其家遣子弟齎宴具就本
[006-9b]
  院召學士待制以上皆集最為盛禮翰苑遺事/
 宋翰林學士遇隻日至晩出宿蓋故事以䨇日鏁院
  隻日降麻也仁宗實錄/
 宋學士拜命先閣門受制書於常朝殿門之階上拜
  伏跪受訖於便殿對敡陳述寵用遭值之由謂之
  告謝上必從容賜坐錫以茶藥而退選日謝恩前
  一日待詔一人就宅宣召預於庭設裀褥堂設酒
  醴待詔稱有勅望皇居拜伏聽命其辭皆奬飾嚴
[006-10a]
  召之意又舞蹈訖升堂飲饌以謝恩奏狀拜伏跪
  授之來日待詔迎於待漏院與新學士偕行引至
  閣門而退閣門舎人始引入中謝賜對衣金帶金
  塗鞍勒馬入本院上事宣徽院告報勅設儀鸞宿
  陳帟幕大官備珍饌設上尊酒茗果畢至赴是設
  者止鳯閣舎人餘不得預坐續翰林志/
  按鳯閣舎人即中書舎人本與學士為兩制故得
  陪預
[006-10b]
 宋内制名色不一儤直時或未詳其體式故凡詞頭
  之下院吏必以片紙錄舊作於前謂之屏風兒玉/
  堂雜記/
 宋制自學士以上賜金帶者例不佩魚若奉使契丹
  及館伴北使則佩事已復去之惟兩府之臣則賜
  佩謂之重金初太宗嘗曰玉不離石犀不離角可
  貴者惟金也乃創為金銙之制以賜羣臣方團毬
  路以賜兩府遇仙花以賜學士以上今俗謂毬路
[006-11a]
  為笏頭遇仙花為荔支皆失其本號也歸田錄/
  按談苑云居兩制久者則曰眼前何日赤腰下甚
  時黄處内廷久者又曰眼赤何時兩腰黄甚日重
  蓋宋時重金最為寵異云
 宋蒲傳正在翰林因入對神宗曰學士職清地近非
  他官比而官儀未寵自今宜加佩魚遂著為令揮/
  麈前錄/
  按蘇軾謝入翰林表玉堂賜篆仰淳化之彌文寳
[006-11b]
  帶重金佩元豐之新渥指此
 宋熙寧七年十二月詔翰林學士知制誥至中書樞
  宻院議事許繫鞋遇朔望及不因公事依例穿執
  續㑹要/
 宋衣冠故事多無著令但相承為例如學士舎人躡
  履見丞相往還用平狀扣堦乗馬之類皆用故事
  也近歲多用鞾簡夢溪筆談/
 宋百司申中書皆用狀惟學士院用諮報其實如劄
[006-12a]
  子亦不出名但當直學士一人押字而已歸田錄/
 宋玉堂之上惟上事受吏人賀禮始得正坐餘雖承
  㫖亦須坐於東廂其副翰在西廂餘依䨇隻對坐
  或㑹食日旰之後同列出院當直學士茍已褫巾
  笏則紗帽靸履送至玉堂之簾下續翰林志/
 宋詹事初上叅見皇太子拜皇太子答拜庶子等初
  上叅見皇太子受拜文獻通考/
 元
[006-12b]
 元初序朝玉堂清署謂之煥璧班解酲語/
 明
 明翰林院朝房在午門外右第六區每候朝則殿閣
  大學士本院學士講讀官史官皆在焉詹事府朝
  房在午門外右第十八區府坊局官皆在焉鼓初
  嚴各詣左掖棕篷下序坐俟鼓終嚴而入翰林記/
 明聖節正旦冬至令節冊封傳臚遣祭等大禮俱用
  史官四員侍班是日四鼓入自中極殿露頂門外
[006-13a]
  候上御中極殿内臣傳開門進至殿檻外鴻臚寺
  唱執事官行禮三大節五拜三叩頭餘皆一拜三
  叩頭候唱平身則先退仍出露頂門沿殿墻出中
  左門循廊上殿皆疾趨至殿中設樂處須宛轉囘
  旋以防傾磕至鋪毯處立定候駕過金柱下侍班
  明詞林典故/
  按明館閣相傳云聞平而起循墻而走見樂而避
  遇毯而止蓋指此云
[006-13b]
 明洪武中常朝御三殿命翰林官序立居文武第一
  班之後稍近上便於觀聽每遇上御奉天門則立
  御榻之左皆常服朝朔望上御奉天殿具公服隨
  班行禮永樂初令内閣儒臣侍朝立金臺東御三
  殿皆陛殿賜燕正統初内閣官始移下貼御道東
  序立本院官則序立丹墀之東第一班後御西角
  門亦如之若午朝晩朝之儀洪武時無可考者永
  樂中午朝御左順門既陞御座内官設案内閣及
[006-14a]
  本院官俱於案西序立晩朝或御右順門儀節亦
  如之翰林記/
 明洪武三年定大朝㑹賜宴上殿者賜坐墩其退朝
  燕閒行幸之處勲舊之臣文學之官賜坐者仍加
  絨罽繡褥永樂以後御三殿或便殿行幸無不賜
  坐者同上/
 明朝儀同班序立翰林七品在小九卿六品之上宫
  坊六品在小九卿之上宫坊五品在大九卿五品
[006-14b]
  之上講讀學士在大九卿四品之上惟讓僉都少
  詹光學士在僉都之上穀城山房筆麈/
 明學士在朝失儀不面糾明詞林典故/
 明常朝御皇極門即輪該日記注并編纂官三四員
  列於東班石欄銅香罏下各科給事中之上或午
  朝御皇極門列於御座西稍南隨從記錄凡封稿
  之日記注與編纂官於東閣門外分左右如常朝
  儀候中堂入東閣先記注官入分左右揖次編纂
[006-15a]
  官入揖隨中堂同入右房記注官收起居注編纂
  官收六曹章奏入櫃封完出東閣再揖如前候中
  堂出門柱邊揖别復入東閣記注一揖與編纂一
  揖而别見聞錄/
 明日講官初入講筵俟班定跪致詞云新補日講官
  某官某人叩頭見致詞畢三叩頭其陞遷等事遇
  免朝日即於講筵致詞明詞林典故/
 明經筵翰林春坊等官及國子監祭酒二員進講翰
[006-15b]
  林春坊等官二員展書明㑹典/
  按明㑹典又有月講日講儀玉堂紀事云每講讀
  與上共一几几上只書一本講官憑几倒看傳講
  雜記云儒臣講讀内侍先置書冊在几案上掲開
  乃用牙箆指與講讀一頁盡儒臣執牙篦立俟内
  侍掲過復講讀玉堂紀實云每讀書講書時中官
  執小架架上有金錢自左移右以紀遍數𤨏綴錄
  云文華殿設金鶴香罏於寳座之南左右各一案
[006-16a]
  上置書鎮以金尺知經筵官等俱繡金緋袍展書
  翰林官等俱青繡服春明夢餘錄云講官失儀舊
  制出班請罪得面宥嘉靖六年以經筵乃講學親
  賢之地一切差誤令侍儀糾舉退而具奏免其自
  請長安客話云經筵講畢輙命中官布金錢於地
  命講官拾之以為恩典宣徳中景陵懷金錢至史
  館撒之於地諸講官拾取李時勉獨正立乃呼之
  前賜以袖中金錢震澤長語云經筵初開例有白
[006-16b]
  金文綺之賜史成進御亦晉秩加賞如先去不効
  勞績偶值書成即得霑恩數故有經筵頭修書尾
  之諺皆故實也
 明洪武二十九年五月初命詹事府翰林院官於午
  門内出入者各給牌為驗已而罷之使近侍官得
  日至便殿奏事翰林記/
 明翰林院官與詹事府坊局官多互兼職事以品秩
  尊卑為序若非兼職而同品秩者先書本院官然
[006-17a]
  後及詹事府坊局官如學士則序於春坊大學士
  及庶子之上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則序於諭徳之
  上侍讀侍講則序於府丞中允之上修撰則序於
  賛善司直之上典籍先清紀待詔先司諫錄事通
  事舎人蓋亦然也此為修書考試等事書職名而
  言若平居相與則惟序齒同上/
 明翰林故事凡同寅皆尚齒與諸司不同然必以類
  分學士自分一類讀講自一類修撰編修檢討自
[006-17b]
  一類等級截然不紊水南翰記/
  按李東陽云今之諸曹百執事各有長屬以法相
  視事有禀白可不可則唯唯而退其勢分懸絶固
  然也惟館閣以道徳文字為事雖師保耆宿位尊
  望重亦與後進之士相賔主下上論議誾誾侃侃
  各中其度情交而義逹喜有慶行有餞周旋乎禮
  樂而發越乎文章倡和聯屬亹亹而不厭此詞林
  之盛事也
[006-18a]
 明正統七年院署落成掌院事學士錢習禮不設西
  楊南楊公座曰此非三公府也至期二楊以聞乃
  命工部具椅案禮部尚書胡濙定位次左設大學
  士三座學士一座而讀講學士東西對列續文獻/
  通考/
 明翰林官常朝畢立東閣前俟大學士至閣中講讀
  史官皆序立圜揖而退五經博士而下揖於閣外
  出復序立於史館前亦圜揖揖畢各書公㑹乃入
[006-18b]
  館修書史翰林記/
 明翰林院官入見内閣必先使孔目通姓名而後見
  初入官謝恩後入見例留飯其後内閣官尊遂令
  六品以下揖於階下五品及詹事府官送迎如寮
  友禮同上/
 明左右春坊中允入閣門内揖出用䨇導左右贊善
  從六品亦然而翰林侍讀侍講品故同中允然以
  本院屬官故揖則中庭出則單導獨至修書講筵
[006-19a]
  主兩京試則皆講讀先而中允後觚不觚錄/
 明本院官銓注後吏部題本以到任管事請有㫖俞
  允具公服謝恩擇日詣外公署與同寮相見謂之
  到任本院自内閣學士至孔目皆出燕錢置盛筵
  於後堂用樂學士列坐於上新任者坐於前之左
  講讀坐於前之右餘皆旁坐翰林記/
 明翰林院官皆乗馬至三品例乗肩輿獨掌署南京
  院印者與三品同同上/
[006-19b]
 明洪武中學士遇公侯引馬却避二品引稍側三品
  分道而行永樂以後本院雖六品以下官惟前軰
  在内閣官尊者引馬側立餘舉手而已成化中有
  史官遇尚書為所呵内閣聞而使人讓之謝過乃
  已蓋本院職雖卑而倚任則重與公卿抗禮自太
  宗時始也同上/
 明初京官俱不用傘惟考試官入塲及狀元歸第乃
  得用之明良記/
[006-20a]
  按見聞錄云翰林皆用黄蓋銀𤓰與初制異
 明故事吏部尚書體最重六卿以下皆用䨇摺刺惟
  翰林光學士以單紅刺相往返至轉禮侍則如他
  九卿禮彼此皆用䨇帖觚不觚錄/
 明翰林舊規凡入館而其人已拜學士即不拜學士
  而先登甲第七科者投刺皆稱晩生餘不爾也同/
  上/
 明初翰林學士待制等官兼史事則常兼修國史衘
[006-20b]
  其後罷國史院不復設編修官而以修撰編修檢
  討專為史官𨽻翰林院自侍讀侍講以下為屬官
  官雖異然實不分職史官皆預講讀講讀官亦預
  史官所兼預職事不以書銜近年官翰林者多循
  國初之制書兼修國史甚者編修已陞為七品正
  員而仍書國史院編修官亦有書經筵檢討官者
  蓋沿襲舊制故也正統以後内閣大學士多書知
  經筵事或同知經筵事學士而下書知制誥兼經
[006-21a]
  筵官或經筵日講官又有書某書總裁副總裁者
  則出近時云翰林記/
 明翰林舊不習儀以禮所自出故也成化十四年冬
  至有新㫖學士王獻而下俱與常叅官赴朝天宫
  習儀至今循之同上/
 明制本院官出使外國俱賜一品服同上/
皇朝
  常朝坐班儀
[006-21b]
  掌院學士詹事在二班坐少詹事侍讀學士侍講
  學士祭酒庶子侍讀侍講諭徳洗馬在三班坐中
  允贊善司業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在四班坐其
  翰林院典簿待詔詹事府主簿正字在七班坐
御門侍班儀
  講官四人為前一行編檢四人為後一行在科道
  上先於西階下東向立竢
上陞座講官即升階去
[006-22a]
御座丈許東向立
御榻下向南設金猊罏二内侍先爇香其中
上陞座香烟從金猊口中出講官末一人立處正與金
  猊相值各部院官以次奏本畢内閣侍讀學士就
  黄案捧本匣退侍衛俱降階階下編檢科道俱退
  大學士學士升自東階啟奏折本時講官即移近
  前二尺許立聽
玉音竢記載及大學士學士退講官亦退
[006-22b]
陞殿侍班儀
  是日講官於五鼓集起居注館昧爽至
 中和殿甬道之西竢
上先御中和殿内大臣侍衛内閣禮部都察院翰林詹
  事府堂上官及講官俱先行禮畢講官由
 太和殿後窻趨至殿西次間窻内倚前楹東向立翰
  詹堂上官至殿東西向立竢
上陞座諸臣於丹墀下行禮畢
[006-23a]
 賜茶時講官等亦
 賜坐賜茶
 駕入宫乃退其冊封傳臚講官侍立處同前
   凡元日及
皇太后萬壽節
 皇上萬壽節
 皇上先朝
太后講官於五鼓至
[006-23b]
  乾清門竢
 駕出隨豹尾槍後行入
  永康左門至
  慈寧宫門外西邊東向立竢
 上行禮畢囘宫講官由右翼門趨至
  中和殿外甬道之西入侍
  殿班儀式同前
  經筵儀
[006-24a]
  是日
上御文華殿諸臣赴階下行禮如儀詹事府詹事少詹
  事及日講官俱入
 殿西侍班於九卿之次滿漢
 經筵講官各按左右立當講官四人先出班至講案
  前一跪三叩頭起立贊進講講書官二人以次折
  旋至講案前進講如儀講章中遇稱
皇上則拱手鞠躬講畢竢
[006-24b]
上發玉音羣臣皆跪講經亦如之禮成趨階下行禮如
  前復
宣上殿
賜茶畢
駕出
賜宴於協和門詹事及日講官皆預
  謹按
 經筵侍班各官皆補服講官則兼服蠎領袖袍與他
[006-25a]
   官異
   讀卷侍班儀
   是日講官與讀卷官俱在
  乾清宫門竢
 上御飬心殿宣入講官前行至
  殿西次間窻内倚楹東向立
 賜茶時講官亦
 賜坐
[006-25b]
 賜茶
   陪祀侍班儀
 上親祀南北郊及正月上辛祈榖先期一日在
  太和殿視祝版講官在丹陛上西向立
 上視祝版講官隨豹尾槍後稍面東北立若
 上親祭
太廟社稷日月先期一日在
  中和殿視祝版講官在殿外甬道西傍東向立
[006-26a]
 上視祝版講官隨豹尾槍後稍面東北立凡講官在

廟侍班其立次俱接西翼豹尾槍之下
  耕耤侍班儀
   是日
 上祀
  先農講官陪祀
 親耕時講官於耕次綵棚外隨行及
[006-26b]
 上御觀耕臺講官於臺上東向侍立諸王大臣列侍臺
   下其
  大閱時
 上御晾鷹臺講官侍立臺上如
  耕耤儀
   勾到侍班儀
   凡秋讞三覆奏訖
 上在乾清宫
[006-27a]
御懋勤殿勾到
 圓明園
御洞明堂勾到
上皆東向坐講官同閣臣及刑部堂上官入講官並南
  向侍班
  燕享侍班儀
  凡上元及歲除宴䝉古外藩講官陪宴坐次在西
  翼豹尾槍之西雁齒排列講官四人共二筵
[006-27b]
賜坐時行一跪一叩禮侍衛行酒至亦如之宴畢降自
  西階行三跪九叩禮
  迎送儀
上以郊廟祀事及耕耤大閱諸典禮出午門翰林官編
  檢以上俱朝服迎送若居常出入東華西華神武
  等門翰詹惟三品以上迎送或
乗輿逺出廻
鑾時講官及
[006-28a]
  内廷翰林俱出郊在大學士九卿數里之前迎接其
   日設鹵簿則諸臣俱綵服不則用常服逢五十日
   則補服
   館選儀
   凡選庶吉士吏部牒翰林院題請日期至期陳黄
   摺於
 御案上書諸進士年齒籍貫
 上陞座滿漢掌院學士左右侍滿讀講學士引諸進士
[006-28b]
   以次入選中者立
 御座右選畢一甲三人亦引
 見次日翰林院進庶吉士名摺交内閣分别讀滿漢書
   謹按此
  國初定制也
聖祖康熙間進士於館選時奏乞讀中秘書或稱家世多
   任館閣或稱邊逺地素少詞臣間荷
俞允
[006-29a]
世宗加意
  朝考復令大臣以所知薦用相參覈
 皇上御極尤慎校藝文
  朝考後復令親王大臣集諸進士觀其儀品核其年
   歲分為三等程材論選悉由
 聖主親定焉
   散館儀
   凡散館教習學士引庶吉士序立體仁閣下行三
[006-29b]
   跪九叩頭禮授題給筆札既納卷
 上親定一二三等越日引
 見分别授職
   謹按
聖祖駐蹕
  暢春苑則於
  澹寧居散館
世宗駐蹕
[006-30a]
 圓明園則於吏部朝房散館
皇上乾隆七年壬戌
特命於
 正大光明殿散館
  具摺儀
  故事臣工三品以上遇遷轉具摺陳謝惟新除講
  官雖編檢亦得具摺以講官儀服並得同三品故
  也又
[006-30b]
 内廷供奉翰林雖非三品陳奏亦得具摺又翰林官
  於學試兩差及凡奉使囘京亦得於
 宫門具摺又
 殿試既畢狀元亦得率諸進士具表謝

  謹按順治十六年四月掌院學士奏定翰林自讀
  講學士以至編檢皆為同官凡給假請告俱令自
  行陳奏其後復由掌院移咨吏部彚題
[006-31a]
  禁中乗馬儀
   故事
  禁中不得乗馬雖大臣亦必由
特㫖康熙十七年
命侍讀學士張英於
  禁中乗馬蓋殊制也
   帶數珠儀
   故事朝官五品以上始懸帶數珠翰林編檢等惟
[006-31b]
   入直
  内廷及充補講官有
 恩賜懸帶者至乾隆二年十二月
 諭大學士朕御門聽政之時翰林院修撰編檢與科道
  一同侍班翰林班次在科道之上科道懸帶數珠而
  翰林未有定制朕思侍從之臣理應畫一嗣後修撰
  編檢亦著一體懸帶數珠以肅朝儀自是遂為定式
   服飾儀
[006-32a]
  故事朝官五品已下不得服貂皮猞猁猻惟翰林
  及科道官准服
  謹按王士正池北偶談云康熙十一年重定衣服
  等威之制三品已上始得服貂皮及猞猁猻未久
  復故
  結銜
  凡翰林官結銜若
 經筵日講則書於本官之上若兼官如掌院學士兼
[006-32b]
  禮部侍郎詹事少詹事兼讀講學士左右庶子兼
  讀講諭徳洗馬兼修撰中允贊善兼編檢則書於
  本官之下其教習庶吉士及充各館總裁纂修官
  則書於本官及兼官之下
  謹按識小編云唐翰林學士皆以他官兼故學士
  結銜在本官下五代端明殿學士趙鳯遷禮部侍
  郎因求宰相任圜升學士於本官之上宋因之
本朝翰林列散官於本官之下與諸司異亦祖此意若
[006-33a]
   宫坊以上兼翰林官者皆列兼官於本官之下散
   官亦列於上不復與翰林同矣今翰詹結銜未有
   異例不盡如識小編所云也
   序次
   康熙十八年十一月以原任掌院學士徐元文為
   内閣學士
諭大學士等曰内閣與翰林官不妨互為調用其行坐之
 處照進衙門先後以定次第
[006-33b]
   謹按翰林官在
  公朝坐立之次惟視官階其在館中及私第接見一
   以進衙門先後為序名前後軰若接見時有他曹
   官預焉則不復序實遵
  功令云
   又按庶常初館選行謁前軰禮凡由散館授職編
   檢及編檢之晉階者皆為前軰一科已上書刺曰
   侍生七科曰晩生其未及七科而官階在庶子已
[006-34a]
  上者亦曰晩生凡三刺自後雖官階在前軰上而
  其稱不改
  考察過堂
  凡考察翰林開坊以上官並過半堂
  謹按池北偶談云翰林京察在吏部過堂順治中
  讀講諭洗中贊司業已上皆後堂相見具迎送之
  禮康熙癸丑始在前堂過半堂呼官及姓不呼名
  大學士上任
[006-34b]
  凡除授大學士未赴閣先於翰林院受任是日大
  學士具公服詣
先師祠行禮三跪九叩頭詣昌黎祠一跪三叩頭禮畢
  至寳善亭更衣出坐大堂翰詹官以次進揖大學
  士亦出位答揖
  掌院學士上任
  是日掌院學士具公服進院詣
先師祠行禮如前儀禮畢至穿堂拜印出坐大堂書公
[006-35a]
  座訖滿漢掌院學士對拜一跪三叩頭畢讀講學
  士已下以次進揖掌院學士並出位答揖其首領
  官等亦進謁如儀
  教習庶吉士上任
  是日教習庶吉士在東安門内具公服館長致辭
  請乃進院一甲三人及諸庶吉士具公服躬迎謁
  祠如前禮畢滿漢教習對拜庶吉士行晉謁禮北
  面再拜教習者亦答拜館吏列分習滿漢書人數
[006-35b]
  請上書庶吉士以次至前教習㸃筆示課程訖皆
  退
  翰林官入署
  凡掌院學士讀講學士侍讀侍講入署館吏皆逓
  聲傳呼其編檢辦院事者亦如之凡庶吉士入署
  俱於二門外下馬授職編檢則於登瀛門内下馬
  侍讀侍講於甬道近月臺前下馬讀講學士掌院
  學士於堂簷下馬
[006-36a]
 
 
 
 
 
 
 
 
[006-36b]
 
 
 
 
 
 
 
 詞林典故卷六上
[006-37a]
欽定四庫全書
 詞林典故卷六下
 廨署附詹事府教習館/
  古者建官列署示職業之所治有常涖也考唐宋
  間他曺官外設公廨而翰林以待詔禁中故獨稱
  内署迄無定所元置翰林院厥制稍異至明建院
  於長安左門之東玉河之西則今之巋然者是也
 國初沿明之舊而加釐整焉時則與内院實相表裏
[006-37b]
  不為專治自乾隆八年奉
詔更新規制益焕璇題珠牓輝映
天書煒乎煌哉吮毫詮次者惟懼閬苑蓬山難窮繪畫
  又何待逺結神遊之想歟
 唐
 唐貞觀二年以史館𨽻門下省踈逺奏徙於中書省
  唐書/
 唐故事駕在大内即於明福門置院駕在興慶宫則
[006-38a]
  於金明門内置院後改在右銀䑓之北第一門牓
  曰翰林之門入門直西為學士院其北門為翰林
  院北㕔五間東一間是承㫖閣子並學士雜處之
  南北二㕔皆有懸鈴以示呼召虚廊曲壁多畫怪
  石松屋院内古槐松玉蘂藥樹柿子木瓜菴羅咺
  山桃李杏櫻桃紫薔薇辛夷蒲萄冬青玫瑰凌霄
  牡丹山丹芍藥石竹紫花蕪菁青菊當陸戎葵萱
  草紫苑署學士至者雜植其間翰林志/
[006-38b]
 唐翰林院者在銀䑓門内麟徳殿西重廊之後學士
  院者開元二十六年之所置在翰林之南别户東
  向其後又置東翰林院於金鑾殿之西翰林故事/
 唐翰林院北㕔前堦有花甎道冬中日及五甎為入
  直之候李程好晩入恒過八甎乃至衆呼為八甎
  學士翰林志/
 唐翰林院有龍口渠通内苑大雨之後必飄諸花蕊
  經由而出有百種香色名不可盡雲仙雜記/
[006-39a]
 唐學士院第三㕔學士閣子當前有巨槐號槐㕔舊
  傳居此閣者多至入相全唐詩話/
 唐秘書省内有落星石薛少保畫鶴賀監草書郎餘
  慶畫鳯相傳號為四絶元和中韓公武為秘書監
  挾彈中一鶴之眼時謂之五絶舊聞記/
 宋
 宋二京學士院並在樞密宣徽院之北盖表其深嚴
  宥密焉續翰林志/
[006-39b]
 宋玉堂東西壁延袤數丈悉畫水風濤浩𣺌擬瀛洲
  之象也待詔董/羽之筆修篁皓鶴悉圖廊廡竒花異木羅
  植軒砌每外喧已寂内務不至風傳禁漏月色滿
  庭真人世之仙境也同上/
 宋舊學士院在樞密院之後其南廡與樞密院後廊
  中分門乃西向玉堂本以待乘輿行幸非學士所
  得常居惟禮上之日畧坐其東受院吏叅謁其後
  為主廊北出直集英殿則所謂北門也學士僅有
[006-40a]
  直舍分於門之兩旁毎鎖院受詔與中使坐主廊
  後闢兩直舍各分其一門與北門通為三以照壁
  限其中屏間命待詔鮑詢畫花竹於上與玉堂郭
  熙春江晩景屏相配避暑録話/
  按宋學士退朝入院典禁中宣命往來皆行北門
  而正門行者無㡬不特取其便事亦以存故事也
  説見石林燕語
  又按筆談云學士院玉堂太宗曽親幸至今惟學
[006-40b]
  士上日許正坐他日皆不敢獨坐故事堂中設視
  草䑓每草制則具衣冠據䑓而坐今不復如此但
  存空䑓而已
 宋内院逼近禁闈地復狹窄前後書詔繁萃積於房
  廊多所損潤蘇易簡乃於玉堂後廡建二書閣東
  西交映藻繪間設自是文籍有附焉閣之上下悉
  命僧巨然畫烟嵐暁景以布之次續翰林志/
 宋學士院正㕔曰玉堂盖道家之名翰林志言居翰
[006-41a]
  苑者皆謂凌玉清遡紫霄豈止於登瀛洲哉亦曰
  登玉堂焉自是遂以玉堂為學士院之稱而不為
  牓太宗時乃以紅羅飛白玉堂之署四字賜易簡
  紹聖間以避英廟諱去二字止曰玉堂云石林/燕語
 宋内諸司舍屋惟秘閣最宏壮閣下穹窿髙敞謂之
  木天夣溪筆談/
 宋學士院中有䨇鵲栖於玉堂之後海棠樹每學士
  㑹食必徘徊翔集或鳴噪必有大詔令或宣召之
[006-41b]
  事因謂之靈鵲談苑/
 宋紹興十三年十二月詔建秘書省明年六月落成
  省在懐慶坊北大門内有右文殿殿後有秘閣閣
  前有拜閣䑓閣後有道山堂堂東二楹監居之堂
  西二楹少監居之南二楹丞居之又次三楹館職
  分居之館閣録/
 宋秘書省道山堂東第一楹為儀鸞司次為翰林司
  又次為修書案又北二楹為國史庫又次為著作
[006-42a]
  之庭庭後為汗靑軒後改名/天教亭蓬巒在汗青軒後北
  有酴醿架又北有羣玉亭亭東有鶴砌亭南又有
  蕓香亭東逕至羣玉亭西逕至松坡穿菊徑徑前
  臨池跨池有橋亭度橋有席珍亭亭東北有橘洲
  又東北有東岡岡北有藥洞入有采良門門内有
  茹芝館洞北有過廊又北有滌硯澗跨澗有木橋
  又北繚羣玉亭後又西北有泉曰濯纓泉西有亭
  曰錦隠後改名/蓬萊亭西徑有射圃入有延門入門有亭
[006-42b]
  曰繹志又西有亭曰方查北有松坡又西臨池跨
  池有木橋度橋有亭曰含章亭西北有蘭畦又北
  有西坂園内有竹二畝雜樹百五十六同上/
 宋因唐制院中復置鈴索續館閣録/
 元
 元翰林院以金烏珠第為之歐陽楚公詩翰林老屋
  勢深䧺此是金家太子宫是也瀛洲道古録/
 元國史院庭中有鼇峰石馬祖常詩閣鈴不響文書
[006-43a]
  静相對鼇峰日賦詩道園學古録/
 明
 明翰林院在東長安門外北向其西則鑾駕庫東則
  玉河橋元之鴻臚署也春明夣餘録/
  按朱彛尊瀛洲道古録云孫氏春明夣餘録謂翰
  林院本元之鴻臚署焦氏玉堂叢語載宣徳七年
  以故鴻臚寺為翰林院考元史百官志止有侍儀
  使無鴻臚所云故鴻臚寺當是永樂年間所建爾
[006-43b]
  雖年逺無稽而彛尊之言於理為近
 明初建官以本院為近侍衙門故公署雖在外而僚
  屬相聚恒在館閣洪武初建翰林院於皇城内學
  士而下晩朝即宿其中扁之曰詞林永樂中行在
  本院官仍在禁内供奉不别立公署正統七年八
  月詔建於長安左門外玉河西岸而東岸則為詹
  事府焉正堂三間中設大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
  士公座左為史官堂右為講讀堂首領官房在儀
[006-44a]
  門之外之右嘉靖戊子始建御製五箴碑於敬一
  亭亭樹於堂之南左則劉文定井井之外為蓮池
  右則柯竹岩亭亭之前為土山殿閣詞林記/
  案此稱院署建於正統七年八月而焦氏玉堂叢
  語則又以為建於宣徳七年未知孰是
 明京師翰林院門左右各積有飛沙髙三四尺並枑
  梐若短牆然微風一動則坌起出入者厭之世廟
  中掌院某嘗令除去官僚罷謫㡬空沙還積如故
[006-44b]
  或以為形勢宜爾燕山叢録/
 明翰林院為齋宿委積之所内有東閣學士聚焉為
  朝退㑹揖之地史館為講讀史官所聚集皆無公
  座至修史之日旋設十館於東角門之右事竣去
  之震澤長語/
 明翰林院第三㕔史官㕔也又曰槐㕔即今翰林院
  正㕔之西偏史官所居是也儼山集/
 明翰林院劉井學士劉定之所浚在公署後堂之左
[006-45a]
  柯亭學士柯潛所建在公署後堂之右後堂有二
  栢亦潛所種翰林記/
  按翰林記潛教習庶吉士時李東陽承詔受業及
  東陽復教習庶吉士出學士栢為題弋陽汪俊有
  一日百匝行樹底之句悵然感之因衍為一篇曰
  我行樹隂日千匝雨葉風枝自蕭颯惟有諸生識
  我情旁人不觧空嘲狎我見先生種樹年我身尚
  短樹及肩枝蟠江山地可縮手斡造化天無權瓊
[006-45b]
  䑓翠閣何森爽院桞庭花敢争長芘䕃長留六月
  隂盤廻直與孤雲上材堪五鳯難為用根到九泉
  終不枉零落青袍㡬故人琤琮玉珮空遺響當時
  院長文安公柯亭劉井相西東百年遺愛豈獨此
  此樹欲比人中龍樹猶如此我何似已媿斑白非
  兒童名収榱桷有先後夀比金石無終窮下堂再
  拜想顔色仰面正拂長髯風於是唱和成卷
 明柯潛既綜院章就詞林後圃結清風亭亭下鑿池
[006-46a]
  蒔蓮决渠引泉公退偃坐其中翛然真若登瀛洲
  者玉堂叢語/
 明翰林院瀛洲亭在内堂之右故有隙地一區萬厯
  秋甃為方池搆亭中央額曰瀛洲池逼近玉河堤
  聞先是亦嘗引河水一勺入池而今遂湮塞無敢
  以上請者燕都遊覽志/
 明楊守隨掌翰林院院之後有巨桞數章參天蔽日
  民之輸廪米者欲曝於庭患桞隂之翳之也請伐
[006-46b]
  其最鉅者公不許作伐老桞賦示意湧幢小品/
 明宣徳七年六月賜御製翰林院箴揭於院之後朱
  髹牓字用金塗之殿閣詞林記/
 明嘉靖五年十月上製敬一箴及注范浚心箴程頤
  視聼言動四箴頒賜大學士費宏等䟽謝請勅工
  部於翰林院築亭立石以垂永久從之七年二月
  敬一亭成明世宗實録/
 明翰林院寳善亭三楹在院東偏軒牕虛豁旁臨玉
[006-47a]
  河環䕃喬木學士大夫静觀之所也燕都遊覽志/
 明翰林院尊道堂修吉堂瀛洲亭寳善亭原心亭成
  樂軒大小門牕竹簾鉤俱工部器皿厰辦送翰苑/須知
 明嘉靖甲戌五月翰林院中吏舍有白燕一雙獻之
  内閣又池中蓮花早開相君并以獻上温㫖諭答
  之榖城山房筆麈/
 明萬厯二年翰林院中白燕䨇乳輔臣以獻兩宫並
  賞焉長安客話/
[006-47b]
 明張位在翰苑嘗上䟽請令史官行人奉使四方各
  求遺書一部送翰林收蔵得㫖允行榖城山房筆/麈
 明翰林院在玉河西岸四譯館𨽻焉明一統志/
  按燕都遊覽志四譯館在玉河橋之西永樂五年
  十一月始設命禮部選國子監生蒋禮等三十八
  人𨽻翰林院習譯書人月給米一石遇開科令就
  試仍譯所作文字合格出身置館於長安左門外
  處之盖四譯館本屬翰林所轄故其署舍亦復相
[006-48a]
  近自景泰三年八月提督譯書郎劉文等請建館於
  廊房之南隙地自此其署遂移今其故基不可考矣
皇朝
 國初併翰林院於内三院詞臣皆直宿
 禁城後復專設院署㕔堂門廡有因有剙百年定制
  視前代為加備焉謹臚次之如左
  院門凡三楹北向中縣髹漆牓署如其名前設枑
  梐木左右各一
[006-48b]
  謹按王士正居易録云署前積沙號沙堤形家言
  風水所係近稍去其半數月學士孟亮揆沈上墉
  侍讀王鍾靈等七人皆去位學士朱典贊善趙執
  信祭酒曺禾亦以他事詿誤去其驗如此館中相
  傳遂為故實厥後重葺時監修各官戒勿復去云
  門之内為儀門凡三楹北向門左有掌院學士題
  名碑東西兩旁角門各一皆北向儀門之内有門
  牓曰登瀛直甬道中
[006-49a]
   大堂三楹北向院之正衙也中縣
聖祖御書道徳仁藝額堂下墀左設日表一
   謹按池北偶談云明内閣大學士皆於翰林院上
   任故院中設閣老公座於上而掌院學士反居其
   旁諸學士稱閣老曰中堂以此後遂相沿勿改
   堂之西偏廳事三楹官讀講者居之牓曰讀講廳
   東偏史官編檢居之牓曰編檢廳堂前左右廊屋
   各十五楹為吏舍入左廊中圍門内為状元廳中
[006-49b]
   凡三楹西房四楹副焉右廊圍門内南向者為昌
   黎祠北向者為土榖祠各三楹
   謹按嚴繩孫西神脞説云建置官署必立土榖祠
   翰林院所祀則昌黎伯韓子也乾隆九年重新祠
   宇同官集議以昌黎為土榖祠未洽典禮因別建
   一祠故是年諸臣栢梁賡韻詩有昌黎文伯社兹
   鄉之句
   堂之後為穿堂凡三楹北向上縣
[006-50a]
皇上御書稽古論思額
  穿堂之左為待詔廳右為典簿廳東西向各三楹
  其牓亦如之
  謹按二廳前各有古槐一株盖百餘年物也又陳
  元龍愛日堂集載大學士張英掌院事時手植槐
  數十株曽有詩云種槐幸得依劉井他日清隂滿
  玉堂詞林傳誦之穿堂之内為後堂凡五楹南向
  中設
[006-50b]
寳座列
御屏
上臨幸時所御也左右壁礱石刻
御製是日復得詩四首并示諸臣詩其東西屋二楹别
  户扄之為蔵書之庫
  後堂院内東偏有井覆以亭曰劉井而柯亭則峙
  其西望之翼然
御製詩劉井柯亭取次看著勝蹟也
[006-51a]
   自後堂而南有門直兩亭間牓曰敬一亭之門門
   内曰敬一亭凡五楹北向中貯
聖祖御書賜陳廷敬龍飛鳯舞四字石刻一昇平嘉宴詩
   石刻一壁間礱石刻
 皇上乾隆九年栢梁賡韻詩及東壁圖書府四十字分
   韻詩左右碑亭各一其舊有碑則明嘉靖間所頒
   敬一亭箴范浚心箴程子視聼言動四箴及當時
   臣工奉勅勒石所以識月日者也
[006-51b]
   自劉井而東有門門之内為清秘堂凡三楹南向
   中設
 寳座
 上臨幸時更衣於此上縣
 御書集賢清秘額
   謹按清秘堂先名東齋房學士等舊嘗宿齋其中
   後以
 賜額易今名詞臣嵗時瞻仰以為寵光餘則扄鑰無敢
[006-52a]
  輒啟者
  清秘堂之後有軒一楹扁以石名成樂軒堂之前
  有亭牓曰瀛洲亭下有方池曰鳯凰池
  謹按前明池水本通玉河其後湮塞今於劉井設
  轆轤穴地灌輸水㶁㶁從亭南螭吻中出水中荇
  藻交横文鱗游泳足嘉賞焉詞臣初入館院吏𨗳
  之前曰此登瀛洲也
  亭之南為寳善亭牓如之凡五楹中貯
[006-52b]
御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
  自柯亭而西為
先師祠凡三楹南向
上臨幸時
親詣行禮於此别遣學士一員祭昌黎祠
  謹按明學士李東陽詩有采桑玉堂隂隂濃樹㜑
  娑之句今祠前古桑尚存當即東陽所賦
先師祠之南有門門内為西齋房凡五楹南向以編校
[006-53a]
 皇清文頴置館於此館之南為原心亭凡三楹北向亭
   楣牓曰五雲多處亭中有牓如其名盖雍正間奉
詔重葺者
   詹事府
   府署在玉河之東西向亦明代所建我
  朝仍其舊制門三楹中有牓署如其名康熈十四年
   所重立也門内南偏為土神祠
   第二重為儀門三楹東西角門二為屋各五楹
[006-53b]
   自儀門甬道中垂花門入至堦大堂五楹在焉中
   縣
聖祖御書徳業仁義額
   堂之南廳事三楹左右春坊官居之北廳事三楹
   司經局官居之
   堂之後為穿堂又後為退堂穿堂楹三退堂楹五
   也
   穿堂之南有廳事三楹為府中官僚視事之所
[006-54a]
   退堂之後為
 先師祠凡三楹其旁為齋房凡四楹祠西向齋房南北
   向各二也祠内有碑刻
聖祖康熈十六年所
賜御書存誠二字祠北有屋三楹為公座所祠前有古松
   二株
   署内春坊題名主簿廳題名碑各一
   教習館
[006-54b]
   往時教習庶吉士未有専館就院中閒曠屋宇及
   大堂廊廡居之以為肄業之所
世宗雍正十一年
特賜官房一區於正陽門内迤東當翰林院之西南相去
   不一里面城南向門再重外門三楹牓曰
恩賜教習庶常館二門内左右為廂各三楹
   堂三楹西向堂之側東西屋各一楹
   堂後左右廂各三楹東楹為學掌廳其西楹吏人
[006-55a]
   居之
   後為堂復五楹堂側東西屋如外制東西廂各有
   樓上下各三楹
   後堂之内復有樓凡五楹以貯
賜書
   自中後堂為教習庶吉士之大臣講課之所餘東
   西從房皆庶吉士居之
 
[006-55b]
 
 
 
 
 
 
 
  詞林典故卷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