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34 河朔訪古記-元-納新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河朔訪古記卷中
  魏郡部
魏郡部彰徳路禹貢冀州之域商河亶甲居於此戰國
為魏之鄴地秦為上黨邯鄲二郡地漢置魏郡曹操受
封於此稱鄴都後趙石虎前燕慕容雋並據之後魏曰
相州東魏曰司州北齊改為清都郡唐曰相州又改鄴
郡梁置昭徳軍石晉改彰徳軍金升為彰徳府國朝先
[002-1b]
屬真定路後改彰徳路立總管府領司一縣三安陽湯
隂臨漳州一林州
彰徳路城中宋𨽻安陽縣國朝置録事司以領之城之
外仍屬安陽縣城郭周十九里總管府録事司治及安
陽縣治皆在城内焉
安陽縣春秋為戲陽戰國為魏寧新中邑秦更名安陽
漢廢以其地入蕩隂屬河内郡魏併入鄴晉置安陽屬
魏郡後周移相州及鄴縣於安陽故城治此隋復曰安
[002-2a]
陽尋改堯城屬魏郡唐以安陽為相州治改堯城曰永
定宋改永定為永和尋省入安陽及省鄴縣分其地半
入焉宋金皆曰安陽縣國朝因之為彰徳路倚郭縣
湯隂縣古羑里之地戰國為魏之蕩隂邑漢置蕩隂縣
屬河内郡晉屬魏郡後魏省隋改蕩源縣大業二年省
唐初分安陽縣地入蕩隂屬衛州貞觀元年以蕩水微
温改為湯隂縣屬相州宋金國朝皆因之為彰徳路屬
縣云
[002-2b]
臨漳縣本漢鄴縣地晉建興二年以愍帝諱改名臨漳
東魏孝静置鄴縣於今鄴鎮又别置臨漳縣周武帝平
齊自鄴城移縣於今治仍屬魏郡隋開皇三年改𨽻相
州十年分縣地置長樂縣大業十年始築縣城暨唐及
宋金皆為臨漳縣國朝因之為彰徳路屬縣云
林州漢置隆慮縣東漢改隆為林隋析置湛陽縣後改
置巖州金為林州國朝至元二年復為縣又併輔巖入
焉未幾復為州割輔巖入安陽仍以州𨽻彰徳路
[002-3a]
磁州禹貢冀州之域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秦為邯鄲郡
地漢為魏郡趙國地晉為廣平郡地後周置成安郡隋
置磁州唐天祐改恵州尋復磁州宋曰滏陽郡金以𨽻
彰徳國朝屬廣平路領縣四曰滏陽邯鄲武安成安
滏陽縣漢為武安縣地魏置臨水縣屬廣平郡後周置
滏陽縣屬成安郡隋置磁州治於此唐宋金並因之本
朝為磁州倚郭屬縣案磁州滏陽縣惟金以之𨽻彰徳/元本屬廣平路葢是書為記遊覽
古而作路經滏陽歴記所見實未/遍歴洺邢也故附見於彰徳路云
[002-3b]
黄華谷天平山彰徳之西九十里曰林州即古林慮縣
也州西北二十里曰黄花谷谷多秋菊故名昔金翰林
學士熊岳王公庭筠子端嘗隠居谷中號黄花山主所
居曰讀書巖公文章書法髙出流軰字學米元章墨竹
類文湖州金章宗所謂昔人君子者也谷之西南諸峯
峭㧞竒秀林木隂翳仙宫佛廟金碧輝暎巖崖泉石名
號百什不可窮紀其迸珠簾桃花巖者不減天台赤城
之勝其最知名者谷南之天平山谼谷寺也谼谷暮夜
[002-4a]
隂崖石壁間燦然作金光若燈火神幻不可致詰前賢
多作歌詩以紀曰金燈集
安陽縣北三十里臨漳縣南十五里鄴鎮之西曰蔡村
有濁流奔崩俗謂之漳河也禹貢曰覃懐底績至于衡
漳水經云濁漳之源出晉寧路長子縣西發鳩山東北
流過壺關屯留潞縣合衆山之水其流始大又東過武
安縣有清漳水自涉縣東南來注之其水合流謂之交
漳口清漳源出上黨沾縣大黽谷/東北過磁州武安與濁漳合遂東過鄴縣西又東
[002-4b]
過三户津又東北過洺州曲周平恩二縣又東北過冀
州又東北過景州東光縣弓髙鎮又東北過瀛州樂夀
縣景城鎮又東北過平舒縣而入於海云漳水自出山
至入海凡行一千六百八十里按史記魏文侯時使西
門豹為鄴令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漳水溉民田民皆
煩苦豹曰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今雖患苦百歲後
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民後果得其利至今鄴人祠祭
不絶又西漢書文侯曽孫襄王嘗與羣臣飲酒祝曰令
[002-5a]
吾臣皆如西門豹之為人臣也史起進曰魏氏之行田
也以百畆鄴獨二百畆是田惡也漳水在傍豹不知用
是不智也知而不興是不仁也仁智未盡豹何足法於
是襄王使起為鄴令遂引漳水溉田堨水東注號天井
堰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使互灌注一注分十
二流皆懸水門鄴人名曰晏陂澤河内之民以致殷富
民歌之曰鄴有賢令兮曰史公決漳水兮灌鄴傍終古
舄鹵兮生稻粱今史漢所載二說不同予疑當時豹嘗
[002-5b]
鑿渠而後湮廢至起紹修故民歌之今併録焉十二月
蚤出彰徳北門至蔡村西行三十里陿處作土橋以渡
時漳水退縮層氷峩峩逐流東下土人云春夏水漲至
與岸平濶可數里號小黄河又曰水傍多石子俗傳可
以煖腹又有紋石濱河之民取以為器貨之
安陽橋在安陽縣北五里橋下即洹水也洹水出上黨
洹氏縣洹山山在長子縣東過隆慮縣北黄水注之又
東北出山連逕殷墟東北過鄴城南謂之新河又東逕
[002-6a]
安陽故城東過内黄縣北入於白溝云春秋左氏傳言
聲伯夢涉洹水杜預注曰洹水出汲郡林慮縣李宗諤
以此說為然遂言洹水源出林慮西北平地湧出初甚
微細東流九十里至安陽縣界泉脉漸大又曲而東北
入大名府洹水縣界今按水經所言洹氏在澤州髙平縣西
並無洹水葢縣邑遷改不常故酈元所記有同異耳予
嘗觀許敬宗論禹貢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
其說甚詳葢天下之水無有不發源於山其有自平地
[002-6b]
出者皆洑流再發也且濟水之源出王屋山之顛洑流
至平地再出即今濟源縣濟瀆廟泉是也今李宗鄂第
見洹水初起林慮遂以水經所記為異殊不知林慮乃
洑流再發也吕悅字林許慎説文皆云洹水出晉魯之
間又言林慮黃水發源神囷之山谷東流至谷口潛入
於地下東北十里復出於桞渚然則洹水洑流至林慮
再出蓋可信矣
蕩水出湯隂縣西石尚山案太平寰宇/記作牟山東流經縣故城
[002-7a]
縣因水以取名又東北至内黃縣入於黃澤唐貞觀元
年改為湯水以其水微温也
羑水在羑里北二里有橋曰羑橋橋下即羑水也水經
曰羑水出湯隂縣西北四十里西山韓大牛泉東經羑
城之北積水成淵方十餘歩深一丈餘又東至内黃縣
與防㑹又東歴黃澤而入蕩水云
冝師溝在湯隂縣西南三十五里冝師站又在縣西南
二十七里又有冝師橋在站側
[002-7b]
鄴宫元帝禪晉晉常館帝於此光熈元年夏五月馬牧
帥汲桑叛敗魏郡太守馮嵩遂䧟鄴城燒宫旬月烟燄不滅
曹魏之殿閣蓋於此時盡矣至石勒將營鄴宫以廷尉
續咸尚書令徐光切諌而止後因霖雨中山西北暴水
漂巨木百餘萬株集於堂陽勒大恱謂公卿曰諸君知
此非為灾也天意欲吾營鄴宫耳於是令都水使者張
漸少府任汪等監營勒親授䂓矩而建焉
鄴都南城在鎮東南三里半案魏孝文天和十八年自
[002-8a]
雲中遷都洛陽經鄴宫留數日臨引軍發懸飯一瓢於
城門上而去尚書崔光語人曰掛飯者懸飱也後世元
孫必興於此矣至孝武永熈三年髙歡逼帝西入關乃
立清河王亶之子善見於洛陽東北改元天平以十月
丙子車駕北遷於鄴十一月庚寅至鄴居北城改相州
為司州牧以魏郡林慮廣平陽邱汲郡黎陽東濮清河
廣宗等為皇畿於城東置臨漳縣城西置鄴縣城東北
置成安縣臨漳三百鄉鄴縣五百鄉成安二百五十鄉
[002-8b]
二年八月發衆七萬六千營新宫元象元年九月發畿
内十萬人城鄴四十日罷二年帝徙御新宫即南城也
又鄴中記云城東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歩髙歡以北
城窄隘故令僕射髙隆之更築此城掘得神龜大踰方
丈其堵堞之狀咸以龜象焉按北史髙隆之傳云隆之
領營構大將以十萬夫撤洛陽宫殿運於鄴構營之制
皆委隆之増築南城周二十五里以漳水近城乃起長
堤為防又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以造水碾磑六
[002-9a]
銅爵金鳳氷井三臺皆在臨漳縣東南二里古鄴都
北城西北隅因城為基三臺相距各六十歩中為銅
爵臺南為金鳳臺北為氷井臺此蓋曹操於漢獻帝時
為兾州牧所築也鄴中記曰建安十五年銅爵䑓成操
將諸子登樓使各為賦陳思王植援筆立就金鳯䑓曹
公初名金虎至石氏改今名氷井臺則凌室也金虎氷
井皆建安十八年建也魏銅爵臺髙一十丈有屋一百
二十間周圍彌覆其上金虎臺有屋百三十間氷井臺
[002-9b]
有氷室三與法殿皆以閣道相通三臺崇舉其髙若山
云至後趙石虎三臺更加崇餙甚於魏初於銅爵臺上
起五層樓閣去地三百七十丈周圍殿屋一百二十房
房中有女監女妓三臺相面各有正殿上安御床施蜀
錦流蘇斗帳四角置金龍頭䘖五色流蘇又安金鈕屈
戍屏風床床上細直女三十人床下立三十人凡此衆
妓皆宴日所設又於銅爵臺穿二井作鐵梁地道以通
井號曰命子窟於井中多置財寳飲食以恱蕃客曰聖
[002-10a]
井又作銅爵樓巔髙一丈五尺舒翼若飛南則金鳯臺
有屋一百九間置金鳯於臺顛故名北則氷井臺有屋
一百四十間上有氷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氷及
石墨石墨可書又爇之難盡又謂之石炭又有窖粟及
鹽以備不虞今窖上石銘猶存焉三臺皆磚甃相去各
六十歩上作閣道如浮橋連以金屈戍畵以雲氣龍虎
之勢施則三臺相通廢則中央懸絶也又按北史齊文
宣天保二年發丁匠三十萬人營三臺於鄴因其舊基
[002-10b]
而髙博之搆木髙二十七丈兩棟相距二百餘尺工匠
危怯皆繫繩自防文宣登棟脊疾走了無怖畏時復雅
舞折旋中節觀者莫不寒心又召死囚以席為翅從上
飛下不死免其罪戮臺成改銅爵曰金鳯金虎曰聖井
氷井曰崇光云至後建徳七年三臺遂廢及隋大象三
年韋孝寛討尉遲迥遂焚毁蕩徹孑然空虗矣十二月
余過鄴鎮登三臺眺望見其殘邱斷隴而問諸山僧野
老猶能於荒煙野草中指故都西陵之遺迹相與悲慨
[002-11a]
且言銅爵臺今周圍止一百六十餘歩髙五丈上建永
寕寺金鳯臺周圍一百三十餘歩髙三丈上建洞霄道
宫氷井臺則北臨漳水周圍止一百餘歩髙三丈為漳
水衝囓一角已崩缺矣予聞世傳鄴城古瓦研皆曰銅
爵臺瓦磚研皆曰氷井臺磚蓋得其名而未審其實夫
魏之宫闕焚蕩於汲桑之亂及趙燕魏齊代興代毁室
屋尚且改易無常况易壞之瓦礫其存於今者亦幾希
矣按鄴中記曰北齊起鄴南城其瓦皆以胡桃油油之
[002-11b]
油即祖□所作也蓋欲其光明映日歴風雨乆而不生
蘚耳有筒瓦者其用在覆故油其背有版瓦者其用在
仰故油其靣筒瓦之長可二尺濶可一尺版瓦長亦如
之但濶倍耳今其真者皆當其油處必有細紋俗謂之
琴紋有白花謂之錫花相傳當時以黄丹鉛錫和泥積
嵗乆故錫花乃見然亦未言其信否也古磚大方可四
尺其上有盤花鳥獸之紋又有千秋及萬嵗之字其紀
年非天保即興和蓋東魏北齊之年號也又有筒磚者
[002-12a]
其花紋年號與磚無異蓋當時或用以承簷溜故其内
圓外方有若筒然亦可製而為研然則世所傳有古鄴
研多北齊之物耳鄴人有言曰曹魏銅爵臺瓦其體質
細潤而其堅如石用以為研不費筆而發墨此乃古所
重者而今絶無蓋魏之去今千有餘年若其瓦礫皆磨
滅為塵矣且齊之磚瓦至今亦五六百年村民掊土求
之徃徃聚衆數百人而踰年不得一二全者則鄴人所
謂銅爵氷井者蓋特取其名以炫遠方其不知者從而
[002-12b]
信之今鄴人偽造彌衆惟嘗識者知其不如古耳故荆
國王文公有詩曰吹盡西陵歌舞塵當時屋瓦始稱珍
甄陶徃徃成今手尚記虗名動世人蓋當時亦有此歎
也夫古之真瓦不期於為研今之偽瓦止期於為研其
甄陶固精於古然其質終燥其用不乆者火力勝故也
雖和以黃丹鉛錫烏能作潤哉惟古之磚瓦散沒土中
千餘年感霜露風雨之潤火力既盡復受水氣此其所
以含蓄潤性而滋水發墨也
[002-13a]
華林苑在臨漳縣鄴城東二里苑後即南鄴城之西也
按石虎時有沙門吳進言趙運將衰晋當復興冝役晉
人以厭其氣虎於是使尚書張羣發近郡男女十六萬車萬乗運
土築華林苑周迴數十里及築長墻數十里趙攬等上疏切諫
虎大怒曰墻朝成夕壞吾無恨矣乃從張羣以燭夜作
起三觀四門通漳水皆設鐡扉暴風大雨死者數萬人
又鑿北城引水於華林園城崩壓死百餘人虎於苑中
植人間名果作蝦蟇車箱濶一丈深一丈合土載花木
[002-13b]
所植無不榮茂至髙齊武成間増飾華林苑若神仙所
居改曰仙都苑苑中封土為嶽皆隔水相望分流為四
瀆因為四海匯為大池曰大海海中置龍舟六艘其行
舟處可廿五里又為殿十二間於海中五嶽各有樓觀
堂殿四海中亦有宫殿洲浦其最知名者則北嶽之飛
鸞殿北海之宻作堂也飛鸞殿十六間以青石為基珉
石為礎鐫刻蓮花内垂五色珠簾縁以麒麟錦楹柱皆
金龍盤繞以七寳飾之柱上懸鏡又用孔雀山雞白鷺
[002-14a]
毛當鏡作七寳金鳯髙一尺七寸口銜金鈴光彩奪目
人不能乆視也宻作堂周廻廿四架以大船浮之以水
為激輪堂為三層下層刻木人七彈筝琵琶箜篌胡鼔
銅鈸拍板弄盤等衣以錦繡進退俯仰莫不中節中層
刻木僧七人一僧執香奩立東南角一僧執香爐立東
北角五僧左轉行道至香奩所以手拈香至香爐所其
僧授香爐於行道僧僧以香置爐中遂至佛前作禮禮
畢整衣而行周而復始與人無異上層作佛堂旁列菩
[002-14b]
薩衛士帳上作飛仙右轉又刻紫雲左轉徃來交錯終
日不絶皆黃門侍郎博陵崔士順所製竒巧機妙自古
罕有其苑中樓觀山池臺殿自周平齊之後皆廢毁矣
今其基趾詢之故老猶能記其萬一余以載記可考者
錄叙如右
彰徳路總管府治後花圃曰康樂園昔宋至和中韓魏
公以武康之節歸典鄊郡因闢牙城作甲仗庫以備不
虞遂大修亭池名曰康樂園取斯民共樂康時之意故
[002-15a]
云魏公自為記書而刻諸畫錦堂上園中舊有七堂曰
晝錦燕申自公榮歸忘機大悲涼堂又有八亭曰御書
紅芳求已迎和狎鷗觀魚曲水廣春又有休逸飛仙二
亭故老相傳黃堂㕔事肇啓建於節度韓重贇宋太宗
歸自河東視其㕔曰朕之所居亦不過也上欲留宿重
贇奏曰臣以一方之力積嵗成此今陛下居一夕即虗
之矣不免勞民重建乞賜守臣豈勝榮幸上乃命設幄
宿於㕔下而去至魏公大加完飾郡廨園亭雄壯華麗
[002-15b]
甲於河朔又傳休逸臺魏公取鄴城氷井臺四鐡梁為
柱初鐡梁棄鄴臺嵗乆光瑩無蘚剥人以為神物呵護
不敢動及以為臺柱羣疑始定今園亭廢毁皆不可考
惟飛仙臺基在府治敏公堂後今構觀音堂其上臺北
十餘歩踰小巷後園有休逸臺基靣山亭基金節度完
顔熈載作養素堂其上今廢其碑尚存其餘則不可知
矣晝錦堂記碑今移至魏公祠堂云公有康樂園詩曰
名園初闢至和中思與康時衆樂同一紀年光雖易老
[002-16a]
萬家春色且無窮歸來敢衒吾鄉勝到此須知舊鄴榮
病守縱疲猶強葺欲隨民適醉東風十二月予至彰徳
府治後因逰康樂園今皆菜畦麥隴可考者惟休逸荒
臺基餘皆不復辨矣
彰徳路城中冨材坊南街西第二巷閭門扁曰胡公里
故胡按察私第在焉公諱祗遹字紹開武安人也祖父
俱第進士公北度居相下六十年既卒監郡伊爾布哈
舊作也里不/花今改正中順尊慕徳望即所居立胡公里
[002-16b]
緱山書院彰徳路城南門大街道左髙綽門牓曰杜文
獻公緱山書院公諱英字文玉信安人也避亂居雒陽
謀隠緱山故以此自號云甲辰間尼瑪哈舊作粘合/今改正
省徴至彰徳辟為詳議官不就遂隠居教授日與王鹿
庵劉神川倡和為樂中統元年世祖聞其賢命為大名
等路提舉學校官年七十卒塟安陽縣西十里王裕村
今其孫秉彛字徳常以鄉貢進士積官中書左司郎中
請建書院因贈資徳大夫翰林學士魏郡公謚文獻設
[002-17a]
緱山書院列於學官云
雀城湯隂縣東北三十五里有城周廻二百歩髙二丈
土人呼為雀城世傳文王厄於羑里武王築此城以望
之有赤雀見因名云
涼馬臺湯隂縣北十二里有臺髙三十尺周廻五百歩
曰涼馬臺按鄴中記曰後趙石虎所築建武六年虎都
鄴洗馬於洹水築此臺以涼馬故以名云
觀音禅院八角/井彰徳路城中豐安坊有寺曰觀音禪院
[002-17b]
唐天祐二年所建寺有八角井父老相傳井中嘗有雲
氣如虹衆謂有寳探之其深不可測郡人周邯得崑崙奴
善入水曰水精使之入井底良乆出曰一黃龍抱數顆
明月大珠熟睡水精驚亦病死初州城在井北避洹水
泛溢南徙乃包此井於城中云
隋龍興寺碑在彰徳路北關外古寺坊東龍興寺寺前
豐碑一道是為隋龍興寺范陽張庭珪八分書其文則
相州刺史越王撰蓋所謂信行禪師傳法碑也
[002-18a]
陶唐廟在安陽縣西北六十里乞伏村廟有金應奉翰
林文字同知制誥趙秉文所撰碑一通并書篆額後銘
曰鬼神睢盱伏羲受圖人文權輿彛倫既叙五糓既敷
唐文煥乎披昬挾塗藥民之愚有典有謨位非我娯萬
民其孥丹朱其踈陸水其都人蠱其居吁嗟都俞㤙漸
於膚今其已夫祝焉忽諸遣祠路隅田婦耕夫或祝或
巫白馬彤車清風肅如神來有無清漳之墟嵗熟萬區
神㳺藐孤明昌有道千載同符擊壤廟衢走不知乎今
[002-18b]
世陶唐氏之民歟
湯聖王廟在安陽縣西北五十里廟有少中大夫山東
東西道提刑按察使胡祗遹所撰碑
羑里城文王廟羑城在湯隂縣北六里道左朱綽門門
牓題曰羑里城周文王之廟其城周廻二百五十歩髙
二丈餘門牓則正議大夫河南江北道肅政廉訪使康
里回回所書也廟有一碑則太常博士借注户部員外
郎兼應奉翰林文字胡祗遹記大元至元六年夏十有
[002-19a]
二日建廟壁龕翰林承㫖永年王磐五言古詩石刻一
通按史記音義羑里蓋獄名也夏曰均臺商曰羑里周
曰囹圄皆貟土也又按史記崇侯虎譖西伯於商紂紂
囚之羑里西伯廼演易作六十四卦其臣閎夭太顚之
徒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九駟及他竒怪因商嬖
臣費仲獻之紂紂大恱乃赦西伯賜之弓矢鈇鉞使得
征伐又曰紂囚文王將殺之或曰西伯聖人也不可殺
紂曰吾聞聖人有靈徳吾將騐焉乃殺伯邑考醢之以
[002-19b]
食文王文王食之已而嘔於羑里之門外於是衆信文
王為聖人因以土封其嘔處謂之嘔子塜其塜今尚存
土人訛為狗子塜云王承㫖鹿庵廟壁所刻詩曰羑水
淺且清羑里餘荒城文王徳如日曽此晦其明陜樹憇
召伯箕山棲許生後人起敬愛木石含芳榮嗟爾一抷
土耕犁木全平千春不磨洗永被囚聖名我行蕩隂道
過之為停征念昔有殷季虐主方狂酲銛鋒戮賢聖苦
刈寸草莖左啖鄂侯脯右啜鬼侯羮茲時無羑里何以
[002-20a]
紓滛刑羑里深杳杳羑城髙亭亭君王在縲紲不異南
面㕔淑氣發神慮淳和助心靈演開伏羲畫剖出天地
精一時雖𡨕昧萬古垂日星若無羑里拘易經何由成
易經在所重羑里那可輕康里公字子淵積官至遼陽
平章布呼宻舊作不忽/木今改正文貞王之子翰林承㫖庫克濟
舊作䕫䕫子/山今改正之兄父子皆國之名臣也
西門豹祠漳水之上有祠門扁曰西門大夫之廟按魏
文侯使西門豹為鄴令至鄴㑹長老問民疾苦對曰苦
[002-20b]
為河伯娶婦豹問其故曰鄴俗祀河伯巫視民女好者
云當為河伯婦即聘取治齋宫河上令女齋戒十日乃
洗沐粉餙如嫁狀令坐床上浮河中行十餘里女乃溺
俗傳否則漂没其民人乆以為然故三老廷掾嵗歛民
錢數百萬止用二三十萬與巫祝共分餘錢持歸故民
有好女者皆逺逃去鄴民困貧其所從來乆矣豹曰至
為河伯娶婦頗幸相告吾亦徃送女衆曰諾至其時豹
徃㑹其巫嫗年七十餘從弟子女十人皆單繒為衣立
[002-21a]
大巫後豹呼婦視其妍醜巫引女出帷豹曰是女醜不
足為河伯婦煩大巫嫗入報河伯更求好女他日送之
即使吏卒抱巫嫗投河中有頃曰何乆也弟子當趣之
乃投一弟子河中有頃曰亦何乆復投一巫凡投三弟
子豹曰巫皆女子不能白事煩三老入白之復投三老
河中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顧曰巫嫗三老不來奈何
當使廷掾豪長者一人趣之皆叩頭流血豹曰河伯豈
嘗留客哉於是衆誓不敢為河伯娶婦皆罷歸矣滛祀
[002-21b]
遂絶豹又鑿漳水溉田五百餘頃民甚徳之因建祠云
廟有宋修祠碑一道則錢塘楊䝉所撰其略曰元祐八
年癸酉予奉&KR0702䇿委定武將亂衡漳遲舟於客館父老
集琴堂下曰此地之東有祠曰西門大夫雖時祭不乏
而廟制湫陋邑大夫君行農而謁焉愴然䖍矚廼鳩工
修祠云其後辭曰漳水可涸兮君之澤方洋洋西山可
頹兮君之名方巍巍新厥宇兮神妥斯琢諸石兮來者
師十二月至祠下拜謁讀碑而退史云廟東北曰永樂
[002-22a]
浦浦西五里俗謂之祭陌即西門豹投巫之所也案晏/殊類
要祭陌河/作紫陌河
扁鵲廟碑在湯隂縣東南二十里伏道村村之道左一
碑題曰神應王扁鵲之墓其廟併在墓側廟有二碑一
碑教授張仲文撰一碑太中大夫江南淛西道提刑按
察使武安胡祗遹撰墓旁生艾治疾為天下第一今每
嵗充貢云伏道者昔啇紂知獄繁民怨乃置防城以兵
防羑里之囚又伏兵於道左故云廟壁有左司劉昂題
[002-22b]
詩一首曰昔為舍長時方技未可錄一遇長桑君古今
皆嘆服天地為至仁既死不能復先生妙藥石起虢效
何速日月為至明覆盆不能燭先生具正眼毫釐窺肺
腹誰知造物者禍福相倚伏平生活人手反受庸醫辱
千年廟前水猶學上池綠再拜乞一盃洗我胷中俗宋
仁宗景祐元年九月詔封扁鵲為神應侯因上疾愈從
醫者許希有之請今曰神應王未詳何代所封也
尉遲公廟碑彰徳路城中晝錦坊後周太師蜀國公尉
[002-23a]
遲迥之廟在焉迥為周將征伐有功初滅北齊以迥為
相州總管至隋文帝以計徴迥欲圖之迥廼率諸州舉
兵數十萬及為楊素韋孝寛髙頴等師所敗遂上樓自
殺至唐開元中州多怪厲刺史至輙死吏民疑懼於是
刺史張嘉祐以迥死國難忠臣也為立祠以祀之後刺
史吳兢復加以冕服初嘉祐之建祠也顔真卿為記其
事蔡有隣書之碑隂紀迥靈異之事言雨暘隨禱輙應
回風驅蝗使境内無害每至秋夜有雙鶴下集廟庭郡
[002-23b]
人至今稱以為異云唐張嘉貞宋璟皆刺相州有恵政
今並配食廟廷魯公所撰碑略曰有周上柱國蜀國公
河南尉遲迥字居羅案周書作/薄居羅代人也因部立家遂雄
荒服父俟皃案周書/作俟兠尚魏太祖姊昌樂公主贈太傅迥
仕魏為散騎侍郎歴大丞相帳内都督尚金明公主進
爵車騎將軍領侍中尚書左僕射伐侯景有功詔兼梁
益等十八州事周之興也進蜀國公邑萬戸總秦衛文
康十四州事大司馬冊太師加上柱國授相州總管宣
[002-24a]
皇晏駕京師將徴公公以隋公當權辭不受代公子魏
安公沁東之敗也公綠巾尚整案周書迥别統萬人皆/綠巾錦襖號曰黃龍兵
猶背城請戰黃龍既潰則登樓自裁又云公凡仕二代
易九朝忠不辱隋節能奉上唐武徳中改塟表墓開元
丁丑乃建廟云開元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華州鄭
縣尉閻伯璵序祕書省校書郎顔真卿銘蔡有隣書
彰徳城中嘉恵曲晝錦坊故宋丞相魏國忠獻韓公琦
之廟在焉重門修廡中為大殿殿肖公像衮冕龍榻侍
[002-24b]
從之臣相向拱立儼然廟堂氣象蓋公熈寕初力辭上
宰再典鄉邦未半嵗河北地震水災命公安撫四郡移
鎮大名相人思之即公晝錦坊故第築生祠以祠公廟
昔有宋中書舍人王靚所撰碑兵毁不存國朝重建廟
碑一通晉州判官髙書訓所撰髙公太原人官至國子
博士故尚書髙鳴雄飛子也庭西晝錦堂記碑一通至
元間再模而刻宋參知政事歐陽修撰翰林學士蔡襄
書龍圖學士邵必大篆世稱為四絶碑云府學之西亦
[002-25a]
有公祠堂宋鄂州嘉魚令邱鄜為撰廟記其碑今置府
學儀門下安陽縣治之南䕶國顯應廟西隅亦有公廟
蓋宋勅建者郡人稱為雙廟也至若大名府之廟碑則
丞相温國文正公司馬光撰磁州之廟碑則知真州楊
子縣事徐薦撰其陜西之秦州河東之太原淮南之揚
州河北之真定暨中山府皆有公廟大河南北凡八所
至今皆祀之不絶也晝錦新廟殿壁龕公書晝錦堂詩
石刻一道詩曰重向髙堂舉宴杯四年牽強北門廻故
[002-25b]
園風物都如舊多病襟懷遂一開白髪耻夸金絡騎綠
隂欣滿石梁臺因思前彦榮歸者未有三曽晝錦來西
廡則有郡人緱山杜瑛所題詩扁詩曰輪囷日下五雲
飛此是先生唱第時龍上青天蛇有力䑕潛舊穴馬空
肥縱橫邉議三千牘照耀身名六一碑壞壁百年遺像
在郡人爭看錦為衣按公薨於相之府治英宗震悼命
陪塟山林其家懇辭乃命入内都知張茂則勅塟公於
安陽縣西北三十里豐安鄉天子御製碑文題曰兩朝
[002-26a]
顧命定䇿元勲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
冊賜守墳寺曰傳孝報先之寺云十二月予偕下郟人
李亨至祠下謁拜讀庭下二碑及讀詩扁而退
安陽縣西北五里四十歩洹水南岸河亶甲城有塜一
區世傳河亶甲所塟之所也父老云宋元豐二年夏霖
雨安陽河漲水囓塜破野人探其中得古銅器質文完
好畧不少蝕衆恐觸官法不敢全貨於市因擊碎以鬻
之復塞其塜以滅跡自是銅噐不復出矣
[002-26b]
黃堆塜在河亶甲塜西南世傳乃河亶甲后之塜也
魏武髙平陵在鄴鎮西南三十里周圍二百七十歩髙
一丈六尺十二月予登銅爵臺西望荒邱烟樹永寕寺
僧指示余曰此曹公之西陵也
曹操疑塜在滏陽縣南二十里曰講武城壁壘猶在又
有髙臺一所曰將臺城外髙邱七十二所叅錯布置巋
然相望世云曹操疑塜初操之塟以惑後人不致發掘
故也塜間有曹公廟殿屋甚華䴡廟北一髙邱之前鉅
[002-27a]
碑一通螭首龜趺齊思王之碑姜一芝所撰云西望西
陵不十餘里烟樹歴歴可見十二月予按轡其間自午
抵暮縱橫出入塜中不知所鄉噫何其用心之詐也使
操能見武侯八陣圖則有愧多矣
朝陽陵在臨漳縣鄴鎮東北九里即魏文帝文昭皇后
朝陽陵也按魏略甄后中山無極人初嫁袁紹子熈及
魏武帝破鄴文帝時為太子因納為夫人生明帝為郭
后所譖賜死後文帝以為郭后無子詔為養子明帝以母
[002-27b]
不以道終意甚不平嘗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
鹿母死使射其子帝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
其子因涕泣文帝収弓矢大竒之而建儲之意遂定及
帝即位追謚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使太常卿甄霞持
節改塟於朝陽陵今陵旁一塜父老曰李夫人墓后與
夫人甚相善故得祔塟焉
安陽縣東四十里永和鎮城西二百歩漢欒巴廟在焉
范蔚宗漢書欒巴魏郡内黃人也好道而性質直順帝
[002-28a]
世累遷為太守後為尚書以上書極諫起憲陵侵毁小
民墳塜下獄禁錮還家及陳蕃竇武輔政召拜議即蕃
武被誅巴復上書極理其寃帝怒下詔切責収付廷尉
巴自殺遂歸塟而邑人於此立廟云墓在鎮東南二十
五里周廻一百歩髙二丈云
晉嵇侍中廟墓湯隂縣西南一百二十歩曰浣衣里道
左小碣題曰晉忠臣嵇紹之墓墓周廻二百歩髙二丈
餘廟在墓側有宋碑一通乃淮南節度使司徒兼侍中
[002-28b]
判太名府兼北京留守司事大名府路安撫使魏國公
韓琦記并書熈寕三年八月十五日縣令張琳立石其
碑曰夫以忠事君人臣之常分也然遭大變臨大節或
心無所主為禍福所動以茍一時之生而貽萬世之戮
者多矣若其鼎鑊在前鋒刄加已能挺然知義之所在
分固當爾輕其命若鴻毛然卒死而不顧者幾何人哉
惟晉侍中贈太尉忠穆嵇公則其人也方恵帝昬弱諸
王肆亂各萌僭奪以相屠害故帝之北征也公馳赴行
[002-29a]
在力當國難而成都王頴以兵犯乘輿衛從奔散獨公
端冕侍側以身扞帝至血濺帝衣而殞嗚呼公之知義
明分可謂得其死不為難也故其大忠偉節赫然與日
月争光崒然與山嶽爭髙天地不可窮而公名亦不可
窮矣冝乎百世之下有國家者欽遺風想餘烈置祠奉
祀永永不絶也相之湯隂即公死難之地其廟在焉前
之為邑者不知追顯忠義為政所先因循不葺底於大
壞今令張君琳至則首拜祠下觀其隳敝之甚驚而歎
[002-29b]
曰茲不職之大者也亟舉公事跡與夫朝廷崇祀之意
諭於邑民民皆欣然願共力以完之令乃寛與之約聽
其營辦不數月而祠宇一新於是民益知夫大賢之忠
於國者雖死於不幸後世必載祀典嚴廟貌奉事尊仰
之如此皆思勉而為善自一邑而推一郡繇一郡而推
諸四方則其為勸也豈小補哉廟完具書來告以予嘗
兩守鄉邦願志本末噫忠義之心人皆有之但勉而不
力執之不固遂不至於古人予亦勉而執之者跂忠穆
[002-30a]
之風尤寤寐以自激文雖甚陋惡敢吝而不書又晉書
載公死難血濺御衣事平左右欲澣帝衣帝曰此嵇侍
中血勿去詔塟縣南賜曰澣衣里仍立廟焉廟有國朝
翰林承㫖鹿庵王磐律詩一首曰十載家艱恨未消又
持手版仕昏朝已知定亂功難就猶幸臨危節可要忠
血數斑霑藻火英名千古廹雲霄一杯欲酹祠前土野
鶴昂藏未易招磐字文炳廣平人亡金進士入國朝累
官至承㫖致仕居東平年九十二卒謚曰文忠十二月
[002-30b]
早至湯隂南門拜謁廟墓讀碑而去予嘗讀趙文敏公
松雪齋文集有紀夢嵇侍中曰延祐元年十一月十九
日彰徳朱長孺道其邦人之意求書晉嵇侍中之廟六
字余每敬其忠節不辭而書之運筆如飛若有神助是
夜京口石民瞻館於書室中夢一丈夫晉人衣冠蓬首
元衣流血被面謂民瞻曰我嵇侍中也今日趙子昂為
予書廟額故來謝之民瞻既覺猶汗流亦異事也翰林
學士承㫖榮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吳興趙孟頫志
[002-31a]
臨漳縣南鄴鎮西北五里紫陌側晋髙僧佛圖澄墓在
焉澄天竺人俗姓帛氏永嘉年來洛陽雖未嘗讀儒家
書與一時學士論辨無能屈者澄身長八尺腹旁一竅
常以絮塞夜欲讀書則㧞其絮竅中光出照於一室又
常至水際引膓滌之還内腹中善誦神咒役鬼神以麻
油雜燕支塗掌上則洞見千里外事令齋戒者皆得見
之又能聽鈴音以言吉凶無不騐石勒兵屯葛陂大殺
沙門澄匿勒大將郭黒畧家黒畧言於勒召試道術取
[002-31b]
鉢水咒之生青蓮花勒由是信之勒之獲叚末波擒劉
曜皆先騐澄之鈴音也至石虎傾心敬事使衣綾錦乘
雕輿太子常侍皆舉轝扶翼升殿主者唱大和尚羣臣
皆起以彰其尊後虎大饗太武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
子成林壞人衣乎虎發殿石視之果有棘生焉澄意本
在冉閔小字棘奴也澄還寺獨語曰得三年乎自答不
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遂不復言
謂弟子曰戊申禍亂漸萌己酉石氏當滅吾及其未亂
[002-32a]
先化去矣遣人與虎辭虎詣寺見澄澄曰出生入死道
之常也脩短分定非所能延今意未盡者以國家心存
佛理崇顯寺廟冝享休祉奈何布政猛烈終無福祉若
降心易慮恵此下民則國祚延長道俗慶頼殁無恨矣
虎知必逝悲慟嗚咽即命於漳水西紫陌鑿壙營夀域
十二月八日澄卒於鄴宫寺是嵗晉永和四年也後有
沙門雍州來稱見澄西入關虎發壙視之惟一石虎惡
之曰石者朕也塟我而去吾將死矣明年虎果死
[002-32b]
湯隂縣北十里有古壘南北斜長五里父老云唐九節
度師營壘也壘東北有萬人塜即九節度潰兵之遺骸
乃節度使薛嵩掩骨作此大塜命幕府御史陸長源撰
記刻碑立塜上云
安陽縣西北五十里水治村魏國韓諫議墓在焉諫議
丞相忠獻公父也神道之碑則樞宻使冨弼撰翰林承
㫖王珪書碑首題曰宋故太中大夫行右諫議大夫
南陽郡開國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002-33a]
魏國公韓公神道碑銘其碑畧曰公諱國華字光弼太
宗初中興國二年甲科授大理評事通判瀘州遷右賛
善大夫改彰徳節度判官盡抉姦隠諸豪不敢犯升秘
書省著作郎監上蔡稅以監察御史召望髙臺閣屬天
子議復燕薊揣廷臣勇而善辭令者諭髙麗西攻契丹
以分其力既曰非韓某不可即假以太常少卿為使公
馳舸至其國其王負固不受命公諭以禍福王大恐遣
大將領兵數萬渡□江以侵契丹公復命天子大喜拜
[002-33b]
左拾遺直史館賜五品章服兼判登聞鼓院入三司為
開封推官遷左司諫充鹽鐡判官乆之契丹大將蕭寕
使叩雄州約和州留福信之以聞天子因思髙麗功立
命公走雄州按其事亦令代福作報書索其情偽寕之
意欲我先發公固願息兵養民念國體不可屈書乃謝
使者急令備邉還奏天子又大喜歴判鹽鐡度支户部
三勾院有宻䜛於帝者帝雅信公詔總判三勾賜三品
章服公益舊條三司不便事二十七上之官民偕利遂
[002-34a]
著為法俄出為京東轉運副使即拜峡路轉運使真宗
即位入判大理寺秩凡五遷為職方郎中出知河陽徙
潞州契丹入掠河朔公以精騎屯胡兒谷契丹不敢犯
境帝嘉之褒以璽書契丹再至澶淵首命公假秘書監
為國信使江南飢又遣廵撫一道還朝權開封府判官
出知曹州徙泉州天子封泰山擢諫議大夫召歸道病
卒於建陽驛泉人聞之傾一州來㑹哭朝廷舉䘏典賜
一子官公六子球徳清尉珙將作簿琚兩浙轉運珫河
[002-34b]
陽㕘軍璩秘書著作郎不幸繼亡琦相仁宗皇帝被遣
今天子立為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昭文館大學士魏國公望重天下勛冠列辟以公積
徳儲慶所冝享厚報然恨公早世不克待其發而發於
丞相丞相以似以繼其傳之者又可涯耶銘曰士孰不
官公官獨難使臨朝鮮跨海渺漫指麾出師勢分敵患
王始倔强恃逺且艱視詔抺刺不奉其䖍公怒移書以
訶以讕諭以禍福日星之觀王雖逺人聞義惕然發兵
[002-35a]
餽糧革頑易懢對廬耨□伏命館門能俾逺荒舉國奔
職不憚已勞不畏隣隙又俾强敵歛其毒螫二邦由公
一舉斯得繼走朔陲議収戈戣坐䇿立判敵謀不施不
為其欺國不剉威兩使外禦天子再怡出知四州大用
是冝而卒不用䜛人之為復不永年道卒不歸遐邇奔
赴與考同之位不都躬萃於㓜嗣曰將曰相勲徳名世
本志源流公得何異何以畀之天相其類天實使然人
亦靡然書之寞然其昭昭然
[002-35b]
劉神川先生墓安陽縣南關焦道庵士劉神川先生藁
殯之所也先生名祁字京叔渾源人金狀元南山翁撝
之曽孫正大間監察御史從益字雲卿之子先生與弟
郁字文季皆以文章徳行馳譽大河南北後寓輝州甲
辰尼瑪哈中書招置幕下年四十七卒有神川遯世集行
世又著歸潛志以紀金末喪亂之事與太原元裕之壬
辰襍編關西楊奐然天興近鑑東明王百一汝南遺事
㣲有異同今修三史金國之事蓋多取其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