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94 雍錄-宋-程大昌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雍録巻四      宋 程大昌 撰
   延英殿
髙宗初剏蓬萊宫諸門殿亭皆巳立名至上元二年延
英殿當御座生玉芝則是初有大明即有延英殿顧召
對宰臣則始於代宗耳代宗以苖晋卿年老蹇甚聽入
閤不趨為御延英此優禮也案六典宣政殿前西上閤
門之西即為延英門門之左即延英殿故陽城欲救陸
[004-1b]
贄約拾遺王仲舒守延英殿閤上䟽伏閤不去也案朝
于宣政即名入閤而延英又便殿之在西偏者無閤可
伏也其曰守閤者西上閤之西即是延英殿門故守此
之閤乞開延英以受其對也至㑹要所記則直曰城等
數人守延英門上疏也史家必言伏閤者以入延英之
路言之也錢希白南部新書記唐制曰凡内有公事商
量即降宣付閤門開延英即此可見凡對延英必自閤
門而入也長安志曰延英在紫宸殿東吕圖引李庚賦
[004-2a]
為據曰東則延英耽耽因謂延英當在殿東而反詆六
典謂在西者為誤此失之矣予案會要元和十五年詔
於西上閤門西廊内開便門以通宰臣自閤中赴延英
路則延英不在紫宸殿東亦巳審矣六典會要皆唐人
自記唐制其為可信豈不愈於李庚之一賦也哉或者
失攷六典會要致有此悞也至於長安志者宋敏求自
言其書皆本諸長安圖經又夲諸梁載言十道志則志
之𫝊信豈如六典會要之審也僖宗時嘗易延英之名
[004-2b]
以為靈芝其必因上元所産之芝而制為美名也及自
蜀還仍名延英
   延英召對
代宗召苖晋卿對延英晋卿宰相也羣臣初無許預之
例貞元七年詔每御延英令諸司官長奏夲司事則百
官許對延英矣八年葛洪夲正衙奏私事徳宗詔今後
有陳奏宜延英門請對勿令正衙奏事則羣臣亦得乞
對延英矣故憲宗時元稹為拾遺乞於延英訪問也其
[004-3a]
後諸州刺史遇開延英即入延英陛辭則是外官亦得
詣延英辭也㑹要開/成敇元和四年御史䑓奏延英開日羣
臣皆不得前知遇陛下坐時方進状請對則是凡開延
英初無定日直俟御宣政紫宸臨時奏請也錢希白之
言曰凡内有公事商量即降宣付閤門開延英閤門飜
宣申中書并牓正衙門則臨時不可預擬其日矣至天
祐元年詔今後每月許一五九開延英如有大叚公事
中書門下具牓子奏請開延英不計日數則是天祐後
[004-3b]
方定一旬三開延英之制前此未也若宰臣奏開延英
其來乆矣韓臯為御史中丞常有所陳必於紫宸未嘗
詣便殿上謂之曰我與卿言不盡可來延英與卿從容
則是特許其對也元和五年義武軍節度使張茂昭舉
族歸朝故事雙日不坐是日特開延英十五年十月下
元假召宰臣對於延英議邉事也唐文宗紀賛曰唐制
天子以隻日眎朝乃命輟朝放朝皆用雙日此之雙日
假日皆特引對是有為為之非常制也
[004-4a]
   長生殿
二張受誅之地通監云在迎仙宫長生殿唐五王傳則
言在迎仙宫集仙殿未知孰是也長安志有長生殿但
云肅宗終於此殿而不指言此殿之在大明或大極也
東宫有集仙殿後為麗正集賢是東宫一宫固在太極
宫城之内矣詳見/東宫當髙宗時大明宫巳成武后擅國不
應猶在東宫養病予故謂當在大明正宫也太子之巳
誅二張也入后所寝長生殿白之后謂之曰孺子誅可
[004-4b]
還宫夫天后既自長生殿遣太子還宫則可以見長生
殿之與東宫不同一宫矣肅宗不豫張后召越王係授
甲長生殿使討李輔國肅宗在長生殿使使者逼張后
下殿則長生也者必寝殿也其位置與事為可想而知
也麗山别有寝殿亦名長生在華清不在大明也詳見/華清
宫/下故東宫麗山之集仙殿者皆非武后寝疾之地也
   凌煙閣
南部新書曰凌煙閣在西内三清殿側畫功臣皆北面
[004-5a]
閣中有中隔内面北冩功髙侯王隔外面次第功臣案
西内者太極宫也太宗時建閣畫功臣在宫内也畫皆
北向者閣中凡設三隔以為分際三隔内一層畫功髙
宰輔外一層冩功髙侯王又外一層次第功臣此三隔
者雖分内外其所畫功臣象貌皆面北者恐是在三清
殿側故以北面為恭耶
   上陽宫
武后既巳𫝊位徙居上陽宫中宗率百官詣觀風殿起
[004-5b]
居諸家無言上陽何在者獨長安志内苑有上陽橋不
知此橋即為上陽之橋耶不敢主定也崔皎䟽曰則天
在西宫人心猶有附㑹則上陽宫必在大明之西矣徳
宗建中十二年髙力士養女偽為帝母沈太后上發宫
人百餘人齎乗輿御物迎入上陽宫就供奉髙氏自言
是后驗視者走馬入奏上受百官賀巳而事覺以牛車
載髙氏還家按此既遣宫女就上陽供奉則與徳宗所
御之宫自是不為一地矣驗視者走馬入奏又足以見
[004-6a]
其來自宫外也夫姜皎指為西宫而此又迎之宫外予
故疑其在大明之西也大明之西若不在禁苑必在西
内苑矣洛陽有上陽宫在洛城外此之所言皆長安也
不可以參論
   望賢宫
在咸陽縣東數里元宗幸蜀還京肅宗至望賢宫奉迎
徳宗西幸又自望賢宫出奉天也
   光範門
[004-6b]
光範門在大明宫含元殿之西而含元殿西廊有棲鳯
閣閣下即朝堂有登聞鼓一如承天之制皆在承天門
即宫城/門也夫既有登聞鼓即外人可得而進故韓愈上
宰相書得以伏光範門外以宰相退朝路必出此也長/安
志/漢制入司馬門内方是禁中凡至司馬門者皆省按
有籍方得入而光範門尚在含元殿外承天門内故外
人得至也
[004-7a]


[004-8a]
   唐翰苑位置少陽院/麟徳殿 結隣樓/三殿 欝儀樓/九仙門
    金鑾殿/複門 寝殿/
李肇記曰翰林院在少陽院南長慶元年於門下省東/少陽院築牆及樓觀此
院自在宫東非/此之少陽院其東當三院結鄰樓欝儀樓即三院之
東西廊也其西北並禁軍營韋執誼則曰任銀䑓門内
麟徳殿西重廊之後又曰北苑之置尤為近切左接寝
殿右瞻彤樓㑹此數説而求之則其方鄉尚略可攷也
三殿者麟徳殿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三殿也三院即
[004-8b]
三殿也李絳為中書舍人嘗言為舍人踰月不得賜對
有詔明日對三殿也不獨此也凡蕃臣外夷來朝率多
設宴于此至臣下亦多召對于此也結鄰樓即三殿之
西廊也欝儀樓即三殿之東廊也欝儀又東即寝殿矣
欝儀結鄰皆是重廊見韋執/誼記翰林院學士院皆在三殿
西廊之外其廊既為重廊其門必為重門也自翰苑穿
廊而趨宣召必由重門而入故謂複門之召也李肇便
以學士院胡門定為複門者誤也寝殿既在翰苑之左
[004-9a]
而金鑾殿又在學士院之左則金鑾益近寝殿矣自有
金鑾殿後宣對多在金鑾則知其謹並寝殿矣以其近
也徳宗既巳上僊召學士鄭絪至金鑾殿立憲宗為太
子當如此倉卒學士遽能入至金鑾殿則可見矣翰林
院又北則近内苑其宫城垂轉北處城之西北角有九
仙門文宗引入鄭注即自此門也又門外即列禁軍營
順宗之為太子也徳宗已上僊矣太子有疾仍紫衣麻
鞋力疾出九仙門召見諸軍以示不病即此地也通/鑑
[004-9b]
其與寝殿相切近故可以如此也凡此所攷皆大明宫
銀䑓門翰林院及兩學士院位置也若駕在大内則於
明福門置院駕在興慶宫則於金明門内置院在勤政/樓東北
亦名翰林院與此大明宫制不同
[004-10a]


[004-11a]
   結鄰鬱儀樓
麟徳殿東廊有鬱儀樓西廊有結鄰樓學士院即在西
樓重廊之外李肇韋執誼所記皆書結鄰為結麟此恐
誤也道書登真隱訣曰上真之道七鬱儀奔日文為最
結鄰奔月文為次盖鬱儀者羲和也結鄰者常娥也九
真中經曰西𤣥山下洞䑓中有鬱儀結鄰兩書也古宫
殿皆取天象物瑞以為之名日華月華亦其義也則此
之二樓者其必取諸奔日奔月之仙也安得改鄰為麟
[004-11b]
也況兩樓之中有殿巳自名為麟徳則結鄰之名必不
贅以麟名也
   大明宫右銀䑓門翰林院學士院説
翰林院在大明宫右銀䑓門内稍退北有門榜曰翰林
之門其制髙大重複號為胡門或疑此/是複門門盖東向韋執/誼曰
開元學士院在翰/林之南别戸東向入門直西為學士院院有兩㕔南北
相呇而各自為門旁有板廊自南㕔可通北㕔李肇曰/南北兩
㕔皆設鈴待詔者撼鈴為信若/是同為一門不必各設鈴索又皆南向院各五間北
[004-12a]
㕔從東來第一間常為承㫖閣餘皆學士居之㕔前堦
砌花磚為道花磚别/有説南㕔夲駙馬張垍為學士時以居
公主此其畫堂也後皆以居學士其東西四間皆為學
士閣中一閣不居並李/肇記北㕔又北則為翰林院初未有
學士時凡為翰林待詔供奉者皆處其中後雖有學士
而技能雜術與夫有學可備詢訪之人仍亦居之故王
叔文王伾軰以書棊得入也翰林院又北則為少陽院
   南北學士
[004-12b]
唐世嘗預草制而真為學士者其别有三太宗之𢎞文
館𤣥宗之麗正集賢開元二十六年以後之翰林此三
地者皆置學士則是實任此職真踐此官者也若夫乾
封間號為北門學士者第從翰林院待詔中選取能文
之士特使草制故借學士之名以為雅稱其實此時翰
林未置學士未得與𢎞文集賢齒也故曰北門學士言
其居處在𢎞文集賢之北也其曰北者大明一宫皆在
太極東北而翰林院又在大明宫之北觀其地位謹並
[004-13a]
北苑墻南則其入内雖自西銀䑓入而皆在𢎞文集賢
之北也開元巳後雖於翰林院南别置學士院正以學
士名官而西院仍在翰林院南夲𢎞文集賢而求其方
亦在大明之北故言翰苑者亦以北冠之亦是因仍乾
封間所名也
   學士出入禁門
李肇記曰學士下直出門相謔謂之小三昧出銀䑓乗
馬謂之大三昧三昧者釋氏語也言其去纒縛而自在
[004-13b]
也用此言之則學士自出院門而至右銀䑓門則皆歩
夲朝名歩行/學士亦夲此直至巳出宫城銀䑓門外乃得乗馬也
然此亦學士未為承㫖者體制如此耳若為承㫖則有
别禮故元稹自言為承㫖時得從内朝乗馬扈從又有
詩自言得於太液池邉乗馬以行此則承㫖特禮也為
學士者無之詳見罘/罳下
   學士宣召
沈氏筆談曰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無宣召之禮惟學
[004-14a]
士宣召盖學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無因得入予按
學士宣召特禮也開元前北門夲無學士亦無職守如
李白軰供奉翰林乃以其能文特許入翰林不曰以某
官供奉也俗傳白衣入翰林者此也又曰上數欲命白
以官為中宫所捍而止是白在開元竟無官也後至二
十六年剏置學士院乃始制為官稱是為翰林學士此
時得為學士者固與前此白身供奉者不同然向來尚
以詔召之禮加乎無官之士則今之在院而明命以為
[004-14b]
學士者安得獨廢特召之禮也然此之宣召乃是院中
熟例而不可輙減耳非為院在禁中乃加宣召也按銀
䑓門内直紫宸殿西固在禁中然而中書門下兩省官
分居日華月華門其日華月華亦在宣政殿之東西廊
是亦同在禁中矣若謂學士體重當加宣召耶為學士
而得知制誥又滿年乃遷中書舍人不應職任輕時加
宣召以為禮及其進官位望益重反無宣召也故予謂
宣召之禮自待詔無官時有之其後循襲不復減殺耳
[004-15a]
沈氏又曰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
明金鑾殿皆在其間此又失也承明玉堂皆漢殿耳唐
無此名也沈氏又曰學士院北扉者為其在浴堂之南便
於應召此又誤也學士院在紫宸蓬萊殿之西浴堂殿
自在紫宸之東不在學士院南也詳在浴/堂下
   北㕔花塼
李肇曰學士院北㕔前有花塼道冬中日及五塼為入
直之候李程性懶好晚入常過八塼乃至衆呼為八塼
[004-15b]
學士唐書語畧難/曉故詳具也
   浴堂殿
唐學士多對浴堂殿李綘之極論中官栁公權之濡紙
繼燭皆其地也然自六典以及吕圖皆無此之一殿石
林葉氏曰學士院北扉者浴堂之南便於應召此恐未
審也學士院之北為翰林院翰林院之北為少陽院設
或浴堂在此亦為寝殿三殿之所間隔不容有北門可
以與之相屬矣館夲唐圖則有浴殿而殿之位置乃在
[004-16a]
綾綺殿南也綾綺者長安志曰在蓬萊殿東也而呼學
士院者自在蓬萊正西也東西既巳相絶中間多有别
殿無由有門可以相為南北也矣長安志嘗記浴堂門
浴堂殿浴堂院矣且曰文宗嘗於此門召對鄭注而於
浴堂殿對學士焉又别有浴堂院亦同一處可以知其
必在大明矣而不著其正在何地故予意館圖所記在
綾綺殿南者是矣而元稹承㫖㕔記又有可證者其説
曰乗輿奉郊廟則承㫖得乗廐馬自浴殿由内朝以從
[004-16b]
若外賔客進見於麟徳則止直禁中以俟夫内朝也者
紫宸殿也唐之郊廟皆在都城之南人主有事郊廟若
非自丹鳯門出必由承天門出決不向後迂出西銀䑓
門也則浴堂之可趨内朝也内朝之必趨丹鳯門也其
理固巳可必矣又謂殿在蓬萊殿東即與紫宸殿相屬
又可必矣然則館圖位置其與元稹所記殆相發揮大
可信也至於外賔客見于麟徳則麟徳謹並學士院東
故不待班從而可居院以待也合二語以想事宜則浴
[004-17a]
堂也者必在紫宸殿東而不在其西也
   金鑾坡龍首山形勢/太液池附
金鑾坡者龍首山之支隴隱起平地而坡陀靡迤者也
其上有殿既名之為金鑾殿矣故殿旁之坡亦遂名曰
金鑾坡也此在唐雖無記載而其形勢可推也大明宫
自南而北為含元殿又北為宣政又北而為紫宸前後
相沓皆在山脊至紫宸又北而為蓬萊殿則殿有大池
宗楚客之詩曰太液天為水則可見其廣矣若此殿地
[004-17b]
勢猶髙與含元紫宸同在山上則接天之水從何激導
而能如此逆上也以此推之則龍首山勢至蓬萊而夷
於平地無可疑也詳見前/螭頭下金鑾殿者在蓬萊山正西微
南也龍首山坡隴之北至此餘勢猶髙故殿西有坡徳
宗即之以造東學士院而明命其實為金鑾坡也韋執
誼故事曰置學士院後又置東學士院於金鑾殿之西
李肇志亦曰徳宗移院於金鑾坡西也石林葉氏曰俗
稱翰林學士為坡盖徳宗時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故
[004-18a]
亦稱坡此其説是也而不言金鑾何以名坡於事未白
予故詳言也若夫諸家謂為移院者則亦失實盖徳宗
造院於金鑾坡上是即此之坡而别建一院耳以其在
開元學士院之東故命為東翰林院而夫開元剏立之
院在右銀䑓門内者元不曽廢也即諸家謂移院者皆
誤也
   複門
複門亦無的載李肇曰翰林之門重複髙大號為胡門
[004-18b]
此或為複門也耶韋執誼記曰院在銀䑓門内麟徳殿
重廊之後複門也者即重廊而每廊各設一門者也此
即在院得召自西重廊複門而入對乎麟徳者也石林
曰學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無因得入故院設複門
所以通禁庭也石林此語不知何出若指初入院時宣
召以為湏召乃入則自是由宫城之外而得入宫城之
門耳此之宫門即右銀䑓門矣而銀䑓門不聞嘗設複
門也若以院内自有複門湏召乃得入對則凡宿直者
[004-19a]
身雖得在禁中茍無詔皆不輙見不止學士院限隔複
門也反覆求之不皆可合故予亦未敢主信也
[004-20a]


[004-21a]


[004-22a]
   興慶宫説
大興京城東南角有坊名隆慶中有明皇為諸王時故
宅宅有井井溢成池中宗時數有雲龍之祥帝亦數幸
以厭當之後引龍首堰水注池池面益廣即龍池也明
皇開元二年七月以宅為宫既取隆慶坊名以為宫名
而帝之二名其一為隆故改隆為興是為興慶宫也其
曰南内者在太極宫東南也寧薛諸王宅地皆並此宫
遂獻入之故𤣥宗曰大兄遜朱邸以成花蕚相輝之美
[004-22b]
㑹/要十六年始移仗於興慶宫聼政㑹要/三十諸王既獻宫地
仍别建第宅環宫而居帝於宫隅為二樓西則花蕚相
輝南則勤政務夲西樓以燕兄弟而南樓以修政事也
開元二十年築夾城通芙蓉園自大明宫夾東羅城複
道由通化安興門次經春明門延喜門又可以達曲江
芙蓉園而外人不知也𤣥宗自蜀囬居此宫其南樓下
臨通衢故李輔國云可通外人恐或有變也
   興慶池
[004-23a]
帝王之興悉著符瑞理固有之然而傅㑹者多也𤣥宗
之名與隆慶坊舊宅相符固可命以為瑞矣六典所記
曰宅有井忽湧為小池周袤十數丈常有雲氣或黄龍
出其中至景雲間潛復出水其沼浸廣里中人悉移居
遂鴻洞為龍池焉開元初以為離宫後又増廣遂為南
内其正殿名大同殿殿之東北即有龍池殿盖主此池
以為之名也巳上並/六典然予詳而攷之長安志曰龍池在
躍龍門南夲是平地自垂拱初載後因雨水流潦成小
[004-23b]
流後又引龍首渠波分溉之日以滋廣至景龍中彌亘
數頃深至數丈常有雲龍之祥後因謂之龍池志又曰
龍首渠者隋城外東南角有龍首堰隋文帝自北堰分
滻水北流至長樂陂西北分為二渠其西渠自永嘉坊
西南流經興慶宫吕圖亦著滻水入興慶池路則是興
慶之能變平地以為龍池者實引滻之力也人力勝而
舊池改故始時數尺乆乃數頃不難也至六典所紀乃
言初時井溢通鑑云民王/純家井溢巳乃泉生合二水以成此池
[004-24a]
則全沒導滻之實而専以歸諸變化也六典者中書令
張九齡之所領撰巳上而罷令李林甫繼之仍加注以
詳見六/典下凡此掩飾増損實皆注文而夲文無之則是
謟辭皆出林甫而非九齡之得知也以其人想之則飾
虚成有自可見矣唐事誕妄固有類此者武后改新豐
縣為慶山縣其説曰后時嘗因雷雨湧出一山故取以
為名也而其何以輙湧也者不言其以也此即在位小
人共加傅㑹也至兩京道里志則言其詳矣曰慶山踴
[004-24b]
出初時六七尺漸髙至三百尺則非一旦驟為三百尺
也自六七尺日日絫増至三百尺是積力為之非一夜
雷雨頓能突兀如許也此為人力所成大不難見也其
時有給事中魏叔璘者竊為戯言曰此平地生骨堆耳
后聞賜叔璘死夫近臣竊議尚且見殺則役人施工者
安敢誦言其以乎以國力之盛為人所不敢竊議之役
則雖一夜穿井至深百尺尚其可能則平地絫土為山
及二十丈豈其難耶南部新書曰天后時有獻三足雞
[004-25a]
者左右或言一足偽耳天后笑曰但令史冊書之安用
察其真偽雞之多足即山之踴出者也書其事者皆唐
臣安敢明證其偽也此古今符瑞之凡也
[004-26a]


[004-27a]
   温泉
温湯在臨潼縣南一百五十歩新豐慶山/皆其地在麗山西北
十道志曰泉有三所其一處即皇堂石井後周宇文䕶
所造隋文帝又修屋宇并植松柏千餘株貞觀十八年
詔閻立徳營建宫殿御湯谷湯泉宫太宗臨幸製碑咸
亨三年名温泉宫唐年小録曰開元十年置實録/與元和志則曰開元十一年置天寳
六載改為華清宫於驪山上益治湯井為池䑓殿環列
山谷開元間明皇每嵗十月幸嵗盡乃歸以新豐縣去
[004-27b]
泉稍逺天寳四載置㑹昌縣即於湯所置百司及公卿
邸第焉華清宫東北向正北門外有/左右朝真門正門曰津陽門宫/北
門之内曰津陽門門外有洪文館以/下見津陽門詩注及今所存之迹東面曰開陽門西
靣曰望京門此兩京字/必有悞南面曰望京門津陽門之東曰
瑶光樓南有/少陽其南曰飛霜殿寢殿也白少傅以/長生殿為寝非也御湯九
龍殿在飛霜/殿之南亦名蓮花湯明皇雜録曰𤣥宗幸華清宫/新廣湯制作宏麗安禄山於
范陽以白玉石為魚龍鳬鴈仍以石梁及蓮花同獻彫/鐫巧妙殆非人功上大悦命陳於湯中仍以石梁横亘
湯上而蓮花纔出於水際上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魚龍/鳬鴈皆若奮鱗舉翼状欲飛動上恐遽命撤去而蓮花
[004-28a]
至今猶存又嘗於宫中置長湯數十間屋皆周回甃以/文石為銀&KR0866漆船及白木香船寘於其中至於楫棹皆
飾以珠玉又於湯中累瑟瑟及沉香為山以状瀛洲方/丈津陽門詩注曰宫内除供奉兩湯外内更有湯十六
所長湯每賜諸嬪御其修廣與諸湯不侔甃以文瑶宻/石中央有玉蓮花捧湯泉噴以成池又縫綴錦繡為鳬
鴈寘於水中上時於其間泛鈒鏤小舟以嬉游焉次西/曰太子湯又次西少陽湯又次西尚食湯又次西宜春
湯又次西長湯十六所今/維太子少陽二湯存焉玉女殿今名星痕湯玉/石甕湯所出也七聖
殿殿在宫中自神堯至睿宗昭成肅明皇后/皆衣禮衣立侍繞殿石榴皆太真所植宜春亭在/開
陽門/外重明閣今四聖殿北臨髙有重明閣/倚欄北瞰縣境如在諸掌四聖殿長生
殿齋殿也有事於朝/元閣即齋沐此殿集靈䑓朝元閣天寳七載𤣥元皇/帝見于朝元閣即
[004-28b]
改名降/聖閣老君殿朝元閣之南玉石為/老君像制作精絶鐘樓在朝元/閣之東明珠
殿長生殿之/南近東也筍殿殿側有魏温泉堂碑其石瑩/見人形影宫中號玻瓈碑觀風樓
樓在宫外東北隅屬夾城而達于内臨池道/周視山川大厯中魚朝恩毁拆以修章敬寺鬭雞殿在/觀
風樓/之南按歌䑓在鬭雞殿之南/䑓髙臨東繚牆毬場宜春亭之/北門外連理朩飲
鹿槽丹霞泉在朝元/閣之南羯鼓樓朝元閣東近/南繚牆之外禄山亂後罕
復遊幸唐末遂皆隳廢
   温泉説
温泉在麗山與帝都宻邇自秦漢隋唐人主皆嘗逰幸
[004-29a]
惟𤣥宗特侈盖即山建宫百司庶府皆行各有寓止自
十月往至嵗盡乃還宫又縁楊妃之故其奢蕩特為章
著大抵宫殿包裹麗山一山而繚墻周徧其外觀風樓
下又有夾城可通禁中白居易追咎其事作歌以為後
監世喜傳誦然詩多不得其實也華清宫者夲太宗温
泉宫也天寳六載始名華清而楊妃入宫以太真得幸
巳在三載則華清未名而妃巳先幸今曰春寒賜浴華
清池始是初承恩幸時此巳誤矣而又記其欵昵則曰
[004-29b]
七月七日長生殿華清宫固有長生殿矣而其地乃齋
宿禮神之所夲非寢殿帝又未嘗以七月至麗山則白
歌皆不審也杜牧詩亦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道
荔枝來𤣥宗亦未嘗以六七月幸華清宫則逓進荔枝
亦不在幸山時也案樂天集長恨歌不自為敘以陳鴻
所𫝊麗山事為叙樂天所歌謂妃得幸在賜浴華清之
時及方士𫝊道妃語皆夲鴻𫝊以為之説也歌之作也
在元和元年冬盖王質夫用鴻説勸樂天為之而鴻自
[004-30a]
言亦謂得之傳聞非𤣥宗夲紀所載也則樂天之誤出
於陳鴻也然而事有不可専執故常者觀風殿有複道
可以潜通大明則㣲行間出亦不必正在十月矣唐志
記荔枝香曲所起曰貴妃生日燕長生殿南方適進荔
枝因以荔枝香為曲則荔枝熟時亦自可幸麗山也故
予謂不可執守故常也凡左方所録宫殿方向長安志
率取津陽詩注為據津陽詩者鄭愚之所作也
   長春宫
[004-30b]
長春宫在同州朝邑縣十道志曰周武帝保定五年宇
文䕶築大業十三年髙祖起義自河東引兵而西濟河
至朝邑舍於長春宫殆三數月休甲養士仍資永豐倉
粟為用迄後此宫不廢揆之商周其殆西亳偃師之類
詳見予/書譜武徳二年嘗命太宗鎮此
   大安宫
又有大安宫者髙祖以秦王功髙立宅以居之名洪義
宫至貞觀三年髙祖為上皇徙而居之改名大安宫在
[004-31a]
宫城外西偏而太子宫中乃有顯徳𢎞文麗正等殿皆
在太極宫城之内故馬周致議以為不倫也太宗嘗獵
昆明獻獲于大安宫盖自昆明東歸之路也詳見大/明宫下
   龍躍宫
宫在髙陵縣西十里店神堯舊宅也夲名通義宫武徳
六年名龍躍宫以通義監為龍躍寺徳宗改為修真觀
内有神堯真容至朱梁其宫廢
  唐宫雜名
[004-31b]
   玉華宫
在坊州宜君縣貞觀二十一年造
   九成宫
在鳯翔府麟遊縣夲隋仁夀宫文帝以避暑每嵗春往
冬還文帝竟終於此宫太宗欲以宫奉髙祖髙祖惡之
不往貞觀五年太宗自修繕以備清暑改名九成宫髙/宗
永徽元年改/為萬年宫
   仁智宫
[004-32a]
武徳七年造在宜州宜君縣
   秦蘭池宫
秦於蘭池側造宫至唐猶在太宗出征髙祖至此宫餞
或云/漢宫
   興徳宫
在同州馮翊縣南義旗初起嘗駐此
   永安宫
貞觀八年置在麟遊縣西
[004-32b]
   太清宫紫㣲宫帝紫極宫/𤣥元皇 廟
開元二十九年詔兩京及諸州各置𤣥元皇帝廟一所
後改為太清宫東都為紫㣲宫諸州各為紫極宫太清
以白石為𤣥元皇帝真像衮冕之服當扆南向𤣥宗肅
宗真容立侍左右則皆朱衣朝服張巡起兵率吏哭𤣥
元皇帝祠者凡郡皆有紫極宫也
   慶善宫披香殿/
夲名武功髙祖舊第也在武功縣渭水北太宗誕生於
[004-33a]
此貞觀六年改慶善宫上賦詩吕才被之管紘名慶善
有披/香殿
   翠微宫
武徳八年造名太和在終南山貞觀二十一年改翠㣲
宫寝名含風殿蘇文忠詩曰植立含風廣殿用此也太
宗於此宫上僊楊大年談苑曰宫在麗山絶頂太宗常
避暑于此後為寺寺亦廢有遊者題云翠㣲寺夲翠微
宫樓閣亭䑓數十重天子不來僧又去樵夫時倒一株
[004-33b]

   魚藻宫
禁苑池中有山山上建魚藻宫王建宫詞曰魚藻宫中
鎻翠娥先皇幸處不曽過而今池底休鋪錦菱角雞頭
積漸多先皇徳宗也池底張錦引水被之令其光艷透
見也徳宗亦巳奢矣故横取厚積如大盈之類豈獨為
供軍之用也若非王建得之内侍外人安得而知
   十六宅百孫院/
[004-34a]
在安國寺東寺在朱雀街/東第五街附苑城為大宅分處十王謂
慶忠棣鄂榮儀台頴永濟也後盛夀陳豐常涼六王又
就封入内宅是為十六宅後以諸孫成長又置百孫院
 
 
 
 
 
[004-34b]
 
 
 
 
 
 
 
 雍録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