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6 治河奏績書-清-靳輔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治河奏績書巻三


  總督河道兵部尚書靳輔撰


  奏議


  題為河道敝壊已極等事康熈十六年九月十六日
准工部咨開工科抄岀和碩裕親王等㑹覆工部
等衙門覆總河靳 題前事等因康熈十六年八
月二十六日 題本月二十九日奉


[003-1b]
  㫖河道闗係重大應否緩修并㑹議各本内事情著總
河靳輔再行確議具 奏欽此欽遵該㸔得
以謭劣庸才荷䝉


  皇上不棄擢為河道總督到任之後遍閲情形廣諮博
詢具疏力請大為修治并將經理事宜分疏條
奏但其間需費浩繁而河庫無幾不得不謬議設
處錢糧三欵又因一時不能應手復陳直省豫徴之
法以濟急需今 廷議謂軍興餉絀並未豫徴不
[003-2a]
便准行并用夫太多若派募隔省恐不肖官役借
端擾民亦未可定請


  勅先將𦂳要之處酌量修築堅固無致誤漕俟事平
之日照所題再行大為修治等語䝉


  皇上以河道闗係重大應否緩修


  命再行確議伏誦


  綸音不勝愧感葢身任總河之職而識慮短淺不能
確籌善策使運道立通民生由拯以仰慰


[003-2b]
  皇上已饑已溺之懐反蒙


  皇上宥其疎庸更令確議此之所以愧感無地也因
思軍興餉絀並未豫徴并𣲖夫隔省恐不肖官役
借端擾民等語此真 廷臣恪遵


  皇上軫念民生困苦至意敢不一一仰體謹於各疏
内隨時確酌另為議請至於先將𦂳要之處酌量
修築堅固無致誤漕等語此則 廷臣深知司農
仰屋之艱既不便於豫徴不得不議暫緩也然
[003-3a]
反復籌維再三勘閲上歴桃宿邳睢靈璧以至徐
州下而山清安東經雲梯闗各套港以達海口復
閱洪澤湖一帶并髙郵寳應江都泰州以及安豐
河垜等各場凡江南揚州以北黄運兩河并黄河
之南北兩岸運河之東西二堤莫不親行遍歴
詳加體察以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合之輿情参
之往籍有斷㫁難以議緩者知之既切又何敢
泄泄從事以貽將來無窮之害乎請再將黄河
[003-3b]
水勢并河底淤淺情形不避煩瀆為我


  皇上一一陳之夫黄河發源崑崙其流最遠自歴龍門
合陜豫之水而益見奔騰又東至駱馬湖口更加
東省運河山泉諸流而勢愈難待又東南至於清
口㑹合全淮而瀰漫滔天矣似此滔天瀰漫之水
非海無歸然自清口歴清江浦雲梯闗以至海口
尚有三百三十里之遥其中非得寛深廣大之渠
受其來而聽其去安能使之暢流無阻也聞順
[003-4a]
治年間河道未壊之時清江浦以下之河身深二
三丈至五六丈不等寛二三百丈至六七百丈不等
廣大如此是以雖遇伏秋水漲足以有容而不至
於泛濫乃今日清江浦以下之河身深二三尺至
五六尺不等寛十二三丈至十八九丈不等逼窄
如此是以即使霜降水消亦難承受而每至於衝
潰也請將今者寛深之數牽算而合較之深二
三丈至五六丈牽算計深四丈深二三尺至五六
[003-4b]
尺牽算計深四尺昔四丈而今四尺是前此河水
之深十倍於今日也寛二三百丈至六七百丈牽
算計寛四百五十丈寛十二三丈至十八九丈牽
算計寛十五丈昔四百五十丈而今止十五丈是
前此河身之寛三十倍於今日也以十倍與三十
倍合算之是今日受水之河身僅有前此三百分
中之一分耳夫黄淮之水自若也伏秋之漲仍然
也而其入海之路竟淤去三百分中之二百九十
[003-5a]
九僅存一線其何能容於以知各處之漫衝漬溢
誠勢所必至者也不惟是也自臣於本年四月初
六日到任之後目擊清江浦以下三百里河身淺
窄情形而清江浦以上深雖不過丈餘寛則尚有
百餘丈及二三百丈不等也乃自七月十八夜楊
家庄遥堤潰决之後一路漸漸淤淺親乗小艇
遍閱河中自清江浦以上歴清口并清河桃源兩
縣以至楊家庄前通計一百七十餘里其向之深
[003-5b]
丈餘者今則止深二三尺至五六尺不等矣向之
寛百餘丈至二三百丈者今則止寛十餘丈至二
三十丈不等矣雖此係新淤之土不難刷開然下
流不通將令刷歸何地即今若欲照 廷臣議
先將𦂳要之處酌量修築則必以急堵楊家庄决
口為首務以其為漕艘必經之地現在淤淺難行
也殊不知清江浦以下三百里乆淤之河未經疏
通即使楊家庄閉合龍門不旋踵而他處又必告
[003-6a]
潰况清江浦以上至楊家庄業已盡行淤淺哉如
將下流河身及早挑浚深通然後極力堵塞楊家
庄决口則龍門閉合之後河流入海有途一百七
十里新淤可以漸漸刷開故道可復漕運亦可無
誤若不挑浚下流而但議堵决則水至無歸不特
徒費錢糧徒勞民力此一百七十里新淤斷㫁不
能刷去必且更於楊家庄以上徐邳睢靈地方另
行潰决决口移上一里則河身多淤一里將見東豫
[003-6b]
二省頻告水災而駱馬湖以下勢必全無運道矣
之所以力請大為修治也况及早興修約費銀
二百餘萬荷


  皇上齊天之福數年之間或得告竣則田土盡出賦税
可增民生亦可望其樂業安居糧運亦可使之遄
行無阻若不急為大修則年年堵决歲歲挑河恐
所費之數亦不下二百餘萬而河道愈壊漕運愈
受溺職之罪固不足惜其如民生 國計何
[003-7a]
哉此之所以力請修治而斷斷不敢議緩也不
惟是也前題八疏内應修工程固屬㫁不可緩
更有前疏未盡事宜亦必須急為并舉方稱萬
全葢前題八疏原止就原任工部尚書冀如
錫等條議疏内所開工程建議修築其疏較部
等疏内増估者惟雲梯闗外挑河築堤一工耳
至於南岸白洋河以上北岸清河縣以上則原未
議及惟於第八疏内將其間或更有應損益増減
[003-7b]
及一切未盡事宜有勿庸瀆


  聽者容竟自舉行有必當上


  聞者容隨事入


  告等語 題明在案也今親加詳勘南岸遥堤自白
洋河宿遷縣境超上歴邳州睢寧靈璧以至徐州
共計程二百八十里其堤内田地較之堤工俱低
九尺一丈及一丈一二尺不等而堤外淤灘則較
之堤工止低三四五六七尺不等甚有淤灘與堤
[003-8a]
頂相去尺許及竟與堤頂平者今歲伏秋水漲直
上堤頂雖㕔印河官竭力於堤頂之上督夫挑土
暫為搪䕶然不過加四五尺寛一二尺髙於子堤
一段耳萬不能恃以捍禦洪流也且又有堤外乆
停積水堪敵黄河黄水不能侵入其未經淤髙之
處則又一𣲖汪洋清波千頃每遇大風鼓浪將舊
堤積漸撞擊莫不剥落坍殘僅存數尺北岸遥堤
自清河縣起上歴桃源宿遷邳州睢寧以達徐州
[003-8b]
共計程四百里内清河至宿遷一百六十里係漕
艘經行驛逓飛馳之地堤工尚寛及至駱馬湖而
上除近山之處原未築堤外凡現在之堤悉皆殘
缺不堪其中雖無堤頂與河灘相平之處然堤頂
較之内地俱髙八九尺一丈不等而較之外灘不
過髙四五六七尺不等且亦有積水侵堤甚至兩
面皆水日受汕擊之患者内如徐州之花山張家
樓一帶原屬崗阜之地近因河底墊髙士民條議
[003-9a]
創築堤工攔水乃工程未竣而洪流驟至業已衝
成大缺其水從東北直注出駱馬湖之後將運河
猫兒窝一帶漸漸淤墊以上情形俱親身經歴
竚立徘徊往來相視目擊危險之狀不禁心膽皆
悸是以不得不併請急修雖駱馬湖以上非漕艘
經行之地殊不知南岸一决其水必由邸家白鹿
等湖漫過歸仁堤助洪澤湖滔天之勢撼擊髙家
堰髙良澗等一帶堤工各堤勢不能支必至决裂
[003-9b]
即或堤工堅固如鐵不即潰决亦必從頂漫過直
衝運河之堤由清水潭下淹髙寳等七州縣田畝
嗣此淮流仍舊旁洩不能助黄刷沙清口以下黄
運兩河仍必淤墊此駱馬湖以上南岸不治必壊
運道之情形也北岸一决其水必由駱馬湖之後
横衝邳宿運河将河底並駱馬湖底積漸淤髙嗣
此東省山泉諸流不能暢行一遇伏秋水漲則濟
寧魚臺嘉祥鉅野滕嶧等州縣之田畆必至淹没
[003-10a]
運河堤工亦必至於衝潰此駱馬湖以上北岸不
治必壊運道之情形也至於黄河上流有决則下
流必淤故駱馬湖以下至清口一帶攸闗運道之
黄河必得駱馬湖以上無旁洩之事方能深通是
以凡此兩岸危險情形均當逐一亟為修治也合
而計之清江浦以下之河身不挑堤岸不築不用
鐵埽箒等器設法加浚河身并浚海口則黄淮無
歸黄運兩河並髙家堰一帶之各堤岸處處皆可
[003-10b]
衝漫見在决口雖大費錢糧堵塞堅固而此塞彼
衝終歸無益下流既挑浚疏通矣而清口以上爛
泥淺一帶不挑引河則淮流不暢湖水不能速下
髙堰一帶之堤岸尚屬堪虞爛泥淺一帶既挑引
河矣而下自清口武家墩歴髙家堰髙良澗以至
周橋閘一帶殘缺之堤不行加幇髙厚并不築翟
家壩之堤堵塞大小三十四處决口及成河九道
之處則淮水旁分刷沙不力黄水必仍内灌而兩
[003-11a]
河必仍淤墊是以今日治河之道疏下流幇堤岸
堵决口皆屬至𦂳之工誠緩一不可者也至於山
清髙寳一帶運河必須深挑以通重運此又不待
言者矣摠之下流既疏殘堤既幇决口既堵則淮
水可使徑行趨海然後併堵楊家庄决口急挽黄
流使之赴清口㑹淮則故道可復河既復故而并
將駱馬湖以上兩岸卑薄殘缺之處逐一修治再
行設兵㸔守之法庶或可保永遠而不至於徒費
[003-11b]
錢糧徒勞民力也謹将各本内事宜逐一詳加
確議分疏 題覆貼黄難盡伏乞


  皇上俯將㣲各疏㸔語概賜全覽


  勅部速議施行


  題為敬陳經理河工事宜第一疏事竊㸔得今日
治河之最宜先者無過於挑清江浦以下河身之
土以築兩岸之堤前疏已偹陳之矣惟是募夫
一節如工程稍緩量用人夫數萬名者不難就近
[003-12a]
招募然前疏因恐水漲無歸又生他變欲於一
二年間將兩河工程概圖完竣是以挑浚黄河之
夫議每日用至十二萬有竒之多尚有其餘各疏
内挑浚幇堤堵决各工所需人夫每日亦不下七
八萬摠計每日用夫二十萬念淮揚附近斷不能
有如許多夫應募故不得不將挑浚黄河之夫議
令江南隣屬并河南山東協募也今 廷議謂遠
𣲖各省恐不肖官役借端擾民請


[003-12b]
  勅酌量設法就近募夫不致誤工等語思道逺工
長不肖官役借端擾民之事誠難保其必無然就
近召募則斷不能取齊若倣照舊例多加工食以
鼓舞招徠之則動須增費數十萬兩從何設處且
使即加工食淮揚被水已乆困苦灾黎除死亡
賣身之外其逃散四方者一時不能聚集應募者
少必至誤工反覆籌酌更得驢駝代挑之法凡
下鍬掘土并夯杵成堤俱用人夫其往来運土則
[003-13a]
以驢駝約可省夫一半并原限二百日完工者改
為四百日完工則前擬每日用夫十二萬有竒者
今止須用夫三萬餘名并驢三萬餘頭足矣又其
餘各工每日亦需夫七八萬其間但有可用驢駝
以省人力之處容隨時斟酌而行則需夫不至
太多可以仰遵 廷議就近設法召募濟工矣至
所需驢頭容竟動錢糧行濟東兖開歸等府價
買解淮濟用統計南岸至白洋河歴雲梯闗至海
[003-13b]
口北岸自清河縣歴雲梯闗至海口挑河築堤工
程其所用人夫工食驢頭草料以及一切諸費容
設法節省總於原題第一疏内所估需銀數内
期於足用惟是驢頭等項一切俱不𣲖民而盡屬
官買則其間料理之煩更多數倍再四思維必
須將第八疏内所議守堤官兵豫為設立責令
照管夫驢督率夯杵在伊等即係將來守此堤
工之人自能盡力以圖堅固更為一舉兩得之道
[003-14a]
若夫兩岸遥堤原題面寛三丈底寛七丈髙一
丈二尺每堤一丈用土六十方然又各處閲歴
細察情形遥堤固屬必需而縷堤尤不可少葢黄
河流急則沙行流緩則沙墊而河身窄則流急寛
則流緩今莫妙於築縷堤以束水而以遥堤并加
築格堤用防衝决使守堤人等盡力防䕶縷堤設
或大水異漲即有漫衝亦至遥堤格堤而止自不
至於奪河成缺該守堤人等隨將縷堤仍舊築起
[003-14b]
為工亦易請將原估築遥堤之土六十方分築
遥縷二堤并量增格堤其縷堤頂寛二丈底寛六
丈髙六尺每縷堤一丈用土二十四方遥堤頂亦
寛二丈底亦寛六丈髙八尺每遥堤一丈用土三
十二方二共用土五十六方較之原估每丈餘土
四方或隔五七里或隔十餘里即以所餘之土再
築格堤一道格堤頂寛二丈底寛六丈髙五尺以
上各堤均令守堤人等一併加意防䕶并將各堤
[003-15a]
逐年加幇務極髙厚可也再查南岸白洋河以上
至徐州一帶堤工長二百八十里北岸清河縣以
至徐州一帶堤工長四百里其間殘缺危險在在
皆然斷須急為併治至於治之之法籌維再四
若徒加幇遥堤則既不能束水而又無重門之障
良非至穏之著莫妙亦於近河去處加築縷堤并
量築格堤以為外藩其殘缺遥堤亦即一體加幇
髙厚方稱萬全也惟是工程浩大既不能多用民
[003-15b]
力亦不敢全動官銀除先經嚴行各該州縣速
撥民夫加幇舊堤俟詳至務令一律加幇外其所
議加築之縷格二堤必須動支錢糧募夫興舉者
也至此項堤工凡在駱馬湖以下者俱照白洋河
以下之式縷堤築頂寛二丈底寛六丈髙六尺每
堤一丈用土二十四方兩岸共計二百里約長三
萬六千丈用土八十六萬四千方又應築格堤約
七千二百丈頂寛二丈底寛六丈髙五尺每丈用
[003-16a]
土二十方共用土十四萬四千方駱馬湖以上縷
堤格堤俱築頂寛二丈底寛六丈髙五尺每丈用
土二十方南北兩岸除駱馬湖水占之處不必築
堤外其餘約長四百六十里計應築縷堤八萬二
千八百丈格堤一萬六千五百六十丈二共九萬
九千三百六十丈計用土一百九十八萬七千二
百方以上兩岸縷格二堤通共用土二百九十九
萬五千二百方毎方止以用夫三名計銀一錢二
[003-16b]
分科算共需銀三十五萬九千四百二十四兩此
係又議加增之欵亦統於第六疏内措處應用如
此則人力既盡自可少意外之虞矣至於管工等
官所管工程堅固合式與否其議敘議處之處容
於第七疏内一併確議 題請伏候


  睿裁


  題為經理河工第一疏内未盡事宜事竊照河道敝
壊已極䝉


[003-17a]
  皇上軫念生民昏墊之苦准動正項錢糧


  命大為修治雖至庸至劣敢不仰體


  鴻慈竭盡駑駘以期得當惟是其間一切事宜較之
題原疏有應損益增减者除微小事宜俱仰遵
廷議竟自舉行外所有必須入


  告事宜敢不具疏 題明至此番 題明之後或仍
有應損益增减者又當隨時隨事據實入


  告者也查黄河堤工髙寛丈尺原 題估疏内開黄
[003-17b]
河南岸自白洋河以下北岸自清河縣以下各至
雲梯闗止通築遥縷格堤遥堤髙八尺縷堤髙六
尺格堤髙五尺南岸自白洋河以上北岸自清河
縣以上各至徐州止俱築縷格二堤其在駱馬湖
以下者縷堤髙六尺格堤髙五尺在駱馬湖以上
者縷格堤俱髙五尺俱係面寛二丈底寛六丈等
因此不過舉其大畧也其間損益增减之處原應
臨期斟酌今屢歴河干反覆詳勘有頂衝之地
[003-18a]
舊遥堤貼近河身不能又築縷堤應即以舊堤為
縷堤而於舊堤之外另築遥堤以為重門之障其
費倍於縷堤者有地勢甚窪情形頗險不便照原
估髙寛尺寸必須多費土方者有地勢稍亢情形
不險不必照原估髙寛尺寸可以節省土方者摠
之危險之處不敢茍且圖省惟有加意用工以
防意外之慮然以所費繁多又不得不於平坦無
虞之處力求節省以此補彼通融儧築務期有濟
[003-18b]
耳又挑土人夫工食數目原疏開南岸白洋河
以下北岸清河縣以下毎土一方分别逺近牽算
給銀一錢六分即以挑河之土運築成堤等因皆
係查照往例土方工食酌估者也殊不知往例多
係壘土成堤而未嘗實事夯杵是以取土一方即
可成堤一方今立定規則以上土五寸為一層
將第一層夯杵築堅然後再上第二層之土一例
加夯逐層逐寸徹底夯杵并用石硪打平以期堅
[003-19a]
實永保乆逺每取土一方僅可築堤六分及六分
有竒不等親行徧試莫不皆然今若照取起之
土算給工食則人夫可以糊口應募自多然用十
分錢糧而所築之堤止六分有竒不特與原 題
丈尺不合而堤工卑薄難免衝漫之虞若照築成
之土算給工食則十夫工程必須人夫十五六名
始能築起各夫難堪賠累往往潛自散去及再行
召募而任呼不應貽誤匪輕雖給與驢頭俾代
[003-19b]
人力而各夫以不諳喂養且知 廷臣有工完變
價之議誠恐不時倒斃不無賠償之累是以不肯
領給即行東豫各處停止購買其有購到者俱
經發還矣復思得車運之法隨造小車試騐每
夫十名給車二輛可以省夫一二名而造車之費
每車止用銀四錢五分即動支錢糧分頭儧造
土車萬餘輛散給各夫各夫既免喂養之煩又無
賠償之慮是以紛紛領用然以十夫而領兩車仍
[003-20a]
不能築起十六夫之工程夫頭人等往往告苦求
增工食廵閱堤工各夫環跪而呼謂從前築堤
並無此番夯杵之工從前領銀十二兩於附近取
土一百方便可成堤一百方今領銀十二兩遵奉
於附近二十丈以外取土一百方如式築作必得
添夫二十名專事夯杵打硪即添夫夯硪而所取
百方原土僅築成六十方堤土且陰雨之日難施
畚鍤㷀㷀小民安得賠墊一半若不增給斷難再
[003-20b]
築等語屢為親試事屬真情復製三寸圍圓鐵
杵一根將新舊各堤杵隙盛水逐一試騐舊堤處
處皆漏新堤十處之中有七八處不漏仍有一二
處渗水察其根由或係沙土或係夯杵不到所
致也因念前此河堤之易於潰决者寔緣土鬆所
致况見今如此逐層夯築而以杵隙盛水之法試
之尚不能全然不漏何敢不竭力督夯以期堅固
反覆思維往来察度宿桃山清安五縣人力弱
[003-21a]
而工程多人力弱故挑土少工程多故募夫難此
五縣築堤土方必須免其逺運止合於附近離堤
二十丈之外取土晴明便於力作之日按土方給
銀陰雨難施畚鍤之時每名量給食米柴菜銀一
分二釐以資糊口將原估銀一錢六分扣留一分
為製造土車夯杵石硪鍬鋤等項并給各夫陰雨
食米柴菜之資其餘一錢五分為築成堤土一方
之工食各夫既得土車之用而陰雨又免枵腹且
[003-21b]
復量為增加自不至於裹足不前至徐靈睢邳一
帶人力稍强而工程較少應量减一分照一錢四
分一方科算至於陰雨難施畚鍤之時亦一例給
與食米柴菜之資可也惟是逺運土方原為深挑
河身起見今俱改為附近取土非置河身於不
問也往來相度如清河北岸等處必須挑挖引
河者除相機挑挖外其餘俱用鐵掃箒揭沙乗流
浚深河底之沙似乎有濟且較挑河之費所省實
[003-22a]
多前此重運經通宿桃之時已獲小效今見委
監理官王興元等僱募夫船各給鐵掃箒五百枚
分工揭浚倘得將見在數尺深之河底浚深至二
三丈則水自歸漕而河復故矣其浚河船隻與其
常川僱覓不若多造官船同是動支錢糧而原船
仍在可為守堤兵丁平時浚河運料之需且守堤
兵丁必須每十名給船一隻原疏止造二百九
十六隻實屬不敷必須添造三百餘隻始可足用
[003-22b]
是以多造官船誠一舉兩得之事也至添造浚船
約需銀一萬餘兩而僱募揭浚黄河水手縴夫約
需銀四萬餘兩俱于原 題敬陳經理河工事
宜各疏内通融節省應用不復更請錢糧以上各
項除見在舉行外相應隨事 題明伏乞


  皇上睿鑒施行


  題為 題明經理河工第三疏内未盡事宜事竊照
先因髙家堰髙良澗等處臨湖一帶堤岸殘缺
[003-23a]
單薄危險異常往來相度必須将殘堤逐一加
幇髙厚然後次第堵决庶免已塞復衝之患等因
於敬陳經理河工事宜第三疏内 題估在案查
此等堤岸原髙六七尺不等估一概加髙三尺
共髙一丈并外築坦坡内築陡坡今髙家堰石工
五十餘丈已經一律加髙其髙良澗板工五千餘
丈亦經改為小埽樁土見在督夫挑土尚未修竣
惟是武家墩决口一處髙家堰石工决口七處雖
[003-23b]
經堵完而髙良澗板工决口二十六處止堵完十
六處尚有大小决口十處未經堵塞并翟家壩成
河九道之處全未動工計淮水之下清口者不過
十分之五耳而已成一片汪洋清波萬頃之勢目
今運河内湍流直㵼急溜非常幸頼今春將挑河
之土幇築寛堤僅免意外之慮然掃灣之處塌卸
甚多見檄該管道㕔印河各官分頭搶救至黄河
自清江浦以下出漕四漫亦委監理各官或用鐵
[003-24a]
掃箒揭沙之法乗流疏浚或督催夫役搶築堤工
至於髙家堰一帶石工五千五百餘丈原髙七尺
者今水與堤平將原疏所稱可築坦坡之三千
八百餘丈俱被水占堤根其所恃以捍此滔天之
水者惟新加之三尺土堤耳淮水僅來一半而其
勢之洶湧已至於此若今歲秋冬来年春月再將
髙良湖未完决口十處并翟家壩成河九道之處
盡行堵築則來歲伏秋湖水益漲大為可虞
[003-24b]
覆籌維坦坡既不能速築必須将髙家堰石工加
髙三尺與新加土堤相平然後另加土堤三尺共
髙一丈三尺至於堤裏原止估築陡坡一丈者所
恃外有坦坡耳今坦坡既不能施工而堤身單薄
必須加築戧堤一道面寛一丈底寛二丈髙一丈
又髙良澗一帶亦應幇築戧堤面寛一丈底寛二
丈髙八尺為萬全之計其需用土方止須将原估
坦坡之土移為戧堤加髙之用所少無多惟加髙
[003-25a]
石工三尺除各决口内衝卸舊石磚塊盡行撈起
濟用外計其添買磚石灰米匠役之費約需銀五
萬餘兩亦於原 題敬陳經理河工事宜各疏
内通融節省應用不復更請錢糧除見在檄督該
管各官星飛辦料興舉外謹具疏 題明伏乞


  睿鑒施行


  題為再陳經理河工第一疏内未盡事宜事竊照
於康熈十六年七月初六日將江南敝壊河道分
[003-25b]
列八疏 題請大為修治其間第一疏内所估計
者黄河南岸自白洋河起歴桃源清河山陽三縣
出雲梯闗至海口共長四百一十里北岸自清河
縣起歴山陽安東二縣出雲梯闗至海口共長二
百八十里兩岸各築長堤一道通共估銀九十八
萬九千七百九十餘兩此就尚書伊桑阿等條
奏内所估工程惟将尚書等所估土方酌减
十分之三四并於尚書等原估之外增估雲梯
[003-26a]
闗外一帶工程其餘原未估及也迨具 題之後
循河而上親行相度目擊南岸自白洋河以上
歴宿遷睢寧靈璧以至徐州計程二百八十里北
岸自清河縣以上歴桃源宿遷邳州以至徐州計
程四百里其間堤工處處殘缺在在堪虞且堤離
河近設有潰决必至奪河為患阻運殘民憂心
如灼寢處不寧方擬具疏入


  告間適值 廷以需餉之時費用無出將前 題


[003-26b]
  八疏俱議暫停荷䝉


  皇上軫念運道民生


  勅再行確議隨將南岸白洋河北岸清河縣以上
各至徐州之形勢逐一聲明并議各加築縷堤一
道并築格堤以為重門之障增估銀三十五萬九
千四百二十餘兩二共實需銀一百三十四萬九
千二百餘兩統於第一疏内一併 題請隨蒙
廷議覆允於康熈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奉有依議
[003-27a]


  㫖欽遵在案自奉


  㫖之後見在嚴督各官將徐州以下估定工程酌量緩
急分頭儧修設兵委官加意防守當此伏秋大水
幸皆保固無虞惟是徐州而上南岸歴該州之十
八里屯楚王墓賈家樓等處經蕭縣并河南之永
城縣復由江南之碭山至河南之虞城縣界止北
岸歴該州之大谷山楊家庄許家庄等處經豐縣
[003-27b]
碭山至山東省單縣界止兩岸各長二百餘里其
間地髙并有山之處俱無堤工凡屬低窪之處悉
有堤岸有有堤一道者亦有有堤兩道者其見有
之堤雖不似徐州而下之頂衝危險然殘缺亦多
祗以離河甚逺即有漫冲亦不至於奪河妨運
是以不敢估用錢糧惟督令該地方官量撥民夫
逐漸修築如康熈十六年八月三十等日蕭縣之
石將軍廟吉門兩河口等處共漫堤工一百二十
[003-28a]
餘丈經將防守各官 題叅革職戴罪修築續
據該管各官督率民夫竭力堵築俱於十七年四
月初二日告完屢據各官詳請具 題開復
决口雖已堵完而殘缺之堤未經幇固恐一為開
復則又他視不前是以不准所請批令將殘堤幇
完之日始為具 題開復等因在案豈期今歲七
月江南方告旱荒而上流之水奔騰沸湧而來虞
永曹單豐碭蕭徐之間數日之内陡長數尺水髙
[003-28b]
於堤平漫而過據淮徐道吳煒等申報蕭縣長堤
漫缺九處共長三百八十七丈一尺碭山尚未查
確河南虞城縣亦漫三口俱經駁取經修防守
職名俟其覆至照例 題叅外因思


  皇上不惜費數萬金錢


  命大修河道葢不僅專為濟用而實欲兼以保民也
今徐州以下雖在大修而上流漫衝以至宿徐等
州蕭碭虹靈睢宿等縣處處被災雖漫溢之處離
[003-29a]
河甚逺並不奪河阻運然大水驟至之際禾苖盡
空秋成失望若不併為圖治則嵗歲伏秋勢必淹
没此數州縣民生又安望其有起色耶除河南黄
河容與河南撫董國興確酌修防毋令漫溢
外至於江南徐州以上并蕭碭一帶州縣必須設
法治之庶可稍救其歲歲被災之苦但軍興需餉
之際安敢再請錢糧往來相度反覆籌維更有
一得之愚不敢不為我


[003-29b]
  皇上告也維黄河之水雖合千支萬𣲖而來然怒漲之
時亦皆逐寸加增兩岸之堤髙者不過一丈低者
僅有五六尺若河身之水止增三四尺猶可也其
如河底墊髙毎毎驟長一經長與堤平即便漫堤
而過水過之處堤土隨被洗去頃刻立成决口於
是堤外逐漸所積五六尺髙之水盡從决口奔騰
而下所過之地禾稼漂流室廬傾倒矣愚以為
既知水之逐漸加增則當作一逐漸洩之之法惟
[003-30a]
有建築减水壩之為得也查桃源縣地方向有减
水壩四座親為勘量毎座止寛一丈七尺合四
座計之其洩水之地不及七丈以無窮之水而俱
欲頼此七丈地靣洩之自屬無益今擬築之减
水壩東西寛十二丈南北長十八丈六尺中立磯
心六座兩旁俱用石墻土内宻釘排椿灌以漿灰
上鋪石板聨以鐵錠每壩一座共成七洞每洞各
寛一丈八尺計其洩水之地共有十二丈六尺先
[003-30b]
於碭山縣南岸建壩一座以减豫東二省驟來之
水碭山壩内疏洩不及者隨於蕭縣南岸又建一
壩以减之更於徐州北岸大谷山去處并州城對
岸子房山去處連建兩壩以减之至州城之下尚
有疏洩未盡者於花山去處亦建一壩以减之如
此則隨漲隨减隨减隨流河内之水既無湧積漫
堤之虞堤内之流亦無泛濫奔騰之苦不特蕭碭
豐徐之田畝漸漸可耕而徐州以下邳睢靈璧新
[003-31a]
舊河堤俱可不至横决以上蕭碭徐三州縣地方
所建五壩内南岸二壩所减之水導歸濉河役姬
村永堌等湖而下使沙停湖内聽清水由白洋河
復入黄河北岸州城迤上二壩所减之水排入微
山呂孟等湖而下亦使沙停湖内聼清水由韓庄
閘歸運河出駱馬湖復入黄河花山一場所减之
水引令從新决大口而下亦使沙停口内聽清水
由猫兒窝歸運河亦出駱馬湖復入黄河至宿桃
[003-31b]
一帶則仍受全河之水自是怒漲非常於是亟於
宿遷北岸攔馬河朱家堂温州廟連建三壩以减
黄河與駱馬湖㑹合之水又於桃源北岸之古城
黄家嘴二處亦建二壩以减黄河與白洋河㑹合
之水更於清河北岸西王家營張家庄二處安東
北岸邢家庄一處連建三壩以减黄河與淮河會
合之水以上宿桃清安四縣所建八壩俱在北岸
其所减之水内宿遷三壩與古城一壩俱引入楊
[003-32a]
家庄大决口黄家嘴俱引令歸黄家嘴舊衝口内
西王家營張家庄二壩俱引令歸張家庄大决口
内邢家庄一壩引令歸邢家庄舊决口内各各排
入倉頡等湖使之東北由沭陽之沭河海口之連
湖二河入海如此則毎歲五六七八月之間凡遇
河流暴漲而宣洩有途加人力修防之宻自不至
於壅積傷堤漫衝横溢其夏初秋季水平之時與
冬春等月水涸之後則皆仍復歸漕安流趨海更
[003-32b]
免旁洩停沙淤髙河底之患以上通共建壩一十
三座并量挑引河引水入舊口歸各湖以免漫渰
田畝毎壩一座約需費銀二萬餘兩通共約費銀
二十六萬餘兩然此壩一建則水不湧漲其原估
應築之遥縷格堤可以相地勢之髙卑與離河之
逺近凡地勢卑而頂衝危險離河甚近者仍築遥
縷堤二道地勢髙而離河逺者止築一道以省錢
糧計原 題第一疏内需銀一百三十四萬九
[003-33a]
千二百餘兩者約畧計之可以節省五十餘萬
兩内除應費建壩銀二十六萬餘兩仍可照原估
節省銀三十餘萬兩且此壩與各工告成之後不
特無奪河阻運之虞而沿堤田畆水災亦可漸减
其於 國計民生大有攸頼也再三籌度委無
疑義除一面飛督各官辦料興舉并相度地勢减
築堤工外相應特疏 題明帖黄難盡伏乞


  皇上睿鑒全覽


[003-33b]
  勅部議覆施行


  題為 題明酌改運口以免再墊運河事竊照淮揚
運河由江達淮綿長四百餘里其出口之處是為
清口離黄淮交㑹之所不過二百餘丈黄流稍漲
即從清口灌進運河以致運河之底逐漸墊髙歲
須挑淺勞民傷財不可殫計檢閲明時舊制亦
因黄流屢墊運河原有重運過淮之後隨即閉壩
攔黄除貢鮮船隻仍應開放之外直待囬空南下
[003-34a]
始行啓壩等因載在河誌諸書可考然思閉壩
之説不特不便於商民闗𣙜而空重往來之時仍
不能禁黄流之不進是茍且之䇿而非不易之計
也今


  命將運河大為深挑不敢不另圖良法以期永逺查目
今髙家堰决口七處乆已盡行堵完髙良澗决口
二十六處亦將堵竣止餘數十丈未合龍門計是
月之内皆可斷流惟翟家壩成河九道之處尚在
[003-34b]
次第興修而約畧淮流之下注者已有十分之七
黄河從楊家庄决口北㵼之後桃源清河每多淺
慮阻運道一面委官僱覓夫船用鐵掃箒往
来揭沙一面委夫多募人夫將楊家庄南岸挑挖
引水河一道挽流濟運今黄流之下注者尚不及
十分之一然黄淮交㑹之處觀其水勢每遇西南
風作則淮流稍勝於黄而東北風起則黄淮勢便
相敵将来各工告竣之後淮河之水不過增十分
[003-35a]
之三而黄河之水尚當增十分之九則其内灌運
河有理勢所必然者往来相度查清口迤南之
河乃上年九十月所挑之爛泥淺第一道引河
也清口西南一里許又有支河一道乃今年春
月所挑之爛泥淺第二道引河也自清口向東南
行七里是為七里墩旁有石閘一座即名七里閘
閘内有淤髙河形一道係明季所挑新河閘外則
原屬洪澤湖灘地也今閘之内外悉皆淤成平陸
[003-35b]
矣自清口進運河向東地行二里許是為新庄閘
即天妃閘乃漕運咽喉又東行一里許是為文華
寺即明季所挑新河之盡頭也再四籌酌必須
將清口永逺閉斷從文華寺淤髙之新河迤南挑
七里直至武家墩再折而西北又挑三里許達爛
泥淺第一道引河之上流通舟濟運復將爛泥淺
第二道引河臨湖去處乘今冬水涸之時再挑小
支河數道多引湖水使歸第二道引河下注清口
[003-36a]
用以敵黄凡北上之運艘與一切商民船隻不令
由新庄閘并清口出入而令由文華寺出七里閘
遶武家墩入爛泥淺第一道引河之上流下達清
口轉入黄河如此則運口與黄淮交會之處相隔
十有餘里且河身曲折而又另有敵黄之支流則
黄水雖當伏秋暴漲之際亦不能更灌運河運河
既不為黄水所灌則自無墊髙之患此後不必年
年挑浚即或年深月乆兩岸積土淋入河中亦止
[003-36b]
須隔數年而量為小挑其節省之民力錢糧不可
勝計矣約估所費查七里閘一座原為减水而
未嘗通舟墻底俱髙必須折修方可通運然石料
俱在惟用人工與灰米等項併武家墩受水之處
須築石磡數十丈束水俾湖波雖值大漲之際亦
不得多進運河又文華寺出口之處亦於北岸築
石磡數十丈以禦衝擊連一切挑河諸費不過需
銀三萬餘兩然此功一成則原 題第五疏内
[003-37a]
挑河土方亦可量為减挑節省錢糧十餘萬兩以
見在可省之資而建此永常之利誠計之最得者
審量已乆事屬萬全除見在檄行該管各官
偹料募夫興舉外緣係更改運口事宜應特疏


  題明貼黄難盡伏乞


  皇上睿鑒全覽


  勅部議覆施行


  題為特請大修歸仁堤工事竊照歸仁一堤原以束
[003-37b]
濉湖諸水使之由白洋河出口助黄刷沙兼為髙
家堰等處一帶堰堤之外藩者也自河道廢壊以
来河底髙於民田堤頂卑於河岸以致黄河内灌
將白洋河口淤平濉湖諸水不能復出㑹黄竟自
决堤南注併入洪澤湖擊潰髙家堰衝開清水潭
漫渰泗宿桃清山鹽髙寳江興泰等十一州縣之
田畝阻運道而害民生已非一日矣雖前此興修
曾經動用過銀十二萬八千兩祗因革職原任歸
[003-38a]
仁同知劉光耀潦草塞責且濉湖諸水無路宣洩
撞衝擊刷以致新修之工莫不歪斜傾倒無益河
於康熈十六年秋冬並十七年春月率同該
管道㕔各官再三相度議於原估堤頂之上再為
加髙五尺并将堤身幇寛三丈不堪石工從新另
砌約需磚石灰木土方人夫等項銀二十萬餘兩
又石工兩頭土堤共二千四百八十餘丈内有决
口八處其加幇堵塞之工尚未議及迨復約畧計
[003-38b]
之又需費銀三萬餘兩是此一工必得銀二十四
萬餘兩方可修竣然費錢糧二十四萬餘兩而果
能束水歸河自應急舉殊不知黄河未治即使費
銀二十四萬恐仍難保其不復衝開是以於康
熈十七年四月二十日具為指陳河道危切等事
一疏 題明緩修俟黄河疏浚深通然後確估另
題等因在案也及分委各監理官僱覓夫船揭
沙疏浚已将黄河浚深四五六尺不等凡清江浦
[003-39a]
以下乆淤之河原二三尺至五六尺不等者目今
俱深八九尺至一丈二三尺不等矣今擬於本
年桃汎之後復為大浚再加北岸創建减水大壩
使本等之水安流漕中暴漲之水减少壩外則將
来河身漸深而泛濫之勢漸减又當乗機修築歸
仁堤挽濉湖諸水使入黄河以助刷沙之力以固
髙堰外藩斯稱萬全惟是前此雖估銀二十四萬
餘兩今復加相度反覆籌維更得一勞永固兼
[003-39b]
可節省錢糧之法敢亟為我


  皇上陳之查歸仁堤石工自一堡至十堡原長五千七
百餘丈而石工之西至虹縣界原有殘缺土堤
四百八十餘丈石工之東原有殘缺土堤二十餘
前估需銀二十四萬有竒者乃係重修石工
并一律加髙修補各殘缺土堤共長二千八百餘
丈之工程也今查自虹縣界至西石工頭止計長
四百八十五丈仍需照原估加幇内築戧堤面寛
[003-40a]
二丈底寛三丈髙一丈每丈用土二十五方又堤
内刷成深河必須出水面每丈用土十五方共計
毎丈用土四十方通共用土一萬九千四百方又
石工自一堡而下必須築至七堡止計長四千五
百餘丈其餘尚有石工一千二百餘丈并土堤二
千丈可以不必概築應另於七堡石工起横挑引
河一道即以挑河之土運至五十丈之外創築大
横堤一道直接白洋河上三敎堂格堤迤西止約
[003-40b]
長一千八百丈更将遥堤掘開另建七洞滚水大
石壩一座黄漲則下板攔黄不使内灌湖漲則啟
板洩水俾其刷沙見在石工四千五百丈面約寛
一丈底約寛三丈五尺髙七尺今不必折修竟以
舊堤為外藩而於舊堤之内另築大戧堤一道底
面俱寛七丈髙七尺每丈計土四十九方應築戧
堤之處係積年刷成深河寛五六丈至二三十丈
不等深三四尺至八九尺不等合應填出水面以
[003-41a]
便興築戧堤計牽深淺不等毎丈用土二十八方
又戧堤之上應再築堤一道底寛七丈面寛一丈
髙八尺外坦内陡毎丈用土三十二方通共毎堤
一丈用土一百零九方石工四千五百丈應共加
新土四十九萬五百方二共計土五十萬九千九
百方取土逺近不等近者照黄河堤工之例每方
給銀一錢五分稍逺者給銀一錢七八分極逺之
處必須隔河船運者給銀二錢并二錢三四分不
[003-41b]
等牽算每方給銀一錢八分共需土方銀九萬一
千七百八十二兩又自七堡石工起直接白洋河
上三敎堂格堤迤西止横挑引河一道約長一千
八百丈挑面寛二十二丈底寛十八丈深五尺每
河一丈挑土一百方共挑土十八萬方運至五十
丈之外逐層夯硪築成面寛二丈底寛十丈髙一
丈又大横堤一道每挑河一方給銀一錢五分共
給銀二萬七千兩又建滚水大石壩一座并越堵
[003-42a]
七堡舊石工决口一處西石工頭迤西舊土堤决
口一處共約需銀三萬兩通共實需銀十四萬八
千七百八十二兩較之重修石工不特可省銀九
萬餘兩而工完之後誠可為一勞永逺之謀者也
其需用錢糧查原 題經理河工各疏内請大
修銀二百五十一萬七千六百餘兩已奉


  諭㫖在案續經於更改運口并建减水壩二疏内共
議節省銀四十萬兩今此大修歸仁堤之費
[003-42b]
於前 題節省四十萬兩之内動支一十四萬八
千七百八十二兩濟用惟是此工既不重修石工
而全用土築以期堅乆則需夫自多然宿桃等沿
河州縣處處併舉大工不能更有閒夫為修築歸
仁堤工之用不得不令附近歸仁堤之泗州虹縣
各協募人夫三千名五河臨淮二縣各協募人夫
二千名共協募人夫一萬儧築此工至於募夫一
事邇來各處興工夫頭人等往徃彼此影射透領
[003-43a]
錢粮工程不完毎煩追究與所屬道府㕔印各
官從長酌議量工程土方之多寡令百姓按田畝
出夫上工其應給土方工價俱照 題定之數與
民間抵兑錢糧凡十八年一切應徴錢粮共令停
徴俾百姓得以安心力作凡有應支應解欵項錢
粮該縣隨時詳明將大工錢糧墊解墊給官無徴
比之煩民免追呼之擾衙役之需索難施上下之
考成不累工程可以速起而錢粮不至透支一舉
[003-43b]
而數善偹焉山清安鹽宿桃邳睢靈徐等州縣
見在舉行凡官紳士民俱各稱便今令泗虹五臨
四州縣共協募夫一萬名其應給土方工食銀兩
亦照此抵兑錢糧之法而行誠計之最得者也
謹一併 題明貼黄難盡伏乞


  皇上睿鑒全覽


  勅部議覆施行


  題為亟請併修河北運河以為輓漕永利之謀事竊
[003-44a]
照江南河道自徐州州城以下歴寧璧睢靈邳州
宿遷桃源清河山陽安東九州縣黄河並清河山
陽寳應髙郵江都五州縣運河以及山陽盱眙二
縣臨河等一切河身堤堰䝉


  皇上軫念運道民生准發帑金


  命大為修治凛遵


  俞㫖力督監理分管官并将敬陳經理河工事宜各疏
内一切工程上𦂳儧催約計已完十分之七其餘
[003-44b]
未完見在儧築又案内工程之外有續 題大
修歸仁堤并修徐州州城以上蕭碭豐等四州縣
縷格等堤三萬餘丈以及堵塞宿遷楊家庄大决
口等三案工程亦在分頭興舉惟是駱馬湖以北
一帶河道實為漕運咽喉㫁須急行併治以為一
勞永逸之謀也查重運粮船自過淮出口之後溯
黄河行一百七十餘里而抵宿遷又十餘里而進
駱馬湖口由汪洋湖西行四十餘里始得溝河又
[003-45a]
行三十餘里至窑灣口入邳州境溝河計有三道
東則由錢家宅隅頭集以達窑灣西則由温家溝
萬家集次達窑灣中則由九龍廟萬家集以達窑
灣此三路溝河向來俱可通舟近因徐州花山口
黄流下注將中路淤斷尚存東西兩路其駱馬水
勢在夏秋盛漲之時深處有八九尺淺處亦有五
六尺不礙舟行而冬春水涸之際深處不過四五
尺淺處止有尺餘一二尺不等甚至僅有水數寸
[003-45b]
思駱馬湖行運已將十年何至今日而淺阻
若此因而遍歴湖干廣為諮詢始知駱馬湖底原
係低窪民田明季黄河屢决河底墊髙常有漫溢
之水將其最窪之處停積不流遂有駱馬湖之名
嗣後黄河又復屢决河又加墊髙至康熈八年董
口淤斷將此數千頃地方盡成大湖康熈十六年
以前黄河底髙水出漕上雖遇隆冬極涸之際而
水面低於河崖不過一二尺河水尚浮行地上故
[003-46a]
駱馬湖之水亦盈自康熈十六年楊家庄遥堤潰
决大溜北㵼甚速宿遷黄河之底較前稍深隆冬
之時水面低於河崖不下六七尺河水漸行地中
是以駱馬湖亦漸有乾涸見底之勢至於本年正
月慮稽重運特委監理河務同知黄道𢎞宿桃河
營守偹劉文道等督率夫船撈浚除河兵浚船不
計錢糧外共用過日工人夫四萬八千餘名方將
重運糧船浮送北上然係水底之土為力甚難挖
[003-46b]
成河溝而風浪漂擊不乆仍必填平况


  命大修河道兩岸盡行築堤復建减水石壩將來河身
日深湖底日涸湖底既涸則漕艘無從北上若歳
歲撈浚不特糜費錢糧人力於無用之地而勢必
有誤漕運必須另挑新河一道查前河羅多曾
議於董口以西挑水旱工程三十餘里彼時因工
浩繁重運已廹是以暫停董口以西之工而止挑
駱馬湖東邊墩舊河七百餘丈今此河之北一望
[003-47a]
三十餘里盡皆淺涸萬難復行不得不仍於湖西
另挑也但若照前議由董口挑起則不下五千餘
丈為工太逺為費加倍今勘得應於皂河地方
挑旱工一千八百丈水工六百丈便可直接温家
溝水深之處此河二千四百丈挑起之土即以築
兩岸堤工四千八百丈頂寛二丈底隨地勢髙底
情形險易以定寛窄不等共約需銀一萬六千兩
以上通需銀六萬一千五百五十二兩又温家溝
[003-47b]
起歴窑灣口至邳州境内之徐塘口共程七十餘
里兩岸共約長二萬六千丈俱係平灘全無堤岸
從未興修每年水漲之時一片汪洋水涸之際露
出兩岸衝缺口共有三十餘處約計共長一千餘
丈堵塞之費共約需銀二萬餘兩又堤工二萬六
千丈築頂寛二丈底寛五丈髙五尺每丈用土十
七方五分取土逺近不等牽算一錢六分共需銀
七萬二千八百兩又東堤應建减水石涵洞十座
[003-48a]
每座約需銀五百兩共需銀五千兩以上共需銀
九萬七千八百兩二共通計需銀十五萬九千三
百五十二兩此工一成則東省河流徑直下注存
本等之水於河漕之中而洩暴漲之水於涵洞之
外堤工鞏固運道無虞誠一勞永逸之計且可使
邳宿二州縣水沉積荒之田逐漸涸出以足從前
額賦有禆 國計民生良非𣺌小其所需銀兩查
河庫近年節存約可十分抵四其餘不敷容
[003-48b]
各工内百計設法力圖節省以濟此至要之工此
邳睢二州縣運河既經創築堤工以計乆逺則守
䕶修防斷不可廢擬宿桃河營調把總一員耑
汛宿遷運河堤岸邳睢靈璧河營調把總一員專
汛邳州運河堤岸至二州縣運河既已耑設汛弁
尤須設兵以資修防但河庫錢糧不敷不能再議
設兵查山清盱眙㕔營所屬武家墩歴髙家堰髙
良澗周橋閘以至翟家壩一帶臨湖堤堰見係四
[003-49a]
十五丈設兵一名葢以此堤係淮揚二郡百萬生
靈之保障誠不可忽也然先因洪澤湖萬頃汪
洋每遇西風則怒浪掀天㧞樁撤埽擊缷石工是
以議於堤内加幇寛厚堤上更築小堤湖内填成
坦坡其湖内坦坡原擬照每髙一尺填坦坡五尺
之法以塡出水面為凖俾䕶樁埽石工但每髙一
尺填坦坡五尺尚屬不敷於是將應幇堤内之土
酌量移加堤外凡髙一尺之堤加築坦坡八尺凡
[003-49b]
深一尺之水亦塡成坦坡八尺將樁埽石工盡行
深埋土内地亢水淺之處每丈用土三十八方有
竒水深地窪之處每丈用土一百三方有竒目今
工程約有八分其已經全完之處雖歴遇竒風大
浪一遇坦坡其勢便殺從前掀天撞擊之形絶不
再見工既極固則汛防稍易擬酌調湖堰汛兵
百餘名移防邳睢運河即或仍有不敷亦於各營
修防稍易之處量撥足用再照此工乃運道至𦂳
[003-50a]
之工若候部覆方舉恐來年春運則回空必誤
已一面嚴督邳睢靈璧同知蘇嵋等分頭興工約
計來年五月可以濟運謹一併 題明伏乞


  睿鑒


  勅部議覆施行




[003-50b]









  治河奏績書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