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5 居濟一得-清-張伯行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居濟一得卷八
           禮部尚書張伯行撰
 河漕類纂
  黄河運河總論
黄河發源於星宿海繞崑崙歴積石越西域踰關陜山
西河南經豐碭出徐州始爲運道㑹泗沂之水蟺蜿而
至清河縣之清口又名南河口㑹淮而東經安東縣以
[008-1b]
入於海此黄河之大較也以運河言之由浙江至張家
灣凡三千七百餘里自浙至蘓則資苕霅諸溪之水常
州則資宜溧諸山之水至丹陽而山水絶則資京口所
入江潮之水水之盈涸視潮之大小故裏河每患淺澁
云自𤓰儀至淮安則南資天長諸山所瀦髙寳諸湖之
水西資清口所入黄淮二河之水俱由𤓰儀出江故裏
河之深淺亦視兩河之盈縮焉由清口至鎮口閘則資
黄河與山東汶泗之水由鎮口閘以至臨清則資汶泗
[008-2a]
之水即泰安萊蕪徂徠諸泉也然汶河由南旺南北分
流竝濟故天旱泉微每苦不足由臨清至天津則資汶
河與漳衛之水由直沽入海而自天津至張家灣則資
潞河白河桑乾諸水此運河之大略也若江西湖廣運
艘俱由長江入儀真閘止有風波之險而無淺澁之虞
此又在運道之外矣愚按黄河之水出徐州爲運道㑹
泗沂之水至清河縣之清口此先年之運道也今則由
清口之上仲莊閘入中河直達臨清有濟運之功而無
[008-2b]
風濤之險較之從前實爲平穩但自徐州至清口旣不
用黄水濟運則黄河北岸之堤宜堅築髙厚即黄河水
長不至爲中河之害矣此清口之上當防者也清口直
接黄河恐黄水泛漲不免倒灌之患宜於清河縣之上
五里舊仲莊閘處所開引河以分黄由清河縣後及廢
閘塘至大河口與淮會則水勢旣分黄流自弱清口之
倒灌可免若使黄河竟由清河縣後至大河口會淮使
黄河不至清口則清口永逺無慮而中河亦由清河縣
[008-3a]
北至大河口與黄淮會糧船不過逺行數里而運河仍
永逺無虞矣若清口之下淮黄旣㑹兼以中河之水三
水㑹流刷沙自易但恐伏秋水漲堤岸難保則淮揚之
百姓可虞也故宜將兩岸之堤時加修防務使堅完稍
遇殘缺即爲補葺仍宜將汰黄堤加築髙厚茭陵以下
再接築百餘里至大通口仍宜照遙堤之式離縷堤稍
逺則日後即有疎虞離河旣逺水勢自㪚漫而力微可
無衝决之患而淮揚一帶可以安枕而卧矣然而猶有
[008-3b]
慮者中河之上駱馬湖運河之上洪澤湖也中河糧船
過完即宜放入鹽河不宜入黄河倘水大而鹽河難容
則開官莊娘子莊等河由五港口入海仍宜於中河一
帶多開漕渠設立閘座制爲水田春月即閉閘以濟運
運過即開閘以灌田則民旣資其利而兼免其害矣至
洪澤湖亦宜多設閘座廣開漕渠制爲水田如周橋翟
壩髙良澗古溝髙家堰武家墩皆可行之水小則閉閘
以蓄水水大則開閘以灌田即有盛漲之時必無冲决
[008-4a]
之患則不特漕運永濟淮揚受福而泗州水患亦可永
息矣
王在晉曰官軍借貸之例今已廢革不能行矣祖宗厪
念運軍有家人一體之誼憐其緩急多方軫恤今軫恤
之意全虚而惟一意督責此運軍所以益貧而漕務所
由日替也今而後將不知其所稅駕矣愚按國家以數
百萬之漕糧仰給於東南其所藉以長運者運軍也運
軍之所係也誠重矣運軍之當惜也亦明矣歴觀往代
[008-4b]
有許帶土宜四十石者有許帶六十石者皆所以恤之
也雖借貸不行而存此遺意運軍猶有所頼
元郭守敬議造剝船三百隻分置各閘責經紀領之使
置布囊盛米催役逓相轉輸以達都下軍民稱便愚意
欲於淮安清江髙郵寳應處所各造剝船十數隻擇民
之殷實者領之糧船過時以爲起剝之用過完時即令
在各處擺渡以爲日用衣食之資另外不給工食亦不
許多索過往人等錢財船壊令其自爲修理亦不另給
[008-5a]
似爲甚便
劉天和曰通州上達都城近已修閘轉盤漕運脚費大
省爲萬世利無容議矣若白河經宻雲諸山且全受渾
榆諸河之水夏秋暴漲隄防不能禦源逺流迅水勢漫
㪚河皆溜沙深淺通塞不常運行甚艱殊無策以治之
惟用兠杓數千具治河官夫遇淺即濬此外運舟各携
四五具二三百舟即可得千餘具合力以濬頃刻而通
盤剝大省矣惟運卒利於盤剝方可開支脚價如即以
[008-5b]
盤剝之費償運卒濬淺之勞則運卒受實恵不愈利歸
剝船耶愚按用兠杓置剝船皆可爲運船之助惟在當
事者酌時勢之宜而善用之則㡬矣
劉天和曰滄徳天津之間河决無嵗無之亦有水不甚
盛河不甚盈而决者非盡由堤岸卑薄也一則鹽徒盗
决以圖行舟私販一則鹻薄地土盗决以圖淤肥一則
對河軍民盗决以免衝决彼岸廵守當嚴而防察當預
也愚按此等弊端處處有之不獨滄徳天津之間爲然
[008-6a]
也而周橋翟壩髙堰一帶尤爲𦂳要爲今之計似宜於
髙家堰一帶每二里半設防險官一員於二月初一起
十月初一止晝夜防䕶時刻不離法誠善也然不特可
爲一時之法誠可爲萬世之法潘印川云有隄不守與
無隄同守隄不宻與不守同豈無所見而云然哉
王在晉曰隆慶中就坎河口壩以積石石如累丸沙流
其下乆之亦潰而坎河之工始此愚按宿遷縣有竹絡
壩其法或者倣此乎
[008-6b]
永樂十三年平江伯陳瑄自淮安城西管湖至淮河鴨
陳口與清河口相直鑿河引湖水入淮以通漕舟置四
閘曰移風曰清江曰福興曰新莊以時啟閉人甚便之
此即清江浦河道也
萬厯七年以通濟閘逼近淮河舊址坍損改建於甘羅
城北仍改濬河口斜向西南使黄水不得直射因廢拆
新莊閘又改福興閘於夀州厰適中處所其清江板閘
照舊增修八年用石包砌髙堰九年又於府城南運河
[008-7a]
之旁自窰灣楊家澗歴武家墩開新河一道長四十五
里曰永濟河因置三閘以備清江浦之險愚按以上諸
事皆今日可斟酌行之者也故備錄於此
南昌萬恭云淮安隆慶中水萬厯壬申又水或云海口
淤宜濬之郡有司爲探海口則廣三十里望之無際冬
中洲渚微見海中潮長則烟霧波濤極目舟從何繫人
從何依工從何施且清河之流甚駛海口即淤清河當
上行矣古無濬海者有由然哉而怨淮水罪海口者謬
[008-7b]
矣愚按人每言海口宜濬觀於此說可以釋濬海口之
疑故錄之
萬厯元年建平水閘二十一於長堤又加建𤓰州閘併
儀閘爲二十三湖水大平淮漲不能過寳應又復淺船
淺夫但許深湖不許髙隄愚按今日運河身被黄河淤
墊已髙此後但許深河不許髙堤亦治河之要訣也
萬厯二十年淮河漲溢特遣科臣勘議開腰舖抵周家
莊四十里使黄讓淮而安祖陵開韓家莊及訾家營以
[008-8a]
洩閘河之水而保運道實由河身日髙易於淤梗耳後
戸部題稱黄流猛悍逼阻清口壅塞運道欲開復老黄
河上流深濬草灣下流部科咸謂黄水濶淺若挑故道
須與相等計長六十里煩糜可慮且大河口去清河口
僅五里許強黄仍逼弱淮恐終不能洩之東注而漁家
溝一帶土地可耕捐棄拂民愚謂淮黄交滙宜在天妃
廟後再下數里更好可免黄水倒灌我
皇上指授方略令挑挖陶莊引河引黄水而北誠善策
[008-8b]
也今㨿此云大河口去清河口僅五里許強黄仍逼弱
淮大河口或者即黄河口也五里許尚恐其逼阻况黄
河逼近清口又安能免倒灌之患乎是宜倣古法而行
之愚意欲使黄水交滙在清口之下或五里或十里而
中河口不出仲莊閘即由雙金門閘由清河縣北至淮
黄交㑹之下入河庶乎黄河永不倒灌清口而運道永
無艱阻之患矣不知可行否待質髙明
周用疏云黄河所以有徙决之變者無他特以未入於
[008-9a]
海霖潦無所容也溝洫之爲用說者曰備旱潦而已其
用以備旱潦者容水而已故自溝洫至於海其爲容水
一也夫天下之水莫大於河天下有溝洫天下皆容水
之地黄河何所不容天下皆修溝洫天下皆治水之人
黄河何所不治水無不治則荒田何所不墾一舉而興
天下之大利平天下之大患矣愚按溝洫之說凡河皆
可用而獨黄河不可用何也以其隨行而隨淤也若與
諸湖相近者皆可用溝洫之法而洪澤湖一帶尤爲利
[008-9b]
便予聞往時洪澤湖如周橋翟壩髙良澗等閘下皆有
河河之兩岸皆爲肥美水田自六壩開而美田皆滙爲
巨浸矣今六壩已閉田盡涸出所待舉行者水利而已
與其以有用之水委之於海何若多開河渠廣修溝洫
引水灌田旣資其利又除其害之爲兩得乎春則使之
出清口一以刷黄一以濟運夏時水漲則開河渠以灌
溉民田則昔之民苦水之害者一轉移間而且以得水
之利矣但凡民可與樂成而難與慮始若聴民自爲之
[008-10a]
勢必有所不能或添水利官使專治之或令地方官兼
管之務使先開河渠俱令至運河之西岸仍於運河之
下開㴠洞如淮安府山陽縣之伏龍洞遇水小時則閉
㴠洞止用以灌田而不使之東注遇洪澤湖水大則取
其足以灌田而止餘水盡令洩於運河之東由射陽湖
馬家蕩蝦鬚溝朦朧入海即運河之東至馬家蕩及蝦
鬚二溝俱可爲水田此處儘民爲之不必官爲區處也
此愚一得之見也
[008-10b]
李化龍曰夫河蓋有以一逸貽永勞者未有以一勞貽
永逸者防守不固則下流雖通上流必奪防守固則上
無旁溢下必順流此之利害一恒人能辨之矣奈何持
議者之紛紛也觀於此言益知專設官員分汛防險爲
治河第一要訣也
李化龍疏云臣愚見前人之治河屢矣前人之脩隄備
矣今苐有相率守之耳西自開歸東至徐邳必無不守
之地上自司道下至府縣必無不守之人在府縣掌印
[008-11a]
官必與管河佐貳同其賞罰在地方守廵道必與管河
司道同其功罪庶㡬人人着肩自不暇於騰口說矣
王在晉曰問水集謂河流之淤難復引之以入運國家
治河如尚書平江伯陳瑄惟導汶濬淤建閘通運不復
引河徐有貞白昂劉大夏諸公亦不過力塞之而已不
復資以濟運蓋河至則衝决去則壅墊修治之功無時
可已遷徙不常害多於利愚按今日之黄河旣不復資
之以濟運惟有塞之一法涓滴不漏使淮黄併力以刷
[008-11b]
海口海口旣深則上流自無壅滯之患而潰决之虞庶
乎可免矣
洪朝選云黄河之爲患雖云變遷不常然其避髙趨下
之性自古及今則一而已故下流壅則上流必衝此理
勢之必然者又云如堤岸足恃則固堤岸堤岸不足恃
則開支河於漕運旣無妨阻東省民命亦得保全又云
隄防之設决不可緩而宣洩利導之方爲最上策者雖
萬古一致也即此可見固堤岸開支河此治河之要法
[008-12a]
亦在乎審酌時勢之所宜而善用之耳
陳堂疏云天下事有利必有害未有有其利而無其害
者擇其利多害少者而爲之則可矣利在於河者多而
漕者少則從其利多者而不以爲私圖害在於淮者少
而黄者多則從其害少者而不以爲嫁禍利一害百毋
以害掩利害一利百毋以利冒害誠遣大臣奉命而往
聴其便宜行事大破故常利必期於大興而不惜小費
害必期於盡去而無惑人言或年終勘覆功罪或三年
[008-12b]
彚報使人心鼓舞於奨勸激厲之中羣力可協而百工
可成矣語云治河者無一勞永逸之法祗有補偏救弊
之法則利害之多少正不可以不講也
佘毅中全河說云黄河之性合則流急分則流緩急則
蕩滌而疏通緩則停滯而淤塞故以人力治之則逆而
難以水力治之則順而易盡塞諸决則水力合矣寛築
隄防則衝决杜矣多設減壩則遥堤固矣并堤歸仁則
黄不及泗矣築髙堰復閘壩則淮不東注矣堤栁蒲繕
[008-13a]
西橋則黄不南侵矣脩寳應之堤濬揚儀之淺則湖捍
而渠通矣故自告竣以來河身深而河之赴海也急淮
口益深而淮之合河也急河淮併力以推滌海淤而海
口之宣洩二凟也急用是河嘗秋漲而涯畛屹然淮嘗
夏溢而消耗甚速貢賦舳艫若履枕席轉徙孑遺寢緣
南畆蓋借水攻沙之效已較然顯白矣愚按此說深得
治河之要訣凡治河者不可不熟讀而審察酌度之也
潘季馴疏云黄水來自崑崙入徐濟運歴邳宿桃清至
[008-13b]
清口㑹淮而東入於海淮水自洛及鳳歴旴泗至清口
會河而東入於海此兩河之故道即河水自然之性也
元嵗漕江南之粟由揚州直北出廟灣入海至永樂年
間平江伯陳瑄始堤管家諸湖通淮河爲運道然慮淮
水漲溢東侵淮郡也故築髙家堰堤以捍之起武家墩
經小大澗至阜寜湖而淮水無東侵之患矣又慮黄河
漲溢南侵淮郡也故堤新城之北以捍之起清江浦沿
缽池山栁浦灣迤東而黄水無南侵之患尤慮河水自
[008-14a]
閘衝入不免泥淤故嚴啟閉之禁止許漕艘鮮船由閘
出入匙鑰掌之都漕五日發籌一放而官民船隻悉由
五壩車盤是以淮郡晏然漕渠永頼而陳平江之功至
今未斬也後因剝蝕旣乆堤岸漸傾水從髙家堰决入
一郡遂爲魚鱉而當事者未考其故乃謂海口壅塞遂
穿支渠以洩之蓋欲亟拯淮民之溺多方規畫以爲疏
導之計其意甚善而其心亦良苦矣詎知旁支暫開水
勢陡趨西橋以上正河遂至淤阻而新開支河濶僅二
[008-14b]
十餘丈深僅丈許較之故道不及三十分之一耳豈能
容受全河之水下流旣壅上流自潰此崔鎮諸口所由
决也今新開尋復淤塞故河漸已通流雖深濶未及原
河十分之一而兩河全下沙隨水刷欲其全復河身不
難也河身旣復而濶者七八里狹者亦不下三四百丈
滔滔東下何水不容若猶以爲不足而欲另尋他所别
開一渠恐人力不至於此也以臣等度之非惟不必另
鑿一口即草灣亦須置之勿濬矣故爲今之計惟有修
[008-15a]
復平江伯之故業髙築南北兩隄以斷兩河之内灌而
淮揚昏墊之苦可免至於塞黄浦口築寳應堤濬東關
等淺五閘復五壩之工次第舉之則淮以南之運道無
虞矣堅塞桃源以下崔鎮口諸决而全河之水可歸故
道至於兩岸遙堤或葺舊工或剙新址或因髙岡或填
窪下次第舉之則淮以北之運道無虞矣淮黄二河旣
無旁决竝驅入海則沙隨水刷海口自復而桃清淺阻
又不足言矣此以水治水之法也若夫扒撈挑濬之說
[008-15b]
僅可施之於閘河耳黄河河身廣濶撈濬何期悍激湍
流器具難下前人屢試無功徒費工料但恐伏秋水發
霪潦相仍不免暴漲致傷兩堤故欲於磨臍溝陵城安
娘城等處再築滚水壩三道萬一水髙於壩任其宣洩
則兩壩可保而正河亦無淤塞之患矣
潘季馴疏云治河之役古今稱難今日之河緣雲梯關
塞而不通髙家堰通而不塞是以桑梓鞠爲巨浸陵寝
亦有小妨蓋髙堰决則淮水東黄河遂躡其後故清口
[008-16a]
塞而堰内皆住址陸地其洩不及清口之半故泗州之
水聚今塞髙堰乃所以通清口而洩泗州之本也髙堰
旣成即聞泗水稍落兩府貧民得免魚鱉之患矣
又疏云髙堰㨿黄浦之上㳺而黄浦爲興寳鹽城之門
户髙堰旣築黄浦之工自易黄浦旣塞則興寳鹽城一
帶田地盡行亁出自茲兩河横流涓滴皆由正道千里
之内民業皆可耕穫而海口河身日見深刷亦可免壅
潰之患矣
[008-16b]
又疏云我朝建都燕冀轉輸運道實爲咽喉自儀真至
淮安則資淮河之水自清河至徐州則資黄河之水黄
河自西而來淮河自南而來合流於清河縣之東經安
東達雲梯關而入於海此自宋及今兩凟之故道也數
年以來崔鎮諸口决而黄水遂北髙堰黄浦决而淮水
遂東桃清虹泗山陽髙寳興泰田廬墳墓俱成巨浸而
入海故道㡬成平陸臣等受事之初觸目驚心所至之
處孑遺之民扳輿號泣觀者皆爲隕涕然議論紛起有
[008-17a]
謂故道當棄者有謂諸决當留者有謂當開支河以殺
下流者有謂海口當另行開濬者臣等反覆計議棄故
道則必欲乘新衝新衝皆故址陸地漫不成渠淺澁難
以浮舟不可也留諸决則正河必奪桃清之間僅存溝
水淮揚兩郡一望成湖不可也開支河則黄河必不兩
行自古紀之淮河泛溢隨地沮洳水中鑿渠則不能别
尋他道則不得况殺者無㡬而來者滔滔昏墊之患何
時而止不可也惟有開濬海口一節於理爲順方在猶
[008-17b]
豫而工部移咨叮嚀臣等親詣踏看臣等乃乗輕舠出
雲梯關至海濵延袤四望則見沙積成灘中間行水之
路不及十分之一然海口故道則廣自二三里以至十
餘里詢之土人皆云往時深不可測近因淮黄分流止
餘涓滴入海水少而緩故沙停而積海口淺而隘耳若
兩河之水仍舊全歸故道則海口仍舊全復原額不必
别尋開鑿徒費無益也臣等乃思欲疏下流先固上源
欲遏旁支先防正道决意塞决以挽其趨築遙堤以防
[008-18a]
其决建減水壩以殺其勢而保其堤一嵗之間兩河歸
正沙刷水深海口大闢田廬盡復流移歸業禾黍頗登
國計無阻而民生有賴矣
知府張允濟云查得古有大清口小清口大清口在清
河縣後即今之老黄河也小清口在清河縣前即今淮
水所出之清口也淮出清口東數里大河口與黄㑹黄
河入三義鎮以下老河口亦出大河口與淮㑹同流至
雲梯關九十里入海此𢎞治正徳以前運道漕船到淮
[008-18b]
俱由五壩車盤以達外河沂流從大河口由清河縣後
經漁溝等處出三義老河口而北達桃宿邳徐以上淮
不入裏河黄不至清口自塞三義口而黄流横絶清口
矣自開天妃壩而外河引入内灌矣黄淮轉折直射清
浦淮南之患始殷淮口之沙日積泗北之水日聚故議
者每每欲開復老黄河意蓋有見於此耳近年以來泗
水之瀦愈厚而王公堤之勢愈危通濟閘外常淤而天
妃壩亦决故首慮祖陵次慮運道次慮民生而復開老
[008-19a]
黄河之說若不容已者但總計挑河共長一萬五千二
百一十丈計八十四五里分該銀九十萬六千三百七
十二兩應用錢糧夫役尚未敢擬誠開此河按入赤晏
廟大河下海使淮不受敵順勢東注無復退縮洄洑之
狀泗北積水自消黄流旣與通濟閘隔逺清江浦運道
自不受衝而王公堤岸可保是老黄河有可開之利矣
但河流旣分萬一全奪正河自三義鎮至清河三十餘
里水少而淺漕艘膠阻國家大計可慮也河性靡常遷
[008-19b]
徙不一倘開後淤墊或别有改移致虚勞費可慮也連
嵗災傷民窮財盡一旦動大衆營大費時詘舉嬴可慮
也是開老黄河亦非全利而無害者矣
黄河自宿遷而下河博而流迅治法宜縱之必勿隄宿
遷而上河窄而流舒治法宜束之亟堤可也又徐邳水
髙而岸平泛濫之患在上宜築堤以制其上河南水平
而岸髙衝刷之患在下宜捲埽以制其下不知者河南
以堤治是滅趾崇頂者也徐邳以埽治是摩頂擁踵者
[008-20a]
也其失策均也
築堤有三禁毋掘房基毋挖古塜毋剗膏腴
河堤之法有二有截水之堤有縷水之堤截水者遏黄
水之性而亂流阻之者也治水者忌之縷水者因河之
勢而順流束之者也治水者便之夫水之爲性也專則
急分則緩而河之爲勢也急則通緩則淤若能順其勢
之所趨而堤以束之河安得敗惟河欲南而截之使北
欲合而截之使分以逆天地之氣化而反天地之血脉
[008-20b]
河始多事也已
河南属河上源地勢南髙北下南岸多强北岸多弱夫
水趨其所下而攻其所弱近有倡南堤之議者是逼河
使北也北不能勝必攻河南之銅瓦廂則徑决張秋攻
武家壩則徑决魚臺此覆轍也若南攻不過溺民田一
季耳是逼之南决之禍小而北决之患深
治漕有八因因河之未泛而北運因河之未凍而南運
因風之南北爲運期因河之順流爲運道因河安則修
[008-21a]
堤以固本因河危則塞决以治標因冬春則沿堤以修
因夏秋則㨿堤以守是謂八因有三策四月方終舟悉
入閘夏秋之季河復安流上策也運艘入閘國計無虞
黄水齧堤隨决隨補中策也夏秋水發運舸度河漕旣
愆期河無全算斯無策矣是謂三策五行之性金圓木
直水曲火鋭土方水之下不可使直猶木之不可使曲
也黄河九折而入中國每折千里此西域之河耳亦折
之大者耳若自三門七津而下由安東入海僅僅二千
[008-21b]
里而强不知㡬百十折也故能盤旋停蓄而不洩若人
之腸胃然丹田以上多直遂丹田以下多盤曲然後停
蓄而注於膀胱否則徑洩氣射斃也乆矣黄河之在西
域丹田而上者也流入潼關丹田而下者也故入西域
折以千里計入潼關折以數十里計是注膀胱之勢也
每折必掃灣在河南制之以埽在徐邳制之以堤吾謹
備之耳若惡其掃灣必導之使直是欲直腸胃從管達
膀胱也豈惟人力不勝之傾巖急瀉是謂敝河故大智能
[008-22a]
制河曲不能制河直者勢也
黄河險工當以頭年下埽爲次年之防一年積料爲兩
年之用則桑土早備隂雨無虞矣慎之哉
黄河非持乆之水也與江水異每年發不過五六次每
次發不過三四日故五六月是其一鼓作氣之時也七
月則再鼓而盛八月則三鼓而竭且衰矣萬一河勢虚
驕鋭不可當我且避其鋭氣固守要害如河南之銅瓦
廂山東之武家壩徐州之曲頭集布陣嚴整二守四防
[008-22b]
以待而姑以不要害之隄委而嘗之以分弱其勢以全
吾要害持至水勢漸落却將所委之堤隨缺而隨補之
刻期髙厚勿令後水再由漸成河身致墊舊河如此則
河之攻我也有限我之守河也無窮
四防中風防尤宜慎之房村决風濤鼓擊不已黄吕梁
以巨舟四十障於决口風濤遽靜亦竒事然河堤千里
舟不及也古有黄河風防之法如遇水漲濤擊下風堤
岸則亦秫秸粟藁及樹枝草蒿之類束成綑把徧浮下
[008-23a]
風之岸而繫以繩隨風髙下巨浪止能排擊綑把且以
柔物堅濤遇之足殺其勢堤且晏然於内排擊弗及丁
夫却於堤外幇工此風防之要訣也綑把仍可貯爲捲
埽之需蓋有所備而無所費云
河决口之患二如上有所决下無所洩者曰隘决不必
鬭水搶築俟漲落水出直塞之耳若上决而下洩者曰
通决此不可少需搶築可也否則流衝勢洩恐成河身
則正河流緩而淤矣余於房村以搶築法施之正河即
[008-23b]

一多穿漕渠以殺水勢此漢人之言也特可言秦晉峽
中之河耳若入河南水滙土疎大穿則全河由渠而舊
河淤小穿則水性不趨水過即平陸耳夫水專則急分
則緩河急則通緩則淤治正河可使分而緩之道之使
淤哉今治河者苐幸其合勢急如奔馬吾從而順其勢
隄防之約束之範我馳驅以入於海淤安可得停淤不
得停則河深河深則永不溢亦不舎其下而趨其髙河
[008-24a]
乃不决故曰黄河合流國家之福也愚按多穿漕渠以
殺水勢但不可施之於黄河耳凡清水之河皆可用之
駱馬湖之下爲中河則中河可以多穿漕渠也洪澤湖
之下爲周家橋翟家壩髙良澗古溝髙家堰武家墩則
周家橋翟家壩等處皆可穿漕渠也仍宜各設閘座水
小則閉閘蓄水以敵黄水大則開放水以漑田可以除
水之害可以資水之利一舉而兩得也武家墩之下爲
運河亦宜多穿漕渠以殺水勢可以漑民田而運河可
[008-24b]
免氾濫衝决之虞凡可以穿漕渠之䖏皆宜建閘其下
皆宜制爲水田仍令地方官兼管水利事如同知通判
及縣丞主簿之類皆可兼之則民生旣可以資水之利
而河道亦可免泛濫衝决之患矣
 
 
 
 居濟一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