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60 水經注釋-清-趙一清 (master)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水經注釋卷二十五


  仁和趙一清撰


  泗水 沂水 洙水


  泗水出魯卞縣北山


  地理志曰出濟隂乘氏縣又云出卞縣北閻氏若璩潛丘劄記
曰泗水出乘氏此出字乃後人所加班固自注原無出字漢書未可輕也一清按地志卞縣下亦無出字

經言北山皆為非矣山海經曰泗水出魯東北余昔
[025-1b]
因公事㳂歴徐沇路逕洙泗因令尋其源流水出卞
縣故城東南桃墟西北春秋昭公七年謝息納季孫
之言以孟氏成邑與晉而遷于桃杜預曰魯國卞縣
東南有桃墟一清按舜後姓姚又賜姓媯此桃墟當因姚墟而訛污水亦有姚墟媯墟之稱
世謂之曰陶墟舜所陶處也井曰舜井皆為非也

墟有漏澤方一十五里渌水微渟三丈如減澤西際
阜俗謂之媯亭山葢因陶墟舜井之言因復有媯亭之
名矣阜側有三石穴廣圓三四尺穴有通否水有盈
[025-2a]
漏漏則數夕之中傾陂竭澤矣左右民居識其將漏
預以木為曲洑約障穴口魚鼈暴鱗不可勝載矣自
此連岡通阜西北四十許里岡之西際便得泗水之
源也博物志曰泗出培尾盖斯阜者矣石穴吐水五
泉俱導泉穴忽徑尺餘水源南側有一廟栝柏成林
時人謂之原泉祠非所究也泗水西逕其縣故城南
春秋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曰聞守卞者將叛
臣率徒以討之是也南有姑薎城春秋隠公元年公
[025-2b]
及邾儀父盟于薎者也水出二邑之間西逕郚城北
春秋文公七年經書公伐邾三月甲戍取須句遂城
郚杜預曰魯邑也卞縣南有郚城備邾難也泗水自
卞而㑹于邾水也


  西南過魯縣北


  泗水又西南流逕魯縣分為二流水側有一城為二
水之分㑹也北為洙瀆春秋莊公九年經書冬浚洙
京相璠服䖍杜預並言洙水在魯城北浚深之為
[025-3a]
齊備也南則泗水夫子教于洙泗之間今於城北二
水之中即夫子領徒之所也從征記曰洙泗二水交
於魯城東北十七里闕里背洙面泗南北一百二十
步東西六十步四門各有石閫北門去洙水百步餘
後漢初闕里荆棘自闢從講堂至九里鮑永為相因
修饗祠以誅魯賊彭豐等郭縁生言泗水在城南非
也余按國語宣公夏濫于泗淵里革斷罟棄之韋昭
云泗在魯城北一清按日知録公羊閔公二年傳桓公使髙子將南陽之甲立僖公而城
[025-3b]
魯或曰自鹿門至於争門者也或曰自争門至於吏門者也注鹿門魯南城東門也據左𫝊臧紇斬鹿門
之關出奔洙是也争門吏門並闕按說文浄魯城門池也从水争聲士耕切是争門即以此水名省文作
争爾後人以瀞字省作浄音才性切而梵書用之自南北史以下俱為才性之淨而魯之争門不復知之
今考道元所記魯城北為泗水則此地當是引泗以為濠而失記之史記冢墓記王𨼆

地道記咸言葬孔子於魯城北泗水上今泗水南有
夫子冢春秋孔演圖曰鳥化為書孔子奉以告天赤
爵銜書上化為黄玉刻曰孔提命作應法為赤制說
題辭曰孔子卒以所受黄玉葬魯城北即子貢廬墓處
[025-4a]
也譙周云孔子死後魯人就冢次而居者百有餘家
命曰孔里孔藂曰夫子墓塋方一里在魯城北六里
泗水上諸孔氏封五十餘所人名昭穆不可復識有
銘碑三所獸碣具存皇覽曰弟子各以四方竒木來
植故多諸異樹不生棘木刺草今則無復遺條矣泗
水自城北南逕魯城西南合沂水沂水出魯城東南
尼邱山西北山即顔母所祈而生孔子也山東一十
里有顔母廟山南數里孔子父葬處禮所謂防墓崩
[025-4b]
者也平地發泉流逕魯縣故城南水北東門外即爰
居所止處也國語曰海鳥曰爰居止於魯城東門之
外三日臧文仲祭之展禽譏焉故莊子曰海鳥止郊
魯侯觴之奏以廣樂具以太牢三日而死此養非所
養矣門郭之外亦戎夷死處呂氏春秋曰昔戎夷違
齊如魯天大寒而後門與弟子宿於郭門外寒愈甚
謂弟子曰子與我衣我活我與子衣子活我國士也
為天下惜子不肖人不足愛弟子曰不肖人惡能與
[025-5a]
國士并衣哉戎歎曰不濟夫解衣與弟子半夜而死
沂水北對稷門昔圉人犖有力能投盖于此門服䖍
曰能投千鈞之重過門之上也杜預謂走接屋之桷
反覆門上也春秋僖公二十年經書春新作南門左
傳曰書不時也杜預曰本名稷門僖公更髙大之今
猶不與諸門同故曰髙門也其遺基猶在地八丈餘
矣亦曰雩門春秋左傳莊公十年公子偃請擊宋師
竊從雩門蒙臯比而出者也門南隔水有雩壇壇髙
[025-5b]
三丈曽㸃所欲風舞處也髙門一里餘道西有道兒
君碑是魯相陳君立昔曽參居此梟不入境縣即曲
阜之地少昊之墟有大庭氏之庫春秋豎牛之所攻
也故劉公幹魯都賦曰戢武器於有炎之庫放戎馬
於巨野之坰周武王封姬旦於曲阜曰魯秦始皇二
十三年以為薛郡漢髙后元年為魯國全氏曰按是文引漢志然
實班氏之訛也髙后以城陽為魯國不以薛郡其時薛郡屬楚國阜上有季氏宅宅

有武子臺今雖崩夷猶髙數丈臺西百步有大井廣
[025-6a]
三丈深十餘丈以石壘之石似磬制春秋定公十二
年公山不狃帥費人攻魯公入季氏之宫登武子之
臺也臺之西北二里有周公臺髙五丈周五十步臺
南四里許則孔廟即夫子之故宅也宅大一頃所居
之堂後世以為廟漢髙祖十三年過魯以太牢祀孔
子自秦燒詩書經典淪缺漢武帝時魯共王壊孔子
舊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已不復知有古文
謂之科斗書漢世秘之希有見者于時聞堂上有金
[025-6b]
石絲竹之音乃不壊矣廟屋三間夫子在西面東向
顔母在中間南面夫人隔東一間東向夫子牀前有
石硯一枚作甚朴云平生時物也魯人藏孔子所乘
車於廟中是顔路所請者也獻帝時廟遇火燒之永
平中鍾離意為魯相到官出私錢三千文付户曹孔
訢治夫子車身入廟拭几席劍履男子張伯除堂下
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
簿安置几前孔子寢堂牀首有懸甕意召孔訢問何
[025-7a]
等甕也對曰夫子甕也背有丹書人勿敢發也意曰
夫子聖人所以遺甕欲以懸示後賢耳發之中得素
書文曰後世修吾書董仲舒䕶吾車拭吾履發吾笥
㑹稽鍾離意璧有七張伯蔵其一意即召問伯果服
焉魏黄初二年金石録跋尾曰魏志文帝以黄初二年正月下詔今以碑考之乃黄初元
年詔語亦小異當以碑為正也文帝令郡國修起孔子舊廟置百戸

吏卒一清按原本作百夫吏卒誤也曹植撰孔羨奉家祀碑作百户吏卒今是碑載𨽻釋闕里志作
百户吏史三國志魏紀黄初二年以議郎孔羨為宗聖侯邑百户奉孔子祀令魯郡修起舊廟置百户吏卒
[025-7b]
以守衛之與碑足相證明𨽻釋闕里志所改則非也而顧炎武金石文字記云百石卒史者秩百石之卒
史也漢書儒林傳郡國置五經百石卒火倪寛傳補廷尉文學卒史臣瓚曰漢注卒史秩百石是也然其
自注又云杜氏通典作百戸吏卒三國志同盖未能審定爾何焯曰亭林但據桓帝永興元年魯相乙瑛
置孔子廟百石卒史不知黄初自置百户吏卒未可執此例彼也百石卒史掌領禮器選年四十以上經
通六藝雜試通利能奉宏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乃自孔氏子孫為之百戸吏卒則守衛之人耳

有夫子像列二弟子執卷立侍穆穆有詢仰之容漢
魏以來廟列七碑二碑無字栝柏猶茂一清按注云廟列七碑二
碑無字則五碑有文字可知矣並見𨽻釋一孔廟置守廟百石孔龢碑威宗永興元年一魯相韓勅造孔
[025-8a]
廟禮器碑永夀二年一韓勑修孔廟後碑永夀三年一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靈帝建寧二年一史晨饗
孔廟後碑俱云水經有故知即是七碑中之五碑也孔宏復闕里志云語云世逺言湮文獻難徴之謂也
曲阜為天下宗國厯代表揚無遺矣累朝典禮疆域規模陵廟増釋猶多湮没惟水經注存漢魏之迹東
遊記詳魯疆之概斯文不亡闕里之幸也東遊記是元皇慶中紫陽楊奂著廟之西北二

里有顔母廟廟像猶嚴有修栝五株孔廟東南五百
步有雙石闕即靈光之南闕北百餘歩即靈光殿基
東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髙丈餘東西廊廡别舍
中間方七百餘步闕之東北有浴池方四十許步池
[025-8b]
中有釣臺方十步臺之基岸悉石也遺基尚整故王
延夀賦曰周行數里仰不見日者也是漢景帝程姬
子魯共王之所造也殿之東南即泮宫也在髙門直
北道西宫中有臺髙八十尺臺南水東西一百步南
北六十步臺西水南北四百步東西六十步臺池咸
結石為之詩所謂思樂泮水也沂水又西逕圓丘北
丘髙四丈餘沂水又西流昔韓雉射龍於斯水之上
尸子曰韓雉見申羊於魯有龍飲於沂韓雉曰吾聞
[025-9a]
之出見虎搏之見龍射之今弗射是不行吾聞也遂
射之沂水又西右注泗水者也


  又西過瑕丘縣東屈從縣東南流漷水從東來注之
瑕丘魯邑春秋之負瑕矣哀公七年季康子伐邾囚
諸負瑕是也應劭曰瑕丘在縣西南昔衛大夫公叔
文子升於瑕丘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死則我
欲𦵏焉伯玉曰吾子樂之則瑗請前刺其欲害民良
田也瑕丘之名盖因斯以表稱矣曽子弔諸負夏鄭
[025-9b]
元皇甫謐並言衛地魯衛雖殊土則一也卮林曰縣邑同號地
志已多于時魯有瑕丘何知衛無兹壟周之典制國有分土行李所過聚柝是防若瑕丘獨為魯田寸壤
皆非衛有未聞銜命介使憑覽敵國之墟而終没大夫卜穸强隣之陌者也且此處所敘咸在邾魯封域
忽入衛事于理殊乘又負夏可為負瑕則虞舜所遷豈亦在是乎一清按衛瑕丘在今開州東南三十里
秦置濮陽郡即衛之帝邱成公自楚丘來遷者也公叔之云宜在彼地道元誤以魯瑕丘當之誠如方叔
所譏漷水出東海合鄉縣漢和帝永寧九年封馬光子

復為侯國一清按此注皆誤據范史云永初七年復紹封光子朗為合鄉侯則復非其名且事
在安帝永初七年非和帝永寧九年永寧亦安帝紀年次年之七月即改建元元年也其水西

[025-10a]
南入邾春秋哀公二年季孫斯伐邾取漷東田及沂
西田是也漷水又逕魯國鄒山東南而西南流春秋
左傳所謂嶧山也邾文公之所遷今城在鄒山之陽
依巖岨以墉固故邾婁之國曹姓也叔梁紇之邑也
孔子生于此後乃縣之因鄒山之名以氏縣也全氏曰以
鄹為鄒則孔子乃邾婁國人耶善長可謂大繆矣王莽之鄒亭矣京相璠曰

地理志嶧山在鄒縣北一清按漢志作騶縣繹邑之所依以為
名也山東西二十里髙秀獨出積石相臨殆無土壤
[025-10b]
石間多孔穴洞達相通往往有如數間屋處其俗謂
之嶧孔遭亂輒將處人入嶧外冦雖衆無所施害晉
永嘉中太尉郗鑒將鄉曲保此山胡賊攻守不能得
今山南有大嶧名曰郗公嶧山北有絶巖秦始皇觀
禮於魯登於嶧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銘山
頂名曰書門詩所謂保有鳬嶧者也漷水又西南逕
蕃縣故城南又西逕薛縣故城北地理志曰夏車正
仲奚之國也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遷于
[025-11a]
薛改名徐州城南山上有奚仲冢晉太康地記奚仲
冢在城南二十五里山上百姓謂之神靈也齊封田
文於此號孟嘗君有惠喻今郭側猶有文冢結石為
郭作制嚴固瑩麗可尋行人徃還莫不經觀以為異
見矣漷水又西逕仲虺城北晉太康地記曰奚仲遷
于邳仲虺居之以為湯左相其後當周爵稱侯後見
侵削霸者所絀為伯任姓也應劭曰邳在薛徐廣史
記音義曰楚元王子郢客以吕后二年封上邳侯也
[025-11b]
有下故此為上矣晉書地道記曰仲虺城在薛城西
三十里漷水又西至湖陸縣入于泗故京相璠曰薛
縣漷水首受蕃縣西注山陽湖陸是也經言瑕邱東
誤耳


  又南過平陽縣西


  縣即山陽郡之南平陽縣也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
二十九年齊田肸及宋人伐我東鄙圖平陽者也王
莽改之曰黽平矣泗水又南逕故城西世謂之漆陽
[025-12a]
應劭十三州記曰漆鄉洙邑也杜預曰平陽東平有
漆鄉郭今見有故城西南方二里所未詳也


  又南過髙平縣西洸水從西北來流注之


  泗水南逕髙平山山東西十里南北五里髙四里衆
山相連其山最髙頂上方平故謂之髙平山縣亦取
名焉泗水又南逕髙平縣故城西漢宣帝地節三年
封丞相魏相為侯國全氏曰姜宸英曰此二句是後人所妄加盖善長既知髙平是
王莽所改則魏相所封非此髙平明矣豈尚引之乎何焯曰弱翁所封盖臨淮之髙平地志注曰侯國者
[025-12b]
也予按漢表髙平屬柘柘是淮陽之屬縣也一清按今江南宿遷縣疑是弱翁封邑髙帝八年

封將軍陳錯為槖侯全氏曰按八年當作七年陳錯漢表作陳鍇沈氏曰索今史漢
表皆作槖誤也小司馬曰屬山陽則是橐矣臣瓉曰音拓然師古註漢表讀作公老翻是唐人已誤槖為
槀矣一清按郡國志亦作橐東平憲王傳仍是橐字槀之與橐未能一定寧得據志以駁表乎地理

志曰縣故山陽之槖也全氏曰按漢志無是文王莽改曰髙平
應劭曰章帝改按本志曰王莽更名章帝因之矣所
謂洸水者洙水也盖洸洙相入互受通稱矣


  又南過方與縣東


[025-13a]
  漢哀帝建平四年縣女子田無嗇生子先未生二月
兒嗁腹中及生不舉𦵏之陌上三口人過聞嗁聲母
掘養之


  菏水從西來注之


  菏水即泲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澤也而東與泗水合
於湖陵縣西六十里榖庭城下俗謂之黄水口黄水
西北通巨野澤盖以黄水沿注于菏故因以名焉禹貢
錐指曰地記之言水也凡二水大小相敵既合流自下皆得通稱多至五六水亦然漢志魯國卞縣泗水
[025-13b]
至方與入泲說丈泗受濟水東入淮其所謂濟即菏水也又漢志蕃縣南梁水西至湖陵入濟渠酈善長
云濟在湖陸西而左注泗泗濟合流地記或言濟入泗泗亦言入濟故有入濟之文按觀魚臺下臨菏水
而公羊傳以棠為濟上邑則以菏為濟漢初已然故班固謂泗入濟許慎謂泗受濟而不言菏以菏即濟
也水經濟水篇所叙自乘氏以至湖陸即分濟之菏自沛縣以至睢陵即入淮之泗而皆以為濟水盖本
漢志以立文也然又云濟水東至乘氏縣西分為二南為菏水北為濟瀆而泗水篇則自方與受菏以至
睢陵入淮皆以為泗水是又與禹貢合水經非一時一手作觀于此而益驗竊謂濟雖小水而能専達于
海故得與四瀆之列使合泗入淮者亦濟則是因淮以逹海矣安得謂之瀆禹主名山川不相假借而後
世地記以菏泗為濟本支不分大戾經㫖不詳辨之何以使禹貢之書著明如日月哉


[025-14a]
  又屈東南過湖陸縣南涓涓水從東北來流注之
地理志曰故湖陵縣也菏水在南王莽更曰湖陸應
劭曰尚書一名湖陵章帝封東平王蒼子為湖陵侯
更名湖陵也一清按此注全是襲用漢志而又誤者漢志山陽郡湖陵縣下云禹貢浮于淮
泗通于河水在南莽曰湖陸應劭曰尚書一名湖章帝封東平王蒼子為湖陵侯更名湖陵通于河據說
文是達于菏一名湖之湖亦當是菏字盖仲瑗引尚書之菏以証世本漢書通于河之誤傳冩者更訛而
為湖道元不察又加陵字遂有尚書一名湖陵之繆詞此酈氏之疎非應氏之過又按後漢書光武帝紀
建武五年幸沛進幸湖陵則復號不始于章帝抑或史家追書之詞耶更考郡固志山陽郡湖陸故湖陵
[025-14b]
章帝更名劉昭補註云前漢志王莽改曰湖陸章帝復其號晉以後摠曰湖陸經文陸字疑亦後人所改

泗水又東逕郗鑒所築城東南昔桓温之北入也范
懽擒慕容忠於此城東有度尚碑一清按𨽻釋有漢荆州刺史度尚碑
尚字博平山陽湖陸人威宗永康元年立洪适曰此碑在湖陸荒野政和壬辰巡檢王當世見之始遷于
官廨其後邑令榺君欲徙碑于沛舟三載而三覆繼因大水漲没不出劉宗儀攝事乃能立之使星亭云

泗水又左㑹南梁水地理志曰水出蕃縣今縣之東
北平澤出泉若輪焉發源成川西南流分為二水北
水枝出西逕蕃縣北又西逕滕城北春秋左傳隠公
[025-15a]
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争長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
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公使羽父
請薛侯曰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
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
于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
請薛侯許之乃長滕侯者也漢髙祖封夏侯嬰為侯
國號曰滕公全氏曰夏侯嬰嘗為滕令故號滕公非封于滕也嬰封汝隂善長誤矣
晨曰今沛郡公邱也其水又溉於邱焉縣故城在滕
[025-15b]
西北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按地理志即滕也周懿
王子錯叔繡文公所封也朱氏謀㙔箋曰漢志沛郡公邱縣注謂滕是周懿王
子錯叔繡所封故注仍其說一清按顔師古亦云未詳其義盖古𫝊記有之第文公字又未知所出耳

齊滅之秦以為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魯共王子劉
順為侯國世以此水溉我良田遂及百秭故有兩溝
之名焉南梁水自枝渠西南逕魯國蕃縣故城東俗
以南隣於漷亦謂之西漷水南梁水又屈逕城南應
劭曰縣古小邾邑也地理志曰其水西流注于泲一清
[025-16a]
按漢志魯國蕃縣南梁水西至湖陵入沛渠當作濟濟在湖陸西而左注泗

泗濟合流故地記或言濟入泗泗亦言入濟互受通
稱故有入泲之文闞駰十三州志曰西至湖陸入泗
是也經無南渠之名而有涓涓之稱疑即是水也戴
延之西征記亦言湖陸縣之東南有涓涓水亦無記
於南梁謂是吳王所導之瀆也余按湖陸西南止有
是水延之盖以國語云吳王夫差起師將北㑹黄池
掘溝於商魯之間北屬之沂西屬于濟以是言之故
[025-16b]
謂是水為吳王所掘非也余以水路求之止是泗川
耳盖北達沂西北逕於商魯而接於濟吳所浚廣耳
非謂起自東北受沂西南注濟也假之有通非吳所
趣年載誠眇人情厠近以今忖古益知延之之不通
情理矣泗水又南漷水注之又逕薛之上邳城西而
南注者也全氏曰前已言漷水自湖陸入泗矣此又忽出漷水逕上邳南注泗之文不幾複與
倘所謂西漷水近是


  又南過沛縣東


[025-17a]
  昔許由隠於沛澤即是縣也縣盖取澤為名宋滅屬
楚在泗水之濱於秦為泗水郡治黄水注之黄水出
小黄縣黄鄉黄溝國語曰吳子㑹諸侯于黄池者也
黄水東流逕外黄縣故城南張晏曰魏郡有内黄縣
故加外也薛瓉曰縣有黄溝故縣氏焉圏稱陳留風
俗傳曰縣南有渠水於春秋為宋之曲棘里故宋之
别都矣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宋元公卒於曲棘是也
宋華元居於稷里宣公十五年楚鄭圍宋晉解揚一清
[025-17b]
按下有脫字楚圍致命于此宋人懼使華元乘闉夜入楚

師登子反之床全氏曰乘闉是榖梁傳文登床是左氏傳文善長合而成書曰寡
君使元以病告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㸑城下之盟
所不能也子反退一舍宋楚乃平今城東闉上猶有
華元祠祠之不輟城北有華元冢黄溝自城南東逕
葵邱下春秋僖公九年齊桓公㑹諸侯于葵邱宰孔
曰齊侯不務德而勤逺畧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
㑹東畧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
[025-18a]
於行晉侯乃還即此地也黄溝又東注大澤蒹葭莞
葦生焉即世所謂大薺陂也陂水東北流逕定陶縣
南又東逕山陽郡成武縣之楚邱亭北一清按此即班固誤以為
衛文公所遷之楚邱而道元因之然分註云有楚邱亭則以城武本有此名耳乃春秋戎伐凡伯之地詳
見濟水注黄溝又東逕郜城北成武縣故城南王莽更之

曰成安也黄溝又東北逕郜城北春秋桓公二年經
書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左傳曰宋督攻孔
父而取其妻殺殤公而立公子馮以郜大鼎賂公臧
[025-18b]
一清按𫝊是哀伯此酈氏誤記諫為非禮十三州志曰今成武縣
東南有郜城俗謂之北郜者也黄溝又東逕平樂縣
故城南又東右合泡水即豐水之上源也水上承大
薺陂東逕貫城北又東逕已氏縣故城北王莽之已
善也縣有伊尹冡崔駰曰殷帝沃丁之時伊尹卒葬
于薄皇覽曰伊尹冢在濟隂已氏平利鄉皇甫謐曰
伊尹年百餘嵗而卒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親自臨喪以報大德焉又東逕孟諸澤杜預曰澤在
[025-19a]
梁國睢陽縣東北又東逕郜城縣故城南地理志曰
山陽縣也王莽更名之曰告成矣故世有南郜北郜
之論也又東逕單父縣故城南昔宓子賤之治也孔
子使巫馬期觀政入其境見夜漁者問曰子得魚輒
放何也曰小者吾大夫欲長育之故也子聞之曰誠
彼形此子賤得之善矣惜哉不齊所治者小也王莽
更名斯縣為利父矣世祖建武十三年封劉茂為侯
國又東逕平樂縣右合泡水水上承□水於下邑縣
[025-19b]
界東北注一水上承□水於杼秋縣界北流一清按兩□水
俱是睢水之誤漢下邑縣在今河南歸德府夏邑縣西南睢水在縣東南漢杼秋縣在江南徐州府豐縣
西七十五里睢水在縣南五十里盖睢河自河南陳留縣東北分河水東南流逕商邱夏邑永城以達于
江南之豐縣而下入徐宿二州二泡之水一于下邑分睢者獲水也一于杼秋分睢者榖水也而統謂之
睢則以獲水與睢水合流入泗榖水亦入泗與睢水往復逕通互攝兼二泡下流乃有豐水之目可知□
字與睢形似致訛世又謂之瓠盧溝水積為渚渚水東北流

二渠雙引左合豐水俗謂之二泡也自下豐泡並得
通稱矣故地理志曰平樂侯國也泡水所出又逕豐
[025-20a]
西澤謂之豐水漢書稱髙祖送徒麗山徒多亡到豐
西澤有大蛇當徑拔劍斬之此即漢髙祖斬蛇處也
又東逕大堰水分為二又東逕豐縣故城南王莽之
吾豐也水側城東北流右合枝水上承豐西大堰派
流東北逕豐城北東注豐水豐水又東合黄水時人
謂之狂水盖狂黄聲相近俗傳失實也自下黄水又
兼通稱矣水上舊有梁謂之泡橋王智深宋史云宋
太尉劉義恭於彭城遣軍主嵇元敬北至城覘候魏
[025-20b]
軍魏軍於清西望見元敬士衆魏南康侯杜道儁引
趣泡橋沛縣民逆燒泡橋又於林中打鼓儁謂宋軍
大至争渡泡水水深酷寒凍溺死者殆半清水即泡
水之别名也全氏曰濟水入汶謂之清水睢水入泗亦謂之清水六朝所争皆泗上之清水
而非濟水也其地有曰清西則元嘉二十七年魏將拓跋建自清西屯蕭城曰清東則魏將步尼公自清
東屯留城曰清南則天監五年梁將藍懐恭築城清南曰清中則永明三年齊角城戍主張蒲入清中是
也宋沈攸之魏尉元齊周山圖所争皆在其地以其為泗水合睢水入淮之地故亦謂之睢清口泰始三
年宋將陳顯達引兵入睢清口是也建元三年齊角城將李安民敗魏師于孫谿渚胡三省曰渚在清水
[025-21a]
之濱一清按泡水泡橋通鑑俱作苞字盖文異耳沈約宋書稱魏軍欲渡清

西非也一清按宋史索虜傳楚王樹洛真南康侯杜道儁進軍清西至蕭城步尼公進軍清東至
留城乃清東之軍既遇稽元敬還趨泡橋則自東而西今云魏軍欲渡清西似失當時形勢矣泡水

又東逕沛縣故城南泰末兵起蕭何曹參迎漢髙祖
於此城髙帝十一年封合陽侯劉仲子為侯國一清按史
漢表傳沛侯濞即髙祖兄劉仲之子後封吳王國除城内有漢髙祖廟廟有三

碑後漢立廟基以青石為之階陛尚存劉備之為徐
州也治此袁術遣紀靈攻備備求救吕布布救之屯
[025-21b]
小沛招靈請備共飲布謂靈曰元德布弟也布性不
憙合鬭但憙解鬭乃植㦸於門布彎弓曰觀布射㦸
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鬭一發中之遂解
此即布射㦸支處也述征記曰城極大四周塹通豐
水豐水於城南東注泗即泡水也地理志曰泡水自
平樂縣東北至沛入泗者也一清按漢志山陽郡平樂縣淮水東北至沛入
泗道元兩引班書俱作泡水淮字誤明嘉靖年刋本尚作包字惟去水傍耳猶可按也泗水南

逕小沛縣東縣治故城南垞上東岸有泗水亭漢祖
[025-22a]
為泗水亭長即此亭也故亭今有髙祖廟廟前有碑
延熹十年立廟闕崩褫略無全者水中有故石梁處
遺石尚存髙祖之破黥布也過之置酒沛宫酒酣歌
舞慷慨傷懷曰遊子思故鄉也泗水又東南流逕廣
戚縣故城南漢武帝元朔元年封劉澤為侯國全氏曰按
善長引史漢表之例王子侯必稱某王之名則此文當云魯共王子擇擇漢表作將今云澤亦誤也

莽更之曰力聚也泗水又逕留縣而南逕垞城東城
西南有崇侯虎廟道淪遺愛不知何因而逺有此圖
[025-22b]
泗水又南逕宋大夫桓魋冢西山枕泗水西上盡石
鑿而為冢今人謂之石郭者也郭有二重石作工巧
夫子以為不如死之速朽也


  又東南過彭城縣東北


  泗水西有龍華寺是沙門釋法顯逺出西域浮海東
還持龍華圖首創此制法流中夏自法顯始也其所
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陸東基堪中其石尚光潔可愛
泗水又南淮水入焉而南逕彭城縣故城東一清按泗水于
[025-23a]
下邳淮隂入淮所謂淮泗之㑹即角城也彭城之境未為淮水所逕疑是睢水之誤杜元凱所謂睢水首
受汴渠東經陳留梁譙沛彭城入泗者也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淪没泗

淵秦始皇時而鼎見於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
憙使數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謂鼎伏也亦云系而
行之未出龍齒齧斷其系故語曰稱樂大早絶鼎系
當是孟浪之傳耳全氏曰按周鼎何以過彭城而没泗水李復疑之舊矣且赧王五十
九年而亡次年秦始取九鼎見于周本紀上距顯王四十二年乃惠文王之十一年顯王又六年而崩間
以慎靚王六年至赧王之五年乃武王之元年其八年武王薨據甘茂𫝊武王葬周盖舉鼎絶脈而死則
[025-23b]
是時鼎猶未入泗又歴五十一年而九鼎始不保以道里計之浮河入渭即至秦土豈由泗乎又況在六
十二年之前也其妄明矣史記封禪書又謂宋太邱社亡而鼎没泗水是周鼎早在宋也夫周鼎何以在
宋太邱之社更不可曉矣且使果然則事在顯王三十三年又前乎此亦非四十二年又秦始皇紀是祠
泗水以求鼎非鼎見也張守節曰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飛入泗水其八入秦是又一說也

泗水又逕龔勝墓南墓碣尚存又逕亞父冡東皇覽
曰亞父冢在廬江縣郭東居巢亭中有亞父井吏民
親事皆祭亞父於居巢㕔上後更造祠于郭東至今
祠之按漢書項羽傳歴陽人范増未至彭城而發疽
[025-24a]
死不言之居巢今彭城南有項羽涼馬臺臺之西南
山麓上即其冢也増不慕范蠡之舉而自絶於斯可
謂褊矣推考書事墓近於此也


  又東南過吕縣南


  吕宋邑也春秋襄公元年晉師伐鄭及陳楚子辛救
鄭侵宋吕留是也縣對泗水漢景帝三年有白頸烏
與黒烏鬭於縣白頸烏不勝墮泗水中死者數千京
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黒烏鬭時有吳楚之反泗
[025-24b]
水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吕梁也昔宋景公以弓工之
弓彎弧東射矢集彭城之東飲羽於石梁即斯梁也
懸濤漰渀實為泗嶮孔子所謂魚鼈不能游又云懸
水三十仞流沬九十里今則不能也盖惟嶽之喻未
便極天明矣一清按吕梁洪之險道元時已不能如古矣至明嘉靖二十三年管河主事陳
洪範惡其石破害運船鑿之使平而禹迹蕩然無存矣晉太康地記曰水出磬

石書所謂泗濱浮磬者也泗水又東南流丁溪水注
之溪水上承泗水於吕縣東南流北帶廣隰山髙而
[025-25a]
注于泗川泗水冬春淺澁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
從此溪即陸機行思賦所云乘丁水之㨗岸排泗川
之積沙者也晉太元九年左將軍謝元於吕梁遣督
䕶聞人奭用工九萬擁水立七埭以利漕運


  又東南過下邳縣西


  泗水歴縣逕葛嶧山東一清按漢志東海郡下邳縣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為嶧易
即奚仲所遷邳嶧者也泗水又東南逕下邳縣故城
西東南流沂水流注焉故東海屬縣也應劭曰奚仲
[025-25b]
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漢徙齊王韓信為楚王都
之後乃縣焉王莽之閏儉矣東陽郡治文穎曰秦嘉
東陽郡人今下邳是也晉灼曰東陽縣本屬臨淮郡
明帝分屬下邳後分屬廣陵故張晏曰東陽郡今廣
陵郡也漢明帝置下邳郡矣一清按漢書髙帝紀云東陽寗君秦嘉立景駒
為楚王註引文潁曰秦嘉東陽郡人為寗縣君晉灼曰東陽縣也臣瓚曰陳勝傳云凌人秦嘉然則嘉非
東陽人嘉初起於郯號大司馬又不為寗縣君東陽寗君自一人秦嘉又一人史記項籍本紀裴駰集解
引陳涉世家云秦嘉廣陵人城有三重其大城中有大司馬石苞

[025-26a]
鎮東將軍胡質司徒王渾監軍石崇四碑南門謂之
白門魏武擒陳宫于此處矣巵林曰白門所禽者乃奉先非公臺也唐太子
賢注范曄書引此注盖未知善長之誤也中城吕布所守也小城晉中興

北中郎將荀羨郗曇所治也昔太山吳伯武少孤與
弟文章相失二十餘年遇于縣市文章欲歐伯武心
神悲痛因相尋問乃兄弟也縣為沂泗之㑹也又有
武原水注之水出彭城武原縣西北㑹注陂南逕其
城西王莽之和樂亭也縣東有徐廟山山因徐徙即
[025-26b]
以名之也山上有石室徐廟也武原水又南合武水
謂之泇水全氏曰漢志太山郡南武陽縣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應劭曰武水所出
南入泗水經注則以為泇水而不云出冠石山至沂水篇注云治水出南武陽之冠石山顧不云入泗而
云入沂其舛錯如此南逕剛亭城又南至下邳入泗謂之武原

水口也又有桐水一清按漢志作祠水出西北東海容丘縣東
南至下邳入泗泗水東南逕下相縣故城東王莽之
從德也城之西北有漢太尉陳球墓墓前有三碑是
弟子管寧華歆等所造金石録目録百四十九漢太尉陳球碑光和元年百五十
[025-27a]
漢陳球後碑百五十一漢陳球碑隂𨽻釋跋曰水經云下邳陳球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寧華歆等造此
所見皆故吏故民而無管華姓名豈與劉寛碑相類其一則弟子所立乎又曰陳公兩碑皆在淮陽莫識
為先後趙氏但有一碑隂而水經謂墓前有三碑似亦指碑隂為一碑也一清按洪景伯之言非也酈注
明云墓前有三碑弟子管寧華歆等所造今𨽻釋所載三碑皆無管華姓名則弟子所立一碑已亡故金
石錄僅有二碑而乃以碑隂充數何耶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

取慮睢陵夏丘等縣以其父避難被害於此屠其男
女十萬泗水為之不流自是數縣人無行跡亦為暴
矣泗水又東南得睢水口泗水又逕宿預城之西又
[025-27b]
逕其城南故下邳之宿留縣也王莽更名之曰康義
全氏曰水經注引漢志有為今書所無者或是闕文然亦有絶非闕文而出于酈氏之妄者西京無
下邳郡下邳東海郡之屬縣耳安得下邳郡有宿留縣乎本無此縣又何以云王莽更名之曰康義乎一
清按宿預故城在今邳州宿遷縣東南漢臨淮郡厹猶縣之境也東漢省晉義熙中置宿預縣班志厹猶
縣下云莽曰秉義康秉字形相似道元引之盖實宿預之即厹猶也而不著厹猶之名是其踈畧之過如
以為造作無端則太甚矣晉元皇之為安東也督運軍儲而為邱

閣也魏太和中南徐州治後為戌梁將張惠紹北入
水軍所次憑固斯城更増修廓塹其四面引水環之
[025-28a]
今城在泗水之中也


  又東南入于淮


  泗水又東逕淩柵南西征記曰舊凌縣之治也泗水
又東南逕淮陽城北城臨泗水昔菑邱訢飲馬斬蛟
眇目於此處也泗水又東南逕魏陽城北城枕泗川
陸機行思賦曰行魏陽之枉渚故無魏陽疑即泗陽
縣故城也王莽之所謂淮平亭矣盖魏文帝幸廣陵
所由或因變之未詳也泗水又東逕角城北而東南
[025-28b]
流注于淮考諸地說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亦云于
下相入相皆非實録也


  沂水出泰山盖縣艾山


  鄭𤣥云出沂山亦或云臨樂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導
世謂之柞泉北水所發俗謂之魚窮泉俱東南流合
成一川右㑹洛預水水出洛預山東北流注之沂水
東南流左合桑預水水北出桑預山東流注于沂沂
水又東南螳蜋水入焉水出魯山東南流右注沂沂
[025-29a]
水又東逕葢縣故城南東㑹連綿之水水發連綿山
南流逕蓋城東而南入沂沂水又東逕浮來之山春
秋經書公及莒人盟于浮來者也即公來山也在邳
鄉西故號曰邳來之間也浮來之水注之其水左控
三川右㑹甘水而注于沂沂水又南逕爆山西山有
二峯相去一里雙巒齊秀員峙若一沂水又東南逕
東莞縣故城西與小沂水合孟康曰縣故鄆邑今鄆
亭是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陽共王子吉為東莞
[025-29b]
侯魏文帝黄初中立為東莞郡東燕録謂之圍城劉
武帝北伐廣固登之以望五龍魏南青州治左氏傳
曰莒魯争鄆為日久矣今城北鄆亭是也全氏曰按十三州志
曰有東西二鄆魯昭公所居為西鄆在兖州東平郡莒魯所争為東鄆此邑是也亦即汶陽之田所謂鄆
讙龜隂之田者也京相璠曰琅琊姑幕縣南四十里員亭故

魯鄆邑世變其字非也郡國志東莞有鄆亭今在團
城東北四十里猶謂之故東莞城矣小沂水出黄孤
山西南流逕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與閭山
[025-30a]
東南流右佩二水總歸于沂沂水南逕東安縣故城
東而南合時密水水出時密山春秋時莒地左氏傳
莒人歸共仲于魯及密而死是也時密水東流逕東
安城南漢封魯孝王子强為東安侯一清按漢表彊以宣帝甘露四
年封時密水又東南流入沂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

女山東南流巨圍水注之水出巨圍之山東南注于
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堂阜水入焉其水導源堂阜
春秋莊公九年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
[025-30b]
杜預曰東莞蒙隂縣西北有夷吾亭者是也堂阜水
又東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逕蒙隂縣故城北
王莽之蒙恩也又東南與㟬崮水合水有二源雙㑹
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也一清按此又一汶非入濟及入濰之水于欽以為齊
有三汶是已東逕蒙隂縣注桑泉水又東南盧川水注之

全氏曰按漢志太山郡有盧縣即濟北王國都也城陽國有慮縣即是注所云盧川水者也盧為周禮職
方兖州浸之一班氏遺之師古則曰盧水在濟北盧縣今考太山之盧縣無盧水而城陽乃有之得母師
古偶誤以城陽為濟北耶又琅琊郡横縣亦有盧水入□然其源流似遜于城陽之盧竊謂師古所指為
[025-31a]
城陽無疑也今本漢書城陽之盧作盧字盧有廬音如昌慮取慮之類出水鹿嶺山東

南流左則二川臻湊右則諸葛泉源斯奔亂流逕城
陽之盧縣故盖縣之盧上里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
城陽共王子劉稀為侯國一清按漢表作雷侯豨此從史表鄭康成破周禮雷
雝為盧維雷盧字通用又本表以為東海而注中以為城陽王莽更名之曰著善

矣又東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右合蒙隂水
水出蒙山之隂東北流昔琅琊承宫避亂此山立性
好仁不與物競人有認其黍者捨之而去其水東北
[025-31b]
流入沂沂水又南逕陽都縣故城東縣故陽國也齊
同盟齊利其地而遷之者也漢髙帝六年封將軍丁
復為侯國沂水又南與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隂東
流逕陽都縣南東注沂水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
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南過瑯琊臨沂縣東又南過開陽縣東


  沂水南逕中丘城西春秋𨼆公七年夏城中丘左傳
曰書不時也沂水又南逕臨沂縣故城東郡國志曰
[025-32a]
琅琊有臨沂縣故屬東海郡有治水注之水出太山
南武陽縣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應
劭地理風俗志曰武水出焉盖水異名也東流逕蒙
山下有祠一清按漢志泰山郡有蒙隂縣禹貢之蒙山即在其西南有祠治水又東
南逕顓㬰城北郡國志曰縣有顓臾城季氏將伐之
孔子曰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杜稷之臣也何以伐
為冉有曰今夫顓㬰固而便近于費者也治水又東
南流逕費縣故城南地理志東海之屬縣也為魯季
[025-32b]
孫之邑子路將墮之公山弗擾師襲魯弗克後季氏
為陽虎所執弗擾以費畔即是邑也漢髙帝六年封
陳賀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順從也許慎說文云沂
水出東海費縣東西入泗從水斤聲呂忱字林亦言
是矣斯水東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言東南趣也
皆為繆矣故世俗謂此水為小沂水治水又東南逕
祊城南春秋隠公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
公使宛歸太山之祊而易許曰杜預釋地曰祊鄭祀
[025-33a]
泰山之邑也在琅琊費縣東南治水又東南流注于
一清按善長既引漢志以為治水為出南武陽之冠石山矣顧不云入泗而云入沂何也泗水篇有
武水云至下邳入泗而其出不云南武陽之冠石山乃云武原水又南合武水謂之泇水已耳此注敘治
水于臨沂之下殆因漢志東萊曲成縣出陽邱山之治水云南至沂入海之文而誤也顧宛溪為之說曰
泇河有二東泇入沂西泇入泗盖泗沂交㑹之處故有此繆今按西泇河出嶧縣之君山即在嶧縣界中
與東泇河合遂南入宿遷境今為運道其流甚盛而東泇河源出費縣山中或云出榜山盖即今芙蓉湖
其流稍短然則西泇河即漢志冠石山之治水無疑摠與東萊曲成出陽邱山之治水無與也沂水

又南逕開陽縣故城東縣故鄅國也春秋左傳昭公
[025-33b]
十八年邾人襲鄅盡俘以歸鄅子曰余無歸矣從帑
于邾是也後更名開陽矣春秋哀公三年經書季孫
斯叔孫仇帥師城啟陽者是矣縣故瑯琊郡治也


  又東過襄賁縣東屈從縣西南流又屈南過郯縣西
魯連子稱陸子謂齊湣王曰魯費之衆臣甲舍于襄
墳者也王莽更名章信也郯故國也少昊之後春秋
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魯公與之宴昭子叔孫婼一清按三
字注中注問曰少昊烏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025-34a]
黄帝炎帝以雲火紀官太皥以龍紀少皥瑞鳳烏統
厯鳥官之司議政斯在孔子從而學焉既而告人曰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者也竹書紀年晉烈公四年一清
按竹書是晉烈公六年當周威烈王之十二年越子朱句滅郯子鴣縣故舊

魯也東海郡治秦始皇以為郯郡漢髙帝二年更從
今名全氏曰按郯非秦郡而秦已有東海郡治郯史記陳陟世家云圍東海守慶于郯是也此盖承
承應劭之誤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又南過良城縣西又南過下邳縣西南入于泗


[025-34b]
  春秋左𫝊曰昭公十三年秋晉侯㑹吳子于良吳子
辭水道不可以行晉乃還是也地理志曰良城王莽
更名承翰矣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分為二水一水
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
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間以為圮昔張子房遇黄
石公于圮上即此處也建安二年曹操圍吕布於此
引沂泗灌城而擒之


  洙水出㤗山蓋縣臨樂山


[025-35a]
  地理志曰臨樂山洙水所出西北至葢入泗水或作
池字盖字誤也一清按八字注中注洙水自山西北逕葢縣漢
景帝中五年封后兄王信為侯國又西逕泰山東平
陽縣春秋宣公八年冬城平陽杜預曰今秦山平陽
縣是也河東有平陽故此加東矣晉武帝元康九年
改為新泰縣也


  西南至卞縣入于泗


  洙水西南流盜泉水注之泉出卞城東北卞山之隂
[025-35b]
尸子曰孔子至于勝母暮矣而不宿於盜泉渇矣而
不飲惡其名也故論撰考䜟曰水名盜泉仲尼不潄
即斯泉矣西北流注于洙水洙水又西南流于市城
西而與泗水亂流西南至魯縣東北又分為二水水
側有故城兩水之分㑹也洙水西北流逕孔里北是
謂洙泗之間矣春秋之浚洙非謂始導矣盖深廣之
耳洙水又西南枝津出焉又南逕瑕邱城東而南入
石門門右結石為水門跨於水上也西南流世謂之
[025-36a]
杜武溝洙水又西南逕南平陽縣之顯閭亭西邾邑
也春秋襄公二十一年經書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者也杜預曰平陽北有顯閭亭十三州記曰山陽南
平陽縣又有閭丘鄉從征記曰杜謂顯閭丘也今按
漆鄉在縣東北漆鄉東北十里見有閭丘鄉顯閭非
也然則顯閭自是别亭未知孰是又南洸水注之吕
忱曰洸水出東平陽上承汶水於岡縣西闡亭東爾
雅曰汶别為闡其由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逕盛
[025-36b]
鄉城西京相璠曰岡縣西南有盛鄉城者也又南逕
泰山寧陽縣故城西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魯共王子
劉恬為侯國一清按史表恬作恢索隠曰表在濟南今漢表無濟南字地理志泰山郡寧陽
縣曰侯國是也王莽改之曰寧順也又南洙水枝津注之水

首受洙水西南流逕瑕邱城北又西逕寧陽城南又
西南入于洸水洸水又西南逕泰山郡乘丘縣故城
東趙肅侯二十年韓將舉與齊魏戰於乘丘一清按史記趙
世家肅侯二十三年韓舉與齊魏戰死于桑丘裴駟集解引地理志云泰山有桑丘縣今魏志是椉丘桑
[025-37a]
椉字形相近致訛又韓世家宣惠王八年魏敗我將韓舉六國年表同韓宣惠王之八年乃周烈王之四
十四年實趙武靈王之元年也去肅侯之二十三年事隔兩朝年歴三週舉為趙將前已敗死又復為韓
將以與魏戰可怪也是以徐廣曰韓將夫韓將而何以書于趙世家乎索隠曰舉是韓將而紀年云趙將
盖舉本趙將後入韓此亦為史遷作調人耳考之紀年則又不合當周威烈王之十六年正晉烈公之十
年齊田肸與邯鄲韓舉戰于平邑獲韓舉然則舉是趙將稍可據其時韓武子趙獻侯田齊宣公耳年數
相去八十六年之久舛錯如此索隠又引紀年云其敗當韓威王八年是不同也而韓又無威王

此縣也漢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劉將夜為
侯國也一清按史表作桑邱侯索隠曰表在深澤今漢表作乘邱無深澤字盖桑椉字相似然中
[025-37b]
山之封何以在魯宋之郊盖善長所見之漢書已脫誤矣今直𨽻安肅縣西南有桑丘城安肅本漢中山
國北新城地將夜之封宜在彼而此則非也洸水又東南流注于洙洙水

又南至髙平縣南入于泗水西有茅鄉城東去髙平
三十里京相璠曰今髙平縣西三十里有故茅鄉城
者也




  水經注釋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