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4 廣西通志-清-金鉷 (master)


[1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廣西通志卷一百十五


  藝文


  國朝


  記


  重修北流縣學記       安九埏


  學建於唐貞觀初歴宋元明數遷數毁不一其處
其營置城内兹所也自崇禎辛未迄


[116-1b]
  今上嗣服辛丑越三十有一年中值鼎革罹兵燹子衿
寥落而廟貌亦頽然就廢壬寅春九埏捧上官檄
視篆勾漏秋與乎上丁之祭掃地為壇質明行事
風滅燭塵颺簋大典弗光懼無以崇聖教而示廣
勵也進諸弟子員謀修復之詢兹邑之黄髪盧荆
楚等咸謂舊基湫隘兩廡泮池逼近櫺星階前地
不數武袒割登降率有弗便去之相地於明倫堂
之右一舍而近審勢高敞表圭正向背乎乾體剛
[116-2a]
健之徳面乎巽大文明之象厥址稱善共為狀上
之州牧賈公郡伯黄公守憲某公咸下令曰可乃
庀厥材而鳩工焉經始於秋八月至十月以農務
息役會部選保徳胡公求亦慨然捐俸共成之越
明年癸卯春督學使者閔公校士蒼梧復列其狀
下令如前指俾竭蹶以竣乃事為聖殿兩廡櫺星
㦸門啓聖祠明倫堂尊經閣名宦鄉賢祠各區其
事諸生分任之財取諸均輸工取諸樂趨不數月
[116-2b]
而告成矣是役也事雖鼎新義惟由舊締搆未加
廣而規模稍濶庶春秋有事陳牲醴設爼豆考鐘
伐鼓以上副乎


  聖天子崇儒重道作人訓俗之意亦事之可𫝊者也因


  備舉其故而勒之石


  河池州文廟碑記       王玉麐


  丕冐海隅萬物無不各遂其生曰天道參贊化育
萬物無不被其澤曰聖人然王者有迹熄之時而
[116-3a]
聖學無逺邇之間夫子賢於堯舜事愈逺而功愈
著終古豈不益信河池僻處荒服天南萬里僕奉


  天子命承乏斯邦者四十有二越月見諸士醇而厚諸
民質而樸盖天地龎鴻之氣不若中土之多雕繪
也諸士因而沐浴聖斆者専諸民因而耳目諸士
者近猶龍氏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風俗之美者
以此少陵云小兒學問止論語非為諸民之童子
誌喜乎益信夫子之徳業無逺弗屆盖如此大成
[116-3b]
殿昔止茅楹三近且隣於兵燹之墟予自下車来
心切恧曾揖諸士而詰其故一日諸士進曰學宫
舊居湫隘何如鼎興岡陵且徳水流清智山浮白
屏風左擁臺&KR2121右旋筆峰南峙馬鞍北㢠廻頫矙則
人烟燈火櫛比相依遐矚而梅峝蘭江蠃華帶繞
一事而數美備焉僕曰若是乎其不可以已耶於
焉鳩工興築建大成殿於山椒開泮池於麓下兩
廡少移近上東西啓聖明倫以次就理若拮据羞
[116-4a]
澀不暇計也翳北阯舊有𤣥帝宫僕意欲為尊經
閣而躋帝於閣上盖有志而未逮畱俟後賢庶幾
蘧伯玉耻獨為君子之意云落成而記以詩曰於
惟宣聖乆而彌肅東周海邦罔分穜稑逺人翳池
禮樂是篤咸曰遷只卜南山□經營相度二三子
功畚築栽榦江邉之氓瓴甋棟榱里匠楚工不日
成之甲第漸鴻創始仲春迄於秋孟漆堊丹青愧
不克竟素質堅樸彌乆而盛璧藻盈盈聿維初濬
[116-4b]
孔祀南海昌黎哀勤人去其陋柳州書文浥彼注
兹險易攸分遥遥河池皇唐並勲


  創建桂平縣學記       盧 易


  古者自國至於鄉皆有學奠先聖先師於學而無
廟古也後代廟事孔子而無學非古也宋慶厯中
始詔天下徧立學奠孔子於其中而古制始復一
以課督生徒絃誦成風相與論道藝而升其俊秀
一以宫牆仰止爼豆趨蹌春秋朔望祭菜釋奠俾
[116-5a]
四民之觀聴者摩揉遷化而不自知是則廟事孔
子者以崇報也學事孔子者以立教也以興化也


  朝文徳覃敷加意學校尊經重道屢申


  勅諭余叨衡西粵下車之日馳檄各郡即以葺建學宫
為首事私心以為讀聖人之書學聖人之道而使
為士者為民者有血氣者有心知者不得一見聖
人之宫而瞻拜起敬是將使聖人之道升堂而入
[116-5b]
室者待之何人也既而思之而深有感於蘇公之
作陽榖學記也蘇公之言曰學宫之興廢是皆簿
書之所不責而陽榖尹之亟亟於此者誠可謂有
志之士也蘇公殆亦有感而為是言也夫簿書之
與教化孰緩孰急而世俗以為簿書之所不責非
有志者其誰念及此今夏歴左江潯扼其要桂平
者潯巖邑也舊有廟以事夫子有學以集書生背
城面江規模敞偉為衣冠文物奥藪嚮者文廟俱
[116-6a]
灾學宫悉燬吏兹土者咸蒿目傷神而因循至今
每諉而姑俟諸無他以其簿書之不責故也甲辰
孫君奉


  簡書来宰是邑不以𫝊舍視官不以處錞視事不惜一
日之費而圖千秋之舉奮然以學宫為志而亟求
所以復之於是爰諮爰詢羣情懽愉謀之郡伯請
報允可遂捐俸資相土程材舍其舊址於郊之外
而新其基於城之内文廟先作兩廡翼如以至啓
[116-6b]
聖祠鄉賢名宦明倫講舍樸斵丹艧次第告成夫
非蘇公所謂有志者而能之乎陽榖尹之行蹟書
史不槩見而孫君之政治嘖嘖人耳士民愛而戴
之余之言愧不及蘇公而蘇公之樂為陽榖記之
與余之樂為桂平記之之心則一也夫亦曰美斯
愛愛斯𫝊𫝊斯乆且以告吏兹土者無以簿書為
急而以教化為緩則斯志也先聖先師之在天者
實式臨之而士君子之藉以立身藉以報


[116-7a]
  國藉以克紹聖人之道者皆此物此志也是則孫君
建學之心而亦余作記之心也付之貞珉以示来


  重建桂林府儒學記      李 棠


  廣右古百粤地去京師萬里而遥其山川險阻其
林箐深宻其俗椎魯而少文自昔大吏善為政者
大率疎節濶目使足以供貢賦給徭役保障疆隅
而已我


[116-7b]
  朝削平禍亂聲教四訖自近暨逺莫不蒸蒸向化桂
林為西南都會尤宜興起文教以克昭


  聖治而數十年来司憲大臣往往以簿書期㑹為急務
未有加意於學宫者襄平馬公由學士以御史中
丞建節是邦興利除弊布徳申威三年之間民用
大和一旦謁孔廟而喟曰為政莫大於移風移風
莫要於興學今廟鄰院治塵囂湫隘上不足以妥
先師下不足以育多士其何由聳觀瞻而興斯民
[116-8a]
於善乃命官屬桂林太守諸葛鼎更擇爽塏之地
蠲日祭告庀材鳩工大成有殿啓聖有宫明倫有
堂尊經有閣配食有廡處士有齋以至㦸門泮池
廩舍庖湢莫不備具各中法程繚以垣墉飭以丹
堊煥乎炳如視昔加倍工出於募不徵調於夫家
貲出於捐不支費於公帑經始於辛亥年十二月
訖事壬子年十二月釋菜禮成觀者如堵於是鄉
之人士走使京師具以白棠曰宜有記以永其事
[116-8b]
棠曰願有記棠惟王教之興則士之所志在道徳
仁義而學校為實功王教之衰則士之所志在聲
利榮名而學校為文具故同是學校也而世之升
降係之矣今


  天子日御經筵非聖賢之書不以進讀又崇奉孔子之
祀比於郊社修闕里廟庭而加禮其宗子顔曾思
孟仲氏及程朱諸賢之裔皆官為博士其隆儒重
道有如此者宜遐陬撫馭之臣有以體


[116-9a]
  上心率羣牧加意學宫而冀治化之大成也豈非一時
之盛哉雖然廟學既新而大之矣凡學於斯者其
可尚仍舊習而不從事於實功乎從事於實功奈
何曰亦惟明其經修其行而已求之易以立本趨
時求之書以執中廸哲求之詩以理性怡情求之
禮以養中導和求之春秋以正名定分此明經之
實也嚴禮義之辨慎理欲之防化剛柔氣質之偏
敦忠信亷讓之節秩親疎貴賤之倫此修身之實
[116-9b]
也若經不明行不修而徒綴輯程試之文眯眩主
司之目以擢科名茍利禄而已則豈惟近負


  朝廷之恩逺負先師之教抑寧不有負於中丞新廟
學以新士習之意哉夫春秋常事不書故僖公修
泮宫載於魯頌如此赫奕而獨不見於聖人之筆
今桂學之記無乃非典也然馬公篤意於廟學以
振興實功以助宣


  王教亦事之非常者也不可以不特書棠叨居是郡喜


[116-10a]
  我鄉之人得沐浴


  聖化而頌中丞公於無窮也故奮筆而為之記


  永寧州學記         李 棠


  永寧故古田邑也舊有學在城之東南城勢湫隘
堂舍未備明萬厯中州守尹公始移建於州之北
遭明末兵燹城邑蕭條學宫僅存聖殿復椽拆瓦
裂毎風雨則其下如窪自區宇肇造吏兹土者率
因仍簡陋革故鼎新多謙讓未遑也癸卯夏關西
[116-10b]
白公由安邑令擢守是邦甫下車奠謁心甚惄爰
進諸生而語曰學校為風化之首今黌序荒廢若
此守土之責也且朝廷有教化而後士庶有心術
士庶有心術而後天下有風俗吾輩讀聖賢書幸
得為羣黎表率可聴其荒廢已乎維時士民觀者
莫不以手加額恨公来之暮焉閲明年果上學宫
狀院司捐俸三百金米二百石庀材鳩工建正殿
三楹東西廡啓聖祠明倫堂各三楹名宦鄉賢祠
[116-11a]
各一楹且繚垣以牆樹門以屏經始於甲辰季秋
落成於乙巳仲春凡六閲月而雅雅堪觀矣寧士
欲勒石以誌公徳言狀於予為記予曰夫石以誌
徳也公之徳在學宫固已與斯宫俱垂不朽矣何
必記寧士曰吾邑之士鄙民頑非得亷能愷悌如
我公者風教其何頼乎今


  天子仁聖文徳誕敷天下邑郡之學皆嫓美前休惟寧
兵燼公大懼人材放失儒術鮮效不惜費而力為
[116-11b]
營建公前令安邑以興起學校作養人材為先莅
吾寧復惓惓以風化人文為念視世之修緇龕營
黄榻何啻雲泥從来建學固屬美談然或重苦吾
民如湘宫功徳皆百姓賣兒貼婦錢亦何足貴公
於一石一木悉給價市買興非常之功而桑麻不
擾創曠代之舉而市井無驚不與吏民同聲謂之
不煩者一轍耶寧賦不盈二千公單車就任玉潔
氷操民咸以所得薪水不足供日用為慮公悉以
[116-12a]
修墜興廢即蔬食啜飲怡如也方之匹馬入蜀一
琴一鶴自隨者清節何多遜焉公之是舉翼綱常
扶名教變嵐烟瘴雨之鄉而為禮樂文物之俗裨
益於世道人心豈渺小哉公之政行將


  璽書内召以化寧者大化天下五馬之榮不能以乆煩
我公安得不勒之石以若南人之思召也予聞斯
言遂欣然書之為記


  重修平樂郡學記       麻勒吉


[116-12b]
  古帝王之平治天下者莫不重學三代以前尚已
迨於漢唐明帝之環橋聴講太宗之増創學舍炳
烺史冊洎夫宋明諸誼辟咸詔州縣立學良以學
校之盛衰關政治之得失學校興則士敦名節尚
禮讓風俗日進於古學校弛則人不知義寡亷鮮
耻而風俗日趨於敝粤西僻處天末自秦漢始置
郡邑迄今學宫子弟與十五國等如蔣少傅敬之
吕少傅和卿皆以文章科名為時賢相我


[116-13a]
  朝定鼎聲教益隆多士彚興賢才輩出乃者吳逆變
亂學校廢弛民䧟塗炭弦誦無聞


  上十六年軫粤西受害獨深赫然整旅予奉


  敕督師十八年冬復膺


  特命兼署巡撫廣西都察院事惟時柳州再叛羽檄交
馳籌兵足餉所爰究而爰度者殆無暇晷亦安能
投戈而講藝息馬而論道乎越朞年諸政漸有成
緒馬承廕旋亦悔禍来歸大師四路進勦滇黔民
[116-13b]
稍奠安十九年春釋奠桂學先師廟予躬詣瞻拜
顧宫庠茂草心怦怦然動負諐不遑爰檄所屬有
司凡學宫頺敝蕪穢亟為修葺滌除桂林功用告
成平樂郡守婁君倣舜承予檄亟董治之鳩工庀
材仍其舊址大成有殿櫺星有門啓聖有宫明倫
有堂東西兩廡名宦鄉賢無不畢舉仍仍登登噩
噩采采平之文廟煥然改觀資以捐而不費於公
力以倩而不病於民師生具鼓鐘之慶百姓致閟
[116-14a]
宫之歌商賈頌於市行旅往来之人嘆息咨嗟咸
稱婁郡守為治之知所先也而郡守請記於予以
鐫諸石予嘗督師平江觀其東縈山一帶翠峰朝
聳如畵如屏正當聖廟之前且考其舊志天繪有
亭籌邉有樓山川秀異為嶺表襟喉如胡澹菴鄒
志完亦嘗流寓斯土若毛經之剖決周渭之節操
代不乏人今


  聖天子崇儒重道既有四書日講之頒又有博學宏辭
[116-14b]
之舉求士必得軼漢唐宋元明諸君而上之將咸
五登三以躋於古帝王之隆盛而婁君克知所重
煥巍其郡之庠序諸生居息其中當必有名世之
儒應時而出以副乎山川人文之秀如蔣吕諸公
其人者雖然學非直此也將以明道而繼聖也道
莫大於五倫五倫莫首於忠孝爾諸生日講明而
實踐之達則尊主而庇民為名公卿賢宰執窮則
安貧而守道恂恂粥粥亦不失為聖人之徒倘徒
[116-15a]
事佔畢以茍功名不能守身而徇世俗則豈惟非
予與婁郡守修學之意其亦非爾諸生誦法聖賢
之志也已得因所請而并以規之


  重修桂林府儒學碑記     王如辰


  皇帝御極之二十載既已掃除羣逆底定南服自東甌
百粤滇黔之境復合車書武功既揚文教斯啓時
余奉


  命督學粤西而大中丞中山郝公適巡撫是邦戢兵撫
[116-15b]
民之暇首議興學以明倫廣教為撥亂反正之第
一義廼進藩臬郡縣吏博士於庭謀即郡學之故
而修之制増於舊而役不擾民盖自是全粤之郡
縣學聞風而創者修者接踵告成功矣按桂林府
儒學在始安故郡之墟宋淳熈中知静江府張宣
公栻始廓其制元嶺南帥史公格重修明初又遷
縣學於郡庠西隙地為唐狀元趙觀文宅提學僉
事姚公鏌重建大成殿及堂齋


[116-16a]
  本朝康熈十一年巡撫都御史馬公雄鎮移建迤西
實兼縣學地基而一之會孫延齡叛以學宫為牧
圉博士弟子逃死於山谷教用不彰民用不臧夫
亂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壊由學不明也學之
為道其倫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其教禮樂詩
書易象春秋其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凡以
變習歸性消其柔懦頑桀之氣而納於仁義中正
之途歴觀往古治教之綂理亂之源大率由此桂
[116-16b]
林去京師七千里而遥然自唐以来節帥司牧之
所過化名人傑士之所挺生蒸蒸文物之盛幾與
古中國侔矣迺撤藩之役滇南一呼而延齡響應
甚者一郡之地五年之間反者數起而土蠻豪獞
阻兵攻刦者所在都有夫非教化之不明人心之
不正以致此與大中丞郝公之訓諸司曰吾欲使
九郡之秀民皆入于庠序如文翁之化蜀常袞之
變閩惟藩臬諸道大吏是倡是式吾欲使孔孟之
[116-17a]
道漸漬於椎髻卉裳之民復七先生之祠示莫敢
廢惟郡縣諸長吏是率是修吾欲嚴課督之法如
胡安定之在蘇湖范文正之在南京將以桂為權
輿惟督學使者其帥博士師生是訓是朂我


  清文徳誕敷重臣祗命其曷敢不承時則布政使顔
公敏按察使黄公元驥右江叅議道簡公上桂林
知府徐鳯鳴儒學教授高熊徵一心同力鳩工庀
材不數月而缺者補圯者宅漫漶者鮮頺撓者聳
[116-17b]
以直人士之散者復聚書籍之購而蔵者日増以
長然則有謂人之不樂於學而習之不可為性也
豈篤論哉功已訖謹勒其始末於石以觀徳教之
成以無忘大中丞之志


  永安州修學記        王如辰


  余嘗披覽輿圖歴考前誌永之為州居深谷之中
界潯梧之壤昔韓襄毅公平藤峡每於此經營盖
以其地既逺教化鮮及五屯修荔之間獞狼錯處
[116-18a]
地方小有烽警則往往煽之為亂如明季土鎮竊
踞永盖後服即邇者吳逆搆變此州之揭竿者尤
多武競方熾文教未敷學宫頺敝良非一日兹幸


  本朝光復州守丁君亮工奉檄刺斯土覩宫庠鞠草
懼儒效濶疎與其州學博人士勉力倡捐修廢舉
墜木主之遺失者亟為設立明倫堂之乆圯者更
為創建正殿兩廡巍然煥然適署撫憲麻公有肅
清文廟之行而永安之學早已報竣於是朔望之
[116-18b]
期招集闔州紳士鄉老人民取憲頒鄉約全書


  上諭十六條講解其處環橋門而聴者盖數千人余校
士平樂而州守遣人丐記於余余思夫興學育才
督學事也敢謝不敏爰作記以告其州人士曰惟
天生民若有恒性十室之邑忠信豈無棄而不教
則鄒魯之民間有畸行勤而教之則吳越之俗實
多俊民盖君臣父子之倫疇忍自外惟是教化不
先容或鋌而走險今爾州守重新聖廟修復明倫
[116-19a]
堂朔望講約所以奉行常事者至矣爾諸子弟當
知所以自勵讀聖賢之書必身聖賢之行毛經周
渭豈異郡人學術既端風俗自上興賢舉能國有
令典余雖未能躬歴其地見其輪焉奐焉者幾何
楹蔵焉修焉者幾何士而喜其州之知有學也故
稽其往事朂以今修而并以為學之大意告之云


  栁城縣學記         王如辰


  嘗考輿圖栁居嶺嶠之表山水清曠意必有竒才
[116-19b]
偉士鍾其秀異者乗時間出乃詳諸人物唯上林
韋旻象州謝洪何寥寥也栁城古號龍城在郡之
上游水有龍江之美山有文筆之秀而文獻無聞
焉豈山川徒擅其勝而不鍾靈於人耶良由地處
西偏庠序廢弛人不知學故也況滇黔搆亂栁州
再叛再服百姓囷倉盡於轉輸筋骨疲於道路尚
一菽不飽其何能勵於學耶


  上十九年秋余膺簡命督學粤西二十年春始克莅任
[116-20a]
時恐秋棘伊邇由栁而賓不數日而抵邕其於栁
之各學未能遍歴備示所以立教之法為學之道
以曉其人士且於時滇南正在用師黄明猶然梗
命羽檄交馳軍需孔亟龍城令駱君斯才乃能獨
以學宫修復為己任丐序於余以告士民不數月
而貲具鳩工庀材又不數月而工竣殿廡庖湢巍
巍煥煥當斯時則滇南業已蕩平黄明業已授首
多士賓興綸渙疊至而駱君復遣使求記於余謂
[116-20b]
龍城自明迄今鮮有科目兹學宫既新而庠士葉
生嘉猷即得雋誠非修學之功不及此余思夫學
宫為育才之地士之得雋自必由兹但古人設學
之意豈専在此夫學所以繼往聖而開来學也本
三達徳行五達道以馴致乎聖人功化之極由誠
意正心以修其身而推於家國天下之逺為臣盡
忠為子盡孝無非學也即無非學宫之所為教也
若夫博科第成功名則固學者之餘事耳余重嘉
[116-21a]
駱君之能興學又喜葉子之得雋而邑人有所觀
感也因述其圖誌原其廢興而舉國家立學之意
與為學之大端以告之俾諸士有以自勉將見韋
謝諸君子不得専美於前也是為記


  重修梧州府儒學記      王如辰


  嘗稽圖經梧襟三江連五嶺為百粤總滙舟車之
聚貨物充積異時聲教文物之盛殆與中國等然
地界兩粤明開督府以總制之自是用兵遂為必
[116-21b]
争之地乃者孫延齡之叛兩圍梧州十六年欣逢
光復吳世琮復圍之故其民膏鋒鏑困轉輸兵燹
頻仍昔時積貨之區盡為瓦礫之地而況夫子廟
在東南門外一望荒涼鞠為茂草謁朔望祠春秋
有司皆瞻拜荆棘中盖有年矣十九年秋予膺


  簡命督學粤西始至即檄各屬有司修葺破者補廢者
建梧郡守藺君佳䕃首以興復為己任鳩工庀材
親董理之自正殿櫺星門明倫堂啓聖宫兩廡鄉
[116-22a]
賢名宦祠敬一亭罔不輪焉奐焉翬飛鳥革而又
繚以垣牆塗以丹雘盖比往日盛時之學宫尤改
觀矣復得進士黄裳吉為教授欣然捐資共襄厥
事召弟子員講習其中師師濟濟彬彬然可謂盛
矣二十一年補行辛酉鄉試梧郡得雋者五人僉
謂非藺守修學之功不及此予嵗試校士抵梧循
故事釋奠於先師諸生環集橋門丐予言記之予
按梧學自宋元祐元至正間幾為遷改明成化中
[116-22b]
都御史韓雍始建於斯面大江枕雲嶺浮出一砥
萬壑皆宗茍際昇平無事郡有司不専急簿書而
以教化為務俾多士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講明聖
賢之學措身仁義之途出可以致君澤民處亦可
以淑身善俗如長孫氏用經學顯於漢清惠公以
亮節聞於明也如士彦威之保障吳廷弼之友恭
皆梧産也若夫科第之盛代有其人亦不獨五子
之得雋而已今


[116-23a]
  天子仁聖往年有四書日講之頒近又有博學宏辭之
選留心文治崇禮樂以靖干戈爾梧當永享承平
之福諸生茍念郡守修學之勤而盡心於為己之
學勉為君子儒毋近小人事將必有顯大名𫝊當
世如長孫清恵其人者豈但區區科第而已哉諸
生咸唯唯學博黄子遂以其言鐫石而為記


  灌陽縣修學記        王如辰


  灌邑古零陵地灌水出焉自全𨽻於桂而灌陽人
[116-23b]
士後先頡頏文風之盛殆與中國等矣乃邑邉於
楚地逺而巖經大鼎革兵馬繹騷以故學校廢弛
絃歌聲輟


  國家定鼎三十餘年雖多士升庸不可指屈而時事
方艱夫子廟未遑修葺繼以吳逆搆變湖南為戰
塲者數年灌邑壤接干戈日㝷邑之人士救死弗
贍奚暇治禮義康熈十八年春


  本朝光復諸逆鎮電火飛奔民稍肩息訓導朱雲以
[116-24a]
歸正功奉撫檄還原職目擊頺圯日甚身任其事
約諸紳士醵資重修鳩工庀材於康熈十九年三
月二十四日經始越今年八月正殿㦸門厥工告
竣兩廡明倫堂相繼修舉完舊益新落成於某年
月日木石之費若干磚甃之費若干合計共若干
金巍然煥然無僿無侈而遣人請記於余余稽夫
灌邑文廟原建於關外之西有明萬厯丁亥始遷
於邑治之東其時規模尚爾湫隘天啓庚申廼為
[116-24b]
之増修而擴大之規模於焉始備然自庚申至壬
戌歴三年而後工竣迄於今六十有餘年矣茍非
繼起有人則何以光前啓後乎然而建學之意則
不可不舉以告也夫諸生亦知學何為乎天以隂
陽五行化生萬物人得之而為健順五常之徳無
有異也迨夫習染既殊風俗遂别至於賞罰刑威
而莫得若其恒性者聖王知其然故設為庠序學
校以教之由家而國由國而天下使其民無不入
[116-25a]
乎其中而受學焉俾其明之於心修之於身行之
於父子兄弟夫婦之間而推之以達於君臣上下
人民事物之際莫不盡其分焉者及其學之既成
而又興其賢能者列於庶位是以當是之時義理
休明風俗醇厚而公卿大夫列士之選無不得其
人焉迨於後世學校徒存其名師儒置而不講當
誦法聖賢之時即以為弋取功名之計况乎佔畢
八股弁髦倫常忠孝滿紙全無實用功名雖或倖
[116-25b]
成事業終於何有道學不明風俗日敝職是故也
今爾諸生於學宫既成之日當以聖賢自期必為
君子之儒無志小人之事夫風俗與教化移易士
為四民之首諸生勉乎哉若夫掇巍科登顯要分
内事也亦奚用余之置喙為


  重建全州文廟記       陸紹𤦺


  禮始立學者必先釋奠於先聖先師後世文廟
之制實昉諸此廟歴久不能無傾頺其有起而
[116-26a]
更新之且不徒新之而必務為永世不拔之計
令規模繩尺動合典禮而經費所出不屑不潔
者介乎其間以之質至聖妥神明此非忠信强
力異乎俗吏者不能而後之莅斯土者所宜矜
式焉知全州事張君學林甲辰四月始下車瞻
謁文廟謂州踞湘漢上流人文鼎盛而學宫傾
圯若此其何以造士爰首捐俸入為州人倡以
是年十月經始越明年乙巳七月落成仲秋舍
[116-26b]
菜堂廡金雘蹌蹌駿奔秩其有容邦人士頌君
嘉績乃疏其營建始末謁予文為之記夫世鮮
任事之人患在茍且目前而不為經久計今全
之文廟上雨旁風䙝越已甚然棟宇榱桷之屬
螙穴其中而膚立其外因陋就簡未始不足塗
耳目君必盡撤其舊而新是謀伐木於山取鍛
於冶治旊於陶選工匠於楚鴻材博植實實枚
枚務俾勿壊而後止斯其計深慮逺匪直緣飾
[116-27a]
文具以博名高矣漢文翁私置學宫於成都宋
胡瑗創為齋舍當時下其法於都邑著為令今


  聖天子誕布文徳追王先師五世易祠為宫


  命禮臣考古廟制祭秩彛器繪圖式頒示中外


  命儒臣博議從祀諸賢自周季迄


  本朝得二十有六人悉附兩廡凡所為嚴師敬學
者盛美而大備如此有其舉之而不慎不詳非
[116-27b]
制也予觀君所改作九房八闥三門六㦸宜舊
制崇聖新宫宜易制陪祀東西栗主宜序毋淆
毋闕名宦鄉賢宜異室毋合享舉向之弗協於
度者次第釐正且將以餘材搆明倫堂而増置
樂舞祭器積日併力不敢告勞豈非所謂式禮
莫愆者歟翼翼廟庭靈爽攸寄所以成此廟者安
可不謹顧近世有司或奉上官嚴檄或下迫公議
黽勉塞責輙索諸富家大賈甚者佐以罰贖之鍰
[116-28a]
贓私之籍是直跖之所築告䖍告潔懼勿稱其徳
也君舉是役𤼵於至誠資以廉禄成畫既定始申
諸臺使比得請百度咸集邦人士義激誠感争樂
輸勿倦而無以盜泉之水汚我璧池者雖㝷常修
廢舉墜之事猶不可無記而况嚴師敬學之大乎
全之明經謝之炯賢而有幹畧君以營建事悉委
之程工授材各適其職昔魯侯既作頖宫詩人頌
之曰無小無大從公於邁又曰濟濟多士克廣徳
[116-28b]
心今


  聖治堯醲舜熏文軌四訖全州為百粵冠冕又得賢有
司張君與為感發興起固宜成之若是其速而制
之盡合於禮也予既嘉君之治行能異於俗而又
嘆全之大夫士庶相與有成為不媿粤之文獻邦
爰並誌名氏於碑隂用諗後來者


  土田州新建文廟記      陸紹琦


  至治之世人無異俗雖遐陬僻壤無自外於聲教
[116-29a]
者固在上之風化殊哉亦以人性皆善明聖人之
道以風示之天下無不可移之俗也是故教莫重
於明倫禮莫隆於尊聖惟至聖孔子自京都至於
郡邑莫不有廟春秋時祭守土主之祀典通行由
來舊已


  國朝肇造鴻圖綂一中夏尊崇聖教典禮有加迨


  聖祖仁皇帝御極


  大書萬世師表匾額宣示天下六十年來涵濡教育至
[116-29b]
於山陬海澨莫不戸習詩書家敦禮樂豈非尊聖
之明效歟


  皇上纘承丕緒光顯前謨復頒


  御書生民未有匾額


  宸翰天章後先輝映又追封五代王爵闕里則大舉重


  新太學則


  親詣行禮尊聖之典皇哉蔑以尚矣粵西為古邊徼地


  自沐浴我


[116-30a]
  朝徳化以來人文蔚起駸駸乎與中土比隆年來如
太平思恩一二𨽻籍之土州縣以次題請建學俱
已奉


  旨允行余奉


  命初莅粵西土田州知州事岑應祺特詳請建立文廟
余甚韙之亟㑹督撫允其請越二年而厥功告成
殿堂門廡悉如規制樽彛罍洗器物具備既告成
事復具詳請記於余余於此益信人性皆善被聖
[116-30b]
人之教無不感發而興起者仰見我


  皇上崇儒尊聖之誠深入人心無逺弗届則兹廟祀之
設非獨肇邊鄙一時之盛典實足以揚


  聖朝之文治於無窮也可無紀歟岑君之治州催科撫


  字善政實多而講


  聖諭設義塾尤汲汲以教化為先可謂循吏故上計以
卓異特聞是役也貲皆已出工不勞民祀典聿新
人心胥悦亦其卓卓可紀者君固世守兹土從此
[116-31a]
克勤厥職不懈益䖍使教化行而人才日盛學
校之興可竢已余重其事而樂觀其成且欲久
於其道也爰盥手而為之記俾勒諸石以示來


  創建尊經閣記        丁亮工


  六經之昭著於天下也如日月之亘於中天而諸
子百家殆如列宿即有矇昧之人或不能辨别星
辰未有不見日月經之所以常尊也自昔聖賢立
[116-31b]
教汲汲於刪述表章以誘掖萬世而為化民成俗
之本顧經也者常道也常恐匪玩則棄目為童習
之言涉獵訓詁之用而經不尊予承乏永安五年
於兹適當逆冦蹂躪灰燼之後每謁先師緬懐爼
豆絃歌之遺風揖諸生進之討論然毎及帖括詞
章猶能娓娓問以漆書石經未免茫然莫知所對
揣其故非子弟之率不謹良由明經之學未之講
也辛酉分闈為請於學使者王公可其事爰不惜
[116-32a]
鳩貲庀材卜於聖殿之後創尊經閣搆五經蔵其
上其下則為義學禮延端謹之儒尊為塾師使成
才者得明尊經之義而小子因之有造雖精粗上
下義藴攸分登堂入室寧有岐哉吾願永之士子
朝於斯夕於斯懋修勤業日就月將於易得隂陽
天地之情於書得恢宏治道之理於詩得温厚和
平之㫖於春秋得扶天理絶人欲之權於戴禮得
謹節文辨等威之數於樂律得歆天地洽神人之
[116-32b]
原融乎一心應乎萬變六經奥義揭日月而應休
明於以一洗蠻鄉烟雨焉斯則不虛兹閣之建也


  創建華掌書院碑記      王如辰


  大中丞郝公撫粤之明年為康熈壬戌四方既平
罷兵休息業循舊典補行粤西鄉試貢士僅三十
人公乃慨然曰九郡之中十年纔一試耳而英才
嚮學域於郡縣有玉不琢有美不揚士奚由勸爰
[116-33a]
考舊志桂林有宣成書院實祀南軒張公東莱吕
公又有桂林書院代更乆湮學廢不講乃相地勢
擇西雝前後池塘翼以巍樓形勝既佳大工斯舉
公及藩司崔公維雅臬司黄公元驥叅議簡公上
皆捐資以倡命教授高熊徵董其役鼛鼓初集羣
心競趨材不庀而良工不鳩而聚門堂齋舍亭閣
厨汲煥然備具又捐資多購經史及四子百家之
文延有道宿儒為之師諸生至者月有廩費以為
[116-33b]
常科嵗兩試所取皆才㧞其竒尤集於斯院於是
馳檄九郡所屬州縣名儁来赴濟濟森森咸以後
至為辱焉嗚呼可謂盛矣予惟聖道之大視王化
通塞前此延齡煽亂五嶺以南幾為異域今蕩平
甫奏而率履周行性善可徵教行則復况三江濯
秀碩徳相望能自得師何必在逺堯舜之道孝弟
而已一貫之㫖忠恕匪他倣鹿洞嶽麓之成規採
安定蘇湖之教法以立誠主敬為要以正誼明道
[116-34a]
為歸聖之作賢之述師之教弟子之學舍斯奚從
是則公之志也公既樂粤士之可與進於道而又
慮無以經乆乃議以全省學租為多士佐讀之資
而崔公維雅樂公是舉復置魚塘二區用贍諸生
期永乆而無廢顔曰華掌書院從公志示仰止也
公平生盛徳大業卓識鴻文史不勝書予幸得親
炙公之丰采言論窺其用心以知其學而樂為從
事斯院者告也因勒其事於石而為之記


[116-34b]
  思明書院祀解先生記     高熊徴


  徴按省志先生諱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戊辰進
士上封事論時政剴切萬言改御史永樂間為翰
林學士直文淵閣時上方用兵交阯先生力言交
阯古覊縻國通正朔時賓貢而已得其地不足郡
縣上遂疎之出為廣西參議尚書李正剛奏先生
怨望改交阯嘉靖間袁公袠字永之吳縣人以僉
事督學粵西初視學首問名宦祠有解先生縉乎
[116-35a]
衆對曰無有袁公愕然即檄郡祀先生云徴嘗讀
先生洪武間陳王道一疏曰陛下取天下於羣盜
救生民於塗炭此帝王之功也絶女寵寺人之患
無聲色遊畋之娛此帝王之略也乃國初至今二
十餘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陛下
嘗云世不絶賢又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愳之陛
下好善而善不顯惡惡而惡日滋良由誠信有間
而用刑太繁也嘗聞陛下震怒誅鋤奸逆矣未聞
[116-35b]
詔出褒一大善賞延於世者也或朝賞而暮戮或
忽罪而忽赦陛下每多自悔之時輙有無及之歎
陛下又好觀道徳心經説苑韻府諸書臣竊謂劉
向學不純師隂氏韻府寒士叢説臣願陛下上溯
唐虞夏商周紀之奥下及關閩濓洛之傳令臣執
筆而隨其後又曰痛懲法外之刑永革京城之役
婦女帷簿不修方令逮繫大臣過惡當誅且勿加
刑倣古藍田吕氏今義門鄭氏家範布之天下率
[116-36a]
先以旌勸之行授田均田之制舉常平義倉之法
古時書院學田興復而廣益之此化原所由始也
又曰粢盛之潔衣服之舉儀文之備此畏天之末
也簿書之期訟獄之斷鉤距之巧此治民之末也
上稱竒才云徵不禁喟然歎興曰先生真竒才也
歟哉其學似董江都其直似汲長孺其文似賈太
傅其正似韓昌黎遭際開創之英君而不得一行
其夙志謫廣西不已又謫安南李至剛之奏胡為
[116-36b]
乎使成祖以任三楊者任之其勲業治效當不止
如斯而已也及徴改調思明遍詢古蹟遺文棄帙
斷簡殘碑無不手錄考太子一泉舊為土府書院
永樂八年先生謫交阯參議嘗寓於此與其郡守
黄君廣成㝷芳咏詩結歡嵗餘而先生始還今其
長老尚能指其所過之處所題之景歴歴言之不
置也而交夷沐先生之化漸染華風迄今其俗喜
購書甚於中土春秋釋奠稱為先師如朝鮮之有
[116-37a]
箕子也非其徳盛感深何以得此乎徴因之有感
矣當時正剛一劾交阯再謫盖逢迎上意以排擠
先生也然使至剛不劾交阯不謫先生在吾粤不
過祀於名宦已耳安能使交人奉為先師懐其徳
教嫓休箕子至於今不替哉然則士惟患無其徳
無其才斯所至皆窒茍有其才有其徳則安往而
不利昔蘇子瞻謫恵州有詩曰為報先生春睡足
道人輕撞五更鐘章惇聞之笑曰蘇子尚爾快活
[116-37b]
耶復貶海南子瞻至儋州僦官舍以居有司不可
買地築室儋人運石畚土助之日與幼子過讀書
自娛又何嘗不快活耶惇亦末如之何也已矣嗟
哉先生惟數竒故不能安身朝廷行其所學以大
庇天下蒼生然千百世之下觀其議論而想望丰
采讀其文章而如見其為人孰得孰失孰賢孰不
肖必有能辨之者彼至剛之劾非所以擠先生乃
所以成先生耳姑置弗深論第書院之設原以助
[116-38a]
學校之不及如白鹿洞以朱子講學而名吾粤之
宣成以張宣公之建節吕成公之誕生而名其他
如嶽麓嵩陽以昔賢得名者類有崇奉今思明僻
隅名賢罕至文教之興始自先生春秋爼豆微先
生其孰能當之爾諸生肄業於斯誠能尊崇而效
法焉將見學為醇儒直能匡主文可名世正不阿
時出而仕也則足以致君而澤民伏而處也亦足
以淑身而善俗庶無負誦法聖賢之意諸生咸曰
[116-38b]
有是哉敢不唯命是聴因遂書之以為記


  永安州義學碑記       陳大輦


  永安僻在平郡之南明成化間乃有是州人物自
先朝一二乙科及明經博士弟子員外遂不槩見
或謂自古廢置不常俗連谿峝地使然也余以去
年夏奉


  命来牧由荔浦江上頻陟壠坂忽得平衍曠然見左右
山開兩水清淺夾州城從旁竹木掩映雞犬桑麻
[116-39a]
依然樂土也及受事之明日諸生童以次進見亦
復温文有禮似盡可教資然後嘆風土如是人物
寥寥豈非以僻在一隅詩書之澤少乎因思所以
振興而鼓舞之者肅謁學宫傾圮頺壊方圖補葺
而庠地偪隘又在城外無以容衆爰共諸紳士謀
擇署右舊址捐創義塾一區為門為講堂為寢廟
各三楹廟祀朱子盖孔子先聖祀於學而朱子上
接孔孟為吾道之大宗也復為左右廡舍各十楹
[116-39b]
以四十七年十二月起工迄今年二月凡三閲月
而落成爰率諸生童而詔之曰爾亦知兹塾之所
以名義乎義宜也人生天地大則綱常小則飲食
細故以至一行之率一辭之修莫不各有當然之
理學者必朝乾夕惕以無悖乎當然而後各得其
宜所謂行而宜之也義又利也學者率之為行修
之為辭無往不得其宜則推之身心家國無往不
盡其利由是本其所學作為文章發為事業所謂
[116-40a]
利用賓於王家也諸生其勉乎哉勿謂地有所偏
俗有所域人性皆善毋論服疇食徳即山居谷處
之民或猺或獞茍知自向於學亦宜多方引導使
知為善之樂焉自今以往毋怠志毋越思毋分區
别畛以相衡蒸蒸向上日新月盛俾聞風者僉謂
永陽片席雖區區義塾固宛然一嵩陽嶽麓逺峙
眉江也於是諸生皆踴躍生喜謂余言為當請勒
諸石因記其年月起止材料工作之費與有成勞
[116-40b]
姓名俾踵事者益作而興之以無忘作始意云


  創建義學育嬰堂㷀獨院記   陳元龍


  西粤逺在嶺表下之人狃於積習茍且荒畧而在
上者有宜興舉之政缺焉未備予以白髪儒臣奉


  命撫此一方已歴四載伏念我


  皇上大徳深仁無逺弗届邉方生齒日蕃耕鑿漸滿已
蒸蒸乎有既庶且富之象矣而絃歌之聲未聞佚
居可慮爰設義學十有七延貧士為之師集閭里
[116-41a]
之童子而教之秀者可造樸者亦使知親遜禮義
也至育嬰堂奉


  㫖通行已乆因擇東郊官地建堂兼施藥餌今日無棄
嬰異日増户口矣又念鰥寡孤獨文王行政所首
先者迺於城北創屋一區以收養之庶無告得所
歸也省㑹守令事繁而郡丞稍暇黄丞名之孝者
勤敏實心遂専以委之不數月而里巷書聲不絶
於耳矣遺棄嬰兒失母而有母矣㷀獨者不憂凍
[116-41b]
餒矣予喜而嘉之郡丞又進而請曰此三事嵗需
官錢若干緡創之難守之不易不圖經費無以善
後也予瞿然率先倡捐藩臬及在城郡邑官吏樂
善争輸共得白鏹三千金令有司權其子母以供
三事之公用有鹽賈余聖言願效轉運輸息於官
以襄善事迺告諸神明召集耆庶而付託之典守
責成有専司上下案牘昭然不可泯自此月給嵗
供無虞匱乏也已予才短力絀規模草創殊慙狹
[116-42a]
隘所望後賢之官斯土者與此邦之士大夫相與
擴充而潤色之則風移俗易瘠土之民真勝於沃
土矣






[116-42b]









  廣西通志卷一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