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4 廣西通志-清-金鉷 (master)


[1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廣西通志卷一百六


  藝文


  歴朝


  記


  桂州新城記        王安石


  儂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
或死或不死而無一人能守其州者豈其材皆不
[107-1b]
足歟蓋夫城郭之不設甲兵之不戒雖有智勇猶
不能以勝一日之變也唯天子亦以為任其罪者
非獨守吏故特推恩褒廣死節而一切貸其失職
於是遂推選士大夫所論以為能者付之經畧而
今尚書户部侍郎余公靖當廣西焉寇平之明年
蠻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
材以枚數之至四百萬有竒用人之力以工數之
至一十餘萬凡所以守之具無一求而有不給者焉
[107-2a]
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
為役亦大矣蓋公之信於民也久而費之欲以衛
其財勞之欲以休其力以故為是有大費與大勞
而人莫或以為勤也古者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
友之禮失則夷狄横而窺中國方是時中國非無
城郭也卒於陵夷毁頓陷滅而不捄然則城郭者
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為存也及至喟然覺寤
興起舊政則城郭之修也又嘗不敢以為後蓋有
[107-2b]
其患而圖之無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
人而治之無其法能以久存而無敗者皆未之聞
也故文王之興也有四夷之難則城於朔方而以
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諸侯之患則城於東方而以
仲山甫此二臣之徳協於其君於為國之本末與
其所先後可謂知之矣慮之以悄悄之憂而發赫
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續明明之功卒所以
攘戎夷而中國以全安者蓋其君臣如此而守衛
[107-3a]
之有其具也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當明天子承
平日久欲補弊立廢之時鎮撫一方修扞其民其
勤於今與周之南仲仲山甫蓋等矣是宜有紀也
故其將吏相與謀而來取文將刻之城隅而以告
後之人焉


  宜州鐵城記         黄應徳


  嶺右自淳祐以來數傳雲南有寇患朝廷重我南
鄙移師戍之今大帥寳文胡公時以郎官轉對上
[107-3b]
前獨謂遣戍非經久之策當如李徳裕籌邊故事
按山川道里擇險築城以扼其阻上雖下其議未
果行也寳祐甲寅秋前聞復棘上思公言乃復經
畧一道公至閱履封以宜當西南夷間道必能干
城者可畀虎符得武經大夫雲侯拱守之侯詣帥
府受約束公曰惟事事有備無患耳昔劉宋元嘉
時佛貍未入寇旴𣅿守沈璞獨以郡居要衝繕城
浚隍上下皆謂過計及魏兵南向所至赤地而大
[107-4a]
將臧質特藉璞城以完往事明驗可見已今震於
其隣獨不當為徹桑計乎侯奉命惟謹至宜顧城
陋不足恃則經營距郡二里而近有山環繞皆峭
壁懸崖内可容萬竈飛泉石井取汲不竭侯熟視
嘆曰防險無踰此矣及聞於公公以聞廟堂得㫖
以幣百萬下之郡鳩工計材伐石畚土因山之勢
聨絡而城之周遭一千八百餘丈為牆為門悉與
山相繆山之前下瞰龍江後倚天河四面形勝屹
[107-4b]
然天成鈎衝肉薄無所施也凡州縣治寨舍糗糧
器械峙積之所咸備而侯未以民遷始徙附邑宜
山治𨽻焉然宜民知保生聚者亦莫不適有居用
永地于兹新城又以見侯之是役非獨地利人和
從可知矣役始於乙夘季春之望訖於仲冬之朔
指授規畫必躬必親其董而相之者郡從事鍾嶅
文學掾林均清逺節度推官顔得遇也城成以其
砌疊皆石乃名鐵城圖上帥府寳文公命應徳記
[107-5a]
之夫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地不能自為險也而設
險則人力存焉重門擊柝以待暴客為暴者不必
有也而恃吾有以待之易前民用豈我厚誣今宜
得侯為保障重門設險於以禦侮備患也何有是
為記


  重修藤縣城記       吳 瓊


  廣右之地西接苖蠻南連交阯惟藤最為衝要蓋
以其左右江東流而經其城之北繡江北流而逾
[107-5b]
其城之東二水環流接於東廣舟車輳集人物繁
稠古城方有五百丈自宋末歸附至今圯壞久矣
至治間始有峝冦自右江乗舟出沒行刼往來任
守牧者每遇警急立栅隄防而已矣天歴乙巳冦
猖獗從繡江下攻陷其城殺傷軍兵自後來攻一
十七次縱火焚蕩民舍官廨神廟悉為煨燼至順
辛未春朝列大夫三峯文侯魁來知是州下車之
初首詢被陷之故慨然發憤遂集諸父老㑹議因
[107-6a]
古城舊制而增損之務在於不擾而辦然以本州
版籍遭火不存乃督屬邑各社農業丁口驗丁數
派每十丁修築一丈立定規模傳之久遠但有損
壞隨令修葺於是民皆歡喜趨役旬日之間城塹
新而秋毫不擾敵樓雉堞聳漢連雲為嶺外之傑
觀矣乃分布軍兵措備攻戰之具嚴加守禦至於
四境亦設猺目官給旗號法令嚴明隊伍整肅壬
申二月初二日冦有四百餘徒乗舟至城門侯乃
[107-6b]
將帥軍士赴敵殺獲旗頭蘇為等三名射傷頗衆
又分攻東南二門城中築禦謹密冦各退散向梧
而去是歳五六月間冦數次往來皆潛踪而過不
能為害癸酉正月二十七日有冦千餘徒乗船百
餘艘是夜艤於城之西岸見城防守嚴備不敢向
而下梧遂流攻刧封肇諸邑殺戮軍民横屍蔽江
至二月初十日從州北潛地而回於是州人益感
侯之力而遠方商旅鄰郡士庻扶老攜㓜而來托
[107-7a]
者如歸焉侯乃西郡世家顯仕於朝自負器望出
守於藤適際蠻冦作孽嶺外二廣海北三道多罹
其害獨藤城殘破之餘得侯為完修蠻冦避不敢
犯譬猶廻狂瀾於既倒矻砥柱於中流焉信其難
矣其他豐功盛徳形於歌頌登於篇章於此畧之
可也兹以藤人父老備修城之蹟徵言書之於石
予嘉是事而敬公之徳遂為之記


  靜江新城碑陰記       楊子春


[107-7b]
  廣西古南越地當楚越之交秦漢為南郡史祿開
靈渠漕運乃通歴代更革不一隋廢始安郡為桂
州總管府置大使唐因其舊尋改大都督府後又
陞為節鎮宋置經畧安撫司國家混一寰宇建元
帥府立亷訪司以糺劾一道稽之分野則唐僧一
行宋蘇文忠公諸說以湘南為鶉尾之次桂林當
軫十一度其論廼有所據我朝承平百年蠻夷率
服城池稍以廢弛至正十有一年監憲伊勒濟哷
[107-8a]
公憲副是邦明年淮右盜起湖廣不守賊遂入湖
南衡永皆警嶺海震動公諭衆曰八桂根本一十
六州國保於民民保於城乃議建築城池以為設
險守國之要遂捐俸於官貿易海鹺積以歳月息
倍至萬經制之費皆出於此以至正十二年冬十
月甲子鳩工軍民就役者五千餘人自北而東由
南而西城廣袤三千七百丈監築官吏分命督役
人各賦四十丈鑿石於山督工吏士凡二百餘人
[107-8b]
計日取石皆有數工匠及軍民充夫役者日給鹽
折錢一百文廩米三升凡城内外自頂至踵皆甃
以大石瀋米為膏煉石為灰擣如墐坭塗澤其中
城兩廂皆砌石三重基址堅厚自下樹石櫛比而
上端方周正文理緻密繚繞周廻一十餘里起於
東北寳積山連風洞因山為城增卑益高築女垣
建睥睨各數十百又東為就日門又東為癸水門
為行春門又正東為東江門正南為安逺門為通
[107-9a]
明門左為掖門以達東江門又南為小南門又西
為麗澤門為西成門西北為寳賢門正北為迎恩
門為安定門為拱辰門為鎮嶺門城門皆建樓閣
設闉闍其最大者為逍遥樓下各為磴道以便登
陟團敵為臺者三十九臺上建樓樓皆外向以便
觀覽團敵之中又其大者建雄邊樓城門樓閣其
高廣又倍之守城吏士為周廬五十三所以庇風
雨城上壘陴外向皆有箭眼内亦設女牆以防墜
[107-9b]
佚城之顛面皆砌以磚石其平如砥外築闌馬牆
以䕶城輪奐一新雉堞相望流水縈帶羣山聳立
長虹夭矯烟雲相連誠一道之偉觀也肇基於至
正丙申之冬竣事庚子歳之八月凡一歳耕穫之
時休暇以恤民力以實計之四年而克成厥事其
勤可謂至矣城以丈計三千七百有竒城高二丈
有竒城面濶三尺有竒以丈計當用之石一千餘
枚為石三百一十萬八千有竒工石之工以日數
[107-10a]
之六十三萬五千五百有竒軍民夫役之在官者
以日數之一百二十四萬六千四百有竒城臺之
樓以間數之一百七十五楹有竒竹木之數計百
餘萬灰與米和而為膏計米四千八百五十石有
竒灰以石計三十餘萬有竒瓴甓之數三千萬有
竒金鐵之用以斤計之一十萬三千八百有竒財
用之廣鹽以引計九千九百有竒折緡錢三十九
萬一千七百有竒軍民之役於官者傭工廩稍為
[107-10b]
米三萬一千七百二十石有竒犒賞之用不在數
焉其費可謂大矣是役也官吏督工役者一百七
十八人工石之工一千二十七人竹木之工一百
一十八人取石於山監臨官吏二十七人吏卒四
十人惟百執事之駿奔兵若民之効力其勤勞之
至四年於兹城築大事也不可以不書爰備述其
事勒之碑陰云


  原建永安州碑記       彭 栗


[107-11a]
  永安古䝉州地也䝉州舊治去立山縣西其地有
䝉山䝉江州之得名以此年代久逺興廢莫詳考
之地志唐武徳間始有立山縣𨽻樂州樂州即今
平樂府則䝉州在唐時已廢或併為立山縣未可
知至洪武己丑邑民陷於草冦户損過半知州李
昻奏革縣治為古眉巡司𨽻平樂縣立山之廢久
經百年各處猺獞竊反居民流移他境守土之臣
間提兵深入殺戮未幾而兇獷愈熾卒未有思所
[107-11b]
以建置安輯之者成化十三年丙申巡撫甘肅副
都御史朱英總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下車之初
邊務方殷而平樂府江之警尤急乃悉發桂林官
軍順流而下㑹合總府諸軍授以方畧分閫尅期
進攻茘浦破賊險隘賊畏懼斂跡尋欲回師因謀
諸總鎮從事者曰自古為治貴威愛兼行撫懲並
舉猺獞亦人耳貪生惡死當與人同况聖天子明
徳慎罸璽書屢下未嘗不以撫綏為言吾儕受此
[107-12a]
重寄曾不是議而惟終歳窮兵以事征討無乃非
朝廷意乎衆皆曰然於是推誠備榜諭以兩廣先
此致冦之由與今所以弭盜之方慎簡司府賢而
有為人所信服者遍行招徠期在同心同徳感格
兇頑復為良善未旬月間梧州府等處撫安編籍
各有成效立山猺老李恭玉聞風知感首遣子扶
寳等率衆詣軍門納欵願為編氓乞復州縣永為
保障都憲具招撫之由以聞䝉上深加嘆賞顧謂
[107-12b]
侍臣曰都御史言是四方萬里之民皆屬朕之赤
子與其捕剿以為功孰若懷柔以為徳即日降敕
奬諭許便宜從事都憲憫立山之民首先歸順即
其地深廣四阻大山實廣右之腹心猺獞之穴窟
復立州治以綂攝之斯經久計也遂偕總鎮太監
李坦總兵平鄉伯陳政副總兵都督僉事白玉三
司叅議遂舉桂林府推官閉魯為知州土民李扶
寳為吏目合詞上請優詔曰可名其州曰永安於
[107-13a]
是都憲率郡衛執事等即其地披荆除草築城鑿
池周圍八百九十步門三包以磚石建州衙等處
分工興作庶民子來於時鎮守少監等遂相與董
其成焉始事於成化丁酉夏五月至明年四月訖
工復以各民丁糧通第高下編為里甲以次應役
又擇其俊秀子弟入學延師訓廸文教聿興人心
知勸落成之日衆口嘖嘖稱嘆謂百年梗化之蠻
弗事干戈一旦入於版圖轉殊音變異服奔走承
[107-13b]
順與齊民等於此知聖明之恩大矣偉矣昔有虞
之時徂征有苖三旬而猶逆命益拜首而言曰惟
徳動天無遠弗届至諴感神矧兹有苖禹振旅而
還厥後苖民率來格於帝舜文徳誕敷之日我皇
上繼天保民專務徳政而於統御遠蠻率先撫後
捕是即帝舜遺意也都憲仰體聖心首建大䇿宏
兵威而布誠信安反側而奠邊陲將見逺邇向風
争先歸順兩廣軍民自此可以安枕矣若都憲者
[107-14a]
庶幾無負付托之重者哉而其建州設學編户定
籍籌畫綜理之勞閉陳諸賢實任之是皆可書者
也予故為之記以為來者勸云


  府江三城記         蔣 冕


  灕水自興安海陽山分流而南經桂及昭㑹桂水
茘水及他諸小水趨梧州曰府江梧有總府而桂
則廣西三司之治所在焉自桂之梧未有不經府
江者其江之流洄伏湍激亂石横波兩岸之山皆
[107-14b]
壁立如削而林箐幽阻為猺人所居據險伺隙以
事剽刼官船商舶往來為所患苦蓋非一日其間
最為要害之地曰廣運曰足灘曰昭平上下皆百
餘里自昔立為三堡戍以兩廣之兵合千餘人然
守無城垣居無屋宇披草茅樹竹木以為營名雖
曰營而實上漏旁穿坐卧無所一遇炎風寒雨軍
士不免仍棲息舟中嵐瘴鬱蒸病死相枕其幸存
者精銳之氣銷耗且盡旦夕惴惴焉恐冦盜掩擊
[107-15a]
之不暇其孰能揚臂鼓勇以當賊鋒哉先是兵備
副使餘干張君吉議城三堡白其事於前總督右
都御史華容劉公方始事於廣運僅完外城而張
君擢憲使去未㡬莆田鄭君岳以按察副使繼為
兵備念前功未䆒思續而成之正徳二年丁夘今
南京户部尚書應城陳公適以左都御史來總督
軍務君具以其事白之公慨然報可尋有栁慶之
師公由梧至昭溯府江而上歴於前所云要害處
[107-15b]
指授方畧令亟為之君乃以其年冬城足灘廣袤
百餘丈高二尋為門二為樓五為屋於城中者五
十楹以處將吏士兵明年戊辰冬城廣運繼城昭
平廣運則因其舊而加甃砌焉為門一為樓二為
舖四為屋如足灘之數昭平西岸有廢城一區成
化中總督桂陽朱公所築後陷於冦榛莽叢生狐
兎所嘷豺狼所宅將營新城其父老進而言曰城
之規制請廣之使兵與民並處而移廢城舊甓以
[107-16a]
助費君乃度東岸亢爽之處為城一百八十餘丈
為門二為樓八為屋七十楹移驛舍巡司於城内
虛其地三之二以為民居而於三城之外皆環以
壕塹其深與廣俱十餘尺竪旗標於方隅嚴鉦鼓
於旦暮凡攻守之具無一而不給焉總其費磚以
萬計者一百七十有竒瓦半之木與石視磚瓦十
之九用銀以兩計一千五百有竒然皆出於公帑
未嘗濫徵一錢其力則取於輪戍之兵及所居之
[107-16b]
民未嘗他役一夫規畫考校極其纎悉無欺蔽浮
沉之費既落成形勢壯偉規制完整屹為一方巨
鎮君以書來屬予記其事竊嘗慨夫府江之冦巢
穴深阻出没無時臨以大兵則禽奔而獸逸殄滅
未盡遺種復熾肆常時防禦不能一日去兵而所
以為守之之具者尤不可以無備顧兹三堡因陋
就簡於數百年之間一旦舉而城之其為一方永
久之利未可以一二計也使非陳公好謀能斷長
[107-17a]
顧却慮知人善任不為疑阻則鄭君雖負籌邊長
算安能展布四體無所顧忌共成保障之功哉陳
公名金字汝礪鄭君字汝華擢憲使以去予同年
友平樂知府安仁官侯㫤累書來速記且亟稱二
公保障之功不可以無述遂叙次其始末以告後
之人


  修羅城縣城堡記       周賓興


  嘉靖甲寅冬憲副洛南陳公以嚴明賢於當道部
[107-17b]
院思庵鮑公因重委董師北行順江而下過金陵
駐蘇湖以遏海冦明年秋始還粤西坐鎮栁慶至
則於屬治州邑無擇窮荒僻地舉巡歴以徧其地
方之治亂民生之利病山川之險夷道路之通塞
凡可以禦冦利民者日焉於賢守令是詢及延訪
故老鄉士大夫叅酌衆論以得其詳夜則明燭獨
坐靜言思之孰為善孰為未善孰可行孰不可行
因革損益之宜豁然有得則喜乃識之漸次見諸
[107-18a]
行事其勵精於政理者如此羅城𨽻屬栁州設邑
治於深山之中環邑而居者僅百餘室而四顧岑
寂藩臬分司舊無所備惟舊一公宇歳月經久撑
東而傾西居其下者每至於崖目不安公按歴至
羅邑不但信宿於此目擊其荒凉狀因詢其故以
城卑而可踰越城來冦者不知其㡬自是而民不
敢居居於是者則遺黎及商販而已又窮夫宿冦
之所自至以西去六十里許異境劇冦盤諸隘而
[107-18b]
來集謀肆暴循麓而下僅二十里曰中峝環圍皆
山民物鮮少終日無人跡為冦所必經之路羅民
並受其殃視此以為坑塹公深知其然因築堡於
峝之坡以百餘兵守之冦來也遏其鋒而折之其
或越堡以過則尾其後而殱之及其擄掠言還乃
邀其歸路不使有隻牛疋馬之利則羣盜於兹絶
跡自縣治延數十里皆帖席而卧而羅邑之保障
斯固先是公不欲勞民以傷財乃出公帑以募鄉
[107-19a]
夫苐民樂觀厥成不召自來誠如子趨父事時委
余以課工余因以堡事分委巡檢李修自行督理
城池計三百餘丈增崇四尺周垣百餘丈高九尺
許首事於四月十有五日告成則五月二十有二
日也蓋民樂於效用而公務因以猝辦工甫訖父
老揚揚而來喜色相告明日余勞以酒肉乃喧呼
出門而去笑聲應山谷又明日復來告云生我者
父母也保障兹土以安我者公也庶民小子其忍
[107-19b]
負公而弗感乎雖然感於吾心無以自見猶弗感
也幸為識之識勿堅且久者感之未深也幸為鐫
石以記樹於衆所屬目之處使觸於目而感於心
不但感於一時之暫而已蓋庶㡬氓之蚩蚩荷公
之愛無已也余因慨夫公道之在人心不以庸愚
而冺不以窮荒而汨民既有以感乎公余烏得不
為羅民識之哉因為之歌曰始公之來羅城兮覩
岑寂而悲愴奠黎元而求厥治兮計亦云其皇皇
[107-20a]
亟垣堡而崇墉兮庶起敝而還康幸羅民之安堵
兮頌公徳於不忘紀厥績於弗磨兮樹貞珉於學
宫之傍庻千秋百歳兮允矣萬夫之望


  重修博白縣城記       陳良珍


  博白縣唐南州故地也武徳四年始置南州建城
焉其後屢遭兵燹初毁於淳熈六年再毁於洪武
五年復襲陷於天順之六年成化間都御史韓公
雍營築之建門二正徳初知縣張璧光堙其南門
[107-20b]
名東門曰平政門其形如罋卑且隘僅容庾廥巨
室富民鮮居其中萬歴二年夏僉憲道南適按部
至登而覽曰邑依於民民依於城城而非民其誰
與守况接嶺海之間密邇猺蠻荷㦸負劍者不時
竊發不擴而大之非所以蓄廣衆而杜窺伺也於
是上其議於撫按請發餘餉三百金修之顧尹是
邑者咸亟遷代去址基雖規度訖無成功迨三年
延平林君瑄至殫力畢功趣竣事邑之博士吳君
[107-21a]
希孟王君文焯請余記其事勒諸貞珉以示來奕
余曰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斯舉也
得無重傷民力乎二博士曰適營度而衆工畢集
令不煩而趨事争先築者築度者度負擔而陶甃
者環而列命侣而輿石者奕而至累土而荷□者
絡繹而不絶民咸樂之奚其勞余曰民其可以義
動不可以私役乎令之以道則民翕然從令之不
以其道則民蹙然拂故虒祁築而晉石言長城築
[107-21b]
而土崩兆非民之情異也顧上所以令之者何如
耳兹舉將以庇民也非以疲民也令之以道者也
非强之使從也宜斯民之悅而忘勞乎夫秦有巨
賈室湫且隘珠璣犀象文貝縣瓈錯落户外客曰
君有千金之積而無千金之室如慢藏何於是高
其垣墉大其閥閱崇臺廣厦食客被紈綺曵朱履
者三千雖有鬼蜮狐䑕之奸望其垣墉遷延而不
敢進矣博邑之饒甲西粤奚啻一賈也往者居民
[107-22a]
之廬井衣冠之望族森列稠聚於郭外其内之所
恃以為環衛者兵壯徭夫以守樓櫓鳴擊柝耳能
保其無窺之者乎今百雉宏開臯門並建富室縉
紳環堵其中菁莪棫樸之化汪濊淪洽營堡卒旅
之士日簡練操閱文教武備與版築並興椎埋不
逞者行將屏跡榛莽伏戎者漸已潛蹤寧復有望
其垣墉如昔日者乎是役也城增一百八十丈有
竒創南門曰廣化敵樓三串樓二百間經始於萬
[107-22b]
歴四年七月二十七日成於萬歴五年二月二十
七日董事課功者則典史黄珮本州倉大使陳崇


  重修南寧府江城記      蕭雲舉


  晉興郡治濱河河水囓岸者數十年浸淫之久時
有崩剝自鎮江樓毁後河流湍迅&KR0616&KR0616衝腰射脅
頻年物力彫敝衿帶冠紳之屬不啻晨星青鳥氏
輒云水之害匪直士庶病也城郭亦病蓋水為發
生導祥之源靜則利激則害順則善下逆則横流
[107-23a]
城郭於江宜逺不宜偪宜堅不宜瑕為水也計者
導其勢為城也計者厚其基裁成功力固兩相需
也邕江之岸高於城身者尋尺循岸而上層累若
升梯然岸距城不數武春夏之交桃花白蘋兩河
並㑹洪流巨浸每歳輒二三至以為恒俯堞而瞰
之百雉瀕危勢凜凜欲墜故郡邑之有河患猶三
陲之患邊瀕海之患倭也故防海之憂與兵禍等
而捍衛之功與折衝等夫愚者處堂而嬉無足訝
[107-23b]
已智士識微窺遠烏容泄泄然邕於江左為綰轂
自儂氏亂蒿棘閭井以勤王師宋元豐六年城始
再徙明興二百餘載稍稍豐其齒育守土者䝉安
襲嬉無暇問封圻事日月彌久城彌傾仄土惡善
潰重以淫霖隳之城以下浸浸乎阯半囓矣去夏
陽侯為祟佐以雨師一夕而拉然剨然頻河之屋
至為河伯窟宅何以奠厥攸居㑹治兵使者胡公
諸所為恤人隱核吏蠧嚴斥堠蓄儲糈練軍實以
[107-24a]
備緩急其綢繆武事良悉暇以其時諦觀睥睨間
而憂之謂卒有叵測如城社何若不即治因仍陋
簡及瓜以竣後之君子彼復狃如是將縣官奚賴
焉而郡守林公亦然曰設險域民匪城奚衛是役
曷容己已於是召陶人為甓甓凡若干召石人為
甃甃凡若干召埏埴者司厥役傭直若干而以文
武兩官董其役畫地而築分工而廩勤者旌之怠
者杖之經始於庚申之秋越辛酉匝歳而成城之
[107-24b]
濱江與壕者廣輪之八十一丈高二丈五尺有竒
闉闍凡四堞凡八十有九費僅二百四十餘緡貲
亷而速工堅而完厥狀如玉鱗皓齒望而知為雄
邦嚴嚴翼翼屹乎稱鉅觀矣於是文武董其事者
與鄉大夫父老謀而屬余記石余聞夫子之繫易
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未已也而又曰重門擊柝
以待暴客良取諸豫當其卜卦尚象曷嘗有暴客
虞而方晝儆夜方雨戒寒其重門擊柝之指所為
[107-25a]
建威銷萌計周而策逺如此楚師伐莒以渠邱城
惡衆潰𫝊曰莒恃其陋而不營城是故浹辰而三
都之境楚乃得志有土者奈何示人以瑕異時周
宣王中興修明文武之業既命南仲往城朔方又
命宰衡保傅之臣若仲山甫者出而城齊其功烈
被之管絃聲若金石迄兹爛焉夫以莒之啙窳而
僨如彼周之飭備而興如此城之不可以已也如
是天子冲齡在宥詔師武臣力劻勷出塞奮而東
[107-25b]
征又睠焉南顧時飭邊圉吏慎固城守乃臬使者
乗軺行部宣政問俗即荒陴僻障趾必躬之邕據
江左上游蠻漢錯處釁孽躭躭在肘腋間而衣襦
之戒首營兹役至晨宵督厲冀有永圖且募健卒
繕營房行且集材鳩工議復江樓以防水患是臬
大夫暨郡守能宣布上意而與南仲山甫比烈也
詩所稱出則賦政入而式辟儻云天保治内采薇
治外者非耶雖然城固有形險也無形之險在黔
[107-26a]
首當事者又呴濡而噢咻之業已不樓櫓而壯不
管鍵而嚴籌險如是古者鶉觚城郎竣事而榮之
惟時有鶉升觚爵之上主者以為祥徵余不佞以
巵言代觚而爵焉敢謝不敏惟是上下神祗實式
靈之其荷寵於邦君大夫也宜與邕之山川土田
並永永已代有興者畏民巖而增修其闕無俾城
壊是在愛養拊循哉是在愛養拊循哉臬大夫胡
名廷宴閩之漳浦人郡守林名夢琦閩之晉江人
[107-26b]
郡丞張名繩臯滇之俞元人袁倅名冕楚之潛江
人司理李名自榮梁之固始人陳令名竒器東粤
之順徳人督役者萬夫長蔡名若芝郡人治獄事
吳應選楚之黄岡人法得例書


  拓建岑溪新城記       曾 莘


  岑溪控轄連永而東有要峨崩塘之崿峭西有石
瀧野狐之嶻㠔南有馬嶺鳯山之嶙岧北有白石
烏峽之巑岏業稱四塞地矣乃柄事者猶然煩拓
[107-27a]
城之請何則岑非無險之患患在有險以為冦資
亦非無城之患患在有城而卑隘不足恃以無恐
也鄉官梁専監生梁以梧貢生鄧鰲生員甘克敬
李紀等計先見此具呈當道請宏拓城池以堅保
障以奠社稷以安生靈事當道鑒其訏謨逺慮真
足以䕶國而安民遂允其計而請命既得所請以
不佞未即入岑舉其事屬撫夷别駕歐公爚撫夷
公規拓城堵幅員㡬三百六十丈壁立儘一丈有
[107-27b]
八尺酌議經用凡七千九百八十餘金居無何撫
夷公以遷秩行不佞始奉檄視事不佞牧民守土
吏也私念用兵之後民間瘡痍未盡起公帑未盡
饒倘不殫厥心而下窮民力上濫公帑如皇上憫
炎徼之意何如柄事者為國為民之意何用是凜
凜悉心經理未㡬城基開拓之始適王尉君覲事
回任之日相與持籌而計隨事而酌版築欲速成
又虞重妨稼穡錢穀欲時出又虞濫恣及冐破幅
[107-28a]
員壁立悉稟成畫復又採之輿情益以臆見城之
麓有隍以瀦水有三陸門以通道有二水門以洩
霖潦城之上有四樓櫓四敵臺一長生樓七百四
十一雉堞以資戍守佐地靈鳩合將作時則有若
攻石之工攻木之工攻鐵之工塼埴之工設色之
工分視員役時則有若董伐石者董陶甓與堊者
董甃築者董採運木料者他若㸑陶有奠肇基有
祀架梁有祝以至廩給犒賞工食優恤之類備具
[107-28b]
載籍中者又不一而足統計經用共費帑金實四
千九百八十二兩有竒經始昨歳仲秋至今秋孟
月告成蓋閱歳餘而岑城非復曩時之景象矣金
湯在望磐石永奠即猝有蹂躙可恃之以無恐是
宜記之以詔來禩


  重修太平府城碑記      龍文光


  古者有城非苐域民以封疆之界蓋亦取諸盛民
之義故仲甫之於齊召伯之於申於韓是天子命
[107-29a]
大臣往城初封之諸侯盛民也齊桓之於衛楚邱
杞緣陵是方伯約與國城避患之諸侯亦盛民也
其功皆播諸聲詩事皆紀諸春秋乃今之郡何啻
古百里之大國今之縣何啻古七十里之伯五十
里之子男而城之卑薄不稱甚非古重城意也粤
西有太平郡古南粤地漢屬交阯郡曰麗江唐為
羈縻州宋平嶺南立為寨國初改為府逼近交夷
為全粤第一重門限是太城固而全粤藉之以安
[107-29b]
太城脆而全粤緣之以危者乎頃者揭竿四起我
粤賴聖天子神威遐暢當事綢繆慮周以五羊三
楚之大藩焉不免齊魯梁秦晉之内地焉不免而
粤以西獨免之飲水思源我粤安享昇平豈偶然
哉乃昆明陳公守太平政通民和百廢具興而築
城之功為尤著太平築城例派各土司土人不免
秦境視我城身高低厚薄莫軌於度未㡬輒圯垂
二百六十餘年有憚勞恤費而適任其圯者有蘧
[107-30a]
廬其官汲汲若不朝夕者而城圯益甚大夫嬰其
敝不避囂讟以從事時都御史許公駐桂陽馳檄
郡邑修城大夫以狀白報曰可是舉也材中度甓
中陶工中程費用如干咸取給於贏未嘗損民間
半緡派土司一役經始壬申之夏七越月修築城
垣周遭六百一十四丈月城一城樓一樓臺一輿
夫窩舖八新砌月城便門增過鐵門二包裹北門
文昌門二鐵補東南西城門三蓋始事時大夫實
[107-30b]
與崇善縣譚公工分仁義禮智信委任諸屬奬勤
振惰以故諸屬協衷庶民和㑹而成以不日也城
成之明年癸酉諸紳士民謀紀石而徵記於余余
惟築城有功勲著當時澤流後世者周公有雒邑
之營此取天下道里中也武侯之築諸葛城此為
當年據險計也惟是張仁愿之城三受降遮虜入
冦歳省費億萬李徳裕之城威逺最為西川保障
則實邊城外固内地始安則太平為全粤門户而
[107-31a]
交夷必窺之路我大夫有盛民之功如是不真大
有造於粤也哉昔司馬子長謂非常之功必樹之
非常之人余於大夫亦云况我粤土地赤窶財賦
不足當中州一郡自黔遼餉加人無固志余力為
維桑請命而黔餉蠲遼餉減非曰市恩亦以為民
也誠以余兩任繁邑深有見於民窮盜起盜起肘
腋雖有完城將焉用之大夫凜凜務拊循不加派
繕城而得衆心以成之尤其得無形之金城也夫
[107-31b]
春秋書二十有五非義非時者書雖義與時必書
重民力也大夫舉合義時於春秋法當書余故書
而鐫之後之君子其毋阻於難而隳成績其毋忘
大夫之功大夫諱爰謀南直興化籍昆明人譚公
諱聖謨湖廣醴泉人他執事有勞者具載碑陰焉


  栁州北郭碑記        余勉學


  先王之建國也樹徳以基設險以守此其為慮豫
且淵乎昔者儂冦甫平余襄公遂城桂州君子與
[107-32a]
之與其豫爾當馬平濯征蠻㓂之餘諸椎髻卉裳
方向風脅息人且以承平為賀而亟城其北郭豈
治安之道莫是急乎蓋先人之憂而憂之非漫然
舉也吾柳郡城當五嶺西南牂牁水自西北來㑹
遶郡城三隅周旋東注雖非漢廣亦可謂天塹矣
獨直北一面通塗數道無封域之限山谿之阻我
固可往彼亦可來識者有深憂焉歴數百年卒莫
之為何機㑹之難遘如此哉嘉靖二十四年秋九
[107-32b]
月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惠安張公
浄峰征蠻將軍平江伯合肥陳公竹泉以天子命
督師討蠻㓂於馬平之五都師既克乃以其暇登
郡城周覽焉顧雉堞之綿亘俯江流之廻合喟然
嘆曰美哉將將乎洋洋乎其斯以為固歟然無崇
岡巨阜為之殿恐扶輿清淑之氣無以萃且覬覦
者易逞猺蠻雖平容詎無他慮乎時郡邑諸生有
獻議於兹欲城北郭以飭外蔽者深然之念底厥
[107-33a]
績須良有司適難其人已而崑山王君三接以南
京祠部郎來守兹郡首謁於蒼梧即喜曰是吳中
人傑也必能憂吾憂事吾事矣遂以諸生之議畀
之俾底行焉君行省之復於公曰是守職也敢不
奉命暨歸乃布徳兆謀披草萊躬陟降既景乃岡
考中用極度財計工審時約費為計簿以請於大
中丞曰是果能憂吾憂事吾事者矣茍利生民財
用何惜遂褒答俾底行焉命下君侯即召工師裒
[107-33b]
材伐石諏日肇緒距北厢闤闠五百歩許為外郭
郭之長凡五百七十九丈髙丈有四尺基視髙省
三之二起自西江迄於東冲因勢立基前却委蛇
甃以陶甓實屏塗泥故不必隐以金錘而豐坊袤
址鞏固如磐石焉即郭之中為譙門凡三正北曰
拱辰心王室思藩屏也東曰賓曦崇陽徳布和惠
也西曰留照存陽明燭幽昧也門之上拱辰以樓
冒賓曦留照以平屋冐各三間干盾備焉沿郭曲
[107-34a]
折為敵臺十臺有舎旗幟列焉為軍營三營有廬
楚戍卒居焉距郭中南十丈築鎭粵臺其髙凡二
十有四尺應坤之數縱廣凡一百八十尺當二九
之數象兩儀也覆臺為層樓高三十六尺應乾之
數凡五間象五行也左右有軒前後有廊皆所以
羽翼乎樓旅楹四周象列宿也縱横視臺樓之中
扁曰粤西雄鎭言徳威逺被胥底寧也臺南下有
堂凡五間東西為序各如其數直前為儀門樹坊
[107-34b]
於中又前為外門凡三間門之端扁曰龍城書院
崇文教且將以象賢也中儀門左右為碑亭二即
東偏為土地祠一自堂徂門蕭牆連絡左右布分
環匝其外繚以閈閎規模氣象翼翼如也秩秩如
也是雖因地利成天險而裁成輔相乎堪輿者陰
以寓焉是役也内則取諸四所之軍餘外則取諸
三哨之上卒而居民曾不知有號召之煩凡役於
公者人日給銀一分有半圬者倍之梓匠視圬者
[107-35a]
為増損木石之直以良楛為上下總其費皆於軍
餉取給而吾民曾不知有征科之擾工經始於嵗
丙午冬十二月未朞而臺成踰年而郭就樓觀門
堂翬飛鳥革觀者驚猶神靈之所為靡不嘉我君
侯經理之有方也而中丞成始成終之功尤章章
於夷夏然其機㑹之際殆有非偶然者已吾聞仁
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故其視民之憂猶已之憂
天下之事猶一家之事也昔中丞視教於兹常以
[107-35b]
誠明之學誨我諸生暨君侯莅政告人每以不欺
為訓是其志同其道合雖曠世猶能相感矧生同
一時官同一方其任之弗貳勞之勿惜固其宜哉
吾栁當妖氛蕩滌之餘獲屢豐之慶中丞又能散
其小儲建此長䇿風氣既萃人文以宣外侮潛消
内寧益固天人合處交相為益斯其時哉易曰損
上益下民悅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公之謂歟
又曰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則又君侯之謂矣二
[107-36a]
公惠孚我民利及萬世邦人士䝉其惠利逺其災
害懐徳思報且将即是祠焉而尸祝之以崇報於
無窮垂勸於来世其誰曰勿宜今而後嗣君侯者
皆能以中丞之憂為憂君侯之事為事則必敷和
有民綏厥士女所欲與聚所惡勿施雖無一簣之
覆臺也為益崇郭也為益厚若夫匪徳是務惟威
刑是崇是滛若𫝊所稱好惡拂人之性則民心携
而叛離作雖有金湯其誰與守又不若折栁以樊
[107-36b]
吾圃也詩曰無俾城壊無獨斯畏是非古今之大
戒耶是舉也巡按監察御史豐城徐公南金内江
蕭公世延先後按治莫不嘉乃績俾亟成之副使
新建魏公良輔長洲徐公貞㕘議莆田朱公道瀾
惠安康公朗㕘将慶逺戚公振咸有功於提調而
魏公職司兵備尤注意焉府同知東莞林君時衷
通判鄞縣徐君栻推官寧州鄒君邦欽知事臨川
周淯咸有功於協贊而徐君經費有制出納無爽
[107-37a]
績尤著焉柳州衛帶俸都指揮張世爵指揮張奎
湖廣永州衛領哨指揮陶禮俱有功於督理者也
至於日省月試課工程傭悉智殫力佐我君侯則
唯陶子之能厥工告成郡遣博士鄧炳黄處中屬
予為記因次其事以遺之且以詔夫將來


  修建灌陽治記       趙嘉慶


  縣固有宜陽之大曲逆之壯介通道大都為四方
萬里所屬目者吏於其間銛厥芒頴以炫能名流
[107-37b]
治聲於天朝馳逸駕於官路殆如建瓴之水敷揚
四達所居然也至若附庸之邑不能十五鄰於蠻
獠僻在遐陬學士大夫率多陋其土而夷其民民
亦恃陋阻其教也然則幾何而不胥為夷哉全為
州窮湘源而瞰嶺右於湘部為陋灌陽又其支邑
去郡且百餘里逺中土而逼猺蜑前後令長計資
者翫愒以俟去茍禄者侵欲以自腴傷紀頺綱顛
仆相望連帥旰江鄧公坰念棠苃之舊思所以惠
[107-38a]
綏其民諏詢厯歳始得今令張公從龍而剡辟朝
廷從之張字子雲老儒也博聞强識篤善行而不
怠厯仕以亷敏稱命下不得辭則單車至縣實淳
祐辛亥八月八日也始至謁舜祠於華山之陽拜
禹廟於澥江之滸退而嘆曰是知所尊良心古意
未冺也若之何使舜禹之澤不下於吾民乎入視
公廨棟梁欲離咿&KR2374作聲吏雨立於頺廊囚露坐
於隳圄則又作而言曰是聽政修令之地今堙圯
[107-38b]
至此兹心不爽昏亂百度於從政乎何有因命撤
之有悚而告曰郡急索租且無所出奚暇及此則
應之曰於我視成汝無苦自是捐已所有得六十
萬鏹士衆叶助亦如之掄材於野甓瓦於陶傭工
於市公役而私酬之民用懽趨往往恨不及與也
甫再閲月門庭革故矣又不踰時㕔宇鼎新矣廊
以間計者皆應時而具辛亥十月僝功壬子九月
告成爽塏髙明閈閎楹翼咸中矩度民奔走受令
[107-39a]
於簾廡之側吏重足一跡於軒廐之下巖牆凜凛
視昔何如而眼前突兀乃遽見此張君豈以是炫
能名於通道大都乎又豈以是緩租賦於觀察刺
史乎逺民望之森然魄動曰吾慧君哲父之所宅
也則信之滋篤奉之益専教化號令之孚於民顧
豈貿貿而來憒憒而居逡逡而去比乎噫是真能
且賢矣予方以其治狀轉而上聞郡太守等衆楊
公大雷亦交薦之張乃具顛末要予記其事顧讞
[107-39b]
議積未暇也而請益力乃為援毫抽思直記其實
而慨嘆士大夫分量之天有不可同日語者以膏
腴之地要害之郡而姦利浚財怙冐賊虐大刻於
民者類以不可為藉口灌陽蕞爾邑外足貢輸内
給營繕官不知費民不知役化行俗易庭户肅然
郡邑有不可為者乎青衫葉枮恩愛滋洽蚩氓鼓
腹野人挽鬢令尹鳴琴不下堂而芘燾之宏浹於
四境宜陽曲逆之大固未必能然而耀能名釣聲
[107-40a]
利殆智之鑿耳張君所羞道也新令尹至盍告之
曰子善繼之國無小


  建總府記         韓 雍


  兩廣百粵地自秦置郡縣以来蠻夷叛亂征伐不
能無置将分閫不常所治而總府之名未有太祖
髙皇帝疆理天下設官分職兩廣各置都布按三
司統治之永樂廣西置鎮守内臣總兵武臣景泰
天順間廣東置如廣西然各守一方不相統制而
[107-40b]
兩廣總府之名未有自是以後軍務兼用文臣或
總督或提督贊理或兼理巡撫或不兼又或専巡
撫不加督理而總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之名亦
不多有成化改元初聖天子軫念兩廣生民久罹
賊害累征未能平乃命将出師以今太監陳公瑄
監督軍務雍贊理来問叛夷之罪師至廣前巡撫
皆改任去雍遂兼焉明年賊平班師詔留太監陳
公鎮守廣東以雍提督兩廣軍務仍兼巡撫久之
[107-41a]
予以地廣不克獨遍歴上章得請兩廣各添置都
御史巡撫雍専提督五年春予以憂制歸巡按廣
東監察御史龔晟廣東按察司僉事陶魯林錦交
章言於朝以為兩廣事不協一殘賊日熾須復得
大臣提督兼巡撫斯濟上嘉其言下廷臣議兵部
尚書白公宗玉集議規畫舉雍對上可之以太監
陳公總鎮兩廣起復雍進今官總督兩廣軍務兼
理巡撫予固辭弗獲始就任未幾復以平江伯陳
[107-41b]
公銳挂征蠻将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兩廣同開總
府於梧便宜行事兩廣副将以下俱聽節制前廣
西鎮守太監兩廣總兵巡撫皆裁去又以少監黄
公沁暨署都督僉事夏正充副總兵鎮守廣西都
督僉事馮昇充遊擊将軍都指揮楊廣夏鑑張夀
充㕘将分守諸路而地方大計則悉決於總府皆
宸斷也惟梧州界乎兩廣之中水陸路相通道里
適均羣山環拱三江滙流嶺南形勝無比據總府
[107-42a]
之基其山自桂嶺而来至梧城中盡而復起巍然
突出狀如盤石登臨逺眺一目千里閟晦千萬年
而一旦顯於今日豈非天造地設有所待而然與
洪惟我國家列聖相承一以道徳仁義為治今天
子纉承丕緒益邁前烈數載之間四征不庭罔不
賔服大顯神謨命官開府於兹合天心光祖徳超
越秦漢以下因循苟簡之陋而成萬世之良圖自
兹以往出令一而保境同以我堂堂仁義之師坐
[107-42b]
鎮於中四顧蠻夷殘孽向背而撫治之彼将日益
循化理變惡習相安耕鑿以齊吾民而凡覆載之
間有生之衆聲教所及将益無逺弗歸唐虞三代
雍熈太和之治不於斯見乎雖然聖天子寵異臣
下而付托至重其責望固在於此臣子感激圖報
稱當何如哉書曰惟事事乃其有備詩曰有嚴有
翼共武之服孔子曰節用愛人予輩皆當勉焉府
之正堂五楹題曰總制百粵之堂後作亭曰同心
[107-43a]
門三楹左右廂房各五楹經始於六年四月二十
六日落成於七年五月十八日既成太監總兵徵
予記太監字徳新鎮静有謀屢立戰功總兵字志
堅韜畧家𫝊卓有将才皆重一時而予得預其間
抑何幸歟謹記




[107-43b]









  廣西通志卷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