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4 廣西通志-清-金鉷 (master)


[1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廣西通志卷一百四


  藝文


  歴朝


  記


  重建懷集縣啓聖祠記    蕭 信


  國家建學校以崇祀夫子者至矣肆聖上龍興又
允輔臣之請詔天下立啓聖祠以追隆所生又曰
[105-1b]
顔曾以次之諸父亦各崇其配是皆敦本宏原報
徳報功之無盡者懷集啓聖有祠坐文廟東卑而
淺湫而隘牆垣瓦桷動以傾圯以至神座木主溷
而為一吁可慨哉歳嘉靖辛酉郡侯海雲李公者
廣之歸善人也由國子博士出判於梧適来署懐
事先是按院高公委公視思恩府篆巡道夏公以
為思恩簡僻無以展公材特留公署懐集蓋謂懐
為劇云冬十月公至懐集遂謁文廟步出廟東瞻
[105-2a]
祠慨然興嘆週迴視之躊躇頓步而不忍去然公
初至百廢未興懼於動衆今春三月十有四日始
簡所千戸髙翺吏目徐尚質者董其役為之崇土
闢地構木鳩磚捄度俱興卑者髙淺者深湫者實
隘者宏亭榭池泓矩方繩正至於神座木主皆煥
然一新當是時造版籍撫猺獞諸務冗集而公不
忘督責雖暮夜或叩學扃視之其用心如此乃工
匠則倩之他郡畚負則借之軍餘供億之需咸公
[105-2b]
所自備而信適来教諭兹邑偕司訓陳雲龍者矢
協力贊成之仲夏二日竣工公載瞻祠宇宏敞軒
翔樸素渾堅足以妥聖靈修祀事矣於是卜吉辰
遷栗主入祠公躬潔爼豆備牲帛修妥侑之儀走
履趨蹌肅然以敬儼乎若聖靈之臨其上而對越
不少懈焉里中諸父老環而觀之且駭且愕咸以
為數百年来所創見者也於是典史朱曇諸生何
元仗何元佐袁球羅鐸等相與偕来問記於信信
[105-3a]
惟公之學一本於聖人聖人之學久矣不大明於
天下及公至懷汲引諸人士談說精一之微闡發
克復之奥皆攄所自得不襲言詮雖盛暑隆冬猶
必正襟彌日亹亹而忘其倦諸士人始聞聖學之
原而聳然敬聴矣然公非徒言之也公初至懷値
諸猺擾攘之秋民罔寧止公經理區畫訓練戎兵
戒嚴阨塞復巡司者三撫輯猺夷通商貿易立墟
場者十訓誨猺獞誦詩習禮建社學者八季冬召
[105-3b]
諸猺獞至止邑中推心置腹啓導諄諄至給廩受
餼之聲歌禮節情意懇至不啻若慈母之愛其子
也由是四山悅服懷徳畏威或願請為編户民用
安枕公尤喜以禮樂淑人徵樂師於梧郡市樂器
於穗城集閭閻子弟而居之館署吹竹彈絲敲金
擊石洋洋渢渢至日暮不休逺而鄉村童孺亦皆
聞風来學計輒數十人時或進於公庭或偕之學
舎命之正容肅儀式歌且舞猺獞夷獠以聽以觀
[105-4a]
咸油油悅也有古武城之風焉問者唯唯而退遂
記之


  桂林府學鄉賢名宦祠記    周孟中


  天地之正氣無乎不在人生其間惟君子得是氣
之正由是隨所寓而發光明正大精誠不貳其生
也人仰之其沒也人思之祠廟而蒸嘗之焄蒿悽
愴如或見之豈非禮義之同然曠百世而相感者
乎侍御史邵武朱公欽按二廣政暇考廣右圗志
[105-4b]
於人物宋得朱道誠李珙石安民宋士堯馮京林
勲梁詔祀於文廟之右名宦唐得禇遂良張九齡
劉蕡元結宋得余靖李師中胡舜陟李浩詹體仁
髙登趙抃岳飛程珦廖徳明崔與之蘇緘吳得陸
績流寓宋得范祖禹張庭堅胡夢昱黄庭堅鄒浩
胡銓李光劉子羽漢得士燮祀於文廟之左諸君
子或生於斯或仕於斯或流寓於斯或以忠誠著
或以孝友稱或以政事武功烺烺炳炳斯真當大
[105-5a]
任而不疚抗大義而不回臨大節而不變雖時異
勢殊而根於正氣之發者蓋無有不同也是故氣
之光明如日星氣之正大如山岳其精誠可以貫
金石而通神明去今千百載凛凛猶有生氣朱公
祠而祀之以風後進可謂知所務矣孟中奉命督
學斯土恐其久而冺沒也廼謂桂林知府羅珦同
知馬冕琢石刻諸賢名氏並履歴之大概庶後之
君子仰其名而論其世論其世而師其人使吾之
[105-5b]
正大光明精誠不貳與為匹休焉顧不偉也歟謹
記以俟


  全州名宦鄉賢祠記      蔣 冕


  𢎞治中有㫖令天下郡邑建名宦鄉賢祠以為世
勸吾全僻在一隅茫不知奉行者垂二十年逮正
徳末廣西按察副使大庾劉君節督學莅全惓惓
祗承徳意相地於學西稍南爽塏軒豁檄知州章
諍市材僦匠左右各建祠四楹祠前東西各有夾
[105-6a]
室其外總為一門以便守奉左祀名宦自宋刺史
栁公開而下凡若干人右祀鄉賢自宋孝子朱公
道誠而下凡若干人名宦以爵鄉賢以齒每嵗春
秋丁祭後三日州守貳率學之師生行禮祠既落
成劉君以書畀判官鄧能秀如京師請予記其事
且曰某為此舉於扶世道植人心竊有志焉特恐
去取或茍上下相䝉祀非所宜祀則非惟不能勸
祗益以致議焉抑何以仰承徳意哉今夫宦於其
[105-6b]
地而去後見思是之謂名宦生於其鄉而衆共稱
賢是之謂鄉賢若文翁之祀於蜀郡朱邑之祀於
桐鄉皆名宦也其宦業何如耶凡有道徳教於鄉
者沒則祭於瞽宗鄉先生沒則祭之於社皆鄉賢
也其賢徳何如耶宦業如是而祀之則凡仕而居
官者勸賢徳如是而祀之則凡士而居鄉者亦無
不勸禮行於一堂而風動乎一郡扶世植民所關
非淺鮮也而可以不愼哉予復書曰君言是也予
[105-7a]
當黽勉執筆以著君志書纔達而君以陞任去二
祠建祀事久猶未克舉子尋亦得謝歸督學僉事
瓊山唐君胄課士来全鋭意續成因祠之舊稍加
修飾乃制神主卜日奉安一切規約悉如劉君舊
所定者其神位視舊不無增損之殊則劉君昔日
之書固已丁寜其說凡主祀事如守貳師儒者誠
不可以不慎也能慎於推擇之初雖欲致議亦孰
得而議之唐君未竟其事亦尋以陞任去久之僉
[105-7b]
事香山黄君佐来督學政既表異孝子貞婦之閭
而於名宦鄉賢二祠尤兢兢致慎而不茍公是公
非不少假貸視劉君唐君益較嚴矣嗟夫任承流
宣化之責者凡所以扶世牖民以導揚上徳歳異
月新豈必家至而户喻哉本之教化樹之風聲待
其覿之於目而慨之於心必有暢然於中而不能
自已焉者夫固無事乎繁詞複説而後人知所勸
也予故不得不終記之以表三君子維持世教之
[105-8a]
盛心


  建博白縣名宦鄉賢祠記    李喬木


  博白縣舊未有名宦鄉賢祠有之自繆尹始繆尹
宰縣之復年一日喟然曰昭賢否别鑒戒治之始
也白雖荒逖民社之寄均名宦鄉賢前此豈無其
人乎抑有之而未表章者乎於是考圖稽籍文獻
足徵蒐輯故實修成縣志而得名宦六鄉賢四萃
為一祠所以寓髙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也祠居
[105-8b]
縣治西堂三間為行禮之所廊廡階墀大門儀門
悉倣官府之制繚以周垣通以大道創建於癸卯
冬落成於甲辰秋規制可觀昔無今有而求記於
予予攷龎孝泰之忠義自許趙奎之愛民如子洗
積中之仁恵為政楚偃之勸民耕織徐噩之力戰
死節秦懐忠之平反寃獄趙惟清之以禮為教李
時亮劉勝吳原正亦皆遺徳在人不可冺者時有
先後賢無古今立祠設位春秋血食蓋有合乎祀
[105-9a]
典之義也後之宦於斯生於斯懐見賢思齊之心
而勃然興起則其應祀之數又豈止於此哉是為


  建梧州尊經閣碑記      毛伯温


  聖賢之心學𫝊於六籍故盛世育材以學宫取士
以經術我祖宗右儒飭治養士之制鑒漢唐之疎
兼殷周之善故選則専科習則専經治效之收寖
逼䆳古夫郡守稽六課之教於諸令矣復設郡庠
[105-9b]
者亦所以廣賢途而責成専也梧之學自宋元祐
建炎移遷靡定類非形勝紹興間刺史任詔以老
氏廢宫改建焉國朝置梧州府學蒼梧縣學於東
南門外學各有廟中限山川壇而學峙其左右成
化初都御史韓公雍撤而新之徙壇他所中建文
廟翼以二庠於兹七十餘祀築者圯支者撓然初
未有閣也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蔡公莅學之暇
周視三嘆與總兵安逺侯栁公珣謀曰興師受成
[105-10a]
振旅獻馘皆䖍於學顧若此又安展禮而示武哉
進朱守鴻漸曰今聖天子紹道學之正綂敬一有
箴播諸黌宇非藏以傑閣與五經並尊誠缺典也
乃檄朱守擇屬董工掄材傭力費弗出民民弗知
役乃度廟後之地剪棘實坎豐址堅甃中建尊經
閣左右分創講堂以業兩庠諸生閣崇若干尺講
堂各崇廣若干尺殿堂門廡饌舎宿齋規制鼎煥
庖庾周垣靡不斬斬公又曰士固可以居業而達
[105-10b]
才之效或悠悠也乃復敦聘専經名家之士勷翼
師訓政暇則視課之詰疑啓祕授說弗倦環橋之
衆率多竦悟嘉靖庚子予偕公奉命平安南之僭
制開閫於梧蓋嘗觀公之文而知其武觀守之教
而知其政觀士之讓而知其習於戲地無逺邇聖
教王澤漸被則化肆達今南粤之才與吳閩關洛
齊美並盛矧蒼梧又其上郡也哉夫明經所以自
信講論所以自修匪干於時而世莫我違者此良
[105-11a]
士也良士之功無倍其師說不敢非先王之道而
已矣是故士之所以優游於學者有所務而無所
勞上之所以責備夫士亦非有所甚難者也公名
經閩産也予嘗記公平峽之烈兹復著公崇文之
典夫學有體用政有張弛道有文武所謂挾修志
而期景業者非文以附衆武以威遠無足觀矣諸
士庶幾卒業於道哉推官唐世喬與贊規畫教授
李仁教諭林迥霄訓導劉鐸戴恩咸有樂成之蹟
[105-11b]
得附於石


  太平府尊經閣記       鍾繼英


  今天下府州縣學多建尊經閣凡以明聖道而一
士趨也粤西太平歳久未建臨海蔡君迎恩守太
平既三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始鳩材而創制
焉至於上已告成矣乃與節推麥君琛徵記於不
佞英且以播告諸士英嘗聞之古云聖人未生道
在天地聖人既生道在聖人聖人既徃道在六經
[105-12a]
是六經也者固聖人之道之寓也今夫善為國者
必遵先王之典章善為家者必遵先人之訓令不
遵典章則不足以守其國不遵訓令則不足以保
其家彼聖人者蓋吾儒萬代之宗祖也其所詒六
經奚啻國之典章家之訓令也哉為士者不有以
遵之則家非其家國非其國而一脈相𫝊之綂緒
絶矣其何以光昭前人之令聞哉我祖宗以来聖
聖相承咸以堯舜文武之道治天下兩畿而外莫
[105-12b]
不有學莫不有師其教則五品其術則六經諸不
在是科者有禁一時竒袤之士變異反同而都鄙
鄉閭之間家詩書而户禮樂蔚然與三代同風太
平古駱越地郡縣其土僅踰百年王化所漸被無
論城市即長林䆳谷之夫莫不誦說詩書稱述孔
孟而薫陶乎禮法之場其遊庠序而服章縫者類
多博古通經而不悖嚮徃夫聖人之經非徒文也
道也士之於經非徒尊其文也貴尊其道也諸士
[105-13a]
誠能荘誦其言仰維其義専精致志使聖經之理
無不融㑹於吾之一心而珍之如琰琬信之如蓍
龜由此而窮則以是道繼徃聖由此而達則以是
道開太平由此而常則以是道植人紀由此而變
則以是道振大綱猶之有國有家者遵其先世典
章訓令兢兢守之罔敢失墜豈不為聖門之克肖
哉如芻狗其詞糟粕其理竊取夫一二近似者以
梯富貴而弋勲名其視訓詁詞章之徒抑又下矣
[105-13b]
正孔子所謂雖多亦奚以為也何以號為名世大
儒哉予於諸士有一日之長故盡言相告庶登斯
閣而知所尊以求速肖於聖人而無負於蔡君建
立之意其興造歳月始終經費工料數目别載碑
陰兹不具論論其大致如此


  鼎建龍谿書堂碑記     張自明


  崇寧甲申夏五月之初太史豫章先生黄公謫来
宜初僦居於黎氏居之三時甚安樂之然後有南
[105-14a]
樓之厄頃余得其僦居墨帖讀之意宜之人必以雪
堂視其處及来訪之莽然荒墟矣黎氏不復能有
已轉之謝之秦謝得其一秦分其二廼屬宜士唐
總龜韋安雅韋文虎從求之三家皆士人聞言欣
然願獻其地嘉定乙亥三月壬申廼鳩廼工作祠
其中後建崇堂上敞高閣旁翼十室前立重門又
從垣之宜山少府張可久督其役堂成又裒公在
宜之翰墨盡刻之石以寘於堂使宜之秀士遊於
[105-14b]
斯修於斯景行於斯焉祠前支離兩古樹公所封
植名之曰萬紅門前頗黎一方池中有立石形如
半圭其色正黒名之曰墨池宜人尚多能道之始
公既覊於南樓黎氏不忍以其居屬他姓遂易之
為亭請名於公公以環亭多美石舊名寳華乃題
之曰寳華亭黎氏又設公之像於亭而嚴事之故
舊像藏之黎氏舊扁藏之秦氏一百一十年矣余
物色得之復規作亭以存其舊又以舊扁舊像函
[105-15a]
之閣刻之石以傳無窮于是總名之曰龍谿書堂
將屬記於名世之家故先述其所以作祠之意又
作迎享送神詞六章章四句使宜之人歌以享焉
而併刻之初度地有細民宅其旁未去公使黄衣
夢之曰此非汝得居不去且有害黎明遂去之及
鳩工又夢一民曰汝輩勿汙此汝坎屋陰數尺地
有器焉以錫汝民如言坎之得一缶古矣既即工
奉安祠事衣冠藹如登降成禮宜人来觀来瞻起
[105-15b]
敬起畏如公之臨其上也乃歌此辭以享之其辭
曰宜之水兮龍藏宜之山兮龍驤徳人兮天游炯
秋月兮寒江来游兮自東騎赤鯶兮乘剛風左笻
枝兮右白羽挾烏兎兮雙童萬紅紛兮盈庭露半
圭兮澄泓寳華舊兮扁亭煥高閣兮摘辰星蒸蕉
兮茘嘗桂酒奠兮蘭湯来游兮来下鏘佩玉兮琳
瑯刁斗兮沉沉土膏動兮耕耨深家瑟誦兮鳴琴
詠舞雩兮古心去歸兮蓬萊覲鈞天兮泰階宜人
[105-16a]
兮永懷相斯文兮千載偕


  桂林宣成書院記      藏夢解


  宣成書院祀南軒東萊二先生也前朝有四大書
院唐李渤五老峰下曰白鹿宋周式湘西藏室曰
嶽麓河南登封縣之潁谷曰嵩陽建康路之廣舍
五十楹聚書萬餘卷為曹誠舊居曰睢陽並賜敕
額自是衡州則有石鼓書院道州則有濓溪書院
黄州則有河南書院湖州則有安定書院徽州則
[105-16b]
有紫陽考亭書院建安則有建安書院紫芝書院
其後又有宗溪書院延平鷺洲明道書院而宣成
之祠未聞也婺州有麗澤書院専祀南軒而宣成
並祀無有也景定三年始以南軒東萊同升建祠
加錫封爵時南山朱公經畧兩廣以南軒持節東
萊垂弧實在兹土雖學有三先生祠而宣成之祀
不及乃請於朝建二先生精舍敕賜宣成書院扁
額此宣成書院之所自始也是年南山朱公又即
[105-17a]
南軒先生所創郡學之西新城之東築臺立祠藏
奎有閣講書有堂肄業有齋設山長職事弟子員
帥漕兩司撥田租錢鹽數各有差月有課歳有養
輪奐之美者十有五年適值天兵來臨凡天下地
土之圖與夫人民之數悉以内附獨桂林不下由
是吾夫子之宫牆二先生之精舍俱成煨燼平章
史公任本道宣慰使日僅能為郡學漸復舊規而
書院未暇經理遂使宣成石刻没於蓁莽宣成棟
[105-17b]
宇化為瓦礫于兹又十九年矣余猥以晚學謬分
臬寄拜謁宣聖之始即詢宣成故祠僉曰書院舊
有田租自丙子後入郡學矣以故力不及書院余
聞之驚歎曰郡學書院各有田租書院之租當為
書院用食其租而廢其祠有司漫不加省可乎哉
乃相與謀所以經理興復之起自至元甲子悉以
書院之租歸宣成同志之士議以為然於是山長
等共任其責不十月而棟宇新天相斯文不十日
[105-18a]
而璽書至道學增崇士類欣躍兹蓋千載一遇也
有言於列者曰道之廢興皆關乎數始而創中而
廢終而興數之不可逃天地且不能違况於人乎
余曰不然有成敗興廢者數不可逃也無成敗興
廢者道之不可冺也天地間事事物物有形之形
者必有敝無形之形者必不可朽道在事物有形
之形者也道在人心無形之形者也道在天地如
水之在地中無在無不在也學者能因有在者而
[105-18b]
求其無不在者因其有形者而求其無形者斯得
之矣然則求之之法當何如曰人有此心則有此
道道者日用事物當然之理皆性之徳無物不備
無時不存不以智而豐不以愚而嗇不以聖賢而
加多不以不肖而損少特在學者能求與不能求
之分耳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道不虛行待人而後
行今夫子燕居堂之西偏宣成有祠前門旁廡次
第而舉諸君出於斯入於斯藏修游息於斯晨香
[105-19a]
夕燈月奠歳祭其知象宣成之像然而左簡右編
晝誦夜思曾是學宣成之學也乎學不及也與志
同道合心領意㑹曾是心宣成之心也乎心不逮
也與若猶未也則二先生格言曰學須常懷不足
學忌諱過自足學聖人必學顔子學須以聖人為
凖的諸君當於此求之可也曰戒自棄勉自新先
朴實後辨慧進學之號有六為學之要有五諸君
當於此求之可也又曰學知難而後有進工夫無
[105-19b]
窮虛度可惜為學自飲食起居視聽言動致知力
行趨實務本始諸君又當於此求之可也求之一
日則有一日之功求之一月則有一月之功求之
一歳則有一歳之功求之終身則有終身之功先
賢有云學道譬如登山登之尋丈固已勝于平地
矣諸君讀其書繹其㫖汲汲焉拳拳焉勉其如宣
成者去其不如宣成者則沿張吕遡濓伊接洙泗
使聖道之明千萬世如一日亦二先生之所喜部
[105-20a]
使者之所望也若夫講堂未建齋廡未立庖廩未
具諸君勉旃毋使九仞之山虧于一簣又吾道之
幸云


  清湘書院記         栁宗監


  東郊先生大名人栁開仲塗守全州日作讀書堂
於北山公退率學者講誦其間後人因名之曰栁
山嘉定乙亥郡守林岊始即故基作齋舍賓致縉
紳韋布之彦日月肄習期踵先哲寳慶丁亥郡守
[105-20b]
程榆奏賜清湘書院額至元丙子燬於㓂元貞丙
申部使者登訪乃屬守臣總管耿大節復興之規
制畧備歳久寖以摧毁至順辛未予自成均出守
是郡釋菜先聖先師拜先生遺像顧山川之映帶
覩遺搆而增慨病學廩不給謀所以新之未遑也
元統癸酉乃始經營俾錄事劉晉董之山長李文
郁佐之鬻材募工仍故址度地勢之宜而布置之
以位作外門礱石材固層基柱砌堂關兩堦應門
[105-21a]
為重廊以陞燕居祠為屋計百五十有八楹明倫
堂之右又有源泉貫堂下而東出乃導之過率性
堂滙燕居堂之左泉懸流百尺三折而下作池瀦
之作齋池上為屋五十有二楹經始於八月甲申
朔明年六月甲子落成諸生請志之予思二儀既
判山嶽攸奠扶輿清淑之氣不有賢哲搜抉呈露
發揮幽潛以貽後人則樵牧區耳否則羽流釋子
居耳自有此山幾千百年始有此州宅此者幾千
[105-21b]
百人始有先生表而出之其幸不為二氏所先卒
為學者肄習之所夫道非文不𫝊自六籍不作百
氏競出迄於嬴秦文與道俱喪雖然道在天地間
若元氣不息人心天理未始喪也西漢之興董賈
出焉班馬之流日以繁肆下逮東漢以抵建安正
始永嘉愈趨愈下光嶽氣判則韶濩絶響駢麗排
偶極於李唐昌黎倡為古文期復古道學者仰之
若山斗又越五季極於宋初先生始推尊韓子以
[105-22a]
力挽凋敝之風而歸諸大雅穆尹繼作而後文風
丕變濓溪作太極圖說横渠作西銘上遡千載始
煥然與六籍相表裏實自先生啓之先生登開寳
癸酉進士第雍熈丙戌來守是邦凡十典郡唯此
邦有書堂他郡未聞焉予行天下歴閱書院或宅
山幽或資水勝宏深靚麗或不讓此山若夫地勢
擁抱層岡叠嶂異態横陳三江兩泉襟帶縈絡松
風瀑竇宫徵迭奏静觀元氣發斂化育以明此道
[105-22b]
全體大用則他山當少讓矣苐局於形勢難以展
拓講堂雖具齋舍闕焉而至是始備乃因源泉混
混之來名曰有本於以表聖賢盈科後進之義以
廣先生汲引後進之志上距開寳癸酉適丁六甲
子全之人士涵濡先生遺澤以名世者蓋有之矣
又焉知方來無勵志古學復古道發舒韓栁之氣
為此山增重若兹泉之放於四海者邪嗚呼文運
方隆予日望之


[105-23a]
  重修宣成書院立田記    陳伯獻


  書院之制昉於唐盛於宋前代學政未備或假浮
屠氏之宫士之病於進修無所徃徃擇勝地搆精
舍為羣居之講授其著名海内若白鹿嶽麓嵩陽
睢陽是已自是濓溪河南安定紫陽清湘各有書
院以祠先賢又皆出於有司之褒表我朝學校徧
天下師有定員祀有隆典教有成法而生徒有常
廩若無待於書院者然考古圖舊景有先哲之休
[105-23b]
風以羽翼庠序之教其可棄置於翦滅之餘耶桂
林舊有宣成書院宋經畧使朱禩孫創建以祠張
南軒吕東萊二先生也入元以來屢經兵燹建而
燬者再正統五年御史劉公雋復創於縣學之西
舊址也𢎞治十七年提學僉事姚公鏌移介兩學
之間立祠於前鑿池於後講課有堂肄業有齋退
食有寢庖庾有次大規聿搆視昔有加伯獻以晚
學承乏於此睠惟斯院落成未久而漶漫隨之歳
[105-24a]
月易邁懼益摧毁士之有志就學者貧無資給廼
謀左方伯何公曰是風化之㡬也咸捐俸以助於
是右方伯翁公茂南憲使宗公璽叅政黄公衷憲
副傅公習張公祐憲僉俞公緇悉各捐俸以從事
廵按御史謝公天錫聞之又欲推之悠久乃籍救
荒穀贏餘置田一百一十畝以歳之入而給其需
遂修射圃置穿亭壊於上者撤而瓦之剝於下者
平而甓之營而繚垣塗塈而堊之列郡生徒就學
[105-24b]
悉有廩餼貧不能存者亦賙賚焉先是院有祭田
三十畝歳久并於豪强御史楊公璋復之至是祀
事咸備學政增崇人心飛躍而書院煥然改舊矣
慨自孟子沒斯道晦蝕千數百載舂陵河南大儒
繼作然後二帝三王以及吾夫子之𫝊授者始闡
明於時子朱子纘周程之緒集大成明經訓以覺
斯人獨於二先生推重焉觀其同心協志以閑先
聖之道毫分縷析身體力行中更學禁自信益堅
[105-25a]
其所以扶綱常立人極關係乎天下萬世之重殊
非習浮踵陋之所能為焉南軒持節於此每以興
學立教為己任東萊毓秀於此亦嘗究意於鄉邦
子弟今去諸賢幾三百餘載而其書家傳人誦如
日中天奈何學者徒剽竊其文以為科第利祿之
媒其於窮理修身之要茫然莫踐其實豈建立書
院之初意諸公風厲之盛心哉今之為教與學果
能離經辨志崇本趨實挹宣成之像而學周旋爼
[105-25b]
豆之間以舒其容循鼓舞絃誦之風以陶其氣端
居黙識以極夫反已致曲俾上不負朝廷樂育之
恩下不孤鄉邦典型之望異時名世輩出則雖地
稱荒遠亦將超越於中州豈特度長絜短而已而
况涵濡宣成遺澤為書院增重不於諸公為有光
乎嗚呼予日望之


  修復敷文書院記       陳 紀


  萬歴癸未秋余叨奉上命持憲粤西備左江兵事
[105-26a]
弭節邕管以視事之三日循故事視學閱武又一
日閱城邕城之竒觀勝槩爽塏陁靡偕得游睇中
有一宇巃嵸崔嵬環以古木葳㽔鬱葱矯矯焉有
凌厲塵寰之象余從從官問之從官曰此新建伯
王文成公平田州所創書院也自嘉靖戊子迄今
垂六十年亡恙矣邇為執政所格罷天下諸路書
院因改為别署然中有公像有司不忍毁猶以屏
隱約而藏之余亟命有司撤其屏肅瓣香瞻拜祠
[105-26b]
下見其院第荒蕪廟貌不朽憮然嘆曰奈何以先
正經畧之地顧廢置畫墁之若此邪即上其事於
三院而為檄檄有司修復之時總制兩廣右都御
史郭公應聘巡撫廣西都御史呉公文華監察御
史黄公鍾僉報曰可乃擇日鳩工有司僉同捐餘
鐶以佑俾宣化簿蕭忠董其役前為大門顔曰敷
文書院公舊所題名也手澤猶有存焉爾中為儀
門又中為大堂顔曰耀徳堂公所敷文降蠻處也
[105-27a]
兩廊各翼以精舍十八楹後為後堂窿然特起前
道僉事歐陽公瑜題其上曰道徳功勛奉公像以
居面為對越亭旁各翼以精舍如前廊式後為公
遺像又最後就平衍地築臺高數尺置屋數楹其
上顔曰洗心臺志公道徳功勛之所自出也而各
翼以餘椽樹以勁木於是門爼庭階井竈廟堧巍
然煥然而公之精英靈爽恍乎若有襲於其上邕
人士相與咨嗟嚮慕彚聚其中攷徳問業雝雝如
[105-27b]
也而屬記於余余惟公於我朝抱命世之才倡絶
學千載昭揭良知之㫖於天下其發之而為事業
煥之而為氣節為文章載在國史天下能播之後
世能𫝊之余復奚庸綴言獨以公平田州之功經
畧兹土者乃其精神學派之所在有不得而冺者
耳方盧蘇王受之挾邦相反也攙搶蹶張兩江震
撼粤西蓋已糜躙於戈㦸公一起而安反側之衆
若弄丸掌股間雖聖主威靈變化所及其神武不
[105-28a]
殺之妙機先隱秘殆有神授不可得而測其端抑
良知之學發越宣鬯日月霜露之照隊靡不感通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之若此耶吾蓋求之而莫
得其所以然矣故曰思田之功公精神學派之所
在也屬工竣余既集邕人士肄業其中大㑹羣寮
鄉大夫諸士尸祝公而告厥成天子允言官請公
從祀廟廷之檄適下諸士諸大夫則又相與咨嗟
嘆賞以為竒遘事蓋至是而公之學主上深知之
[105-28b]
海内學士大夫深信之邊方之吏民又適戮力尊
崇而揚厲之是天下後世之所取裁者也此所謂
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考諸三王而
不謬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得非公精神學脈
之所融液孚洽㑹逄其成有不可得而遏抑者歟
余故備而識之以告後之君子


  建瑞泉書院記        金九陛


  今天子修明儒術廣厲學宫頒孝經小學於天下
[105-29a]
令師儒董習督學使者徃試士用定優劣焉蓋將
化民成俗豫養其公卿大夫之才以有用也崇禎
十三年春余以南户部尚書郎奉命備兵蒼梧將
至鬱林諸生郊迎道左彬彬如也居無何諸生以
文來謁或骨氣嶙峋或幽波曲折是殆得山水之
秀發為文章者歟伏而思之鬱林古稱西甌地北
枕寒山東臨信石鳯凰嶺以遶其西龍頭石以鎮
其南儼然四塞之域也盍徃觀乎甫出城不數武
[105-29b]
即為南流江南流之濱有巨石石間二竇有泉出
焉涓涓不竭煑茗則清瀼酒則冽州人曰此紫泉
也宋淳熈故名濯纓泉嘉定間忽湧紫水識者以
為文明之兆因更名然則紫泉故瑞泉也泉之左
宋故有亭額之曰瑞泉云迄於今斷烟荒草半碣
無存蓋風土之變遷久矣舊鬱守劉君名履丁者
慨然於斯曰鬱故有興文書院昔兵憲覺齋徐公
紫溪蘇公兩先生所建而今亡矣盍議於瑞泉之
[105-30a]
側卜地鳩工庀材謀所以營度書院者無何而劉
守以改授去事以不果余俯仰久之憮然曰劉守
雖去所以為國家豫養此公卿大夫之才以有用
者未必不肇端於此乃捐金飭勵之因進新太守
潘君起鵬為竣斯役太守曰唯唯公餘輒往省之
繚以周垣門櫺户牖犂然畢舉中三楹軒敞宏麗
為諸生講道課藝之所題之曰活潑潑地蓋得之
心而寓之境也左三楹立晦翁朱夫子廟右三楹
[105-30b]
募僧人居司啓閉焉其工始於十三年庚辰之夏
越次年辛巳落成題曰瑞泉書院潘君請予紀其
事義不可辭余為之詳其次第追其始末如此誠
不欲沒兩君之善亦自附於覺齋紫溪兩先生之
後也


  重修太平府義正社學記    章 藹


  社學所以養䝉也養䝉不端則士習鮮振而况作
聖之功胥於是焉基乎此社學之修亦守土者之
[105-31a]
不可以已也恭惟我朝藝祖高皇帝登極之初首
先學校命天下郡縣皆建夫子宫牆所謂人倫明
於上斯風俗厚於下矣尤慮有司之不加意於此
特出璽書分遣憲臣提督其事而勅諭所載古者
鄉閭莫不有學云云大哉王言其所以為生民立
皇極為萬世開太平一何盛歟故雖荒服之區一
自改流之後即為張官置吏設學立師譽髦斯士
而廂民沾被文物之化月異而歳不同矣予奉命
[105-31b]
典郡三年於兹凡所設施皆不足以化民成俗然
一日居乎其官則有終身不能恝于懐者雖以述
職行邁亦終不以此而自怠教養之心也廂民程
九垓質敏而志篤才贍而學充老於巖穴無慕乎
外一日携詩文數首來謁予喜其生長邊徼而文
采之不類編民也問其衣食所資則曰耕稼課牧
之暇惟以訓詁子姓沈酣書史而已予乃特出意
見激奬其居署曰幽垣而别其稱曰逸史云乃者
[105-32a]
以社學傾倒乞修整予諾之而未遑也則曰本府
社學僅二其一在上郭名曰仁育其一在下郭名
曰義正皆建自周公允而義正已閱一紀學務未
興垣屋頺毁敢告執事願卒圖之因命鳩工庀材
百堵版築有門可以時啓閉有瓦可以蔽風雨閱
月竣事吉日惟戊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相
與呫畢鉛槧其中蓋彬彬乎絃誦之可觀也乃出
諸㓜穉而命之曰果行育徳太守之責也發包困
[105-32b]
擊師資之權也初筮告再三凟凟則不告爾小子
之所當研㡬也孟子曰有為者亦若是豪傑之士
雖無文王猶興二三子藏修游息日以記誦章句
為功變化氣質為尚如入孝出恭之訓灑掃應對
之節已具載小學題辭優而泳之有餘師考之通
志太平風俗士有禮義之習民無受田之家予方
喜汝父兄樂教子弟而又憫汝童穉分㸑之尚早
也既葺學宫以振邊庠復浚溝洫以成稼穡而崇
[105-33a]
徳廣業可不於山下之險而寓養正之功乎又嘗
披於易繫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之大寳曰位何
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
曰義而知王道之易易也麗江之郡漢屬交趾自
唐宋至元皆土秩惟我朝太祖毅然改流雖民夷
雜處而沐浴皇仁日久材賢漸出由是觀之則仁
育義正二社學豈非革俗為政之首務歟顧名思
義可不勉諸詩亦有言弗替引之小子有造則亦
[105-33b]
不能不深望於後之君子一注意焉别駕王君劍
溪聞予言而作曰是誠端本之務切要之舉也汝
竒不敏敢不協力從事乎遂書之以為記






  廣西通志卷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