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25 延祐四明志-元-袁桷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延祐四明志卷十七
             元 袁桷 撰
  釋道攷
   禪院
阿育王山廣利寺縣東三十里晉義熈元年建梁武帝
賜阿育王額宋大中祥符元年賜名廣利大覺禪師懷
璉居之名振天下皇祐二年懷璉居東京浄因院仁宗
[017-1b]
召對賜食御製釋典頌并提綱語句授之治平三年英
宗詔歸山熈寧三年建宸奎閣寺有釋迦如来真身舎
利塔内有一角金鐘舎利在焉髙宗賜號曰佛頂光明
之塔嘗取至禁庭寺東北山上有所謂迦葉佛左足跡
上有東塔院傳者謂劉薩阿所禮舍利塔湧出之處西
塔院去寺五十步塔乃唐明皇時建也寺東二里有無
相庵大慧禪師作
   道宣感通傳
[017-2a]
晉大康二年并州離石人劉薩阿生業弋獵因病死而
復蘇云在𡨕中見一梵僧語之曰汝罪深重應墮惡道
今洛下齊城丹陽會稽並有古塔及浮江石像悉阿育
王所造可勤求禮懴當免斯苦薩阿更生乃祝髮為僧
更名恵達東詣鄒縣入烏石嶴結茅㠯寓徧訪海涘名
山忽一夜聞土下鐘聲即標識其處越三日見梵僧七
人行道空中地形如湧為方壇狀神光照映因劚土求
之得一石函中有舍利寳塔六僧騰空而去一僧化為
[017-2b]
烏石因以名嶴焉
   會稽記
晉相王導初渡江有道人神采不凡自言来從海上告
導曰昔與阿育王同遊鄮縣安真身舍利塔阿育王與
真人捧塔飛行虚空入海諸弟子攀引不及一時俱墮
化為烏石如人形名僧傳云昔時神人捧塔飛行海上
弟子中有未得道者墮地化為烏石猶作人形上有袈
裟文至今村名塔嶼嶴名烏石今烏石在寺前數里屬
[017-3a]
鄞縣塔嶼村相去又十五里屬定海謂東塔院為舍利
湧出之處
天童山景徳寺縣東六十里晉永康中僧義興誅茅結
屋山間有一童子日給薪水後既有衆遂辭去曰吾太
白也上帝以師篤道行遣侍左右語既不見故曰太白
禪師寺經兵火唐開元二十年僧法璿復故迹建精舎
於山麓之東正字萬齊融造多寳塔於西南隅後徙寺
於太白峯下乾元初相國第五琦奏請天童玲瓏巖為
[017-3b]
寺名後僧清閒建食堂咸通十年為天壽宋景徳四年
賜今額紹興初宏智禪師撤而新之淳熈十六年僧懷
敞建千佛閣日本僧榮西從敞遊歸其國致百圍之木
以來寺側有虎跑泉石松夾道二十里梵宇甲東

 虎跑泉玲瓏巖等詩並見集古攷
大慈寺縣東六十里宋嘉定十三年史丞相彌逺創立
為功德寺
[017-4a]
大梅山䕶聖院縣東南七十里唐貞元中法常禪師始
誅茅結奄開成元年建寺曰上禪定會昌廢大中復建
名觀音禪院柳公權書宋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其山
盖漢梅子舊隠也法常禪師偈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
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
一池荷葉衣無盡幾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
更移茅舎入深居
大梅山保福縣南東七十里唐正元十二年建號北蘭
[017-4b]
院大中元年改報國仙居宋大中祥符三年賜今額與
䕶聖同一山汪大猷有記
仗錫山延勝院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唐龍紀元年天童
山紀禪師飛錫至此建宋寳元二年賜今額寺前有石
巖髙丈餘上刻四明山心四字乃漢隷也
金峨山真相寺縣東南八十里舊號羅漢院唐大厯元
年建宋治平元年賜額
金文山恵照寺縣東南七十里舊號金文懴院唐乾寧
[017-5a]
二年建宋治平元年賜額
五峯山崇福寺縣東五十里舊五峯院晉天福六年建
宋大中祥符三年賜額
東山慧福寺縣東南四十里舊號福昌院宋淳祐七年
鄭丞相請於朝増田重建為功徳寺改賜今額
跘跨山崇果寺縣東五十五里晉開運二年建宋大中
祥符三年賜今額
普浄寺縣西南七十里舊號頂峯庵宋建隆二年建大
[017-5b]
中祥符三年賜今額
四明寺縣南二十里舊號鄞水院唐天福二年建宋大
中祥符元年賜今額
白雲延祥寺縣東南八十里宋乾徳五年建大中祥符
三年賜額
法忍寺縣西南六十里舊號定光院唐咸通元年建宋
治平二年賜額
西延壽寺縣南四十里舊號永福院唐中和六年建
[017-6a]
翠嵓山移忠資福寺縣西南七十里舊號翠巖境明院
唐乾寧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名寳積禪院嘉泰
四年前張參政請院為功徳寺賜今額
報忠福善寺縣西南七十里舊號峒山院唐光啟二年
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名彰聖本甲乙徒弟院乾道四
年改充十方禪院嘉定二年加賜前額踞□山東南支
衆峯環合狀若芙蓉是年樓參政鑰請為功徳院賜今

[017-6b]
佛隴山積慶顯親寺縣東六十里唐咸通十三年建宋
治平元年賜名保安慶元六年充恭淑皇后宅齊王府
功徳院
教忠報國寺大慈山丞相史彌逺功徳寺
妙智寺大慈山丞相史彌逺功徳院
霞嶼寺在縣東南六十里東錢湖之心小嶼兀然於其
中大資史巖之鑿山為觀音洞髣寳陀之山因建以奉
且割田以贍
[017-7a]
   教院
資教寺縣西四十里舊號廣徳院周顯徳元年建宋治
平元年賜額
悟真寺縣東南五十里漢乾祐二年建宋治平元年賜
今額
栖真寺縣南六十里隠學山唐建中二年建號隠學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賜額
恵光寺縣西南四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名小江宋大中
[017-7b]
祥符三年賜額院嘗有妖僧塑神像納老烏於其腹以
術呪之使為禍福於人而邀利民之有災患者不禱其
神則不寧乾道中守張津知之追妖僧至庭下具得奸
狀遣吏剖其像果有死烏杖其僧而逐之民以安

治平寺縣南三十里後唐清泰二年建名保豐宋治平
元年賜額
廣壽寺縣東五里周廣順元年建號崇慶院宋慶厯七
[017-8a]
年賜額
廣嚴寺在縣東四里舊號華嚴院晉開運元年建宋治
平二年賜額
布金寺縣西南三十里宋寳元二年建治平二年賜額
海惠寺縣南三十里舊號廣利以院之祖師廣利大師
得名治平二年賜額
興教寺縣南五十里舊號小溪興福院唐咸通八年建
宋治平元年賜額
[017-8b]
普和寺縣西南五十五里漢乾祐二年建名靈影宋慶
厯七年賜額
圓通寺縣南三十五里唐天祐十年建名東林宋治平
二年賜今額
鄧橋廣福寺縣東南二十里宋天聖四年賜名壽聖紹
興三十二年改賜額
普安寺縣南五十里梁乾化二年建名茆山宋治平元
年賜額
[017-9a]
明心寺縣南三十五里晉天福五年建名厲山院宋治
平二年改賜額
惠燈寺縣東南二十五里舊號朱村院宋建隆二年建
治平二年賜今額
福聖寺縣東南四十里舊號東山塔院宋乾德四年建
治平元年賜額
清修寺縣西南八十里舊號清涼院宋乾德二年建大
中祥符元年賜額
[017-9b]
普照寺縣南七里舊號明福院宋乾徳二年建治平二
年賜今額
辨利寺宋端拱中建舊為史丞相彌逺功徳寺
慈悲普濟寺東湖月波山下宋淳熙五年建
普光寺缺/
教忠報國寺宋紹興二十年建淳熙六年賜額
寳華寺大慈山前史丞相彌逺功德寺
普恩寺在縣東五十里皇慶二年儒人陳泳施財剏建
[017-10a]
復割田以贍其子廷藻於延祐元年申告有司達於帥
府請今額
   律院
寳巖寺縣西南五十里舊號孝義院唐元和十二年建
宋大中祥符六年賜額王荆公有詩
廣修寺縣東六十五里晉天福五年建宋大中祥符元
年賜額
普提廣福寺縣東南八十五里唐乾符六年建宋大中
[017-10b]
祥符三年賜額
禪巖寺縣西南八十里唐貞元元年建寺東有巖穴可
坐百餘人舊有僧言法師修道之處因巖名寺曰禪巖
今為律院
慈雲寺縣南三十里漢乾祐二年建名李浦宋治平二
年賜額
法雲寺縣東七里宋乾徳六年建號甬東浴院治平二
年賜額
[017-11a]
多福寺縣東五里宋乾徳三年建治平元年賜額
悟空寺縣東南六十里大慈山前史丞相彌逺功徳寺
   甲乙院
栖心崇壽寺縣東五里舊號東津禪院唐大中十二年
分寧令任景求捨宅建請心鏡大師居之僧姓朱既居
於此會剡冦裘甫轉掠四明有衆數萬縱兵入寺師燕
坐禪定神色不動賊衆愕然悔過作禮倒戈而退咸通
二年冦平郡奏其事請以栖心名寺旌師之徳宰相裴
[017-11b]
休為之書扁七年師化謂其弟子曰後三年當焚我窆
於天童山忽一日有異香發聞弟子相謂曰師有遺言
今三載矣異香其啓我乎乃發龕茶毗之儼然如生獲
舍利數千顆丹翠交輝敕諡心鏡塔名壽相天童亦有
舍利塔焉刺史崔琪狀其行於碑宋大中祥符元年賜
額政和八年四月七日御筆以有常住莊産寺院改建
神霄玉清萬壽宫州以寺充焉久之復舊
   唐心鏡大師碑崔琪/
[017-12a]
釋氏之宗也得了悟真機則曠刼不礙自釋迦去世至
曹溪以降指心傳心祖系綿續下分萬𣲖不墜本枝故
得之者則迥超覺路坐越三界大師之道契萬𣲖之一
流也大師諱藏奐俗姓朱氏蘇州華亭人也母方娠及
誕常聞異香則知兠率降祥来從百億刼幼懷貞慤長
契𤣥奥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
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越六塵而迥出隻千古
而無對為兒時常墮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嵗出家師
[017-12b]
事道曠禪師弱冠詣中嶽受具戒母念其逺思之輒泣
因一目不視及歸省母即日而明母喪哀毁廬墓徵瑞
備顯由是名聲翕然歸敬者衆因欲絶茅誅木與禦燥
濕遽感財施充積堂廡乃崇院側有湖湖有妖神漁人
禱之必豐其獲罾罿交翳腥羶四起大師詣其祠而戒
之鱗介遂絶後挈瓶屨以歴湖山靈境異迹遊覽將畢
復詣五洩山遇虚黙大師一言辯析百契符會噫顯晦
之道日月之所照也聖教其能脱諸故會昌大中衰而
[017-13a]
復盛唯大師居之瑩不能惑所謂焚之不熱溺之不濡
者也洎周洛再構長壽寺敕度大師居焉時内典焚毁
梵筴煨燼手緝散落實為大藏故南海節度楊公典姑
蘇日請大師歸於故林以建精舎大中十二年分寧宰
任景求舍宅為禪院迎大師居之剡冦裘甫率徒二千
執兵晝入大師㝠心晏坐神色無撓盜衆皆悸懼叩禮
逡巡而退冦平郡中奏請改禪院為栖心寺㠯旌大師
之徳凡一動止禪者畢集環堂擁榻堵立雲會大師學
[017-13b]
識泉湧指鑒岐分詰難排疑之衆攻堅索隠之士皆立
搴苦霧坐泮堅氷一言入神永破沈惑㠯咸通七年秋
八月三日現疾告終享年七十七僧臈五十七先是命
香水剃髮謂弟子曰吾七日在矣及期而滅門人童弟
號躃泣血乃窆於天童巖弟子培墳藝樹三載不間忽
一日異香凝空逺近郁烈弟子相謂曰昔奉大師遺囑
令三載之後當焚我身今三載矣異香其啓我心乎乃定
厥議掲龕發塔再睹靈相儼若平生以其年八月三日
[017-14a]
禮法茶毗於天童巖下祥風瑞雲竟日隠現獲舎利數
千顆紅翠交輝白光上貫十三年弟子戒休齎舎利述
行狀詣闕請諡奉勅褒誄諡曰心鏡塔曰壽相嗚呼菩
薩之變通也出顯入幽示現無極其可究乎大師自童
孺距耆耋陳言措行皆貽感應復以證前生行業知示
滅之日時茍非位躋十地根超上品孰能造於是乎在
長壽寺時謂衆僧曰昔四明天童山僧曇粹乃吾之前
生有墳塔存焉相去遼逺人有疑者及追驗事實皆如
[017-14b]
其言景求將迓大師也人或難之對曰治宅之始有異
僧令大其門二十年之後當有聖者居之比大師至止
二十一年矣初大師將離姑蘇為徒衆留擁乃以㯶拂
與之曰吾弗在此矣爾何疑焉及大師潛行衆方諭其
深意又令寺之西北隅可為五百墩以鎮之衆曰力何
可及大師曰不然作一墩種柏五株即五百墩也凡㣲
言奥㫖皆此𩔖也至若闢𤣥關諭生死𢎞敷至賾不備
論咸通十五年琪祗命四明郡戒休㠯其跡徵余之文
[017-15a]
遂直書其事以旌厥徳銘曰空王設喻煩惱無涯唯大
師心照盡塵沙大師降靈吳之華亭方娠載誕厥聞惟
馨童䝉墮井神扶㠯寧母思𦕈目歸省而明漁人禱神
其獲豐盈一戒祠宇施罛莫嬰像教中虧貝葉斯隳手
集三乘遺文可披識羊祜環知仲尼命正色兵威寄詞
譚柄我来作牧空企音塵琢兹貞石庶乎不冺
景徳寺縣西三十里宋寳祐元年間建
延福寺縣東南二十里唐大中十三年建名天王宋治
[017-15b]
平元年賜前額院有天王像
資聖寺縣東北一里半舊號漁浦門外院宋太平興國
二年建天禧四年賜額
寳林寺縣南三十五里舊號報國西林院晉開運三年
建宋治平元年賜額
延壽廣福寺甲乙教院縣東南六十里舊號延壽王院
晉天福二年建宋熈寧元年増壽聖二字紹興三十二
年改額
[017-16a]
禪寂寺縣東南三十五里宋雍熈二年建治平元年賜

尊教寺縣東南四十里晉天福三年建名恵日宋治平
元年賜額
能仁寺縣西南十里宋乾徳中建號東安宋咸平六年
改承天院政和七年五月改前額俗呼南承天
聖壽寺縣西南六十里唐咸通五年建宋太平興國三
年賜額
[017-16b]
法慈寺縣西南七十里舊號鳯山院唐咸通七年建宋
治平三年賜額
崇法寺縣南五里舊號焚化院宋乾徳五年建大中祥
符三年賜額有鄞女墓
大悲寺縣東十五里舊為金蓮庵上橋林氏所建宋紹
興年間改庵為大悲寺
天壽寺縣西南六十里舊號天井院宋建隆元年建治
平元年改賜額按周銖天壽院記云四明山西南諸峯
[017-17a]
惟灌頂定光為最髙旁有瀑布㵼於兩山萬疊之間其
下有三井泓然澄深清徹見底是為天井嵗旱禱於井
隨求而應有金線蜥蜴之狀出而赴感興雲雷沛甘澤
為一方千里之恵而年穀用登初僧有道凝者来自福
堂建室百楹於井上鄉人遂以天壽名之丐於朝而得
賜額焉
青山恵安寺縣東四十里晉天福三年建宋大中祥符
三年賜額天祐元年中元日有十六僧現於山頂逡巡
[017-17b]
而滅又名其寺曰羅漢院
普寧寺縣西南五十里舊號天王院唐咸通十三年建
宋大中祥符三年賜額
空相寺縣西南七十里舊號四明保安院晉開運二年
建宋治平二年賜額
方廣寺縣西南五十里舊號泗洲院唐咸通十一年建
宋治平二年賜額
國寧寺縣西十五里宋大觀二年建賜額
[017-18a]
妙智寺縣西南七十里舊號觀音庵漢乾祐二年建宋
治平元年賜額
慈福寺縣東三十里舊號盛店保安院周顯徳二年建
宋治平元年賜額院舊有禅師者年六十餘日誦妙法
蓮華經三十餘年如一日以部計之萬五千矣世目之
為全法華浄照禪師臻老既詩之士大夫從而和之甚
衆最後黄山谷一詩云攝意持經盡刼灰人間處處妙
蓮開他時誦滿三萬部却覔曹溪一句来
[017-18b]
慈恩寺縣西南九十里舊號小溪松巖院晉天福九年
建宋治平二年額賜
明覺寺縣東六十里舊號明堂院唐寳厯二年建宋治
平元年賜額寺有在在堂前直龍圖閣舒亶記併有詩
十二絶
不管霜毛不貸人一年舊了一年新山忩未曉聞山樂
可是梅花漏泄春
風吹雨脚細於絲冷暖渾如寒食時不待千山消盡雪
[017-19a]
小紅已到杏花枝
沙溪過雨半清渾徑石髙低帶雪痕又見山農話春事
腰鎌兩兩喚兒孫
㫁橋髙下路横斜隔水人烟四五家雨後一枝紅帶雪
風流不道有巖花
一溪髙自樸巖来寺在巖腰水抱回林下老僧相顧笑
柴門今始為君開
髙低深淺逐隂晴一簇林巒畫不成誰道青山怕雲㸃
[017-19b]
白雲㸃處轉分明
四山面面玉成圍只許閒雲去又歸更有小軒人不到
落花狼籍㸃苔衣
只見青山無水聲到頭耳目未全清年来賞遍江東寺
纔入今宵睡未成
六國干戈擅霸圖先生談笑有工夫不知當日縱横夢
曽識水聲山色無
榛棘叢中舊草堂千年誰復辨興亡纍纍付與張儀印
[017-20a]
珍重空中一炷香
枉將風月惱肝脾懶復雕鐫出小詩盡日焚香面山坐
捲簾時與夜僧棋
小白山前大白山兩山強坐屬僧閒何時卜築三椽地
黄帽青鞋日往還
普光寺縣東四十五里舊號光化院晉開運二年建宋
治平元年賜額
浄衆寺縣東二十里舊號齋堂院宋開寳二年建治平
[017-20b]
二年改賜額
珠山浄土寺縣東六十里晉天福元年建號珠山院宋
治平元年賜額
阮山廣福寺縣東九十里漢乾祐二年建號阮庵宋熈
寧二年賜壽聖院額紹興三十二年改前額
多寳寺縣東南八十里舊號管江院宋開寳元年建治
平二年改賜額僧則為慈溪方氏子也始生遇相者曰
此兒出家則成道長入多寳院師若旻大智照公照公
[017-21a]
講於錢塘祥符東院師與其徒六人服勤左右學益通
號六羅漢凡有資承大智可之遂傳其要歸住多寳訓
講如大智告學者戒以不犯為本律以持守為功念念
常存浄度立至忠肅陳公瓘與相好超然心契晩辟穀
不食趺坐而逝天大暑數日不掩龕色不變也建塔院
之西山前敷文閣待制龍舒朱翌為銘
法度寺縣東南八十里舊號寳慶院唐乾寧元年建宋
大中祥符元年賜額
[017-21b]
雲龍寺縣東南二十五里
資福寺縣西南六十里唐光啓二年僧志回建光化四
年賜名廣學同光四年改名隠學宋大中祥符元年改
名資壽咸平三年賜額為前宣參政繒功徳寺記攻/媿作
保安寺缺/
雷峯傳善寺宋參政宣繒功徳寺
勝像寺宋史越王功徳寺
大中祥符寺縣東五十里晉天福三年建名西溪宋治
[017-22a]
平三年賜名法寳嘉定中尚書史彌堅請為功徳寺十
七年改額
天福寺縣西南八十里宋治平中建
寳壽寺縣南五十五里初為華藥嵓龍湫庵宋淳熈間
僧明哲所剏景定三年移請杭州長生橋東廢寺寳壽
院額歸寺
廣恩崇福寺袁越公韶為其父衛公建王尚書有記
淛河以東山水名天下四明為最出四明西門至林村
[017-22b]
行六七里曰桃源循源而入虬騰駟奔氣勢奇峭紫巖
為最溪清谷窈楸檟鬱茂是為太師袁衛公之阡公篤
厚好善用昌大厥家嗣子尹神京貳樞庭相攸紫巖之
陽俶建梵宇遹承先志奉大士像而法華手澤藏焉請
於朝賜名廣恩崇福秀㮣瓌觀甲於諸方奥殿穹堂儼
然寳地林霏巒翠獻狀几席松風澗泉與鐘魚相答剏
基鳩役匠成於心則住持僧可仁也輪奐之媺田疇之
闢仁皆躬服其勞雅人勝士来遊而嘉嘆之惟古者體
[017-23a]
貌大臣推本徳善之積廟祀其祖禰施於烝彞鼎近世
又即緇廬寓蓼莪寒泉之思於是錫命以寵靈之盖君
子謹終追逺無不用其極而遇大臣之禮亦至矣哉夫
秉彞好徳人之良心釋氏以空寂為教若外乎倫紀然
其書有大報恩篇言孝與儒合是故致嚴致慤而宫室
之以薦苾芬於九原禮可以義起也觀於斯者愛敬之
心油然生矣余謂善必有慶如殖斯穫非以徼福也教
子以食其報可謂使為善者勸一宜書仰飛雲而俯拱木
[017-23b]
著存不忘於以詔萬子孫勿替引之二宜書披壞壤經
營用力勤刻意專南豐所為稱學佛者將以勉吾儒也
三宜書寺經始於紹定庚寅之孟秋越淳祐乙巳季夏
攷成是嵗之秋可仁請識嵗月詔永久遂書其事於石
郡人王應麟記
崇報寺縣東五十里宋提刑史彌正建
城東化城院縣東十五里宋時有吳僧徳安擕道錫自固
二道侣禮阿育王塔至此地訝其孤迥遂剏數椽為緇
[017-24a]
徒憩止之處寳祐元年圯於風過者嗟嘆時安與錫皆
亡矣惟自固存焉固欲復舊圖而未遂郡人㠯為道墐
相望義聚遺骼從浮屠法作佛事而悼之固尸厥事事
已有餘貲衆為固鬻牒了身事固乃以所得牒集衆財
悉以興土木緝成舊緒築海塗為良田名曰化城院後
衆為固祝髮白郡就正主席
天壽保國接待院在縣東二十里皇朝至元二十三年僧
大逵建元貞二年總統所立前額
[017-24b]
慈濟寺縣東三里皇朝大徳八年楊秀建至大二年頒降
聖㫖䕶持賜額
二靈寺縣東六十里宣和間陳正言捨山以建號曰金

福林寺縣東南六十里至元三十年僧圓珏建聞於有
司議額
壽國寧親寺缺/
靈濟寺在縣東二里嘉定十二年史衛王建俗呼靈濟
[017-25a]
庵至元十六年火重建
翠嵓山寳積寺縣西南七十里宋乾道三年賜額
天壽重興寺縣西南五十里至元二十一年僧永明與
徒弟恵涓一靖買厲民庵改建
海會庵在縣西二里許首僧妙壽俗姓楊鄞中儒流也
延祐甲寅與其徒募緣得地十餘畝築屋二十餘楹乞
食自活以接四方因名海會禪庵
   尼寺
[017-25b]
廣智院縣東五里大徳十年建
雲居寺縣西二里至元十七年浄心建徒弟起宗自安
等甲乙住持
   奉化州
雪竇山資聖禪寺州西北五十里舊名瀑布寺唐光啓
中置咸通八年重建改名瀑布觀音禪院宋咸平三年
請今額至元戊子燬住持僧善来重建初宋仁宗夢二
龍争珠遍下名山圖寫山形進奏寺前兩澗合流中有
[017-26a]
木林䕶珠遂號應夢道塲南有隠潭東有石蒼潭前有
含珠林千丈巖瀑布有亭三曰飛雪曰妙峯曰潄玉吕
夏卿資聖寺明覺大師碑云夫真空不空是有無證
寂滅不滅是往來相佛以權實之法開頓漸之徑
使隨器而趨之有不離道塲得大智慧有難行苦
行為人天業日月為明矣而盲者不見睫毛舟枻
可濟矣而溺者淪於波浪人之未有惡萌而忘濟
者其心一也其塗異矣昆蚑之性羣行食啄倦則息
[017-26b]
觸則避求所以安樂不待教而能也人之於貴賤貧富
壽夭得喪不知自然之分愛惡悲欣亷貪静躁糾纒桎
梏無所解脱晝勞形骸夜勤夢寐至於老死且不知息
彼昆蚑知所以安樂人顧不能也佛之教人推性命之
際以極天地之外乃至觀身如掌中物傳付法寳不寓
文字是謂禪那山岳之大有時而泐金石之剛有時而
刓形器之用也我則異於是無去無住無聚無離不見
於内不見於外不見中間自利義也利他仁也是為涅
[017-27a]
槃妙心諸佛法印無上㣲妙祕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
佛以授摩訶迦葉傳僧伽棃衣㠯待補處出世為成道
之符自是衣法相傳二十有七世香至王子初入中國
諡曰圓覺圓覺傳大祖大祖傳鑑智鑑智傳大醫大醫
傳大滿大滿傳大鑒大鑒藏衣傳法而已大慧繼之大
寂承之其後皆以所居稱若天皇龍潭徳山雪峯雲門
香林智門此其世次也禪師諱重顯字隠之大寂九世
之孫智門之法嗣也俗姓李氏母文氏㠯太平興國五
[017-27b]
年四月八日生大師於遂州始生瞑目若寐三日既浴
乃豁然而寤屏去葷血不習戲弄七嵗有僧過其門挽
持袈裟喜不自勝聞梵唄之聲輒泣下父母問其故懇
請出家父母執不可師不食者累日咸平中終父母喪
詣益州普安院仁銑師落髮為弟子大慈寺僧元瑩講
定慧圓覺疏師執卷質問大義至心本是佛由念起而
漂沈伺夜入室請益往復數四瑩不能屈乃拱手稱謝
曰子非滯教者吾聞南方有得諸佛清浄法眼者子其
[017-28a]
從之待子之来也久矣師於是東出襄陽至石門聰禪
師之席居三嵗機緣不諧聰諭之曰此事非思量分别
所解隨州智門祚禪師子之師也師乃徒錫而詣之一
夕問祚曰古人不起一念云何有過祚招師前席師攝
衣趨進祚以拂子擊之師未曉其㫖祚曰解麽師擬答
次祚又擊之師繇是頓悟尋往廬山承天林禪師道塲
問之曰法爾不爾云何指南林曰只為法爾不爾師遂
拂衣而退衆皆股慄有毁於林者林諭衆曰此如来廣
[017-28b]
大三昧也非汝等輩以取舍心可了别也師辭往池州
景徳寺為首座為衆解肇法師般若論知州曽公至以
果子抵於地曰古人云不離當處常湛然即今在何許
師指景徳長老曰凡此長老亦不知落處曽公云上座
知也不得無過師曰明眼人難瞞師南遊杭州住持蘇
州洞庭翠峯嗣智門也未幾曽公出守明州手疏請師住
持雪竇資聖蘇人固留不可師曰出家人止如孤鶴翹
松去若片雲過頂何彼此之有雪竇本智覺禪師之道
[017-29a]
場智覺亦雪峯五世孫備傳琛琛傳益益傳韶而壽維
之智覺其號也一法同源而地有盈虚師之至猶家焉
決潢洿變清泚掖躄偃争迅馳州邦逺近輻凑下坐駙
馬都尉和文李公表錫紫方袍侍中賈公又奏加明覺
之號住持三十一載度僧七十八人先是門弟子建壽
塔於寺之西南五百餘步一日命侍者洒掃塔陳亭行
至山椒歴覽久之曰自今過此何日復至左右皆大驚
衆迎師還師亟詣塔所衆皆號泣隨至塔前或曰師獨
[017-29b]
無頌辭世邪師曰吾平生患語之多矣翌日出杖屨衣
盂散遺其徒有問疾者留食殷勤與之約曰七月七日
復来相見是夜盥浴整衣側卧而滅時皇祐四年六月
十日俗壽七十三僧臘五十夏以七月初六日入塔如
師之約嗚呼師得妙用善機不取諸法故能知去来達
性命故方是時升堂皇游牆藩者悟性相體空頓息萬
縁為大乘法器曰義懷在和凡百五十人傳其法於天
下彼遮䕶意根網絆初心背覺合塵逐念流徙得少為
[017-30a]
多妄立知見雖三詣投子尤陟洞山師亦援手濡足而
無以救之是猶孔子之有宰我孟子之有盆城括非其
師之過也自師出世門人惟盖文軫圓應文政逺塵允
誠子環相與裒記提唱語句詩頌為洞庭語錄雪竇開
堂錄瀑泉集子英集頌古集拈古集雪竇後錄凡七集
師患語之多而其徒悵然猶以為編攟有遺盖利他之
謂也予得其書而讀之二十餘年矣雖瞻仰髙山而祿
利所縻無由親近使得稽前首避席霑被法雨覺寤塵
[017-30b]
勞庶幾可教者今蔑如之何師辭世十有三年碑表未
立餘杭僧恵思撰行業錄與其徒元圭覺濟大師悟明
繼踵過門裒文請銘以予跂慕之心重之以門人之請
之勤抑有待耶愚公叩壤以移山雖不量力其誠則至
矣謹焚香再拜繫之銘曰噫憃愚皆本源一念異生二
根勝與劣駟馬奔嗜所得自詐諼失大道南北轅艾至
老踰朝昏正遍覺天人尊迷者挽溺者掀朝暾出彗霾
雲渇得漿寒得薪悟報化知非真趣安穏擺客塵王叔
[017-31a]
生廣佛事破六宗應彈指法来東非會際信衣傳隻履
逝頂五山真法器立積雪殊其臂忍非忍得法髓債必
償有裔嗣皖公潛佛日翳翩南游立如椔乞解脫彊哉
慧攘蜂蠆神兵衛破頭峯衆雲從横六氣釃二宗教任
意付懶融黄梅兒陌上童關七相了諸空聖服勞杵臼
傭和心偈掊争鋒夜南鶩懷是逢帝稽首睎下風舟復
新葉歸叢有道得無心通世有承四衆依燈相續壎應
箎師異稟自孩提升腴雋蹈聖梯慈固拒不得施起恭
[017-31b]
孝終苴縗銑落髮瑩質疑漢之東得我師扶盲瞶柞荒
菑昔無有今委蛇遇霑洽發萌荑淫竈鳴鐘未簴魚目
藏明珠吐巋二山下儋負来萬里足繭踽訇春雷披蟄
户辨縛解決去住沃醍醐㪺甘露百五十胄蕃舞窮車
轍誦句語瞻骨目軸繪素逺胡越近杖屨捐麄相悉開
悟山茀鬱泉咿幽虎跡交鼪猱啾塔門閟柏松樛天南
垂海彪彪囊破褐笈單裯来環繞五體投名韁身祿飽
喉狃怨憎甘鮑鱐睨真乘等贅疣慶我生辨薰蕕蘄誘
[017-32a]
掖邈無由琢堅石攄我憂方干題云登寺尋盤道人烟
逺更㣲石窓秋見海山霧暮侵衣衆木隨僧老髙泉盡
日飛誰能厭軒冕来此便忘機曽少卿題飛雪亭云玉
虬垂處雪花翻四序雷聲六月寒憑檻未窮千丈勢請
君巖下舉頭看樓攻媿和云驚見銀河空外翻湍飛千
丈有餘寒下流不用長勞望祗向銀河頂上看又髙元
之題云危亭上拂烟霧光蒼崖深到蛟螭穴天河飛来
破山翠寒入疎林風自發翻珠錯玉無時歇巖前散作
[017-32b]
千秋雪寒聲蕭蕭凛毛髮白雲朶朶翔空滅飛流濺沬
入毫端天與一詩為題絶樓攻媿題錦鏡橋亭云兩溪
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衆流三板放開千丈雪一奩
照破四山秋幾年空自存公案今日重新指路頭珍重
老師成勝事清名當與此山留又題妙髙峯云一峯髙
出白雲端俯瞰天涯千萬山試向岡頭轉圜石不知何
日到人間四明僧希顔題云鴛鷺池塘芳草雨綺羅簾
幙杏花風何如月在䦨干夜長嘯一聲千嶂中又鄭丞
[017-33a]
相清之題云陸地芳洲擁翠翹巨靈穿石衮雲濤摶空
蒼鳳欲飛舞奔海玉龍争怒號萬象横陳坤軸富一亭
平挹月輪髙獨醒未覺孤清景笑酌寒泉讀楚騷攻媿
題千丈巖云圜嶠移来東海東梵王宫在最髙峯試將
法雨周沙界千丈巖頭掛玉龍又淮甸僧元肇題云上
盡崎嶇脚力㣲毳袍零碎染烟霏妙髙峯頂見日出千
丈巖頭看雪飛寒木著霜山衣錦清泉得月鏡交輝翩
然又作東南去肯落台温第二機
[017-33b]
岳林禪寺州東北五里舊名崇福初梁大同間聰禪師
建小庵曰長汀後有童氏捨基建寺唐開元中賜額曰
岳林宋大中祥符間重賜曰大中崇福乃彌勒示現之
處哲宗追諡定應大師彌勒有頌云即箇心心是佛十
方世界最靈物縱横妙用可憐生一切不知心真實
萬法何殊物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心王本自絶多知
智者只明無學地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
何寛著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暗消磨若逢知己須依
[017-34a]
分縱遇寃家也用和若能知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
羅我有一布袋虚空無罣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又偈曰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
不識舒亶詩云休話人間我獨尊何妨㕓肆且隨羣乞
錢往往多空手問路時時向白雲壁上形容圖尚在囊
中氣味許誰分分明提起無人問欲會應須眼裏聞寺
有古瓷浄瓶六環錫杖在焉世傳彌勒遺物云詳見髙/僧傳
鄞城山廣福教院州東五十里唐景福初亮法師建吳
[017-34b]
越錢氏給額曰鄞城宋治平初改壽聖紹興間改今額
東山瑞相教院州東南二十里唐大中年間置舊名雲
峯宋治平初賜今額
南山瑞峯律院州東南一十里唐咸通中置名吳峰宋
治平初賜今額寺有廣莫軒攻媿題詩云廣莫乗風隘
九州亂山無數㸃平疇一千里外在吾目三十年來無
此㳺地下天高俱歴歴鳶飛魚躍兩悠悠昌黎費盡南
山句曠望還能似此不
[017-35a]
西山資國禪寺州西南五里舊名䕶國唐元和間創宋
治平初賜今額唐左拾遺𢎞文館學士虞世美為記有
洗鉢池羅漢跡駐錫峯應供泉乃天台第四尊者成道
之地上有樂亭至和中縣令郟修輔為記攻媿題詩云
野溪清淺度危橋徑䇿枯笻上紫霄曉霧暗蒸山寺雨
松風深隠海門潮浮杯水漲人何在洗鉢池清意已消
又上樂亭臺上看雲山萬疊更逍遥
北山廣化律院州西北三里唐大中初置名正化宋治
[017-35b]
平初賜今額
告成教院州東半里後周開寳中置舊名光教即樓評
事宅基宋大中祥符改今額至元間燬重建未完
演教教院州西一十里後唐清泰初祖師藴思大師建
舊名鹿苑宋治平初改今額
浄慧院州東北四里周顯徳中祖師璡建宋天聖中賜
今額即孫拾遺邵之故基宋江夏郡王趙仲爰撰藴緘
大師塔銘襄陽米芾書至元間燬重建未完
[017-36a]
慈氏教院州南三里唐文徳初朱會等建名清化天祐
初改名寳化宋治平初改今額寺有杜鵑花蟠屈如凰
主簿樊圃詠云山僧取巧蟠珍叢九苞占盡千葩紅倚
䦨精彩欲飛動百鳥不敢啼春風又有古松如卧龍

明化教院州東一十里舊名建城唐寳厯初創光化中
改名建寧梁開成中改名善因宋祥符初改今額
普慧教寺州東北舊為尼院名永平唐咸通十年建十
[017-36b]
三年改今額
浄名院州東北一十里梁乾化初璉法師建舊名安寧
宋治平初改今額
浄慈禪院州西五十五里唐乾符中創舊名仁王宋治
平初改今額沈端憲公煥有記
法海教院州東南十里晉天福初創名龍潭宋治平初
改今額院下有潭廣數畝父老相傳有白龍宅其中禱
雨輒應
[017-37a]
興聖教寺州東南五十里唐咸通十年建宋治平初賜
額至元間燬重建未完
安巖法華禪寺州南五十里舊名四明院漢乾祐中置
宋天聖中居照禪師遷入山數里慶厯中改今額至元
間燬重建未完
清涼禪寺州東九十里朱梁龍平初茅將軍捨宅為之
吳越王錢氏給額曰歸順宋治平初改今額
靈隠禪寺州西南七十里舊名國寧唐天祐初置後梁
[017-37b]
乾化初刺史黄顥重建改静泰宋治平初改今額
解空律院州東八十里唐長興初置名泰靖總持院宋
治平初改今額寳祐初改名演忠賜福
䕶國禪院州西南一十五里唐中和間建舊名天王宋
治平初改今額宣徳郎大理評事關杞有記
西峰圓覺禪院州西南七十里舊名西峯唐咸通間置
宋嘉祐間真禪師重建治平初改今額宏智正覺禪師
題詩云水流百折山蒼蒼古寺形容横野航明月初
[017-38a]
濡寒露白籬花似趁重陽黄道人心已老松石學
子瞻須磨雪霜黙黙澄源坐兀兀游魚沙鳥静相

九峯靈鷲禪院州東六十里宋開寳中置舊名明霸治
平初改今額
棲真禪寺州東七十里晉天福中置又名棲鳯
興化禪院州東七十里唐長興初置名墅市宋治平初
賜今額
[017-38b]
清福禪寺州東七十里晉天福中置名太清宋治平初
改今額
離相禪院州東九十里唐乾符初置名福慶宋治平初
又改今額
資福教院州西三十里舊名法唐咸通八年建宋大中
祥符八年改今額
上雪竇山奉慈禪院州西六十里唐咸通間僧明簡等
建名奉國宋治平初改今額舒中丞亶詩云白雲堆裏
[017-39a]
笑呵呵上接天衢不較多翠鎮亭臺山月冷香風
吹裓盡莎蘿陳推官舜俞詩云一宿禪關萬里空
明朝更上十餘峯山應碧落不多逺人在白雲無
數重木末疎鐘驚虎兕門前流水穴蛟龍勞生正
負林泉約猶喜官閒此處逢張漢卿題云超超嶺
外雪雲明曾憶塵中見偉人沙上豈無新到雁附
來莫厭尺書頻又郟知縣修輔題隱潭詩云在昔
知何人鑿破青山骨飛泉直下來千尺㵼倐忽兩
[017-39b]
壁蒼翠間一陣風雷突旁無塵埃蹤中有蛟龍窟
寒氣不可向猛勢豈能屈安得當旱年為霖濟羣

安隱禪院州西一百里舊名聖壽唐咸通中置宋治平
中改今額
證道禪院州西七十里舊名靈橋唐光啟初置宋治平
初改今額西登山半里有龍湫南百歩有深穴曰風谷
谷下有泉曰氷鑑路轉縈紆有地方丈可憩息曰振衣
[017-40a]
巖有數歩列嶂如屏曰宜晩漸入平曠有堂曰藴秀端
憲沈公煥為摭少陵剡溪藴秀異之句名之又築清心
亭于氷鑑之左臨淵疊磯垂釣牓曰桐廬古意渭水遺
風云
法喜禪院州西四十五里舊名永泰唐咸通年間建宋
治平初改今額
無為禪院州東一百里唐開元初建名松㠗宋治平初
改今額
[017-40b]
顯親崇福禪院州西三十里舊名上山唐光啟初置
宋治平初改為常樂乾道初魏丞相請為香火院改
今額舒中丞題二絶云一峯旁倚兩山朝雲裏龍孫
響珮瑶長與幽人發高興不辭雨雪過溪橋龕燈隱
隱夜初分落果猿啼枕上聞客夢欲成成不得一窗
殘月半牀雲
移孝報忠禪院州西北二十里宋紹興十年建係王參
政功德院紹興間賜今額
[017-41a]
禪恱教院州缺/二十里宋開寳中置名保安治平間改
今額至元間重建
寳林教院州北三十里舊名棲林唐乾寜初建宋治平
初改今額至元間燬後重建
永固教院州西五十里舊名三石唐光啓初王仁紹建
靈石山庵宋咸平賜今額
金地教院州西南三十里舊名福慶唐大中初置宋治
平初改今額
[017-41b]
福聖教院州東三十里舊名龍光唐咸通間建宋治平
初賜今額
清蓮教院州西南五十里舊名靈峯唐清泰初置宋治
平初改額
登岱教院州西三十里唐咸通中𤣥隠法師建宋治平
初改今額
普明教院州南一十五里舊名觀音唐大中初置宋治
平初賜今額
[017-42a]
福海教院州東五十里唐咸通中置舊名興福宋治平
初改今額
上乗教院州西五十里唐咸通中置舊名乾符宋治平
年間改今額
法昌教院州北二十五里舊名石芝宋開寳初置治平
初改今額
宣密教院州東九十里晉開運初置舊名桐照宋治平
初改今額
[017-42b]
慧日教院州西二十里舊名慈林晉天福中希育主山
建草庵後廣為寺宋治平初賜今額理宗御書慈林山
三字
常浦教院州北四十里宋紹興間置至元間燬重建未

安住教院州南四十里後唐清泰間置宋治平初改今

勝國院州西一十五里宋寳祐間侍郎趙汝楳建大博
[017-43a]
陳著題詩云轉路便幽深曽來不用尋寺依山石脚僧
識老巖心是處鬼無墓此山松自林滔滔未涯事分付
一蟬吟
藥師崇福廣恩寺州西二十里宋嘉定間執政趙觀文
善湘因在城藥師廢寺額創建
浄明教院州北二十里唐龍紀初置舊名唐灣宋大中
祥符初改今額
大雲律寺州東三十里唐咸通初置舊名石佛宋治平
[017-43b]
初改今額
垂鴻律院州北二十里梁大同初置名晏坐宋大中祥
符初改今額
仁濟律院州南一十五里舊名寳國院宋開寳三年建
淳熈間參政樓公請今額
廣福教院州南五十里晉開運初置名雲盖宋熈寧中
賜額壽聖紹興間改今額
大同山報慈光巖禪院州西北二十里唐文徳初置舊
[017-44a]
名大同山龍池宋治平初改今額嘉熈二年宋理宗書
大同山以賜參政余天錫遂重建而廣之
崇勝院州南五十里舊名固海唐天成中置宋治平初
賜今額
悟空院州南六十里唐大中七年置名安海宋治平初
改今額
禪寂院州南四十里舊名登山周廣順初置宋治平初
改今額
[017-44b]
廣法院州西七十里宋開寳中主僧洪固剏太平興國
中以西南有巨石穹背引首因命額曰靈龜治平初改
今額曰寧海湖南雷處士題云古寺在溪邊到今三
百年斷崖寒雨雪怪木老風烟龜化灘頭石龍分洞
尾泉重㳺到山外平楚更蒼然任先生題石龜鑑池
誰將大鑪鞴鑄出古青銅金鵲窺寒泚文鸞下碧空
永垂千古照不受一塵䝉人自分妍醜花無兩様

[017-45a]
大智院州西七十里唐咸通中建宋大中祥符初改今

定明院州西南六十里唐大中二年置舊名鎮國宋治
平初改今額
龍華院州西八十里唐咸通中置舊名凝光宋治平初
改今額
慈覺院州北二十里晉天福中僧紹囬剏舊名興福宋
治平初改今額至元間燬重建未完
[017-45b]
浄業寺州東北一十五里梁貞明中祖師𤣥綽建塔嵓
院宋治平初改今額至元間燬後重建
䕶教禪院州西北二十里唐乾道中置舊名湖山宋治
平初改今額進士周山有記
恵照教院州西北二十里唐咸通中建舊名銅山宋治
平初改今額
尊勝院州南六十里唐光啟初置名延恩宋治平
初改今額閬風劉倓題詠云海角尋春雪未消馬
[017-46a]
蹄無處避瓊瑶已公屋下論文酒爐火篝燈伴寂

廣教教院州東二十里唐咸通中置舊名靈蹟宋治平
初改今額
廣濟院州北二十五里宋建隆初置大中祥符初改今
額至元間燬重建未完
報國律院州南二十里晉天福初置宋治平初賜額
法華接待寺州西一十五里宋淳祐間森冏二講師始
[017-46b]
建接待庵大徳八年改今額剡源戴表元為之記又題
朝暉軒云金雞警神關燭龍轉崖車隂濛欲銷散巖谷
開嘘呀忽然蒼蘿巔湧出紅蓮花天暉所照鑠六合無
藏遮而我靈臺中善苗如萌芽珍重慎消息外物如塵

天壽報本禪寺州西五十里大德年間僧正思創
 
 延祐四明志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