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02 東家雜記-宋-孔傳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家雜記巻下
             宋 孔傳 編
  先聖廟
廟在曲阜縣西一里西接魯城二百餘步即 先聖舊
宅魯恭王聞金石絲竹之地也累朝東封告成行幸儒
廟皆駐蹕于此
  手植檜
[002-1b]
先聖手植檜三株兩株雙立御贊殿前各高六丈餘圍
一丈四尺其一在杏壇之東南高五丈餘圍一丈三尺
晉永嘉三年枯死至隋義寧元年復生唐乾封二年又
枯至本朝康定年一枝復生
  杏壇
先聖殿前有壇一所即 先聖敎授堂之遺址也昔漢
鍾離意為魯相出私錢萬三千文付戸曹孔訢修夫子
車身入廟拭几席劒履男子張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
[002-2a]
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孔
子敎授堂下牀首有懸甕意召訢問答云夫子甕也背
有丹書人莫敢發意曰夫子所以遺甕欲以垂示後人
因發之得素書文曰後世修吾書董仲舒䕶吾車拭吾
履發吾笥會稽鍾離意璧有七張伯懷其一意即召問
伯果服焉後漢顯宗東巡幸孔子宅亦嘗親御于此命
皇太子諸王説經於堂上後世因以為殿本朝乾興間
傳大父中憲監修祖廟因增廣殿庭移大殿於後講堂
[002-2b]
舊基不欲毁拆即以瓴甓為壇環植以杏魯人因名曰
杏壇
  後殿
鄆國夫人亓官氏殿昔為先聖燕居之堂魯人相傳
云孔子將亡遺秘書曰後世一男子自稱秦始皇上我
堂踞我牀顛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始皇至魯觀孔子
宅至沙丘而崩又按世家孔子卒諸儒講禮鄉飲酒大
射於孔子家其所居堂後代因立為廟藏孔子衣冠琴
[002-3a]
瑟車書至漢二百餘年不絶昔太史公嘗適魯觀孔子
廟堂車服禮樂諸生習禮其家以至低回留之不能去
云漢景帝時魯恭王好治宫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宫
聞金石絲竹之聲乃不敢壞於其壁中得古文經傳此
其地也
  先聖小影
家譜云先聖長九尺六寸腰大十圍凡四十九表反首
洼面月角日準手握天文足履度字或作王字坐如龍
[002-3b]
蹲立如鳳跱望之如仆就之如昇耳垂珠庭龜脊龍形
虎掌駢脇參膺河目海口山臍林背翼臂㪷唇注頭隆
鼻阜脥提眉地足谷竅雷聲澤腹昌顔均頥輔喉駢齒
眉有一十二采目有六十四理其頭似堯其顙似舜其
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産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胸有文
曰制作定世符運今家廟所藏畫像衣燕居服顔子從
行者世謂之小影於 聖像為最眞近世所傳乃以
先聖執玉麈據曲几而坐或侍以十哲而有持椶蓋捧
[002-4a]
玉磬者或列以七十二子而有操弓矢披巻軸者又有
乗車十哲從行圖皆後人追冩殆非 先聖之眞像闕
里廟學敎授尹復臻嘗作小影贊云夫子之像其初孰
傳得於其家幾二千年仰聖人之容色瞻古人之衣冠
信所謂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若夫其道如神其徳
如天則自生民以來未有如夫子蓋無得而名言世之
所傳非小影畫像皆為贗本唐劉禹錫作許州新廟碑
謂堯頭禹身華冠象佩之容取之自鄒魯即今之所傳
[002-4b]
小影是也
  廟栢
先聖廟庭舊有栢二十四株厯漢晉其大合抱有二株
先倒折魯人莫敢犯宋文帝時江夏王義恭出鎮彭城
悉遣伐之父老為之嘆息及義恭被害剖析支體挑取
目睛以宻漬之為鬼目粽時人以為伐木之報也迄今
廟庭松檜多而栢少
  廟中古碑
[002-5a]
後漢碑三
 元嘉二年修孔子廟置百石卒史掌領禮器碑
  隸書
 永壽二年魯相顔勅乞復顔氏亓官氏繇碑有碑陰
  並隸
 建寧二年魯相孔晨奏出本家穀祀孔子有碑隂並
  隸
魏碑三
[002-5b]
 黄初二年制命孔子二十一世孫羨為崇聖侯奉家
  祀碑碑乃陳思王曹植詞梁鵠書鍾繇鐫字故世
  謂之三絶鍾繇鐫字皆妙於篆籕故繇方得鐫
 後魏正光三年兖州百姓為太守張猛龍立清德頌
  碑
 東魏興和二年兖州刺史李仲&KR1256修孔子廟碑諸士
  人為立
齊碑一
[002-6a]
 乾明元年夫子碑隸書磨滅字不可讀
隋碑二
 大業七年曲阜縣令陳叔毅修夫子廟記隸書仲孝
  俊文
 九年太學博士河間劉炫撰并書
唐碑十四
 乾封元年贈太師魯元聖孔宣尼碑崔行功文孫師
  範隸武徳詔乾封詔儀鳳二年祭文并隸於碑陰
[002-6b]
 開元七年孔子廟碑李邕文張庭珪隸
 開元二十八年曲阜縣令張之宏為文宣立自撰郝
  邕書
 咸通十年孔子三十九世孫魯國公温裕乞出私俸
  修廟記賈防文
 貞元十四年任要謁夫子廟詩
 長慶三年崔濤謁先師言
 天寶元年兖公頌張之宏譔包文該書
[002-7a]
 景福二年滅黄巢紀功碑
 太和五年李虞題名
 太和七年兖州刺史李文悦謁夫子文
 長慶元年任畹訪古於齊魯謁先師題名
 會昌元年兖州刺史李玭題名
 會昌六年兖州刺史高承恭題名
 咸通十年兖海節度使曹翔題曲阜宣聖廟記
本朝御製書
[002-7b]
 真宗皇帝 先聖御贊并從官分撰七十二賢贊
 大中祥符二年賜太宗皇帝御書并監書器物勅
  廟外古跡
魯城周回九里三十步城之西南隅即孔子之舊宅昔
 魯人泛海而失津至於澶州遇仲尼七十子遊海上
 指以歸塗使告魯公築城以備寇魯人歸且以告魯
 侯魯侯以為誕俄而羣鵲數萬銜土培城魯侯始信
 乃城曲阜訖而齊寇果至此其所以為聖也
[002-8a]
   事載十六國春秋其説神異雖 先聖之所不
   語然魯人尚能言之所謂疑則傳疑者于是亦
   綴而不遺
廟東南二里魯城高門之外曰兩觀周回各四十步高
 一丈一尺東西相去一百步昔 先聖為魯司寇攝
 行相事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
 於兩觀之下者是也
廟東三十里有山曰防山周回八里孔子三嵗而叔梁
[002-8b]
 紇卒乃葬於防山孔子母死殯于五父之衢郰人輓
 父之母告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廟東南四十里有山曰尼丘山周回一十里即叔梁大
 夫與顔氏禱於尼丘而 先聖生生而首上圩頂如
 尼丘山頂之圩本朝封山神為毓聖侯今山西有
 先聖廟貌并毓聖侯廟在焉
  皇祐二年封毓聖侯勅
勅𤣥聖肇興誕自東魯雖天之生徳蓋云黙定嶽之降
[002-9a]
神實應精禱兖州泗水縣尼丘山崇岡秀阜雲雨所出
儲丕祐于裔後孕全氣于孔族挺毓睿哲為萬代師當
崇五等之封俾均四凟之秩列于祀典以永神休攸司
奉書往申昭告宜特封毓聖侯仍令本州差官往彼祭
告破係省錢增置祠廟即不得科率差擾及仰造本廟
碑額安掛春秋差官致祭眞廟東封王欽若言祭文宣
王尼丘山上有紫雲氣長八九丈詔遣入内殿頭楊懷
玉祭謝
[002-9b]
廟東南五十里有山曰顔母山周回一十里高三里乃
 叔梁大夫與顔母禱于尼丘嘗遊此山而生 先聖
 後魏地形志亦言魯縣有顔母祠堂迄今尚在
廟東南五里曰五父衢昔 先聖母殯于五父之衢者
 即此地也
廟東五里曰 先聖學堂泗水纒其北洙水由其南皇
 覽云諸弟子房舎井瓮猶存周敬王三十六年孔子
 自衛反魯於此刪詩序書定禮樂繫周易至周敬王
[002-10a]
 三十八年魯人西狩獲麟而作春秋因曾參孝行以
 縹筆而作孝經二經既成孔子於此堂下齋戒面北
 斗而拜告備于天紫微于是降光于此堂魯記所載
 孔子講堂者是也昔漢光武東巡過魯坐孔子講堂
 顧指子路室謂左右曰此吾太僕之室也今學已廢
 遺址存焉
廟西南一百二十步有圃曰矍相周回二里高一丈昔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觀者如堵焉晉太康志亦曰矍
[002-10b]
 相在魯城内縣西南近孔子宅是也今圃中猶存舊
 井皆陶瓦為之
廟東有廢井圍五丈二尺深八十尺以石為之昔季桓
 子穿井得缶中若羊問 先聖云得狗 先聖曰以
 丘所聞羊也木之怪䕫罔魎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
 羵羊也
廟西南二百步魯城有門曰歸德世傳四方諸侯慕
 先聖之德而至多入此門故魯人因以名之
[002-11a]
廟東南二里魯城有門曰高門昔齊人選女樂衣文衣
 而舞康樂文馬三十駟遺魯君陳於高門外季桓子
 微服往觀孔子因其三日不聽政郊不致膰俎於大
 夫遂行適衛
廟東南二里魯城有門曰端門孔子將殁謂子貢曰端
 門當有血書子貢往候之果有血書云趨作法孔聖
 殁周姬亡彗東出秦人滅胡亥術書既散孔不滅子
 貢以告孔子趨而觀之化為赤烏飛去
[002-11b]
廟南十里魯縣有二石闕曰闕里蓋里門也後漢董憲
 禆將屯兵於魯侵害百姓明帝乃拜鮑永為魯郡太
 守永到大破之惟别帥彭豐等不肯下頃之孔子闕
 里無故荆棘自除從講堂至於里門永異之謂府丞
 及魯令曰方今危急而闕里自開豈夫子欲令太守
 行禮助吾誅無道也乃會人衆修鄉射之禮請豐等
 共觀視欲因此擒之豐等亦欲圖永乃持牛酒勞饗
 而潜伏兵器永覺手格殺豐
[002-12a]
  齊國公墓
孔子生二嵗而叔梁大夫卒葬於防孔子之母既䘮殯
於五父之衢將立葬焉郰人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孔
子曰古者不祔葬為不忍先死者之復日也詩云死則
同穴自周公以來祔葬矣故衛人之祔也離之有以聞
焉魯人之祔也合之善夫吾從魯遂合葬於防曰吾聞
之古墓而不墳今某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識也
吾見封之若堂者矣又見若坊者矣又見覆夏屋者矣
[002-12b]
又見若斧形者矣吾從斧者焉於是封之崇四尺
 祖林古跡
  先聖墓
孔子殁公西赤為之識及掌其殯葬焉唅以疎米三貝
襲衣一十有一稱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珮象環徑五
寸而綦組綬桐棺四寸栢棺五寸葬魯城北泗水上藏
入地不及泉而封為偃斧之形高四尺樹松栢為誌焉
既葬有自燕來觀者舍於子夏氏子貢謂之曰吾亦人
[002-13a]
之葬聖人非聖人之葬人子奚觀焉昔夫子言曰吾見
封若夏屋者見若斧者從若斧者焉馬鬛封之謂也今
徒一日三斬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觀乎哉
皇覽亦曰孔子冢去古城北一里冢塋百畆南北廣十
步東西三十步高一丈二尺如鳥卵馬鬛今周圍增廣
五十餘步高一丈五尺昔孔子修春秋製孝經既成齋
戒面北斗而拜告備於天乃有赤虹自上而下化為黄
玉有刻文孔子跪而讀之其辭曰孔提命作應法孔子
[002-13b]
卒以所受黄玉葬焉弟子魯人往從冡而家者百有餘
室魯世世相傳以嵗時奉祀 先聖冢
  二代三代墓
二代伯魚墓在 先聖墓之東十步
三代子思墓在 先聖墓之南十步商人尚右故也眞
宗皇帝幸孔林顧問二冢子孫對以伯魚子思墓上太
息躊蹰而退
  祠壇
[002-14a]
先聖殁弟子於冢前以瓴甓為祠壇方六尺至後漢永
嘉元年魯相韓叔節始易之以石今壇石四面皆厯代
題名嵗久漫滅字不可識
  駐蹕亭
眞宗皇帝東封回駕幸闕里顧問先聖冢墳何在子
孫引導鑾輿躬至孔林奠謁畢坐墳北亭上宣兩地及
兩制賜茶亭有石碑字多殘缺上命詞臣拂蘚辨認盤
桓久之
[002-14b]
  輦路
眞宗駕幸聖林以林木擁道降輿乗馬至宣聖墳設奠
再拜今自林前直趨駐蹕亭有輦路皆甃以方石
  楷木
廣志云夫子没弟子各持其鄉土所宜木人植一本於
墓而去冡上特多楷木楷本出南海今林中楷木最盛
間有因風摧折者人或得之以為手板
  虚墓白兎溝附/
[002-15a]
先聖墳西有虚墓五間皆石為之世傳 先聖殁戒門
弟子為虚墓後果遭秦皇發冡有白兔出於墓中始皇
逐之至曲阜西北十八里溝而殁魯人因名其溝曰白
兔溝
  林
先聖葬曲阜城北泗水為之却流塋中不生荆棘刺人
草木以百數皆逺方徒弟所植鄉土異種魯人世世無
能名者惟楷木為多其餘則皇覽所載枌柞雒離毚檀
[002-15b]
之木迄今尚盛眞廟東封王欽若言祭文宣王詣墳設
奠得芝五本詔遣入内殿頭楊懷玉祭謝復得芝草四
本有唐以來騷人墨客謁林者必一一賦詩而退獨一
絶云靈光殿古生秋草曲阜城荒噪晚鵶惟有孔林殘
照裏至今猶屬仲尼家最為絶唱傳仲父貳卿嘗刻於
石且題跋其後曰宗翰自為童稚巳聞人誦此詩或云
一詩僧留題竟不知誰氏之作
  林中古碑
[002-16a]
斷碑一
 篆字碑碑石中斷字畫漫滅不可讀在伯魚墓前
漢碑九
 永壽三年勅修夫子墓碑
 永興二年故婺州從事孔闕/德碑在孔子祠墓壇前
  立
 延平六年立御史孔翊碑在冢前孔子十九代孫州
  舉孝㢘拜御史遷中牟樂陽令
[002-16b]
 建寧四年漢尚書侍郎博陵太守下邳縣河東太守
  孔宏碑
 博士孔君碑諱志
 孔乗碑字敬山修嚴氏春秋
 永興二年孔謙碑都尉君元子
 建寧二年孔子十九世孫震字上元碑終博陵太守
  下邳相
 延熹七年孔子九代孫宙字委將舉孝㢘除郎中愽
[002-17a]
  昌長孔子十九世孫扶字仲淵碑
宅圖
 直外門曰前三門仁宗皇帝御/書門榜之門三門之後曰御書樓
 葢藏賜/書之樓書樓後御路東西之亭其東曰本朝修廟碑
 亭其西曰唐封孔子太師碑亭次殿庭門殿庭門内
 曰御贊殿乾興中兖州奏乞於夫子之後選朝官一/人專切監修本廟是時祖父中憲被選奏
 修是/殿次後曰杏壇杏壇之後即 先聖正殿仁宗皇/帝御書
 飛白殿/榜之殿直殿後曰鄆國夫人殿後殿東廡曰泗水侯
[002-17b]
 殿西廡曰沂水侯祖殿廊西門外曰齊國公殿直殿
 後曰魯國太夫人殿魯國太夫人舊與齊國同殿慶/歴八年四十五代孫彦輔宰鄉
 邑奉聖㫖監修祖/廟始乞移於後殿自太夫人殿由東廊以北曰五賢
 堂祖殿廊東門外曰齋㕔齋㕔之東廊門外曰客位
 直齋㕔後曰齋堂齋堂後曰宅㕔直宅㕔後曰家廟
 自客位東一門直北曰襲封視事㕔直㕔後曰恩慶
 堂中丞公典鄉郡日侍致政尚書會孔氏親/族於此堂徂徠石守道先生有碑記其事堂之東
 北隅曰雙桂堂皇祐年先公仲父同年賜第/舊嘗于此會學故以名之諸位皆
[002-18a]
 列於祖殿之後恩慶堂東西自祖廟并諸位舊係勅
 修近世監修祖廟者窘於用度不敢以官錢營飾私
 居遂罷修諸位今族間居處皆自備修葺餘諸位外/祖廟殿庭
 廊屋共三百/一十六間
南渡家廟
 家廟自六飛南渡㫖令暫以衢學掲䖍寳祐二年江
 東憲使常卿友山孫先生念斯文所係不可缺典申
 請於朝擇城東菱塘勝槩徹浮屠舎而鼎建 先聖
[002-18b]
 宫牆煥然一新大資庸齋大先生發椽筆紀顛末而
 鋟之樂石記云夫子與太極合徳故其祀徧于天下
 此非其子孫所得而私也然徧廟郡國缺廟于家此
 其子孫之責亦郡刺史之任有天下者尤當惓惓也
 蓋神莫萃於廟廟於郡國所以尊夫子於天下尊之
 者以道之所在也廟於家所以親夫子於家庭親之
 者以氣之所自也蓋夫子魯人也殁於闕里門人以
 其所居堂而廟焉藏其衣冠琴書至漢高祖光武明
[002-19a]
 帝皆親至而祠焉當是時郡國猶未有廟至唐開元
 始正夫子南面之位門人為配於是郡國徧有廟然
 曲阜家廟自若也國朝眞皇帝鑾輅至魯謁祠登冢
 封夫子之父於齊母顔氏於魯妻亓官氏於鄆魯廟
 於是益光輝矣厥後又侯其子鯉孫伋於沂泗褒崇
 之典畢備髙皇帝駐蹕呉㑹其裔孫五人𫝊端友端
 木瓚琯扈六飛南渡寓三衢因家焉朝命權以家廟
 寓學宫春秋舎奠襲封奉祠者率族拜跪踧踖獻不
[002-19b]
 與焉退修魚菽之祭喧囂湫隘甚非所以崇素王也
 蓋百有三十年於兹料院孫侯子秀至曰其子孫之
 責與郡刺史之任毅然請於朝玉音賜俞奉常定制
 得地於城之東北陬浮屠氏廢廬撤而宫之枕平湖
 以象洙泗面龜峰以想東山對廟門而中為 𤣥聖
 殿西則齊魯後則鄆國祠沂泗二侯於廡之東西又
 别為室以祠襲封之得祠者後為堂曰思魯俾之合
 族講學且以志不忘闕里之舊也堂之東亭曰詠春
[002-20a]
 以憩四方之士仰止高山低回而不能去者為屋二
 百二十有五楹經始於寶祐癸丑仲夏落成於次年
 仲春朔董其役者其裔孫元龍等郡都曹錢紳汝騰
 竊惟夫子之聖於昭於天奚假於廟然洋乎其上如
 在左右非廟莫著仲丁牲牢雖徧方國家庭之際烝
 祫無所為聖者子孫得不怛然乎前此因循冀魯疆
 之復曲阜之廟可修嵗月滋久遂成缺典此亦有天
 下國家褒崇𤣥聖者之責今天子聖明慨然從請
[002-20b]
 即其子孫所屬之區倣曲阜之制追魯廟之遺棟宇
 巍然丹碧一新豈獨使承祭者祼獻盡禮視瞻如在
 暨今過者如式宫牆入者如升絲竹之堂息者如風
 乎舞雩水光漣漪上接天碧林薄蔽虧逺映城市魚
 鳥飛躍道體森然春沂杏壇氣象可想不亦偉乎汝
 騰嘗謂夫子多賢子孫百聖所不能及鯉知詩禮伋
 著中庸猶曰逮事夫子也若白若穿若武若襄若鮒
 若僖若融若戣若道輔大儒則若安國若頴達何其
[002-21a]
 彬彬然盛也此固夫子儀刑之不墜亦道徳之感應
 然也今兹廟成名孫亹亹其將必有達者出焉舎菜
 之日侯講夫子上律天時一章詞㫖粹明唘迪來者
 多矣方將請於上錫雲章以掲廟顔與斯道斯廟相
 為不朽亟走介書請汝騰記本末汝騰智不足以知
 聖人於是祠嘉其有補於世敎之大不敢不執筆侯
 有文學政事以常丞召見家長奉嶽祠璋見襲封通
 守洙皆得附書寶祐二年二月甲子日汝騰謹記
[002-21b]
右東家雜記孔子四十七代孫朝議公紹興間所編其
後五十三世孫倅上饒今年春同釋奠於廟學竣事出
示則舊板多漫漶乃取而重刻之庶自孔氏者皆與知
焉昔司馬遷列孔子世家漢平帝追諡曰宣尼公遷史
自有㣲意不必論若元始以後所以尊孔子者非古矣
孔門之訓字為最貴春秋之作字而不名者僅十有二
人門人於孔子進而稱子不敢氏退而稱仲尼不言子
孝經與禮運皆曰仲尼至子思字其祖孟子字其師之
[002-22a]
祖而孟子亞聖不得以字行相承至漢初未有輕以字
許人者新莽不知仲尼之稱尊無以尚妄諡以宣然尼
之字猶未敢去也及代崇襃典則以累諡為重王封為
貴矣
靖康之禍有欲發先聖墓者其渠帥問孔子何人或對
曰古之大聖人彼曰大聖人墓豈可發故闕里得全嗚
呼此可以觀世變亦見天理在人心無時而或息也因
倂識之咸淳元年三月朔朝請郎知信州軍州兼管内
[002-22b]
勸農營田事莭制軍馬新除秘書丞馮夢得謹䟦
 
 
 
 
 
 
 東家雜記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