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147-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四十七
            宋 趙汝愚 編
  總議門
   總議三
    上仁宗荅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臣伏奉手詔今來用韓琦范仲淹富弼皆是中外人望
不次抜擢韓琦暫往陜西范仲淹富弼皆在兩地所宜
[147-1b]
盡心為國家諸事建眀不得顧避兼章得象等用心憂
國足可商量如有當世急務可以施行者並須條列聞
奏副朕拔擢之意者臣智不逮人術不通古豈足以奉
大對然臣蒙陛下不次之擢預聞政事又詔意丁寧臣
戰汗惶怖曾不獲遜臣聞歴代之政乆皆有弊弊而不
救禍亂必生何哉綱紀寖隳制度日削恩賞不節賦斂
無度人情慘怨天禍暴起惟堯舜能通其變使民不倦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此言天下之理有所窮塞
[147-2a]
則思變通之道既能變通則成長乆之業我國家革五
代之亂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綱紀制度日削月侵官壅
於下民困於外夷狄驕盛冦盗横熾不可不更張以救
之然則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臣敢
約前代帝王之道求今朝祖宗之烈采其可行者條奏
願陛下順天下之心力行此事庻㡬法制有立綱紀再
振則宗社靈長天下蒙福一曰眀黜陟臣觀書曰三載
考績三考黜陟幽眀然堯舜之朝建官至少尚乃九載
[147-2b]
一遷必求成績而天下大化百世之後仰為帝範我祖
宗朝文武百官皆無磨勘之例唯政能可旌者擢以不
次無所稱者至老不遷故人人自勵以求績效今文資
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謂之磨勘不限内外不問勞
逸賢不肖並進此豈堯舜黜陟幽眀之意耶假如庶僚
中有一賢於衆者理一郡縣領一務局思興利去害而
稍有為也衆皆指為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笑之稍有
差失隨而擠䧟故不肖者素餐尸禄安然而莫有為也
[147-3a]
雖愚暗鄙猥人莫齒之而三年一遷坐至卿監丞郎者
厯厯皆是誰肯為陛下興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去政
事之弊葺綱紀之壊哉利而不興則國虛病而不救則
民怨弊而不去則小人得志壊而不葺則王者失權賢
不肖渾淆請託僥倖遷易不已中外茍且百事隨廢生
民乆苦羣盜漸起勞陛下旰昃之憂者豈非官失其政
而致其危耶至若在京有司金穀浩瀚權勢子弟長為
占據有虛食廩禄待闕一二年者暨臨事局挾以勢力
[147-3b]
豈有恪恭其職使祖宗根本之地綱紀日隳故在京官
司有一員闕則争奪者數人其外任京朝官則有私居待
闕動踰嵗時往往到職之初便該磨勘無一勤效例䝉
遷改此則人人因循不復奮勵之由也臣請特降詔書
今後兩地臣僚有大功大善則特加爵命無大功大善
更不非時進秩其理狀循常而出者祇守本官不得更
帶美職應京朝官在臺省館閣職任在審刑大理寺開
封府兩赤縣國子監諸王府并因保舉及選差監在京重
[147-4a]
難庫務者並須在任三周年即與磨勘若因陳乞并於
中書審官院願求在京差遣者與保舉選任不同並須
幹當通計及五周年方得磨勘如此則權勢子弟肯就
外任各知艱難亦有後來之人因此植立可以進用如
今日已前受在京差遣已幹當者且依舊日年限磨勘
其未曽交割幹當却求外任者並聴其外任京朝官到
職幹當及三年者與磨勘内前任幹當年月日其公程
日限并非因陳乞而移任在道月日及陞朝官在京月
[147-4b]
日並令通計其逺官近地勞逸不同并在假待闕及公
程及住滯或因公事非時移替在道月日委有司别行
定奪聞奏如任内有私罪并公罪徒巳上者至該磨勘
日具情理輕重别取進止其庶寮中有髙才異行多所
薦論或異畧嘉謀為上信納者自有特恩進改非磨勘
之可滯也又外任善政著聞有補風化或累訟之獄能
辨寃沈或五次推勘人無翻訟或勸課農桑大獲美利
或京城庫務能革大弊惜費鉅萬者仰本轄保眀聞奏
[147-5a]
下尚書省集議為衆所許則列狀上聞並與改官不隔
磨勘或有異同各以所執取旨出於聖斷仍請詔下審
官院流内銓尚書考功應京朝官選人逐任得替眀具
較定考績結罪聞奏内有事狀猥濫并老疾愚昧之人
不堪理民者别取進止已上磨勘考績條件該説不盡
者有司比𩔖上聞如此則因循者拘考績之限特達者
加不次之賞然後天下公家之利必興生民之病必救
政事之弊必去綱紀之壊必葺人人自勸天下興治則
[147-5b]
前王之業祖宗之權復振於陛下之手矣其武臣磨勘
年限委樞宻院比附文資定奪聞奏二曰抑僥倖臣聞
先王賞延於世諸侯有世子襲國公卿以徳而任有襲
爵者春秋譏之及漢之公卿有封爵而殁立一子為後
者未聞餘子皆有爵命其次寵待大臣賜一子官者有
之未聞每嵗有自薦其子弟者祖宗之朝亦不過此自
真宗皇帝以太平之樂與臣下共慶恩意漸廣大兩省
至知雜御史以上每遇南郊并聖節各奏子充京官少
[147-6a]
卿監奏一子充試銜其正郎帶職員外郎并諸路提㸃
刑獄以上差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齋郎其大兩省
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眀異於庻僚大示區别復更每
嵗奏薦積成冗官假有任學士以上官經二十年者則
一家兄弟子孫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陞朝此濫進之
樞極也今百姓貧困冗官至多授任既輕政事不舉俸
祿既廣刻剥不暇審官院常患充塞無闕可補臣請特
降詔書今後兩府并兩省官等遇大禮許奏一子充京
[147-6b]
官如奏弟姪骨肉即與試銜外每年聖節更不得陳乞
如别有勲勞著聞中外非時賜一子官者繫自聖恩其
轉運使及邊任文臣初除授後合奏得子弟身事者並
候到任三年無遺闕方許陳乞如三年内非次移改者
即許通計三年陳乞三司副使知雜御史少卿監以上
並同兩省遇大禮各奏薦子孫其正郎帶職員外郎并
省府推判官外任提㸃刑獄以上遇大禮合該奏薦子
孫者須是在任及二周年方得陳乞已上有該說不盡
[147-7a]
者委有司比𩔖聞奏如此則内外朝臣各務乆於其職
不為茍且之政兼抑躁動之心亦免子弟充塞銓曹與
寒畯争路輕忽郡縣使生民受弊其武臣入邊上差遣
并大禮合奏薦子弟者乞下樞宻院詳定比𩔖聞奏又
國家開文館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祕庭覧羣書以待顧
問以養器業為大用之備今乃登進士髙第者一任纔
罷不以能否例得召試而補之兩府兩省子弟親戚不
以賢不肖輒自陳乞館閣職事者亦得進補太宗皇帝
[147-7b]
建崇文院秘閣自書碑文重天下賢才也陛下當思祖
宗之意不宜輕之臣請特降詔書今後進士三人内及
第者一任迴日許進干教化經術文字十軸下兩制看
詳作五等品第中第一第二等者即賜召試試又優等
即補館閣職事兩府兩省子弟並不得陳乞館閣職事
及讀書之𩔖御史臺書一時彈劾并諫院論奏如館閣闕
人即委兩地舉文有古道才堪大用之士連名同舉并
兩制列書表章稱薦以充其職如此則館閣職事更不
[147-8a]
輕授足以起朝廷之風采紹祖宗之本意副陛下遴選
矣三曰精貢舉臣謹按周禮鄊大夫之職各教其所治
三年一大比考其徳行道藝乃獻賢能之書於王賢謂/有徳
行能謂/有道藝王再拜受之登於天府天府太廟/之寳藏也盖言王者舉
賢能所以上安宗社故拜受其名藏於廟中以重其事
也鄉大夫之職廢既久矣今諸道學校如得名師尚可教
人六經傳治國治人之道而國家乃專以辭賦取進士以
墨義取諸科士皆捨大方而趨小道雖濟濟盈庭求有才
[147-8b]
有識者十無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將何以救
之乎教以經濟之業取以經濟之才庶可救其不逮或
謂救弊之術無乃後時臣謂四海尚全朝謀而夕行庶
乎可濟安得晏然不救坐俟其亂哉臣請諸路州郡有
學校處奏舉通經有道之士專於教授務在興行其取
士之科即依賈昌朝等起請進士先策論而後詩賦諸
科墨義之外更通經旨使人不專辭藻必眀理道則天
下講學必興浮薄知勸此最為至要近歐陽修蔡襄更
[147-9a]
乞逐場去留貴文巻少而考較精臣謂盡令逐場去留
則恐舊人扞格不能創習䇿論亦不能旋通經旨皆憂
棄遺别無進路臣請進士舊人三舉已上者先䇿論而
後詩賦許將三場文巻通考互取其長兩舉者皆是少
年足以進學請逐場去留諸科中有通經旨者至終場
别問經旨十道如不能命辭而對則於知舉官員前講
說七通者為合格不㑹經旨者三舉已上即逐場所對
墨義依自來通粗施行兩舉初舉者至於終場日須八
[147-9b]
通者為合格又外郡解發進士諸科人本鄉舉里選之
式必先考其履行然後取以藝業今乃不求履行唯以
詞藻墨義取之加用封彌不見姓字實非鄉里舉選之
本意也又南省考試舉人一塲試詩賦一塲試䇿人皆精
意盡其所能復考較日乆實少舛謬及御試之日詩賦
文論共為一場既聲病所拘意思不逺或音韻中一字
有差雖生平苦辛即時擯逐如音韻不失雖末學淺近
俯拾科級既鄉舉之處不考履行又御試之日更拘聲
[147-10a]
病以此士之進退多言命運而不言行業眀君在上固
當使人以行業而進而乃言命運者是善惡不辨而歸
諸天也豈國家之美事哉臣請重定外郡發解條約須
是履行無惡藝業及等者方得解薦更不封彌試巻其
南省考試之人已經本鄉詢考履行却須封彌試巻精
考藝業定奪等第進入御前選官覆考重定等第訖然
後開看南省所定等第内合同姓名偶有髙下者更不
移改若等第不同者人數必少却加封彌更宜兩地參
[147-10b]
較然後御前放榜此為至當内三人已上即於髙等人
中選擇聖意取放其考較進士以䇿論髙詞賦次者為
優等䇿論平詞賦優者為次等諸科經旨通者為優等
墨義通者為次等已上進士諸科並以優等及第者放
選注官次等者守本科選限自唐以來及第人皆守選
限國家以収復諸國郡邑乏官其新及第人權與放選
注官今來選人壅塞宜有改革又足以勸學使其知聖
人治身之道則國家得人百姓受賜四曰擇官長臣聞
[147-11a]
先王建侯以共理天下今之刺史縣令即古之諸侯一
方舒慘百姓休戚實係其人故厯代盛眀之時必重此
任今乃不問賢愚不較能否累以資考陞為方面懦弱
者不能檢吏得以蠹民强幹者唯是近名率多害物邦
家之本由此凋殘朝廷雖至憂勤天下何以蘇息其轉
運使并提㸃刑獄按察列城當得賢於衆者臣請特降
詔書委中書樞宻院且各選轉運使提㸃刑獄共十人
大藩知州十人委兩制共舉知州十人三司副使判官
[147-11b]
同舉知州五人御史臺中丞知雜三院共舉知州五人
開封知府推官共舉知州五人逐路轉運使提㸃刑獄
按察列城各同舉知縣縣令共十人逐州知州通判同舉
知縣縣令共二人得前件所舉之人舉主多者先次差補
仍指揮審官院流内銓今日以後所差知州知縣縣令並
具合入各人歴任功過舉主人數聞奏委中書看詳委得
允當然後引對如此舉擇則諸道官吏庶幾得人為陛
下愛惜百姓均其徭役寛其賦歛各獲安寜不召禍亂
[147-12a]
天下幸甚五曰均公田臣聞易曰天地養萬物聖人養
賢以及萬民此言聖人養民之時必先養賢養賢之方
必先厚禄禄厚然後可以責亷隅安職業也皇朝之初
承五代亂離之後民庶凋弊時物至賤暨諸國収復天
下郡縣之官少人除補至有經五七年不替罷者或纔
罷去便入見闕當物價至賤之時俸禄不輟士人之家
無不自足咸平已後民庶漸䌓時物遂貴入仕門多得
官者衆至有替後守選一二年又授官待闕一二年者
[147-12b]
在天下物貴之後而俸禄不繼士人家鮮不窮窘男不
得婚女不得嫁䘮不得葬者比比有之復於守選行闕
之日衣食不定貸債以茍朝夕到官之後至有冐法受
贓賖貸度日或不恥賈販與民争利既為負罪之人不
守名節吏有姦贓而不敢發民有豪猾而不敢制奸吏
豪民得以侵暴於是貧弱百姓理不得直寃不得訴
揺役不均刑罰不正比屋受弊無可奈何由乎制禄之
方有所未至真宗皇帝思深慮逺復前代職田之制使
[147-13a]
中常之士自可守節婚嫁以時䘮葬以禮皆國恩也能
守節者始可制姦贓之吏鎮豪猾之人法乃不私民則
無枉近日屢有臣寮乞罷職田以其有不均之謗有侵
民之害臣謂職田本欲養賢縁而侵民者有矣比之衣
食不足壊其名節不能奉法以直為枉以枉為直衆怨
思亂而天下受弊豈止職田之害耶又自古常患百官
重内而輕外唐外官月俸尤更豐足簿尉俸錢尚二十
貫今窘於財用未暇増復臣請兩地同議外官職田有
[147-13b]
不均者均之有未給者給之使其衣食得足婚嫁䘮葬
之禮不廢然後可以責其㢘節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
廢可誅且使英俊之流樂於為郡邑之任則百姓受賜
又將來升擢多得曽經郡縣之人深悉民隠亦致化之
本也惟聖慈深察天下幸甚六曰厚農桑臣觀書曰徳
惟善政政在養民此言聖人之徳惟在善政善政之要
惟在養民養民之政必先務農農政既修則衣食足衣
食足則愛膚體愛膚體則畏刑罸畏刑罸則盜冦自息
[147-14a]
禍亂不興是聖人之徳發於善政天下之化起於農桑
故詩有七月之篇陳王業也今國家不務農桑粟帛常
貴江浙諸路嵗糴米二百萬石其所糴之價與輦運之
費每嵗共用錢三百餘萬貫文又貧弱之民困於賦歛
嵗伐桑棗鬻而為薪勸課之方有名無實故粟帛常貴
府庫日虛此而不謀將何以濟臣於天下農利之中粗
舉二三以言之且如五代羣雄争覇之時本國嵗飢則
乞糴於隣國故各興農利自至豐足江南舊有圩田每
[147-14b]
一圩方數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門閘旱則開閘
引江水之利潦則閉閘拒江水之害旱潦不及為農美
利又浙西地卑常苦水沴雖有溝河可以通海唯時開
導則潮泥不得而堙之雖有堤塘可以禦患唯時修固
則無摧壞臣知蘇州日㸃檢簿書一州之目田係出稅
者三萬四千頃中稔之利每畆得米二石至三石計出
米七百餘萬石東南每嵗上供之數六百萬石乃一州
所出臣詢訪髙年則云曩時兩浙未歸朝廷蘇州有營
[147-15a]
田軍四都共七八千人專為田事導河築堤以減水患
于時民間錢五十文糴白米一碩自皇朝一統江南不
稔則取之浙右浙右不稔則取之淮南故慢於農政不
復修舉江南圩田浙西河塘大半隳失東南之大利今
江浙之米石不下六七百文足至一貫文省比於當時
其貴十倍而民不得不困國不得不虛矣又京西路有
卑濕積潦之地旱年國家特令開渠決之開決之後水
患大減今罷役數年乆已堙塞復將為患臣請每嵗之
[147-15b]
秋降敕下諸路轉運司令轄下州軍吏民各言農桑之
間可興之利可去之害或合開河渠或築堤堰陂塘之
類並委本州軍選官計定工料每嵗於二月間興役半
月而罷仍具功績聞奏如此不絶數年之間農利大興
下少飢嵗上無貴糴則東南嵗糴輦運之費大可減省
勸課之法宜選官討論古制取其簡約易從之術頒賜
諸路轉運使及面賜一本付新授知州知縣縣令等此
養民之政富國之本也七曰修武備臣聞古者天子六
[147-16a]
軍以寧邦國唐初京師置十六將軍官属亦六軍之義
也諸道則開折衝果毅五百七十四府以儲兵伍每嵗
三時耕稼一時習武自貞觀至於開元百三十年戎臣
兵伍無一逆亂至開元末聴匪人之言遂罷府兵唐衰
兵伍皆市井之徒無禮義之教無忠信之心驕蹇凶逆
至於䘮亡我祖宗以來罷諸侯權聚兵京師衣粮賜賞
豐足經八十年矣雖已困生靈虛府庫而難於改作者
所以重京師也今北疆為梗邊備未撤京師衛兵又多
[147-16b]
逺戍或有倉卒輦轂無備此大可憂也逺戍者防邊陲
之患或緩急抽還則外禦不嚴戎狄追奔便可直趨闗
輔新招者聚市井之輩而輕囂易動或財力一屈請給
不充則必散為羣盜今生民巳困無可誅求或連年凶
飢將何以濟贍軍之䇿可不預圖若因循過時臣恐急
難之際宗社可憂臣請宻委兩地以京畿見在軍州同
議有無闕數如六軍未整須議置兵則約唐之法先於
畿内并近輔州府召募强壯之人充京畿衛士得五萬
[147-17a]
人以助正兵足為疆盛使三時務農省給贍之費一時教
戰可防虞外患其召募之法并將校次第並先宻切定奪
聞奏此實彊兵節財之要也候京畿近輔召募衛兵巳成
次第然後諸道倣此漸可施行惟聖慈留意八曰減徭役
臣聞漢光武建武六年詔曰夫張官置吏所以為人也今
戸口耗少而縣官吏職所置尚䌓其令司隸州牧各實所
部减省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
空二府於是條奏并省四百餘縣天下至治臣又觀西京
[147-17b]
圖經唐㑹昌中河南府有戸十九萬四千七百餘戸置二
十縣今河南府主客户七萬五千九百餘户仍置一十九
主户五萬七百客/户二萬五千二百鞏縣七百户偃師一千一百户逐縣
三等而堪役者不過百家所供役人不下二百數新舊循
環鰥寡孤獨不能無役西路之民最為窮困臣請因後漢
故事遣使先往西京併諸邑為十縣其所廢之邑並改為
鎮令本路舉文資一員董㩁酤闗征之利兼煙火公事所
廢公人除歸農外有願居公門者送所存之邑其所存邑
[147-18a]
中役人却可減省歸農則兩不失所候西京併省稍成
倫序則行於大名府然後遣使諸道依此施行仍先指
揮諸道防團州已下有使州兩院者皆為一院公人願
去者各放歸農職官㕔可給本城兵士七人至十人替
人力歸農其鄉村耆保地里近者亦令併合能併一保
亦減役十餘户但少徭役人自耕作可期富庶九曰覃
恩信臣竊覩國家三年一郊天子齋戒衮冕謁見宗廟
乃覲上帝大禮既成還御端門肆赦天下曰赦書日行
[147-18b]
五百里敢以赦前事言者以其罪罪之欲其王澤及物
之速也如此今大赦每降天下歡呼一兩月間錢穀司
有督責如舊桎梏老幼籍沒家産至於寛賦歛減徭役
存恤孤貧振舉滯淹之事未嘗施行使天子及民之意
盡成空言有負聖心損傷和氣臣請特降詔書今後赦
書内宣布恩澤有所施行而三司轉運司州縣不切遵
禀者並從違制徒二年斷情重者當行刺配應天禧年
以前天下欠負不問有無侵欺盜用並與除放違者仰
[147-19a]
御史臺提㸃刑獄司常切覺察糾劾無令壅遏臣又聞
易曰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故有巡狩之禮今不可復行
而民隠無窮天聽甚逺臣請降詔中書今後每遇南郊赦
後精選臣寮徃諸路安撫察官吏能否求百姓疾苦使
赦書中所及民事一一施行天下百姓莫不幸甚十曰
重命令臣聞書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准律文諸被制
書有所施行而違者徒二年失錯者杖一百又監臨主
司受財而枉法者十五疋絞盖先王重其法令使無敢
[147-19b]
動揺將以行天下之政也今覩國家每降宣敕條貫煩
而無信輕而弗禀上失其威下受其弊盖由朝廷采百
官起請率爾頒行既昧經常即時更改此煩而無信之
驗矣又海行條貫雖是故違皆從失坐全乖律意致壊
大法此輕而弗禀之甚矣臣請特降詔書今後百官起
請條貫令中書樞宻看詳㑹議必可經乆方得施行如
事干刑名者更於審刑大理寺究明㑹法律官員參詳
起請之詞刪去繁冗裁為制敕然後頒行天下必期遵
[147-20a]
守其衝改條貫並令繳納免致錯亂誤有施行仍望别
降敕命今後逐處當職官吏親被制書及到職後所受
條貫敢故違者不以海行並從違制徒二年未到職已
前所降條貫失於檢用情非故違者並從本條失錯斷
杖一百餘人犯海行條貫不指定違制刑名者從失坐
若條貫差失於事有害逐處長吏别見機㑹須至便宜
而行者並須具縁由聞奏委中書樞宻院詳察如合理
道即與放罪仍便相度别從更改慶厯三年九月上時/為參知政事特降詔
[147-20b]
督促又開天章閣召對賜坐給筆札使䟽于前仲淹與/富弼皆皇恐避席退而列上此奏時上方信嚮仲淹等
稱述其說當著為令者皆以詔書畫一次/第頒下獨府兵輔臣共以為不可而止
    上仁宗荅詔條畫時務   曽公亮
臣今月十六日面奉御札曰朕承祖宗大業頼文武良
臣夙夜兢兢期底於治間者西陲禦備天下驛騷趣募
冗兵急調軍食雖常賦有増而經用不給累嵗於兹公
私匱乏加以承平寖乆仕進多門人浮政濫員多闕少
滋長奔競縻費廩禄又牧守之職以惠綏吾民而罕聞
[147-21a]
奏最將帥之任以威伏四夷而艱於稱職豈制度未立
不能變通於時邪豈簡擢靡臻不能勸勵於下邪西北
多故敵態難常獻竒譎空言者多陳悠乆實効者少備
豫不虞理當先物朕思濟此急務罔知所從以卿碩望
故兹訪逮躬佇條畫臣才識淺陋仰膺聖問謹昧死條
對上進
 一伏覩詔書謂間者西陲禦備天下驛騷趣募冗兵
  急調軍食雖常賦有増而經用不給累嵗於兹公
[147-21b]
  私匱乏此實方今之先務也臣竊謂國家經用不
  給者非有他焉由冗兵之所耗食也朝廷所以未
  能斥減者豈不為㳂邊三路尚須屯戍疆塞廣袤
  用之猶且不足乎臣計今疆塞未多於建隆開寳
  之年是時外捍夷狄内有河東西蜀江南嶺南之
  戍而所蓄禁兵止十二萬而已至乾徳中兩川江
  嶺已平則又減二萬太宗盡有天下所添之兵纔
  三十餘萬真宗初年亦止三十八萬至乾興中始
[147-22a]
  及八十餘萬以此知兵少則訓習齊一所向無敵
  兵多則雜冗難齊所施寡效其理甚眀也今乃自
  慶歴以來既廣招募又升廂軍為禁軍凡縂一百
  餘萬然而用之罕聞成功者非獨將佐之不武由
  所用之卒不精爾不精之由無他在乎多而不得
  齊一也而况廣費廪給竭天下之財力可不深慮
  乎臣以謂事已乆定非可旦暮措置須用數年圖
  之可籍見兵之數專委信臣精加選擇取力伉健
[147-22b]
  軼羣超等一夫可以敵二三者别為部伍俾如太
  宗及真宗初年三十八萬之數改立名額練為精
  卒付於善將後有亡逸亦用此格招填使之捍邊
  是用精良之少而代疲冗之多安得不足也而况
  二宗之制未逺哉其餘疲軟老耄則散屯東南闕
  兵之郡就食賤穀有亡逸者更不招補數年之内
  十必減四十年之内必可消弭不唯減天下之蠧
  耗實亦得精兵以為用也方今二虜衰弱兵械休
[147-23a]
  息朝廷不速圖之則臣恐小有水旱粮餉微梗則
  陛下焦心旰食於上矣圖之實宜早焉若舍此為
  計是皆迂論臣又竊聞宣毅兵乆為東南之弊料
  上封者言之多矣况南方小郡有舉城無二三千
  户者乃置禁兵數百坐食膏血官不得人往往為
  患自昔祖宗之制東南諸州唯迭遣廂軍屯駐至
  於藩鎮則量加禁兵駐泊以為旁郡式遏行之甚
  乆頗適事要止從慶歴之初創置此兵今諸路轉
[147-23b]
  運供億艱苦逺郡官吏憚於統制臣以謂除京東
  西路外其餘諸路悉可罷廢揀入别軍其老弱者
  令入本城役作唯一路藩鎮許揀留千人依舊教
  閱以鎮遏旁郡此又減費弭患之一端也臣仍願
  自今置廢興作須樞臣熟議毋得不問財賦而專
  有添創如慶歴初年之失臣伏聞祖宗舊制三司
  每季供糧草文帳一本赴樞宻院夫樞宻不主財
  賦而使供帳者是欲置廢兵馬常使與芻糧照對
[147-24a]
  也往嵗樞臣不練事體稱糧草本属中書宻院供
  帳乆為閑冗乞自今罷之則知樞宻總兵自來罕
  問糧草之有無如此謀國豈天下取安之計也今
  聖慮軫及中外大幸願陛下畢舉而行之使太平
  可致也
 一伏覩詔書謂承平寖乆仕進多門人浮政濫員多
  闕少滋長奔競縻費廪禄此誠方今之大患也臣
  不敢逺引前代請以唐制眀之貞觀中太宗平定
[147-24b]
  天下創立法度是時文武定員唯六百四十三員
  天下不為不治法度不聞不立也至永徽神龍中
  方内已寧朝綱已備髙宗不能遵守太宗之業遂
  容濫官於員之外既置員外員外之上又置同正
  及武后亂政又増置員外官二千餘員是時朝廷
  益多事綱紀益隳壊官之䌓簡盖利害眀矣臣且
  聞景祐中審官三班流内銓吏員之數已多於祥
  符景徳之日今則比方景祐中又多一倍臣甞原
[147-25a]
  之盖由寳元以來陜西用兵或獻方略或陳武伎
  或因邊臣薦引自經畧部管已下每出並奏命/有司胥吏諸班人權授管部
  以微勞録用擢軍班之材勇開進納之恩限所以
  三班餘曹官倍景祐之數也又如崇班已上謂之
  内朝臣祖宗所置本無數年磨勘之制多因功績
  乃與遷轉止因朝廷宰相寡謀啓此僥倖諸司使
  額遂為殽雜也故臣之冗基自京官按真宗朝銓
  司磨勘選人每甲止見一員一月不過三四甲亦
[147-25b]
  無逐甲皆轉是一月之内轉是官者一二而已率
  皆考任已多績狀可取始被此選近嵗每間日見
  磨勘選人一員二年已來改為數日一見每見五
  員盡得改轉甫及三載又升朝序故審官員闕漸
  見不足差擬此審官三班銓曹之蠧根也夫古之
  職官則今之差遣職任是也皆居有曹局局有員
  數固不可得而多也陛下若欲鑒累世之失大有
  改為臣請自三省官及横行諸使已下並按舊典
[147-26a]
  議定員數如御史臺官是也於舊員之外量數加
  置以備出使員額之外一不許置有勞當擢者但
  容遇闕先補唯軍功重任始得越此遷轉立制既
  定雖有近倖僥踰亦無由進矣陛下若重於改作
  但薄欲懲創則臣請自今應進納人直除七品上
  佐官不令莅事廢方畧之舉臣寮保薦弟姪者他
  日犯罪與同罪舉官之例諸司禁補額外正名大
  臣不得奏任門客常從限邊臣之薦引汰賞功之
[147-26b]
  泛濫每嵗經學之選素未精核不通義理止誦空
  文施於政事實非有益請用慶歴四年張方平等
  重定貢舉條約則濫進者少矣諸司人吏在地司
  司農糧料/兵部之類本無異勞而例得遷資減選請一切罷
  之則選限有常矣如此則入流之路稍隘也至若
  銓司引見之式樞宻三班磨勘之例祖宗舊制可
  以復行如此則朝行之内亦不數年員闕可以相
  當矣其或普加澄汰廣欲去留奪其見官恐未可
[147-27a]
  亟行於兹日也唯此末議庶㡬無損
 一伏覩詔㫖謂牧守之職以惠綏吾民而罕聞奏最
  臣伏思之由選之不精遇之不重勸之不至而使
  然也何以言之今審官差擇知州無問賢拙但考
  深資至則授焉故弛慢者有之耄老者有之病廢
  者有之姦贓者有之此選之不精者也又如朝廷
  重内輕外寖成風體遂使縉紳之流稀肯以州任
  為貴夫州郡古二千石之職也今雖自京府推官
[147-27b]
  而往亦視為左遷凡臺閣不勝其任則授郡以遣
  去故能臣幹吏多在錢穀刑獄之任以仕不脫知
  州為恥此遇之不重者也及其居官為政茍有善
  狀上不過提刑轉運一發薦啓幸朝廷用之則止
  於付審官記姓名而已卒未聞政有善譽而朝廷
  一加遷拜此勸之不至者也古者天子擇宰相宰
  相擇羣吏臣請自今審官擇知州皆引詣中書詢
  察然後擬奏昔兩漢時郡守乃與九卿令僕迭相
[147-28a]
  出入其政理尤異至有直拜三公者今願峻其等
  威如漢故事使雜流不得妄入則賢者樂居其職
  矣商書曰徳懋懋官功懋懋賞雖堯舜三代羣臣
  猶須官賞以勸立徳功而况今人哉臣請别立典
  州考課之等委監司采察三考有善政者則陞其
  官資兩任有善政者則陞其任使顯無狀者則罷
  黜之庻㡬可以副陛下憂民之意也
 一伏覩詔㫖將帥之任所以威服四夷而罕聞稱職
[147-28b]
  臣甞觀太祖太宗之時征伐海内建威定亂或太
  平於十九年之中將帥得人固可知矣唯自咸平
  已來真宗甞與陳堯叟馬知節共論將帥之難得
  至於今日陛下復以將不稱職為憂豈天下之人
  獨生才哲於建隆興國之間而咸平以來迨今五
  十餘年絶然無一臣之能繼乎是必不然也臣慮
  選之未得其要或用之不盡其才爾軍志曰三試
  然後授事是欲先視其才實然後任之以事昔趙
[147-29a]
  奢與子括論兵奢不能屈退而歎曰兵危事也括
  易言之用之必敗李靖為將似不能言則知將之
  才能其難知也如此臣昨見陜西用人固未聞朝
  廷有試以實效者如趙珣因上圖說便委萬兵之
  任卒至於敗臣所以慮選之未得其要者皆此類
  也其次雖得善將而任之不盡其才何哉恭以太
  祖太宗之朝軍政巳講廟堂之宰練知兵體故帥
  臣之進一言畫一計利病用捨雖從中覆及其畫
[147-29b]
  奏報下無不適其事機將之有材可以竭盡矣咸
  平而後守文偃革大臣當柄者罕厯邊務故帥臣
  進一言畫一計尚如祖宗之時利病用舍悉從中
  覆及其畫奏報下茍一事不適機要則將有不得
  盡其才慮者矣望其立功何可得哉故咸平迨今
  乏善將者其弊未必不由此也孫子曰不知三軍
  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其信哉方今
  二邊不警朝廷得以講備臣請自今擇將未加遷
[147-30a]
  擢必先試以行陣疆場之事所試有效至於三四
  始與顯官厚禄以重其任然後委其命而勿制用
  其言而勿疑此孫子所謂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是
  也
 一伏覩詔㫖謂西北多故敵態難常獻竒譎空言者
  多陳悠乆實效者少備豫不虞理當先物此盖陛
  下得安不忘危有偹無患之深㫖也臣伏思朝廷
  北有契丹西有拓跋二邊講備為日乆矣今北㓂
[147-30b]
  之勢累年孱弱向欲報仇夏臺猶不能舉矧肯捨
  嵗入之厚利而輕犯中國也雖豺虎之性難以保
  信料勢利束之當不能動也况今大河之北重兵
  列戍已有藩籬之固矣西夏新有巨釁君少國疑
  料其衆心猶懼大國之見絶豈遑自出為盜也四
  路見兵備之有餘矣臣以謂朝廷方今之慮不在
  二㓂而在山東河北之地刀鋸之慘人心尚危小
  有水旱姦兇必乗為㓂宜常得要官才吏以分鎮
[147-31a]
  要州庻㡬可以消患於未萌也
右臣祇奉聖問條對如右識慮暗淺塵冒天聴慶歴八/年三月
上時知/制誥
 
 
 
 
 
[147-31b]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