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142-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四十二
            宋 趙汝愚 編
  邊防門
   女真
    上徽宗論女真決先敗盟  宋 昭
臣聞犬戎之性不可以信義結去來無定叛服不常雖
成周盛世猶有玁狁之難故自古禦戎未見上䇿漢唐
[142-1b]
以還或盛或衰乍叛乍服其禦之之術率非良䇿皆不
足為聖世道故畧而不論迄我有宋寰區之内靡不歸
順而景徳中亦有澶淵之役真宗皇帝天威一震敵兵
瓦解當是時乘勝逐北則契丹之種無噍𩔖矣真廟聖
慈深厚特以兩國生靈為念故推天地之量貸螻蟻之
命啖以厚利與之議和為天下後世萬萬年安全之計
故北人謹守盟誓不敢南下而牧馬者誠以天地之洪
恩不敢忘也自爾聖聖相承明明繼照雖睿智神武堯
[142-2a]
仁湯徳足以懐柔然實亦恃此以為長城神宗皇帝熈
豐之間銳意北伐選將練卒積榖理財葺城郭修器械
十九年間倉廪實府庫充貔貅之士無不一當百當是
時鼓噪而前則自燕以北其人皆俎上肉矣亦以河朔
祖宗興王之地不忍騷動安可快一時之忿失百年之
好故終莫之舉也陛下即位以來禦戎之術實得上䇿
北使之來宴犒賜予恩數曲盡故懐徳畏威向風慕義
稽首稱藩介胄之士櫜弓偃息黔黎之民鼔腹詠歌歴
[142-2b]
觀三代以來傾心悅服至誠面内莫如今日實太平希
世之盛事也比者王黼童貫力引狂生李良嗣董才之
徒妄興邊事致煩宸慮遣大臣提重兵久屯塞上倉廩
府庫為之一空官卒民兵死亡無數前所奏陳悉皆誕
妄財用尚可復全死者何由更生欺君罔上蠧國害民
罪不容誅臣願斷此數人頭以令天下不唯慰安敵人之
心使明知陛下徳意無復猜忌謹守盟好庶幾姦臣賊
子欺君罔聖妄興邊事僥覬功賞者有所懲戒臣固知
[142-3a]
陛下聖慈不忍誅戮臣下然此數人不誅則敵人猜忌
之心未易可解臣願陛下勿以馭賢臣之禮馭此姦賊
則不勝幸甚臣聞敵中頻歳不登斗米千錢雖或請和
恐非本心特出於不得巳耳萬一養銳數年歳穀小稔
秋髙馬肥士氣稍振復來侵擾則干戈相尋無時而已
較其利害輕重則姦臣數人之誅不足恤也又況李良
嗣董才皆彼中叛臣心懐怨望故附㑹邊臣撰造虚語
欲假中國之勢以復私讎耳實兩朝之姦賊豈復忠義
[142-3b]
之可望哉臣竊料議者謂歳賜浩澣虛蠧國用是不知
祖宗建立𣙜場之本意也葢祖宗朝賜予之費皆出於
𣙜場歳得之息取之於敵而復以予敵中國初無毫髪
損也比年以來𣙜塲之法寖壊遂耗内帑臣願遴選健
吏講究𣙜場利害使復如祖宗之時則歳賜之物不足
慮也或者又謂九州中國之地皆上饒膏腴之田歳得
甚厚是曽不慮屯戍守禦之備戰鬬犒賞之費歳幾百
萬計耶貪其所得既不足以償所失而又戰鬭死亡之
[142-4a]
士横被屠戮之民幾人也哉徒有闢國之虚名而無補
國之實利或者又謂山後之民皆有思漢之心咸欲歸
順此尤誕妄之易見者不唯北人為備日久山後之民
往往徙居漠北又自唐末至於今數百年間子孫無慮
已易數世今則盡為畨種豈復九州中國舊民哉皆由
邊臣用人無術致探報者利於所得恣為誕謾帥臣庸
暗更加縁飾妄議邊事僥覬功賞或者又謂北方比年
以來為女真所困侵城掠地横亘千里勢以迫蹙願與
[142-4b]
女真合從腹背攻射則撲滅之易甚於反掌是亦弗思
之甚也滅一弱敵而與强敵為鄰恐非中國之福徒為
女真之利耳且北敵雖夷狄然久漸聖化粗知禮義故
百餘年間謹守盟誓不敢妄動者知信義之不可渝也
今女真性剛勁善戰鬭北人以夷狄相攻尚不能勝儻
與之鄰則將何術以禦之不過修盟誓以結鄰國之外
好而巳本朝與北庭通好百有餘年一旦敗之女真果
能信其不渝乎異日女真決先敗盟為中國患必矣此
[142-5a]
理之必然事之必至雖使伊周復生不能易此議也臣
又聞兩國之誓敗盟者禍及九族陛下以孝理天下其
忍忘列聖在天之靈乎陛下以仁覆天下其忍致河北
之民於塗炭之中而使肝腦塗地乎臣竊謂凡今之人
臣不負陛下諏訪之意愛君憂國論奏忠赤者間亦有
之其希意承㫖背公營私茍求爵賞富貴者不可勝數
遂使忠赤之臣志不得伸言不見用此臣所以痛心疾
首扼腕憤悶犯顔逆鱗以蹈萬死者豈得已哉誠以國
[142-5b]
之大事實係安危下情壅遏不得上達今而不言其如
後患何譬猶人之一身中氣痞隔陽不降陰不升則百
脉不調四體不充久而不治病在膏肓雖有良醫不能
愈也今疾幸在膚腠是正宜投藥石之時也臣願為陛
下出疆說諭北人云比因北朝亡失國主深慮擾攘之
時疆陲不戒姦人作過邊臣生事故遣近臣使之防邊
果有羣寇妄託北朝驚却邊民雖降處分不得殺戮止
牒北界𦂳行捕捉切慮尚懐疑貳妄興兵馬務在謹守
[142-6a]
祖宗之盟無失百年之好如女真侵削不已力不能勝
則許求援於中國報使復來厚加恩禮以釋其疑使之
外捍女真内屏中國則陛下奠枕永無憂於北顧百姓
安業得盡力於南畆實天下萬萬年無窮之利臣固知
疎逺微賤輒以狂瞽冒犯天威難逃誅戮然臣聞忠臣
徇義志士徇名故忠義發於内則鼎鑊忘於外愛君之
心切則慮患之志深也況頑石五色尚有補天之功愚
夫千慮豈無一得之長願陛下勿以人廢言留神聽察
[142-6b]
則撮土之微尚能增山岳不厭之髙爝火之光尚可禆
日月不照之明矣臣向任陜州靈寳知縣日因論列陜
右錢法䝉恩召對面奉徳音欲除監司旋致煩言猶叨
貳郡未到任間復䝉聖恩除臣提舉江南茶鹽事以歳
課增衍又䝉特轉一官臣每以未能仰報天地為恨今
者伏覩奸賊敢爾欺君義當竭節圖報涓埃是敢越職
輒貢芻蕘萬一臣言可采乞不降出庶使天下皆知斷
自宸衷不由人言足以竦動神靈激昂士𩔖北人聞之
[142-7a]
恩歸陛下則臣報上之心足矣倘或上誤聖聰置諸鼎
鑊亦臣之所甘心也惟陛下擇而處之宣和四年五月/童貫蔡攸等師
既行即降㫖妄議北事者必罰無赦執政廷臣皆無一/言獨昭上此書論之時為朝散郎前提舉明道宫書既
上王黼見之大怒九月昭除名勒停送連州編管靖康/元年臣寮言昭書切中今日之病乞加擢用詔赴都堂
審察昭相/州人也
    上欽宗乞將相勿争私忿早定和戰之計
                余應求
臣嘗讀六月之詩有曰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又有曰侯
[142-7b]
誰在矣張仲孝友葢宣王既使文武之將征伐於外矣
若内無孝友之臣以與王居則讒毁之言日至忠謀不
見用雖有吉甫烏能成其功哉至唐穆宗則不然裴度
以元臣宿望出討幽鎮烏重𦙍李光顔皆一時名將勢
若甚易而元稹用事恐度有功妨已進取所畫軍事皆
從中沮壊之故屯守踰年迄無成功夫内外之事相須
如此可不監哉方今强敵窺伺四郊多壘講和之計雖
決而金帛之數未足兵將之勢已振而師出之日無期
[142-8a]
是宜内外之臣同心一意共議國事以雪恥辱之時也
而道路籍籍皆言宰執大臣與將相異謀朝夕諠争未
有定論審如是豈誠心為國者哉夫和親征戰之說漢
廷臣論之詳矣今日之䇿未可偏廢然金幣既不足敵
人必不肯退師又三鎮三闗之地向以兵力寡弱不得
不姑從之今諸將援師繼至而城下要盟神弗信也若
敵人必要金幣之足與三鎮三闗之地又豈得憚於用
兵哉陛下既以兵事委李綱與諸將矣願詔執政大臣
[142-8b]
以孝友張仲為心和以濟事無争私忿先公而後私庶
幾大功可立如或不悛與夫妨功害能之人當顯出之
求所謂孝友者而任之可也雖然戎馬在郊城門未啓
中外不通已再旬矣和戰之計亦宜早定願詔宰執將
帥僉議於黼座之前使將帥出師與之對壘然後遣辯
士以利害禍福成敗曲直與之言若能休兵講和以繼
好息民䇿之上者茍貪惏而無厭旅拒而不受陛下雖
欲勿戰得乎又況事直師壯人有鬭心以宗廟社禝之
[142-9a]
靈何憂不克所可慮者北人逺來出萬死不顧一生之
計其鋒甚銳願更詔將帥持重應機無輕接敵以取萬
全之䇿不勝幸甚臣一介書生不知兵謀忠憤所激欲
默不能惟陛下裁擇靖康元年正月上/時為監察御史
    上欽宗論要害三鎮    楊 時
臣竊觀自漢迄唐待戎狄之道無如祖宗之時者百年
之間民生戴白不見兵革賊臣要功為國生事與惡而
棄好馴致今日方敵騎逼城備禦無素卑詞厚禮以紓
[142-9b]
目前之急葢勢有不得巳而然者割要害之地以為盟
好則非經逺計也臣固嘗論之矣比聞金人駐兵磁相
竊慮無有紀極破大名成安一縣驅掠子女二千餘人
殺令佐二人而去誓書之墨未乾而背不旋踵吾雖欲
専守和議不可得也昔趙割六縣之地使趙郝約事於
秦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倦而歸也秦以其力攻其
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
助秦自攻也今日之事正𩔖於是夫去其部落越數千
[142-10a]
里之逺而犯人之國都葢危道也使其力能攻之則城
中之物皆其有也尚何事求和哉彼見吾髙城深池未
易陵犯勤王之師四面而至姚平仲固嘗與之交兵忍
而不敢怒請和而去則其情可見葢亦懼而歸非愛我
而不攻也朝廷割三鎮二十州之地與之是亦助冦而
自攻也聞蕭王初與之約及河而返今挾而往此敗盟
之大者臣竊謂朝廷宜以蕭王為問責其敗盟必得蕭
王而後已三鎮之民以死拒之於前而吾以重兵擁其
[142-10b]
後其勢必得所欲者若猶未從則聲言其罪而討之夫
師以直為壯是舉也直在我矣三鎮聞之士氣必振此
萬全之計不可失也若三鎮窮蹙而王師不救則其民
必謂朝廷視其塗炭而莫之恤則戴后之心懈而大事
去矣不可不慮也竊聞出師之令廟算不一屢行而屢
反如是則士氣必惰欲其成功難矣昔憲宗平淮西韓
愈謂凡此蔡功惟斷乃成未有舉大事不斷而能有成
也伏望陛下斷自宸衷無惑於浮議則天下幸甚靖康/元年
[142-11a]
二月上時為/右諫議大夫
    上欽宗乞復用种師道   許 翰
臣伏見宣制罷樞宻使种師道提舉中太一宫中外聞
之悵然失色按師道名將沈毅有謀山西士卒人人信
服臣以臺制不得身見師道然素聞其賢如此自兵興
以來臣所詢訪數百人皆言師道雖以老疾智慮不衰
而獨聞諸朝廷以為老無計䇿不可復用異於國人臣
考古進賢之法在易之晉其六三曰衆允之志上行也
[142-11b]
夫人各有私合衆則公故必衆允其賢也而後可進此
孟子所謂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者人君之所聽察如
此陛下欲求知人之術則觀諸易象而質諸孟子臣恐
左右諸大夫一旦之論种師道不如國人素信之審也
昔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於楚乃見王翦謝之
曰將軍雖病獨棄寡人乎其後王翦卒能走楚軍略定
荆地漢宣帝老趙充國使問充國誰可將者對曰無踰
於老臣者矣充國與羌相拒堅守不戰羌豪相數責曰
[142-12a]
語汝無反今天子遣趙將軍來年八九十矣善為兵今
請欲得鬭而死可得邪後終漢之世無西戎之患者充
國之力也前世自吕望以來用老將收功如此者難一
二數至於趙用趙括蜀用馬謖宋用王元謨皆見其平
日論兵智略縱横使之當敵制變卒皆折北不救以古
揆今則師道之老而木訥未當謂不可用也今令師道
復統河朔之師委制閫外之重將吏素服士卒素信夷
狄素畏易以定功此上䇿也處之樞府選將將兵威名
[142-12b]
方略可以折衝此次䇿也今無故解其兵權委之道館
使士氣銷沮民心疑惑臣竊恨之金人此行存亡所係
今一大創使失利去則中原可保四夷可服失此機㑹
則非特將來再舉必有不救之憂臣恐西戎南夷共知
中國太弱争圖深入為金人之所為則我困於奔命必
不支矣廷臣間憒憒不曉者固不足道至於近有識者
多能知之然知之者莫肯力言言之者莫肯疏奏是又
何也知為身謀畏執其咎一有疏奏形迹可按不如容
[142-13a]
黙成敗不與鄙夫事君自古而然臣遭陛下休明之運
銜陛下之恩自頂至踵巳許國矣又當言責不敢不盡
竊聞臺臣諌官屢劾宇文虚中朝廷重去虚中而輕罷
師道此非特臣所不喻也或謂師道足不良行害於馳
驅朝謁奏事此與國之安危誰為輕重若孫臏坐輜車
中為齊軍師田千秋得乘小車至漢殿尊賢尚能古有
之矣伏望聖慈哀臣惓惓憂國之計更與大臣參之靖/康
元年二月上時為御史中丞先是金兵北歸師道見上/言北兵惰歸乘其過河半渡擊之決勝可也上不從師
[142-13b]
道歎曰必為後患尋罷為中太一宫使翰累疏言師道/不當罷上曰師道老矣難用當使卿見之翰見師道言
姚平仲城下用師之失師道言我衆彼寡但分兵諸寨/控守要害使糧道不通可破也翰歎息其言復上此奏
    上欽宗論決戰及任用老將 許 翰
臣伏見王師既行廟算未定此疑事也今古葢未有疑
事成功者故朝廷之意惑則將帥之心不一將帥之心
不一則士卒之氣不銳斷而必行鬼神避之此精神之
力也陛下欲斷今日之議當究為和為戰卒當如何而
已矣其中小小利鈍非大計之所係也昔漢髙帝蜀先
[142-14a]
主皆號聰明神武為一代之英雄考其用兵敗北無數
然其志氣挫而愈勵抑而更揚者大計已定於中此其
所以為英雄者也陛下決和議則臣欲陛下取太史公
史記虞卿傳覽其反復此往古之鑑也方今若失三鎮
二十州之地則天下之勢巳斷西北無河東則陜不可
守無河朔則汴不可都計不過謀渡江南臣考永嘉渡
江能為東晉者乃王導謝安英賢相繼扶危救傾僅能
立國而中原丘墟陷於劉石後世有王導謝安之才則
[142-14b]
東晉宗廟可復立也社禝可復建也盜入陵寢取一坏
土則將若之何言而至此可為流涕陛下永念方來之
艱則今日雖復騷動天下尤不得已何者擇禍莫若輕
也或者以為太祖即位未有江南晉蜀而卒能混一區
宇臣以為不侔矣太祖生長兵間非若陛下繼體守文
建隆將士百戰精銳非若方今將不素養兵不素練也
冦在掌握縱而不取使之益張若之何而以太祖為言
故凡守和議者以國與人者也陛下欲決戰議則臣之
[142-15a]
所陳可戰者五已具前奏矣今使敵不釋憾則渡河之
師當戰戰則必有漕運之役有應援之兵有屯據之要
皆當素治不計小却但責成功而後將帥志一士卒氣
奮三鎮之守有死無二若我將以疑遣師以茍行則精
銳已亡何以取勝凡今為和議茍取目前之無事然亦
未可必也自古用兵必有異議成王之時周公東征民
有十夫予翼而巳其他罔不反曰艱大晉武與杜預謀
取江南大臣賈充等皆力争之獨一張華贊定大計唐
[142-15b]
憲宗用武元衡裴度謀討淮西盜殺宰相朝廷震恐請
罷裴度以安諸鎮憲宗大怒討蔡益急唐之威令自是
復振書曰惟克果斷乃罔後艱陛下所以疑者度衆人
必以姚平仲前日之敗自持其說近种師道為臣言平
仲所以不利者刼寨之法不用大兵當少擾之使自蹂
藉而後可乘又地勢横入江河中利於誘使出戰不利
以兵薄敵也臣以是知師道有謀故前日之功在不用
老將而用驍勇不恃謀將而恃詞說非兵不可用也昔
[142-16a]
石晉開運之變契丹始入敗不窮追近冬復大來遂陷
都城國朝景徳契丹入寇澶淵之役亦不窮追而與之
和親夫開運景徳驅逐之䇿同而成敗之效異者何也
開運之時中國方弱而示之以畏故敵復來景徳之間
中國正强受之以和故事遂定今議者不鑒開運縱敵
之患欲為景徳之寛大則可謂不知時矣陛下何以不
試使議割地者身任數年敵不復入則臣知議者必將
難之夫國不保數年而欲定萬世之䇿必不能矣乞下
[142-16b]
臣章使有司定議靖康元年二月詔安危之䇿甚大可/令三省宻院議取長䇿以付諸將
    上欽宗乞廷議守禦四事  李 綱
臣昨任太常少卿日於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上殿劄
子論事内一項言金國遣使有所邀求其他可從唯求
割河北之地雖尺寸不可許但當答以祖宗境土為人
子孫固當守之且河北燕山接境賴塘濼以為固今割
以與之則險阻之地盡在彼疆何以立國當擇使以死
争之其後金人犯闕遣使議親王宰相為質還歸朝人
[142-17a]
割三鎮之地索金銀物帛之數復與李邦彦等廷争以
謂宰相當往而親王不可往歸朝官當與而三鎮之地
不可與金帛犒師之數當量力以予之不然後且有悔
當時議論與羣臣不合因再拜丐罷䝉陛下厚恩慰撫
再四俾専治兵方時艱難不敢力請至於誓書之𩔖並
不預聞然猶力留三鎮之詔以待勤王之師俟其大集
因欲以帥師之意檄軍前以改誓書既而姚平仲妄作
小衂臣亦罷黜而三鎮之詔遂行金人退師巳逺挾質
[142-17b]
以往必期於得地而後巳如三鎮果下則異時河東必
不能守密邇畿甸宗社可憂萬一三鎮為朝廷固守不
下彼必挾親王以行陛下手足之愛何以為懐由此觀
之當時計議奉使之臣得不深罪自金人退師後數日
方遣兵防守葢以親王之故然而金人本約親王至河
而反今已爽約又沿路屠戮横屍滿野則和親盟約巳
不可守異時既得三鎮别求釁端不旬日而至城下其
患豈淺乎今雖遣姚古种師道渡河三鎮民必揺動或
[142-18a]
不能守將來建置帥府與之對壘當於何郡控扼防禦
當以何兵蓄聚糧草當以何法遣使命將當以何人夫
四者不可不預為之隄防臣昨已具劄子奏聞乞令臣
寮措置未䝉施行當今所急無大於此願下臣此章令
在朝之臣集議取其所長而施行之天下幸甚靖康元/年三月
上時為知/樞密院事
    上欽宗乞戒大臣究心邊事 陳公輔
臣竊聞河東用兵不利陛下聖慮憂勞臣子之心夙夜
[142-18b]
不寧然臣竊料之此未必不為宗廟社禝之福也伏惟
少寛聖心容臣之言葢有難則懼無難則怠人情之常
也朝廷日見河北金人出界雖未解圍幸其師老必自
解散遂至稍緩其事廟堂大臣相與謀議者多不急之
務或窮究往事或經營私意論經術是非究禮文詳畧
至於兩路邊事曾不究心緩急失宜先後倒置内外人
情雖知秋冬在近深為可憂然非朝廷用事之臣徒憤
歎終日無如之何也今若不縁用兵不利往往遂以為
[142-19a]
無事因仍媮惰至秋冬萬一金人結集諸夷空國而來
以助河東之師則吾之倉卒無備又復如前日矣可不
慮哉臣愚伏望陛下因此一失深戒大臣凡不急之務
一切暫罷専以河北河東兵事為先經畫措置多方應
辦仍仰各盡所聞勿懐異意并令今後臣寮上殿亦須
先及邊事陛下留意聽納不厭其多或有可行盡付三
省樞密院令斟酌施行夫漢之所以勝楚以屈羣䇿而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勿謂羣臣之言皆無可採也陛下
[142-19b]
若今如此曉夜圖之則不徒以濟今日之急將來秋冬
亦不失備矣臣故曰此未必不為宗廟社禝之福也臣
區區憂國之言望陛下不以愚棄之豈獨臣之幸哉靖/康
元年五月上/時為右司諌
    上欽宗乞救中山     胡舜陟
臣伏見陳亨伯蠟書其詞哀切首陳真定城破屠戮生
靈不知幾萬人敵據髙城愈難追退臣讀之流涕竊歎
朝廷何忍其如此未嘗遣一兵一馬為援也李邈三四
[142-20a]
十狀奏陳略不見報朝廷豈不惜土地而愛人民但以
與敵講和不敢動兵一何失計之甚耶臣請為陛下言
之古者列國兵交使在其間推論利害釋二國之患是
以息民而貴和今敵遣使來而我使亦往彼此按兵不
動乃所謂和也今敵人用兵不已今日陷一城明日陷
一邑尋侵而南有并吞席卷之志時遣一使邀求寳貨
詭詞為順使不為備我之使往脅之以威不得吐一語
但以敵人甘言奏聞而朝廷不察其情偽便謂和議巳
[142-20b]
定宣撫使見講和如此亦不遣兵救援真定以至於亡
陳亨伯所以言彼受和議之使留置寨中而任意攻取
無人救解彼何計之得而我何計之失也今敵悉力中
山城下朝夕必攻城矣朝廷又以講和之故不令宣撫
司應援必失中山失中山則河北諸郡不攻而自下矣
河北下則京師不可都而宗廟社禝危矣陛下何不以
宗社為念乎亨伯又言彼既攻城殺人放火而我師援
之理不為曲朝廷若任諸鎮之存亡不復顧恤則更無
[142-21a]
可論若欲保全伏乞速賜指揮宣撫司火急遣兵前來
亨伯之言如此可謂切矣陛下若聽大臣之論謂既講
和不復應援則非為安宗社至計第恐土地人心必兩
失之若大臣謂今日無兵何以為援臣以為河北之民
皆兵也使諸郡縣傾廪庫與民共之朝廷以好爵縻之
何患人不為用但係措置何如耳亨伯乞宣撫司兵自
深冀來祁㑹合馬忠兵宣撫兵擊其西祁兵擊其東中
山兵為内應則轉禍為福易敗成功其言似亦有理伏
[142-21b]
望陛下詔三省樞宻院日下詳酌施行靖康元年十月/同御史中丞吕
好問等上時/為侍御史
 
 
 
 
 
 宋名臣奏議卷一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