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120-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二十
            宋 趙汝愚 編
  兵門
   兵議上
    上太祖諫伐河東     范 質
臣氣疾發動近将兩月不面天顔攀戀聖慈深負憂責
臣今有芻蕘上聞睿聴内量僭越甘伏罪譴後來臣雖
[120-1b]
疾病在假伏聞陛下有親征河東之意半月已來顯然
外議皆云必行固無改易臣切料河東劉鈞自潞州奔
敗之後乃數年遭天軍討盪即日困蹙兼肘腋之間自
有翻變契丹削弱不能援助鑾輿若到城下攻取少時
必是成功然須十分之中七八分則料其必取三二分
料其未得未得者何若大軍三數月間在賊城下料草
不接即須抽退雖無損軍勢且虚困自家一二十州百
姓枉費朝廷事力近聞般運糧草才第一轉所在鄉村
[120-2a]
甚有逃户蓋是晉絳蒲陜汝洛懐孟及㳂山諸州人民
頻年以來秋夏不熟陛下八年令免供輸尚自逃走若
是更有差遣自然難為駐足百姓般運艱難更不一一
敷陳又聞所般運糧草且至潞府晉州将來大駕到河
東城下三五十萬糧草潞府晉州百姓無多不知更差
何人津置此事須掛宸衷請陛下子細勘算軍馬糧草
准備之數必若有備則更復何憂臣竊見七八處大藩
方皆要害之處即日並未有主帥皆是儒士懦弱權輕
[120-2b]
力小若是四方無事之時大駕不離京闕則必無憂慮
若是兵戈稍動烽煙未弭之間須憂兇豪不逞之徒生
心冀望縁此輩無識無知不算道理遇便即發視死如
閑萬一有之陛下出軍在外争得安心中間世宗親征
河東之時近畿小小兵士亦有姦謀者賴尉氏兵馬監
押擒獲事雖不大人心可知願陛下稍掛宸衷臣竊見
河東物力軍勢百倍不及大朝窮困危迫日憂亡滅乃
是本分朝廷强盛軍馬天下無敵北至燕東至海南至
[120-3a]
五嶺西至隴右百六七十州之地無不慴服陛下即位
四年有此基址以前開基創業之主三五十年尚未如
此又何必須為河東六七州險阻窮困之地虚躁聖懐
更俟三二年時嵗稍熟收拾糧草諸事有備賊界漸困
此時動未為遲晚臣竊料河東六七州孤危如是不計
幾時必無霸盛且劉崇乗世宗即位之初假契丹雄盛
之力全軍南來一戰大敗将校軍士十分去九此天不
助一也陛下初有天下李筠以方州之地歸投河東陛
[120-3b]
下才登太行立平冦賊劉鈞蒼忙奔走不暇抛棄兵刃
甚於髙平此天不助者二也天意人事不言可知即日
尸居餘氣茍延嵗月之命必無與大朝争衡願陛下以
生靈為念所貴資洪福益聖夀以社稷為重端坐鎮静
不輕舉動則天下幸甚臣位居上相受國深恩國家大
事動繫安危茍或不言是辜天地惟陛下詳察乾徳元/年十二
月上時以侍/中平章事
    上太祖諫伐河東乞班師  李光贊
[120-4a]
臣竊惟陛下應天順人體元御極戰無不勝謀無不臧
四方恃險之邦僭竊帝王之號者昔日與中國為鄰今
日與陛下為臣蠢爾晉陽豈須親討重勞飛輓結怨黔
黎況天之命天子也猶父之任子也其或不由父命奪
我以時則必有非常之災陛下豈不畏天命乎且太原
得之未足為多失之未足為少國家貴静天道惡盈所
慮向來恃險之邦今日歸明之國聞是役也竭府庫之
財盡生民之力其心踴躍各有覬覦傳曰鄰之厚君之
[120-4b]
薄也豈若迴鑾浚都屯兵上黨使夏取其麥秋取其禾
既寛力役之勞便是蕩平之䇿惟陛下裁之況時屬炎
蒸候當暑雨儻或河津之溢道路艱阻輦運稽遲恐勞
宸慮開寶二年閏五月上時為/太常博士詔始議班師
    上真宗論輕於用兵    田 錫
臣竊惟國家斷徒以上罪皆須勘鞫子細案牘圓備斷
官録問然後行刑其大辟罪将決斷即給與酒食命他
官監決慮有稱寃及斷訖即録案申奏奏下大理寺寺
[120-5a]
司㸃檢送至審刑院院吏披詳如案未圓理未盡即罪
有司所謂王者之心重用刑而惜人命也及至北冦騷
邊西戎犯境不先計而後出兵不先謀而後決戰戰失
利則士卒陷歿者既多人民俘虜者不少不知斷徒以
上罪至用刑於大辟一何用心精密之如彼而不先計
而後出兵不先謀而後決戰致陷歿士卒者衆俘虜人
民者多一何用心麄疎之如此用心精密之如彼者是
帝王重人命也用心麄疎之如此者由将帥輕人命也
[120-5b]
州郡戮一死罪不當即罪州郡大理寺審刑院㸃檢披
詳漏落各罪官吏洎至士卒陷歿人民俘虜則宰相不
過罷免歸班為尚書将帥不過黜降其官為庶人此乃
朝廷用刑輕重之相逺也咸平五年上時為/侍御史知雜事
    上仁宗請嚴軍法     文彦博
臣伏見比者用兵西鄙有臨陣先退望敵不進之人及
置獄鄰郡而推劾之際枝蔓淹延啓幸生之路稽慢令
之誅将何以厲衆心而趨大敵乎且将權不可不専軍
[120-6a]
法不可不峻兵法曰畏我者不畏敵畏敵者不畏我使
之畏我非嚴刑何以濟乎故對敵而伍中不進者伍長
斬之伍長不進什長斬之以什伍之長尚得専殺統帥
之重乃不能誅一小校則軍中之令可謂隳矣議者以
今冦非大敵兵未深入故不必峻法不知冦非大敵兵
未深入尚臨戰先退儻遇大敵則孰肯奮耶穰苴之戮
莊賈非大敵也止於會而後期爾孫武之斬美人非深
入也止於習戰而非笑爾終於齊師勝晉吳人入郢委
[120-6b]
任専而法素行也國朝著令禁軍将校之有過而從中
覆當施之於平居無事之時今邊防用兵逾數十萬将
不専權軍不峻法何以御人哉康定元年三月上/時為殿中侍御史
    上仁宗請置親兵     韓 琦
臣竊見前日山外之戰諸将多亡歿所部兵衆故不可
一槩問罪今不立法制則各務生全豈復以主将亡歿
為意若人數不多則軍法可必行請陜西河東諸路部
管許置親兵百五十人鈐轄百人招討都監等七十人
[120-7a]
月加給錢二百其出師臨敵主将亡歿者並斬慶厯元/年十一
月上時為秦鳳/路經略安撫使
    上仁宗論削兵當澄其冗弛邊當得其要
                富 弼
臣聞茶鹽之法漢唐之所取贍也孔僅建白有鈦趾之
刑桑羊畫䇿為安邊之本張林衛覬踵陳其方此煑海
之利也至如張滂始倡於正元之間王涯繼議於太和
之後鄭注趙贊並㳂其術此摘山之税也國家茶鹽之
[120-7b]
利兼唐數十倍矣向以邊隅用兵經費不足主計之吏
益求其贏新舊之法屢更是非之議紛起羣商咨怨逺
近諠然究其弊端奚厚利之可致哉試陳一䇿或可取
焉臣嘗究桑羊之説觀兒寛之論從大夫之計則曰修
鄣塞備屯戍必蕃貨長財以禦不軌通有無調緩急必
建本抑末以制豪人覽文學之䇿則曰廣道徳開仁義
必本修民慤以興教化遏貪鄙尚至誠必防塞利門以
劭農業二者之術交尚而相勝卒無所歸準由是溺利
[120-8a]
權者不知興王致治之本談古誼者不知佐財備邊之
急今徒能語興王致治而不能思其急則腐儒之議也
止能語佐財備邊而不能思其本則霸圖之駮也今國
家追王風黜霸略國用稍艱而利課不裕者兵不可削
籍而邊不可弛候故也然兵有可削之術邊有可弛之
謀所謂兵有可削者非能去之也在乎澄其冗者而已
所謂邊可弛者非不備之也存乎得其要者而已今中
自京畿外至州縣防戍之卒屯駐之兵其籍盈數百萬
[120-8b]
無技勇者有之矣癯弱朽邁則虚為耗蠧是皆可澄之
者也今屯備之要存乎西北自西羗叛命以來朝廷制
禦之術為不少矣其北鄙雖結驩奉好無輕儳冦鈔之
患然烽候不可不嚴堡鄣不可不備且邊陲所恃唯騎
與射若夫勁弩大㦸長矛巨盾鏃之所中刃之所挂洞
胷連腋則非彼之所能加也儻釋騎而就步則㕘伍不
能當中國之一必若馳髙騖下規迴矩折則非中國之
騎所堪也中國之馬駔駿既少騎士或非精習戰陣之
[120-9a]
際步兵整頓騎士馳突多或蹀亂誠宜損其駑下存其
精銳以增步兵東漢嘗詔邊郡增置步兵列屯塞下此
其効也而況給一騎之芻粟可以贍步兵數人矣得不
違害而就利哉此又可以澄之者至如今之邊候多屯
内兵土宜非所堪技能非所習而坐食儲跱貫汰給賜
久恬安逸靡知艱苦有未嘗識陣伍而聞金鼓者忽有
一旦之用擐三屬之甲雪霜增其慘瘃墯切其身則恐
疲瘁顛仆之不暇非全勝之師也夫邊徼之人土俗懻
[120-9b]
忮便騎射能寒苦與戎人習尚一同冦或暴至皆能全
保聚有鬭心雖討擊驅攘亦嘗參用然什不得伍所遺
實多莫若嵗乗農餘鳩集勇壯教以長技繕其利兵示
之以進退之形權之以賞罰之柄分之以部隊領之以
幹臣粟帛可以不供賦租可以自贍角前犄後翼以内
兵則為全勝之師矣此所謂得其要者如此而後利途
可以寛本業可以阜教化可以振貪鄙可以消而免譏
乎腐儒之議漸逺乎霸圖之駮也願陛下不以臣説為
[120-10a]
妄特留聖意慶厯三年上時/為樞密副使
    上仁宗乞汰冗兵     田 況
臣竊見比來災咎頻仍蝗潦繼作陛下責躬引咎不遑
寧處以至躬祈道佛並走羣望薰祓之意可謂至矣求
當世之弊驗致災之由其實役斂重而民愁和氣傷而
為沴役斂之重由國計之日窘國計之日窘由冗兵之
日蕃今天下兵巳踰百萬比先朝幾三倍矣自古以來
坐費衣食養兵之冗未有如今日者雖欲斂不重民不
[120-10b]
愁和氣不傷災沴不作不可得也昔董仲舒劉向以謂
春秋所書螽螟之災皆政貪賦重之所致今陜西河北
河東三路民力凋弊人共知之臣不復言矣且以江淮
之間言之今江淮菽麥已登矣而責民輸錢數㪷之費
不供一㪷之價物遂大賤而農傷絹已輸矣民間貿易
無餘而暴令復下又配市之織絍之家寒不庇體而利
盡歸於富賈累年已來刻剥不已民間泉貨已匱竭其
凡百科調峻法争利不可勝計便聞東南之民大率中
[120-11a]
産已下往往絶食民之愁窘致傷和氣如此而未聞陛
下與兩府大臣議所以救之之術乃欲以一爐香數祝
版上塞譴咎此臣所以不得已而言也夫國之所養之
兵其上者戰其下者役茍不能堪此則為冗食今諸路
宣義廣捷等軍其間孱弱者甚衆大不堪戰小不堪役
逐處唯欲廣募邀其賞格豈復顧國家之利害哉宜分
遣幹臣選揀諸路宣義廣捷等軍其不堪戰者並降為
廂軍廂軍之不堪役者並放停議者必曰兵驕日乆一
[120-11b]
旦遽加澄汰則恐致禍亂此慮事者之疎也且孱弱之
兵既不堪戰則勇强者恥與為伍去年韓琦汰邊兵萬
餘人豈聞有為亂者今天下財用不足以贍冗食之兵
尚或顧惜細故而不思救弊之原臣切憂之惟陛下裁
慶厯三年七月/上時為知制誥
    上仁宗乞邊兵三月後減半就糧内郡
                宋 祁
臣本書生不當妄言兵革但以事勢料之參驗今古有
[120-12a]
灼然易了者敢為奏請臣伏見自古以來防邊守塞未
有屯結兵馬經年亘嵗常在城砦無有休息者傳曰乆
暴師則國不足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只如秦漢時與
匈奴更相酬報出入鈔掠亦是兵罷即歸不令屯結亦
不如聖朝長令兵馬守備邊上既不出攻坐費糧運是
故用兵未及六年天下之財已告匱竭良由邊将不知
休兵朝廷不授成算億萬之費耗散而不計若更十年
未知多少財用可濟其艱臣請言其驗賊界自三月後
[120-12b]
馬瘦放在野草不能負重關陜人皆知之則背春向夏
賊不能大舉其驗一也賊無餽運每入漢界常因糧於
中國中國自二月以後才有麥熟其餘禾稼未成無糧
可因賊不能大舉其驗二也又有髙山大川溪谷相銜
春夏之後雨水時行霖潦為阻賊不能大舉其驗三也
是賊兵鋭於秋冬而屈於春夏其勢可見臣欲乞朝廷
詳度許令應㳂邊州軍城砦每年自三月後抽減一半
兵馬入内地州府就糧直至九月却住元駐劄去處號
[120-13a]
為防秋況所抽兵士雖在内郡其校習訓練一如邊上
此乃事之至便不足多疑一則邊土州軍愛惜得所支
糧草二則兵馬有休息之時三則兵士到内地州府易
為支費四則關陜之民免得轉般糧草是邊上一年支
準可展為二年也議者必難臣曰賊知朝廷自三月後
抽退兵馬必選擇壯騎精兵出其不意入來漢界作過
恐大段深入抄掠人民破蕩城砦何以為備臣對曰假
如令賊有壯馬精兵能於盛夏入漢界作過三五萬抄
[120-13b]
掠界上些小熟户人民且無糧草可食賊又不會攻打
城壁朝廷但只令所在城砦堅守不出兵及州軍只披
城立柵相對不與賊戰則見在一半人馬已自足用萬
一假令賊敢謀深入即令内郡就糧兵馬旬日内勾集
令大将将數萬之兵結陣徐驅往救應亦只立硬砦相
持勿與賊争鋒使賊進則不敢退又粘逐常擇便地自
逗留至二十日以上賊必有糧盡或雨水之阻又何能
破蕩城砦大段深入也但自來朝廷不肯明下成算與
[120-14a]
邊将令抽退兵馬是以邊将畏避責罰長要占留在邊
上圖常有準擬其添到軍馬以死固執無因肯減一人
一騎今若朝廷明降成算使之遵守如賊非時入界萬
一有少敗衂朝廷自任其責自然邊将必無固執斯議
者也伏望降付中書樞密院子細商量慶厯三年上時/為翰林學士
    上仁宗乞那移河北兵馬以蘇民力
                包 拯
臣聞屯兵備邊古今常例所患民賦有限兵食不充必
[120-14b]
須廣為經度以給用度或嵗有凶歉或冦至益兵則暴
斂横取何所不至民既困矣敵何禦焉此亦必然之事
也河北自失山後六州之險無以固守則蓄兵積粟常
患不足如頃年冦忽生變雖復請和終非經久之計兼
㳂邊沃壤又盡為陂塘租税既無所入皆給縣官雖竭
天下之財以贍一隅當無事之時日常窘迫無數嵗之
備若少有屯集如何取濟豈可坐觀其弊而不務捄之
之䇿哉欲望聖慈特出宸斷宣諭執政大臣應㳂邊及
[120-15a]
近裏州軍兵馬除合留防守外其屯駐駐泊諸軍或令
歸營就糧諸軍即分屯於河南兖鄆齊漢曹濟等諸州
況逐處地利富實糧儲易致率三年一代遇有警急即
時起發不旬日可到豈有後期不及者邪且前代防邊
之兵三時務農一時教戰公私自足未有冗而且衆坐
糜廩食虚困疲民如今之甚者然執干戈禦戎敵固不
可闕在養之教之得其宜則上下無困乏之患緩急用
之則沛然有餘力矣議者若以戍兵不可全減即有往
[120-15b]
年義勇强壯十八萬餘人以充其數縁河朔之民稟性
勁悍生習邊鄙之利害素諳戎敵之情偽較之南兵絶
為精鋭一則不費供饋二則羣情樂為其訓練之法則
有舊制存焉若謂兵食粗足敵好方堅趣過目前以為
成算憚於更張措置臣恐日削月朘中外益以殫竭一
旦用武即暴加重斂民心怨叛則肘腋之下皆為仇怨
豈暇禦外冦哉此國家根本之患若不表裏協心鋭意
而速圖之臨事無及矣唯聖慮裁擇皇祐四年上時/為河北轉運使
[120-16a]
    上仁宗論益兵困民    范 鎮
臣嘗言方今官冗兵多民力不堪乞下中書樞宻大臣
條理施行及今累月不報退自伏念當世之務莫急於
此而大臣恬然不以為恠此臣區區不得隠黙而再以
冒聞也夫慮之有素為之有備事至而應則安静而詳
實慮之無素為之無備事至而應則倉猝而乖牾大抵
近事多失於倉猝而不安静者慮之不先而備之不豫
也前日契丹使至虚言紛紛朝廷自顧國用之不足民
[120-16b]
力之凋弊無以待之也大臣不知計之所從於是乎募
兵以自塞責是何異欲救火而益以薪惡流之濁而復
撓其源也景徳中契丹内冦靈夏不臣是時兵不滿五
十萬西備北禦沛然有餘今兵倍之矣而尚若不足者
臣不識所謂也虜纔遣一介之使至而増益者又數萬
及其去也中外相慶謂為無事殊不知新兵之費嵗増
已百萬矣百萬之費非出於天非出於地非出於建議
者之家一出於民也方民愁苦之時又重賦之以為備
[120-17a]
豫計者未見其可也此所謂倉猝而乖牾也夫兵不在
衆在練之與將何如爾去年儂智髙冦嶺南前後兵將
不知幾萬亡死奔北不可勝紀陛下親遣狄青然而卒
能取勝者蕃落數萬騎爾此兵不在衆近事之効也陛
下何不持此説以詰大臣之欲益兵者臣愚以為備契
丹莫若寛河東河北之民備靈夏莫若寛関陜之民備
雲南莫若寛兩川湖嶺之民備天下莫若寛天下之民
民力寛則知自愛知自愛雖有外虞人人可用為兵用
[120-17b]
人人自愛之兵以禦外虞何徃而不克何征而不服哉
古人所謂猶手臂之捍頭目子弟之衛父兄者用此兵
也臣所謂慮之有素為之有備者此也今夫官所以養
民者也兵所以衛民者也養民衛民者反殘民矣而大
臣不知救臣恐朝廷之憂不在四夷而在冗兵與窮民
也近年以來地數震動河不軌道日月星辰謫見於天
皆民怨之感也伏乞陛下明勑大臣求今所以息民之
術以應天地之變而為宗廟社稷計臣不勝大願愚直
[120-18a]
之罪伏惟裁赦至和元年十月/上時知諌院
    上仁宗論益兵困民   范 鎮
臣比奉使河北伏見河北連嵗招兵未已皆是坊市無
賴及隴畆力田之人冒為軍營子弟誠是軍營子弟則
今日詔下明日便當投牒豈有及今一年尚未盡至其
為坊市無賴隴畆力田之人明矣況今田甚曠民甚稀
賦役甚重國用甚不足所以然者正由兵多也先朝用
兵時兵纔四十餘萬今不用兵而兵已倍之臣不知大
[120-18b]
臣以何見而為此議也必以為備契丹也今塘水東西
三百餘里多於先朝也嵗予金繒五十萬禮聘又十餘
萬亦多於先朝也以多於先朝之塘水多於先朝之金
繒以備契丹而與之和也宜省兵以息民而益多兵以
困民者臣所以深惑也契丹自知顧塘水之限貪金繒
之利而不敢動者五十年於今矣方契丹貪利而不敢
動之時其民宜富貴而反日以困國用宜饒足而反日
以蹙此無他兵多而民稀田曠與賦役重也使契丹而
[120-19a]
有一日之警将何以繼之哉大臣終不知念此而但以
多兵為有備此臣所以深惑也今契丹五十年不敢南
入為冦者貪金繒之利厚也就使弃利為冦則大河以
北婦人女子皆是乗城之人其坊市無賴隴畆力田者
又将焉往況契丹貪利而不敢動而預畜養之以困斯
民乎夫取兵於民則民稀民稀則田曠田曠則賦役重
賦役重則民心離寓兵於民則民稠民稠則田闢田闢
則賦役輕賦役輕則民心固與其離民之心以備契丹
[120-19b]
契丹未至而民力已先困國用已先匱孰若固民之心
以備契丹契丹雖至而民力有餘國用有備其利害若
視白黑若數一二大臣以為難者臣所以深惑昔漢武
以兵困天下者用兵以征匃奴欲以得所欲也今陛
下以兵困天下者不用兵以至是也非以快所欲也何
苦而為是乎五口一家尚知量入以為出況天下大計
其可以不校出入其可以無經制乎臣伏見今之世有
失入徒罪若流若死者陛下必加罪有司其在選人必
[120-20a]
加停殿後雖用之不得遷改此所以見陛下䘏民之心
至矣今大臣舉天下之民而困之豈特失入徒流死罪
之比而陛下略不加問是捨所大而急所細也臣愚豈
得黙焉陛下誠能罷今招兵勑大臣使具太祖時賦入
若干兵若干官若干太宗時賦入若干兵若干官若干
真宗時賦入若干兵若干官若干陛下天聖中賦入若
干兵若干官若干約今賦入之數兵數官數酌取中道
立為經制以賦入之數十分為率以七分給郊廟宫省
[120-20b]
諸費三分留備水旱及緩急非常為之十年僅可以言
治古者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
年之蓄則國非其國今自京師至天下州郡大率無二
年之蓄邊城甚者或三數月耳不幸有連二年之水旱
将何以養此兵乎此兵不足以養則其憂不在契丹也
此臣所謂言責也陛下所宜留念大臣所宜盡心悉力
之時也伏乞下臣章中書樞密大臣并臣前奏看詳若
不以臣非才而信用其言先罷招兵然後量今天下賦
[120-21a]
入以為國用使上下寛裕非獨臣之幸也乃天下之幸
至和二年五月/上時知諫院
    上仁宗論益兵困民    范 鎮
臣竊聞契丹新立其叔領兵盤旋山後召不肯赴深恐
邊臣縁此張皇更請益兵今河北河東養兵三十餘萬
五十年矣又益以義勇三十萬是常有六十萬兵積於
兩路正為緩急非常而塞下每一小警即奏疏旁午以
揺朝廷者亦五十年矣廟堂議臣邊鄙謀将中外狃習
[120-21b]
安為故常所以兵益多糧益困國用益不足而不知所
以營救此臣懇懇而不能已也今義勇三十萬為稍近
古禁兵三十餘萬皆仰縣官就三十餘萬中半皆老弱
怯懦老弱怯懦之人遇敵則先自敗亡非獨先自敗亡
適所以為驍壯者之累是驍壯者不可不揀練而老弱
怯懦者不可不抑去也驍壯者不揀練則兵殆老弱怯
懦者不抑去則費廣費廣則民罷民罷則不自愛養殆
兵以衛不自愛之民臣恐朝廷之憂不在塞外而在塞
[120-22a]
内也臣竊計慮契丹新主嗣立遂定則與故主無殊盟
好亦必堅久就使其叔争立國中有變待蕃漢懐服其
勢不五七年不得平定朝廷乗五七年之間懲前之失
謀揀練驍壯抑去老懦使民力得紓國用得饒以待冦
至必勝之道也古人請十萬衆横行匈奴中今以六十
萬衆重之以髙城深池惴惴常恐不足者殆将相不任
責也陛下誠能専責将相委以經略非特邊鄙無事将
見天下得復太平也臣願勑大臣平章如不以臣愚而
[120-22b]
廢其言必有萬一之補至和二年八月/上時知諫院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