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1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十三
            宋 趙汝愚 編
  財賦門
   新法五
    上神宗論青苗      李 常
臣聞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
民為非曰義繇伏羲以來治天下者未有不以仁守位
[113-1b]
以財聚人以義理財者也知非仁不可以守位則凡法
度之設號令之施茍不仁不可用矣知非財不可以聚
民則夫家之衆鰥寡之窮食不足不可保矣知非義不
可以理財則租賦之入斂散之方失其宜不可行矣自
設網罟作耒耜至井牧田野十一而稅之其為法必本
於仁其養民必厚於財其理財必主於義上下交足而
治道成矣故孟子言為國必曰信仁賢有禮義然後有
政事有政事則財用足然則政事不僉謀於仁賢不悉
[113-2a]
由於理義則不可以行也理財用而不由仁與義則上
匱而下窮矣故古之人曰王人者將道利而布之上下
者也後世聖人不作仁澤㓕息暴君汙吏知厚上而刻
下剥民以縱欲賦歛已重徭役已極不思公上用財之
道日廣以自節損巧歛以求適志故自幽厲以來詩書
所載莫不譏重賦懲過取主愛民以為言不患其不能
益上而患其刻下也故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又曰財
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又冉求賦粟倍他日則孔子欲
[113-2b]
鳴鼔而攻之曰與其有聚歛之臣寧有盗臣昔者夏桀
率遏衆力率割夏邑后世言暴歛者必稽之曰大桀小
桀商紂厚賦税以實鹿臺之財盈鉅橋之粟周厲王用
榮夷公專天下之利秦收太半之賦竭天下之資以奉
其政其後漢桓靈下至隋唐其惡政弊法尚足道哉此皆
法度號令不本於仁租賦稅歛不要於義而不能散利
保民以取㓕亡敗亂之明效也臣實至愚粗分義理但
知阜俗厚下恤鰥寡助乏絶為先王之道不知罔民欺
[113-3a]
世事刻剥困生靈為治世之䇿而又愚昏不敏不敢以
非義逆詐初不謂王安石以文學名世行義得君乃不
本仁以出號令考義以理財賦而佐陛下為此病民歛
怨之術詔命之始尚謂其誠有意於惻怛斯民稽古立
法及其黨援掊克小人宣言取利分數方悟其略假先
王之遺迹而志在聚歛臣始以朝廷好惡為憂而直議
其法必不可行既而小大驚疑逺近騰沸日見其弊人
得非之方是之時曽公亮陳升之趙抃皆位冠百寮身
[113-3b]
輔大政首主厥議曽無執守臺諫官或以職事隔絶或
隂竊符同而四海萬里䝉毒莫訴陛下不以臣為不才
寘之諌争之列不識欲其雷同結舌姑以備位耶抑亦
使其竭誠畢慮救正闕失也臣於安石雖有故舊之義
茍懷私而不言誰肯為朝廷言者今安石不思詩人刺
掊克所以斂怨易象著益下所以民悦與夫强恕改過
捨已從人之為君子之道而日與其徒吕惠卿等隂籌
竊計欲文厥過思以頰舌取勝公議寧復以社稷安危
[113-4a]
為慮者切聞以正論者為同乎流俗憂國者為震驚朕師
以百姓愁歎為出自兼并之言以卿士僉論為生乎怨
嫉之口而又妄取經據傅㑹其説謂周人國事之財用
取具於息錢而不知泉府實受㕓人之五布臣考之周
官凡周所以佐國用者有九賦歛財賄有九貢致邦國
之用又以九式均節之太府以闗市之賦待王之膳服
邦中之賦以待賓客四郊之賦以待稍秣家削之賦以
待匪頒邦甸之賦以待工事邦縣之賦以待幣帛邦都
[113-4b]
之賦以待祭祀山澤之賦以待喪紀幣餘之賦以待賜
予而不言貸民之息待邦用者今曰周之國事取具息
錢亦已罔矣上以惑陛下之聰明下以欺天下之耳目
而貽笑後世可為痛悼可為太息抑臣觀周禮所以必
貸民者蓋先王推至仁愛物囘旋曲折之深意也所以
使出息者不使其幸得而惰於業也周人井牧其田野
其六鄉使五家為比則有比長五比為閭則有閭胥四
閭為族則有族師五族為黨則有黨正五黨為州則有
[113-5a]
州長五州為鄉則有鄉士大夫六遂亦然其小大相臨
上下相察使相保愛使相葬埋匹夫匹婦受田百畆鰥
寡孤獨復有常餼又十一而稅之宜無一人不足者矣
唯死喪疾病冠昏之𩔖乃其不幸而不得濟者間有貧
不能周於用於是命泉府之官掌其祭祀喪紀者有賖
而服田者有貸方是之時民日被上之仁愛上悉知民
之有無下如子之怙其父上如父之育其子鄉遂閭井
之間不足而貸者歳亦無㡬人嗚呼先王之於民囘旋
[113-5b]
曲折之意可謂盡矣此所謂保民若赤子所謂無一夫
不獲者也故孟子能具道平治時之事曰春省耕以補
不足秋省歛以助不給又稱夏之諺曰吾王不游吾何
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又知補助之仁不獨周為然
也今則不然田無多少之限民無貧富之常吏不識其
民民不信其上租稅之入非賄賂不可輸也催科之嚴
非鞭笞不能辦也税歛重數民畏公家如鳥獸之避網
罟政令不一吏殘其民猶弋獵之待鳥獸離居散處非
[113-6a]
有比閭族黨之相伍也非有胥長師正之相統也而又
愚瞽頑嚚不能逺計其貧下無頼習為逋逃之人知千
百為羣十五為保執一紙之劵而空手得錢則不願者
亦寡矣及其出賄賂齎粮食與市㕓愽易妄用之外實
能持錢至其家而致力於畎畆之間者亦無幾矣迨其
償也百畆之收二税徭役之外有支移有折變有配買
有和市有貸糧有麥本今又出青苗之本利至時不足
則賣其衣食之資又不足則賣牛具又不足則賣田疇
[113-6b]
又不足則賣妻孥或逃去鄉井或羣起為盗賊矣此臣
前日劄子所以言雖一切取民便不免使其易於得財
侈於妄費不計後日輸官之難而臨時迫蹙者也今取
其願猶且如是况希合小人與畏罪之吏措置乖方者
其為患百十倍於是與其貸於兼并者異也凡百姓所
以貸於兼并者蓋皆其隣里近村之人其來貸也誠皆
窮乏飢餓不得已者也茍可以適朝昏備農事則不徃
貸矣其貸與之家亦皆日見其實為乏絶素有誠信真
[113-7a]
以贍妻孥資耕穫者也茍欲以侈口腹事飲愽為利陷
法之事則不貸之矣以是觀之歳貸於人者亦無幾也
然則青苖之法適所以悞妄費不思之窮民爾今法言
利之卒所以病之也昔者子産以乗輿濟人於溱洧之
上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以其人人而悦之也今為法
不免於人人而病之可乎又况志在於蓄積者乎今黨
蔽掊克小人公言利息紛如而欲天下之吏不希合而
强民臣不信也王廣淵者昔條例司稱以為公幹才明
[113-7b]
之人也前日使試義倉之法乃至邀遮齊州輸税之民
使先詣義倉然後納税於是冒言民便其法臣恐天下
官吏上畏朝廷下畏使者或事希合置二税而督青苖
然後以鞭笞督其租賦蚩蚩之衆何以堪之臣恐不一
再貸而天下潰矣古之人曰匹夫專利猶謂之盗王而
行之其猶鮮矣孔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詩曰民之多
僻無自立辟又曰民之貪亂寧為荼毒方今税役苛重
百姓空匱雖官廩有未充之憂公帑有不足之慮不思
[113-8a]
節用愛人重本抑末而欲矯誣以射利譬猶割膚體以
㗖口腹其不可明矣昔魏文侯租賦倍於常日或有以
賀者文侯曰今戶不加多而租賦歳倍譬之反裘而負
薪者徒惜其毛而不知皮盡而毛無所附矣此善諭也
故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又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予臨兆民凛乎若朽索之御六馬可不畏哉今陛下欲
勸農桑興水利省徭役復常平此先王不忍之心也而
獻議之臣直以此擾擾蔽惑天聽茍有志於朝廷社稷
[113-8b]
者莫不以為憂勤也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
國以綏四方臣願陛下詔天下悉罷青苖法謹擇轉運
使而久天下縣令之任俾諸路各上十數年之間為縣
而有績狀在民者稍易今不才之令而授所謂農田水
利徭役常平之法使各講求施設而寛假之淹以歳月
而考課其績則四海萬里無不被陛下之徳澤者抑臣
聞之昔魯欲用田賦季孫使冉有訪諸孔子孔子曰若欲
行其法則周公之典在若茍而行之又何訪焉臣之至愚
[113-9a]
其惓惓之義深冀陛下鑒觀先哲之言究察受敝之俗
决以獨斷罷於一朝别講治道垂福黔首儻姑取其聚
歛之意茍而行之則臣言為迂疎僻滯之甚者而妄譏
時政擅廢朝參數違聖㫖罪釁大矣豈宜更使居位早
行竄逐不勝幸甚熙寧三年三月/上時為左正言
    上神宗論青苗      吕公著
臣累具劄子言昨遣提舉常平廣惠倉官吏不當諸路
散青苖錢違戾元降敕㫖未䝉施行臣聞易曰説以先
[113-9b]
民民㤀其勞又曰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自古有為之君
未有不先人心而能立事者也亦未有脅之以朝廷之
威勝之以頰舌之辯而能終得人心者也陛下以聰明
睿智之資承祖宗積累之後方其未有所為四方已自
欣戴至於今所施設其事乃至淺末然而人情洶洶如
此之甚則致之不為無由陛下固宜審察主議之臣乃
以為流俗浮議不足䘏臣切以人心惟危聖人所畏難
安易動今日為甚若不幸有姦宄之謀窺伺間隙則於
[113-10a]
陛下威徳必有所沮不可挽也且今之所謂豪俊多才
布在顯要皆陛下與執政大臣平日所共精擇然而不
謀同辭皆以此舉為謬豈有平日所謂賢者今則皆盡
不肖由此觀之亦不可概謂之流俗浮議也借使朝廷
處置皆已盡善尤當反覆惟慮求所以附順人心况今
日紛紛實自朝廷致之且如轉運使提㸃刑獄官皆陛
下選掄委以一路豈有一路之政皆所倚辦獨此數事
不可信任縱其人不可任自當亟罷其職别擇能臣茍
[113-10b]
以為可任又不當别置提舉官此諸路監司所以離心
者也况國家制法本欲便人然而使人心違怨一至於
此尚曰善為政乎臣切觀陛下毎延見羣臣講求政事
常欲曲盡物情期於公當兼今來衆人所議實係國家
安危若向去人情益擾陛下必不能力主惟是不逺而
復庶幾害不及民况臣之所以區區者亦不獨惜此一
事誠恐人心既已乖離陛下之志終必疑殆則向去朝
廷難乎復有所為㐲乞檢㑹臣累奏早賜施行熈寧三/年三月
[113-11a]
上時為御/史中丞
    上神宗論新法      張 戩
臣竊以天下之論難掩至公在於聖明動必循理無適
無莫義之與比昔建議謂便而試行之今已知有害而
改罷之是順天下之心而成天下之務也昔非今是何
憚改為故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又曰時行則行時止
則止大易之義貴於隨時陛下何利之求惟義而已今
則衆意乖戾天下騷然而王安石尤欲飾非所持甚隘
[113-11b]
信惑憸人力排正論此臣所以在於必諍雖死輒為義
或難從勢無兩立也熙寧三年三月上時/為監察御史裏行
    上神宗論新法      程 顥
臣近累上言乞罷預俵青苖利息及汰去提舉官事朝
夕以覬未䝉施行臣切謂明者見於未形智者防於未
亂今日事理顯白易知若不因機亟决必貽後悔悔而
後改則為害已多蓋安危之本在乎人情治亂之機係
乎事始衆心暌乖則有言不信萬邦和叶則所為必成
[113-12a]
固不可以威力取强語言必勝而近日所聞尤為未便
伏見制置條例司疏駮大臣之奏舉劾不奉行之官徒
使中外物情愈致驚駭是乃舉一偏而盡沮公議因小
事而先動衆心權其輕重未見其可臣切謂陛下固已
燭見事體究知是非在聖心非吝改張由柄臣尚持固
必是致輿情大欎衆論益讙若欲遂行必難終濟伏望
陛下奮神明之威斷審成敗之先機與其遂一失而廢
萬方孰若沛大恩而新衆志外汰使人之擾亟推去息
[113-12b]
之仁况糶糴之法兼行則儲蓄之資自廣在朝廷未失
於舉措使議論何名而沸騰伏乞檢㑹臣所上言早賜
施行則天下幸甚熙寧三年三月上時為監察御史裏/行上語及程顥疏安石曰顥至中書
臣略諭以方鎮沮毁朝廷法令朝廷申明使知法意不/得謂之疏駮大臣章奏顥乃言大臣論列事當包含此
言尤為害理若不申明法意使中外具知則是縱使邪/説誣民而令詔令本意更不明於天下如此則異議何
由帖/息
    上神宗論青苖      孫 覺
臣昨自出貢院即具奏聞青苖新法中外人情不以為
[113-13a]
便此宜聖衷早有所定如或遲遲不議更改即將為國
生事矣蓋臣愚忠以謂陛下上承祖宗之重兼有四海
之富即位三年徳澤未施於下而託惠民之虚名收取
息之實利本末舛錯施置失當號令二三而中外益疑
傅㑹經義而更成穿鑿以至大臣離心議臣扼腕近者
建言而求去逺者抗章而請罪如此持久不已内外之
言和附為一則陛下之法將格而不行誅之則不可勝
誅不誅則法令廢而威權奪矣今建議者但欲法之必
[113-13b]
行而不顧遺患於後臣甞謂陛下當以朝廷為心而無
所偏則利害可一言而决矣異時諸路轉運使若范純
仁之類必不肯行新法以應提舉官之命諸路安撫知
州若韓琦之比必不自奪其議以徇制置司之欲諸州
知縣若姜潛之流必不肯隳其素守以遂管當官之私
諸路之中有一人二人為此者時議必翕然稱之矣好
名者喜於立異中人又恥於不逮人人相慕而為此則
陛下之法廢格而不行矣不知陛下將比比而誅之耶
[113-14a]
亦考其是非而行法耶若將考其是非則法有情願之
文人不情願者我何敢强如此法不得而加則其勢必
折而不可久以不可久之法加之民而不便之實又見
於一年二年之後不知陛下何憚於速改而必待其自
壞耶法至于自壞則所損於天下者豈少哉孟子曰愛
人不親反其仁禮人不答反其敬今日之新法雖有善
意然而人不親也不答也則亦宜自反而已矣傳曰未
至豫言固常為虚及其已至又無所及臣愚區區於今
[113-14b]
日者正𩔖此矣伏望陛下留神采納熙寧三年三月上/時為右正言權修
起居注是時知陳留縣姜潜之官纔數月青苗息錢令/下潜出錢榜其令於縣門又移之鄉村各三日無人至
遂撤榜付吏曰民不願矣錢獨得不散府寺疑潜壅/令使其属案驗一皆如令潜知必不免稱疾去官
    上神宗辭免體量府界青苖錢
                孫 覺
臣准中書劄子奉聖㫖指揮同府界提㸃并提舉常平
廣惠倉官於府界諸縣體量近散青苗錢係人戸情願
請領或追呼抑配臣聞府界之民居近輦轂狃於幸恩
[113-15a]
曲赦夏秋二税貸糧之𩔖蠲放倚閣歳率有之故水旱
災傷一二即已放免七八矣今青苖本錢雖聞多已俵
散然其人情循習故常冀幸終見蠲免故雖請錢之初
未見其害然催納之際必致鞭笞朴撻然後事集此必
然之理也故府界之縣十七開封祥符户口略等然開
封所散止三千餘緡而祥符及三千餘貫以此推之足
見諸縣有能體朝廷之意以贍䘏貧弱為務而又憂失
陷之弊將來催驅難以辦集者則所給散當有節度也
[113-15b]
至於陳留不散一錢此又見百姓其實不願與官中交
闗非風諭召集則未有至者况大户本不闕乏徒以官
中散錢使之保識下戶不敢不請下等細民多利得錢
而又患無保識或有保識而所請不多道途之費給散
之擾十已耗其二三而下戸所有之田不能百畆所出
幾何而租賦之外更納青苖錢或至數石則所餘無幾
矣若官許納錢迫以期限則麥價大减又當賤糶以價
償官矣如此則下戶一歳之收曽不補其所負况府界
[113-16a]
積年貸糧舊欠四十餘萬石而去秋所催纔及七十餘
石麥租等錢一萬二千餘貫去秋纔納六百餘貫以此
見府界之民狃習恩貸其給甚易而其斂則難也今聖
㫖指揮乃令體量人户情願請領或追呼抑配則臣前
所引開封三縣其情可見矣况臣前後論列皆謂法不
精所請使者非其人故屢引作俑之説以明將來之害
今聖㫖乃使臣遍行諸縣又與提㸃提舉等官連書聞
奏諌官備耳目之任凡所聞見得以開陳必欲按實罪
[113-16b]
狀正所謂干礙之官臣聞古者設官有言之者有行之
者故言者不責其必行行者不責其能言臣備員諌省
以言語為官矣其又能一二以行之乎伏望聖慈察臣
區區之志臣之所言是邪則願陛下采而行之所言非
耶固不逃於誅譴所有體量青苖指揮望賜寢罷謹具
狀辭免以聞熙寧三年三月上初曽公亮陳升之趙抃/等皆以為開封府界散常平錢實有抑配
上欲遣李常吕惠卿出案其事公亮等以為不可乃已/既而朝廷士大夫言抑配者十八九上復欲遣覺升之
又固争以為不可且曰覺不肯行王安石曰覺雖懷姦/見事遲不為人所説諭則宜肯徃上曰覺近在此朕今
[113-17a]
召問之公亮等奏事退至中書上批適已面諭孫覺極/喜奉命遂詔覺同開封府界提㸃提舉官體量有無抑
配以聞既而張戩等言不當遣覺覺亦奏疏辭行上批/覺上殿稱敢不䖍奉詔命即日治行今乃反復如此付
中書劾問已而王安石獨對言直可責降不須劾問初/欲落修起居注令歸館供職安石謂不如與一小州或
軍遂有廣/徳之命
    上神宗論不宜輕失人心  吕公著
臣竊惟祖宗承五季之亂撫有天下其間法度草剏固
亦未盡及古至於臨下以簡御衆以寛好生之徳洽於
民心則漢唐之盛無以加也是以有國百年民心欣戴
[113-17b]
雖凶年饑歳流離至死而無有背叛之心者良以仁恩
厚徳深足以固結其心唯是日月既久事或有弊此陛
下所以臨朝奮然思欲懲革然而設施措置未得其術
纔及一二末事頗已咈戾衆心是以内外乖離人人危
懼切以祖宗以來所以深得人心者艱難積累固非一
日今豈可以一二末事輕失其心人心一揺未易復收後
雖有善政亦難行矣况上下危疑之際難安易動此臣
所以為寒心也伏望陛下仰思先烈俯察物情凡所施
[113-18a]
為務在仁厚無致近薄以歛衆怨則人心悦而天意從
熙寧三年三月上/時為御史中丞
    上神宗論新法乞外任  吕公著
臣近兩具手奏為前後論事不䝉朝廷施行及多病早
衰乞補外郡或管當南京留司御史臺一次准中書劄
子奉聖㫖不允者臣切以臣之事君不可無義君之用
人亦宜以禮臣雖愚陋陛下過聽以為御史中丞居言
事之長若朝政不致乖戾於國體未有所損則豈敢輙
[113-18b]
有奏述遽言去就唯自權立制置條例司政出多門名
分不正故識者皆已憂之然臣當時亦未敢再三言者
猶冀因此或能有所興立自添差提舉官四五十人頒
青苖法於天下條詔紛糾自相違戾人無智愚莫不譏
議而廟堂之上欲必以威力勝之以至凌轢舊臣沮折
言者聚歛之志形於四海奉公憂國之士莫不懷憤切
嘆臣既當事任義不容黙是以累求進對連上奏封反
覆開陳冀欲寢罷陛下雖心知其然依違終未能决臣
[113-19a]
言既不從又不能引避則事君之義豈不虧損或朝廷
未賜矜從臣所請固不敢已直俟䜛慝積深方行譴責
則於陛下用人之禮得無過差况臣疲病之質不能堪
任顯職伏乞檢㑹臣前奏早賜施行熙寧三年/三月上
    上神宗乞罷條例司及提舉官
                趙 抃
臣近以制置條例司遣使四十餘人馳傳天下人情驚
擾物論諠譁累具奏陳并與宰臣等數甞面奏乞罷諸
[113-19b]
路提舉官属其常平等事一切責成監司信賞必罰孰
敢慢者而王安石强辯自用動輒忿争以天下之公論
為流俗之浮議順非文過違衆罔民近制置司所差官
如張次山呉師孟范世京等七八人懇辭勇退唯恐不
得所請夫要職顯任人之所欲彼不願就者蓋知事悉
乖戾不敢當之昨日安石再舉西川福建提㸃官四員
其復如此而欲止煩言是所謂惡醉而强酒也近臣侍
從臺諌官力言制置司不便司馬光因罷樞密副使之
[113-20a]
命中外人情莫不驚駭李常家居待罪多日孫覺張戩
程顥三人各與安石論列於中書又悉甞上殿乞罷言
職今日吕公著范鎮俱請郡朝廷事有輕重體有大小
以言乎財利於事為輕而天下之民心得失為重以言
乎提舉官於體為小而禁近與耳目之臣用捨為大矣
今夫不罷財利而失天下民心是去重而取輕也不罷
提舉官而棄禁近耳目之臣是失大而得小也今中外
人情洶洶如此更乞酌事之重惜體之大罷其輕者小
[113-20b]
者變禍為福易於反掌爾熙寧三年三月上時為叅知/政事初王安石家居求去上
欲罷青苖抃乞俟安石參假自罷及安石入謝持之益/堅抃大悔遂累具論新法不便且乞罷遂以資政殿學
士知/杭州
    上神宗繳進擬御試䇿   蘇 軾
臣准宣命差赴集英殿編排舉人試巻切見陛下始革
舊制以䇿試多士厭聞詩賦無益之語將求山林朴直
之論聖徳廣大中外歡悦而所試舉人不能推原上意
皆以得失為慮不敢指陳闕政而阿諛順㫖者又率據
[113-21a]
上第陛下之所以求於人至深切矣而下之報上者如
此臣切悲之夫科場之文風俗所係所收者天下莫不
以為法所棄者天下莫不以為戒昔祖宗之朝崇尚辭
律則詞賦之工曲盡其巧自嘉祐以來以古文為貴則
䇿論盛行於世而詩賦幾至於熄何者利之所在人無
不化今始以䇿取士而士之在甲科者多以諂諛得之
天下觀望誰敢不然臣恐自今以徃相師成風雖直言
之科亦無敢以直言進者風俗一變不可復返正人衰
[113-21b]
微則國隨之非復詞賦䇿論迭興迭廢之比是以不勝
憤懣退而擬進士對御試䇿一道學術淺陋不能盡知
當世之切務載所聞見將以推廣於聖言庶有補於一
二將以開示四方使知陛下本不諱惡切直之言風俗
雖壞猶可以少救其所撰䇿謹繕冩投進熙寧三年三/月上時為直
史館判/官誥院
    擬御試䇿
  對臣伏見陛下發徳音下明詔以天下安危之至
[113-22a]
  計謀及於布衣之士其求之不可謂不切其好之
  不可謂不篤矣然臣私有所憂者不知陛下有以
  受之歟禮曰甘受和白受采故臣願陛下先治其
  心使虛一而静然後忠言至計可得而入也今臣
  竊觀陛下先入之言已實其衷邪正之黨已二其
  聽功利之説以動其欲則雖有皐陶益稷為之謀
  亦無自入矣而况於疎逺愚陋者乎此臣之所以
  大懼也若乃盡言以招過觸諱以亡軀則非臣之
[113-22b]
  所恤也聖䇿曰聖王之御天下也百官得其職萬
  事得其序臣以為陛下未知此也是以所為顛倒
  失序如此茍誠知之曷不尊其所聞而行其所知
  歟百官之所以得其職者豈聖王人人而督責之
  歟萬事之所以得其序者豈聖王事事而整齊之
  歟亦因能以任職因職以任事而已官有常守謂
  之職施有先後謂之序今陛下使兩府大臣侵三
  司財利之權常平使者亂職司守令之治刑獄舊
[113-23a]
  法不以付有司而取决於執政之意邉鄙大慮不
  責帥臣而聽計於小吏之口百官可謂失其職矣
  王者之所宜先者徳也所宜後者刑也所宜先者
  義也所宜後者利也而陛下易之可謂萬事失其
  序矣然此猶其小者若其大者則中書失其政也
  宰相之職古者所以論道經邦今陛下但使奉行
  條例司文書而已昔丙吉為丞相蕭望之為御史
  大夫望之言陰陽不和咎在臣等宣帝以為意輕
[113-23b]
  丞相終身薄之今政事堂忿争相扺流傳都邑以
  為口實使天下何觀焉故臣願陛下首還中書之
  政則百官之職萬事之序以次得矣聖䇿曰有所
  不為為之而無不成有所不革革之而無不服陛
  下及此言是天下之福也今日之患正在於未成
  而為之未服而革之耳夫成事在理不在勢服人
  以誠不以言理之所在以為則成以禁則止以賞
  則勸以言則信古之人所以皷舞天下綏之斯來
[113-24a]
  動之斯和者蓋循理而已今為政不務循理而欲
  以人主之勢賞罰之威而成之夫以斧析薪可謂
  必克矣然不循其理則斧可缺薪不可破是以不
  論尊卑不計强弱理之所在則成所不在則不成
  可必也今陛下使農民舉息與商賈争利豈理也哉
  而怪其不成乎禮曰微之顯誠之不可揜也如此
  夫陛下茍誠心乎為民則雖或謗之而人不信茍
  誠心乎為利則雖自解釋而人不服且事有决不
[113-24b]
  可欺者吏受賄枉法人必謂之贓非其有而取之
  人必謂之盗茍有其實不敢辭其名今青苖有二
  分之息而不謂之放債取利可乎凡人為善不自
  譽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毁而人毁之如使為善者
  必須自言而後信則堯舜周孔亦勞矣今天下以
  為利陛下以為義天下以為貪陛下以為亷不勝
  其紛紜也則使二三臣者極其巧辨以解答千萬
  人之口附㑹經典造為文書以曉告四方之人豈
[113-25a]
  如嬰兒鳥獸可以美言小數眩惑之哉且夫未成
  而為之則其弊必至於不敢為未服而革之則其
  弊必至於不敢革蓋世有好走馬者一為墜傷則
  終身徒行何者謹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此理之
  必然也陛下若出於謹重則屢作屢成不唯人信
  之陛下亦自信而日以勇矣若出於輕發則毎舉
  毎敗不唯人不信陛下亦不自信而日以怯矣文
  宗始用訓注其志豈淺也哉一經大變則憂沮喪
[113-25b]
  氣不能復振文宗亦非有失徳徒以好作而寡謀
  也謹重者始若怯終必勇輕發者始若勇終必怯
  乃者横山之人未甞一日而忘漢雖五尺童子知
  其可取然自慶厯以來莫之敢發誠未有以善其
  後也近者邉臣不計其後而遽發之一發不中則
  内帑之費以數百萬計而闗輔之民困於飛輓者
  二年而未已雖天下之勇者不敢復言之也由此
  觀之則横山之功是邊臣欲速而壞之也近者青苗
[113-26a]
  之政助役之法均輸之䇿併軍蒐卒之令率然輕
  發又甚於前日矣雖陛下不恤人言持之益堅而
  勢窮事礙終亦必變他日雖有良法美政陛下能
  復自信乎人君之患在於樂因循而重改作今陛
  下春秋鼎盛天錫智勇此萬世一時也羣臣不能
  濟之以謹重養之以淳朴譬如乗輕車馭駿馬冒
  險夜行而僕夫又從後鞭之豈不殆哉臣願陛下
  解轡秣馬以須東方之明而徐行於九軌之道甚
[113-26b]
  未晚也聖䇿曰田疇闢溝洫治草木鬯茂鳥獸魚
  鱉莫不各得其性者此百工有司之事曽何足以
  累陛下陛下操其要治其本恭已無為而物莫不
  盡其理以生以死若夫百工有司之事自宰相不
  屑為之而况於陛下乎聖䇿曰其富足以備禮其
  和足以廣樂其治足以致刑何施而可以臻此孔
  子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兔首瓠葉可以行禮掃
  地而祭可以事天禮之不備非貧之罪也管子曰
[113-27a]
  倉廩實而知禮節臣不知陛下所謂富者富民歟
  抑富國歟陸賈曰將相和則士豫附劉向曰衆賢
  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今朝廷可謂不和矣其咎
  安在陛下不反求其本而欲以力勝之力之不能
  勝衆也久矣古者刀鋸在前鼎鑊在後而士猶犯
  之今陛下躬蹈堯舜未甞誅一無罪欲息衆言不
  過盡逐異議之臣而更用人耳必未忍行亡秦偶
  語之禁東漢黨錮之法則士何畏而不言哉臣恐
[113-27b]
  逐者不已而争者益多煩言交攻必甚於今日矣
  欲致和而廣樂豈不疎哉古之求治者將以措刑
  也今陛下求治則欲致刑此又羣臣誤陛下也臣
  知其説是出於荀卿荀卿好為異論至以人性為
  惡則其言治世刑重亦宜矣説者又以為書稱唐
  虞之隆刑故無小而周之盛時羣飲者殺臣請有以
  辨之夏禹之時大辟二百周公之時大辟三百豈
  可謂周治而禹亂耶秦及三族漢除肉刑豈可謂
[113-28a]
  秦治而漢亂耶致之言極也天下幸而大治使一
  日未安陛下將變今之刑而用其極歟天下幾何
  不叛耶徒聞其語而懼者已衆矣臣不意異端邪
  説惑悞陛下至如此宥過無大刑故無小此用刑
  之常理也至于今守之豈獨唐虞之隆而周之盛
  矣所以誅羣飲者以為其意非獨羣飲而巳如今
  之法所謂夜聚曉散者使後世不知其詳而徒聞
  其語則凡夜相過者皆執而殺之可乎夫人相與
[113-28b]
  飲酒而輒殺之雖桀紂之暴不至於此而謂周公
  行之歟聖䇿曰方今之弊可謂衆矣捄之之道必
  有本末所施之宜必有先後臣請論其本與其所
  宜先者而陛下擇焉方今救弊之道必先立事立
  事之本在於知人則所施之宜當先觀大臣之知
  人與否耳古之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茍無知人之明則循規矩蹈繩墨以求寡過二者
  皆審於自知而安於才分者也道可以講習而知
[113-29a]
  徳可以勉强而能唯知人之明不可學必出於天
  資如蕭何之識韓信此豈有法而可傳者哉以諸
  葛孔明之賢而知人之明則其所短是以失之於
  馬謖而孔明亦審於自知是以終身不敢用魏延
  我仁祖之在位也事無大小一付之於法人無賢
  不肖一付之於公議事已効而後行人已試而後
  用終不求非常之功也誠以當時大臣不足以與
  知人之明也古之為醫者聆音察色洞視五臟則
[113-29b]
  其治疾也有剖胷决脾洗濯肺胃之變茍無其術
  不敢行其事今無知人之明而欲立非常之功解
  縱繩墨以慕古人則是未能察脉而欲試華佗之
  方其異於操刀而殺人者幾希矣房琯之稱劉秩闗
  播之用李元平是也至今以為笑陛下觀今之大
  臣為知人歟為不知人歟乃者擢用衆才皆其造
  室握手之人要結審固而後敢用蓋以為其人可
  與戮力同心共致太平曽未安席而交口攻之者
[113-30a]
  如蝟毛而起陛下以此驗之其不知人也亦審矣
  幸今天下無事異同之論不過瀆亂聖聴而已若
  邊隅有警盗賊竊發俯仰成敗呼吸變故而所用
  之人皆如今日乍合乍散臨事解體不可復知則
  無乃悞社稷歟華陀不世出天下未甞廢醫蕭何
  不世出天下未甞廢治陛下必欲立非常之功請
  待知人之佐若猶未也則亦詔左右之臣安分守
  法而已聖䇿曰生民以來稱至治者必曰唐虞成
[113-30b]
  周之世詩書所稱其迹可見以至後世賢明之君
  忠智之臣相與憂勤以榮一代之業雖未盡善然
  要其所以成就亦必有可言者其詳言之臣以為
  此不可勝言也其施設之方各因其時而不可知
  其所可知者必畏天必從衆必法祖宗故其言曰
  戒之戒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又曰稽于衆舍已
  從人又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詩書所
  稱大略如此未甞言天命不足畏衆言不足從祖
[113-31a]
  宗之法不足用也苻堅用王猛而樊世仇騰席寳
  不悦魏鄭公勸太宗以仁義而封倫不信凡今之
  人欲陛下違衆而自用者必以此藉口陛下所謂
  賢明忠智者豈非意在此等歟臣願攷二人之所
  行而求之於今王猛豈甞設官而牟利魏鄭公豈
  甞貸錢而取息歟且其不悦者不過數人固不害
  天下之信且服也今天下有心者怨有口者謗古
  之君臣相與憂勤以榮一代之業者似不如此詩
[113-31b]
  曰百人之聚未有不攻而破况天下乎今天下非
  之而陛下不回臣不知所税駕矣詩曰譬彼舟流
  不知所届心之憂矣不遑假寐區區忠藎惟陛下
  察之臣謹昧死上對熈寧三年三月上上以軾所/對䇿示王安石安石曰軾亦
  高才但所學不正今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蕩至此數請黜之曽公亮曰軾但異論耳無可罪
  者/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