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081-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八十一
            宋 趙汝愚 編
  儒學門
   貢舉下
    上哲宗乞置經明行修科  司馬光
臣伏覩朝廷改科場制度第一場試本經義第二場試
詩賦第三場試論第四場試䇿試雜科明法除斷案外
[081-1b]
試論語孝經義奉聖㫖令禮部與兩省學士待制御史
臺國子監司業集議聞奏臣竊有所見不敢不以聞凡
取士之道當以徳行為先文學為後就文學之中又當
以經術為先辭采為後是故周禮大司徒以六徳六行
賓興萬民漢以賢良方正孝亷質樸忠厚取士中興以
後取士尤為精審至於公府掾属州從事郡國計吏丞
史縣功曹鄉嗇夫皆擇賢者為之茍非其人則為世所
譏貶是以人人思自砥礪教化興行風俗淳厚及至後
[081-2a]
世陵夷雖政刑紊於上而節義立於下有以姦回巧偽
致富貴者不為清議所容此乃徳化之本原王者所先
務不可忽也熙平中詔引諸生能文賦者待制鴻都門
下蔡邕力争以為辭賦小才無益於治不如經術自魏
晉以降始貴文章而賤經術以詞人為英俊以儒生為
鄙樸下至隋唐雖設明經進士兩科進士日隆而明經
日替矣所以然者有司以帖經墨義試明經專取記誦不
詢義理其弊至於離經析注務隠争難多方以誤之是
[081-2b]
故舉人自㓜至老以夜繼晝腐肉爛舌虚費勤勞以求
應格詰之以聖人之道瞢若面牆或不知句讀或音字
乖訛乃有司之失非舉人之罪也至於以詩賦論䇿進
士及於末流專用律賦格詩取捨擿其落韻失平側偏
枯不對蜂腰鶴膝以進退天下士不問其賢不肖雖頑
如跖蹻茍程試合格不廢髙第行如淵騫程試不合格
不免黜落老死衡茅是致舉人專尚辭華不根道徳渉
獵鈔節懐挾勦剽以取科名詰之以聖人之道未必皆
[081-3a]
知其中或遊處放蕩容止輕儇言行醜惡靡所不至者
不能無之其為弊亦極矣神宗皇帝深鍳其失於是悉
罷詩賦及經學諸科專以經義論䇿試進士此乃革歴
代之積弊復先王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也但王安石
不當以一家私學欲盡掩先儒令天下學官講解及科
場程試同已者取異已者黜使聖人坦明之言轉而䧟
於竒僻先王中正之道流而入於異端若其論果是先
儒果非何患學者不棄彼而從此何必以利害誘脅如
[081-3b]
此其急也又黜春秋而進諸子廢六藝而尊百家加之
但考校文學不勉勵徳行此其失也凡謀度國事當守
公論不可希時又不可徇俗宜校是非之小大利害之
多少使質諸聖人而不謬酌於人情而皆通稽於上古
而克合施之當世而可行然後為善也今國家大議科
場之法欲盡善盡美以臣所見莫若依先朝成法合明
經進士為一科立周易尚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孝
經論語為九經令天下學官依注䟽講說學士博觀諸
[081-4a]
家自擇短長各存所見春秋止用左氏傳其公羊榖梁
陸淳等說並為諸家孟子止為諸子更不試大義應舉
者聽自占習三經以上多少隨意皆須習論語於家狀
前開坐習某經某經又每嵗委升朝文官保委一人不
拘見在任不在任是本部非本部各舉所知若係親戚
亦於舉狀内聲説其舉狀内稱臣竊見某州某縣人某
甲有何行能臣今保舉堪應經明行修科於後不如所
舉臣甘當連坐不辭候奏狀到朝廷下禮部貢院置簿
[081-4b]
各分逐路抄錄本人姓名注舉主官位姓名於其下仍
下本州出給公據付本人收執及令本州亦如貢院置
簿抄録准偹開科場日考騐公據其舉狀既上之後若
所舉之人犯贓私罪至徒以上情理重及違犯名教候
斷訖仍收坐舉主奏乞朝廷取勘施行其人未及第者
减五等已及第者减三等坐之一如舉選人充京官法
臣竊料此法初行其奔競属請固不能免若朝廷必坐
舉主毋有所赦行三五人後皆自謹擇其人不敢妄舉
[081-5a]
如此則士之居鄉居家獨處闇室立身行已不敢不謹
唯懼玷缺有聞於外矣所謂不言之教不肅而成不待
學官日訓月察立賞告訐而士行自美矣每遇開科場
其有舉主者自稱應經明行修舉仍於所投家狀前開
坐舉主官位姓名有司檢㑹簿上合同方許收接其無
舉主者只稱應鄉貢進士舉如常法每舉人三人以上
自相結為一保止保委是正身及是本貫不曽犯真刑
無隠憂匿服此外皆不保其本州及貢院考試並依舊
[081-5b]
法差封彌謄録監門廵鋪官程試之日嚴加檢察如舊
試經學諸科法各令求已毋得移坐位相從託商量相
聚傳義傳本懐挾代筆違者扶出第一場先試孝經論
語大義五道内孝經一道論語四道先須備載正文次
述注䟽大意次引諸家異義次以巳見評其是非以援
據精詳理長文優者為通其次為粗援據疎略理短文
拙者為否三通以上為合格不合格者先次駮放合格
者榜引次場就試如舊試經學諸科法或合格人數太
[081-6a]
少則委試官臨時短中求長詳酌放過次場試時務次
場試尚書次場試周禮次場試儀禮次場試禮記次場
試春秋次場試周易大義各五道令舉人各隨所習經
就試考校過落如孝經論語法次場論二道一道於儒
家諸子書内出題一道於歴代正史内出題次場試䇿
三道皆問時務考策之日方依解額及奏名人數定去
留編排髙下以經數多者在上經數均以䇿論理長文
優在上其經明行修舉人並於進士前别作一項出榜
[081-6b]
解發及奏名至御前試時務䇿一道千字以上封彌官
於號上題所明經及舉主人數候考校詳定畢編排之
時亦以經數多者在上經數均以䇿理長文優者在上
文理均以舉主多者在上其經明行修舉人亦於進士
前别作一項編排先放及第其推恩注官比進士時加
優異他時選擇清要官館閣臺諌等並須先取經明行
修人其舉主姓名常於官誥前聲説如此則舉人皆務
尊尚經術窮聖人指趣不敢不精旁覧子史不敢不博
[081-7a]
又不流放入於異端小説講求時務亦不敢不知所得
之士既有行義又能明道又能博學又知從政其為國
家之用豈不賢於今日之所取乎所有今來乞復詩賦
者皆嚮日舉人止習詩賦不習經義應舉不得故為此
説欲以動揺科場制度為已私便朝廷若不欲棄捐舊
人候將來科場進士有特奏名者令試詩賦隨其優劣
等第推恩亦無傷也不可以此輕改成法復從弊俗誤
惑後生若以為文章之士國家所不可無即乞許人於
[081-7b]
試本經合格日投狀乞試雜文於試論次場引試或古
詩或律詩或歌行或古賦或頌或銘或賛或四六表啟
臨時委試官出題目試某文字篇數字數共須及五百
字以上取辭采髙者為合格候得解及奏名及第日編
排姓名髙下各在經數同等人之上如此則文章之士
亦不乏矣至於律令勑式皆當官者所須何必置明法
一科使為士者豫習之夫禮之所去刑之所取為士者
果能知道義自與法律冥合若其不知但日誦徒流絞
[081-8a]
斬之書習鍜錬文致之事為士已成刻薄從政豈有循
良非所以長育人材崇厚風俗也朝廷若不欲廢棄已
習之人其明法曽得解者依舊應舉未曽得解者不得
更應則收拾無遺矣臣愚所見如此伏乞以臣所奏及
禮部等官所議榜國子監門及徧下諸州有州學處榜
州學門令舉人限一月内投狀指定何法為善仰本州
附逓以聞候到京齊足更委其他執政看詳參酌從長
施行元祐元年三月上/時為尚書左僕射
[081-8b]
    上哲宗論經明行修科宜罷投牒乞試糊名
     謄録之制      曾 肇
臣奉詔詳議三省所定科舉條制其經義詩賦等科已
與吏部尚書孫永等連狀詳定奏聞外有經明行修舉
人一項臣竊有愚見須至別議臣伏以國家取士之制
人材之盛衰風俗之美惡繫焉今設經義詩賦等科
施之一時則可矣然皆取人以言而不本其行方之於
古臣竊以為未也至於詔内外官舉經明行修之士中
[081-9a]
第之日稍優其禮則不獨取之以言又本其行其意庻
乎近古然徒使舉之而不繇鄉里之選又無考察之實
與斯舉者隨衆投牒試於有司糊名謄録校一日之長
則不唯士失自重之誼且於課試之際無以别異於衆
人則所謂本其行者亦徒為虚文而已恐未稱所以命
官薦舉優其恩典之意也竊觀三代兩漢人材之盛風
俗之美後世所以不能及者取士以行不專以言故也
今雖未能盡復古制故經義詞賦等科未可盡廢然馴
[081-9b]
致先王之治亦宜有漸則經明行修謂冝别立一科稍
倣三代兩漢取士官人之法因今之冝斟酌損益要之
無失古意而已至於投牒乞試糊名謄録之𩔖非古制
者一切罷之待遇恩數盡居經義詩賦等科之上庻使
學者知尊經術篤行誼人人勉於自修自一鄉推之以
至一縣一縣推之以至一州一州推之以至一路一路推
之以至天下則四方之士莫不知尊經術篤行誼以待
上之求應上之用如是而人材不盛風俗不美未之有
[081-10a]
也人材既盛風俗既美則所謂經義詩賦等科非以行
誼進者人將恥為之不期於廢而自廢矣如此則經明
行修之舉有得士之實不為虚文而已也或謂以行取
人則有浮偽矯詐之敝盡去防檢則有交通請謁之私
臣以謂此殆論者之私憂過計也夫左道亂衆色取仁
而行違者固聖人之所深惡然必有以察之試之於利
害得喪之地則可見矣凡人之情孰不好善朝廷誠能
正心誠意進任正人明義利之分辨榮辱之境以示天
[081-10b]
下則雖蚩蚩之民莫不用情以應上况於士哉然則所
謂浮偽矯詐之敝非所憂也明考察之方公進退之法
以任人之得失為舉者之賞罸行之以信持之以乆風
俗日入於厚則交通請謁之私又非所憂也三代兩漢
之治去今遠矣然臣猶惓惓以此為言者幸遇朝廷欲
得經明行修之士故臣欲繇此充之以至於復先王之
制以成朝廷之美意其言雖迂其效雖遠然有志於古
者恐不能以彼而易此也伏望聖慈特加詳察如臣言
[081-11a]
萬一可採其設科舉士之制願詔有司取三代兩漢之
法見於今者參時之冝裁定其當元祐元年上時/為中書舎人
    上哲宗論奏舉經明行修不冝用陞朝官汎
     舉         劉 摯
臣伏覩近制升朝官各舉進士經明行修一人及升等
推㤙理為舉主過犯同罪等事臣竊原朝廷之意患程
試考校徒得文辭故更立此制以進行實天下幸甚臣
退而熟計及考校士大夫之議以謂法則善矣然使陞
[081-11b]
朝官舉之不若使郡守以上舉之臣謹條上利害按國
朝舊制臣寮任通判知州乃得舉官盖知人實難非行
已謹閲事乆誠未可責以保任今陞朝官無贓罪若私
罪重此外不計資任不察能否門調諸科刀筆之吏一
切得薦士此不可一也經術深淺問而可知也至於行
義汙㓗非鄉里庠序羣居久處毁譽素著誰能知之今
不拘路分但非有服親皆得奏舉臣恐流離之人虚偽
見售此不可二也天下陞朝官無慮幾二千人則所薦
[081-12a]
士亦如之積累嵗月不被薦者無幾矣人人升等推㤙
無以示勸此不可三也議者謂朝士固皆選擇可任使
之人然入流不一貟品猥衆今勢利相市必有受賕致
訟以撓陛下之法者臣誠淺薄不敢臆度朝士大夫以
為必然亦不敢以為不然然則舉選之利未見而奔競
之俗先成此不可四也傳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計今
天下之士一郡一邑隨其衆寡必有善士考鄉里之行
詢庠序之論其勢親其事察無如州郡之吏至於監司
[081-12b]
則朝廷所任以按察臺諌侍從亦朝廷所倚以議論故
臣願每遇科場詔下委逐州長吏奏舉經明行修進士
一名仍以應舉實數二百人為率不滿二百聽舉一名
每二百人加一人至三人止監司轉運司判官以上於
本路在京臺諌以上於開封國子監各許奏舉一名非
鄉貢及不經學校或無可應詔並聽勿舉自餘升等推
㤙理舉主同罪犯等事並依元降朝㫖臣愚以謂三代
鄉舉之制未易遽復欲少放古則諸侯嵗貢之法莫此
[081-13a]
為近元祐元年六月上時為御史中丞始/詔朝官通判資序以上人方許保舉
    上哲宗論特奏名舉人   蘇軾等
臣等伏見從來天下之患無大於人人能言其弊而不
能去其害唯往年韓琦富弼等獨能裁减任子及展年
磨勘發議之初士大夫相顧莫敢以身當之者以為必
致謗議而琦等不顧既立成法天下肅然無一人非之
者何則私欲不可以勝公議故也流弊之極至於今日
一官之闕率四五人守之争奪紛紛亷恥道盡中材小
[081-13b]
官闕遠食貧到官之後求取漁利靡所不為而民病矣
今日之弊譬如羸病之人負千鈞之重縱未能分减豈
忍更添臣等自入貢院四方免解舉人投狀稱今來係
是龍飛榜乞為敷奏法外推㤙者不可勝數臣等一切
不行兼不住有經朝省下狀䝉送下本院只是坐條告
示近准聖㫖依逐舉體例下第舉人各以舉數特奏名
已約計四百五十人今日又准尚書省劄子取前來聖
㫖特奏名外各逓减一舉人數若依此數則又添數百
[081-14a]
人雖未知朝廷作何行遣不當先事建言但恐朝命已
行即論奏不及臣等伏見㤙榜得官之人布在州縣例
皆垂老别無進望唯務黷貨以為歸計貪冒不職十人
而九朝廷所放㤙榜㡬千人矣何曽見一人能自奮勵
有聞於時而殘民敗官者不可勝數以此知無益有損
不言可知今之議者不過謂即位之初宜廣㤙澤茍以
悦此僥倖無厭數百人者而不知吏部以有限之官待
無窮之吏戸部以有限之財禄無用之人而使州縣舉
[081-14b]
罹其害乃即位之初有此過舉謂之㤙澤非臣等所識
也伏乞斷自聖意明勑大臣特奏名舉人只依近日聖
㫖指揮仍詔殿試考官精加考校量取一二十人委有
學問詞理優長即許出官其餘皆補文學長史之𩔖不
理選限免使積弊之極増重不已臣等非不知言出怨
生既忝近臣理難緘黙
  貼黃稱臣覺見備員吏部親見其害闕每一出争
  者至一二十人雖川廣福建烟瘴之地不問日之
[081-15a]
  逺近唯欲争先注授臣竊恠之隂加訪聞以為受
  官之後即請雇錢多者至五七十千又既受逺闕
  許先借料錢逺者許借三月又得四十餘千以貪
  惏無知之人又已衰老到官之後望其持亷奉法
  盡心治民不可得也元祐三年二月以翰林學士/權知貢舉同孫覺孔文仲上
    上哲宗論殿試冝依神宗故事用䇿
                傅堯俞
臣等伏以天子親䇿貢士自漢以來未之有改唐之進
[081-15b]
士雖試詩賦然有司奉行而巳國朝開寶六年太祖始
召進士親試於廷當時公卿不知建明易以䇿問而唯
詩賦之用因㳂著令莫知能改神宗皇帝以為非天子
臨軒所以延見貢士詢求治道之體熈寧三年始改問
䇿迄于元豐五賜䇿矣廼者陛下遵先帝之舊親䇿進
士所問災異外敵官冗財費之𩔖皆今日急務不可以
已而議者獨疑以為定例之可預造且韋布草野之士
修於家肄於學日夜講説者固所以待問於上也誠能
[081-16a]
攄其藴蓄應問如響不失所對雖預備而貫穿之何害
於得士若夫知捃掇陳説充以蕪語無當於對問而弗
加汰擇知荒唐濫中侫諛希合以異為瑞之𩔖而弗加
紏絀皆考官之過非䇿之訾也議者徒知對䇿之宿造
預作不知辭律之學亦有記誦編集之患知進士之能
備問不知賢良茂材之備問尤詳也臣等以謂學校教
諸生州郡發解禮部考貢士今巳悉用詩賦足審其辭
所有御前進士冝一依先帝故事試䇿合於古義於體
[081-16b]
為允其御試對䇿雖有文采而於問義不相當若詞渉
諛媚及文理踈淺者冝約舊制量定分數取㫖絀落不
得雷同入等如此則士無濫中而考官不敢率意升降

  貼黄稱制䇿所問安有定制或古今政務或天下
  名數疑難之𩔖如漢董仲舒對符命性情文質之
  異杜欽以經對六事繫自臨時取㫖非疎逺所能
  一一預度不當偶以前日隂雪衆人所知而謂皆
[081-17a]
  可宿造也元祐四年上時/為御史中丞
 
 
 
 
 
 
 
[081-17b]
 
 
 
 
 
 
 
 宋名臣奏議巻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