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072-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七十二
            宋 趙汝愚 編
  百官門
   考課
    上太祖請行百官考績   趙 普
臣近者叨承聖造備位台司任重才輕以榮為懼臣伏
聞宰相者上符乾象下代天工調六氣則品物咸亨舉
[072-1b]
百職則彞倫式叙佐君垂拱致時太平茍非此才焉用
彼相臣自膺寵命如履薄氷䖍思援古施今少禆廣視
逺聴伏自陛下天命攸属人情有歸西伐壺關東平淮
甸馳驅虎旅霜露翠華開創之初實艱難于王業平定
之後思整頓于皇綱六十年驕倨荆湖咸歸至化五千
里混同書軌盡革澆風是知惟徳動天惟天佑徳惟至
公而超百代念不驕而為永圗可以肩拍唐虞篲驅晉
魏立太平之基已固致雍熈之化方隆臣幸遇昌期尋
[072-2a]
當重委尸祿徒乆立事無聞固無宰相之才謬居宰相之
位寵澤斯厚循省何安所願夜思晝行獻可替否精求
古道上副天心臣以謂治國莫如用賢用賢莫如厯試
厯試莫如責功責功莫如較考况三考之典出自唐虞
四善之科垂于令式當治世之激勸不間公卿由近代
以因循止及州縣遂使居官食禄賢愚無分别之因冒
寵挾私陞黜有泛濫之弊厥官徒設其器若虛凡庭揖
以庭趨但旅進而旅退由是職皆不舉人盡偷安若不
[072-2b]
法於舊章恐轉墮于庶務臣欲起請今後除節察防禦
團練刺史及武臣等盖必戰伐立効禄位酬勲凡公事
仰委官吏振舉外伏請先自宰相次百執事至于賔客
寮佐等皆請逐嵗書考所冀事皆師古理得從長退不
肖而進賢才更無疑慮勸奉公而修職業各盡噐能儻
書考之請遂行則太平之期可待應有合關考課事件
㐲請下考功按令式詳定條奏乾徳二年上時為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
學/士
[072-3a]
    上太宗乞天下宫属三年替移一年一考
                陳 靖
臣今日内殿起居次當轉對自量荒昧莫識變通當求
理之朝唯思進説顧犯顔之罪不敢避誅庶同千慮之
愚少助萬幾之智伏以尊號皇帝陛下應乾御宇十六
七年拓土開疆萬數千里尊師問道期庶績以咸熈審
官求賢欲百揆而時序毎日臨軒决政随事制冝小大
之權悉干進止以至中夜忘寐未明求衣惕厲㳟勤何
[072-3b]
嘗暫捨臣誠不佞以臣所觀由堯舜巳還君天下者未
有若陛下之焦勞也然則焦思勞神陛下之所巳至守
官供職羣臣之所未專頽壊紀綱虧損政教者誠以考
課之法尚缺升降之資不常得之者未必賢才失之者
未盡不肖舜典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夫子曰茍
有用我者三年有成盖聖人因其國而設其官乆其官
以行其政官不乆何以明其術政不行何以觀其化明
術則美惡難逃觀化則治亂可審然後考課之法不得
[072-4a]
不精黜陟之方不得不當既精且當雖元凱在下致之
於股肱四凶居高投之於荒服乃其分也夫何怨焉語
云舜有天下舉臯陶不仁者逺矣湯有天下舉伊尹不
仁者逺矣靜而思之由此道也伏見前制有考課官人
之法先在有司定其優劣六品而下尚書覆問五品巳
上天子與公卿評其善惡上上者遷之下下者黜之中
中者常調之能否各當賞罸大行方今幕職州縣官雖
流内銓考其資厯京朝監司之任審官院較彼幽明然
[072-4b]
且寮属至繁寰宇至廣不可逺視遐聴䆒極是非徒能
按式准文聊為隆殺徃徃假聲竊譽驟越階資課實責
虚不拘殿最且人心猶水法制猶坊或禦得其冝則澄
澈之姿至矣茍限非其要則懐襄之勢起焉又况州縣
之官乃京朝之基本京朝之任亦卿相之推輪必須先
正其初然後不撓其末今考功之職雖有其名綿厯嵗
時莫聞振舉是致有自州縣幕職遽升京秩賛洗三丞
者纔及京官秩賛洗三丞便望正言司諌郎中御史者
[072-5a]
洎至正言司諌郎中御史又圖給舎丞郎既得給舎丞
郎即希公卿宰輔者爭馳互競厚援廣交接聲勢以相
毁稱伺釁隙而相攻撃貪名冐進棄禮讓以如遺揣巳
循涯豈滿盈而知戒如此則下位者唯用心而圖上在
上者誠自固而不皇雖有臯夔稷契之能龔黄魯宓之
術亦何暇䘏民憂國而成功著業者哉臣按于𫝊品士
之科一曰徳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詳事機三曰政
才以經國體四曰學才以綜典文五曰武才以禦軍旅
[072-5b]
六曰農才以敎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噐用八曰商才以
興利源九曰雜才以長諷諌凢此九等委在百司合而
論之則邦國之政斯備分而考之則小大之職各揚又
李唐考課有徳義清謹公平廉恪之科由近侍至于鎮
防並據職事目之為最各有等級元属考功以臣所觀
自古黜陟之制其逺者逮至九載其近者六年四年擬
之於今不可卒用臣欲乞天下諸色官属依舊三年替
移仍一年一考是非三考然後升降有績者賞無勞者
[072-6a]
罰善最特異者錫以殊勞累任無狀者置之散地不能
致功雖有善名者不與之陟不廢其職雖有惡名者不
録其尤黜陟審於實不信於虚幽明察於直不憑於詐
其在京百司及臺省巳上官逐年乞選任公直御史一
人採察能否虚實之狀職事者以功勤為効㪚官者以
才行為程必在周詳無許闊略其外地長吏使臣寮属
巳下乞委逐路轉運使副亦如御史所行並至年終具
逐人功過事狀開拆申奏乞下考功從考功依准格條
[072-6b]
比附優劣一如徃制先定考辭量等級而褒懲體幽明
而黜陟必取允當無渉黨偏然後申入中書及關報流
内銓并審官院再加詳酌的是公平即具等第奏聞取
候聖㫖除授其中或有竒才異畧藴蓄經綸碩學雄文
服勤筆硯可以整齊綱紀羽翼朝廷師傅帝王扶持社
稷者不在此限并内外官属或有過惡之跡不預品較
之文别致昭穆會得確實若採訪有漏即罪採訪之官
如考課不明即罪考課之職按其輕重斷在必行庻使各
[072-7a]
勵㳟勤無敢弛慢如此則官有常序事有彞倫姦宄不
能任其邪忠良不可奪其正名器各有分賢愚各有途
狗不續貂石不參玉欲使職事不治政敎不行民不康
俗不阜爭訟不息亷遜不興者未之有也臣誠以能致
民康俗阜訟息遜興其要者不出於牧宰之任也向使
牧宰得其人則郡邑政行僚吏事肅編民不殆外姦不
生又以能致郡邑政行僚吏事肅者莫出於轉運使副
也由是而言則國家任官擇吏其謹重者在於此焉且
[072-7b]
方今天下知州軍僅及四百縣不減數千若令一一選
於朝廷人人欲其稱職深恐闊略未得精專臣愚以謂
擇縣令知縣莫若於知州知軍取知州知軍莫若於轉
運使副制轉運使副乃繋于朝廷又且轉運使副不過
三十來員况當文物盛明士之衆庶儻或推公遴選何
憂不得其材既朝廷選任至公則轉運使副安得不公
轉運使副既公則知州知軍孰敢不公知州知軍既公
則掾佐之吏盡公而况縣令知縣敢有不公者乎夫如
[072-8a]
是則赤子有歸蒼生受賜遐邇之俗小大攸同古所謂
形直影端上行下法其理要而其效速其功倍而其敎
神者此其略也但臣忝居通籍無補聖朝次當上言不
敢避罪所有加减考課之制詳酌今古之宜尚有科條
難盡披述設或陛下賜之睿鍳朝廷許其必行則臣願
竭狂愚乞與有司評議淳化三年十月上時/為祕書丞直史館
    上神宗乞别定縣令考課  蘓 頌
臣竊以國家恃以為治者民也使民務本而趨善者縣
[072-8b]
令也是以前世論政者莫不以此為首務曏者仁宗皇
帝深知其故始詔保任縣令近嵗復増考課之法其所
以責任求治之意至矣然而縣邑之間卓然以治理之
效聞者猶寡臣切思之盖以殿最之格不過校簿書案
文法而巳故簿書益密而綱紀益擾文法彌具而治道
彌逺是豈朝廷任官責效之本意邪且古之治民勸導
敎率無所不至故孝弟力田有優異之科三老五更又
有表率之義由是農民衆而土田闢風俗厚而獄訟稀
[072-9a]
今則不然民勤于力茍致贍足則懼升遷等第遂有因
循不耕之患是力田者有累而惰游者無罰也父兄聚
居田稍多則懼差徭配率遂有離析異居之弊是孝弟
無所勸而姦惡未得止也鄉村但有耆壯廵察吏卒追
捕不聞以善道諭之者是敎化無由致而獄訟不得息
也然則欲變其俗使稍務本者亦在朝廷勸勉之而巳
臣欲望賜詔戒敕自今考課以令長能用善道諭民棄
末游而歸本業致獄訟稀簡而盗賊衰息者為優等其
[072-9b]
能校簿書均移税賦發姦捕盗興利除害者為次等二
者咸無為下等優等望賜超擢次等再加激厲末等自
當降黜其田里之民亦許令長舉察州郡案覆立為科
條有能盡力畎畝開墾陂澤乆逺為利於衆者或羣居
孝友宗族和睦為鄉黨所推者如此之類特與蠲除户
下差役其復有明于義理年高行著即少加旌異或立
鄉官之號以賜之使人諭敎化于下相率而歸于善道
如此則亷平之吏思盡所長禮義之風庶㡬可致熈寜/二年
[072-10a]
上時知制誥/同知審官院
    上神宗乞以守長考之上中下而别其善惡
               范百禄
臣竊以天下之治先在安民安民之本在重守長今守
長不重極矣有列於朝善最不聞而譏謗及之者出為
之養貧引老而求便其私者出為之其次則所謂常調
吏逾年而受及待二年之闕者比比皆是所謂朝廷之
詔意何可得也其間選差或以勞閥堂除或以薦舉纔
[072-10b]
十分之一爾亦不過辦職亡過而巳然率不逾三嵗而
更三嵗而去矣然而又有甚焉今州縣守長一嵗之間
有再易者有三易者或至于四易者將迎道途之不暇
彼雖懐竒抱異何暇施設此不獨守長之罪其理勢然
也不稱其任使不平其賞罸故爾今欲以考之上中下
而别其善惡示之以懲勸焉凡守長有能為民興利除
害其政和平而民安之一境之内農桑勸逃亡返盗賊
息鰥寡孤獨各得其所如是者為上考反是者為下考
[072-11a]
其考在上下之間一得焉一失焉而善惡相半者為中
考中考者代注本等差遣下考之下者與監當下考之
中者與通判上考之上者朝廷㧞用唯所置焉上考之
中者為監司郎吏上考之下者與一次堂除大郡或先
増秩或减年或賜金各有差而使之再任再任滿日審
如前考雖更加優而褒進亦唯詔令耳如此則中才庶
士皆知勉勵况賢者乎昔漢宣帝興于閭閻知民疾苦
及即位召拜二千石皆親審之又考察其行以質其言
[072-11b]
常稱曰民安田里而亡嘆息愁恨之聲者政平訟理也
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使乆其任無數變易常
以璽書勉其治効公卿缺則選諸所表者以補之是以
黄覇朱邑光于史册古不難及惟陛下加意焉熈寜五/年上時
為翰林/學士
    上哲宗乞立監司考績之制 劉 摯
臣自待罪風憲屢曽以天下監司為言乞澄汰選擇誠
以朝廷政令使監司得其人則推行布宣可以諭上指
[072-12a]
而究恵澤茍非其人則所謂徒善而巳終于民不得被
其利夫上之所好下必有甚朝廷以名寔為事行綜覈
之政而下乃為刻急淺迫之行朝廷以敎化為意行寛
厚之政而下乃為舒緩茍簡之事皆習俗懐利迎意而
作故所為近似而非其本意然也今雖因革之政有殊
而觀察之俗固在但所迎之意有不同耳其為患一也
昨差役之法初行監司已有迎合爭先不量可否不校
利害一槩定差騷動一路者朝廷察其意固巳黜之矣
[072-12b]
推此以觀人情大約類此且天下之事散在諸路緫制
于監司其大者治財賦察官吏平獄訟考疾苦茍使者
皆務為寛緩縱弛茍且安靜則事之委靡不振世人受
弊不可勝言也向來黜責數人者皆以其非法掊歛意
在求進害民太甚者爾非欲使之不省其職廢所冝治
之事謂之寛厚也昧者不逹故矯枉或過其正則臣謂
此俗不可滋長要須大為之禁伏乞聖慈詔執事申立
監司考績之制以常賦之登耗郡縣之勤惰刑獄之當
[072-13a]
否民俗之休戚為之殿最每嵗終以詔誅賞仍自今嵗
始焉庶㡬有所隠括裁制之使循良者不入于弛精明
者不入于薄然後上副聖明制治用中之意夫察時之
寛猛緩急觀俗之過與不及而張弛其政今日事也元祐/元年
上時為御/史中丞
    上哲宗乞定州縣考課之法 上官均
臣聞治天下之術莫重於牧民牧民之任莫親于守令
守令不賢人君雖有良法美意不能布宣而朝廷之徳
[072-13b]
澤終不能被于天下然人之才氣用之則奮賞之則勸
抑之則沮兩漢而下守令之効班班尤著者莫盛于漢
宣之時豈其人材獨賢于後世誠由綜覈有法奬厲有
術故也故其小者増秩賜金其大者入為公卿當是之
時人人自奮唯恐居後此所以竭智盡謀以成中興之
治也比年以來外臺以財利督郡縣不責守令以治民
之効郡縣以財利責民不暇及撫循安養之術其甚者
笞榜刻剥窮耗財力以免一時之責朝廷雖有守令考
[072-14a]
課之法文具而無實未聞擢一良守進一賢令以聳勸
羣吏此士之才氣所以委靡沮䘮而不振也故獄訟繁
多盗賊充斥田里有愁嘆之聲四方嗷嗷不被朝廷之
徳澤者良以此也自陛下臨御罷吏局寛民力釋逋責
黜暴吏斯民欣然有更生之意且及此時㝎州縣考課
之法以勸守令庶㡬有以宣布朝廷愛民之澤今以一
路言之其為郡少者不下七八為縣不下數十豈無一
二循吏可以褒進然黜陟不明能否難任賢者低回儔
[072-14b]
衆無以自表庸者齷齪無大過不失叙遷此能吏所以
不勸治効之所以不著也臣願敕有司明定考課之法
太守考校縣令第其優劣之著者各一人嵗終以上外
臺轉運使會諸邑之課又擇其一路之尤者令之優劣
各二人守之優劣各一人以上于朝廷其守令至官未
成考者不預殿最然後委本臺會議參考名寔其優劣
尤著者顯行黜陟如轉運使挾私昩識考次不實者亦
加責罸如是則每路守令黜不過一二人而天下之吏
[072-15a]
巳肅然聳動矣臣又見諸劇縣不過數十民頑訟多或
十倍它邑心勞責重為令者多不樂不過部以闕官日
乆須至硬注被差者黽勉就任未必得人至於計日待
替茍免畏避事愈不治臣以為劇縣有闕乞令兩制以
上舉官滿秩無大過者與堂除優便之地在本等之上
其治効優異者别加賞㧞如此則才者樂于奬用不憚
煩勞劇邑又且得人無前日之弊臣竊觀陛下臨御以
來發詔布政未甞不以愛養元元為意而守令牧民之
[072-15b]
任未有黜陟之法其貪邪大吏中外所嫉者雖加棄逐
猶不失為郡竊意朝廷未以郡守為重也陛下雖有愛
民之心而為之牧養者恐不足以副朝廷布徳行恵之
意願陛下斟酌愚言留神而詳擇焉元祐元年四月上/時為監察御史
    上哲宗乞著監司考課之法 劉安世
臣伏觀先王之治在於官率其属使上下足以相維内
外足以相制故人各任責而無茍簡之患吏不數易而
見誅賞之寔此堯舜三代之所共由而不可廢者也今
[072-16a]
親民之任在郡縣朝廷既為之置守令矣衆守令而無
統率則民或受其弊又為之設監司之官坐制一道多
者至三十餘州少者亦不减十餘郡也其所以班道風
化振舉紀綱舒慘百城廢置羣吏調發兵食均節財賦
朝廷一聼其所為可謂任之重矣既付之以如此之權
而無法以紏其謬豈非責小官為太密而馭大吏者為
太略乎臣聞祖宗之朝所以擇監司之意甚謹而考績
之制甚詳近世因循寖以不講授任之際未嘗察其行
[072-16b]
實遂容非才冒處其間既蒙使指鮮能稱職或出於私
喜而褒薦過其情或發於暴怒而誣捃非其罪或優㳺
茍且計日待遷或承風望指以非為是急功利者有至
於妄作務寛大者有至于容姦不唯無補于朝廷抑亦
有害於政事臣嘗考唐六典監察御史之職掌分察巡
按郡縣毎詣十道則選判官二人以為之佐是御史非
特紏尚書六司之過失而亦按治外路也臣愚欲望聖
慈詔執政如諸路監司闕官並以兩制等所舉本科之
[072-17a]
人更加掄擇須恊公議方可除用若未滿任不許遷易
講求祖宗課責轉運使副之詔著為定法然後以天下
諸路分𨽻六察間遣廵行按其功罪若治行尤異則元
舉之官冝推進賢之賞職業亡狀者必行謬舉之罰庶
㡬吏乆其任不敢媮惰上下交儆百職修舉元祐四年/九月上時
為左/司諌
    上哲宗乞行考課監司郡守之法
                范祖禹
[072-17b]
臣伏以自祖宗肈造區夏剗藩鎮分天下為十八路置
轉運使副提㸃刑獄有州三百州置守皆得專達于朝
廷有縣一千二百縣置令皆命于天子其始也收鄉長
鎮將之權悉歸于縣收縣之權悉歸于州收州之權悉
歸于監司收監司之權悉歸于朝廷監司者古州牧連
帥之職也郡守者古公侯之國也縣令者古子男附庸
之任也自古封建則有強偪之患郡縣則無藩屏之衛
漢法古建侯王終有七國之變郡守權重得專生殺唐
[072-18a]
世自方鎮至縣令皆有專殺之威不請于朝廷唯本朝
之法上下相維輕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民自
徒罪以上吏自罰金以上皆出於天子藩方守臣統制
列城付以數千里之地數十萬之師單車之使尺紙之
詔朝召而夕至則為匹夫是以百三十餘年海内晏然
姦謀閉而不興冦亂息而不作舟車所至海隅出日無
異近地不唯祖宗仁恩徳澤深結于民亦由制置郡縣
最得其道前世所未有也夫監司付以一路守臣付以
[072-18b]
一郡縣令付以一縣皆與天子分土而治者也其可以
不擇人乎夫一縣令不得人則百里之地受其害一郡
守不得人則千里之地受其害監司所以代天子巡狩
黜陟功罪進退能否内集財賦外衛封疆者也若不得
人則一路可知矣朝廷比年命中外兩制舉監司又出
省郎為之亦有意于遴選矣然監司有善未嘗知也有
不善亦未嘗問也夫人之情能者不見異而不能者亦
見容則自中人以下㡬何而不惰是以議者多言監司
[072-19a]
職事不舉夫天下之吏患在不奉法令而觀望朝廷之
意朝廷之意寛則吏治茍簡遂至於怠朝廷之意急則
吏治慘刻遂至于苛夫觀望上下以為寛猛者是未得
人也賢人君子豈有觀望而為政者哉祖宗以來有考
課監司之法神宗時猶行黜陟近嵗廢而不舉臣望陛
下詔大臣舉行考課之法專考察諸路監司置簿于中
書凡有奏請及功罪皆書之參之以衆言驗之以行事
嵗終則較其優劣簡其能者亦簡其不能者而廢置之
[072-19b]
舉天下十八路監司不過數十人欲皆知之亦無難矣
夫選天下郡守此大臣之職也古者天子親選之漢宣
帝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無愁怨嘆息之聲者政平
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為太守者吏
民之本數變易則下不安故二千石有治效者輒以璽
書勉勵増秩賜金公卿缺則選諸所表以次用之是以
漢世良吏于兹為盛稱中興焉光武廣求民瘼觀納風
謡吏多得人百姓寛裕自建武永平之治後世莫及唐
[072-20a]
太宗曰為朕養民者惟在都督刺史朕常書其名于屏
風得其善惡之跡即注于名下以備黜陟是以貞觀之
治㡬于三代明皇開元之初欲重都督刺史選京官才
望者為之十二年以山東旱命選臺閣名臣以補刺史
十三年自選諸司長官有聲望者十一人為刺史又勑
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刺史四府上佐各舉縣令一人視其
政善惡為舉者賞罸是以郡縣多得良吏其治㡬于貞
觀國朝太宗皇帝嘗語宰相曰朕擇循吏俟選及三百
[072-20b]
人則天下何憂不理臨御以來郡縣未理由擇人之未
當也太宗又嘗選祕書丞楊延慶等十餘人分為諸道
知州謂宰相曰刺史之任最為親民非其人則下受其
弊審官院上新所選京朝官充知州者二十餘人御前
給印紙歴子太宗親書以賜之其略曰恵愛臨民奉法
除姦因謂知院錢若水曰所賜戒諭有除姦之語恐不
曉者從而生事可謂以除姦之要在乎奉法耳朕盛暑
中冩此豈不勞乎第為官擇人以安百姓也神宗嘗謂
[072-21a]
執政曰朕思祖宗百戰而得天下今以一郡付之庸人
深可痛心自太祖至神宗未嘗不留意親擇郡守今二
聖垂拱悉以政事付之大臣然則今日擇郡守乃大臣
之職也自京朝官以上功罪善惡無若吏部知之為詳
臣愚欲乞先委吏部尚書取當為知州者具其功過舉
主而擇其可任者保明之以上三省三省召而審察之
凢當召者使之言二事以上如轉對法或前任利害朝
政闕失不唯可以觀其才識亦因以廣言路通下情昔
[072-21b]
堯之試舜亦詢事考言舜之用人亦敷奏以言明試以
功夫欲知其人不過以言與事二者而巳若其底行及
有功狀與其舉主多名人則可用無疑矣其不及者以
次差人其否者與京府或藩郡通判其罷癃不能任職
者與宫觀有罪者自依舊法降監當既定其等然後使
御史臺紏其不當者到官則委監司考其課毎及一年
則以優劣聞而行黜陟焉如此則能者必出不能者必
漸退雖未盡善得人必多矣夫有監司則有郡守有郡
[072-22a]
守則有縣令未有監司郡守得人而縣令可以容貪虐
昏闇之人也是故天子任宰相宰相擇監司與郡守監
司郡守當擇縣令宰相察監司而巳監司察郡守郡守
察縣令朝廷據其所察而行賞罰此豈難哉夫有考課
而無黜陟與不考同今部雖以上中下為等文具而巳
非有賞罰使人勸沮也臣伏望陛下明諭大臣使審擇
監司而専考之又使大臣代陛下擇郡守其監司郡守
考課必行賞罰使監司郡守專察縣令庶使天下官吏
[072-22b]
漸多得人然後可以言治矣元祐六年十一月上時為/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
    上徽宗乞以田疇墾廢多寡為守令進退之
     法         江公望
臣聞損上者益下之道厚下者安上之義未有不先厚
下而上奠居者也未有下不益而上獨有餘者民為邦
本食為民天洪範八政以食為先必曰農用八政者益
下之道也詩之公劉以疆埸為先必篤公劉者厚下之
義也召康公獻公劉之詩於成王涖政之初箕子陳八
[072-23a]
政於武王勝商之後以大君初政貴乎知本本立則政
舉矣故敎生于既富禮興于足食操大器者未有不以
農為急今天下四民雜處侈靡滛巧之智興轉而為工
者皆是倚市罔利之徒熾散而為賈者不可勝數執公
府之役一邑之中不知其㡬家焉怠惰㳺手一家之中
又不知其㡬人焉故一夫耕十夫待哺十家耕百家仰
食豈獨如是軍賦於是乎出公需於是乎興賔客冠昏
䘮葬于是乎在一有旱乾水溢雖終嵗勤動糟糠不厭
[072-23b]
流離轉徙於溝壑朝廷雖遣使發倉廩以振救之死已
十八矣監司郡守雖有勸農之名而無勸課之實設有
其實人必指為迂闊而竊笑故不能持乆也漢文帝以
孝弟力田者同科詔書勸諭謁者賜勞自爾海内富足
禮義興而㡬致刑措今郡守縣令以外任之輕安于茍
簡而不䆒治民不安業澤不下流無足恠也臣伏願行
勸課力田之詔發於惻怛重于丁寜終以不倦以田疇
墾廢多寡之地為守令進退之法其有田疇加闢民安
[072-24a]
其政雖長子孫勿易於是乆任之道寓焉璽書勉諭加
秩賜金須公卿則簡之郡守闕郎選則縣令入補於是
外重之勢舉焉一舉而三得之矣盖外重則乆任者安
於圖治不為茍簡因循之政加之惻怛丁寜不倦之詔
諭雖有不欲力田之民盖寡矣由是富庶之俗興禮義
之敎行天下之不治者未之有也伏望陛下少留意焉
天下幸甚建中靖國元年/上時為左司諌
 
[072-24b]
 
 
 
 
 
 
 
 宋名臣奏議巻七十二